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远网整理的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的读后感(精选6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的读后感 篇1
最近忙里偷闲,终于把《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细细读完了。这确实是一本好书!
有一种观点认为,家庭教育并不重要,孩子的教育主要由学校承担。事实上,这种想法是错误的。美国一位教育家说过,许多父母误以为教育孩子是很专业的事情,于是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学校和老师的身上。其实,对孩子未来产生最大影响的,不是学校和老师,而是家庭和父母。这句话是非常有意义的。
学校教育主要是承担智力教育,而品德、习惯、人格等直接影响孩子成长和成功的品质往往需要在家庭中形成。家庭教育之所以重要,还因为孩子是有个体差异的,学校老师很难做到完全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来施教,这就需要我们做父母的在家庭教育中来弥补。而家庭怎样对孩子进行有效的教育呢?《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给了我有益的启示:
一、父母如何学
成功的家庭教育要靠父母来实现。要使孩子不输在家庭教育上,首先父母自己不要先输在自我学习与提高上。优秀的孩子后面总有一对懂教育的家长。
一方面,作为父母要不断地学习如何培养孩子的知识和经验,转变自己陈旧的教育观念,在培养孩子的同时不断完善自我。
另一方面,作为父母还应该在不断的探索与自我矫正中改善自己的教育方法。因为孩子在不断地成长,问题在不断地变化,需要新的解决办法,不能千篇一律地套用某一个模式。
二、孩子如何教
家庭教育是通过家庭环境、家庭氛围、价值取向、父母的言行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无形中塑造着孩子的人格、品德和基本素质。家庭教育既是幼儿园教育的帮手,又是社会教育的示波器。
对于还在幼儿阶段的孩子来说,家庭教育的重点绝不应是孩子在幼儿园智力教育的继续,而应放在对孩子爱心的培养上。因为没有爱心的`孩子,很难想像会真诚地尊重、谅解和宽容别人,长大后会努力回报社会。家庭教育就是通过潜移默化让孩子懂得爱是一份尊重、一份谅解、一份宽容和一份给予。
三、习惯如何养
孩子身上的多数习惯——无论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都是在家庭环境中有意无意培养出来的。所以,家庭教育也需重视对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上。
一位刚上幼儿园的男孩,中午午睡时总把脱下的外衣叠得很整齐。当老师表扬他时,他说:“我妈妈每次睡觉时总把衣服一件件叠得很整齐,放在一边。”这些例子生动的说明了家庭教育对习惯培养的重要性。
在家庭教育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容易情感失控。有时也知道应该如何要求孩子养成好习惯,但做起来往往以情感代替理智。比如,说好了不能随便买零食,但只要孩子一哭一闹,心就软。先是迁就退让,继而发展到有求必应,久而久之,孩子便养成吃零食的坏习惯。所以,家庭教育要爱与严结合起来,始终如一,坚持不懈。同时家庭与学校的教育要一致。现在有的孩子在幼儿园里自己吃饭,自己穿衣,而在家里却做不到。家庭与学校相互配合,才能形成合力,取得良好的效果。
总之,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第一个生活场所,是孩子最重要的生活基地,家庭教育是任何教育所不能代替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都是在家庭教育基础上的延伸、扩展和提高。要真正了解一个孩子,首先要了解其家庭,要做到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首先要做到孩子不输在家庭教育上。再次感谢《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给我提供的帮助和启迪。
最后祝愿天下的父母都成为家庭教育的首任优秀教师,培养出成功的孩子。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的读后感 篇2
确实如文中所言,中国社会飞速发展、瞬息万变,随着外部社会环境的变化所带来的冲击非常之大,网络成瘾、手机游戏、攀比心理,种种不良诱惑摆在了我们广大孩子和家长面前。前段时间我带儿子去医院看病,看病过程中就有两位孩子非常有趣。本来一开始谈的是学习问题,两个人说着说着就讲到了我家有宝马,我家有奔驰,我家里面有多少游戏光盘之类的话题。由此可见,现在的孩子已经并不是十年前二十年前的我们所能岂及的,所以我认为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非常有可读性,其中不少的例子活生生的再现了我们现在家庭教育的困境,也给了我们家长不少启示。
教育孩子不要攀富,不要片面的'追求名利,人的一生更多的时候要多为别人考虑,不要以为自己学了多少知识就很了不起,育人先要育德,现在的孩子都很聪明,没有几个人会认为自己的孩子比别人的笨,但在思想品德教育上有很多家长做出了不好的表率,当然这是极少数的。
总之一句话,无论是博士妈妈也好、顾晓鸣老师的回复也好,大家现在也都是摸石头过河,有许多的问题有待大家共同摸索前进。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的读后感 篇3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之《不要为你的孩子安排一生》:一转眼孩子踏进初中校门已3月有余,孩子从思想单纯的童年到青春懵懂的少年,无论孩子还是身为家长的我都有些措手不及。多门学科学习的紧张性,知识点掌握的牢靠性,无形之中对孩子来说开启了自我挑战模式,而我也不断的寻找着所谓的捷径!
