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读报的好习惯》教学设计

知远网

2025-09-04教案

知远网整理的《养成读报的好习惯》教学设计(精选12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教学设计 篇1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介绍读报常识和读报方法的课文。主要介绍了读报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读报,希望人们养成读报的好习惯。全文共七个自然段。第一至三自然段从日常的生活现象入手,提出并回答两个问题——“报纸竟有这么大的魔力吗?”和“报纸上有什么东西这样令人着迷呢?”,介绍了读报的重要性。

第四至第五自然段写怎样读报,读报既要讲方法又要讲文明。

第六、七自然段说明勤读报、会读报的好习惯使人受益,应该从小养成。

二、学情分析:

本文内容浅显,可由学生自由完成学习。

三、教学要求:知道读报的好处以及如何读报。懂得为什么要养成读报的好习惯以及怎样才能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五、课时安排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读报的好处以及如何读报。

2.懂得为什么要养成读报的好习惯以及怎样才能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怎样才能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

自学课文:

1.读课文,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完成语文书上的描红。

2.再读课文,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

3.想想全文共写了几个方面的内容,尝试文后的思考题说一说。

4.质疑问难,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自学课文。

1.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二、了解全文的结构,整体感知课文

1.了解结构。

第一段(1——3自然段):每天读报的好处。

第二段(4——5自然段):怎样读报〉

第三段(6——7自然段):读报的收益。

2.大家交流读报的好处以及收益。

3.理解:

(1)原来读报读得着迷了,把锅里煮的佳肴忘到九霄云外,鸡鸭鱼肉变成了一堆黑炭。

写出了读报入迷的程度,也说明报纸作为人的一种精神需求,有时会超出人对物质的需求。

(2)这样,报纸就天天有新内容,每天都会给你新的感受,新的启示。

这里连用了三个“新”字,第一个“新”表示报纸的时效快,紧跟时代和社会,后两个“新”说明人们不断地通过报纸了解社会,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三、了解课文的`写作特色

1.全文用了不少问句,比如:“报纸竟有这么大的魔力吗?”“报纸上有什么东西这样令人着迷?”等,这些放在自然段的开头的问句,揭示了这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也提醒了读者对这一问题的注意。

2.篇末点题。

3.最后一个自然段总结全文,发出号召,点明写作本文的用意。

四、学生交流平时读报的一些经验。

五:板书设计:

读报的重要,几乎与吃饭一样必不可少

如何读报,先浏览,再细读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受益终身

教学后记

一些学生对读报以前并不重视,通过学习本课,很多同学都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觉得应该养成读报的好习惯,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认识读报的重要性,了解读报的基本方法。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说出课文所讲的主要意思。

3、能在今后的生活中逐步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教学设想: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一文内容浅白,易学易懂,是一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好范例。为了较好地落实教学目标和突出学生为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我在设计时处处朝着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向走。无论是开头的整体感知,明确目标,中间的分组研读合作探究,还是最后的拓展延伸,我都力求营造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此氛围中广泛参与,学得有趣,学有所得,又能获得发展,而且教师也教得轻松。同时,我在设计时注意把习惯的养成延伸至课外,内外兼顾并加以延续。以此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们交流合作的能力,并促进他们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教材分析: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是一篇介绍读报常识和读报方法的课文。主要介绍了读报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读报,希望人们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全文共7个自然段,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3自然段)以日常的生活现象入手,提出并回答了两个问题——“报纸竟有这么大的魄力吗?”和“报纸有什么东西这样令人着迷呢?”介绍了读报的重要性。第二部分(4—5自然段)写怎样读报,读报既要讲方法又要讲文明。第三部分(6—7自然段)说明勤读报,会读报的好习惯,使人受益,应该从小养成。

文章内容浅显,可以由学生自学完成,是一篇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好范例。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读报的重要性,了解读报的基本方法。

难点:能在今后的生活中逐步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教学方法:

以读代讲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读报知识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平时爱读报纸吗?读什么报纸呢?是怎么读的?(指名让学生自由谈一谈)

2、板书课题:25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交谈而切入,易于相互沟通,更易于把学生的兴趣点转移到课堂中来。]

二、整体感知,明确目标

(一)整体感知

1、检查字词,相互正音。

2、自由练读,读通、读顺。

3、带问题默读。

思:课文围绕课题讲了哪些内容?

4、学生交流,自由谈,互相补充,理清内容,整体感知。

(二)明确目标。

1、质疑:根据课文内容,我们本节课,应以哪些内容为学习重点呢?

