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远网整理的初中音乐教学设计(精选13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够感受、体验京剧的行当、脸谱、服饰、唱腔、情绪,能初步分辨京剧的行当、角色、文武场等音乐文化知识。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对京剧行当、唱腔、情绪的判断力,增强对京剧艺术的理解能力,感受、体验京剧的美。模仿京剧的韵味,演唱戏歌《唱脸谱》,能够伴随锣鼓经走台步及亮相。
3、情感目标:能对京剧艺术感兴趣,喜欢聆听和观看京剧,愿意探索与京剧艺术相关的文化知识。
二、【教学重点】
了解京剧的相关知识并能用一定的京剧韵味来演唱歌曲《唱脸谱》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在多种审美实践活动中初步感受京剧的特点,培养学生对京剧的兴趣。
四、【教法学法】
教法:
1、引导学生做多种形式的参与和感受。
2、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来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3、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做到声像结合、视听结合。
学法:体验、比较、探究、合作的学法
五、【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京胡、京剧场面的简单打击乐器
六、【教材分析】
《唱脸谱》是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第15册第四单元中的一首京歌,也是整个单元中唯一一首与众不同的歌曲,这首歌巧妙地将通俗歌曲的演唱风格及伴奏手法与曲艺音乐、戏曲音乐融合在一起,它既是流行歌曲,又是京剧唱段。歌曲的曲式结构是不带再现的单二段曲体,歌曲的A段是通谱歌形式,包含四个乐句。曲作者将地道的老北京方言自然地融化在旋律中。依字行腔,韵味十足。歌曲的B段是分节歌形式,包含四个乐句。前三个乐句均为两小节,保持着结构的完整;第四句“黑脸的张飞叫喳喳”通过节奏的伸展和使用花脸托腔,将长度扩充为八小节。使全曲在高潮中完满地结束。歌词的第一部分借助一位女子的语气,阐述了外国友人对我国的“国剧”──京剧的美好印象。歌词的第二部分是一位男士对戏曲脸谱的侃侃而谈,惟妙惟肖地勾画出一张张“美佳佳”的脸谱。
七、【学生分析】
八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乐于接受新鲜事物,京剧艺术对他们来说很新奇,八年级还是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京剧兴趣产生与否,决定了他们对音乐审美的态度
八、【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师:同学们,非常高兴和大家一起度过这节音乐课,首先老师为大家演唱一首歌曲,大家想不想听?(拿出一把京胡)问:这是什么乐器呢?(京胡、二胡)老师告诉你们,这叫京胡(演奏小段京剧的唱腔)主要用于京剧的伴奏的。
今天老师就用它来作为伴奏乐器给大家表演,我一个人表演有点不够规模,我又请了亲友团来给我助阵,让我们掌声有请我的亲友团……(大屏幕出现花脸武生)这是我的大表哥们(大屏幕出现青衣)这是我的大表姐,呵呵。(演唱完毕)谢谢大家的鼓励,哪位同学知道老师唱的是什么歌曲?《粉墨人生》这首歌里面融入了什么戏曲元素呢?(京剧)你是怎么知道的?(服饰、京胡、歌词“祖先的玩意”、“脸谱”、“行当”等京剧术语。)京剧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被称为中国的国粹,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我们的人民群众包括国家领导人都喜爱京剧、会唱京剧。是南方的四大徽班音乐与湖北的汉调音乐相互影响,并接受了昆曲、秦腔的曲调和表演方法,逐渐融合、演变,发展成为的。一个美国人这样说:“如果中国没有京剧了,我也就不承认中国了。”所以我们作为中国人,必须要了解自己的国宝,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京剧的世界,探索京剧奥秘。
本环节设计意图:我采用了动感时尚的表演京剧节目形式,不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上课伊始,就对本课充满了好奇,激发了学习热情。创造氛围,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情感。
【环节二视听感知,走近京剧】
我们一起来欣赏几段优秀的京剧视频(大屏幕展示)问:都有哪些人物形象?最大的表演特点是什么?(眼睛、眉毛、表演夸张)京剧的人物形象有个特定的语言,叫做京剧的行当!它可以根据男女老少、俊丑正邪分成四大行当——生旦净丑。分别介绍,展示幻灯片。
1.生:老生、小生、武生、红生。
2.旦:青衣、花旦、刀马旦、老旦。
3.净:正净、副净、油花脸、武净。
4.末:文丑、武丑、方巾丑、丑婆。
介绍:古代男子成为生,女子成为旦。净行是什么呢?(大花脸)净一般扮演品貌或者性格有特点的男子,在京剧中多为将军、神化人物或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音色宽阔洪亮、粗壮浑厚,动作造型也要求粗线条,气度恢宏。丑行是什么?(小花脸)丑角在鼻梁和眼窝间勾画一块白粉,有点像夸张的漫画,丑角的出场和表演常会带来满堂的笑声,丑分文丑和武丑两类。如果这四个行当让你来区别,你会根据什么来判断呢?(性别、好坏、化妆……服装)那我们来判断这四个人物都属于京剧里的哪个行当和唱腔呢?【出示四个视频】同学们判断的非常准确,下面我们一展歌喉来模仿一下青衣的亮相和唱腔。(一起唱《新贵妃醉酒》)。男生来模仿一下张飞的亮相和唱腔吧,否则被青衣的声势压倒了(哇呀呀呀)
本环节设计意图:精彩京剧选段视频欣赏,彻底征服学生的注意力,接着完成对京剧行当及相关知识的认知,在合作体验中引发学生的思考。流畅的完成从兴趣到知识的过渡。学生经过视、听、演加强对京剧艺术知识的`理解。
【环节三勇于实践,提升审美】
刚才《新贵妃醉酒》这种音乐形式叫做“戏歌”,是作曲家做了一个新的尝试,就是在通俗音乐中吸取戏曲的音乐元素进行创作的。同学们今天了解了这么多的知识,你们想不想试着唱一下呢?我们一起来学习戏歌《唱脸谱》。
1、聆听歌曲。(完整欣赏全曲,熟悉的旋律随音乐哼唱)
2、欣赏脸谱及巩固歌词
第一组脸谱:人物性格颜色代表
蓝色脸谱:举例窦尔顿。是一员勇猛、刚强的武将,用蓝色来代表勇猛、刚强。
红色脸谱:举例关羽。关羽是刘备手下的一员武将,面色如重枣,性格是耿直忠义,是典型的赤胆忠心的红脸形象。
黄色脸谱:举例典韦。是曹操手下一员勇猛、刚强且凶猛的武将。黄脸有时也代表凶猛和残暴。
白色脸谱:举例曹操或项羽。具有君王的狡猾和奸诈。有时太监也用白脸,往往形容一些内心狡猾诡计多端的人。
黑色脸谱:举例张飞或包公。黑脸原意是形容面色丑陋且性情猛直的人,张飞的性格正好符合。包公用黑脸主要是由于传说中他面色黝黑且又用来形容他铁面无私的性格。
第二组脸谱:鬼怪神佛代表
将一些面色奇异的鬼、怪、神、佛、仙的形象展示给学生。这些脸谱的主色是金银色、紫色、灰色,有时也用绿色代表。
【介绍的同时让学生将歌曲的第一二段歌词读出来,以加深记忆)。
3、脸谱是怎么画出来的呢?(展示脸谱描绘的过程,同时引出“鸳鸯瓦”的含义:脸谱基本画法谱式,“白色”打底色,“黑色”勾画眉、眼、鼻三窝,是用夸张眉、眼和鼻窝的手法,使额部和两颊呈现出三块明显得主色,平整的象三块瓦片,因此而得名,“黑+白”的三块瓦脸即“鸳鸯瓦”脸。)
4、视唱歌曲(三段旋律相同,连起来唱,加深印象),最后的尾音五拍转音的特征要强调出来。
5、实践提升——《我是小戏迷》
1、走台步: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京剧演员的乐趣,男生左拳右掌,女生兰花指,精神抖擞走台步,(示范)。男生女生不同的台步然后分组展示
2、走台步与亮相结合:前面学过了亮相,下面自己选择喜欢的人物形象的亮相动作,随着锣鼓经伴奏我们一起来展示一下(急急风锣鼓经音乐)
3、走台步——亮相——唱第一段:让我们完整展示一下,(来两组展示,其余同学嘴里念着锣鼓经)京剧表演现在开始!有请演员闪亮登场!
