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远网整理的《山茶文具店》读后感(精选12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山茶文具店》读后感 篇1
用最热情的夏季来开头,用最温暖的春季来结束,而被裹挟着的秋天的寂寥和冬天萧瑟都会被附上一层保暖层,逐渐融化于水,平静而温和。
/01 委托者那里看到的故事:
“请写清楚吧。但是在此之前,我希望你也能好好写出我们曾有过美满的婚姻生活这个事实。”
长大后慢慢发现承认自己的情感的由生和变裂,是一件尊重自己的行为。虽然我们并没有到白头,但是我依然爱过你,我依然记得那时候我对你脸红心跳切夜不眠的样子。
虽然最后相处起来并没有多么的愉快,可当初依然是被你的某些品质行为吸引,不能否认你是拥有着我喜欢的样子,不能否认你确实不错。
只是确实是我们不合适而已,不是我也不是你,只是不能是我们。
在田园先生那里我发现好像每个人都有一个放置再心底消失于岁月的人。想对过去有交代,却也自律的'严守越线的危险,过去和现在都不辜负,体贴而不惊扰怕是最温柔的情感了。
有人和我说过大致这样的话:其实很多人你已经见过他最后一面了。
多少曾经相拥的人守着漫漫人生的一端和另一端,再无遇见也再无交集,就像彼此之间,什么也没发生过。
看着清太郎父母的故事而想到,也许我们的上一辈也会有我们想象不到热烈而浪漫的爱情,甚至并不比我们的单调,只是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
在莲花姑娘那我学到一句话:谎言有两种,一种是欺骗自己,另一种是欺骗他人。在未来的人生中,我希望不要再欺骗自己了。
这本书的文字特别治愈,女主并不是闪闪发光很显眼的人,她同大多数的我们一样最初在外漂泊工作最后回到家里,做着看似单调且乏味的工作。同我们一样有着与上一代人的叛逆与不理解,可也在用她细腻而温柔的方式去感受世界,逐渐与上一辈和解。
也许是翻译人翻译的太好,也许是原著作者写的太真实,读的时候有一种淡淡的安逸的感觉。看书的时候会忘了周边环境,仿佛是周末暖阳下安静的午后坐在地毯上,牛奶面包花果香。是一种现世安稳,岁月静好的感觉。
《山茶文具店》读后感 篇2
最近看完的一本书日本作家小川系的《山茶文具店》,这是一本倾向于描写平淡却又温和的生活。
这本书主要内容围绕我展开,从刚开始的戾气十足到之后的的平和,学会以自己的心态接受代笔人的这个行业,通过自己对于感情以及故事的理解,帮助他们写一封封的书信。在这个过程中,帮助到了很多人,同时,也让我找到了真正的自己,学会面对过往,而不是为了过往的不愉快,始终对上代心怀不满。
这本书看到的更多的是一种慢节奏的生活,是一种跟我们浮躁的世界不太一样的生活。代笔人,就像我小时候疑惑地那样,怎么会有这样的职业。上代认为是给每个人不一样的体验,有的人可能自己写不出来,但又想要用写信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心意,那么代笔人就是为了这样而存在的。不是说现在做的工作没有意义,当我们看到更多的人因为收到一封信而开心,这样不也是我们呕心沥血之后的成果吗。所以,我会去揣度应该有的心思和措辞,会把自己带入到那种情境中去,这样写出来的信,满含诚意,也充分表达了特定情境下的心情。
看这本书的时候,会感觉整个世界都慢下来了一样。看着她细细的准备,并且很长的时间去构思,去想象应该怀有的心情。去感受每一种气氛的不同,每一种情绪的起因,就像是融入了一个本不属于自己的人生,自己却仍然在那里光鲜的舞蹈着。每一种信纸的考究,用笔的选择,甚至是墨水颜色的深浅,带给人们的都是一种不同的感受。内容考究下的,是对于每一份感情的认真,是对于每一份遇见的肯定。或许现在不是太常联系,留下的却是一份持久的感动。至少不是只是一个群发信息的问候,不是几句敷衍了事的问话,不是千篇一律的古板,不是枯燥乏味的叙述。
我们在书中看到的更多是一种岁月静好,有对过去的怀念,到了最后,更多的是对于未来的期待。毕竟,如果只是活在过去,人,是没有办法成长的。不管曾经的岁月如何,我们都没有办法让它再来一场,我们更多的是怀念,过度的怀念却也毁掉了自己当下的生活。感觉生活中总是存在着故人的影子,因为苛刻带来的怨恨,很长时间没有办法去回忆。回忆剩下的也只是过去的废墟,没有一丝美好。当渐渐放下,开始正视现在的生活,才会发现,那一个个,曾经忽略掉的美好。曾经无比羡慕,却无时无刻不在经历着的美好。走出过去的她啊,也拥有了一个自己没有办法去想象的全新的生活。