2、学生同桌或前后桌四人一小组交流。

3、相互归纳,确定学习重点(即定标)

[设计意图:让学生主动交流,疏通条理,把握内容是一个必然的基础,才有利于下一步的深入学习;根据内容,巧设质疑,让学生共同制定学习目标,抛砖引玉,学生学习才能有路可寻,并且能引起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三、分组研读,合作探究

1、分组(以前后桌为单位四人为一小组)。

2、择取目标内喜欢的内容,组内研读,合作探究。

3、以组为单位汇报,集体交流,分享成果。

4、梳理归纳。

5、指导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以学生为本,努力创设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交流、探究中获得知识,并发展了能力。]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齐读课文。

2、总结:这是一篇介绍养成读报好习惯的课文,从中我们知道了读报的好处和读报的方法,以及养成读报好习惯的重要性。

3、质疑延伸。

思:“读报除了以上的方法和好处外,还有其他的好处和方法吗?”

4、组内商讨,汇集。

5、小组代表汇报,分享其他收获。

6、思:“既然读报有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如何使它持之以恒来形成习惯呢?”

7、学生交流并自由谈课文。

[设计意图:依文章主旨来总结,让学生明了所学主旨;适度质疑延伸,让学生学会分享,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引导学生知晓如何持之以恒化为习惯,可得益一生。]

五、布置作业

实践活动:

1、开展读报评报活动,定期开展读报交流会。

2、举行办小报比赛活动。

[设计意图:习惯养成不能单靠课内,应延伸到课外。开展活动有利于把学习的课堂扩展到课外,增加学生的参与面,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可谓一石二鸟,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更有利于学生好习惯的养成。]

板书设计:

25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精读与略读(先……然后)

整理放好、洗手

讲文明

方法

满足精神上的需求

好处

重在养成习惯

[设计意图:以简明扼要的文字来呈现文章的精髓,易于学生理解使课文深入学生心中。同时也为学生复习提供了便利!]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教学设计 篇3

这是一篇说明文,介绍了读报常识和读报方法。希望养成读报的好习惯。这篇文章很有实用性,从读报的好处和读报的方法两方面进行了叙述。在教学时不仅要让他们了解读书的必要性,还让学生结合读书小组,制定读书计划,进行读书竞赛,写好读书心得,切实落实读书活动。还要求学生养成读报的习惯。这篇课文,主要是指点读书方法,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样的课文无须老师讲解,只要略加指点,放手让学生自己阅读就可以了。

我的教学设计是这样的:自学课文――整体感知――小组交流――指导解惑。下面展示的是这篇课文的教学简单过程。

一、自学课文。

1、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二、整体感知

1、了解结构。

第一段(1——3自然段):每天读报的好处。

第二段(4——5自然段):怎样读报〉

第三段(6——7自然段):读报的收益。

2、理解重点句子:

1)原来读报读得着迷了,把锅里煮的佳肴忘到九霄云外,鸡鸭鱼肉变成了一堆黑炭。

写出了读报入迷的`程度,也说明报纸作为人的一种精神需求,有时会超出人对物质的需求。

2)这样,报纸就天天有新内容,每天都会给你新的感受,新的启示。

这里连用了三个“新”字,第一个“新”表示报纸的时效快,紧跟时代和社会,后两个“新”说明人们不断地通过报纸了解社会,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三、小组交流

1、大家交流读报的好处以及收益。

2、了解课文的写作特色

1)、全文用了不少问句,比如:“报纸竟有这么大的魔力吗?”“报纸上有什么东西这样令人着迷?”等,这些放在自然段的开头的问句,揭示了这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也提醒了读者对这一问题的注意。

2)、篇末点题。

3、最后一个自然段总结全文,发出号召,点明写作本文的用意。

四、指导解惑。

教学过后,我感觉到,像这样的阅读教材,传统的教学,是学生被动、单一、接受的学习过程,是教师向学生灌输和填充的教学过程,把学生当做一个个可以装许多知识的瓶子,通过反复操练即可掌握技巧的人,而完全忽视和抹煞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无法形成健康的个性,更不要说形成末来社会所必需的各种能力。而现代阅读教学应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组织、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采用的就是这样一种合作探究的方式,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附:阅读材料

一、报题阅读法

报纸的文章标题,等于报纸的眼睛。阅读报纸的题目,往往能较快地了解作者、编辑的意图,明确文章要表达的内容。浏览标题后,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有选择地读一部分。读报先读题,是一种节省时间的方法,值得提倡。

二、粗读、细读结合法

粗读,即浏览,主要是扩大知识面,捕捉需要精读的文章。细读,就是精读,对一些重要的阅读材料,应该逐字逐句琢磨,逐段逐节咀嚼,仔细地了解它的内容、思路等。这样点面结合,即省时且效果好。

