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钝感力》读后感

知远网

2025-10-23读后感

知远网整理的《钝感力》读后感(精选6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钝感力》读后感 篇1

昨天花了两个小时的时间读完了渡边淳一的《钝感力》,全书总共一百多页,大部分是在讲故事,通过故事引出作者对于不同领域对“钝感力”的理解和优势。

读这本书是因为之前在某个公众号上看过一篇跟职场钝感力相关的文章,文章写得很不错,对于钝感力这个词也很新奇,又恰巧在阅读软件的推荐上看到了这本书,冲着渡边淳一的名气而读。

微信读书里这本书的综合评分是7.4分,在我看来算是比较低的评分了。以我看微信读书的经验来说,我基本上很少给看的书比较低的评价,一般都在5星,少数4星,这本书,3星不能再多了。

整本书看完给人的感觉是比较平淡,像白开水一样无味,甚至有些部分给人感觉像是说废话。就好比女生感冒了,男朋友说多喝热水;女生姨妈痛,男朋友说多喝热水;女生受凉了,男朋友说多喝热水……这本书就像“多喝热水”一样,似乎是无可挑剔的答案,可就是不满意。

比如,作者说,钝感力有利于在职场的发展,这里钝感力是指抗压能力、抗挫折能力、和经得住打击的能力,也就是内心比较强大。嗯,道理没错。

比如,作者说,钝感力可以避免血管陷入异常的收缩,使血管保持舒张状态,促进血液流通。所以呢?如何提升血管的钝感力呢?作者没说,我倒知道健身可以使得血管舒张,促进血液流通。

比如,作者说,顿感的五官优于敏感的五官。感觉像是废话,我想任何人都知道随便怎么折腾都不会过敏的皮肤和到了阴雨天关节不会疼痛比反之要好,但是这似乎不受人体主观控制,有时是遗传。

比如,作者说,睡眠能力强的比睡眠能力差的人更有可能成功,睡眠能力强指睡眠质量好还能顺利起床。想要不失眠,最好的方法就是不去胡思乱想。作者说,别人的鼓励会给人以信心和更加努力的动力。作者说,抵抗力强的人生命力强,举了一个大家都食物中毒,仅有一个人因为“顿感的'肠胃”而幸免了。还有夫妻相处中的钝感力——包容,癌症患者的钝感力——性格开朗、积极进取……全部是人人都懂的道理,却没有解决方案,还不如鸡汤来得刺激。

还有一些观点不敢苟同,比如把女性给孩子喂奶、对于夜晚孩子的啼哭较为敏感、不怕给孩子换尿布等,归为女性的钝感力和造物主的设计,从生物学的角度解释了女性的脂肪层比男性厚、比男性更能抵抗寒冷和疼痛。可能是作者或者翻译的表述问题吧,在我看来这部分有点不只是歌颂母性的伟大,还把生育作为了女性的义务,以及为男性不照顾孩子找借口。

总之,钝感力的概念是好的,在不同的领域它有不同的解释,有时是抗压能力,有时是乐观,有时是真的反应迟钝。只是,在有的方面,这个能力可以通过练习和努力习得;在有些方面,这种能力是天生具备的,不受主观意志支配的。

对于本书,就好比别人告诉我:多喝水对身体好。

《钝感力》读后感 篇2

最近这个周末,读了日本的渡边淳一的《钝感力》,之所以会读这本书其实还是因为抖音。书也就160页左右,很快就读完了,其中有一些收获,记录一下。

我们的社会是靠人与人的关系来维系的。不管你有多么聪明,学习多么优秀,如果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的话,就会处处碰壁。人际关系包括领导和下属的关系、夫妻之间的关系、朋友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中,每一种都需要钝感力,而钝感力的反义词是敏感。

就上下级关系而言,被领导骂了之后,如果一直纠结于领导的不好的话,可能第二天第三天上班都没啥精神,更不要说把之后的事情做好了,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需要钝感力,简单的说就是不要把事情全放心里,原因有两个:

1、太放心里了,压力会很大,对健康不利。

2、太放心里并不能解决问题,我们放心里的应该是如何把工作做好,而不是工作中的这些不顺心的事情。

就个人发展而言,假如你是一个小有所成的作家,你最近发到编辑部的文章都被退回了,而且评论不太好。这个时候,你应该怎么想呢。如果你太敏感了,就很容易否定自己,最后你可能会放弃作家这个职业,甚至放弃自己。但是如果你能有钝感力,你不那么在乎,你继续原有的创作激情,最坏的情况就是你大器晚成。

