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边小豆豆》读后感

知远网

2025-05-05读后感

知远网整理的《窗边小豆豆》读后感(精选12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窗边小豆豆》读后感 篇1

“巴学园”的教育模式一定会被很多人爱好,小豆豆们由于有了小林先生才得以接受正常的教育。希望所有的老师都可以发现孩子们身上的优点,改正他们的缺点,让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用之人。

《窗边的小豆豆》成为日本有史以来销量最大的一本书,是必定的。这绝对不是作者黑柳彻子的文笔怎样优美动人,而是书中描写的那个“巴学园”完善的现代教育倾倒了无数人,一样倾倒了我们。

书中的主人公小豆豆,就是本书的作者黑柳彻子,从小就是一颗令学校老师头疼的“怪味豆”,阳光一样灿烂的天性与传统学校教育格格不入。

事实上,这颗在普通人眼中的“怪味豆”是荣幸的,缘由之一是她具有一个伟大的宽容的母亲。面对女儿被校方勒令退学如此大伤脸面的情,仍然疼爱着她的女儿,丝毫没有责怪小豆豆,撒了一个美丽的谎言后,默默地4处寻觅合适自己女儿的学校。功夫不负有心人,母亲成功了,她找到了现代教育的理想国度——巴学园。

“巴学园”的教室:一个个废弃不用的电车车箱。“巴学园”的校长:第一次见小豆豆,校长就微微笑着听小豆豆不停地说了4个小时的话,没有一丝不耐烦,没有一丝厌倦。“巴学园”的'午饭:每到午饭开始的时候,校长就会问:“大家都带了‘海的味道’和‘山的味道’来了吗”“海的味道”、“山的味道”原来是校长不想让小朋友们偏食,所以蔬菜、肉类、鱼类,都得吃;“巴学园”的教育方法:自己从喜欢的课程开始学起。“巴学园”的运动会:能够自己策划希奇古怪的项目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发挥特长。“巴学园”的活动:上午,如果把课程都学完了,下午大家就集体出去漫步学习地理和自

然;夜晚还在大礼堂里支起帐篷“露营”,听校长讲旅行故事……“巴学园”里的一切新鲜动人的场景多么使人羡慕。

小豆豆在“巴学园”里自由自在、自由自在。没有师生之分,不管老师、学生,乃至校长都是好朋友,完全丢掉了学生在老师眼前的拘束。也许,有许多人会觉得这样的教育方法是想入非非,它对爱心、耐心、想象力等的要求远远超过了对知识的要求。但我觉得这是许多孩子的心声。

作者丝绝不采取理性话的语言,由于这样会失去童趣。在字里行间流露孩子的思想和那种单纯直白的语言,给予读者更加深入的启发和感触。读了这本小说后,我想生活中的我一定能得到父母、老师仔细地庇护,能像小豆豆在“巴学园”里一样快乐地长大。

《窗边小豆豆》读后感 篇2

假期里,老师向我们推荐了九本书,分别有《爱的教育》、《犟龟》《怪老头》。其中我最喜欢的是《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

这本书是日本作家黑柳彻子所写的,这本书的主人公是窗边的小豆豆,因淘气被原学校退学,后来,到了不可思议的新学校———————巴学园。在校长小林宗作的爱护和教导下,在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了大家都接受的好孩子。

读完这本书,我觉得小豆豆是个很有爱心的孩子,有一次小豆豆在车站门口发现了一位年轻的大哥哥,在卖健康树皮,据说有一口觉得苦,就说明生了病。要是不苦,就说明没有病。小豆豆就买了一块,自己咬了一口,又给了校长、同学、甚至路边的野狗,发现大家都很健康。他很高兴,虽然任何人咬这块儿树皮都觉得苦,但是我从中知道了小豆豆很关心别人。