有着过去的踪影,却也有着属于自己的未来。就像一个个文字所承载的前世今生,就像我们,记得过去,更重要的是过好往后的时光。
《山茶文具店》读后感 篇3
“记得早先少年时,大家诚诚恳恳,说一句是一句……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仍记得,小时候没有电子游戏时,牵着妈妈的手,在纸上一笔一画写下祝福的时光;仍记得那是才子佳人辈出的时代,却仍醉心于“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代笔是一项有着悠久历史的工作,而雨宫家便是源自江户时代,有悠久历史的代笔之家。鸠子本来一心向往着外面的世界,但在上代和寿司子姨婆过世后,她不得不回来继承家业,成为雨宫家的第十一代传人。接受一项项委托后,她逐渐爱上了这个职业。
花莲小姐是一个身材高挑、优雅动人的女士,但是,她却是一位“丑字人”。在看到这个片段前,我也和鸠子一样,对“字如其人”这句话深信不疑,但我突然改变了想法,字有的时候,也无法反映书写者的人品。花莲小姐拜托鸠子婆婆六十大寿的祝福,在握紧笔身的那一刻,鸠子不再是鸠子,她将自己融入了花莲小姐的生命中,用心写下了祝福。我想,不管是给朋友的生日祝福,公告信,分手信,一封封代笔信的背后是人们对生活的感悟,也是一节节人生的课堂。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无数的信息充实了人们的每一天,电子产品开始代替纸质书籍的存在。母亲以前对文学有自己的一番感受,受她影响,我也是自幼便读《红楼梦》的文艺少女。可由于长时间与电脑打招呼,她已开始提笔忘字,而大容量的信息更是让她与书和笔渐行渐远。初心仍在,故人却已然失去了最初的那份悸动与欢喜。
总喜欢去各地旅行时,搜罗特色信纸和邮票,然后挑一个在酒店休息的午后,提笔写下问候与祝福,轻投入邮箱,为自己的好友寄去。总记得回家打开信箱时那一叠厚厚的信件,挑一个风和日丽的午后,背着父母趴在阳光下感受那一份份真情。
“窗外,天色已经微亮。八幡宫源平池的莲花说不定快开了。”你,是否已做好提笔的准备?
《山茶文具店》读后感 篇4
最近看了小川糸的《山茶文具店》,一部号称是治愈系的书籍。小说的主人公是雨宫鸠子,小说中出现更多的称呼是波波,经营了一家文具店,“店如其名,门口的确种了一棵高大的山茶树”。波波是雨宫家第十一代代笔人,从“上代”那里继承而来,书中记录最多的是她作为代笔人的夏秋冬春四季中的16个代笔小故事。
对于写信,波波有着代笔人独特的习惯,会有一杯饮品(柚子茶,葛汤,香槟等)相陪,客人讲述自己与收信人,信之间的故事,从这些或温情,或感伤,或有趣,或平淡的故事中,波波读出了客人的内心世界,仿佛那一刻她就是写信的主体。
我从来没有想过写信是有各种讲究的——纸张的选用,邮票的选择,笔墨的对应,内容和字迹的掂量,使得收到信的人,一收到信,就能从各种层次中读出信中的深刻情感,或是霸道男爵的拒绝借钱说明,郑重而遗憾的离婚公示,或是给往日恋人的一封“我活着”,已在天堂的人给老伴儿的情书,气质的“明星小姐”给婆婆的生日卡片,亦或是匿名小姐的绝交信,都被展现的不能再合适。
感觉波波像个多变的魔法师,通过客人的只言片语,将自己设身处地的代入,所有的情感和信的主体内容都被诠释的很好。
《山茶文具店》中看起来温柔多感的波波,也在叛逆的青春疯狂过,受不了“上代”的严苛管教,想要改变自己在别人心里的固有形象。但最终影响自己最深的人还是“上代”,有很多潜移默化的习惯和记忆都来自于“上代”,所有的不理解也许在收到静子小姐的信之后有很多的愧疚在泛滥。
四季变迁中,波波有一群朋友相伴左右,忘年交的芭芭拉夫人,终成眷属的男爵和胖蒂,可爱的QP妹妹,最终走到一起的守景先生……
读完这本书,印象最深的是镰仓和樱花,感受到了日本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希望有机会去看一下书中描绘的镰仓。这本书让我萌生了练字的念头,想要感受慢生活。
处在信息化的时代,你有多久没有握笔写过文字,又有多久没有写一封信给某个人,那些留在很多人记忆中的写信收信时光估计都淡化了,现在的年轻一代又是否有书信的记忆?