我们曾经听到一些鸡汤,就是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是成功的一部分,成功只是结果,而我们关注的不应该只是结果,应该是整个过程。这句话没问题,很正确,但是有些时候人并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因为希望越大失望就会越大。而怎样才能更容易实现这句话呢,很简单,胜利不那么敏感,失败也不那么敏感,其实就是钝感力。

关于夫妻关系,我们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另一半去某个地方玩了一趟,和平时有点不一样,你就怀疑另一半有外遇,你要知道人和人之间最禁不起折磨的就是怀疑了,就算另一半在外确实有点事情,我们也不应该那么敏感,可能婚姻关系也会很和谐的继续下去,甚至另外一半自己认识到问题积极改正也可能。在婚姻方面,有时候难得糊涂是比较好的。

朋友关系呢,比如小A和你是好朋友,有一次他出去玩,别人都叫了,就没有叫你,如果你没有钝感力,你就会有小A可能已经把你拉到黑了之类的想法,但也许小A只是和他们一起出去看了一个画展而已,而没叫你是因为你不喜欢画展。有一句话,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这好像也表明了钝感力的力量。

既然钝感力这么好,那么怎么样才能变得钝感呢?我们需要一种“得寸进尺得意忘形”的精神。什么意思呢?比如,你投稿的作品被退回了,你觉得有点伤心,这个时候,你同学和你说了一句“你挺有才能的呀,继续就是了”,那么你就忘记之前的退稿的事情,继续兴高采烈的继续开始新的创作了,这就是“得寸进尺、得意忘形”的真正含义,相当于是“给点阳光就灿烂”。

人能否成功,不止取决于才能的有无,而在于究竟能把人的才能发掘和引导出来多少,社会上所谓的有才能的人,都有一个适当的时期,用适当的方法将其才能发掘、引导出来的人。相反,人们口中那些没有才能的人,大多只是由于其潜在的才能没有在适当的时机被发掘和引导出来。

同样的思路依然适用于夫妻关系,只要另一半什么时候悉心照料过自己,就记着好的,不要要求过高,毕竟自己也做不了那么好,人首先都需要为自己而活。朋友之间也一样,只要朋友什么时候偶尔关心一下你,你就可以把这个关心无限扩大,谁没有忙的时候呀,谁都有自己的烦恼需要解决。

其实钝感力不仅仅在与人交往时有体现,在很多地方都有。比如,胃比较钝感的人,不容易食物中毒;对温度钝感的人,季节变化不容易感冒;皮肤钝感的人,摔了好得快。再比如,女性是比男性更钝感的生物,如果女性失血1/3不是那么容易死的,但是男性失血1/3则很容易挂,因为女性每个月都要大量失血。

有些人天生就是钝感的,有些人则天生比较敏感,并不是敏感不好,敏感也有敏感的好处。但我们需要的是,在需要敏感的时候能敏感,在需要钝感的时候我们能钝感。而大多数情况下,只有拥有了钝感力,敏锐和敏感才能成为真正的才能,从而在人生的道路上发挥应有的作用。

《钝感力》读后感 篇3

前段时间,读过一本书《钝感力》,受益匪浅。这是一本由日本著名作家渡边淳一先生撰写的,很值得一读。“钝感力”,从字面可以理解为是感觉迟钝的能力,乍一看会给人一负面的感觉,但它并不等同于“迟钝”,换言之,在这一本书中,可以将它解释成“有意义的感觉迟钝”,它强调的是对困境的一种耐力,是为人处世的态度和“为我们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身为医学博士,后来又成为著名作家的渡边淳一先生,以自己早年做过外科医生的经验和生活中的遭遇种种,从医学和文学角度,也就是说,从肉体和精神两方面对人类进行观察和剖析,讲述了“钝感力”的重要。他认为,相比敏感、激进、张扬的人而言,具有“钝感力”的人,更易在竞争激烈、节奏飞快、错综复杂的现代社会中生存,在面对外界的批评和情感的伤痛能不介怀于心,求得自身内心的平衡及与他人、社会的和谐相处,进而才能更容易获得愉悦和成功。

读完这本书后,便感到豁然开朗,以往心中的纠结和不惑,在作者细致入微、条分缕析的阐述中,了然于心。过去,我是个要强、心思又敏感的人,多愁善感,喜怒形于色,虽然在学业和事业上,一直努力进取,曾获取过一些成功和辉煌,却听不得别人的一点指责和埋怨,所以,每天都生活得身累心也累。在与人相处时,别人一句不在意的'话,哪怕是一个随意的举动,也会令我浮想联翩,过于敏感的个性、谨慎的处事方式,常常扰乱我平静的生活,令我不安和自责,生出许多困顿,甚至于影响到身心健康。