这本书使我理解到小林先生的用心良苦,不停的对小豆豆说:“你真是个好孩子。”这句话一直鼓舞着小豆豆,并且一直激励着他要坚强、自信,努力做一个阳光开朗的好孩子。

这本书让人在笑声和感动中深深思考,我们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孩子的完美天性,并让它们发扬光大,扬长避短。让孩子们成为一个有个性的人。

《窗边小豆豆》读后感 篇3

在《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里,小豆豆是一个陌生的小女孩。她是一个淘气的孩子,一年级就辍学了。找学校的时候真的很担心小兜头。因为听说被开除的孩子很难找到学校,甚至有的学校不收被开除的孩子。

让我安心的是,一个学校最终还是要她。这个学校叫巴学园。这是一所特殊的学校。学校大门是大树做的,电车也是当教室用的,专门给已经退学,找不到小兜头这种学校的学生用的。住在这里的学生可以上自己想上的课,听自己喜欢的老师讲课,想学什么就做什么。这所学校给孩子们带来快乐和关爱。学校里到处都是开心的笑声。

在校长、老师和同学的支持和鼓励下,小豆豆在巴学园每天都很开心,找到自己的爱好,努力学习,发展自己的特长,最终成为一名著名作家。看完这本书,我很喜欢巴学园。我很想去那里,看看可爱的树门,在电车教室里学习。一定很奇怪,很有趣。我也想看到校园里不知疲倦的老师,我想看到创办这所特殊学校的校长小林先生。

可惜最后,巴学园因为一场大火而消失了。如果有这样的小学,那就太好了!

《窗边小豆豆》读后感 篇4

《窗边的小豆豆》通过描写小豆豆在巴学园生活的两年时间发生的故事,向读者展示了小豆豆的成长历程和心灵感受,同时向读者说明了什么样的学校才是孩子们喜欢的学校,什么样的校长和老师才是能真正有益于孩子成长的校长和老师。

小豆豆是个不幸的孩子,她被学校开除了,被老师看做是一个另类份子。小豆豆又是个非常幸运的孩子,她有一个好妈妈。妈妈虽然很担心,但是没有责骂小豆豆,反而努力保护小豆豆幼小的心灵,不让她产生自卑感。小豆豆进入了巴学园,遇到了小林校长,小豆豆在这里如鱼得水。

“不要把孩子们束缚在老师的计划中,要让他们到大自然中去。孩子们的梦想,要比老师的计划大得多。”这应该是我在这本书中感触最深的一句话吧。孩子本来的天真和善良,总是会被所生活的环境、还有大人的想法所慢慢改变,原本那些可爱的奇思妙想,原本那些奇幻的精神世界,都会因为不被理解或在别人的深深的质疑中一点一点地消失不见。这是一本关于爱,自然,和教育方式的温暖小书,我被小林校长的教育理念所折服,他真是一个懂得孩子心灵的可爱的教育家。

1、不要老是指责孩子,倾听胜于说教。孩子回答了与老师的标准答案不一样的话,老师否定了他;孩子对一些事物感到好奇,搬来小板凳站上去看,妈妈看到了,怕孩子摔倒,生气地又骂又打;孩子看到小动物受伤了,哭得稀里哗啦的,爸爸看到了,责骂他有什么好哭的;孩子玩游戏又弄脏了衣服,妈妈一边严厉地斥责孩子,一边将衣服脱下去洗……后来孩子再也不敢回答问题,再也不对外界的事物充满好奇,再也没有同情心,再也不敢尽情地玩耍,因为,他们害怕自己会犯错,会被大人责骂。但是小林校长却可以花4个小时听小豆豆说话,而没有任何不耐烦。小豆豆非常感激和温暖。同时,倾听也可以了解小豆豆,就不会奇怪她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古怪的举动。

2、要你学,变成我要学。“海的味道、山的味道”,“好好嚼啊”,“散步”,融教育与生活,潜移默化。这不是填鸭式的应试教育,而是让学生心情愉悦地学习到很多知识。而且在巴学园,学生可以从最喜欢的科目开始一天的学习。对阿泰成为物理学家有很大的帮助。

