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祥子》读后感

知远网

2025-11-04读后感

知远网整理的《骆驼祥子》读后感(精选6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骆驼祥子》读后感 篇1

骆驼祥子来自农村,他很强壮、健康、老实、坚忍。一开始来到城里,祥子选择了城市底层老百姓很普通的行业------拉洋车。而且在拉车方面他有一个奋斗目标。那就是拉上一辆属于自己的车,不用再去租别人的车。祥子认为“这是必能达到的一个志愿与目地,绝对不是梦”。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祥子刚来城市时,是多么有信心,有勇气和信念,内心是多么的纯洁。他天生来不愿多说话,所以也不愿学着城里人凭嘴恶舌。“不愿”二字更加可以看出祥子是多么的老实和对城里人的一些不良习惯的抵制和不屑。不同世俗同流的美好品质。“至于讲讲价争坐,他的嘴慢气盛,弄不过那些老油条们。知道这个短处,他干脆不大往车口上去;哪里没车,他放在那里。”从后面两句话中可以看出祥子的老实,同时老实中还带着一点小聪明。“在偏静的地点,他可以从容的讲价,而且有些时候不肯讲价,只是说声“坐上吧,瞧着给。”这句话语虽然很平淡普通,却将一个刚从农村出来的二十多岁的小伙子开始做生意的情况真实贴切的反映出来了。

“他想好了,去拉包车。遇上交际多,饭局多的主儿,平均一月有十来个饭局,他就可以白落两三块的`车饭钱。加上他每月再省个块八角的,也许是三块五块的,一年就能剩起五六十块的。”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祥子虽然年纪不大,刚出来拉车,但却很会算账,知道为自己奋斗的目标打算盘。同时,也可以看出他为目标奋斗的决心。“整整的三年,他凑足了一百块!”从“整整”两个字可以体会到祥子在存钱买车的三年中为买车吃了不少苦,遇到过不少的困难。从而更能体现出祥子为买车的坚忍不拔的精神。“祥子的手哆嗦得厉害,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哆嗦”“揣起”“拉”三个动词生动的体现出了祥子实现自己梦想时的激动之情。

可是好景不长。就在他拉一个人去清华的路上,出了城门,便让一群士兵连人带车全抓去了。和那些士兵在山间绕来绕去,祥子准备逃跑了。在逃跑时,他没有找到自己的车,十分伤心。但很不甘心,他便在逃跑时带走了三匹骆驼,便在来到一个村长后就立马将三匹骆驼买了十几块钱。虽然他辛辛苦苦的赚来的车失去了,但他没有灰心,他依然倔犟的重头开始。“对花钱是这样一把死拿,对挣钱祥子更是不放松一步。没有包月,他就拉整天,出车早,回来的晚,他非拉过一定的钱数不收车,不管时间,不管两腿;有时他硬连下去,拉一天一夜。”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祥子在失去车后更加的努力了,不顾一切的去拉车,去挣钱,只为再买上车。同时也可以看出祥子的打不到的坚持不懈的精神。

“从前,他不肯抢别人的买卖,特别是对于那些老弱残兵;以他的身体,以他的车,去和他们争座,还能有他们的份?现在,他不大管这个了,他只看见钱,多一个是一个,不管买卖的苦甜,不管和谁抢生意;他只管拉上买卖,不管别的,像一只饿疯的野兽。”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发现祥子变了,虽然,他比以前更加努力去挣钱了,但他失去了刚来到城里心中怀揣的善良与爱心。祥子就这样奋斗了一段时间,祥子又拉上包月了,而且遇到了一个很好的人家。但有过了不久,曹先生家又遇到了一个麻烦。祥子一开始准备帮曹先生,但在一名侦探的,威胁下出卖了曹先生,还让那侦探他的眼骗走了十几块钱。后来,祥子离开了曹家,和拉车的老程住在一起。

