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唯一的听众》有感

知远网

2025-10-22读后感

知远网整理的读《唯一的听众》有感(精选6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读《唯一的听众》有感 篇1

这个星期,我学习了一篇名叫《唯一的听众》的课文。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落雪,课文主要讲述了“我”在家中练琴的时候,父亲和妹妹说“我”在音乐方面是一个白痴。于是,“我”再也不敢在家里练琴了,就到了楼区后的小山树林上练琴。“我”再练琴的时候遇到了一位教授,她为了让“我”找回自信,就撒了一个善意的谎言——谎称自己是一个聋子。最后,在老教授的鼓励和爱护下,“我”成为了一个小提琴演奏家的故事。

这篇课文写得十分动人。当我读到“我想你一定拉的很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时,我知道了这是老妇人的一个善意的谎言。老妇人之所以说自己的耳朵聋了,是因为她是一位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老妇人听出“我”拉小提琴曲并不好,更从“我”的举动中发现了“我”缺乏自信,于是,出于对“我”的爱护,老妇人才会撒这个善意的谎言。从这里,我看出了老妇人对“我”的爱护和鼓励。

读到这里,我想起了老师向我们讲的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故事是这样的:有一个研究生,他在读大学第二年级的时候,他的奶奶在故乡去世了。为了不让他悲伤,他的父母和他的亲戚朋友就没有让他知道这个消息。这个消息隐藏了三年,直到他考上了研究上回家报喜时,才知道了这个消息。他知道这个消息后,并没有责备他的家人,相反,他很感谢他的家人,因为,他的家人是为他着想。

做人要讲诚信,但也不排除“善意的谎言”,这种谎言的背后折射着一种善良,一种美好,他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剂。

读《唯一的听众》有感 篇2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篇课文叫做《唯一的听众》,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我”在家拉小提琴,大家说像在锯床腿,我便在树林里练习,“我”突然看到了老妇人,后来“我”每天都为老妇人演奏,在老妇人的指导下,找回了自信心,成为了一名小提琴手的事情。

当我读到“‘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时,我的心不由得颤动了一下,这位老人竟为“我”这种失败者扮演一位聋老人!没错,老人不仅仅是扮演一位聋老人的角色,而是想鼓励“我”,让我感受一下成功的滋味,做一个成功者,重拾信心。其实我也有过跟作者类似的事例:那时候,我刚到广东时,广东话说不好,说错时常常受人取笑。自从不会广东话以后,我便不敢在人多的场合说话,后来我竟然连上课都不敢发言了。就在我无所适从的时候,是一位邻居阿姨帮我找回了自信。她那慈祥的脸上始终带着几丝微笑。她对我说:“我来教你学广东话吧!”我胆怯而又高兴地点了点头,阿姨教了我一句:“你好吗?”,我试着说出来的发音连阿姨也听不懂,我感到非常羞愧。阿姨却说:“没关系,咱们继续练,好不好?”就这样阿姨每天都教我说普通话。我渐渐发觉我的发音变了,而且在人多的场合下也敢说话了。不知不觉半年过去了,我的广东话已能够运用自如了。在以后的岁月里,当我在课堂上用流畅的广东话发言时,或者在跟别人用熟练的广东话交流时,眼前总会出现阿姨慈祥的笑容和鼓励的眼光,是这样的笑容和鼓励的眼光伴随我一天天的成长,使我重拾信心。

读完《唯一的听众》这篇课文后,是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善意的谎言是美丽的,这种谎言不是欺骗,不是居心叵测。当我们为了他人的幸福而适当的撒一些小谎时,谎言即刻变为理解。尊重和宽容,而且具有神奇的力量,没有任何的不纯洁。

读《唯一的听众》有感 篇3

读完《唯一的听众》后,我有很多感触。

故事中的主人公“我”喜欢拉小提琴,但是始终拉不好,连爸爸和妹妹都说“我”在音乐方面简直是个白痴。拉小夜曲就像是在锯床腿一样。可以看出“我”是真心实意的想要拉号小提琴但是没有很努力。我从心底感觉他以后肯定会变成拉小提琴很好的人。以后“我”就在房子后面的小树林里面练习拉琴,“沙沙的足音像一曲悠悠的小令”这句话可以看出“我”当时所处的环境一定是很美妙的,“我”在一棵树下站好,想要举行一个隆重的仪式,然后拉响了第一首曲子。但“我”很快又沮丧了,感觉又把锯子带到了树林里。我甚至能够体会到文中“我”的感觉。想练好,但是我怎么也练不好,就像你面前有一张纸,你明知捅破它就能见到光明,但怎么也捅不破,所以才沮丧。我也曾在练琴时遇到过这种感受,力气使得够大,但这根弦怎么也弹不响。 直到有一天“我”碰上了一位老人,正当我要对老人道歉的时候,老人却谎称自己耳聋,她为了什么?我觉得老人是因为“我”没有自信,要教导“我”的音乐,最终“我”的一曲月光奏鸣曲让专修音乐的妹妹都大吃一惊,而我也告诉了妹妹。“那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你竟说它是个聋子!”看到妹妹说这句话我也下了一跳。

我一直为文中的我能有这么一个好老师而感到欣慰,同时我也在想、老人为什么会谎称自己是聋子,是因为想骗“我”吗?绝不是,我觉得是因为老人不想让“我”觉得自己是个正常人而不再去拉琴,也因为我不自信,老人要帮我找回自信。

