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城诀》读后感

知远网

2025-09-30读后感

知远网整理的《连城诀》读后感(精选6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连城诀》读后感 篇1

《连城诀》的主人公是狄云,一个来自乡下的呆头呆脑的小伙子,他的憨厚纯良不亚于《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不同的是,郭靖一早就遇上了精灵古怪的黄蓉,可以助他在江湖上一路逢凶化吉遇难呈祥,一直到他成为镇守一方的宗师和大侠。

狄云没有这么幸运,虽然他也有一个跟他青梅竹马相爱相守的小师妹戚芳,但是这个师妹跟他一样毫无江湖经验。当狄云被万师伯门下弟子合伙诬蔑为“盗窃财物”且要与万小师娘“夹带私逃”的时候,戚芳竟信以为真,因此恨了狄云。狄云锒铛入狱,戚芳于四年之后嫁入万家,新郎就是那个带头诬陷狄云的万师伯的独生子万圭。

狄云的苦难人生就此开始。他在万圭的反复“解救”之下,成功地被押入死囚牢,和丁典关押在一起。

丁典并不是囚犯,他只是因为身上背负着一个绝大的秘密,所以被知府凌退思作为重犯关押。丁典误认为狄云是来打探信息的卧底,对狄云百般侮辱,肆意毒打。狄云入狱之前就已经惨遭酷刑,入狱之时又被穿了琵琶骨,加上丁典的毒打,又被小师妹误会,再加上后来得知小师妹竟然要嫁给诬陷自己的万圭,人生真是苦到家惨到家了。活着还有什么意思?不如干脆一死了之。

正是因为这一死之念,让丁典解除了对他的误会,从此两人兄弟相称。丁典传他绝世武功,给他讲江湖常识,带他逃出牢狱,临死之时又把那个天大的秘密告诉他(可惜没有说完),并且求他将自己与凌小姐合葬。

小说的这个开头就是狄云苦难人生的开始。万圭师兄弟之所以能够设计陷害狄云,就是利用了狄云的憨厚老实:万圭让他的'两个师兄弟假装歹徒,让他的小娘假装被歹徒侵犯,诱使狄云来救。小娘抱住狄云不放,其他师兄弟则趁机潜入狄云房中栽赃,这样他们正好“捉奸捉双拿贼拿赃”,将狄云送入狱中。之后,万圭又假装好心,数次出入官府上下打点,以此获取戚芳的信任。一计双雕,心思缜密而且毒辣。

如果说狄云的开场是失败的,那么他败就败在自己全无心机,对任何人任何事情都不懂得设防。比如说救人,他完全可以先呼救再行动;还有,他不该在屋里一片漆黑又没有第三者在场的情况下贸然闯入女眷室内,这也是江湖大忌。

发展:人性是保全性命的基础

丁典死后,狄云将丁典火化随身携带骨灰,决意完成丁典的嘱托,一路之上磨难重重。

他先是遇上了血刀门的恶僧宝象,为了保命(宝象在牢狱里见过狄云),狄云除去身上的衣衫,拔光头发和胡须。无意中将宝象毒死之后,狄云不得不穿上宝象的僧袍,却不知道僧袍上有印记,狄云因此被水姑娘和她的表哥误会是血刀门的弟子,遭他们毒打并且被他们纵马踩折了腿。

就在狄云快要被杀之时,他遇到了宝象的师傅血刀老祖,血刀老祖以为他是门下弟子,在掳走水姑娘的同时将狄云也带在身边。因为门下弟子均都心术不正,所以血刀老祖对狄云的重情重义十分喜爱,狄云因此受到血刀老祖的庇护得以保命。

狄云本是大大的好人,却为好人社会所不容,反而是一个人人得而诛之的外域邪僧庇护了他。这不是人性的错乱,坏人也是喜欢良忠诚善良之人的,如果狄云有任何自私自利的表现,血刀老祖早就一刀把他杀死了。