本环节设计意图:在实践学习中,进一步体验京剧的乐趣和美妙。
【环节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京剧艺术与流行音乐完美结合,产生了很多动人的歌曲(展示TANK的《三国恋》、周杰伦的《霍元甲》)这种结合不仅使京剧变的更加生动、脍炙人口,而且使完美的艺术瑰宝更加璀璨。完美的京剧与流行音乐结合的范例,你还知道哪些呢(信乐团的《onenightin北京》、李玉刚的《新贵妃醉酒》)
本环节设计意图:完美的课堂应该能够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和投入,通过几个有特点的实例向学生表明,美妙的京剧离我们并不遥远的,在流行音乐中完美结合,产生精彩的效果。只要大家积极的探索,梦想总会实现。拓宽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的人生追求。
【环节五:教师寄语小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京剧的唱腔、行当、场面、板式、这为以后我们更好的了解和品位京剧奠定了基础。京剧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也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精华。我们作为炎黄子孙,应该了解祖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并为我们能拥有这样宝贵的艺术财富而感到由衷的自豪。希望以后京剧能够融入到大家的学习、生活中,把我国的国粹发扬广大!!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 篇2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歌曲《青春舞曲》感受歌曲中轻快活泼的情绪。懂得青春易逝,知道珍惜光阴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充分聆听音乐,在参与学唱、创编等音乐实践活动中增强音乐的表现力,培养节奏感和创造力。
【知识与技能】了解新疆和西部民歌的风格特点,学习新疆典型的节奏型。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青春舞曲》。
【难点】感受歌曲的音乐表现形式,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创造力。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三角铁、碰铃、铃鼓、沙锤、手鼓。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掀起你的盖头来》,老师展示新疆舞蹈。
2.老师设置问题:我跳的舞蹈属于哪个地区?这首歌的民字是什么?
3.学生自由回答,老师总结:这是一首来自新疆少数民族的民歌,民字是《掀起你的盖头来》,新疆少数民族歌舞非常有特色,而且新疆人民有着独特的民族风情,大家都知道新疆是一个美食之乡,而且新疆少数民族的'服装也很有特点,其中花帽是新疆少数民族服饰的组成部分,也是新疆少数民族美丽的标志之一,让我们插上翅膀一起走入美丽的新疆。
4.播放视频,学生感受新疆少数民族的民族风情,了解部分新疆少数民族的歌曲,引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
1.欣赏《青春舞曲》老师设置问题:这首歌的音乐情绪是什么?节奏特点怎样?
2.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这首作品的节奏感非常的强,而且它的速度比较快,音与音之间的距离非常的近,歌曲出现了连续十六分音符。所以让我们感觉密集跟紧凑。整首歌曲给人以亲切活泼、充满青春活力的情绪。
3.老师设置问题:演唱形式是怎样的?
4.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我们听到的这个版本的青春舞曲是单声部的演唱形式,我们把这种形式叫做齐唱。
(三)学唱歌曲
1.学生朗读歌词,注意“字正”“腔圆”。
(1)老师设置问题:歌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2)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有些事可以去而复返,有些事却去而不复返,而人的青春就像鸟儿一样飞走了却没有回头,是为了告诫人们要珍惜宝贵的青春,应用欢快、饱满的情绪演唱。
2.学唱乐谱
(1)教师弹琴学生哼唱旋律
(2)老师设置问题:这首歌哪些地方比较难唱?
(3)老师根据学生找出的难学的旋律重点学唱。
(4)教师讲解前附点音符的时值,并引导学生演唱时前边附点十六分音符演唱稍微长一些,后面的三十二分音符演唱稍微短一些。
3.学习歌唱方法
(1)老师示范正确和错误的两种声音,由学生判断正确的演唱方法。
(2)老师引导:注意演唱的姿态,坐直,口腔打开,保证我们气息的流畅,我们要用气息来控制声音,让我们的声音竖起来,这样能够更有立体感,注意速度要匀速。
(3)老师弹奏钢琴伴奏,学生演唱《青春舞曲》
4.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1)老师边唱边唱,学生再次聆听和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
(2)教师弹奏旋律,学生唱歌词。注意音准、气息、节奏。
(3)老师设置问题:相互评价一下,你们的演唱都有哪些优点和不足?
(4)学生讨论回答,老师总结:这首歌曲给人以亲切活泼、充满青春活力的感觉,演唱时请需要很欢快,每一个音要短促、轻快,有弹性,音准要正确不要偏低,气息要流畅,节奏要紧凑、稳定。
(5)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呼吸,用自然圆润的声音自信自然的有表情的演唱这首歌曲。
(三)拓展延伸
1.练习新疆典型的基本节奏型
(1)教师指出歌曲的节奏型。
(2)学生模仿、练习节奏型,老师强调附点音符和切分音的时值记法,并作正确示范。学生依据教师的提示分别拍击节奏。
(3)学生演奏典型的节奏型,教师评价。
2.为歌曲创编乐器伴奏
(1)老师分小组配发打击乐器。老师做示范,用其中手鼓敲击节奏型。
(2)学生根据打击乐器的音色练习敲击节奏。
(3)学生分组表演:一组演唱,一组乐器伴奏。
(4)学生完整的、热情的表演。
3.为歌曲创编舞蹈
(1)学生回想出老师之前展示的舞蹈动作或作其他的两三个新疆典型的舞蹈动作。
(2)由老师示范,学生学习舞蹈动作(动脖子、绕手腕、垫步)。
(3)学生根据歌曲的典型节奏型跳舞。
4.将歌曲、乐器和舞蹈融合
(1)老师将学生分为三组:演唱组、舞蹈组、器乐组。三组同学根据音乐分别排练,老师在一旁指导,学生可以加入自己的风格。
(2)学生完整的、热情的表演。师生评价:大家表演得很不错,演唱组的同学演唱的不错,打击乐器组的同学创编能力很强,舞蹈组的同学动作也很美,但是要注意表情要丰富,非常的热情、欢快的气氛。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让我感受到了你们的青春和活力,我也衷心的希望同学们能喜爱新疆的民歌,热爱我们的民族。在今后的学习和人生中,珍惜青春,珍惜时间,珍惜生命,拥有一个美好与精彩的人生!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 篇3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作品《新疆之春》,感受新疆人民在新中国成立后欢乐热烈的生活情趣。
2.通过对《新疆之春》的欣赏,并配以讨论、演奏的方法,学生能够提高音乐鉴赏能力,提升独立思考、团结协作的能力。
3.学习歌曲,了解小提琴演奏的特点以及倚音的演唱方式。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欣赏歌曲并能够感受歌曲中新疆人民欢乐的生活情趣。
【难点】
感受并体验小提琴独奏的特点以及倚音的演唱方式。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播放有关新疆舞蹈的视频。
教师提问学生:视频中是哪一个地区的舞蹈?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视频中是新疆的舞蹈,新疆的.春天又是怎样的?
