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用字调查报告

知远网

2025-10-10报告

知远网整理的规范用字调查报告(精选8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规范用字调查报告 篇1

一、调查内容:社会不规范用字情况调查报告

二、摘要:很多人都是为了一时的方便, 而把很多的字简化;或是受文化素质和习惯的影响,对文字的使用不求甚解,不规范用字,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三、调查目的:汉字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正确使用汉字是每个人的素质和社会文明的表现。在现实生活中,街头信息牌、广告标语上却有 不少不规范字和错别字,这些明显的错字会带来严重的后果,所以我想针对现实生活中的错别字展开调查,了解社会用字状况,正确引导并建议他们改正,加强规范用字的思想意识,使我们正确使用规范字,认识规范用字在文字使用中体现社会进步和文明的重要性。

四、调查时间

20XX年7月12日至20XX年7月13日

五、调查结果

这是网上的一组数据:

(1)社会各类不规范用字比率

不规范汉字类型 :机关企事业用字户 、媒体用字、 商品用字、 公共场所用字 。合计:

错字比率 0.5% 1.1% 1.2% 2.3% 5.1%

简化字比率 0.2% 0.3% 0.4% 4.2% 5.1%

繁体字比率 1.3% 2.1% 3.6% 1..5% 8.5%

合计 2.7% 5.8% 6.7% 11.3% 26.5%

(2)在走访中我们的发现:

1、在一些商店的橱窗上,有的人为了美化,引起大家的注意,把一些简体字写成繁体字。 如:把“石头记”写成“石頭记”;把“代客泊车”写成“代客泊車”等。

2、有一些人写字为了简便,写成了错别字。如:把“桂圆”写成了“桂元”,把“豆腐”写成“豆付”,把“鸡蛋”写成“鸡旦”等。

3、错别字的高频出现。理发店广告牌上“招收徒工”的“徒”写写成了“徙”、“烟酒批发”写成了“烟洒批发”;高楼大厦”写成“高楼大夏 ”等。

五、几点建议

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国家法律的明确规定,是维护国家主权、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体现,也是创建文明城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为规范社会用字,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用字环境,积极推进我国语言文字工作,特建议:

1、进一步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力度,使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政策深入人心。

2、制定并印发《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社会用字管理的通告》,以行政手段推进城区社会用字规范化。

3、加大城区社会用字管理力度。由行政执法部门依照有关法律及规定对不规范用字单位下发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

六、调查感悟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不同的字有着不同的含义,我们不能为了一时的方便,或无心之失而写错别字。这样会带来很多的麻烦。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写错别字的危害和影响。通过调查我们深刻认识了汉字在社会生活中的运用还存在着许多不规范甚至错误使用的地方。对正确使用中国文字,我们感到责任重大。汉字规范化的道路还很长,规范社会用字作为一项长期任务,需要全社会成员共同努力。我相信只要每个人都有这种意识,并切实付诸行动,就能逐步在全社会范围内实现汉字的规范化。

规范用字调查报告 篇2

一、选题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媒体应运而生。影视、广告、出版物接踵而来,商品包装、广告招牌变着花样地吸引顾客……这是时代的产物,代表着社会的进步。但随之而来的出现了许多不规范字,给识字尚少的小学生造成错觉,为他们以后的识字设置了障碍,也为人们办事带来许多不便。另外,在新课程改革中,确实培养了一大批有特长、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但是,不免顾此失彼,老师们相对地淡化了识字、写字。加上考试科目、项目增多,学生任务重、头绪多,书写质量自然不高,不规范字越来越多,从学生的作文、日记等作业中明显地反映出来。基于以上这些状况,我们拟订了“社会用字规范状况调查”活动方案。

二、实践活动目标

1、通过调查活动,使学生正确使用规范字,认识规范用字的重要性。

2、通过调查研究,了解社会用字状况,加强规范用字的思想意识

3、培养学生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4、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为规范社会用字作出贡献。

三、实践活动内容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用字环境,实地考察出版物、影视屏幕、公共场所的设施及招牌、广告、商品包装说明、企事业单位、公共服务行业中的用字规范状况,探究社会上的错字、别字,使用简化字、繁体字等不规范字的比率,对不规范的用字现象提出善意的批评,建议使用规范汉字。