快餐化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纽带通过各种社交软件联系的更加紧密的同时也越来越疏远了,渐行渐远的各种关系,缺乏实质的交流,更不用说面对面的交谈,每天都很忙碌,每日又很空虚。
《山茶文具店》读后感 篇5
主人公是雨宫鸠子。名字的来历,当然就是鹤冈八幡宫的鸽子。八幡宫本宫楼门上的“八”字,是由两只鸽子靠在一起组成的。又因为《鸽子波波》这首童谣的关系,所以从主人公懂事的时候开始,大家就叫她“波波”。
雨宫家是源自江户时代、有悠久历史的代笔人。这个职业在古代被称为“右笔”,专门为达官显贵和富商大贾代笔;靓字——写一手好字当然成为首要条件。到了江户时代,大奥中也有专为将军正室和侧室服务的女性右笔。雨宫家的第一代代笔人,就是在大奥服务的女性右笔之一。自此之后,雨宫家传女不传男,代代皆由女性继承代笔人这份家业。上代是第十代,主人公继承了她的衣钵变成了第十一代代笔人。
这本书一开始娓娓道来自己作为代笔人的生活,经营着一家生意不是很红火的山茶文具店,替几个客户写一些代笔信,有几个忘年交,和几个因为代笔而认识的朋友。
鸠子一直用淡淡的笔触在描述被代笔人的生活,直到本书最后,她开始讲述自己的人生以及和上代之间的感情。最后那封给上代的信,真的让我感触很多。
作为上代,或者像我一样有母亲身份的.人,总是会不自觉地想让孩子照着自己的想法来,因为这样少走弯路。但是可能沟通方法不合适,导致上代在鸠子眼中就是非常严厉,就是本能地想反抗。当鸠子终于理解上代是爱她的时,上代已经不在人世了。这是幸,还是不幸呢?
养儿才知父母不易,我不想自己的下一代是在我已经离开人世才知道我为了她好,我是爱她才对她严厉。当父母真的也是一门很深的学问。
《山茶文具店》读后感 篇6
不可否认,在如今这个动动手机就能完成信息沟通的时代,书信已经很少会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之中了。虽然如此,书信却并未从这个快节奏发展的时代彻底消失。理性的人或许会说,那是因为电子设备还有很多人负担不起。但不太理性的想一想,或许,书信之所以没有消失,是它在人们心中的印象太深,深的没办法磨灭吧。
《山茶文具店》的故事发生地在镰仓,对于日本史不太熟悉的人可能并不知道镰仓是一座怎样的城市。可是对于熟知日本史或者是大多数的日本人来说,镰仓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现在的镰仓,是神奈川县的一个临海的城市,但是曾经的镰仓,是镰仓幕府开始武士政权的地方,在当时(12世纪末)成为了日本的政治中心。不仅如此,由于当时的佛教文化在日本相对繁荣,所以镰仓还建有很多的神社和寺院,但伴随着镰仓幕府的灭亡,镰仓城也随之衰落。虽然如此,它用近千年所积攒的文化底蕴却依旧让人不能忘却。
