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远网整理的《乌塔》的读后感(精选14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乌塔》的读后感 篇1
读了《乌塔》这篇课文,我陷入了沉思。
这篇文章写了一个只有十四岁的德国小姑娘乌塔独自出国旅游的故事。乌塔为了出国旅游,作了许多的准备,如设计了旅行路线,攒旅游费,阅读资料和书籍。她每到一地,就查警官局的电话号码,购纪念品。同时,课文还描写了乌塔关心中国小朋友有没有出去旅游的机会。文中的乌塔认为,父母爱孩子,就应让他们单独出门,亲自出外去看一看等。这些,都反映了国外少年儿童的独立生活能力和自立意识,同时也反映了她们对生活的热爱。
我认为:乌塔有这么强的独立生活能力,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是外国的小朋友敢于离开父母,思想独立,敢于挑战自理能力;第二是外国的父母愿意放手,鼓励小朋友培养自立能力。但是,我们中国许多小朋友就不一样,我们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含在嘴里怕化了,放在手里怕摔了。要不就是父母很愿意放手,但是孩子不愿意学习自理能力,不敢面对和尝试;要不就是父母庇护着孩子,根本就不放心孩子独自外出生活。
其实,我也有一次独自外出的经历。今年暑假,爸爸妈妈把我送到寄宿学校去参加夏令营。事前,我参观了学校和宿舍,觉得很喜欢。但到了到学校报到的那一天,一想到往后这21天就住在这里,不能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生活,我就忍不住哇哇大哭,眼泪“吧嗒吧嗒”地流了下来。可是,爸爸妈妈坚持要我留下来,鼓励我和小朋友们一起生活,我被他们逼得无可奈何,只能强行被留下了!
第二天早上第一节课,老师说要选一位班长。他左看右看,好像若有所思的样子。突然,他把目光移向我,决定让我来当班长。在那次夏令营中,我认识了50多个新朋友,学习了不少英语知识,学会了国画的技巧,老师还奖励了我许多的“美元”,我用这些“美元”换到了许多奖品。
那次夏令营我过得比想象中愉快。于是,我明白:爸爸妈妈带我到这里来是锻炼我的自理能力和自我挑战能力。不过,和课文中的乌塔比起来,我还是差远了。下一次,我要争取自己主动报名参加夏令营,还要到外地去旅游。
《乌塔》的读后感 篇2
几天前,我读了一篇文章,叫《乌塔》。主要讲了,“我”在罗马遇到一个14岁的德国小女孩,在我和她的谈话之间“我”了解到她这次趁暑假独自游历欧洲,已经去了法国、瑞士、奥地利还去了威尼斯、米兰、佛罗伦萨和希腊。
我呢,对此产生了感想:这么长的旅程对于我们这些独生子女是遥不可及的,我们这群被宠大的“小皇帝”更是想都别想。别说去欧洲这么遥远的地方,哪怕去倒一下垃圾,都怕垃圾把他埋了,去一趟公园,就怕公园人多把他挤倒了,哪怕过一道马路,都吓得心惊胆战的,走到哪儿都是一大群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跟着,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以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今天摔了一跤,送医院,明天跌了一下,送医院,使他们形成了今天拿钱,干什么,买游戏盘,明天,要钱,干什么,买化妆品,以导致精品市场闹翻天,新华书店关门快,头上顶个玻璃球,身上套个塑料袋,好的儿童不是惯出来的,望家长明白:宠子必恃!
让我们快快行动吧,我们要做生活中的小主人,我们要做生活的'强者,不要做生活的弱者!