起初我怀着急于求成的想法盲目的替孩子做决定,向无头苍蝇的乱投门后来妻子向我推荐了《不输在家庭教育上》,从书中我了解到了现代初中生的`学习过程、思维方式、综合素质培养及如何做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同时让我意识到不能用70、80年代的教育模式来要求00后。所以我们要做到“放手”与“引导”双管齐下的方法,即通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来引导学习节奏,又结合日常生活来体验、试错、确认、反思等最终发现事物的内在规律拥有探索未知的能力,因此让孩子收获更多的经验与信心,有自信才会更优秀也希望我们率先成为更优秀的家长而一同努力!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的读后感 篇4
读了《不要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我充分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并了解到父母教育孩子的缺点。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在儿童健康成长,养成良好的习惯中发挥重要的引导作用。
虽然我们在家里对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等习惯,但读完这本书,我仍然觉得自己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不到。
首先,我认为我们应该尊重我们的孩子,让他们也学会尊重别人。
作为父母,一般对孩子的教育就是要服从父母,这样才是好孩子,才能得到奖励、表扬。但是读了这本书,我现在改变了主意。
我认为,虽然孩子还未成年,但他也是一个独立、有思想的人,需要被尊重和理解。所以现在当孩子在家里发生了什么事,要征求孩子的意见,有时他可以向我们表达他的意见,有时我们需要给他一些指导。这样,他的果断和自信才可以逐渐增长。
其次,我们应该平静地对待我们的孩子。有时,当我们要求他做某事或解释作业时,如果他不愿意或不理解,我们会不耐烦,导致他哭或不愿意做我们要求。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冷静地向他解释事情,让他意识到做这些事情的必要性,平静的'交谈,可以使孩子放松下来你,这样就可以和孩子们进行更多的沟通。
以前,我们不让孩子做事情,即使孩子想做,我们也不希望他干预,因为害怕让事情变得更糟。
但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我们认为做事可以锻炼动手和自理能力,比如在吃饭时,我们希望他准备好饭碗和筷子,晚饭后,我们让他清理盘子,在假期,他还主动洗碗,我们同意了,他洗完后,我们还称赞他。
从那时起,当他主动提出帮我们做家务时,我们一般没有拒绝他。通过这些事情,我认为启发了孩子更多的实践,更多的好习惯,也培养了孩子做事有序性,不丢失家庭教育的责任感。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也意识到家庭和学校是孩子成长的两个环境,学校教育对每个人都是一样的,那么如何让孩子比别人更好呢?有必要从加强家庭教育入手,因为家庭环境影响着孩子的方方面面。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的读后感 篇5
今日阅读了《育儿,坚持中蕴育奇迹》一文后,颇有感触。发现文章中的妈妈和孩子的情况,和班级一些孩子非常相似。
我们班的文文小朋友,是个娇小,内向的孩子。到了大班妈妈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找了时间和我们做了沟通,共同商量正确的教养方式。我们首先了解了文文在家的情况,发现家里的一些错误教养方法:
错误之一:
唠叨!妈妈总认为孩子小,做什么事情都是千叮咛,万嘱咐的。各种细节交代清楚才罢休;有时会嫌孩子做不好而剥夺她锻炼生活的经验。殊不知家长把所有的安排都做好后,孩子只是一个执行的“机器”而已,对于充满好奇感、探索欲、精力十分充沛的孩子来讲,“烫剩饭”的感觉最不爽!