故事的主角是一位代笔人,这个工作其实类似于中国封建时期的状师,这两个职业都在历史中存在了不短的时间,两者又都是以为普通百姓提供服务为生的人。所不同的是,相对于状师,日本的代笔人的业务范围似乎更宽泛一些,他们代替雇主完成和文字相关的绝大多数工作,哪怕是写菜单,代笔人也会接受。
故事的主角最开始并不喜欢代笔人这个工作,但代笔人是上代也就是主角的外祖母手上传下来的,纵然主角曾经百般抗拒,终究是拗不过长辈的执着。
通过书中代笔人的角度,我们看到了日本在不同的场合中对于文字的不同要求,甚至于在日本的文化之中,对于各种纸笔都是赋予了不同的内涵。然而这种不论如何延展,归根结底,其实是情绪的延伸。
《山茶文具店》读后感 篇7
我已经对这类治愈系的书大部分无感了,反而,作为代笔人的主角,所展现的笔墨纸砚,以及写字,还有些触动。
故事很简单,主人公在代笔这个过程中,理解了上代的内心与之前不曾察觉的爱,甚至还在最后遇到了爱情。当然,每一个委托人放故事,也刻画了种种人际关系。不过,都浅尝辄止,并没特别出彩的地方。可能我已经心如铁石了,对这种小场面无动于衷。
反而,主人公对每一个代笔委托,所展现的选笔选墨选纸,倒是让我长见识了,什么笔适合什么场景,各种组合眼花缭乱,幸亏这些东西大多都比较少见了,不然这草又种的'猝不及防了。至于写字,也曾有过梦想,但是坚持真的好难啊,失败过N次后,我也已经有点自暴自弃了,唯有拿起一只好笔的时候,会有一丝技艺配不上工具的遗憾。
啊,离题万里了,不过的确是,对于这种类型的书无感了,玩出新花样的真的不多,那么多人喜欢,而偏偏不是我的菜。那就这样吧。至于这书的续篇,已经没有看的动力了。
《山茶文具店》读后感 篇8
主人公是雨宫鸠子。名字的来历,当然就是鹤冈八幡宫的鸽子。八幡宫本宫楼门上的“八”字,是由两只鸽子靠在一起组成的。又因为《鸽子波波》这首童谣的关系,所以从主人公懂事的时候开始,大家就叫她“波波”。
雨宫家是源自江户时代、有悠久历史的代笔人。这个职业在古代被称为“右笔”,专门为达官显贵和富商大贾代笔;靓字——写一手好字当然成为首要条件。到了江户时代,大奥中也有专为将军正室和侧室服务的女性右笔。雨宫家的第一代代笔人,就是在大奥服务的女性右笔之一。自此之后,雨宫家传女不传男,代代皆由女性继承代笔人这份家业。上代是第十代,主人公继承了她的衣钵变成了第十一代代笔人。
这本书一开始娓娓道来自己作为代笔人的生活,经营着一家生意不是很红火的山茶文具店,替几个客户写一些代笔信,有几个忘年交,和几个因为代笔而认识的朋友。
鸠子一直用淡淡的笔触在描述被代笔人的生活,直到本书最后,她开始讲述自己的人生以及和上代之间的感情。最后那封给上代的信,真的`让我感触很多。
作为上代,或者像我一样有母亲身份的人,总是会不自觉地想让孩子照着自己的想法来,因为这样少走弯路。但是可能沟通方法不合适,导致上代在鸠子眼中就是非常严厉,就是本能地想反抗。当鸠子终于理解上代是爱她的时,上代已经不在人世了。这是幸,还是不幸呢?