顺势揭示课题《新疆之春》。
(二)初步感知
1.教师播放《新疆之春》,并提问这首乐曲情绪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乐曲情绪欢乐、热烈。
2.教师再次播放乐曲,并提问这首歌曲分为几段?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A段和B段。
(三)分段赏析
1.教师介绍歌曲的演奏方式,并提问学生:音色有什么样的特点?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小提琴独奏给人以明亮清澈的音色。
2.教师播放A段旋律,并提问:有什么样的情绪特点?
学生自主讨论之后,进行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在高音旋律部分演奏出欢快明亮的情绪。
3.教师播放B段旋律,并提出问题:表现了怎样的场面?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小提琴双音演奏舞曲节奏的音乐,表现了新疆人民“打起手鼓唱起歌”的欢乐舞蹈场面。
4.完整聆听,引导学生发现倚音的记号,并解决其演唱方式。
5.完整聆听并哼唱主题旋律。
(四)巩固提高
教师组织学生分为小组讨论新疆舞蹈的特点,并编创一段舞蹈。
学生进行展示。
教师给予鼓励性的评价并总结:通过肢体的表演更加展现了新疆人民的欢乐情绪。
(五)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回顾音乐主题,教师带领学生领略中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感受了感受新疆的风土人情。
布置课后作业:搜集新疆风格的其他作品。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夏日泛舟海上》以及配乐散文朗诵《荷塘月色》。
2、通过不同的演唱形式,让学生感受欢快、活泼的风格特点,使学生了解音乐与文化作品在描绘夏日景像上异曲同工之妙笔,感受其审美意境。
教学重点:
1、启发学生用自然、流畅、舒展的声音演唱《夏口泛舟海上》,并能准确的表达歌曲的情感。
2、掌握三拍子的特征及歌曲中音乐表情记号的作用。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
1、播放歌曲《宁夏》;
2、用语言导人。
第二环节:学唱歌曲《夏日泛舟海上》
1、接下来,老师要带同学们到美丽的大海上泛舟,请同学们在感受大自然美景的过程当中,也感受一下音乐的情绪。
2、引导学生边听边感受歌曲的旋律、情绪有什么特点,播放录音范唱。
3、请同学谈谈对歌曲的感受。
4、老师小结歌曲的风格特点。
5、复听。
6、发声练习。
(1)用“U”练唱《茉莉花》。
(2)用轻声高位演唱《茉莉花》。
7、老师范唱新歌,学生用“啦”轻声哼唱旋律。
8、学生边轻声演唱歌词边用右手划三拍子,强调三拍子的'节奏律动感。
9、齐唱歌词。
10、结合打击乐器,用不同的形式来表现歌曲,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和体验歌曲的风格特点。
11、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调动学生的演唱情绪。第三环节:欣赏配乐散文《荷塘月色》 1、播放《荷塘月色》范读。
2、请同学们从音乐和文学配合的特点,谈谈自己的听后感。 3、老师分析音乐与文学的结合特点。
4、全体同学配合音乐,有感情的朗诵《荷塘月色》。初中音乐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理念:
让孩子们在音乐中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教学目标:
1、学习用轻声唱法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在合奏中培养认真的学习品质,培养集体协作精神,并享受合作成功的喜悦。
3、在综合表演中分享音乐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合奏的协调性和音乐的美感。
教学准备:
VCD光盘、竖笛、电子琴、各类打击乐器等。教学过程:
课前律动。演唱《青春舞曲》,用两种节奏做律动,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
一、组织教学
多媒体播放网上音乐《哆来咪》,教师检查学生学具准备及座次、分组情况。
二、导入新课
刚才听的这首歌,你能说出它的名字么?(生答)这首欢快活泼的歌曲是美国电影《音乐之声》的一首插曲,这部电影里还有一首比《哆来咪》更受瞩目的歌曲,那就是《雪绒花》,想听《音乐之声》和《雪绒花》的故事吗?
三、欣赏歌曲
1、多媒体播放电影《音乐之声》片断――《雪绒花》的演唱。
生初听,感受音乐的旋律美。
师提示:当《雪绒花》这首象征着祖国幸福、安宁生活的歌曲回荡在剧场时,观看的听众非常激动,因为他们现在的祖国已经失去了往日幸福、安宁的生活。听众们怀着对祖国必胜的信心,一起高唱起来,歌声使敌人胆战心惊。《雪绒花》在影片中完整地出现了两次,第二次比第一次更激动人心。
生复听,感受音乐的意境美。
2、讨论:《雪绒花》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我们在唱这首歌的时候,应该怎样来唱?