《钝感力》这本书,慢慢地解开了我的心结,在书中,渡边淳一先生引用身边的例子和切身体验,在男女爱情、婚姻、事业、人生、家庭等诸多方面,还从医学角度出发,向我们阐述了“钝感力”的合理性,它实际上是一种很智慧的处世法则,对当代社会中的人们有着全新的启发,而他本人深受到钝感力的恩赐,并令他终身受益。渡边淳一先生即使成名后,仍保持清醒的头脑,从容不迫地应对生活中出现的一切,保持不败的地位。这令我想起了在中国尽人皆知的四字名言“难得糊涂”。“难得糊涂”是清朝乾隆年间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的传世题书,乃是他为官之道与人生之路的自况,因此也被称为“真乃绝顶聪明人吐露的无可奈何语,是面对喧嚣人生,炎凉世态内心并发出的愤激之词”,这两者之间有着精妙的寓意相通之处。

读完《钝感力》,首先明显的第一感觉便是身体内外变得通达舒畅,神清气爽。从科学的角度很好解释,我们体内的血管都是由神经来控制,当生活中出现坎坷、遭遇不平,忧虑、孤独、怨恨、愤怒等不良的情绪偏颇,会造成交感神经紧张,引起体内血液循环紊乱,五脏六腑运行失常,长此以往便会导致疾病的发生。所以说,从这个角度说,钝感力在保健养生方面有着直接独到的意义。

在生活中,“钝感力”与进取心同样难得,“忍耐、包容、专注”,是“钝感力”的三个元素。

忍耐,是一种品质、一种精神。在生活中,对于同伴的批评、朋友的误解,别人的指责,过多的争辩和“反击”实不足取,惟有冷静、忍耐、谅解最重要,细想一下,的确没有多少事情需要以“针尖对麦芒”的方式加以处理,运用钝感力把一些所谓的“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便会消除一些无谓的烦恼,摆脱不必要的刺激,因为忍耐,就会获得一份力量,在磨难挫折面前坦然豁达而不气馁,那么就会发现生活中更多的美好和精彩。

包容,是一种博大精深的境界和意境,是人的涵养、处世经验,能够原谅他人过错,不锱铢必较,耿耿于怀,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和和气气地做个大方的人,这样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也将化作五彩的乐章,就会获取一个放松、自在的人生。

专注,少些私欲与歧视,多些理解和善良,难得糊涂,大智若愚,更好地专注那些有助于我们幸福和美好的东西,才能生活在欢乐与友爱之中。正如渡边淳一先生所说的“就情感而言,爱就是一种钝感力。”“凡事看得过重而自寻烦恼的时代,应该宣告终结了”。

《钝感力》读后感 篇4

人们总是说,迟钝是不好的事,其实有时候,拥有钝力感是很不错的呢!

这种认识,是我在读完《钝力感》这本书后的体会。

比如说,有一个人,她的视力太好了,虽然说视力好是好事,但是如果视力太好了,就不好了!正常人的视力是0.5左右,可她的视力却达到0.8!看东西因太清晰而不舒适,很累很累。呵呵,不过医院里只有近视或远视的眼睛,可没有超高视力眼镜哦。所以,假如她的眼睛拥有一点钝力感的话,就不必这么辛苦了!!!

还有例子呢!《钝力感》的作者,有一次与他的朋友一起去公园散步,累了,就坐在公园的长椅上,过了一会,有几只蚊子飞了过来,作者一边赶着蚊子,一边抓着脚上的.包,难受死了!于是作者便提醒他的朋友:“哇~这里蚊子的真多啊!你也赶赶吧,要不然被咬了,又要难受几天了!”

“是吗?我没感觉啊,蚊子在咬我吗?”朋友疑惑的说,“蚊子咬我,我从来都没痒过啊!”

对了,作者朋友的皮肤就是有钝力感,你看,皮肤有了钝力感,不是轻松多了吗,不必像我们那样抓啊抓了!

而且,迟钝的人不易受到惊吓,很少得心脏病、心肌梗塞……这些病。

现在,你还会说迟钝不好吗?你还会为自己的迟钝烦恼吗?