结尾:人性是成功的保证

在小说结尾,所有想找到宝藏的人物全都到场,他们死的死,伤的伤,不死不伤的也都中了珠宝上的毒,全部疯了。这些人当中,有心狠手辣的万震山,有老谋深算的戚长发,有身居高位的凌知府,甚至还有年轻有为名头甚响的水姑娘的表哥少年侠士汪啸风……如果要论名声地位武功心计,他们哪一个都比狄云要高上一筹,可是他们都难逃一死。人生一世,终究逃不过一个“利”字,贪婪也是人性的一种。

唯有狄云,他不稀罕那些财宝,所以在场的人中只有他一个人没有中毒。他回到藏边雪山,曾经和他一同在此遭难的水姑娘正在那里等着他。

纵观狄云的一生,他虽然受尽了磨难,但是也收获颇丰:他练成了丁典的神照功,练成了血刀门的内功和刀法,他收养了师妹戚芳的女儿空心菜,他保全了性命……最最关键的是,还有一个年轻貌美和他一样品性纯良的水姑娘愿意与他共度一生。人生如此,夫复何求?

金庸的小说语言干净明快,情节曲折动人,对于人性的刻画也比较深刻,虽然有些打打杀杀的场面,整体上还是倡导侠义精神为主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崇尚正义的侠士们其实也可以成为学生的精神偶像。尹建莉老师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中说她在女儿上小学时就曾经有意引导女儿读金庸的小说,我想,学生读读金庸的小说也是好的。

《连城诀》读后感 篇2

我最喜欢的小说就是武侠小说了,尤其是金庸老先生写的。金庸老先生笔下,或是萧峰的豪爽,或是令狐冲的重情重义,或是韦小宝的油嘴滑舌,亦或是郭靖的单纯刚直等无不令我痴迷。几个星期未读,仔细挑选,于是我满心欢喜的捧起《连城诀》。自从读了《连城诀》后,我又感受到了这个世界上的新滋味。

《连城诀》讲述了主人公狄云被万家八弟子陷害后含冤入狱,在狱中结识了丁典,并随丁典练得盖世神功出狱报仇,可丁典被歹人下毒害死,狄云又因为一件僧衣受人冤枉,最后看破世道,回归自然的故事。

这部书极具讽刺力,贯穿全文的只有一个字,贪。金庸老先生将这个字放到了正常人的身上,如小说末尾那段有趣的句子便可足以澄清我刚才说的那句话:他们一般的都变成了野兽,在乱咬,乱抢,将珠宝塞到嘴里。这句话夸张的写出了这些武林人士的另一副嘴脸,在光天化日之下撕开了他们贪婪的本性。人们所说的兄弟情,是万震山同门师兄弟的.自相残杀与落花流水四人组的互相出卖和挖尸而食;人们说的父女情,就只是因为一本小小的剑谱而导致感情破裂,杀害亲女。这些表面感人肺腑的感情在利益面前都变得那么肮脏无比。

正义却在那帮野兽的污蔑下和陷害下变得寡不敌众。像狄云就是一个从头被诬陷到底的角色,豪无解释的机会。让我看得气从心生,恨不得去帮他将那些恶人千刀万剐。

我从网上看到了一句很形象的话:徒弑师、父杀女、为夺连城诀,师兄弟反目成仇,夺人妻、害友命、满个人私欲,大侠们暴露狰狞。我很奇怪,很想问问他们这些人,难道你们的追求就只有这些?这些死后带不走的金银财宝又有什么意义呢?你们的下个目标又在哪里呢?

令我感到庆幸的是,在这一片黑夜中,最起码还有几颗纯洁星,为我们拔开眼前的黑暗,使我们勇敢地踏上走往美好的地方的石子路,我们也要学会辨别善恶,学习击恶,将你的正面释放出来吧!我们要努力抗拒诱惑,因为这只不过是鲜花之国的一颗绊脚石罢了。狄云,我感谢你又教给了我做人的道理。

《连城诀》读后感 篇3

本名《素心剑》,全集里只有一本书,故事蛮好看的,说明情节比较紧凑。这本书写出了人因为贪欲而变得丧心病狂,师徒、父女关系彻底破坏,令人震撼。

小说创作背景来自金庸小时候经历过的一件事情。小时候,他家有个长工叫和生,有点残疾,本来父母替他相中了亲,就要完婚时,却被一家财主冤枉入狱,两年后才放出来。父母被气死,未婚妻被财主作为填房。和生为了报仇,就把财主重伤,然后自首。刚好金庸的爷爷查文清做知县,知道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十分同情,但也不便擅放。辞官时,把和生带回了家,做了金庸家的长工。小说狄云的原型就是和生。