养儿才知父母不易,我不想自己的下一代是在我已经离开人世才知道我为了她好,我是爱她才对她严厉。当父母真的也是一门很深的学问。
《山茶文具店》读后感 篇9
最近看了小川糸的《山茶文具店》,一部号称是治愈系的书籍。小说的主人公是雨宫鸠子,小说中出现更多的称呼是波波,经营了一家文具店,“店如其名,门口的确种了一棵高大的山茶树”。波波是雨宫家第十一代代笔人,从“上代”那里继承而来,书中记录最多的是她作为代笔人的夏秋冬春四季中的16个代笔小故事。
对于写信,波波有着代笔人独特的习惯,会有一杯饮品(柚子茶,葛汤,香槟等)相陪,客人讲述自己与收信人,信之间的故事,从这些或温情,或感伤,或有趣,或平淡的故事中,波波读出了客人的内心世界,仿佛那一刻她就是写信的主体。
我从来没有想过写信是有各种讲究的——纸张的选用,邮票的选择,笔墨的对应,内容和字迹的掂量,使得收到信的人,一收到信,就能从各种层次中读出信中的深刻情感,或是霸道男爵的拒绝借钱说明,郑重而遗憾的离婚公示,或是给往日恋人的一封“我活着”,已在天堂的人给老伴儿的情书,气质的“明星小姐”给婆婆的生日卡片,亦或是匿名小姐的绝交信,都被展现的不能再合适。
感觉波波像个多变的魔法师,通过客人的只言片语,将自己设身处地的代入,所有的情感和信的主体内容都被诠释的很好。
《山茶文具店》中看起来温柔多感的波波,也在叛逆的青春疯狂过,受不了“上代”的严苛管教,想要改变自己在别人心里的固有形象。但最终影响自己最深的人还是“上代”,有很多潜移默化的习惯和记忆都来自于“上代”,所有的不理解也许在收到静子小姐的信之后有很多的愧疚在泛滥。
四季变迁中,波波有一群朋友相伴左右,忘年交的芭芭拉夫人,终成眷属的男爵和胖蒂,可爱的QP妹妹,最终走到一起的.守景先生……
读完这本书,印象最深的是镰仓和樱花,感受到了日本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希望有机会去看一下书中描绘的镰仓。这本书让我萌生了练字的念头,想要感受慢生活。
处在信息化的时代,你有多久没有握笔写过文字,又有多久没有写一封信给某个人,那些留在很多人记忆中的写信收信时光估计都淡化了,现在的年轻一代又是否有书信的记忆?
快餐化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纽带通过各种社交软件联系的更加紧密的同时也越来越疏远了,渐行渐远的各种关系,缺乏实质的交流,更不用说面对面的交谈,每天都很忙碌,每日又很空虚。
《山茶文具店》读后感 篇10
主人公是雨宫鸠子。名字的来历,当然就是鹤冈八幡宫的鸽子。八幡宫本宫楼门上的“八”字,是由两只鸽子靠在一起组成的。又因为《鸽子波波》这首童谣的关系,所以从主人公懂事的时候开始,大家就叫她“波波”。
雨宫家是源自江户时代、有悠久历史的代笔人。这个职业在古代被称为“右笔”,专门为达官显贵和富商大贾代笔;靓字——写一手好字当然成为首要条件。到了江户时代,大奥中也有专为将军正室和侧室服务的女性右笔。雨宫家的第一代代笔人,就是在大奥服务的女性右笔之一。自此之后,雨宫家传女不传男,代代皆由女性继承代笔人这份家业。上代是第十代,主人公继承了她的衣钵变成了第十一代代笔人。
这本书一开始娓娓道来自己作为代笔人的生活,经营着一家生意不是很红火的山茶文具店,替几个客户写一些代笔信,有几个忘年交,和几个因为代笔而认识的朋友。
鸠子一直用淡淡的笔触在描述被代笔人的生活,直到本书最后,她开始讲述自己的.人生以及和上代之间的感情。最后那封给上代的信,真的让我感触很多。
作为上代,或者像我一样有母亲身份的人,总是会不自觉地想让孩子照着自己的想法来,因为这样少走弯路。但是可能沟通方法不合适,导致上代在鸠子眼中就是非常严厉,就是本能地想反抗。当鸠子终于理解上代是爱她的时,上代已经不在人世了。这是幸,还是不幸呢?