3、相信并尊重孩子的决定。“放回原处”中,小豆豆为了找回掉到厕所里面的`钱包,去掏厕所。小林校长没有阻止或帮忙,只是淡淡的说“弄完以后,要把这些全都放回去”。

4、多让孩子接触新鲜事物,认识世界。小孩子对世界充满好奇,这也是小孩子学习的动力。家长不要以这种事司空见惯为借口,泯灭掉这份宝贵的天赋。“电车来了,“试胆量”,“温泉旅行”这些章节都可以好好品读。

5、教会孩子爱与生活。做到这一点远比教会那些生硬的知识要重要得多,保护孩子的纯真和善良,远比用暴力去强硬扭曲他们要美好得多。豆豆的母亲、小林宗作校长先生,都是爱与理解的化身,包容和感染着小豆豆。

6、树立自信心,你不比别人差的。小豆豆们不懂什么是种族歧视,不懂什么是政治和战争,不懂什么是残疾,小林宗作校长小心翼翼地保护着这些孩子,小心翼翼的守护着这片纯净的校园,教会他们爱与支持。可是,为什么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是会有孩子欺负弱小,总是会有孩子高声去耻笑别人,总是会有孩子破口大骂那些自己并不理解的人或事物?

7、引导孩子认识不幸的事情。在我读到“泰明死了”这个篇章时,我哭了,一是作者以孩子的眼光描写了心爱的同学离世的那种悲伤触动了我,二是小豆豆的话让我感动。孩子不懂生死,只是隐隐约约地懂得了离别,小豆豆对躺在教堂里的泰明说:“也许,我们长大以后,有一天会在什么地方碰到。那时候,要是你的小儿麻痹症治好了,该有多好啊!”。

想想自己也曾带过班,我从不在班里大力表扬成绩排名在最前的孩子,我表扬的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在一次次考试中超越自我,分数或排名在一点一点进步的孩子,或是在学习生活中,不断进步的人,因为我一直坚持的,是在义务教育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素质,因为这比虚拟的分数重要太多。

班里也会出现欺负弱小的现象,班里的小帮派欺负一个低智商的同学,说他是“弱智”,上课时取笑他,调侃他,路过时用手打他,用脚踢他。“弱智”同学在一种自卑和自我反抗中成长和生活,因为他的父亲告诉他,被人骂时要骂回去,被人打时要用力打回去,因为他智商有残疾,打伤了人也不用负责任,而且还要告诉老师听,让老师去教训这些欺负他的人。于是这个孩子的性格日益古怪,与班里其他孩子的关系也日益恶劣,当我接手这个班时,这种恶劣关系已经很严重了。在这些孩子再小一些的时候,知道什么是“弱智”吗?大人强硬灌输给孩子们的,只不过都是大人的想法、大人的看法而已,有多少大人能保护好孩子的纯真和善良,教会他们爱与包容,或是教会他们善良客观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无论哪个孩子,当他出世的时候,都具有优良的品质。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影响,有来自周围环境的影响,也有来自成年人的影响,这些优良的品质可能会受到损害。所以,我们作为专业要早早地发现这些”优良的品质“,并让它们发扬光大,把孩子们培养成富有个性的人。

《窗边小豆豆》读后感 篇5

一年前,妈妈就给我买了这本书。里面讲了一个小女孩名叫小豆豆,她因为淘气而被原先的学校开除了,之后妈妈把她转学去了巴学园。巴学园是一个神奇的学校,因为校长小林教师的新式教育模式,给每个学生自由成长的环境,让他们欢乐学习,生活在灿烂的阳光中,发挥各自的潜力,成就完美的未来!

我也期望我能在巴士里上课,每一天吃“山的味道,海的味道”。这本书给我带来很多欢乐和感动,我真想把黑柳彻子的书都看一遍,这样我就能够了解小豆豆所有的故事啦!

