读昆虫记有感

知远网

2025-11-10读后感

知远网整理的读昆虫记有感(精选6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读昆虫记有感 篇1

今天,我向大家推荐一本书,书名叫:《昆虫记》。

《昆虫记》是一本十分经典的书,书里讲述了许许多多的昆虫的生活习性和饮食。它像一个放大镜,用一句句观察入微的描述,把我带进了一个奇妙的昆虫世界。一只只昆虫栩栩如生地浮现在我的眼前,它们向人类一样辛勤地工作着,忙碌地觅食着。

书里介绍了热爱音乐的蝉、勤劳的食粪虫、已经灭绝的象虫......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昆虫界的刽子手——螳螂。法布尔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句和拟人句,详细地描述了螳螂的前腿、身躯和大腿。他形象地把螳螂比喻成昆虫界的老虎、妖魔、野地上的一霸和刽子手。这些好词好就是我不仅对螳螂的生活习性有了深刻的了解,而且对我的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法布尔耗费一生的光阴来观察、研究昆虫。每一个生动的昆虫故事凝聚着他毕身的心血。为了对螳螂的习性进行系统的研究,他把螳螂抓到家中饲养,每天给它变换不同的精美食物,“好吃好喝地伺候”。他像对待贵宾一样地招待着它们,又像养育子女一样地精心呵护它们。他严谨的科学态度、热爱大自然的精神使我肃然起敬。

《昆虫记》使我深刻体会到:生活是一切创作的源泉。只要我们平时留心观察,勤于思考,就能发现很多我们不知道的新知识。

读昆虫记有感 篇2

集学和文学禀赋于一身,熔毕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昆虫学家法布尔以人性关照虫性,千辛万苦写出传世巨著《昆虫记》,为人间留下一座富含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散文宝藏。

它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在作者的笔下,杨柳天牛是个吝啬鬼。;而被毒蜘蛛咬伤的小麻雀,也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动作慢了,他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多么可爱的小生灵!难怪鲁迅把《昆虫记》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法布尔的《昆虫记》,让我没有梦幻感,那些具体而详细的文字,不时让我感觉到放大镜、潮湿、星辰,还有虫子气味的存在,仿佛置身于现场一样。被我忽视太久了的昆虫的身影,及它们嚣张的鸣叫,一下子聚拢过来,我屏住呼吸,然后,凭它们穿透了我心灵的幽暗。是法布尔,让我看到了昆虫跟我们人类在生与死,劳动与掠夺等许多问题上都有着惊人的相似。 《昆虫记》不是作家创造出来的世界,它不同于小说,它们是最基本的事实!是法布尔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夜,是独自的,安静的,几乎与世隔绝的寂寞与艰辛。我仰起了头,这一刻,我非常想仰起我的头,像仰望星空一样,来对待昆虫们存在的奥秘。

我叹服那神秘的大自然,更叹服法布尔为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让我感受到了昆虫与环境息息相关,又让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独具匠心和细微的观察。

不错,作者所得到的发现,无一不来自于他仔细的观察。

读昆虫记有感 篇3

《昆虫记》不仅仅浸淫着对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蕴含着某种精神。那种精神就是求真,即追求真理,探求真相。这就是法布尔精神。如果没有那样的精神,就没有《昆虫记》,人类的精神之树上将少掉一颗智慧之果。

法布尔是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他穷毕生之力深入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著成了《昆虫记》这部昆虫学巨著。法布尔的心中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和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他以人性观照虫性,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婚恋、繁衍和死亡无不渗透着人文关怀;并以虫性反观社会人生,睿智的哲思跃然纸上。在其朴素的笔下,一部严肃的学术著作如优美的散文,人们不仅能从中获得知识和思想,阅读本身就是一次独特的审美过程。

读昆虫记有感 篇4

读昆虫记有感 篇5

从白天到黑夜,从实验室到“荒石园”,都一直在研究昆虫。

他,就是法布尔。

《昆虫记》被誉为“昆虫的史诗”。这不仅是本严谨记录昆虫种类、特征、习性 、婚俗的科普类著作,其中还包含许多法布尔在观察小昆虫的过程中产生的人生体悟和感慨。

因为热爱,他会这样描写松毛虫:“松毛虫每天上午都爬到平台上,互相挤在一起睡觉,互相捂着,舒适惬意,还不时地懒洋洋美滋滋地摇晃一下脑袋,以表示心满意足。”字里行间都透露出对昆虫们的喜爱与亲近。