四、实践活动过程

(一)提出问题阶段

(二)调查研究阶段

实地调查。分小组分类型实地考察社会用字状况,并对不规范用字情况进行分类与统计,填写社会用字状况调查统计表。

宣传发动。

(三)交流总结阶段

统计调查结果

(1)社会各类不规范字比率

不规范汉字类型 机关企事业用字 媒体用字 商品用字 公共场所用字 合计

错字比率 0.5% 1.1% 1.2% 2.3% 5.1%

别字比率 0.7% 2.3% 1.5% 3.3% 7.8%

简化字比率 0.2% 0.3% 0.4% 4.2% 5.1%

繁体字比率 1.3% 2.1% 3.6% 1..5% 8.5%

合计 2.7% 5.8% 6.7% 11.3% 26.5%

从调查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公共场所不规范用字的现象严重,而这里又恰恰是人群密集的地方,会给人们办事带来不便。因此,我们觉得政府应该重视,以行政命令来规范公共场所的用字。我们呼吁:全社会的每个公民都来关注母语的健康发展。

规范用字调查报告 篇3

在生活中,汉字被我们经常用到,汉字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可是我经常看到有一些商人只顾自己的的利益,而对汉字经常“不尊重。”

有一次,我买书不小心买到了盗版的,看的看的,我就开始有点摸不着头脑了,这都写得是什么呀。真是错字连篇!举几个简单的例子吧:打偏了的偏居然写成了一篇的篇,喜欢的欢写成了换,还有叔叔的叔写成的书,妈妈的妈写成了马,真是让我无法再看下去了。这对我们小学生真是一种误导。

还有一次我在下面玩得时候,身上被咬了几个包,我庆幸带了一瓶花露水,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上面的广告居然写得是默默无蚊,他们为什么要这么来用汉字,我百思不得其解。在大街上,我也经常会看到一些不错别字的广告招牌,鸡蛋的写到旦,轨的右边写成“丸“字,这些都成了我们这个文明城市的不和谐音符。

不管这些人有意还是无意,我希望他们能规范使用汉字,正确使用汉字,给我们这些正在上学学汉字的孩子们一洁净的汉字空间。为我们这个城市添光加彩!

规范用字调查报告 篇4

一、调查目的:

我们平常看书、读报、写信、作文都离不开汉字,生活中天天要和汉字接触。但是有多少人能正确运用呢?让我们一起走上街头巷尾,寻找错别字,为纯洁祖国的语言文字尽点微薄之力吧!

二、调查范围:

街头小巷的店名或招牌。

三、调查方法:

分为两小队分头调查,将见到的街头错别字用照相机拍下来。

四、调查人员:

xxx

五、调查时问:

20xx年x月x日

六、调查结果:

请看我们收集的部分图片

七、调查分析:

(一)为了“美观”而将一些字写成繁体,不利于人们生活中的交流。(如图1的“鲜鸡蛋”)

(二)为r吸引人而将一些给孩子看的文字变体,对刚接触文字的小孩子是一种误导。(如图4的“幼儿”)

(三)为了“方便”而将一砦字任意简化,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如图5的“对面”)

(四)曲解成语,标新立异,对汉字的`运用很不严肃。(如图2的“十全十美”和图3的.“世界”)

八、建议和措施:

(一)利用电视、报纸.标语等媒体大力宣传,增强人们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意识。

(二)希望有关部门对不合标准的店名或招牌进行拆除和更换。

(三)希望有关部门进行有力的监督,杜绝不规范的汉字在公共场合出现。

【杨老师的话】

写调查报告不同于一般的记叙文,它是有一定的格式要求,并一定要有实践为前提的,所以对小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华紫薇同学能从“街头错别字”入手,切口小,调查却很有意义。 (调查报告 ) 调查报告的几个要素完整有条理,一目了然,思路清晰,尤其是通过图片展示,有力地说明了错别字的常见和危害,新颖而有效。

不过杨老师还有两个建议:

一、从调查的内容与范围来看,小作者显然将这次调查重点放在“街头错别字”上,如果对照题目——《关于汉字错别字的调查报告》,那调查的广度就不够了。所以,建议将题目改成《关于街头错别字的调查报告》,就确切了。

二、如果调查的结果中能先以数据形式总体汇报这次调查结果,再以图片形式展示街头错别字,会更有说服力,增强调查的深度和可信度,对吗?

规范用字调查报告 篇5

调查时间:

20xx年11月18日

调查地点:

万达柯桥金街

调查目的:

收集街上的错别字,交流感受,向有关部门提出改正建议。

调查材料分析:

通过一天的社会调查,可以看出街头错别字还真不少。

我调查了三十七家买吃的东西的店铺,三家手机维修店,以及一些零零散散、各种各样的店铺。

我发现有十二家店铺有错别字和繁体字的情况,一家饮品店将抺茶的抺写成了末,紧临的`一家小餐馆的招牌上把西游记里人物牛魔王的.魔写成了膜,还有一家店把冒牌的冒写成了帽,还有把与写成鱼的,把路写成卤的,把无写成乌的,把太忙写成泰芒的……

也有写繁体字的,有的将合格证的证写成了它的繁体字,将一点的点写成繁体字,把鹅写成了繁体字,把龙写成了繁体字,把眼镜的镜写成了繁体字,把世界的世写成了视,又变成了繁体字。