《窗边小豆豆》读后感 篇6

读完了《窗边的小豆豆》后,我主要对两件事印象很深,那就是:对小豆豆的变化感到吃惊;为巴学园的毁灭感到惋惜。

当我开始读第二章时,我已经被小豆豆的行为“雷”倒了:一张普普通通的桌子,小豆豆上课时要开好几百次,更严重的是:小豆豆上着课就跑到了窗户跟上,大声叫着宣传艺人,还把别的同学都引过去了,搞得老师没按上课。

小豆豆被退学了,来到了一所叫“巴学园”的小学,这所小学太不像学校了:这所学校里一共有不到50个学生,那里上课太自由了:爱上什么课就先上什么课,如果上午上完了课,下午就可以出去玩,用电车做的教室,稀奇古怪的运动会和活动……

可后来,小豆豆变成了一个人人都能接受的好孩子。最后,巴学园起火了,故事就这样结束了……

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

读了《窗边的小豆豆》这一本书我感到了一个一年级就被开除的小豆豆她的天真,可爱和善良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故事讲的是小豆豆被学校开除后来到新学校巴学园的`事情。小豆豆第一天来上学就认识了很多的好朋友有朔子,美代,泰明,高桥君等其他同学。再后来的巴学园的生活里更是有趣无比。小豆豆让我很震惊因为一个一年级的她竟然是坐电车上学的,要是换做我们根本不可能!后来巴学园举行了一次运动会更是非常的热闹第一名几乎都是让高桥君给拿走了。而运动会的奖品也不一样!他们主要都是一些蔬菜之类的,但是对小豆豆来说他的收获还不小呢!

还有一次小豆豆在电车上捡了五分钱她把钱埋在了土里,但是第二天钱却消失了!我也搞不懂这是什么原因,但是敢肯定小豆豆记错地方了!但是小豆豆的想法让我笑的不停,有被神仙看到了,钱跑了,自己做了一个梦之类的,在这里看到了小豆豆是多么的天真啊!小豆豆非常的善良它自己向校长借钱买健康树皮让我们知道自己健不健康,虽然这是骗人的但是和蔼的小林校长并没有揭发真相,因为成全别人的善良就是对别人的善良。

虽然最后巴学园被炸毁了但是小豆豆的故事我永远也不会忘记因为小豆豆已经深深的刻在了我的心。

《窗边小豆豆》读后感 篇7

寒假后,校长为巴学园增添了一辆图书室电车,同学们非常喜欢在这里读自己喜爱的书。校长还请附近的农民教大家种庄稼,带领大家去野炊,举办演出会、茶话会 。小豆豆第一次见校长发火,第一次代表学校去医院慰问战争中的伤兵,第一次看《天鹅湖》舞剧,第一次戴校长也羡慕的蝴蝶结。小豆豆在巴学园健康的成长,她和同学们懂得捍卫自己学校的'声誉,能够互相理解互相帮助,但是也经历了离别、死亡、葬礼、战争······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小豆豆和别的孩子闯了祸,校长先生绝不会把家长请到学校来,而是自己和学生之间解决,他总会耐心的听每一个孩子的解释,即便是借口也会认真听下去。当孩子们做错并知错时,先生会说:“请为这件事道歉。”而不是训斥、写检查。每当校长先生有机会,就会对小豆豆说:“你真是一个好孩子。”即便因为战争巴学园没有了,但小豆豆的心中却一直怀着“我是一个好孩子”的自信,我想每一个从巴学园毕业的孩子,都不会忘记童年的巴学园,不会忘记小林校长。我也喜欢这样的老师和校长。

《窗边小豆豆》读后感 篇8

这学期我读了日本作家黑柳彻子写的《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讲述了作者上学时的真实故事。小豆豆因淘气被原学校退学后,来到了巴学园,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并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础。巴学园是个很特别的学校,整个学校只有五十来名学生,学校的教室是由废弃的电车组成的,每天的午餐必须有“山的味道”、“海的味道”。老师的教学方式也跟别的学校不一样,老师把每天要学习的科目重点都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自习,从自己喜欢的科目开始学习,别的科目只要在放学之前完成就行了,如果你上午完成了一天的学习计划,下午就可以出去散步。学校的活动也很多,野炊、温泉旅行、露营……一次又一次的活动,丰富多彩,让我很向往。

我觉得我们的学校就像巴学园一样,学习的环境是轻松自在的,学习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学校里的老师像小林校长一样,有一颗博爱、宽容、仁慈的心,我爱我的学校!