“睡不着,他真想偷偷起来,到曹宅再看看。反正事情是吹了,院中没人,何不去拿几件东西呢。自己那么不容易省下几个钱,被人抢去,为曹宅的是被人抢去,为什么不可以去偷些东西呢。为曹宅的事丢了钱,再由曹宅赔上,不是这边合适吗。这么一想,他的眼亮,登时忘了冷。”从这些话中,更可以看出祥子变了。以前的祥子心地善良,为人正直、老实。如今,丢了几十块钱,便产生了去偷的念头,可见祥子已经超越了老实的底线。虽然在最后祥子没有去偷,但祥子还是变了。

接着,祥子又回到了人和车厂。“祥子没言语,也没生气。他好像死心了,什么也不想,給他混一天是一天。”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祥子在经历两大挫折后,已失去了奋斗的目标,整个人失去了生气,也丧失了生存的信心。又过了不为了久,虎妞为了祥子和刘四爷闹翻了,虎妞和祥子离开了人和车厂。就这样,祥子以和虎妞畸形的婚姻为代价,又拉上了属于自己的车。但好景不长,虎妞死于难产,为了给虎妞办丧事,祥子,又将车卖了。从此祥子人车。两空。经此挫折,祥子又为曹家拉起了包月。但不久,他喜爱的小福子走后,他真的完全失去了信心,丧失了生活下去的勇气。烟酒成了他的朋友。“没有钱,他央求赏点衣服,衣服一到手马上成了钱,钱马上成了烟酒。他低着头思索,想坏主意,想好一个主意就能进比拉一天车还多的钱。”从这些话可以看出祥子已完全变成了一具失去灵魂的行尸走肉。他厌恶拉车,厌恶劳动,厌恶了自己的目标。他开始游戏人生,祥子彻底堕落为城市的垃圾。

《骆驼祥子》读后感 篇2

旧中国的北平,一个外号“骆驼”,名叫“祥子”的人力车夫创造了一幕幕震撼人心的悲剧。他是一个地位低下的城市劳动者,在生活一次次无情的打击中,失去了希望,失去了人性,彻底走向堕落。

悲剧往往是将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们看,以激起人们悲痛愤满的感情。

祥子曾经是个正直,奋力拼搏的农村劳动者。一开始,祥子具有乡村青年的美好品质和健康的人生追求。他能吃苦、诚实、勤快、负责、要强、体面、忍耐、有毅力,也有着为实现理想而奋斗的精神。然而,残酷的现实世界毁灭了他的理想,吞噬了他的灵魂,摧残了他健壮的身体。他吃、他喝、他赌、他懒、他狡猾,甚至为了钱出卖人命。祥子所喜爱的小福子的自杀,熄灭了他心中最后一朵希望的火花,他丧失了对于生活的任何乞求和信心,从上进好强到自甘堕落,他开始游戏生活,吃喝嫖赌,彻底堕落为城市的垃圾。

祥子有自己的理想,但却一直无法实现。用三年血汗钱买的第一辆车被大兵抢去,这或许与他贪钱冒险有关,但其根源却是军阀混战。因为这份“险”是军阀混乱造成的,即使他不去冒险,危险也会降临,只是时间和方式的问题而己。第二次买车的钱又被反动政府的侦探敲诈去,表面看上去是受曹先生连累,“碰巧了”,然而正是这样的偶然碰巧显示了祥子悲剧命运的必然性:“谁都有办法,哪里都有缝子,只有祥子跑不了,因为他是个拉车的。”一个拉车的`吞的是粗粮,冒出来的是血;他要卖最大的力气,得最低的报酬;要立在人家的最低处,等着一切人一切困苦的击打。“没有公道的世界”剥夺了祥子生活的权利,祥子的悲剧扎根于黑暗的现实社会,不管祥子怎样挣扎,其悲剧都难以避免。

说到祥子与社会的联系,就不得不说到虎妞了。从虎妞的角度看,她的种种要求有一定合理性。她敢爱敢恨,追求自己的幸福。但这样的要求赋予祥子,却令他难以接受了。从祥子的角度看,其悲剧与虎妞有一定的关系。在这之前,祥子一个人忍受着各种打击,但他仍然不放弃个人奋斗,他内心还是怀着希望。跟虎妞结婚后,由于非他本意,他越来越讨厌虎妞,他觉得虎妞是“凶恶的走兽”,是“吸血鬼”,主宰着他的一切。虎妞死后,他的身心俱损,失去生活希望,开始走向堕落。尽管如此,祥子的悲剧也不能全要虎妞负责。这不仅是因为虎妞的刁蛮性格,也是因社会而造成的,而且说实话虎妞本人也是当时病态社会的牺牲品。