养儿才知父母不易,我不想自己的下一代是在我已经离开人世才知道我为了她好,我是爱她才对她严厉。当父母真的也是一门很深的学问。
《山茶文具店》读后感 篇11
《山茶文具店》读起来有一种小清新的感觉,通讯变得快捷之后,人与人之间通过信件联系的频率越来越少,代笔的需求也相应的降低。第一次得知代笔人的职业,还是通过这本书。代笔人通过了解来访者的经历,意图,揣摩来访者的心境,精心选择纸张、笔、信封、字体、语言,力求准确表达委托人的意思,帮助委托人解决生活中的难题。现代生活中的及时通讯有时候也需要一个“代笔人”,来帮助我们回复不知道如何应对的情况。
故事的主人公波波独立经营着山茶文具店,同时从事代笔生意。波波从小被外祖母上代逼着练字,长大后变得十分叛逆,波波逃到离上代很远的国外。上代去世后,波波重新回到镰仓,继续经营山茶文具店。波波通过与外祖母的朋友的通信,慢慢解开了自己和外祖母上代之前的心结,波波写了一封信给去世的上代。作为一个代笔者,波波尽心尽力的帮助每一位顾客,帮助他们传达心意,解决难题。
波波的生活中有热情的邻居芭芭拉夫人、胖蒂、男爵、可爱的QP妹妹、守景先生;波波的生活可以用有事做、有人爱、有所期待来总结。从书中信件所传达的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不禁惋惜信件在现代社会愈来愈微小的地位。信件的沟通方式正在慢慢被现代人遗忘,人们更热衷于及时通讯工具,偶尔才会坐下来好好写一封信。信件的沟通方式拉长了信息传输的时间,相较于及时沟通,信件可以在不被打断情况下更多的表达出写信人所想表达的内容。写作是一个让人慢慢静下来的过程,写作可以在没有人倾听的时候尽情表达自己的感情,偶尔用写信的方式进行沟通不失为一件趣事。
信件沟通的延迟性不失为现在及时性沟通之外另一个有效的沟通方式,及时的沟通可能带有强烈的情绪,偏向简短的信息获取;信件更多的是一个人单方面信息输出,各种沟通的方式都有存在的合理性。无事可干的时候不妨写封信,寄给远方的朋友。
《山茶文具店》读后感 篇12
最近看完的一本书日本作家小川系的《山茶文具店》,这是一本倾向于描写平淡却又温和的生活。
这本书主要内容围绕我展开,从刚开始的戾气十足到之后的的平和,学会以自己的心态接受代笔人的这个行业,通过自己对于感情以及故事的理解,帮助他们写一封封的书信。在这个过程中,帮助到了很多人,同时,也让我找到了真正的自己,学会面对过往,而不是为了过往的不愉快,始终对上代心怀不满。
这本书看到的更多的是一种慢节奏的生活,是一种跟我们浮躁的世界不太一样的生活。代笔人,就像我小时候疑惑地那样,怎么会有这样的职业。上代认为是给每个人不一样的体验,有的人可能自己写不出来,但又想要用写信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心意,那么代笔人就是为了这样而存在的。不是说现在做的工作没有意义,当我们看到更多的人因为收到一封信而开心,这样不也是我们呕心沥血之后的成果吗。所以,我会去揣度应该有的心思和措辞,会把自己带入到那种情境中去,这样写出来的信,满含诚意,也充分表达了特定情境下的心情。
看这本书的时候,会感觉整个世界都慢下来了一样。看着她细细的准备,并且很长的时间去构思,去想象应该怀有的心情。去感受每一种气氛的不同,每一种情绪的起因,就像是融入了一个本不属于自己的人生,自己却仍然在那里光鲜的舞蹈着。每一种信纸的考究,用笔的选择,甚至是墨水颜色的深浅,带给人们的都是一种不同的感受。内容考究下的,是对于每一份感情的认真,是对于每一份遇见的肯定。或许现在不是太常联系,留下的却是一份持久的感动。至少不是只是一个群发信息的问候,不是几句敷衍了事的问话,不是千篇一律的古板,不是枯燥乏味的叙述。
我们在书中看到的更多是一种岁月静好,有对过去的怀念,到了最后,更多的是对于未来的.期待。毕竟,如果只是活在过去,人,是没有办法成长的。不管曾经的岁月如何,我们都没有办法让它再来一场,我们更多的是怀念,过度的怀念却也毁掉了自己当下的生活。感觉生活中总是存在着故人的影子,因为苛刻带来的怨恨,很长时间没有办法去回忆。回忆剩下的也只是过去的废墟,没有一丝美好。当渐渐放下,开始正视现在的生活,才会发现,那一个个,曾经忽略掉的美好。曾经无比羡慕,却无时无刻不在经历着的美好。走出过去的她啊,也拥有了一个自己没有办法去想象的全新的生活。
有着过去的踪影,却也有着属于自己的未来。就像一个个文字所承载的前世今生,就像我们,记得过去,更重要的是过好往后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