《窗边小豆豆》读后感 篇9

“你真是个好孩子。”这是我看了《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印象最深的一句话,这是巴学园的小林宗作校长对小豆豆说的最多的一句话。

那就说说小豆豆吧。小豆豆是个很顽皮、活泼而不失个性的一个小朋友,她经常转学,因为老师都接受不了这么独特的小豆豆,直到她来到了巴学园,遇到了她最喜爱的小林宗作校长,她再也没有转过学,而且每天生活的.丰富又开心。

我和小豆豆一样,最喜爱的也是小林宗作校长,他身上有太多可贵的品质,而且我身边也有像小林宗作校长那样的人。

小林宗作善于鼓励学生,特别是小豆豆,他总是对小豆豆说:“你真是个好孩子!”听了校长的话后,小豆豆总是信心满满。我身边也有一直鼓励我的人,那就是妈妈。不管我做什么事情,妈妈总是鼓励我,我想学书法,妈妈鼓励我;我想学拉丁,妈妈鼓励我;我想参加夏令营,妈妈鼓励我......妈妈的鼓励总是围绕在我的身边,有了鼓励,我成为了一个自信阳光的小男生。

小林宗作善于引导学生。在巴学园里,不管是谁犯了什么错,小林宗作从来不会劈头盖脸、不分青红皂白的批评别人,他会让学生自己说出错误,给他们解释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学会改正,所以小林宗作的这种引导,总是能得到良好的效果。我家里有个人经常这样引导我,那就是爸爸。我犯错时,爸爸不会先狠吵我一通,而是坐下来,和我耐心的交谈,问问事情的经过,让我说说自己哪错了,以后应该怎么做。有了爸爸的引导,我能很快改正错误,渐渐成为优秀的人。

小林宗作善于换位思考。巴学园里的学生穿的都是很破烂不堪的衣服,这是小林校长要求的,因为他从学生的角度思考,如果穿了崭新干净的衣服,会成为孩子们的束缚,他们会担心划破衣服而不能尽情的玩耍,穿上破旧的衣服,学生们再也不会担心划破衣服后,会受到父母的责备,他们可以释放自己的童真。我身边也有这样为学生换位思考的老师,那就是李老师。每到冬天,学校成为雪白的世界时,李老师总是知道我们内心的小算盘,会和我们一起去操场打雪仗;当我们学习累时,李老师会为我们放映有趣的电影.......所以说,有一位懂得换位思考的老师,我们真开心!

看完《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的那晚,我就梦见自己来到了巴学园,巴学园里有可爱的同学,有李老师、爸爸、妈妈......哦,我不觉感慨:现实中,我就是生活在巴学园那样可爱的地方,我真幸福啊!

《窗边小豆豆》读后感 篇10

过年回老家时曾碰到一位好友,她说她女儿今年9月就要读小学一年级了,很多她的朋友逗她女儿时,说:"哇,要上小学罗,你现在要好好玩啊,读书可苦啦!"她觉得很不好,因为女儿已经不想上学了,她女儿问她学校是不是个很恐怖的地方?她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期望我这个做初中老师的帮帮她。如果我当时知道有《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一定推荐给她,让她推荐给她的朋友看,让她们知道,世界上有这样一所学校是学生们每天都盼望着去的!