老舍先生用细腻的笔触,通过旧社会北平的一个小人物所演绎的悲剧,点明了一个真理——在旧社会仅凭个人奋斗发家,只不过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

在飞速发展的今天,出现了一批批在当今充满竞争的世界独立拼搏成功的人士。像李宁、百度总裁李开复、香港富翁李嘉诚。他们都是白手起家,自己在生活中摸打滚爬,创造了辉煌。众所周知的“喜剧天王”周星驰,他在央视专访节目中,无不自嘲的回忆了自己走过的路程:“有些人说我最辛酸的经历是扮演《射雕英雄传》里面一个被人打死的小兵,但是我记得我好像还演过更小的角色,当时镜头只拍到我的帽子和后脑勺。那种感觉对我来说相当重要,应为这是我对小人物的百情百味刻骨铭心。“

一位得道的高僧说:“人生其实就是这样,充满了光辉与失落,梦想与挫折,奇迹与艰辛。“没有人生下来就是大明星,但即使扮演再普通的小角色,也要用心把他演得最出色。饱尝世事辛酸最后终于站在自己梦想的舞台的巅峰之上的周星驰,用他的经历告诉我们:卑微是人生的第一堂课,只有上好这一堂课,才有机会使自己的人生光彩夺目。

现如今,我们可以看到,周围仍不乏一群“骆驼祥子”式的青年人。他们不求上进,安于现状,总认为自己不过是一个谁都不会注意的小人物,好机会的垂青是少之又少,成功离他们太遥远。他们活着,只是一具具没有理想的行尸走肉。现今的社会是相对公平的,民主的,不再是“没有公道的世界“,再卑微的人物只要你有梦想,你肯努力去奋斗,你的梦想就有实现的可能。骆驼祥子式的人已经没有存活在当今社会的理由,他们的存在,面临的只能是被淘汰出局。

祥子的悲剧令人扼腕,令人叹息,我们可以义正辞严地控诉当时社会的黑暗,今天的社会是美好的,有广阔的空间让我们书写人生绚丽的篇章。祥子的悲剧在今天不会也不应再重演,让我们把握好机遇,共创美好未来。

《骆驼祥子》读后感 篇3

《骆驼祥子》读后感 篇4

这是一个可悲的故事,讲述了北平老城里活生生的一幕,读《骆驼祥子》有感20xx字。祥子来自农村,在他拉上租来的洋车以后,立志要买一辆车自己拉,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他年轻力壮,正当生命的黄金时代;又勤苦耐劳,不惜用全部力量去达到这一目的。在强烈的信心的鼓舞和支持下,经过三年的努力,他用自己的血汗换来了一辆洋车。但是没有多久,军阀的乱兵抢走了他的车;接着反动F的侦探又诈去了他仅有的积蓄,主人躲避特务追踪还使他丢了比较安定的工作;虎妞对他的那种推脱不开的“爱情”又给他的身心都带来磨难。迎着这一个又一个的打击,他作过挣扎,仍然执拗地想用更大的努力来实现自己梦寐以求的生活愿望。但一切都是徒然:用虎妞的积蓄买了一辆车,很快又不得不卖掉以料理虎妞的丧事。他的这一愿望“像个鬼影,永远抓不牢,而空受那些辛苦与委屈”;在经过多次挫折以后,终于完全破灭。他所喜爱的小福子的自杀,吹熄了心中最后一朵希望的火花,他丧失了对于生活的任何企求和信心,从上进好强而沦为自甘堕落:原来那个正直善良的祥子,被生活的磨盘碾得粉碎。这个悲剧有力地揭露了旧社会把人变成鬼的罪行。祥子是一个性格鲜明的普通车夫的形象,在他身上具有劳动人民的许多优良品质。他善良纯朴,热爱劳动,对生活具有骆驼一般的积极和坚韧的精神。平常他好像能忍受一切委屈,但在他的性格中也蕴藏有反抗的要求。他在杨宅的发怒辞职,对车厂主人刘四的报复心情,都可以说明这一点;他一贯要强和奋斗,也正是不安于卑贱的社会地位的一种表现。他不愿听从高妈的话放贷,不想贪图刘四的六十辆车,不愿听虎妞的话去做小买卖,都说明他所认为的“有了自己的车就有了一切”,并不是想借此往上爬,买车当车主剥削别人;他所梦想的不过是以自己的劳动求得一种独立自主的生活。这是一种个体劳动者虽然卑微、却是正当的生活愿望。作品描写了他在曹宅被侦探敲去了自己辛苦攒来的积蓄以后,最关心的却是曹先生的委托,就因为曹先生在他看来是一个好人;还描写了他对于老马和小马祖孙两代的关切,表现出他的善良和正直。他的悲剧之所以能够激起读者强烈的同情,除了他的社会地位和不公平的遭遇外,这些性格特点也起了无法磨灭的作用。象这样勤俭和要强的人最后也终于变成了头等的“刺儿头”,走上了堕落的道路,就格外清楚地暴露出不合理的社会腐蚀人们心灵的罪恶。