四、演唱歌曲
1、师弹电子琴,生划拍用“啊”音哼唱旋律。
2、跟琴用轻声唱歌词。
3、师提示:怎样唱这首歌刚才同学们已经讨论了,现在请同学们把自己当成影片中的上校,跟音乐一起有感情地演唱这首歌曲。
(播放VCD光盘《雪绒花》伴奏音乐,生全体起立,有感情地演唱)
五、演奏乐曲
1、师导入:同学们有感情地演唱了这首歌,让我们一起感受到了这首歌曲的魅力。《雪绒花》这首歌曲优美的旋律,感人的歌词意境赢得了众人的喜爱,于是也有音乐创作人为它编配了器乐合奏曲,翻开书第14面。
2、看谱,分析配器,主旋律竖笛练习。
a、师范奏,生指法练习。
b、生自由练习,师指导。
c、齐奏,师用铃鼓伴奏。
3、分析配器的各种节奏,并结合旋律进行试奏。
看第10面五线谱和简谱的时值对照表,弄清配器的节奏。
a、碰铃节奏
×―― ×-× ×-0
叮叮叮叮
b 、沙锤节奏
0 × × × ×× × ×”-0
沙沙沙沙沙沙沙
C、大鼓节奏
× 0 0 × ×-×-×
咚咚咚咚咚
3、合奏练习
a、分组,在A 、B、 C三组中,各抽一部分人演奏竖笛,其他人分别演奏一种乐器。
b、指出合奏中的不足,再度合奏,分组轮流进行。
六、综合表演
1、导入:今天,我们在演唱《雪绒花》这首歌曲的时候体会到了歌曲感人的艺术魅力,在乐曲合奏中享受到了合奏成功的愉悦。对于这首音乐作品的学习,同学们还有什么想法呢?(生谈想法)
2、分组讨论,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来表现这首音乐作品,生排练时教师做指导。
3、全班交流,组对组进行评价。
七、总结下课
师:今天我们通过赏、唱、奏、演四个环节对美国电影《音乐之声》的插曲《雪绒花》进行了学习,《音乐之声》的插曲除了课前同学们欣赏的《哆来咪》,我们今天学习的《雪绒花》之外,还有很多,老师这儿还有一首,我们一起来听听。(播放《孤独的牧羊人》)这是一首很好听、很有生活情趣的歌曲,以后我们会学到,今天的课到这里,下课。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夏日泛舟海上》以及配乐散文朗诵《荷塘月色》。
2、通过不同的演唱形式,让学生感受欢快、活泼的风格特点,使学生了解音乐与文化作品在描绘夏日景像上异曲同工之妙笔,感受其审美意境。
教学重点:
1、启发学生用自然、流畅、舒展的声音演唱《夏口泛舟海上》,并能准确的表达歌曲的情感。
2、掌握三拍子的特征及歌曲中音乐表情记号的作用。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
1、播放歌曲《宁夏》;
2、用语言导人。
第二环节:学唱歌曲《夏日泛舟海上》
1、接下来,老师要带同学们到美丽的大海上泛舟,请同学们在感受大自然美景的过程当中,也感受一下音乐的'情绪。
2、引导学生边听边感受歌曲的旋律、情绪有什么特点,播放录音范唱。
3、请同学谈谈对歌曲的感受。
4、老师小结歌曲的风格特点。
5、复听。
6、发声练习。
(1)用“U”练唱《茉莉花》。
(2)用轻声高位演唱《茉莉花》。
7、老师范唱新歌,学生用“啦”轻声哼唱旋律。
8、学生边轻声演唱歌词边用右手划三拍子,强调三拍子的节奏律动感。
9、齐唱歌词。
10、结合打击乐器,用不同的形式来表现歌曲,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和体验歌曲的风格特点。
11、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调动学生的演唱情绪。
第三环节:欣赏配乐散文《荷塘月色》
1、播放《荷塘月色》范读。
2、请同学们从音乐和文学配合的特点,谈谈自己的听后感。
3、老师分析音乐与文学的结合特点。
4、全体同学配合音乐,有感情的朗诵《荷塘月色》。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 篇6
一、课 题: 渴望春天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受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绪,培养学生对经典作品的兴趣和热情,唤起学生对音乐、对春天、对生活的乐观、积极的情感体验。
2、让学生初步了解作品的结构,并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创作尝试,在表现中体验和实现自信、交流、分享和创造的快乐。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将有关作曲家生平等音乐与相关文化的背景知识,放到课外由学生自主探索解决,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
三、教材分析:
莫扎特的《渴望春天》是一首深受全世界青少年喜爱的歌曲。其音乐语言朴素、简约,富有表现力。旋律线主要由大调式主和弦分解构成,突出音乐清新、明朗的格调;6/8拍轻快、活泼;曲式结构单纯、紧凑,给人简练、舒服、完整的满足感。伴奏织体采用分解和弦的形式,轻快、流畅,有效地起到了为旋律烘云托月的作用。
四、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并有感情的演唱。
五、教学难点:
歌曲的艺术处理和创作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 篇7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歌曲《青春舞曲》感受歌曲中轻快活泼的情绪。懂得青春易逝,知道珍惜光阴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充分聆听音乐,在参与学唱、创编等音乐实践活动中增强音乐的表现力,培养节奏感和创造力。
【知识与技能】了解新疆和西部民歌的风格特点,学习新疆典型的节奏型。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青春舞曲》。
【难点】感受歌曲的音乐表现形式,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创造力。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三角铁、碰铃、铃鼓、沙锤、手鼓。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掀起你的盖头来》,老师展示新疆舞蹈。
2.老师设置问题:我跳的舞蹈属于哪个地区?这首歌的民字是什么?
3.学生自由回答,老师总结:这是一首来自新疆少数民族的民歌,民字是《掀起你的盖头来》,新疆少数民族歌舞非常有特色,而且新疆人民有着独特的民族风情,大家都知道新疆是一个美食之乡,而且新疆少数民族的服装也很有特点,其中花帽是新疆少数民族服饰的组成部分,也是新疆少数民族美丽的标志之一,让我们插上翅膀一起走入美丽的新疆。
4.播放视频,学生感受新疆少数民族的民族风情,了解部分新疆少数民族的歌曲,引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
1.欣赏《青春舞曲》老师设置问题:这首歌的`音乐情绪是什么?节奏特点怎样?
2.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这首作品的节奏感非常的强,而且它的速度比较快,音与音之间的距离非常的近,歌曲出现了连续十六分音符。所以让我们感觉密集跟紧凑。整首歌曲给人以亲切活泼、充满青春活力的情绪。
3.老师设置问题:演唱形式是怎样的?
4.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我们听到的这个版本的青春舞曲是单声部的演唱形式,我们把这种形式叫做齐唱。
(三)学唱歌曲
1.学生朗读歌词,注意“字正”“腔圆”。
(1)老师设置问题:歌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2)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有些事可以去而复返,有些事却去而不复返,而人的青春就像鸟儿一样飞走了却没有回头,是为了告诫人们要珍惜宝贵的青春,应用欢快、饱满的情绪演唱。
2.学唱乐谱
(1)教师弹琴学生哼唱旋律
(2)老师设置问题:这首歌哪些地方比较难唱?
(3)老师根据学生找出的难学的旋律重点学唱。
(4)教师讲解前附点音符的时值,并引导学生演唱时前边附点十六分音符演唱稍微长一些,后面的三十二分音符演唱稍微短一些。
3.学习歌唱方法
(1)老师示范正确和错误的两种声音,由学生判断正确的演唱方法。
(2)老师引导:注意演唱的姿态,坐直,口腔打开,保证我们气息的流畅,我们要用气息来控制声音,让我们的声音竖起来,这样能够更有立体感,注意速度要匀速。
(3)老师弹奏钢琴伴奏,学生演唱《青春舞曲》
4.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1)老师边唱边唱,学生再次聆听和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
(2)教师弹奏旋律,学生唱歌词。注意音准、气息、节奏。
(3)老师设置问题:相互评价一下,你们的演唱都有哪些优点和不足?