我唯一记得的一篇小学语文课文叫《我的旅行》,大概是小学二年级的一篇课文,时隔已二十余年,不是因为我懂得分析这篇文章并学会了拟人手法及人的内脏,而是因为这节课我被罚站了。我向同伴描述着一颗豆子如果没被嚼碎就到了我的喉咙或者到了胃等等地方,我会怎样的难受,然后我的班主任语文老师认为我扰乱课堂,让我站到了教室门后面(她是中国千万老师中最最优秀的一位,在我的心里)。这是我记得的唯一一次受罚,也应该是唯一一次。6岁的我从此不仅在教室里学习知识,而且也学习了慢慢禁锢自己的思维。六七岁小小的我,当时多么渴望大人能听听我心里的故事,在六七岁的'小人儿心里有满满的世界。可惜,我没有碰到小林校长,他可以听一个一年级的插班生说四个小时的话,甚至象他这样的人我也没有碰到。可悲的不是我至今还牢牢记得这件事,而是20多年后,我在课堂上处理类似的学生时,他们受到的是和我当时一样的待遇。巴学园的小林校长花四个小时听一名新入校学生说话,我上周听学生单独说话的时间加起来大概四小时,我的校长听了多长时间,我不知道。我和我的校长都兢兢业业在教学线上奋斗着。

"你为什么不写完作业?""为什么迟到?""为什么上课讲话?"等等出自于老师的口中的问题,大多数时候老师们并不期待或者说并不需要学生回答,老师需要的是这些个别学生与众多学生一样完成作业、不迟到、上课不讲话。就算个别学生有充分的理由,但是为了成绩提高,他也必须要与众学生一样。巴学园一共有三十名学生,我一共有一百零四名学生,我的校长则有一千五百名学生。前天看纪念中学一位老师的博客说他所在的学校有六千名学生,和其他许多学校比起来不算多。于是重点本应是"教育"的学校,现在第一要责是"管理".书中的小豆豆为了找丢失的钱包,把粪坑里的脏物舀到路面,校长从旁经过时只淡淡说一句:"记得把它们再舀回坑里去呀!",除了巴学园,真希望在别的学校也能出现这一幕。

在巴学园上学的学生,每天都从自己感兴趣的课开始学习,所有的课重点在黑板上,自己挑,自己找答案,学完一天的课若还有时间,就去散步,在自然中学习生物物理美术。我的学校(也是中国几乎所有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每节45分钟的课,教学任务需要完成、教学目的需要达到、教学重难点需要突破,面对坐着的50多张小脸,一人平均连一分钟都摊不上。数不清的知识点,等不及让他们主动去探索,老师就将他们引导(多利用与学生未来紧密相连的成绩)到这节课的内容中去。()假如这节课在分析一篇小说,重点讲人物,那么他就不可以对窗外新冒出的绿芽感兴趣;假如下节课讲移情于景的散文,重点学习作者如何写景,那么他就不能对操场上突然出现的一位跑步者感兴趣。政治课上"责任"、"自信"、"善良"等等与人极相关的品性人格,书桌前的学生们人人有故事可讲,等不及让他们开口说,这些故事变成了书上一个个案例和一段段需要他们背诵的文字;历史课上每个故事以及对每个历史人物他们都有问题想问,等不及让他们去问,他们要做的只是把这段故事年代人物背下来,把教材编著者已写好的功过背下来。等不及学生对哪个知识点感兴趣,吃透并提出质疑,十分钟的课间已经结束,下一节课开始的铃声已经响起,迎接学生们的将是另一堂课的一堆知识点,回到家后等待他们的是作业试卷背书还有辅导班。只有坐在电脑前,分析选择哪个角色、前进的路线、进攻的方式等等,他们有了纯粹属于自己独立思考探索的空间,突然间,我理解他们为何喜欢打游戏了。

今天先写到这儿吧,明天早读后还有两个班的课,我要构思一下如何让学生在45分钟内吃透说明文要素并会抓住事物特征说明事物,等不及让他们都感兴趣了。

巴学园是真的存在过的世外桃源,是教育界中的理想国。我想要是在巴学园上学就好啦,在巴学园学习《我的旅行》那一课,我不会被罚站,说不定后来还会成为医生或者别的什么;突然又想我能在巴学园教书就好啦,哪怕只做一天"‘旱田’老师",我想我也会和小豆豆一样从心里唱出"我的学校,好学校,进去一看,还是好学校"的歌。可是没有巴学园,我也没在巴学园当老师,那么也要努力地做到让学生们都快乐地期盼着上学!