这故事是一个悲剧,彻彻底底的悲剧。一个曾经勤劳坚忍,有着自己目标的人最后却沦为了社会垃圾。从前的祥子善良淳朴,正直诚实,对生活有着像骆驼一般积极和坚韧。周围的人都是做一日和尚,敲一日钟,而祥子却不安于现状,他为了美好生活而努力,而奋斗,他宁愿冒着极大的风险去赚多一点的钱,来达到自己所想要的生活。他不断地追求,追求成功,追求幸福。然而即使是这样,也终究没有改变他最后的悲惨结局。

也许这才是现实,残酷、悲哀、无可奈何。理想和现实总是充满了矛盾,它们往往不能调和,然而它们却又同时存在。社会是现实的,它不会为了一个人的理想而改变,也不会是完美无瑕的。人们为了自己的理想不断奋斗,最终却不一定能够真正获得成功。就像祥子一样,他努力,就是为了寻求美好的生活,但是结局却是那样得悲惨。

对于骆驼祥子,我感到遗憾,感到惋惜,也感到无奈,但也感到敬佩,我佩服他从前的坚强,他的上进。然而他最终没能战胜自己,没能战胜社会,终究还是被打败了,读后感《读《骆驼祥子》有感20xx字》。也许是因为社会的极度黑暗,也许是因为个人的因素。不管怎样,环境对人的改变至多至少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果当时的社会治安好一点,祥子也许就能实现他的'理想,也许就不会变成一具行尸走肉。人离不开社会,而社会又决定着人,如果无法处理好现实与理想、社会与自己的关系,很有可能就会失去原本的自我。

人是有思想的动物,应该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标。但是要因人而异,因社会而异。如果总是无法实现理想,那么就有可能变成“祥子”,堕落、衰败,厌恶生活。毕竟能够一生都坚忍不拔的人是少数。追求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改变的过程,然而这一过程会很复杂,人很容易失去自我,失去自我就会迷失方向,甚至堕落。

作品本生写道:“苦人的懒是努力而落了空的自然结果,苦人的耍刺儿含有一些公理。”又说:“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可是到现在人还把自己的同类驱到野兽里去。祥子还在那文化之城,可是变成了走兽。一点也不是他自己的过错。”老舍正是从这样一种认识出发,怀着对于被侮辱与被损害者的深切同情,写下这个悲剧的。这就使这部作品具有激愤的控诉力量和强烈的批判精神,深深地烙上读者的心坎。

读罢这本书,我对祥子的评价为:祥子是一个经不住生活的考验,而失去生活的人。俗话说:“路慢慢之远兮,吾将上下之求索。”他为何不再寻求新的路,而成为社会的人,败类?他为何不做生活的主宰者,去自谋生活呢?我想,他也是害怕了,因为他是农民出身,他受不了生活一次次对他的打击,他放弃了。所以酿成了书中的人物一直走下坡路的原因后果啊!