三、剪贴法

剪报的范围可根据自己学习、生活的需要和个人兴趣而定。剪下后,要注明报纸的名称和日期。贴报有几种方式。如剪后放在纸盒内。到一定阶段,再分门别类地贴在旧练习本或旧杂志上。也可边剪边贴,手边准备一些十六开的白纸,剪下就贴在纸上,每张纸贴一篇,日后分门别类装订,另编目录。报纸剪贴后,要常常翻阅整理。

四、资料摘录法

有些文章的片断、精彩语句、出色的标题,一些有用的事实、数据等,因其比较短小,不一定剪下,可抄在笔记本或卡片上。摘录时要注明出处,以便日后查对。

五、读写结合法

读报后,写些读后感,对报纸写点书面意见,模仿报上的文章练习写作,给报社投稿,都是读报写作相结合的有效形式。读报时,注意积累词汇,学习写作,研究他人文章思路,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这也是读写结合的有效途径。

六、小组读报法

可以找三五个志同道合的同学,组成读报小组。活动形式有几种:(1)定期交流心理,讨论报上提出的问题。各抒己见,集思广益,以讨论促读报;(2)开展读报知识小测验。轮流出题,大家回答,在回答中促进读报;(3)交流剪报或摘报资料,互通有无,相互补充;开展评报活动,讨论哪些文章好,哪些不好,哪些版面编得活泼,哪些地方有差错,还可以写成意见稿,寄给报社。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教学设计 篇4

教学要求:

1、知道读报的好处以及如何读报。

2、懂得为什么要养成读报的好习惯以及怎样才能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自学课文。

1、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二、了解全文的结构,整体感知课文

1、了解结构。

第一段(1——3自然段):每天读报的好处。

第二段(4——5自然段):怎样读报〉

第三段(6——7自然段):读报的收益。

2、大家交流读报的好处以及收益。

3、理解:

(1)原来读报读得着迷了,把锅里煮的佳肴忘到九霄云外,鸡鸭鱼肉变成了一堆黑炭。

写出了读报入迷的程度,也说明报纸作为人的一种精神需求,有时会超出人对物质的需求。

(2)这样,报纸就天天有新内容,每天都会给你新的感受,新的启示。

这里连用了三个“新”字,第一个“新”表示报纸的时效快,紧跟时代和社会,后两个“新”说明人们不断地通过报纸了解社会,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三、了解课文的写作特色

1、全文用了不少问句,比如:“报纸竟有这么大的魔力吗?”“报纸上有什么东西这样令人着迷?”等,这些放在自然段的开头的问句,揭示了这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也提醒了读者对这一问题的注意。

2、篇末点题。

3、最后一个自然段总结全文,发出号召,点明写作本文的用意。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教学设计 篇5

这是一篇说明文,介绍了读报常识和读报方法。希望养成读报的好习惯。这篇文章很有实用性,从读报的好处和读报的方法两方面进行了叙述。在教学时不仅要让他们了解读书的必要性,还让学生结合读书小组,制定读书计划,进行读书竞赛,写好读书心得,切实落实读书活动。还要求学生养成读报的习惯。这篇课文,主要是指点读书方法,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样的课文无须老师讲解,只要略加指点,放手让学生自己阅读就可以了。

我的教学设计是这样的:自学课文――整体感知――小组交流――指导解惑。下面展示的是这篇课文的教学简单过程。

一、自学课文。

1、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二、整体感知

1、了解结构。

第一段(1——3自然段):每天读报的好处。

第二段(4——5自然段):怎样读报〉

第三段(6——7自然段):读报的收益。

2、理解重点句子:

1)原来读报读得着迷了,把锅里煮的佳肴忘到九霄云外,鸡鸭鱼肉变成了一堆黑炭。

写出了读报入迷的程度,也说明报纸作为人的一种精神需求,有时会超出人对物质的`需求。

2)这样,报纸就天天有新内容,每天都会给你新的感受,新的启示。

这里连用了三个“新”字,第一个“新”表示报纸的时效快,紧跟时代和社会,后两个“新”说明人们不断地通过报纸了解社会,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三、小组交流

1、大家交流读报的好处以及收益。

2、了解课文的写作特色

1)、全文用了不少问句,比如:“报纸竟有这么大的魔力吗?”“报纸上有什么东西这样令人着迷?”等,这些放在自然段的开头的问句,揭示了这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也提醒了读者对这一问题的注意。