(4)学生讨论回答,老师总结:这首歌曲给人以亲切活泼、充满青春活力的感觉,演唱时请需要很欢快,每一个音要短促、轻快,有弹性,音准要正确不要偏低,气息要流畅,节奏要紧凑、稳定。
(5)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呼吸,用自然圆润的声音自信自然的有表情的演唱这首歌曲。
(三)拓展延伸
1.练习新疆典型的基本节奏型
(1)教师指出歌曲的节奏型。
(2)学生模仿、练习节奏型,老师强调附点音符和切分音的时值记法,并作正确示范。学生依据教师的提示分别拍击节奏。
(3)学生演奏典型的节奏型,教师评价。
2.为歌曲创编乐器伴奏
(1)老师分小组配发打击乐器。老师做示范,用其中手鼓敲击节奏型。
(2)学生根据打击乐器的音色练习敲击节奏。
(3)学生分组表演:一组演唱,一组乐器伴奏。
(4)学生完整的、热情的表演。
3.为歌曲创编舞蹈
(1)学生回想出老师之前展示的舞蹈动作或作其他的两三个新疆典型的舞蹈动作。
(2)由老师示范,学生学习舞蹈动作(动脖子、绕手腕、垫步)。
(3)学生根据歌曲的典型节奏型跳舞。
4.将歌曲、乐器和舞蹈融合
(1)老师将学生分为三组:演唱组、舞蹈组、器乐组。三组同学根据音乐分别排练,老师在一旁指导,学生可以加入自己的风格。
(2)学生完整的、热情的表演。师生评价:大家表演得很不错,演唱组的同学演唱的不错,打击乐器组的同学创编能力很强,舞蹈组的同学动作也很美,但是要注意表情要丰富,非常的热情、欢快的气氛。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让我感受到了你们的青春和活力,我也衷心的希望同学们能喜爱新疆的民歌,热爱我们的民族。在今后的学习和人生中,珍惜青春,珍惜时间,珍惜生命,拥有一个美好与精彩的人生!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l、通过学唱歌曲《牧歌》使学生进一步感受蒙古族歌曲个性和感情色彩,培养学生热爱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2、通过介绍蒙古人民的生活方式,使学生了解律动与生活的联系,从而懂得生活是舞蹈创作的重要源泉。
3、了解马头琴的音色。
教学重、难点:
学唱歌曲使学生了解和认识蒙古族民歌的特点,扩大学生的视野,从而加深对音乐地域文化的印象。
教学方法:
采用直观法和示范法引导学生体会歌曲的艺术风格,用启发和创造式发挥想象力创编歌曲律动。
教学准备:
钢琴、影碟。
教学过程:
一、三分钟欣赏
播放乐曲《万马奔腾》引导学生回答:
1、这首乐曲的情绪?感受到什么场面?(情绪热烈,表现草原特有的壮观场面)
2、你知道这首曲子中独特的乐器音色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吗?(马头琴)
3、这是哪个民族独特的乐器?(蒙古族)
4、你对这个民族有多少了解?
5、请学生介绍马头琴的传说,教师补充。
二、导入新课
马头琴音色柔和浑厚,独具特色。演奏技术丰富,既可以为民歌、说唱音乐伴奏,也可以独奏,它已成为蒙古族具有代表性的乐器。蒙古族是一个世代以放牧狩猎为生的游牧民族。肥沃的草原、兴盛的牧畜业,丰富的矿藏养育了蒙古各族人民他们常常用自己的歌声赞美祖国,同时也赞美了家乡,今天我们将一起领略草原人民带给我们的无限美好情怀。
三、学唱歌曲《牧歌》
1、听录音感受歌曲,提示学生注意歌曲的情绪。听后讨论这首歌曲的情绪、意境、在我们面前展现一幅什么图画?
2、教师小节:这首歌曲旋律起伏宽广、曲调优美、节奏自由,这正是蒙古族歌曲的特色。
3、采用听唱法和自学的方法学习曲谱。
4、教师引导学生划节拍掌握两拍半的节奏,纠正错误。
5、引导学生划分乐句,总结蒙古族民歌的特点:通常短小精悍,由上下两个乐句组成。蒙古族民歌分为长调、短调。长调比较自由,舒缓;短调比较热情、欢快,结构清晰。这首歌曲具有长调的特点。
6、有感情演唱。
四、《牧歌》已经被改编为各种舞台表演形式,如:奏无伴奏合唱等
欣赏瞿希贤改编的无伴奏合唱《牧歌》
播放录音。提问:无伴奏合唱与原民歌在表演形式上有什么不同?谈谈欣赏这部作品的感受。
五、欣赏一段蒙古族舞蹈,引导学生总结蒙古舞的特点,教师小结:
l、蒙古族是一个载歌载舞的民族,男子的舞蹈动作粗犷强悍、女子端庄典雅十分优美。蒙古舞的动作主要来源于生活,比如各种马步就来源于牧民骑在马上的动作。舞蹈中的鹰式位加硬腕组合就是根据雄鹰展翅飞翔动作的升华,这些都成为蒙古舞特有的艺术表现。蒙古舞主要用肩部动作。通过肩部及各种马步动作使舞蹈风格浓郁,别具一格,柔肩是舞蹈动作中最富有特色的动作。
2、学几个简单的动作。
六、创编
跟随《牧歌》音乐创编简单的舞蹈动作,挑选几个同学展示。
七、小结
今天我们欣赏了蒙古民歌,从宽广优美的歌声中,从优美舒展的舞蹈动作中我们感受到了蒙古歌舞的个性和感情色彩,从中得到了美的享受。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 篇9
一、课型: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
教材分析:
体育作为一种跨文化的交流手段,对于各国各民族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增进友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让中国人民和全世界的华人都感到无比的振奋。迎接2008北京奥运,是新世纪我国人民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引导学生放眼世界的极好契机。教材所选表达奥运之情以及和奥运相关的乐曲,让学生挖掘了解与奥运相关的音乐文化,激励他们学习、发扬奥林匹克精神,向着更快、更高、更强的目标前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体育、音乐、文学等艺术形式去了解奥运、歌唱奥运、感受奥运、走进奥运;师生共同分享奥运给人类带来的喜悦。掌握音乐作品分析方法,了解情感走向以及表现手法。
2、情感目标:通过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让学生体会浓浓的奥运之情。并且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同时鼓励学生向奥运健儿一样努力学习。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研究,积极思考,汇集知识积累的自主式学习和小组活动,讨论、分析与交流、创作与制作的合作式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
1、让学生了解相关的奥运知识,以及全世界人民对奥林匹克运动的情感。
2、能熟悉了解洛杉矶奥运会乐曲《奥林匹克号角》和汉城奥运会会歌《手挽手》,有兴趣的参加欣赏、演唱、创作和交流等活动。
3、让学生唱会歌曲《奥林匹克风》,感受音乐作品中的奥运之情。
四、教学重点:
感悟音乐、理解音乐、表达音乐。
五、教学难点:
学生自主式学习和合作式学习的能力培养
六、教学过程:
学生在运动员进行曲中进场。
(一)竞猜游戏:大声说出奥运冠军的姓名。
在历届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们都有很出色的表现,让我们一起回顾中国运动员们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获得金牌的精彩瞬间:
(引导学生看运动员图片,同时配上背景音乐《奥林匹克风》,提示学生大声地说出这些世界冠军的姓名。)
画面最后定格在刘翔夺冠的刹那。
(二)超级模仿:
师插语:“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五星红旗,你是我的自豪”。当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世界舞台上、当《义勇军进行曲》在奥运赛场回荡的时候,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让我们再次回顾刘翔夺冠的精彩视频,感受一下解说员们的激情。
师:我们的激情在哪呢?给大家一分钟时间自由的进行朗诵、模仿。师生进行适当的鼓励和评价。
学生自由练习并请几位学生上台模仿。
(三)感受奥运
20xx年7月13日北京时间
22:00,万众瞩目的.2008年奥运会举办城市终于在莫斯科国际奥委会第112次全会中揭晓。萨马兰奇雄浑的宣告声中只有一个名字:
BEIJING
!中国北京凭借其过人的优势,完美的陈述报告,在五个2008年奥运会申办城市中脱颖而出,夺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中国人民将记住这一时刻!奥林匹克将记住这一时刻!让我们再次瞩目具有时代性意义的画面。(播放申奥成功的录像及举国上下欢庆的场面。)
情境:当学生看到这一画面时,都情不自禁地热烈鼓掌,激动不已!