明天会怎样?我不得而知。而现在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把握好今天。

《骆驼祥子》读后感 篇5

很久之前,应该是在小学,身边就有同学在读《骆驼祥子》(简本)。印象之中是有这门回事,浅读一番,没有得出什么所以然来,于是便已全都忘了。再拾这篇长篇小说,开始虽有些烦倦,不过渐渐的还是有些替祥子鸣不平的情感迸发,大概都是从农村进城的青年的缘故吧,同情之中,未免还有些担忧之虑:遥遥星空,漫漫前程,茫茫江面,重重山川,也不知道自己以后会遇些什么。

祥子去北京城来谋生,对他而言城市里充满了生存的希望,这个信念自始至终都存在于祥子的脑子里:刚入城的时候,觉得只要凭着力气干活,就能攒钱、就能买新车、就能在北京城里睁开眼就可以有饭吃;文章中还有这样的描写:想到骆驼与洋车的关系,他的精神壮了起来,身上好似一向没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假若他想到拿这三匹骆驼能买到一百亩地,或是可以换几颗珍珠,他也不会这样高兴。即使是在被虎妞的“威胁”下他也这么这样:最好是跺脚一走。祥子不能走。就是让他去看守北海的白塔去,他也乐意;就是不能下乡!上别的都市?他想不出比北平再好的地方。他不能走,他愿死在这儿(文章第十节);在最后祥子沉沦后,丧失所有生活动力后,他也没有离开北京城(可能是后期麻木了吧,习惯了即变的现实)。活在城里,祥子把这个目的寄托于这样的手段——拉车,车便是他生活的依靠。

祥子的几番大挫折都与车发生着关系:自己攒钱买的新车被兵给扣了,标志着希望的第一次落空,得到3个骆驼变卖的30几块钱,还落了个“骆驼祥子”的称号,按作者的意思在与“骆驼”这个外号xxx以前,是个较比有自由的洋车夫。祥子便开始受到限制:30几块钱交给了刘四爷,租了刘四爷的车;又被虎妞给坑了,脱不了虎妞对他的“威逼”。打击了一次之后,祥子又继续走在买第二辆车的路途中,不久,包月的曹先生出了事,自己攒的钱一分不差的被孙侦探连锅端了,祥子的希望又一次落了空;之后便是虎妞逼婚,祥子的第二辆属于自己的车最终还是实现了,虽然车有点晦气。有了车祥子的生活倒也算是又到了他认为的“正轨”了;好景不成,虎妞难产死了,祥子只好变卖了自己的车,安葬了他的妻儿。这是他生活的重大转折点;虽然拜托了虎妞对他自由的限制,自己有找到了至少自己喜欢的小福子,但祥子拉车的热情减了很多,自己也开始猛地抽烟喝酒了,此时的祥子生活开始了腐化,后来又得了病,跟以前瞧不起、那些没有志向的车夫们做了朋友,但他认为曹先生与小福子在,自己便可以重新来过,曹先生——祥子的老客户,确实回来了,喜出望外的祥子去找小福子——他的精神支柱,觉得生活还是有希望的。不料,小福子已经死了这绝不会是小福子的坟,他知道,可是他的泪一串一串的往下落。什么也没有了,连小福子也入了土!他是要强的,小福子是要强的,他只剩下些没有作用的泪,她已作了吊死鬼!一领席,埋在乱死岗子,这就是努力一世的下场头!(文章二十三节)祥子的生活便没有了奔头,之后便是完全丧失了希望,苟且偷生。