2)、篇末点题。

3、最后一个自然段总结全文,发出号召,点明写作本文的用意。

四、指导解惑。

教学过后,我感觉到,像这样的阅读教材,传统的教学,是学生被动、单一、接受的学习过程,是教师向学生灌输和填充的教学过程,把学生当做一个个可以装许多知识的瓶子,通过反复操练即可掌握技巧的人,而完全忽视和抹煞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无法形成健康的个性,更不要说形成末来社会所必需的各种能力。而现代阅读教学应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组织、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采用的就是这样一种合作探究的方式,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附:阅读材料

一、报题阅读法

报纸的文章标题,等于报纸的眼睛。阅读报纸的题目,往往能较快地了解作者、编辑的意图,明确文章要表达的内容。浏览标题后,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有选择地读一部分。读报先读题,是一种节省时间的方法,值得提倡。

二、粗读、细读结合法

粗读,即浏览,主要是扩大知识面,捕捉需要精读的文章。细读,就是精读,对一些重要的阅读材料,应该逐字逐句琢磨,逐段逐节咀嚼,仔细地了解它的内容、思路等。这样点面结合,即省时且效果好。

三、剪贴法

剪报的范围可根据自己学习、生活的需要和个人兴趣而定。剪下后,要注明报纸的名称和日期。贴报有几种方式。如剪后放在纸盒内。到一定阶段,再分门别类地贴在旧练习本或旧杂志上。也可边剪边贴,手边准备一些十六开的白纸,剪下就贴在纸上,每张纸贴一篇,日后分门别类装订,另编目录。报纸剪贴后,要常常翻阅整理。

四、资料摘录法

有些文章的片断、精彩语句、出色的标题,一些有用的事实、数据等,因其比较短小,不一定剪下,可抄在笔记本或卡片上。摘录时要注明出处,以便日后查对。

五、读写结合法

读报后,写些读后感,对报纸写点书面意见,模仿报上的文章练习写作,给报社投稿,都是读报写作相结合的有效形式。读报时,注意积累词汇,学习写作,研究他人文章思路,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这也是读写结合的有效途径。

六、小组读报法

可以找三五个志同道合的同学,组成读报小组。活动形式有几种:(1)定期交流心理,讨论报上提出的问题。各抒己见,集思广益,以讨论促读报;(2)开展读报知识小测验。轮流出题,大家回答,在回答中促进读报;(3)交流剪报或摘报资料,互通有无,相互补充;开展评报活动,讨论哪些文章好,哪些不好,哪些版面编得活泼,哪些地方有差错,还可以写成意见稿,寄给报社。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认识读报的重要性,了解读报的基本方法。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说出课文所讲的主要意思。

3、能在今后的生活中逐步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教学设想: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一文内容浅白,易学易懂,是一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好范例。为了较好地落实教学目标和突出学生为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我在设计时处处朝着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向走。无论是开头的整体感知,明确目标,中间的分组研读合作探究,还是最后的拓展延伸,我都力求营造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此氛围中广泛参与,学得有趣,学有所得,又能获得发展,而且教师也教得轻松。同时,我在设计时注意把习惯的养成延伸至课外,内外兼顾并加以延续。以此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们交流合作的能力,并促进他们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教材分析: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是一篇介绍读报常识和读报方法的课文。主要介绍了读报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读报,希望人们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全文共7个自然段,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3自然段)以日常的生活现象入手,提出并回答了两个问题——“报纸竟有这么大的魄力吗?”和“报纸有什么东西这样令人着迷呢?”介绍了读报的重要性。第二部分(4—5自然段)写怎样读报,读报既要讲方法又要讲文明。第三部分(6—7自然段)说明勤读报,会读报的好习惯,使人受益,应该从小养成。

文章内容浅显,可以由学生自学完成,是一篇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好范例。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读报的重要性,了解读报的基本方法。

难点:能在今后的生活中逐步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教学方法:

以读代讲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读报知识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平时爱读报纸吗?读什么报纸呢?是怎么读的?(指名让学生自由谈一谈)

2、板书课题:25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交谈而切入,易于相互沟通,更易于把学生的兴趣点转移到课堂中来。]

二、整体感知,明确目标

(一)整体感知

1、检查字词,相互正音。

2、自由练读,读通、读顺。

3、带问题默读。

思:课文围绕课题讲了哪些内容?

4、学生交流,自由谈,互相补充,理清内容,整体感知。

(二)明确目标。

1、质疑:根据课文内容,我们本节课,应以哪些内容为学习重点呢?