《乌塔》的读后感 篇3
前几天,我读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乌塔》,主人公乌塔使我明白了也感触到了很多很多……
《乌塔》这篇文章主要写得是:作者在罗马结识了一个十四岁的德国女孩,乌塔。她独自一人游历欧洲。
读了《乌塔》让我感触很深的是,乌塔这个年仅十四岁的德国女孩,在没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陪伴下,独自一人游历欧洲,这多么不可思议啊!如果换做我,我不哭就怪了,在一个陌生的坏境下,在陌生的人海中,乌塔能从容不迫地旅游,真令人佩服。然而乌塔自己赚钱,读有关要去那些国家的书籍,更令我赞叹不已,谁能知道区区一个十四岁的女孩竟用自己的双手来策划这次旅游呢?!和乌塔比起来,她太值得我们学习,还有乌塔阅读有关书籍,了解那里的情况,省得在陌生的城市里,茫茫的人海中,不知所措,这不都是乌塔的可贵的品质吗?还有乌塔那大方的胸怀,不是比我们强一百倍、一千倍……家长总是一遍遍地叮嘱,别跟陌生人说话,别随便拿或者吃陌生人给的东西,但乌塔却热情、直率的性格使我感动。
在我眼中,乌塔也是个很有逐渐的孩子,一直坚持:从书上和电视上认识的世界总不完美,只有亲眼见到才是最美的。她的话似乎让我受到启发: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想法,要有主见。平常,我可是个没有主见的孩子。读了这篇文章,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做个像乌塔一样有主见的孩子。
后来,我把这篇文章推荐给妈妈,妈妈给我讲了许多人生大道理。是啊!我们的童年滋润极了。有电脑、手机、电视、书籍,可是自己不去亲身体会时间,又会怎么样,我们也应该独立。总之,我一定要像乌塔一样自立、热情!
《乌塔》的读后感 篇4
在德国有一位14岁的小姑娘,她一个人去欧洲旅游。
我在旅店里看见了那位小姑娘,那位小姑娘的旅费是自己的挣来的。我们买一只铅笔都要向妈妈拿钱,更不用说自己挣旅费了。在小姑娘到别人家里陪小孩玩的时候,我们在游乐园里开心地玩。小姑娘去帮一些点发传单的时候,而我们却在家里睡大觉,去一个离家里最近的花园都需要大人的陪同,当我们要吃某样东西的时候,大人们二话不说就去买了,我们活在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在家充当着“小皇帝”、“小公主”的角色。读这本书的时候看到一个情节:小姑娘一个人拿着沉重的东西到处奔跑。想到自己,当我放学回家的时候,爸爸妈妈就在学校门口等着,等到我们出来的时候,大人就从我们的手中夺过沉重的书包。不让我们受到一点苦头,真是抱在手上怕摔,放在嘴里会融化,把我们当成了心肝宝贝。德国小姑娘的爸爸和妈妈也是把她当成心肝宝贝,因为中国的爸爸妈妈给孩子的生活就像温室里的花朵。
读《乌塔》有感小姑娘乌塔有独立自主的意识。这就是德国和中国孩子差别。我们要向德国孩子学习独意自主的生活。
《乌塔》的读后感 篇5
今天,我们学了《乌塔》这篇文章,我觉得很不可思议。14岁的小女孩乌塔自己游历欧洲很多国家,实在令人惊讶。
读了《乌塔》后,我即佩服她的勇气和独立的能力,又羡慕她的经历。她的这种能力来自哪里呢?我想,应该是靠她平时的锻炼和父母的支持。而我呢?去什么地方都要父母带,他们对我一点儿都不放心。假如我现在有足够的现金,我想:我一定不会有乌塔的勇气。我就像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依赖性太强,稍微有一点挫折就哭鼻子,一点独立的生活能力也没有。
不仅是我,中国的大多数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和外国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如:孩子不吃饭就哄着吃,而外国父母更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像乌塔,她的旅费都是自己挣的,并不是父母没有或不给,而是想让孩子增强独立意识。在文章中,乌塔说过一句话:“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中不完美,只有身处其中才会感受到它真正的美。”
读了《乌塔》后,我想对中国的说有孩子说:“不要永远做母鸡翅膀下的小鸡,要做一只在天空中翱翔的雄鹰。”同时,我也想对那些过于溺爱孩子的父母说:“为了孩子的未来,请放开手吧!