《窗边小豆豆》读后感 篇11

今天,老师给我们每位同学发了一本《窗边的小豆豆》,我回家以后读了这本书,深有感触。

这本书主要写了小豆豆因为淘气而被退学因此来到了小豆豆的新学校“巴学园”。小豆豆在巴学园发生了许多事情,如:小豆豆把抹墙的泥当做沙山,结果被陷到灰泥里只能等着人来救她,每次我读到这里的时候都会开怀大笑。

这本书最让我记得的是巴学园的校长——小林先生,小林先生非常关爱他的先生,因此同学都非常喜欢小林先生,小林先生还帮有残疾的同学,在别人不敢展现自己的同学,找回自信,做回自己。但当我读到243页的时候,我非常心痛,因为美国B—29飞机上,数枚燃烧弹投向巴学园,凝结着校长先生梦想的巴学园就这样毁于一旦。我觉的如果没有这场战争、如果没巴学园没有被烧毁,那现在的同学就不会那么讨厌学习,应该全是热爱学习的',全都是栋梁之才了。

我还有一些感想:就拿小豆豆来说吧,小林先生不停地对

小豆豆说“你真是个好孩子”。一直到后来,这句话是怎样激励着小豆

豆的、支持着小豆豆的啊!他对小豆豆的鼓舞无法估量。如果她没有进

入巴学园,没有见到小林先生,恐怕无论她做什么,都会被贴上“坏孩

子”的标签,被自卑的心理包围,不知道该怎样做才好。可能就会怀

着这种无所是从的心理,直到长大吧!就永远没有后来这位成功的女

作家了,当然也不会有这本《窗边的小豆豆的》的书了。

小林先生的教育方针,在这本书里写到过,那就是先生经常说的:无论哪个孩子,当他出世的时候,都具有优良的品质。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影响,有来自周围坏境的影响,有来自成年人的影响,这些优良的品质可能会受到损害。所以,我们要早早地发现这些“优良的品质”,并把它们发扬光大,把孩子培养成富有个性的人。

我觉的作者不仅写了她童年的时光,还告诉了后人还有那么一个学校,还有那么一个故事。

我好羡慕小豆豆,羡慕她有小林校长,羡慕她的巴学园。

羡慕她在巴学园里能遇到这么多可爱、有趣的事情,我羡慕调皮的小豆豆遇到了关爱学生的小林校长,巴学园是一所充满无限快乐自由的学校,我真是羡慕不已。

昆明市官渡区双桥小学

三(1)班杨子函

指导老师:王娅妮

写于:20xx年2月19日

《窗边小豆豆》读后感 篇12

就像我在标题讲的一样,看这本书完全是冲着它的名气。由于我是学学前教育的,所以这几年都找这方面的书看。

小豆豆的那个年代是太平洋战争爆发的时候,在那个时候日本就有人对教育方式提出了质疑,并且自己行动,去办了这样一个学校。在中国,又是如何呢?

校长小林先生的教育是根据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自己的个性、能力,让学生在一个愉快的环境中学习,老师也了解每一个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学生之间的`关系,师生之间的关系都很和谐。

并且校长小林先生还经常组织学生出去野餐,体验生活。而不是在枯燥的教师中,在老师的语言中,被强硬的灌输知识。

作为一个未来的教育工作者,我真的很希望能有一所这样的学校,它不是梦想,我相信它会成为现实。

我觉得爸爸妈妈们也应该看看这本书,对自己教育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