2、学生同桌或前后桌四人一小组交流。

3、相互归纳,确定学习重点(即定标)

[设计意图:让学生主动交流,疏通条理,把握内容是一个必然的基础,才有利于下一步的深入学习;根据内容,巧设质疑,让学生共同制定学习目标,抛砖引玉,学生学习才能有路可寻,并且能引起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三、分组研读,合作探究

1、分组(以前后桌为单位四人为一小组)。

2、择取目标内喜欢的.内容,组内研读,合作探究。

3、以组为单位汇报,集体交流,分享成果。

4、梳理归纳。

5、指导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以学生为本,努力创设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交流、探究中获得知识,并发展了能力。]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齐读课文。

2、总结:这是一篇介绍养成读报好习惯的课文,从中我们知道了读报的好处和读报的方法,以及养成读报好习惯的重要性。

3、质疑延伸。

思:“读报除了以上的方法和好处外,还有其他的好处和方法吗?”

4、组内商讨,汇集。

5、小组代表汇报,分享其他收获。

6、思:“既然读报有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如何使它持之以恒来形成习惯呢?”

7、学生交流并自由谈课文。

[设计意图:依文章主旨来总结,让学生明了所学主旨;适度质疑延伸,让学生学会分享,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引导学生知晓如何持之以恒化为习惯,可得益一生。]

五、布置作业

实践活动:

1、开展读报评报活动,定期开展读报交流会。

2、举行办小报比赛活动。

[设计意图:习惯养成不能单靠课内,应延伸到课外。开展活动有利于把学习的课堂扩展到课外,增加学生的参与面,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可谓一石二鸟,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更有利于学生好习惯的养成。]

板书设计:

25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精读与略读(先……然后)

整理放好、洗手

讲文明

方法

满足精神上的需求

好处

重在养成习惯

[设计意图:以简明扼要的文字来呈现文章的精髓,易于学生理解使课文深入学生心中。同时也为学生复习提供了便利!]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教学设计 篇7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介绍读报常识和读报方法的课文。主要介绍了读报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读报,希望人们养成读报的好习惯。全文共七个自然段。第一至三自然段从日常的生活现象入手,提出并回答两个问题——“报纸竟有这么大的魔力吗?”和“报纸上有什么东西这样令人着迷呢?”,介绍了读报的重要性。

第四至第五自然段写怎样读报,读报既要讲方法又要讲文明。

第六、七自然段说明勤读报、会读报的好习惯使人受益,应该从小养成。

二、学情分析:

本文内容浅显,可由学生自由完成学习。

三、教学要求:知道读报的好处以及如何读报。懂得为什么要养成读报的好习惯以及怎样才能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五、课时安排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读报的好处以及如何读报。

2.懂得为什么要养成读报的好习惯以及怎样才能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怎样才能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

自学课文:

1.读课文,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完成语文书上的描红。

2.再读课文,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

3.想想全文共写了几个方面的内容,尝试文后的思考题说一说。

4.质疑问难,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自学课文。

1.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二、了解全文的结构,整体感知课文

1.了解结构。

第一段(1——3自然段):每天读报的好处。

第二段(4——5自然段):怎样读报〉

第三段(6——7自然段):读报的收益。

2.大家交流读报的好处以及收益。

3.理解:

(1)原来读报读得着迷了,把锅里煮的佳肴忘到九霄云外,鸡鸭鱼肉变成了一堆黑炭。

写出了读报入迷的程度,也说明报纸作为人的一种精神需求,有时会超出人对物质的需求。

(2)这样,报纸就天天有新内容,每天都会给你新的'感受,新的启示。

这里连用了三个“新”字,第一个“新”表示报纸的时效快,紧跟时代和社会,后两个“新”说明人们不断地通过报纸了解社会,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三、了解课文的写作特色

1.全文用了不少问句,比如:“报纸竟有这么大的魔力吗?”“报纸上有什么东西这样令人着迷?”等,这些放在自然段的开头的问句,揭示了这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也提醒了读者对这一问题的注意。

2.篇末点题。

3.最后一个自然段总结全文,发出号召,点明写作本文的用意。

四、学生交流平时读报的一些经验。

五:板书设计:

读报的重要,几乎与吃饭一样必不可少

如何读报,先浏览,再细读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受益终身

教学后记

一些学生对读报以前并不重视,通过学习本课,很多同学都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觉得应该养成读报的好习惯,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教学设计 篇8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介绍读报常识和读报方法的课文。主要介绍了读报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读报,希望人们养成读报的好习惯。全文共七个自然段。第一至三自然段从日常的生活现象入手,提出并回答两个问题——“报纸竟有这么大的魔力吗?”和“报纸上有什么东西这样令人着迷呢?”,介绍了读报的重要性。

第四至第五自然段写怎样读报,读报既要讲方法又要讲文明。

第六、七自然段说明勤读报、会读报的好习惯使人受益,应该从小养成。

二、学情分析:

本文内容浅显,可由学生自由完成学习。

三、教学要求:知道读报的好处以及如何读报。懂得为什么要养成读报的好习惯以及怎样才能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五、课时安排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读报的好处以及如何读报。

2.懂得为什么要养成读报的好习惯以及怎样才能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怎样才能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

自学课文:

1.读课文,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完成语文书上的描红。

2.再读课文,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

3.想想全文共写了几个方面的内容,尝试文后的思考题说一说。

4.质疑问难,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自学课文。

1.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二、了解全文的结构,整体感知课文

1.了解结构。

第一段(1——3自然段):每天读报的好处。

第二段(4——5自然段):怎样读报〉

第三段(6——7自然段):读报的收益。

2.大家交流读报的好处以及收益。

3.理解:

(1)原来读报读得着迷了,把锅里煮的佳肴忘到九霄云外,鸡鸭鱼肉变成了一堆黑炭。

写出了读报入迷的程度,也说明报纸作为人的一种精神需求,有时会超出人对物质的需求。

(2)这样,报纸就天天有新内容,每天都会给你新的感受,新的启示。

这里连用了三个“新”字,第一个“新”表示报纸的'时效快,紧跟时代和社会,后两个“新”说明人们不断地通过报纸了解社会,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三、了解课文的写作特色

1.全文用了不少问句,比如:“报纸竟有这么大的魔力吗?”“报纸上有什么东西这样令人着迷?”等,这些放在自然段的开头的问句,揭示了这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也提醒了读者对这一问题的注意。

2.篇末点题。

3.最后一个自然段总结全文,发出号召,点明写作本文的用意。

四、学生交流平时读报的一些经验。

五:板书设计:

读报的重要,几乎与吃饭一样必不可少

如何读报,先浏览,再细读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受益终身

教学后记

一些学生对读报以前并不重视,通过学习本课,很多同学都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觉得应该养成读报的好习惯,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养成读报的好习惯》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教学设计 篇9

这是一篇说明文,介绍了读报常识和读报方法。希望养成读报的好习惯。这篇文章很有实用性,从读报的好处和读报的方法两方面进行了叙述。在教学时不仅要让他们了解读书的必要性,还让学生结合读书小组,制定读书计划,进行读书竞赛,写好读书心得,切实落实读书活动。还要求学生养成读报的习惯。这篇课文,主要是指点读书方法,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样的课文无须老师讲解,只要略加指点,放手让学生自己阅读就可以了。

我的教学设计是这样的:自学课文――整体感知――小组交流――指导解惑。下面展示的是这篇课文的教学简单过程。

一、自学课文。

1、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二、整体感知

1、了解结构。

第一段(1——3自然段):每天读报的好处。

第二段(4——5自然段):怎样读报〉

第三段(6——7自然段):读报的收益。

2、理解重点句子:

1)原来读报读得着迷了,把锅里煮的佳肴忘到九霄云外,鸡鸭鱼肉变成了一堆黑炭。

写出了读报入迷的程度,也说明报纸作为人的一种精神需求,有时会超出人对物质的需求。

2)这样,报纸就天天有新内容,每天都会给你新的感受,新的启示。

这里连用了三个“新”字,第一个“新”表示报纸的时效快,紧跟时代和社会,后两个“新”说明人们不断地通过报纸了解社会,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三、小组交流

1、大家交流读报的好处以及收益。

2、了解课文的写作特色

1)、全文用了不少问句,比如:“报纸竟有这么大的魔力吗?”“报纸上有什么东西这样令人着迷?”等,这些放在自然段的开头的问句,揭示了这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也提醒了读者对这一问题的注意。

2)、篇末点题。

3、最后一个自然段总结全文,发出号召,点明写作本文的用意。

四、指导解惑。

教学过后,我感觉到,像这样的阅读教材,传统的教学,是学生被动、单一、接受的学习过程,是教师向学生灌输和填充的教学过程,把学生当做一个个可以装许多知识的瓶子,通过反复操练即可掌握技巧的人,而完全忽视和抹煞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无法形成健康的个性,更不要说形成末来社会所必需的各种能力。而现代阅读教学应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组织、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采用的就是这样一种合作探究的方式,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附:阅读材料

一、报题阅读法

报纸的文章标题,等于报纸的眼睛。阅读报纸的题目,往往能较快地了解作者、编辑的.意图,明确文章要表达的内容。浏览标题后,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有选择地读一部分。读报先读题,是一种节省时间的方法,值得提倡。

二、粗读、细读结合法

粗读,即浏览,主要是扩大知识面,捕捉需要精读的文章。细读,就是精读,对一些重要的阅读材料,应该逐字逐句琢磨,逐段逐节咀嚼,仔细地了解它的内容、思路等。这样点面结合,即省时且效果好。