祥子的本质是好的。他善良,所以曹先生一直包祥子的月,所以刘四爷初期比较喜欢祥子,也所以祥子被虎妞“欺负”。在人和车厂时,他没事就打扫打扫、修修车;在包杨家的月时,还打杂活;包曹先生的月时,为跌伤曹先生而自责退工资辞工;还给曹家小少爷买了个小绿夜壶。要强、勤劳、肯干、上进的祥子在那样的社会最终被毁灭了。力气、心路、手段、交际、字号的人才能在那个社会混的下去。那便是刘四爷:人和的老板刘四爷是已快七十岁的人了;人老,心可不老实。年轻的时候他当过库兵,设过赌场,买卖过人口,放过阎王账。干这些营生所应有的资格与本领——力气,心路,手段,交际,字号等等——刘四爷都有。在前清的时候,打过群架,抢过良家妇女,跪过铁索。跪上铁索,刘四并没皱一皱眉,没说一个饶命。官司教他硬挺了过来,这叫作“字号”。出了狱,恰巧入了民国,巡警的势力越来越大,刘四爷看出地面上的英雄已成了过去的事儿,即使黄天霸再世也不会有多少机会了。他开了个洋车厂子。土混混出身,他晓得怎样对付穷人,什么时候该紧一把儿,哪里该松一步儿,他有善于调动的天才。车夫们没有敢跟他耍骨头①的.。他一瞪眼,和他哈哈一笑,能把人弄得迷迷忽忽的,仿佛一脚登在天堂,一脚登在地狱,只好听他摆弄……人和厂有地方住,拉他的车的光棍儿,都可以白住——可是得交上车份儿,交不上账而和他苦腻的,他扣下铺盖,把人当个破水壶似的扔出门外。大家若是有个急事急病,只须告诉他一声,他不含忽,水里火里他都热心的帮忙,这叫作“字号”。一正一恶,在恶的社会里,只有恶人才可生活下去。善良的人便只有两条路:善着被欺负到灭亡;善着被污浊到歹人。

当黑暗成为社会的主色调时,一切将会更黑,人进入这黑漆漆的大水缸时,他必定会被这些黑水染黑,当失去挣扎时,他将被浸黑、全黑直至灭亡。黑暗的社会,黑也吃黑,因为要更黑,阮明便死了。灰石可黑,白玉也得黑,黑得残忍可怕,要不也可以叫黑得和谐了。祥子是不幸的,因为他处在那个不幸的社会。而现今,社会应该是好的了吧,至少没有那么多的压榨了。祥子算得上是块被无情社会染黑了的白玉,怕只怕在我们只是块灰石——即使社会清澈,我们也不能变白。社会不可能因为一个人而改变,我们也不都能成为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祥子的社会远去了,我们对祥子的悲愤也该收拾收拾了。与二十多岁的祥子比起来,我有过理想么?我能在追逐理想途中的打击下再站起来吗?

总觉得与祥子比起来,我们的不幸来得更早更早……

《骆驼祥子》读后感 篇6

《骆驼祥子》这是一个可悲的故事。讲述了北平老城里活生生的一幕。祥子来自农村。在他拉上租来的洋车以后。立志要买一辆车自己拉。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他年轻力壮。正当生命的黄金时代,又勤苦耐劳。不惜用全部力量去达到这一目的。在强烈的信心的鼓舞和支持下。经过三年的努力。他用自己的血汗换来了一辆洋车。但是没有多久。军阀的乱兵抢走了他的车,接着反动政府的侦探又诈去了他仅有的积蓄。主人躲避特务追踪还使他丢了比较安定的工作,虎妞对他的那种推脱不开的“爱情”又给他的身心都带来磨难。迎着这一个又一个的打击。他作过挣扎。仍然执拗地想用更大的努力来实现自己梦寐以求的生活愿望。但一切都是徒然:用虎妞的积蓄买了一辆车。很快又不得不卖掉以料理虎妞的丧事。他的这一愿望[像个鬼影。永远抓不牢。而空受那些辛苦与委屈“,在经过多次挫折以后。终于完全破灭。他所喜爱的小福子的自杀。吹熄了心中最后一朵希望的火花。