《钝感力》读后感 篇5

渡边淳一说,在人际关系方面,最为重要的就是钝感力,当受到领导批评,或者朋友之间意见不和,还有恋人或夫妻之间产生矛盾时,不要因为一些琐碎小事郁郁寡欢,而应该以积极开朗、从容淡定的态度对待生活。

其实,何止人际关系,生活也真的需要一种钝感。

“钝感”相对敏感而言,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人过于敏感往往就容易受到伤害,而钝感虽给人以迟钝、木讷的负面印象,却能让人在任何时候都不会烦恼,不会气馁,钝感力恰似一种不让自己受伤的力量。

于是我想,人除了对事物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对变化要有很强敏感性之外,有时需要一种能力,那就是不要为一些他人或外界环境给自己造成的伤害过于敏感,要做有意义的迟钝,它也许真是自我保护的好方法。用这个概念衡量自己,我是缺乏这方面的能力的。自己恰恰总是为一些外在的、自己左右不了又无法更改的事情烦恼,有时感情脆弱到不想和人打交道,不想面对任何事,原因是怕受伤害。

书中提到一个故事,一位老太太总是穿着艳丽不合时宜。但是没有人直接对她提出,总是微笑着说:您穿得真漂亮!这实际上是接近讽刺的赞美,而老太太却不知晓。她所具有的就是对讽刺的钝感力。坚持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按自己的信条生活,走自己的路,不理会别人的眼光,自信地生活在纷繁的世界中,享受钝感带来的快乐,享受钝感带来的坚强。这是一种大智慧,于是赢得美好的生活。

是的,就好比有时候我们也提倡阿Q的精神。拥有钝感的人,有的就是也许就是这种类似于自我宽慰的心态。有些事情发生以后,会产生一些不愉快,或是一些隔阂。对此,我们不需要耿耿于怀,更不该心存芥蒂。我们需要的是反省,纠正,然后遗忘,然后在不知不觉中,改良自己的心态。这就需要一种钝感,让自己不疼痛的力量,告诉自己别再去想。多想无益,受伤的始终是自己。当一个人无法改变外部环境的时候,能改变的也就只有你自己了。

有首歌中这样唱到,在乎的人始终不对。前些天,在QQ签名上看到有个朋友的签名,也证实了这样一种意思,他说,爱情就象是两个拉橡皮筋的人,受伤的总是不愿放手的那个。是啊,不仅仅是爱情,任何情绪都是一样的,当遇到了不如意的.事情,何必要委屈自己,做一个受伤的人呢。洒脱点,一笑而过。

一个人最容易也最难做到的是控制自己,仅仅做好自己就可以了,别人也不需要你来操心,甚至害怕你来干涉。每个人都需要一些自己的空间,在一定的时候。把能掌控的事情做好,无论发生什么,不仅仅是乐观,更多的,是自己寻找钝感。钝感不是麻木,麻木是无能的人惯用的伎俩,而钝感,是想要好好生活的人应该有的心理,它让人好过,让人有希望,它是一种精神,给人美好。

成功的人往往是清醒的,成功的人又往往是迟钝的。这是一个度的问题了,任何的感觉都需要一个度。适当的钝感力可以在一个人在还没有被完全被击垮的时候暂时麻痹一下自己,积蓄力量,整装待发。“这个世界不过是一场生存游戏,所以必须要有顽强的意志。而要保持甚或加强自己的生存能力,钝感力又是必不可少的。与其有锐利的敏感度,不如对于大多数事物不要气馁,这股迟钝的顽强意志,就是得以生存在现代的力量,也是一种智慧。”

如此,大智若愚,说的也许就是这了。

让钝感力来屏蔽生活中所遇到的不顺,让自寻烦恼的年代宣告终结。

《钝感力》读后感 篇6

这本书按照渡边淳一自己的解释,“钝感力”可直译为“迟钝的力量”,即从容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伤痛,坚定地朝着自己的方向前进,它是“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钝感力对精神以及心灵层面的重要性。读完这本书以下几点感触颇深:

1、遭受挫折不消沉,精神顽强,很快振作,重燃斗志。快速恢复,调整好情绪,重新站起来往前冲,对事不耿耿于怀,忘掉别人不好听的话,保持自我精神上的安定。

2、面对压力:压力也分为良性压力和恶性压力一直保持心情愉悦,避免自律神经超负荷,使血管一直处于舒张状态,血液顺畅。

3、受到表扬时:借着好话鼓起劲头,受了表扬然后更加努力,顺势而为方便才是硬道理,心胸开阔,不较真,看得开,不过度。

4、受到讽刺时:不在乎讽刺和打击,坚定自己的`信念,不理会周遭目光,果断实行。

5、适应新环境:调整环境适应力,自愈力,抵抗力,自我调节力。

6、较真时:做到宽容,一心一意的原谅。

这本书中讲到人的思维只有钝感系数和敏感系数相互平衡才更容易保持较为理性的思维。只有对各种令人不快的毛病忽略不计、泰然处之,才能开朗、大度地活下去。对健康而言,最为重要的就是让自己全身的血液,总是能够顺畅地流淌,因此,做事不要总是思前想后,即使别人说些不中听的话,听完后马上能够抛到脑后,这种有益的钝感,是保证血液畅通无阻的重要因素。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