《乌塔》的读后感 篇6
现在,能独自出游的未成年人是少上加少,如果你能认识一位,你就可以称为幸运儿。我在课本中认识了一位名叫乌塔,在14岁就独自游历欧洲的女孩。
乌塔是德国汉堡人,与作者在罗马的旅馆里见了面,作者对乌塔的独自旅行感到惊讶。乌塔说她用三年的时间来准备旅行,在家早就设计了旅行路线和日程,她还在假日外出挣钱,读了许多与要旅行的国家有关的书籍。乌塔很伟大,她独立、大胆、有礼貌、不认生,乌塔还有更强的提高自理能力和开阔眼界的欲望。乌塔将来应是一颗耀眼的明珠。
我们应该自己多做些事,多自己行动,多想想乌塔。这样我们的未来、祖国的未来将会更加美好。
《乌塔》的读后感 篇7
中国的教育和外国的教育真是差了十万八千里呀!对比一下,你一定会吓一跳的!
中国的孩子九至二十四个月的时候,开始识字,而外国孩子却已经学会了自己扔尿布了……由此可见,中国人从小就被培养成学习的机器,外国人培养的是动手能力,当然也不会落下学习。
家长过分爱孩子,爱变成了溺爱,把孩子当做一块宝,捧在手心里怕摔碎了,放在嘴里怕含化了。把我们当做小狗一样牵着,当做风筝似的拉着……请各位家长想一想,孩子有过一次独自出过远门的锻炼吗?各位一定都在想,孩子一个人去任何一个地方都是无稽之谈。孩子什么都不会,去了外面就会受伤之类的吧。那你们有没有想过让孩子变成一个死读书的机器是一件更可怕的事情呢?想想吧,如果孩子们失去了生活的能力,那他们该怎么办呢?
家长们,让我们学会自力更生,让我们像乌塔,想雄鹰一样展翅飞翔吧!
《乌塔》的读后感 篇8
中国的孩子和外国的孩子差别非常大!中国的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而外国的孩子七八岁就几乎可以当家了,你们看,差异真的是很大呀!
课文《乌塔》里面,主人公“乌塔”是多么厉害呀!一个人独自游欧洲,而我们中国孩子连一个市都不能出去,一出去父母都给吓了半死。
我的爸爸给我讲过一个故事:外国的人一生下来就很辛苦,长大之后要自己养活自己,途中父母不会给他们一分钱,就算死了也没关系,因为他们知道这个孩子长大了之后也没有用了。直到他们有了一番事业,才肯给他们钱。
我们不是一台死读书的机器,也不是温室中的花朵,更不是笼中的鸟儿!我们也要自由地飞翔,因为我们不是一只枝头的麻雀,我们是一只展翅高飞的凤凰呀!
父母,我也要自由,不然我的翅膀会退化,让我无法飞翔……
《乌塔》的读后感 篇9
读了《乌塔》这篇课文,我最难忘的是乌塔独自一人到国外旅游的经历。她14岁就能独立到法国、瑞士、奥地利和意大利等国家旅游了。想想自己,虽然已经九岁了,可从来都没有离开过大人一步。
有一次,我想和同学去利川旅游。回家和爸妈说了这件事,本以为他们会同意的,没想到爸爸妈妈却说:“去利川多危险呀!万一迷路或遇到坏人怎么办?不行!”我不满意的说:“如果你们总是不放心我,那我长大以后怎么独立生活?”可无论我怎么说,他们的脑袋都摇得像波浪鼓一样。
我多么希望自己能像小鹰一样在天空中自由飞翔,而不是像风筝一样总是让捆绑自己的绳拽在他人手里。
不过这也不全怪家长,我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确实很差。比如,我吃饭的时候总要家长不停地催促;每次都要别人提醒才知道带好红领巾;天冷了不知道加衣服,天热了不知道减衣服……再看看乌塔,会先设计好旅行的路线和日程,提前想好出现紧急情况时的自救措施,每到一处都会及时给家里报平安等等。
如果我也能像乌塔一样,相信爸爸妈妈一定会对我放心的,也就会答应我独自一人外出的请求。所以,我要向乌塔学习,不断地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争取有一天能够独立地到外面的世界看看。
《乌塔》的读后感 篇10
前几天,我学了《乌塔》这篇课文,我心里非常羞愧,我们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可乌塔是一只飞翔蓝天的“雄鹰”
