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远网整理的读《昆虫记》有感(精选6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读《昆虫记》有感 篇1
昆虫学家法布尔以人性关照虫性,千辛万苦写出传世巨著《昆虫记》,为人间留下一座富含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散文宝藏。它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在作者的笔下,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小甲虫"为它的后代作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伤的小麻雀,也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动作慢了,他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多么可爱的小生灵!难怪鲁迅把《昆虫记》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我叹服法布尔为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让我感受到了昆虫与环境息息相关,又让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独具匠心和细微的观察。《昆虫记》让我眼界开阔了,看待问题的角度不一样了,理解问题的深度也将超越以往。我觉得《昆虫记》是值得一生阅读的好书,我想无论是谁,只要认真地阅读一下《昆虫记》,读出滋味,读出感想,一定可以知道得更多。
自从我读过法布尔写的《昆虫记》后,就深深地被它们震惊了。
里面写到的昆虫的品种很多;会做“圆球”的'蜣螂“音乐天才”蝉、凶残的黄蜂、“亮晶晶”的萤火虫等。
我最喜欢的就是母甲虫,并不是因为它有着美丽的外表,而是因为它对孩子的爱。它的卵是放在梨的最厚部分,这里的材料粘得很紧,只有少许的空气。这样,它的卵就会被闷死在里面。因此,母甲虫为了不让它可爱的小甲虫受到死神的威胁,就想出一个很好的办法,预备一个墙壁薄薄且精致透气的小房间,让它的孩子居住。其实,梨的中央也是有少许空气的。但是,对于柔弱的小蛴螬来说,那还是远远不够的。等它到中央吃食物的时候,已经是很强壮了,对于稀薄的空气已经完全适应了。母甲虫为什么会想出这个聪明的办法呢?是因为母爱!难怪人们都说:“母爱是最伟大的”。
我最讨厌的则是贼甲虫,是因为它们不靠自己的劳动来寻找食物,只会用卑鄙的手段来获取别人辛辛苦苦找到的食物。这不劳而获的贼甲虫真是太可恶了!同时,我们也不能轻易的相信别人,要有警惕感。
当我读到“但到了相当的高度,仍然难免后退。只要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不但球滚落下去,连自己也被拽下来……有时经过一二十次锲而不舍的努力,才能获得最后成功”的时候,我的心就像被刺了一下。一二十次,虽然不是大数目,但对于一只背着一个沉重的大圆球,经过险陡的斜坡,攀登简直无法上去的地方的小小的甲虫来说,却是多么大的挑战啊!有时,甚至可能将性命都搭上去。
多么值得我学习的小甲虫呀!想起我以前玩电脑游戏,总是选“简单”这一级别,跟那只小甲虫相比,我真是无地自容了。一只小甲虫,都知“勤奋+努力=成功”的道理。而我们呢?五年级的学生,当老师布置几道难题时,同学们刚开始是蛮起劲的,没过几分钟,就没耐心了。这些题虽然有点难度,但是也不是困难到极点。况且,也总有做出来的人,为什么别人能做出来,而我们却做不出来呢?那是因为我们太懒惰了,没有上进心,只会向简单的题目挑战,不敢向困难的题目挑战。
写到这里,我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一个人如果只向容易攻克的题目,比自己弱小的人挑战,那么,也就是永远的弱者。
读《昆虫记》有感 篇2
自从我读了法布尔的《昆虫记》,就渐渐的悟出了一个道理。我们从小时候起,就要做一个爱观察爱思考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细心、认真。一定不能马马虎虎的去做每一件事,这样就会一错再错。
《昆虫记》里面全都都是讲法布尔观察动物,或描写昆虫的特点、相貌以及住址,还有昆虫的繁殖情况。更写了作者对昆虫的.喜爱之情。
我也养过一种可爱的小昆虫——蟋蟀。自从爸爸把它送给我的时候我就非常开心,有时拿小草逗它。它那小胡须左右摇摆,真是好玩。它住在一个小玻璃瓶里,下面铺满了青草。你看多漂亮呀!