错误之二:
隔代亲!祖辈的宠爱,外公对文文更是“含到嘴里怕化,订到头上怕晒”的感觉。孩子真的就是一个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人,在孩子的眼里,好像大人为他做任何事情都是理所应当的,毫无感恩之心,甚至发展到自己犯错都会先责怪大人,而从不自身找原因。
在沟通中我们让文文的妈妈先要端正了自己的态度,同时也和长辈做沟通达成共识,通过一些措施让文文认识到自己的行为的`偏差和行为责任。比如,让妈妈和孩子一同归纳和整理孩子的玩具箱和学习柜,所有物品摆放整齐,定位收纳,并对孩子提出要求,自己的物品自己归为和收纳,不能让大人手,大人帮忙找不见的物品,如果仍旧出现丢失或找不到的情况,自己必须承担后果。另外,针对文文有做事拖沓的毛病,家长和孩子一起制定作息时间表,要求规定时间完成规定任务,比如早起到上学用时50分钟完成所有事情,学习时间半小时,自由活动时间,看电视时常等等。如果出现延时,第一次提醒,屡次不改的话则缩短活动时间或停止当前的人物,让孩子意识到时间的宝贵以及了解“效率”一词的含义。
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妈妈和我们反馈,在家开始发现文文的点滴进步,特别是收纳整理一项,基本不需要大人的提醒,自己已经能很好的归位和收纳物品,每天的书包也是自己整理的,不需要家长“偷偷”再检查了。至于拖沓的问题,实施时间还不是很长,希望自己的坚持能换回很好的效果。
总而言之,在教育孩子方面,我认为其实家长的坚持对孩子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的,需要家长的恒心,耐心,耐心和包容心,和孩子一起努力快乐成长。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的读后感 篇6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从孩子进入幼儿园就我开始定阅了,因孩子上的是蒙氏教育,以玩中求学为主,我对这本书一点也不重视,只在闲暇之时随便翻翻。自从孩子踏入校门,我就和所有的家长一样,每天会询问孩子的学习情况,了解孩子的学习进度。在辅导孩子家庭作业时,对于孩子一脸认真的那么多个无法解释的“为什么”,有时更会哑口无言,只好态度强硬的回答:“没有为什么了,说了你也不懂,这是规定,书上就是这样教的,记住就好了……”看着孩子委屈不已的脸,我很是无可耐何。
再次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一书,是在孩子班主任黄老师主讲的家校互动活动课上。这堂课—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深刻体会到没有好的教育方式那将改变孩子一生的命运。我感触颇深的是书中这样一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家长”。作为家长任务艰巨,怎样才算是好的家庭教育方式?没有天生成功的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只有不断学习和掌握家庭科学教育孩子的知识和方法,才能扮演好家长的角色。书中还介绍了许多家庭教育成功或失败的范例,使我明白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仅要向老师文化知识,还要让孩子拥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孩子在学校和老师一起学习了一天,回到家里,我首先应该肯定孩子的.学习成效,多鼓励孩子,辅导孩子家庭作业时,对于解释了孩子也不理解的问题,我不再态度强硬的要求他死记硬背了,我会尽量用温和的语气给他一个尽可能简单的解释,如果他实在理解不了,就会告诉他,这个问题不是妈妈解释不清,是回为孩子现在年龄太小,学到的知识不够多,他才会不明白,等他长大一些,学习了更多的知道后,就会明白的。给孩子一定的空间自由让他自己支配、自己想象、自己理解,实在不行就求助于老师。给老师打个电话,让孩子自己和老师交流一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觉得自己得到了尊重和肯定,就会对学习更加感兴趣了。有时他也能在我俩闹争议的作业题上表达他自己的意见,我只对他稍作引导,如果他不听,就让他写上自己的答案,第二天老师批改的作业发下来后,我再和他一起看一遍,对于作业本上老师打的那个红红的“××”,他可是印象深刻极了,这样的错误绝对不会再有一次了。就这样,我在《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中学习着科学教育孩子成功的技巧,也对失败的教育案例引以为戒,避免重蹈覆辙,孩子渐渐的变得有主见性,自信心也在逐步增强。我和孩子一起学习着、成长着,全程体会着双方的感情交流,享有生活的快乐、学习做人的道理、成长的快乐。
感谢《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它让我找到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他也一定会越来越值得我为他感到骄傲和自豪!我会努力让孩子有一个美好的、快乐的童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