(四)、歌唱奥运
师:百年奥运告别故乡,带着光荣与梦想奔向北京。“北京邀请你,奥林匹克风,吹到北京唱和平”体现了中国创办奥运会的主旨,让我们大家一起随着音乐用自己的歌声来表达奥运之情吧!
1、教师范唱第一段
请同学们体会歌曲的情绪并找出赞美祖国的句子?
2、学唱歌曲
①学生有激情的朗诵描绘祖国的句子,师:这两排的词是一样,那旋律有什么变化呢?我们跟琴学唱这段旋律,并解决难点。
②点击歌曲第一、二排,播放范唱,跟着旋律哼起来,并找一找前4小节哪里不一样?
3、练唱全曲
学生分析歌曲的情绪并进行练唱。
学生根据情感的起伏自己设计演唱形式进行练唱,根据学生建议选一,并试着完整且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引导学生投票选出三种较适合的演唱形式。
(五)体验奥运
3、(播放背景音乐《奥林匹克号角》),教师给冠军举行颁奖仪式,为他们戴上奖牌。师:如果你带的就是奥运奖牌,你的心情怎样?
4、不知道刚才在颁奖的过程中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背景音乐?
师介绍:这是1984年在美国洛杉矶奥运会上奏响的管弦乐曲。―――《奥林匹克号角》
问:你听了有什么感受?
学生回答问题,师进行小结:它鼓舞着人们在奥林匹克精神的带领下奋发向上、开拓进取。
5、一起回顾中国运动员们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获得金牌的精彩瞬间,请学生为奥运冠军夺冠的视频配上合适的音乐。(先让学生自由选择歌曲或乐曲,并进行比较和评价)
(七)、课堂小结:
奥运之风吹过五大洲,吹遍神州大地,今天也吹进我们的课堂,让我们在奥运精神的鼓舞下,向着“更快、更高、更强”的目标进发。
教学反思:
音乐教学应该充分体现其育人功能,使课堂真正成为培养热爱生活和具有鲜活个体的摇篮。反思《奥林匹克风》的教学,我认为本课的成功之处在于整个教学过程将学生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给学生以最大的空间感受、体验、想象、表现的机会,从而能够充分展示才华、挖掘潜力、释放情感、体验成功。主要表现在:
一、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的激情。课的一开始就用竞猜奥运冠军的游戏将所有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并停留在对刘翔夺冠的视频的回顾上,运用模仿央视解说员的游戏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和爱国激情。在为歌曲设计演唱形式这一环节,我又模仿奥运颁奖的形式为优秀设计者颁奖,再一次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激情。
二、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之所以要注意课堂环境这个因素,是因为优美和谐的课堂气氛能积极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审美活动,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创设情境对情感发展有强烈导向作用。在本课教学中,我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使之投入。首先,在学生候课时,我播放了我国代表团在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精彩的文艺表演;在导入部分,我又通过图片展示奥运冠军,并用大屏幕再现申奥成功及举国上下欢庆的场面;在表扬部分学生时还模拟了奥运会颁奖的现场。我借用这些手段吸引学生进入预设的教学意境,学生的视觉和听觉被画面调动起来了,思维被调动起来了,使之达到了身临其境,豪情万丈的教学效果。
三、巧妙地运用背景音乐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我在教学中根据教学环节的不同,创设出不同的音乐背景,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课堂学习时,彻底摆脱不良情绪的影响。例如在让学生竞猜奥运冠军时用歌曲《奥林匹克风》作为背景音乐,这样一来既调动了激情,又初步感受了歌曲,为后面的歌曲教唱做好铺垫。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在课堂上我尽量为学生提供尝试的机会,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例如在课中让学生为歌曲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并用授予奖牌的形式将学生成功的快乐最大化。对于那些缺乏自信的学生,真诚的赞扬他们取得的每一点成绩最能激起他的学习热情.我总是仔细寻找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且及时、适当地给予赞扬.如:你的嗓子真甜,你声音真好听等等。
但是本节课中也有不足之处,如学生学习歌曲的方式还可以更灵活多样,从而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另外,教师还要全面了解学生,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作出准确的估计,特别是他们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只有在了解清楚的情况下,教学才有针对性,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优选教法,使教学有显著的效果。这一点我没能把握好,所以本课歌曲学习的时间过长,使得教学没能达到预想的最佳效果。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索精神,注重质疑问难与互相切磋;
2.在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顽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3.阅读方法上,以抓要点精读为重点:内容理解上,以深人人物内心世界为主;写作学习上,以人物外貌描写训练为主。
教学重点:
一是体会伟大音乐家的人格魅力,二是学习文章描写人物外貌的技法。
教学难点:难句的理解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具准备: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学生静听。)同学们,你们听了有什么感触呢?要知道这是世间最伟大的作品之一;更要知道这是贝多芬全聋后的`作品,是超越灵感的产物,也是有超越人生的大苦闷的精神的英雄,才能够创造出来。(再次聆听,感受)生活中的贝多芬是怎样的形象呢?请看课文《音乐巨人贝多芬》。
二、整体感知
1.理清客人访问贝多芬的全过程,说说其间写了哪几件事。(客人访问贝多芬的过程:女佣开门女佣介绍贝多芬的情况参观贝多芬的工作室贝多芬下楼并开始和客人谈话贝多芬和客人共进晚餐贝多芬回忆往事。主要事件:客人参观贝多芬的工作室,贝多芬和客人会面,贝多芬回忆他最后一次指挥音乐会的情形。)
2.用几句话概括一下作者笔下的贝多芬的形象。(贝多芬的形象:独立而骄傲,沉郁而坚强,严肃而善良,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献身音乐。)
3.文中贝多芬的哪些话深深触动了你?你对这些话是怎样理解的?(学生回答)
三、研讨学习本课要点一:体会大音乐家的人格魅力
1.要求学生:默读全文,筛出生字。
小组讨论;梳理文章主要内容,并以女佣的口吻概括那天发生的事。
教师:出示需加以注意的生字。选几组代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同学生一起完成板书。
2.要求学生;精读课文,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来。
小组讨论:
①互相帮助,理解句子含义。
(此时屏幕显示相关背景资料以帮助学生理解特定文句的含义。如:贝多芬名曲创作时间与双耳失聪时间;其侄儿情况;其演奏会盛
②各组之间互相质疑,提问组有权指定某组作答。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 篇11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唱歌曲,体会歌曲真挚的情感,并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正确的歌唱,培养良好的歌唱习惯。
【过程与方法】
在体验、比较的过程中感受民族音乐多元化的风格特点。
【知识与技能】