他丧失了对于生活的任何企求和信心。从上进好强而沦为自甘堕落:原来那个正直善良的祥子。被生活的磨盘碾得粉碎。这个悲剧有力地揭露了旧社会把人变成鬼的罪行。祥子是一个性格鲜明的普通车夫的形象。在他身上具有劳动人民的许多优良品质。他善良纯朴。热爱劳动。对生活具有骆驼一般的积极和坚韧的精神。平常他好像能忍受一切委屈。但在他的性格中也蕴藏有反抗的要求。他在杨宅的发怒辞职。对车厂主人刘四的报复心情。都可以说明这一点,他一贯要强和奋斗。也正是不安于卑贱的社会地位的一种表现。他不愿听从高妈的话放债。不想贪图刘四的六十辆车。不愿听虎妞的话去做小买卖。都说明他所认为的“有了自己的车就有了一切”并不是想借此往上爬。买车当车主剥削别人,他所梦想的不过是以自己的劳动求得一种独立自主的生活。这是一种个体劳动者虽然卑微。却是正当的生活愿望。

作品描写了他在曹宅被侦探敲去了自己辛苦攒来的积蓄以后。最关心的却是曹先生的委托。就因为曹先生在他看来是一个好人,还描写了他对于老马和小马祖孙两代的关切。表现出他的善良和正直。他的悲剧之所以能够激起读者强烈的同情。除了他的社会地位和不公平的遭遇外。这些性格特点也起了无法磨灭的作用。象这样勤俭和要强的人最后也终于变成了头等的[刺儿头“。走上了堕落的道路。就格外清楚地暴露出不合理的社会腐蚀人们心灵的罪恶。

这故事是一个悲剧。彻彻底底的悲剧。一个曾经勤劳坚忍。有着自己目标的人最后却沦为了社会垃圾。从前的祥子善良淳朴。正直诚实。对生活有着像骆驼一般积极和坚韧。周围的人都是做一日和尚。敲一日钟。而祥子却不安于现状。他为了美好生活而努力。而奋斗。他宁愿冒着极大的风险去赚多一点的钱。来达到自己所想要的生活。他不断地追求。追求成功。追求幸福。然而即使是这样。也终究没有改变他最后的'悲惨结局。

也许这才是现实。残酷。悲哀。无可奈何。理想和现实总是充满了矛盾。它们往往不能调和。然而它们却又同时存在。社会是现实的。它不会为了一个人的理想而改变。也不会是完美无瑕的。人们为了自己的理想不断奋斗。最终却不一定能够真正获得成功。就像祥子一样。他努力。就是为了寻求美好的生活。但是结局却是那样得悲惨。

对于骆驼祥子。我感到遗憾。感到惋惜。也感到无奈。但也感到敬佩。我佩服他从前的坚强。他的上进。然而他最终没能战胜自己。没能战胜社会。终究还是被打败了。也许是因为社会的极度黑暗。也许是因为个人的因素。不管怎样。环境对人的改变至多至少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果当时的社会治安好一点。祥子也许就能实现他的理想。也许就不会变成一具行尸走肉。人离不开社会。而社会又决定着人。如果无法处理好现实与理想。社会与自己的关系。很有可能就会失去原本的自我。

人是有思想的动物。应该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标。但是要因人而异。因社会而异。如果总是无法实现理想。那么就有可能变成[祥子“。堕落。衰败。厌恶生活。毕竟能够一生都坚忍不拔的人是少数。追求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改变的过程。然而这一过程会很复杂。人很容易失去自我。失去自我就会迷失方向。甚至堕落。作品本生写道:[苦人的懒是努力而落了空的自然结果。苦人的耍刺儿含有一些公理。“又说:[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可是到现在人还把自己的同类驱到野兽里去。祥子还在那文化之城。可是变成了走兽。一点也不是他自己的过错。“老舍正是从这样一种认识出发。怀着对于被侮辱与被损害者的深切同情。写下这个悲剧的。这就使这部作品具有激愤的控诉力量和强烈的批判精神。深深地烙上读者的心坎。

读罢这本书。我对祥子的评价为:祥子是一个经不住生活的考验。而失去生活的人。俗话说:[路慢慢之远兮。吾将上下之求索。“他为何不再寻求新的路。而成为社会的败类?他为何不做生活的主宰者。去自谋生活呢?我想。他也是害怕了。因为他是农民出身。他受不了生活一次次对他的打击。他放弃了。所以酿成了书中的人物一直走下坡路的原因后果啊!

明天会怎样?我不得而知。而现在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把握好今天……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