小蟋蟀,你给我打来了快乐,给我们全家带来了欢笑声。无论我有多么的伤心,你都能安慰我,让我开心起来。真是谢谢你了,小蟋蟀。
读《昆虫记》有感 篇3
《昆虫记》是由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所创作。说实话,这本书里的很多篇章我都十分喜欢。
我喜欢的篇章是简短的,可以让我理解意思的,如:绿蚱蜢、小阔条纹蝶、金步甲的婚俗……这些故事使我百看不厌。这些故事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金步甲的'婚俗了!这个故事令我久久难忘。如果我问你们:当男女之间发生吵架、打架时,是男的无情还是女的无情?相信一大部分的人都会坚持说是男的无情,我也会支持那一大部分人,但是我读了金步甲的婚俗之后,我还真有点同情雄金步甲了。它与雌金步甲结完婚后,原先是非常和睦的,但是当雌金步甲有孕时,就不再需要自己的老公了,它们便会无情,残忍地把自己老公给吞吃掉。读到这儿,我想:雌金步甲怎么可以这么残忍,雄金步甲太可怜了!法布尔说:“这是它们的习性。”我有些吃惊:它们金步甲家族的生活习性,也太特殊了吧!我们人类,无论什么争吵、打架,男的总比女的凶狠。但是昆虫们的生活中,有些雌的往往比雄的凶狠一千倍、一万倍,就像金步甲一样,雄的并非比雌的小,但是雄的宁愿自己被吞吃掉,也决不还手。
我读了《昆虫记》之后,我读出了“法布尔精神”,他用了几十年时间来研究昆虫,才写出了这部非常有名的书。他观察细致、描写生动,准确地描写了昆虫的出生、蜕变、死亡。他的这种精神令我感动。
法布尔说:“我悉心观察的是生命。”是的,昆虫在许多人的眼里,可以一踩就踩死的,但是在法布尔的眼里,每只昆虫都是有生命的,弄死了它,就等于伤害了一个小生命。所以法布尔还专门为昆虫建造了一个荒石园,法布尔就在那儿观察昆虫。
读了这本书,让我懂得:昆虫也是生命,不可以伤害昆虫,让人与昆虫和谐相处。
读《昆虫记》有感 篇4
上个暑假,像一条小河一样。河里面的鹅卵石就是我所读的课外书。
其中里面我最爱看的便是法布尔先生写的著作《昆虫记》了。这本昆虫记很厚,比语文书还要厚。我估计法布尔先生一定在这本《昆虫记》上洒尽了心血。里面写的昆虫有很多很多,比如:毛茸茸的狼蛛,可恨的菜青虫,美丽的蝴蝶,好帮手七星瓢虫等等。
给大家讲讲那可恨的,绿油油的菜青虫吧!大家可能会在蔬菜上见到过几次,农家的人们可见得多了,他们认为是厌恶至极的大坏蛋。看那,这个卷心菜的叶子被菜青虫啃得七零八落,好恶心啊!这犯人菜青虫就躺在那片菠菜叶上饱餐一顿呢!他爱啃食所有蔬菜,是蔬菜的克星。无论是卷心菜,无论是大白菜,还是西洋菜。如果有一群菜青虫的`话,百分之一百会把他们给啃得一干二净,连渣也不会剩给农民。
菜青虫妈妈一般都会把卵产在那些新鲜,完整的大青叶上面。他们不会像辛勤的麻雀妈妈,离开巢穴去给自己的子女们找吃的。他们一产下卵就一走了之。那片新鲜菜叶便是充足的营养。自已便是一走了之。农民总是把菜青虫一一除掉。但擒贼先擒王。老大没有抓住,就会繁殖更多的下一代。但是,高尔基先生听说农民们有一种祖先留下来的消灭菜青虫的有效办法。先在阳光最猛烈的地方设一个木制的十字架,在头顶上摆上羊头骨或者牛头骨。距他们的祖先说:“菜青虫最喜欢呆在有光亮的地方,羊头骨或者牛头骨可以通过阳光放射光线。它们爬上了骨头上面。那里晒,热,干,最关键的是没食物。一,二个小时就能晒死一条菜青虫。农民只是说偶尔在头骨上见到过几条菜青虫被晒死。祖传下来的办法只能消灭少部分的,大部分都呆在自已那一片大菜叶上睡觉。现在烂菜叶少了,价值更加高了。
最重要的是它让我们又增长了一些知识。比如我外公种菜时也会遇到菜青虫啃食蔬菜的时刻。但他们不知道怎么预防,用农药呢,卖出的收获少了。自已吃怕对身体有害。自从我看了《昆虫记》,知道了高尔基先生那里的农民祖先有种消灭菜青虫的有效方法。我外公使用了一下。还真有效。看多书好啊!我外公常赞叹道。
我爱看《昆虫记》,更加爱看课外书。
读《昆虫记》有感 篇5
带着一种激动又愉快的心情,我慢慢读完了这本有趣的《昆虫记》。他仿佛有魔力,让我在书中感受到身临在大自然中的感觉。