有感情演唱歌曲,体会不同作品之间体现的不同音乐要素。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演唱歌曲,并表现出歌曲舒展优美的特点。
【难点】
用正确的发音技巧唱好变化音。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播放歌曲《青春舞曲》,学生自由跟唱。提出问题:曲作者是谁?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青春舞曲》是王洛宾的作品,那么他还写过那些作品?学生再次发言,教师总结:王洛宾,中国作曲家和民族音乐学家。王洛宾自1937年就开始搜集、整理、编写、出版中国西部地区的民歌,被誉为“西部歌王”。1938年他在兰州改编了第一首新疆民歌《达坂城的姑娘》之后,便与西部民歌结下了不解之缘,创作了《在那遥远的地方》《半个月亮爬上来》等优美动听、流传极广的民歌。
引出这节课主题《在那遥远的地方》。
(二)新课教学
控制,口腔打开,微笑着歌唱,身体的每一个部位都处于兴奋的状态。
(5)学生完整的有情感的演唱。(刚才提到了前两段和后两段在表达内容上的区别,为了体现青年对姑娘的真挚情感,第二段要逐步推向高潮。)
(6)分小组练习并表演。
(三)巩固提高
欣赏《康定情歌》,对比《在那遥远的地方》与《康定情歌》之间的区别。
老师设置问题:《康定情歌》是四川民歌,音乐热情饱满,旋律欢快跳跃,轻快的速度,形象的表达了人们对爱情的`直白和坦率。《在那遥远的地方》是青海民歌,以舒缓,深情的旋律,形象、生动、真挚的语言委婉地表达了男青年对年轻貌美的草原姑娘的爱慕。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这节课学了《在那遥远的地方》,感受了新疆音乐的温柔含蓄的风格特点,希望同学们课下多了解关于新疆音乐文化,了解我们祖国各民族的音乐,这节课就到这里,下课。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 篇12
教材内容分析
《夏日泛舟海上》是一首根据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创作的歌剧《弄臣》中的片段《女人善变》,重新配词而成的歌曲,歌曲结构规整、旋律流畅、节奏明快、情绪活泼,表达了人们在海上泛舟时喜悦幸福的心情、在教授本课时,笔者以借鉴与对比导入的手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致,在教授歌曲的过程中,通过欣赏、听辨、分析、创编、对比等多种手段,让学生在实践中尝试音乐带给他们的乐趣,体验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体现《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教学目标
1、能够用自然流畅、舒展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夏日泛舟海上》。
2、了解3/8拍子,掌握三拍子的特征;认识歌曲中的音乐记号。
3、让学生认识“重复”与“模进”的音乐创作手法,并做一些简单的音乐创作。
4、情感目标:激发学生乐观向上,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重难点:认识“重复”与“模进”的音乐创作手法,并做简单的音乐创作。
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思维活跃,参与积极,踊跃发言;已具备一定得抽象思维能力,但还需借助一些具体形象事物的支持;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分析、概括、归纳的能力;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学与合作学习的能力;学生自控能力还不强,需要教师在适当的时候掌控课堂。大部分学生都喜欢听音乐、喜欢唱歌,但也大部分学生听了一些“好听”的音乐,唱了一些“好唱”的歌曲之后却很难明白、理解音乐中存在的音乐艺术魅力,也较难进深地受音乐美的、健康的熏陶。甚至有许多学生上了几年的音乐课却还不会完整地唱好一首简单的歌曲,这主要是现在的音乐课注重的是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却忽略了学生的音乐知识的掌握能力。而我这节课特意注重了学生的音乐知识的掌握能力。我们老师不一定用教学生有多高超的歌唱技巧,但起码要教会学生掌握如唱简单的谱、歌曲的这种基本音乐知识能力,这样也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
教学策略选择与手段
以借鉴与对比的'手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授歌曲的过程中,通过欣赏、听辨、分析、创编、对比等多种手段,让学生在实践中尝试音乐带给他们的乐趣,体验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
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音乐多媒体教室、钢琴、教学内容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课前播放歌曲《夏日泛舟海上》,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音乐氛围。
二、导入
让学生观察现在所处的时间:端午节快到了,天气渐渐热起来,夏季来了。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首有关夏季的歌曲《夏日泛舟海上》。(之前我们曾学过《金色的秋天》、《春之声》有关季节的音乐作品)。回顾一下我们以前曾学过的关于人们乘坐小船,尽情游玩情景的歌曲,如《让我们荡起双桨》、《划船曲》。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异域国度——意大利的海边去享受一下夏日泛舟的乐趣。
三、新歌教学
(一)听歌曲录音回答问题。(带着问题认真去听。)
1、这首歌曲表现的是怎样的一种情绪?
2、歌曲是何种节拍的?听出它的强弱关系是怎样的?
(1)歌曲情绪:欢快、活泼、热情。
(2)歌曲是3/8拍子;三拍子的强弱关系是:强弱弱。
(3)介绍三拍子的基本打拍子方式及其它常见的方式。
(二)唱歌谱。老师用钢琴伴奏。
1、第一遍让学生完整唱下来,对歌曲的整体音乐框架有一定的了解。
2、让学生找出歌谱上的音乐(表情)记号。老师分析这些记号:“▼、>、р、mр、f、延长音记号”;还有附点音符、三连音等。歌曲中的音乐符号的情绪是相对而言,要确保歌曲的感情连贯性、完整性,不可过分突出。再次有情绪的唱歌谱。
3、分析歌曲的结构:歌曲结构非常规整,共二十四小节,由六句组成,每句四小节。前四句采用了完全重复的手法,节奏平稳;只不过第三句把第一句的断音记号都变成了重音记号,第四句加入了断音记号,力度是中弱,也稍微有点变化。第五、六句节奏上出现对比,旋律线上扬,使人感觉动力性更强,充满活力。歌曲的结构图式:A(1——16)+B(17——24)再次完整有情绪的唱歌谱。
(三)演唱歌词。
引导学生用自然、流畅、舒展的声音、真挚的感情准确地演唱歌曲。
(四)、作品、作曲家简介
(过渡语言):歌曲《夏日泛舟海上》欢快活泼,旋律起伏不大,却简短精悍,体现了较高的艺术水准。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伟大的音乐创作者。威尔第(,1813~1901)伟大的意大利作曲家。一生创作了二十六部歌剧,是世界上欢迎的歌剧作曲家之一。代表作品《弄臣》、《茶花女》、《奥塞罗》,而本歌曲《夏日泛舟海上》是由英国的费里斯将《弄臣》中的唱段《女人善变》的旋律,重新配词而得来的。欣赏帕瓦罗蒂演唱的歌剧片段《女人善变》,感受原始的音乐震撼。
四、音乐知识的进深学习与创作
这首流行于世界各地,深受人们喜爱的歌曲《夏日泛舟海上》,其中的运用音乐创作手法也是容易让人理解与掌握的。
1、让学生观察歌谱,让学生认识“重复”与“模进”的音乐创作手法:
(1)、在A部分在创作中,作曲家运用了什么创作手法?“重复”与“模进”。 “模进”即模仿进行,把旋律的某一小片断在不同高度上重复。
(2)、让学生在B部分找出有“模进”的旋律片断。
2、根据老师所给的第①第②小节旋律进行的方向,运用模进的手法创作第③第④ 、第⑤第⑥小节。 ①53 33|3— |③ |④ |⑤ |⑥ |5567|1—|并填上与夏天相关的歌词。
3、我们也可以学习费里斯将歌曲重新配词而创作出新的作品。
五、若还有剩余时间,可灵活安排。(这又是一种创作)
小组讨论:讨论分别用怎样的演唱形式表现三段歌词。假设要参加学校歌咏比赛,我们班刚好选择这首歌曲,那请大家讨论一下要用怎样的演唱形式表现三段歌词才能更好的吸引听众与评委。时间充足可以按照讨论的结果再次把歌曲完整地唱一遍。
六、课堂总结:一年四季,每一个季节,都能给我们带来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欢乐、喜悦的感受;献上我们的热情去享受大自然赐予我们的每一份快乐吧!伴着《夏日泛舟海上》音乐下课!