狄云和戚芳。狄云是乡下人,老实纯朴,戚芳是他的师妹,称狄云是空心菜,表示他内心空空、毫无心机。他俩从小就青梅竹马,本来是美好的`一对。可惜,因为戚长发的原因,卷入了江湖斗争,而憨厚缺少机变的狄云根本就不适合这种斗争,只有被冤枉入狱,受尽折磨,师妹被人抢走,本想在狱中一死了之,被丁典所救,出狱后又被认为是血刀恶僧,代人受过。小说有个情节,就是狄云把自己的头发一根根拔下来成为光头,想想都非常痛苦。经历过许多事情后,狄云才看透了江湖险恶,人心叵测。我说过,从小一起长大的比较容易分开,像《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和华筝,《笑傲江湖》中的令狐冲和岳灵珊,《连城诀》中狄云和戚芳、汪啸风和水笙。郭靖最后选择了黄蓉,令狐冲最后选择了任盈盈,狄云最后选择了水笙。

血刀老祖是位好老师。血刀无祖有三个特点:一是坏得光明磊落,是真小人,不是伪君子,比起岳不群、花铁干,让人更容易接受;二是智慧和胆略过人,以一人之力打败了江南四侠“落花流水”,尤其最后在体力不支的情况下,利用心理战制服了花铁干;三是护短,当然护的是自己人,就这点许多人就做不好。

血刀老祖是很可爱的一位坏老头,更是一位好老师。首先,态度随和,不摆架子,有亲和力,这些从他对狄云的态度中可以看出。其次,专业过硬,慷慨传授武功给弟子,从不藏着掖着,也不怕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把《血刀经》传授给狄云。再次,对年轻人非常有耐心,对年轻人的前途负责。不像现在某些老师,只顾自己刷论文,草草上课,更有甚者,把学生当成免费的劳动力。恬不知耻地把学生的成果据为己有,用来给自己评职称搞经费。更绝的是,血刀老祖上课时理论联系实际,用现实斗争来教授智谋和武功,孤身力克四大高手,让狄云活学活用。这真是一位态度可亲、热爱分享、有责任心、灵活教学的好老师。

取名的禁忌。陆花刘水与落花流水。陆指仁义陆大刀”陆天抒、花指“中平无敌”花铁干、刘指“柔云剑”刘乘风、水指“冷月剑”水岱,四人合称为南四奇。本来个个是高手,结果组合在一起就成了落花流水,被血刀老血打得大败。说明取名还是有禁忌的,不可不慎。

唐诗剑法和躺尸剑法。戚长发为了掩人耳目,故意把唐诗剑法讹传为躺尸剑法。种种招数改成谐音或同声异体字,教给了女儿戚芳、徒弟狄云,还有万震山把躺尸剑法教给了凌退思。放现在,这就是正版和山寨版的区别。这两种剑法实在太有意思了,我要罗列一下,各位看官好好学习。其中,前面的是躺尸,山寨货;括号里的是正宗唐诗,原装正版。

《连城诀》读后感 篇4

丁典,《连城诀》中人物,书中武功最强者,可惜命运多舛。

凌霜华,荆州知府、龙沙帮帮主凌退思的女儿,为人清秀脱俗,才华横溢,书中称赞她“人淡如菊”。

最刻骨铭心的还是丁典和凌霜华的爱情。是小说中少有的明亮、凄美之笔。认识的过程很浪漫,是在赏菊的集会上,绿菊是由头、是媒人。丁典痴痴在院外流连,凌姑娘喜欢上了他。两人有了一段幸福时光,丁典带着爱侣游遍荆州风光。可惜这只是在凌退思贪慕宝藏的暂时放任之下而已。没多久就被凌知府抓了。其后,丁典入狱八年之久,全靠凌霜华摆在窗台上、日日更换的花儿为寄托。凌霜华为断了父亲将其另嫁他人的`念头,更为了保住丁典性命,毅然毁了自己的容貌,发誓不再与丁典见面。凌霜华许愿谁能将其与丁典合葬,就将连城诀那几个数字赠予谁。她最终兑现了自己的诺言,狠毒的凌退思将女儿活闷在棺材里,凌霜华死前用指甲将数字刻在了棺材顶板上,最终为狄云所得。