小的时候,我是那么的无知,总用外表来分辨益虫与害虫。美的留着,把它当做宝贝一样护着,丑的杀掉,毫不留情的从它旁边走过。那些年,我都不知道自己害死了多少只益虫。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昆虫的兴趣越来越小,反而不管是益虫还是害虫,我都害怕,再也没有出现一见昆虫就产生兴奋和喜悦。然而,我今天看了一本书,这本书让我对昆虫重新产生了兴趣,它让我分清益虫和害虫。书的作者用自己一生的时间,去观察、研究昆虫世界,并且为此他写了有关虫的书,而这本书先后被翻译五十多种文字,直到百年之后在阅读界引起一次次的轰动,为人们创造了一个个奇迹。
他享有“科学界诗人”、“昆虫世界的维吉尔”、“昆虫世界的荷马”……想必大家都知道,没错,他就是——法布尔老先生。《昆虫记》这本佳作,就是出自法布尔手。法布尔拥有“哲学家一般的思维,美术家一般的眼光,文学家一般的感受与书写” 。
在《昆虫记》中,他将专业知识与感悟融合一起,对每一种昆虫的日常生活习性、特征描述中,体现出自己对生活世事特有的眼光,字里行间充满着对生命的赞美和热爱。
《昆虫记》中,对昆虫的细节描写,更是令人不得不佩服法布尔超出常人的观察力。如,蝉向蚂蚁乞讨粮食时的狼狈景象:“冷啊,这寒风刺骨的冬天,把你这山一样的食物,借我一点点。行行好!天暖后还你,决不食言。”这段乞讨的描写,真的是惟妙惟肖。
蝉,是大自然中的歌手。在炎炎夏日里,为我们带来了高昂而又美妙的歌声,可人们好似并不很喜欢这大自然的歌手。而法布尔抛开世人对蝉的看法,对蝉进行研究。很快,他发现蝉是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反而,被人们授予极高荣誉的蚂蚁,竟然是凶悍的劫“财”者,它们将蝉辛苦寻得的食物一抢而光。这是我懂的,看待问题时,不能光听别人对此事的看法,而要自己去寻找答案,并且要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钻研。
法布尔先生,让我了解了昆虫世界。《昆虫记》是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那些充满人性的昆虫,在向我们展现了美丽的大自然。
读《昆虫记》有感 篇6
大自然就是一本最好的百科全书,它带给了我们无尽的美好。田野里的一朵小花,沙漠里的一株小苗,夜空的一颗星星……都有许许多多的故事。只要细细去观察,我们就会获得意外的惊喜与快乐。
这个暑假里,我捧起了法国著名作家法布尔编写的《昆虫记》。当我翻开它的扉页时,就被它精美的`画面吸引了,我迫不及待地继续往下读,里面有充满活力的“音乐家”蟋蟀,勤劳的“清洁工”蜣螂,天才的“建筑师”蜘蛛……我被这些小家伙的坚韧所震撼,也为他们的团结互助所感动,更为他们的不凡绝技而喝彩。
在作家法布尔的笔下,这些小昆虫的世界生动有趣。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蚕宝宝也是一种非常招人喜爱的小昆虫,它是同学们的“小宠物”,它的世界是多么奇妙啊!
蚕宝宝的一生分为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它一共要经历六次蜕皮。春天,科学老师给每个同学发了五颗蚕卵,我带回家后,按照要求小心翼翼地把它们放在新鲜桑叶上。过了几天,随着气温的升高,卵由饱满的黑色变得空空的了,原来一条条蚁蚕孵化出来了,它们比芝麻还小,看上去只是一个个小黑点,仔细看它们吃过的桑叶,全是零零星星的小孔,一片小小的桑叶放下去,一天都吃不完。
过了些日子,蚁蚕在经过蜕皮后,头部和身体逐渐变成白色,它们的食量也越来越大。晚上,四处安静了下来,我还听见了蚕吃桑叶的“沙沙”声呢。
又过了两个星期,我发现蚕不怎么吃桑叶了,身体变得晶莹剔透,有时扬起头左右晃着,原来它们准备吐丝结茧啦!结茧可是个大工程:蚕先用开头一些丝试探性定点,这样便于固定蚕茧,待整体稳定后,蚕开始努力吐丝,逐渐把自己包裹起来,一层、两层……经过一天一夜的不辞辛劳,终于,形成了硬硬的蚕茧,就像是蚕的盔甲一般,后来,里面的蚕慢慢变成蛹,然后变成蛾,破茧而出。
小小的昆虫具有无穷的力量,它们靠着坚持不懈、努力奋斗,创造了自己的美妙世界。小小的昆虫,装点了我们多彩的生活,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限的乐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