三、剪贴法

剪报的范围可根据自己学习、生活的需要和个人兴趣而定。剪下后,要注明报纸的名称和日期。贴报有几种方式。如剪后放在纸盒内。到一定阶段,再分门别类地贴在旧练习本或旧杂志上。也可边剪边贴,手边准备一些十六开的白纸,剪下就贴在纸上,每张纸贴一篇,日后分门别类装订,另编目录。报纸剪贴后,要常常翻阅整理。

四、资料摘录法

有些文章的片断、精彩语句、出色的标题,一些有用的事实、数据等,因其比较短小,不一定剪下,可抄在笔记本或卡片上。摘录时要注明出处,以便日后查对。

五、读写结合法

读报后,写些读后感,对报纸写点书面意见,模仿报上的文章练习写作,给报社投稿,都是读报写作相结合的有效形式。读报时,注意积累词汇,学习写作,研究他人文章思路,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这也是读写结合的有效途径。

六、小组读报法

可以找三五个志同道合的同学,组成读报小组。活动形式有几种:(1)定期交流心理,讨论报上提出的问题。各抒己见,集思广益,以讨论促读报;(2)开展读报知识小测验。轮流出题,大家回答,在回答中促进读报;(3)交流剪报或摘报资料,互通有无,相互补充;开展评报活动,讨论哪些文章好,哪些不好,哪些版面编得活泼,哪些地方有差错,还可以写成意见稿,寄给报社。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知道读报的好处一级如何读报。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语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懂得为什么要养成读报的好习惯以及怎样才能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1.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语句。

2.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懂得为什么要养成读报的好习惯以及怎样才能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4.懂得为什么要养成读报的好习惯以及怎样才能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要求读准生字的读音,理解词语的意思,读通全文。

2.读准字音

3.理解下列词语。

魔力:比喻使人着迷的吸引力。

息息相通:呼吸相通。比喻彼此意气相投,亲密无间。

回肠荡气:形容文章、乐曲等十分动人。

充溢:充满;流露。

佳肴:精美的菜肴。

陶冶:烧制陶器和冶炼金属。比喻给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响。

二、朗读课文,为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1至第3自然段):每天读报的好处。

第二段(第4、5自然段):怎样读报。

第三段(第6、7自然段)读报的收益。

1.学习第一段。

(1)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段写了什么?

出示句子:原来读报读得着迷了,把锅里的佳肴忘到九霄云外,鸡鸭鱼肉变成了一堆黑炭。

①你从“九霄云外”这个词体会到什么?

(写出了读报着迷的程度,也说明报纸作为人的一种精神需求,有时会超出人对物质的需求。)

②想这样的人和事,在你们身边有吗?

(2)仔细品读第2自然段,体会“看报看到上瘾的程度”。

(3)学习第3自然段,思考:报纸上有什么东西令人着迷呢?

出示句子:

“这样,报纸就天天有新内容,每天都会使你有新的感受,给你新的启发。”

(这里连用了三个“新”,第一个“新”表示报纸的时效性,紧跟时代和社会,后两个“新”说明人们不断地通过报纸了解社会,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2.学习第二、三段。

(1)用直线会出描写读报方法的句子。

(2)找出读报纸要注意的事情。

(3)讨论:经常读报有哪些好处?

三、朗读全文,了解课文的写作特色

1.全文用了不少问句,比如:“报纸竞有这么大的魔力吗?”“报纸上有什么东西这样令人着迷呢?”这些放在自然段开头的问句,揭示了这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也提醒了堵住对这一问题的注意。

2.篇末点题。

3.最后一个自然段总结全文,发出号召,点名写作本文的用意。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教学设计6篇

作为一名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养成读报的好习惯》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懂得读报的好处,学会读报的方法,养成每天读报,勤于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时间:

1课时

预习目标:

1、会读“肴”、“瘾”、“垢”,并从文中标出这几个字的读音;

2、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魔力”、“着迷”、“上瘾”、“吸引”和“诱惑”。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概括课文一、二两部分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课前板书课题:25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一、师生交谈,导入话题

师:“良好地开端,等于成功地一半”,养成良好地生活、学习习惯能让我们受益终生。还记得本学期中要求我们养成地良好学习习惯吗?