教学评价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特别应用了提问、引导、启示等方法吸引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老师与学生的感情都很投入,师生互动和谐,课堂气氛活跃。
帮助与总结
课前准备充分,教材选择恰当,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教学思路清晰。课件做得恰当,能很好地引导学生的知识学习与情感意识、激发学生的音乐情感。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 篇13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夏日泛舟海上》以及配乐散文朗诵《荷塘月色》。
2、通过不同的演唱形式,让学生感受欢快、活泼的风格特点,使学生了解音乐与文化作品在描绘夏日景像上异曲同工之妙笔,感受其审美意境。
教学重点:
1、启发学生用自然、流畅、舒展的声音演唱《夏口泛舟海上》,并能准确的表达歌曲的情感。
2、掌握三拍子的特征及歌曲中音乐表情记号的作用。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
1、播放歌曲《宁夏》;
2、用语言导人。
第二环节:学唱歌曲《夏日泛舟海上》
1、接下来,老师要带同学们到美丽的大海上泛舟,请同学们在感受大自然美景的过程当中,也感受一下音乐的情绪。
2、引导学生边听边感受歌曲的旋律、情绪有什么特点,播放录音范唱。
3、请同学谈谈对歌曲的感受。
4、老师小结歌曲的风格特点。
5、复听。
6、发声练习。
(1)用“U”练唱《茉莉花》。
(2)用轻声高位演唱《茉莉花》。
7、老师范唱新歌,学生用“啦”轻声哼唱旋律。
8、学生边轻声演唱歌词边用右手划三拍子,强调三拍子的节奏律动感。
9、齐唱歌词。
10、结合打击乐器,用不同的形式来表现歌曲,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和体验歌曲的风格特点。
11、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调动学生的演唱情绪。第三环节:欣赏配乐散文《荷塘月色》 1、播放《荷塘月色》范读。
2、请同学们从音乐和文学配合的特点,谈谈自己的听后感。 3、老师分析音乐与文学的结合特点。
4、全体同学配合音乐,有感情的朗诵《荷塘月色》。初中音乐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理念:
让孩子们在音乐中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教学目标:
1、学习用轻声唱法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在合奏中培养认真的学习品质,培养集体协作精神,并享受合作成功的喜悦。
3、在综合表演中分享音乐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合奏的协调性和音乐的美感。
教学准备:
VCD光盘、竖笛、电子琴、各类打击乐器等。教学过程:
课前律动。演唱《青春舞曲》,用两种节奏做律动,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
一、组织教学
多媒体播放网上音乐《哆来咪》,教师检查学生学具准备及座次、分组情况。
二、导入新课
刚才听的这首歌,你能说出它的名字么?(生答)这首欢快活泼的歌曲是美国电影《音乐之声》的一首插曲,这部电影里还有一首比《哆来咪》更受瞩目的歌曲,那就是《雪绒花》,想听《音乐之声》和《雪绒花》的故事吗?
三、欣赏歌曲
1、多媒体播放电影《音乐之声》片断――《雪绒花》的演唱。
生初听,感受音乐的旋律美。
师提示:当《雪绒花》这首象征着祖国幸福、安宁生活的歌曲回荡在剧场时,观看的听众非常激动,因为他们现在的祖国已经失去了往日幸福、安宁的生活。听众们怀着对祖国必胜的信心,一齐高唱起来,歌声使敌人胆战心惊。《雪绒花》在影片中完整地出现了两次,第二次比第一次更激动人心。
生复听,感受音乐的意境美。
2、讨论:《雪绒花》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我们在唱这首歌的时候,应该怎样来唱?
四、演唱歌曲
1、师弹电子琴,生划拍用“啊”音哼唱旋律。
2、跟琴用轻声唱歌词。
3、师提示:怎样唱这首歌刚才同学们已经讨论了,现在请同学们把自己当成影片中的上校,跟音乐一起有感情地演唱这首歌曲。
(播放VCD光盘《雪绒花》伴奏音乐,生全体起立,有感情地演唱)
五、演奏乐曲
1、师导入:同学们有感情地演唱了这首歌,让我们一起感受到了这首歌曲的魅力。《雪绒花》这首歌曲优美的旋律,感人的.歌词意境赢得了众人的喜爱,于是也有音乐创作人为它编配了器乐合奏曲,翻开书第14面。
2、看谱,分析配器,主旋律竖笛练习。
a、师范奏,生指法练习。
b、生自由练习,师指导。
c、齐奏,师用铃鼓伴奏。
3、分析配器的各种节奏,并结合旋律进行试奏。
看第10面五线谱和简谱的时值对照表,弄清配器的节奏。
a、碰铃节奏
×―― ×-× ×-0
叮叮叮叮
b 、沙锤节奏
0 × × × ×× × ×”-0
沙沙沙沙沙沙沙
C、大鼓节奏
× 0 0 × ×-×-×
咚咚咚咚咚
3、合奏练习
a、分组,在A 、B、 C三组中,各抽一部分人演奏竖笛,其他人分别演奏一种乐器。
b、指出合奏中的不足,再度合奏,分组轮流进行。
六、综合表演
1、导入:今天,我们在演唱《雪绒花》这首歌曲的时候体会到了歌曲感人的艺术魅力,在乐曲合奏中享受到了合奏成功的愉悦。对于这首音乐作品的学习,同学们还有什么想法呢?(生谈想法)
2、分组讨论,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来表现这首音乐作品,生排练时教师做指导。
3、全班交流,组对组进行评价。
七、总结下课
师:今天我们通过赏、唱、奏、演四个环节对美国电影《音乐之声》的插曲《雪绒花》进行了学习,《音乐之声》的插曲除了课前同学们欣赏的《哆来咪》,我们今天学习的《雪绒花》之外,还有很多,老师这儿还有一首,我们一起来听听。(播放《孤独的牧羊人》)这是一首很好听、很有生活情趣的歌曲,以后我们会学到,今天的课到这里,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