这篇课文主要是写了一个十四岁的德国小女孩—乌塔,一个人独自游历欧洲的故事。乌塔为了这次旅行足足准备了三年的时间。还每到一地就查这里的.警察局的电话,怕遇到危险时好求救,他这次旅费是靠分发报纸、看护别人的孩子挣来的钱,没有拿家里一分钱。我们应该为自己的行为反省。我们的行为和乌塔的行为真是天壤之别呀!我们都是在父母的溺爱中长大的,所以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我也有这样的经历,上次我的爸爸妈妈要一起出差,爷爷奶奶也出门了。爸爸妈妈刚要出门时,我对爸爸妈妈说:“现在已经中午了,我肚子已经饿了,谁给我做饭呀,你们想我饿死我呀!”妈妈说:“你自己做吧,我这要坐飞机呢,我可不想误机呢,挨老板的骂呢。”爸爸说:“你自己做,如果不会做,就让你饿肚子吧。要不,你等爷爷奶奶来了,叫他们做吧,我们走了。”我不会做,所以挨饿等爷爷奶奶来。
我们不应该做“温室里花朵”,我们应该出去闯闯。这就应了一句谚语——花盆里长不出苍松,鸟笼里飞不出雄鹰。
《乌塔》的读后感 篇11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篇特殊的课文——《乌塔》。
课文以记述与对话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小女孩,虽然她只有14岁,但是,她还是勇敢的一个人独自游遍了欧洲的故事。 自从学了课文后,我的心里久久没有平静下来,一直在想着自己的表现。假如说,我们要去大夫山玩,那么,准备出发时,我的第一句话一定是:“爸爸妈妈,水倒好了吗?”“爸爸妈妈,行李包准备好了吗?”等之类的话语。这时再想起来,觉得实在不应该。
在我学习完课文后,我想到了我们中国母亲与外国母亲的区别和不同。
中国的.父母,给孩子很多爱。这些爱却大部分是溺爱。而外国的父母,也给了很多爱给孩子,但他们更多的是让孩子独立自强,无私的爱。于是,在这两种教育方式下,我们中国孩子和外国孩子也拥有了巨大的差别。中国像乌塔这样年龄的孩子有很多,但是,要是告诉他们要游遍中国时,肯定一个也不敢,更别说去游遍亚洲了。这时,就清清楚楚地证明了,外国的孩子比中国的孩子独立的多。
我多希望,中国的所有父母都来看一看这篇课文,改变自己对孩子的看法,让我们中国的孩子扔掉那可怕的依赖性,学习那值得赞扬的独立自强,以及对生活的热情。
《乌塔》的读后感 篇12
这篇文章讲了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我非常佩服她的胆量,能独自一人游欧洲,换了我,就连上海、杭州离自己家乡很近的地方都不敢去,更何况独自一人游欧洲,我们中国和外国的习惯就是不一样,就像妈妈说的,外国人学弹琴,上课都可以玩,老师只管说,他们要听就听,不听就不听。我真希望中国人能像外国小孩一样,可以单独出远门。我在乌塔说的一句话中:“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我感受到的确,在书和电视里不能看到完美的世界!只有自己去亲身经历才可以认识这世界的完美。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们因该去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美。也许,有人会说:“我也很想去啊!!可我父母不同意啊!!”对这个我也会这么想因为我也是一个什么是都是被妈妈爸爸操控着的。跟马戏团里的“木偶”没什么区别所以我不想学兴趣班可是也是白说的.!连去同学家玩也要他们做主。
最后,我想对我的爸爸妈妈和所有的父母说:“让我们去试试,我们也可以的,别忽略我们,替我们主张一切。