如果老人真的是聋子,自信点,听众只有自己。

读《唯一的听众》有感 篇4

我们学过一篇课文——《唯一的听众》,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在家里拉小提琴遭到了家人的不重视,心灵创伤,决定要拉好小提琴,不被小看。后来到了树林里练琴,受到了一位“耳聋”的老奶奶的鼓励,最终拉小提琴拉得非常好。在这变化中,“我”的心理也产生了变化,从毫无自信—沮丧—兴奋—沮丧—羞愧—兴奋—恢复自信。这些的变化都与“耳聋”的老奶奶有关。其实这就是鼓励的作用。

对于缺乏自信的人来说,做什么事其实都需要鼓励,但是其实就是充满自信的人,在被鼓励后,做事也能发挥得更好,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被表扬,被鼓励,有哪个人会在被表扬,被鼓励后不开心呢?虽然我是一个很自信的孩子,但是我却仍然时时刻刻期待着爸爸的鼓励与表扬。

有一次我有一道题做不出来,急得想来想去,抓耳挠腮,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我叫来了爸爸,爸爸认为这一道题很简单,觉得我能做出来,便对我说:“爸爸知道你能做出来,你肯定能做出来的!多读读题!我相信你,孩子!”听了爸爸的话,我急躁的心,平静了很多,也有了些灵感,我按照爸爸说的话,一点点的认真读题。我居然发现这道题其实真的很容易!爸爸看到我做出来后,又表扬了我一句,说:“你真棒!做的不错!”我听到了爸爸的表扬,鼓励,心里开心极了。在做剩下的题目时,我一直带着愉快的心情,每一道都做得很认真,非常好。这就是表扬和鼓励的力量。

其实每一个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每个人也都在这过程中体会到了被鼓励,被表扬的快乐。鼓励的力量,如此强大!它能让失去自信的人恢复自信,它能让充满自信的人做的更好。让我们也时时刻刻准备着鼓励别人,让人人都能体会到被鼓励的快乐吧!

读《唯一的听众》有感 篇5

在我们的童年里,有很多我们“心灵的听众”。读了《唯一的听众》这篇文章,让我感受很深。

这篇文章讲了父亲和妹妹觉得“我”拉小提琴夜曲就像在据床腿,他很沮丧,后来去森林里练习小提琴。在一天有一位很有声望的教授“指点”,使“我”重新拾起希望,最后“我”竟然去文艺晚会上表演……

是什么让“我”这个“音乐白痴”变成了一位小提琴手?是使“我”沮丧的父亲?还是认为“我”没有任何天赋的妹妹?不,是那位“聋”老人——那个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如果不是她这个有意的“聋”,“我”能重新获得希望吗?一个“聋”字拯救了“我”那颗受伤的,沮丧的心灵。

我敬佩那位“聋”教授,是因为教授不仅是“我”唯一的听众,更是“我”“心灵的听众”!听着“我”拉着“据床腿”般的小提琴声,她不光装作聋子一般,还有非常温柔的话语来鼓励“我”:"我才想你一定拉的很不错,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多么善良的谎言,多么美丽的心灵呀!

在我们的生活中,心灵的听众不是很多吗?妈妈是我心灵的听众,每当我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他总是亲切的对我说:“不能退缩,要做生活中的强者……”老师是我心灵的听众,当我每次回答问题声音小的时候,她总是鼓励我,说:"不用怕,勇敢点,你能回答的……”同学是我心灵的听众,当我没了耐心的时候,同学总是对我说:“不用着急,多干几次就好了……”我们心灵的听众还有很多、很多、很多……

心灵的听众,你是沮丧时的微笑,你是气馁时的鼓励,你是灰心时的期盼,你是闪烁在人们心灵深处的启明星!

我也要做他人心灵的听众,让我们的生活充满爱,充满微笑!

读《唯一的听众》有感 篇6

今天,我学习了《唯一的听众》,本文的作者是落雪。记叙的是‘我’在家中练琴遭冷遇,父亲和妹妹说‘我’是‘音乐白痴’,我丧失了信心。于是,我悄悄来到林中练琴。遇到了一位耳聋的老人,她鼓励‘我’,树立了‘我’的信心。我每天都要面对一位耳聋的老人尽心尽力的演奏。当我停下来时,她总不忘说上一句:“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我’的一曲《月光》奏鸣曲让妹妹大吃一惊。最后能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

这篇课文赞扬了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也表达了作者对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

老教授说自己是一个聋子,这是老人在鼓励作者,不管拉成什么样,老人也听不见,但心里却能感受到音乐的美妙,她愿意每天做作者唯一的听众,目的是让作者树立信心。

老人善意的谎言,鼓励作者苦练下去,功夫是不负有心人的。

唯一的听众,我们不也有自己的听众吗?当我和朋友吵架了,闹别扭了,妈妈便会对我说:“对别人宽容点儿,就不会吵架了朋友的友谊也会更好。”当我考试的不好时,垂头丧气是,妈妈会对我说:“女儿,没关系,这次考不好,下次继续努力,要对自己有信心,加油!加油!”

人间有真情,也许你的一个微笑、一句赞许、一次肯定,就能让别人感到温暖的关怀,就能让别人充满自信地迎接生活的挑战。请对别人多一些鼓励和关心吧,那么我们每天都会充满希望,拥有奋发的激情。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