生:不懂就问,勤于搜集资料。

师:报纸是传播时事和知识地重要载体。因此我们要:

板书:读报

师:要成读报地好习惯。

生:齐读课题。

二、扶、放结合,有效阅读

1、初步感受读报的益处

(1)出示:课文第6、7两个自然段,学生齐读。

(2)指名说说读报的好处。

师板书:乐趣无穷开阔视野陶冶情操走向成功

过渡:读报的好处可真不少,我们得好好学习学习。下面请同学们围绕预习目标自学课文一、二两部分。

2、围绕目标,展开阅读

(1)出示:预习目标,指名读。

(2)学生自学课文一、二两部分。

3、检查自学,随机拓展

(1)指名认读词语,随机正音。

出示:佳肴上瘾污垢

齐读词语。

(2)小组交流词语地意思,说说从中发现了什么。(报纸对人们产生地重要影响)

出示:魔力着迷上瘾吸引诱惑

过渡:报纸怎么会有这么大得魔力,使成千上万地人着迷、上瘾呢?再次走进课文第一部分(1至3自然段)就能找到答案,就能感受到报纸所产生的巨大吸引力、诱惑力。

(3)生默读课文1至3自然段,思考:“这么大地魔力”在文中指什么?

①指名回答,并结合相关内容说说感受。(搞笑)

②指导朗读,读出搞笑语气。

(4)出示句子:

报纸竟有这么的魔力吗?

报纸上有什么东西这样令人着迷呢?

①指名说说这是什么句子,(疑问设问反问)有何作用。(强调读报的重要性)

板书:重要

谈话:为了更加形象生动地说明读报地重要性,作者采用两个比喻句。

②生用浪线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并说说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

过渡:报纸的诱惑力如此之大,不可一日不读。是什么让报纸成为人们必不可少、不可不读的精神食粮?

板书:必不可少不可不读

③生读第3自然段,小组交流报纸丰富多彩的内容。

④指名回答,师小结。(新人新事新科技)

⑤集体齐读。

报纸的内容异彩纷呈,而我们却因种种原因不得不忍痛割爱。因此,读报也要讲究方法,也要注重要求。

板书:方法要求

(5)学生自由阅读课文第二部分(4至5自然段)。

①自己喜欢的方式标出读报的方法和要求。

②指名回答。

板书:扫描细读讲究文明

三、回顾板书,总结全文

指名说,师小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儿,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要从小养成读报的好习惯,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四、练习巩固,适度延伸

补充习题第89页,第二题和第五题。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教学设计 篇12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介绍读报常识和读报方法的课文。主要介绍了读报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读报,希望人们养成读报的好习惯。全文共七个自然段。第一至三自然段从日常的生活现象入手,提出并回答两个问题——“报纸竟有这么大的魔力吗?”和“报纸上有什么东西这样令人着迷呢?”,介绍了读报的重要性。

第四至第五自然段写怎样读报,读报既要讲方法又要讲文明。

第六、七自然段说明勤读报、会读报的好习惯使人受益,应该从小养成。

二、学情分析:

本文内容浅显,可由学生自由完成学习。

三、教学要求:知道读报的好处以及如何读报。懂得为什么要养成读报的好习惯以及怎样才能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五、课时安排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读报的好处以及如何读报。

2.懂得为什么要养成读报的好习惯以及怎样才能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怎样才能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

自学课文:

1.读课文,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完成语文书上的描红。

2.再读课文,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

3.想想全文共写了几个方面的内容,尝试文后的思考题说一说。

4.质疑问难,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自学课文。

1.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二、了解全文的结构,整体感知课文

1.了解结构。

第一段(1——3自然段):每天读报的好处。

第二段(4——5自然段):怎样读报〉

第三段(6——7自然段):读报的收益。

2.大家交流读报的好处以及收益。

3.理解:

(1)原来读报读得着迷了,把锅里煮的佳肴忘到九霄云外,鸡鸭鱼肉变成了一堆黑炭。

写出了读报入迷的程度,也说明报纸作为人的一种精神需求,有时会超出人对物质的需求。

(2)这样,报纸就天天有新内容,每天都会给你新的感受,新的启示。

这里连用了三个“新”字,第一个“新”表示报纸的时效快,紧跟时代和社会,后两个“新”说明人们不断地通过报纸了解社会,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三、了解课文的写作特色

1.全文用了不少问句,比如:“报纸竟有这么大的魔力吗?”“报纸上有什么东西这样令人着迷?”等,这些放在自然段的开头的问句,揭示了这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也提醒了读者对这一问题的注意。

2.篇末点题。

3.最后一个自然段总结全文,发出号召,点明写作本文的用意。

四、学生交流平时读报的一些经验。

五:板书设计:

读报的重要,几乎与吃饭一样必不可少

如何读报,先浏览,再细读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受益终身

教学后记

一些学生对读报以前并不重视,通过学习本课,很多同学都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觉得应该养成读报的好习惯,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