因为热爱,他将刚出生的雌大孔雀蝶关进实验室的钟性罩里,引来了成群的大孔雀蝶,这不经意的举动引起了他的兴趣,他就开始查明大孔雀蝶之间传递信息的讯号。

因为热爱,他不惜将自己的工作室弄得臭气熏天。

因为热爱,他让朋友们一起寻找足够多的昆虫茧,以保证明年有足够的昆虫

最终,因为热爱,他一生致力于动植物的观察研究,被学界誉为“动物心理学的创始人”。

我们也应该向法布尔一样,心存热爱,并抓住热爱,把热爱当作指示牌,并朝着那个目标坚持不懈地努力。、

我们都应该爱着点什么,对吧?

读昆虫记有感 篇6

昆虫学家法布尔从人性关爱动物的角度,用生动幽默的笔触写出传世巨著《昆虫记》,为后人塑造了一个集知识、趣味为一体的童话王国。

寒假里,应语文老师的要求,我去书店买了这本书。回到家后,我随着一行行黑色的字体进到这个有趣的世界进行了一次奇妙的旅行。

在这个昆虫的世界里,杨柳天牛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是一个十足的“吝啬鬼”;小甲虫是尽心尽职的“模范父母”,它为儿女操碎了心,为后代的延续作出了无私的奉献;蚂蚁搬运食物的时候,会懂得团结协作,自己搬不动就会向同伴发出求救的信号;被毒蜘蛛咬伤的小麻雀,也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动作慢了,他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螳螂是一种十分凶残的动物,然而在它刚刚拥有生命的初期,也会牺牲在个头儿最小的蚂蚁的魔爪下;蜘蛛是天生的织网高手,“即使用了圆规、尺子之类的工具,也没有一个设计家能画出一个比这更规范的网来”……

多么可爱的小生灵们,我仿佛进入了一个魔幻世界,我和作者一起遨游,去感受这些昆虫们的喜怒哀乐,去探知他们生存的奥秘:凌晨,知了是怎么脱壳的;屎壳郎是如何滚粪球的;蚂蚁是怎样去吃蚜虫的分泌物……这些小可爱们,虽然他们体形看起来没人类那么庞大,可是它们的情感和我们是一样丰富的。他们的生育、劳动、狩猎与死亡和我们人类在生与死,劳动掠夺等许多问题上都有着惊人的相似。

鲁迅曾把《昆虫记》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确实,作者观察昆虫非常细致入微。例如:螳螂的大腿下面生长着“两排十分锋利的锯齿”;为首的那条松毛虫“一面探测”,一面悄悄地“挖一下泥土,似乎在测定图的性质”等,这些都是仔细追踪观察才能得来的。

当我继续深入研读《昆虫记》时,我看到的不只是法布尔生动的描写,还有他细致入微的观察。为了追求最真实的答案,他不顾危险捕捉黄蜂,大胆假设、反复推敲实验过程与数据,循序渐进地推敲高鼻蜂毒针的作用时间与效果。对于萤的捕食过程,捕蝇蜂处理猎物的方法,孔雀蛾的远距离联络,他也坚持不懈地实地考察,而不是靠臆断和想象。如果一次实验失败了,他会分析原因,转身设计下一次。

细致的观察、严谨的实验、大胆的质疑,勤勉的作风,造就了这部伟大作品的产生。平常里我们同学总会埋怨“写作难,难于上青天!不知有什么可以写的?”其实我们缺乏的不是素材,而是缺乏像法布尔这样善于观察和严谨、坚持不懈的研究精神!

通过这次奇妙的旅行,我明白了“生活就是写作的源泉”,我们身边每天都在发生着许多有趣的事情,我们应该学会像法布尔一样,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寻找、探索、研究,总有一天你的笔下也会出现一个像《昆虫记》一般的奇妙无比的世界!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