希望这些店家写之前要翻看一下字典,以免写错字。

通过讨论,同学们认为待头错别字的出现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写字人的文化水平低。

2、同音字混淆。

3、形近字混淆。

4、字义分析错误。

5、多笔少画。

6、有关部门监管不力。

针对上述现象,同学们提出了以下建议:

1、成立“净化街头语言文字小卫士”活动小组。

2、倡议商家制作标准、规范的广告牌,尽量不要写错。

3、建议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管力度。

规范用字调查报告 篇6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信息的大量传播,汉语的规范化受到了挑战。在逛街时,时常就能看到大街上的不文明字,繁体字,错别字。这引起了我的好奇心与警惕:大街上的错别字多不多?人们到底重视汉子的规范用法吗?于是我们决定在宁乡步行街两条路上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方法

1、成立小组,动员布置,明确分工。

2、走街串巷寻找,搜集广告招牌错别字。

3、对错别字进行整理分类,找出错误的原因。

4、归纳总结,写出书面报。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街头的.错别字分为很多种:

繁体字:电(电)、平廕(阴)、卖鷄(鸡)、茶庄(庄)、楼閤(阁)、大厦(厦)。

写错的:衣字写成了依依不舍的'依,明信片,家具,办证,量写成左右结构,盛写成半包围,补针,中间少一横。

四、结果

大部分街头错别字都是繁体字,因为繁体字看起来较为美观,所以大街上有许多的门牌上都运用了繁体。

很多人经常会在使用汉字过程中发生错误。所以,我希望那些“假汉字”不要再写错别字!让我们把我们的汉字,发扬光大。

规范用字调查报告 篇7

生活中,我们时时处处都会用到汉字。可以说,汉字与我们的一切都息息相关。没有了汉字,不可想象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不尊重汉字的现象也应运而生。这种现象不仅会损坏我们城市的文明形象,更严重的是还会影响汉字的健康发展。为此,我们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了社会用字调查活动。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不规范使用汉字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由于读音相同而用错

比如把“进”写成了“近”,把“珍惜”写成了“珍稀”。出错率最高的是“的”、“地”、“得”这三个字。应用“的”写成“地”;该用“得”写成“的”。我们小组共十个人,有九个人的日记里都有用错这三个字的问题。

二、由于字形相近而写错

比如把“席”写成了“度”,把“期望”写成了“欺望”。我们教室后面的黑板报上,就把“虚心使人进步”写成了“虑心使人进步”。

三、由于粗心而多笔少画

比如在“武”字的斜钩上多写一撇,在“具”字的'里面少写一横。像这样由粗心造成的错别字还有很多。在我们学校门口,有个卖蛋卷的,他就把八笔的“卷”写成了九笔,变成了一个不伦不类的字。

不调查不知道,一调查我们才发现,用错写错汉字的现象很严重。所以我提议,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们祖先留下来的宝贵遗产,我们应该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去爱护每一个汉字。正确书写汉字,规范使用汉字,这是一件人人有责的事,希望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行动起来,为净化汉字做出最大的努力。

规范用字调查报告 篇8

在我们身边,你可否注意过,我们身边就潜藏着一些在步步威胁着中华民族汉字传统文化的杀手——错别字。为了发现社会上错别字,我就在今日做了一次调查,下面是我的调查成果:

我共调查了11家,其中有4家含有错别字,共有8个错别字,占调查的36.36%。这些错字的错因有:同音混、故意混、形近混和不认真、手误致错的。同音混的在错别字中比较常见,属于别字。如:淦江路附近的一家餐厅名为“食新食异”,很显然,与四字词语“实心实意”相混。同时还有些故意的成分,为的就是能吸引顾客的眼球。形近混的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同样属于别字。如:在复康路路口设置的一块指引牌把“王顶堤派出所”误写成“王顶提派出所”。这因为“堤”与“提”相近就写错了。而这里面也含有一些不认真的因素。还有一种,是一块立柱式路名牌上,一面写的是正确的“天拖北道”,而另一面却是错误的“天托北道”。还是和上面那个例子的错因一样,形近和不认真致错。而不认真致错是错别字中最常见的,最明显的还是复康路王顶堤桥附近的一个写着“第05006号110报警点”的街角牌误把“咨询热线”写成了“资咨热线”。可以说,现在的.错别字搞笑的都不能再搞笑了!

所以,我提出的建议是:希望人们不要再粗心了,一定要细心!各位老板们也不要拿替换过的祖国的成语当自己的店名了。因为现在的错别字很容易使小孩子们受到误导,从而可能使中华民族的汉字传统文化走向错误的趋势。所以,我们一定要爱护好汉字,这可是我们祖国的文字啊!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