《连城诀》读后感 篇5

早就有所耳闻,那些大名鼎鼎如雷贯耳的名字。金庸先生在他构建的江湖笔下,塑造出了,各种不同的人物性格。他的男主角,有缘惩治这种不负众望的天生主角光环。也有狄云这种老实巴交,怎么看都不像男主的男主人公。

武侠小说武侠奇遇自然是很重要的.一块儿,但金庸先生笔下的奇险,却都是符合逻辑,符合推测完全有它的道理的,而非生拉硬拽。所以金庸先生是武侠大家。

《连城诀》这部小说越看到后面越觉得毛骨悚然。原来狄云吃了一切亏竟然都是人为!反倒是本部小说中的坏蛋都很坦荡。坏就大大方方承认的坏,性情也算豪爽够直接。因为是晚上看完的,看的我有种看恐怖电影的感觉。荼毒,陷害,猜疑……从小一起长大的师傅竟然是这样!本以为是金庸先生的文学创作,看看也就罢了。读完后机更加的发冷……原来文学真的源于现实。难得金庸先生是一代文学巨擘,把他们家的长工事迹编撰成小说供世人评说。

《连城诀》读后感 篇6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司马迁这句洞悉人性的名言,在武侠小说《连城诀》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连城诀》的江湖没有“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无上情怀。有的只是尔虞我诈,明枪暗箭的杀戮纷争。书中的人物,几乎都是冷酷无情,见利忘义的阴险之徒。

性格单纯率直,毫无城府的狄云,与青梅竹马的戚芳感情甚笃。然而他不知道,他的师父戚长发是一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当年,戚长发为了得到连城剑法,联合大师兄万震山、二师兄言达平,不惜加害授业恩师梅念笙。因为连城剑法的唐诗口诀,事关一笔巨大的宝藏,贪得无厌的.戚长发,不但不传真功夫给狄云,甚至连自己的女儿戚芳也不信任。机关算尽,连城剑法失落,戚长发怀疑是万震山所为,于是带着徒弟和女儿闯进龙潭虎穴的万府。

戚长发为了不可告人的目的,眼睁睁看着狄云遭万圭诬陷,却坐视不理。任由狄云被送入死牢,打穿琵琶骨。害人害己,戚长发落入万震山的毒手,整个人都砌在了墙里。不得不说,这真是一个极大的讽刺。戚芳牵挂狄云茶饭不思,万圭为了博取她的好感,贿赂知府凌退思。表面是疏通关节,实则要致狄云于死地。狱中,狄云有幸结识了丁典。在他的帮助下,逃出囹圄。凌退思处心积虑,要独吞宝藏,丧心病狂害死女儿凌霜华。

丁典看到凌霜华的灵位,伤心欲绝下扶棺痛哭。他万万没有料到,凌退思在上面涂抹剧毒,丁典毒发身亡。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劫难后,狄云最终成长为心思缜密,沉默稳重的人。谈及不堪回首的往事,狄云感慨万千地说道:“在这世上,又何尝有一个真正疼我,想我的人;又何尝有一个爱我恋我的人,有的恐怕都是怨我恨我的人。”

欺师灭祖、骨肉相残、兄弟反目,人性中的丑恶皆源自于欲望。追寻连城巨富的人,不是互斗致死,就是中毒而亡。他们在贪欲面前不但泯灭良知,更为此而殒命。人人梦寐以求,却求之不得的宝藏,结果被大火付之一炬。名利、富贵、镜花水月,多少人执迷其中,难以自拔。

唯有真情,是照亮心底的阳光。狄云与水笙雪谷邂逅,凭借着善良俘获佳人芳心。处理完俗事,狄云回到雪谷。水笙见到他,高兴地说:“我等了你这么久!我知道你终于会回来的。”

苍茫雪山,巍峨高耸。狄云翻越欲念的绝顶,必然会到达莹洁无瑕的心灵净土。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