读了这篇课文以后使我深深地感到自己的不足和依赖性,到现在为止,我连起床这个小事都让妈妈操心,平时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生活起居还需要自己来安排,更别说一个人出国旅游,连在亲朋好友家住几日都不行,对照乌塔,我感到非常地羞愧和难过,我们中国的孩子简直就是袋鼠一族,整天在妈妈的“育儿袋”中生活,一点都不能独立。想到以后,真是有点后怕。所以读了《乌塔》后,我暗暗地下决心。我再也不做笼中待飞的小鸟,我要做快乐飞翔于蓝天上的苍鹰。主动从父母的溺爱中走出,锤炼自己独立生活的意志!!!我们中国和外国的习惯就是不一样,就像妈妈说的,外国人学弹琴,上课都可以玩,老师只管说,他们要听就听,不听就不听。我真希望中国人能像外国小孩一样,可以单独出远门。
回头看看我们身边的孩子,就是小小的唐山也不敢一个人出门。再说欧洲有十几个国家,好几种不同的语言,但乌塔呢,一点也不感到害怕,照样一个人去旅行。哪像我们中国的孩子整天像关在鸟笼的小鸟,一点胆量都没有。只会一个人趴在床上,一边吃糖,一边看厚厚的书。一对比就可以看出乌塔是个有主见、有胆量、有志气的孩子。
《乌塔》的读后感 篇13
今天,我们学习了《乌塔》这篇课文,文中主要写了一个德国小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故事,反映了国外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识,同时也反映了她对生活的热爱。
反复读了这篇课文,使我深受感动。我和乌塔的年龄差不了多少,但乌塔却能一人游遍欧洲,而我连一次远门还没有单独出去过,甚至上下学还要大人接送,这是多么大的差距呀!平时我什么事情都要依靠父母的帮助,自己却不能想办法去完成,真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自己仿佛是一棵小树,全靠着父母的浇灌,否则就会枯萎。
与乌塔相比,我真感到羞愧,她不但自理能力强,生活经验丰富,而且热情,有责任。而我呢,不但生活没有经验,还不爱看书,更不注意锻炼自己,平时对人不热情,不讲究礼貌和说话方式,更没有责任感,凡是不关自己的事一点也不关心,甚至关于自己的事情,也想全部推给父母,从不体贴父母的辛劳,为他们着想的太少了。通过和乌塔对比,确实让我看到了自己的缺点,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必须奋起直追,努力改正自己的缺点,像乌塔那样,要有责任,要勇于吃苦,从小坚强自立,做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乌塔》的读后感 篇14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篇特殊的课文——《乌塔》。
课文以记述与对话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小女孩,虽然她只有14岁,但是,她还是勇敢的一个人独自游遍了欧洲的故事。自从学了课文后,我的心里久久没有平静下来,一直在想着自己的表现。假如说,我们要去大夫山玩,那么,准备出发时,我的第一句话一定是:“爸爸妈妈,水倒好了吗?”“爸爸妈妈,行李包准备好了吗?”等之类的话语。这时再想起来,觉得实在不应该。
在我学习完课文后,我想到了我们中**亲与外**亲的区别和不同。
中国的父母,给孩子很多爱。这些爱却大部分是溺爱。而外国的父母,也给了很多爱给孩子,但他们更多的是让孩子独立自强,无私的爱。于是,在这两种教育方式下,我们中国孩子和外国孩子也拥有了巨大的差别。中国像乌塔这样年龄的孩子有很多,但是,要是告诉他们要游遍中国时,肯定一个也不敢,更别说去游遍亚洲了。这时,就清清楚楚地证明了,外国的孩子比中国的孩子独立的多。
我多希望,中国的所有父母都来看一看这篇课文,改变自己对孩子的看法,让我们中国的孩子扔掉那可怕的依赖性,学习那值得赞扬的独立自强,以及对生活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