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远网整理的读《爱的教育》有感(精选6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读《爱的教育》有感 篇1
爱有许多种类,当然也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但没一种爱都有共同的特点,就是简简单单默默无闻不求回报,这样的爱或许不容易发现,但这是一种心甘情愿的付出,一种令人潸然泪下的付出。
《爱的教育》就是一本表现爱的小说。这本书是亚米契斯的代表作,以意大利小学生安利柯日记的形式,记录了从十月开学第一天,到第二年七月发生在安利柯身边的感人的小故事。这本书把爱的主题淋漓尽致的展现在我们面前,大至国家、社会、民族的大我之爱,小至父母、师长、朋友的小我之爱,处处扣人心弦、感人肺腑。这本书还包括了父母、姐姐在他日记本上写下的劝诫启发性的文字,以及老师在课堂上宣讲的“每月故事”,丰富的内涵让人回味。
爱真是一个神奇的东西,它能让人深深感动,这本书就举了了许多的例子。他们老师点完名让孩子们听写,他一边报单词一边在教室里转。突然他在一个男生面前停了下来,原来那男生脸上长着红通通的大疱,他捧着男生的脸细细查看,还细心摸摸他的额头,问他有没有什么地方不舒服。坐在他后面的调皮鬼站在板凳上做鬼脸,老师转身正巧看见了他,本以为会挨批评,但没想到老师只说了一句“下次别这样了”。从这段可见老师是多么细心,简直是无微不至的关心学生,他关心爱护学生不求回报。另外他还是宽容的,他没有批评处罚学生,这就是师爱。乌兰蒂和三个男孩耍克洛西玩,克洛西被惹怒,于是抓了一个墨水瓶向他们砸去,他们灵巧的躲开了,结果砸到了班主任。当班主任问是谁砸墨水瓶的时候,卡隆突然站起来说是他。这段体现了卡隆愿意为同学承担责任的高尚品格,他同情弱者,这种品德让我们佩服,他的侠义行为就是同学之间的爱……爱有不同的种类,在细节上更能看出爱,不要总抱怨父母对自己的爱不够多。细想,父母大爱不就是表现在细节上的吗?
读《爱的教育》有感 篇2
爱默生曾经说过:“书是人类的主食。”德国作家歌德也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一个高尚的人说话。”由此可见,没有书我们的世界将会成什么样子啊!
在这次读书活动中,我爱上了一本书——《爱的教育》。书中简洁流畅饿文字,寓意深刻、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深深打动了我……
在《爱的教育》中,最让我感动的是小主人公安利柯的父亲写给他的一封信——《感恩》。在信里,父亲告诉安利柯,老师是最值得尊敬的人,我们应该爱戴老师。即使老师有时候态度不好,甚至还会犯错误,也要一如既往地尊敬老师。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他们毕竟把毕生的精力、聪明都给了孩子们,是为孩子们牺牲了一切的人,是开发你精神的人。”是啊,常言说得好:“爱自己孩子的是人,爱别人孩子的人则是神。”老师把神仙一样的智慧送给了我们。也有人赞美老师是园丁。的确,老师就像是辛勤的园丁。用自己的精力和能量呵护知识大园里的小苗,为使小苗茁壮成长,以自己的身体做土壤,用心血做养料,对小苗们精心栽培,耗尽心力只盼小苗们将来变成“有用之才”的那一天。我们还说老师是父母,这不是空洞的赞美词,因为老师用无私的爱开启了我们智慧的门,让我们走出懵懂的世界。所以,学生们感谢老师,对他们报以感恩的心事理所应当的。可我有时却不能理解老师的严格要求,跟安利柯一样抱怨老师。现在一想都惭愧。我觉得,安利柯父亲的这封信不只是写给安利柯一个人的,而是写给全世界所有学生的'。
“尊师”和“孝敬父母”是一样的,这是我们每一个人必备的基本道德。老师把所有的才智都奉献给我们,把所有的精力都花在我们身上,教我们做人的道理,让我们为自己的祖国辉煌的明天做出贡献,父母则拼死拼活地挣钱让我们读书,让我们穿得好、吃得饱,要我们堂堂正正地做人,我们不应该感谢他们吗?
读《爱的教育》有感 篇3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在1886年写的一部儿童小说,小说以一个四年级男孩恩里克的眼光,从10月份4年级开学的第一天写起,一直写到到第二年7月份。全书共100篇文章,包括发生在恩里克身边各式各样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姐姐在他日记本上写的劝诫启发性的文章,以及10则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精彩的每月故事。小说通过塑造一个个看似渺小,实则不凡的人物形象,在读者心中荡起一阵阵情感的波澜,使爱的美德永驻读者心中。在以一个小学生的眼光审视着身边的美与丑、善与恶的过程中,它教会人们用爱去审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怀揣着一颗感恩的心去感受生活那些细微的爱:老师之爱、学生之爱、父母之爱、儿女之爱、同学之爱。,虽然每一种爱都不是惊天动地的,但却是感人肺腑,发自内心的。《爱的教育》中,把爱比成很多东西,确是这样又不仅仅是这些。我想:“爱是什么?”“爱”是我们每个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字,可是,有时候,我们也常会忽略周围的爱:如父母对子女无微不至的爱、老师对学生循循善诱、朋友间互相安慰。这些`往往都被我们视为理所当然,而没有细细地加以体会。而如果你加以体会,你会感觉到,人生,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东西啊!因此这
当你能够感受那份极为普通的爱的时候,相信你一定不会吝惜付出你的爱心给一些需要帮助的人,如同书中所描述的形形色色的社会劳动者们,在默默地为这个社会奉献着,爱,是他们应当拥有的。请你带着一颗圣洁的爱心,投入到全世界中。你会发现: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请乘上“爱”的小舟,走完属于你自己的爱的人生。英国作家萨克雷曾说:“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用心去感受这个世界吧,用爱去回馈这个世界吧!毕竟授人玫瑰手留余香,相信在感恩与爱的浇灌中,定能长出明艳的花朵。
读《爱的教育》有感 篇4
六年级了,书橱里的书琳琅满目,许多书的内容已经淡忘了,唯有这本《爱的教育》给我的印象最深刻。
《爱的教育》是一本献给九至十三岁小学生的书,由亚米契斯呕心沥血、耗时近十年完成的。本书通过一个小学生记日记的形式记述了一个小时的所见所闻,反映了社会各个阶层的状况,以高尚的爱心情感联系在一起,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人生画卷,带给我们爱与美的享受。
《爱的教育》让我懂得了要勇于承担。《爱的教育》中的卡洛斐玩的雪球不小心砸到了一位老人的眼镜,镜片碎了,扎进了老人的眼睛里,老人眼睛严重受了伤。许多人举起胳膊似乎要打这个伤人犯,面对群情激愤的画面,卡洛斐依然坚定地站出来承认自己的错误,还把自己心爱的邮集送给老人作为赔礼。看完这个故事,我想到了自己。以前老师表扬我,我心里非常开心,但一旦我做错事,我会想尽办法隐瞒。当老师批评我时,我立即会心怀怨恨。读了《爱的教育》后,我只要犯了错,就会有勇于承担并且改正错误。
《爱的教育》让我明白了要永不言弃。斯带地,长相不太好看,有坚忍心,学习刻苦,爱读书,自己买了很多书,在家设了个小小的图书馆,曾带安利柯去参观过。他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学校的二等奖章。想想我,考不好就会灰心丧气,就想着放弃,真不该。现在我考不好就会更加努力向上,争取下一次取得好成绩。
《爱的教育》让我懂得了要乐于助人。在那座女子小学外,一位扫烟囱的孩子因袋子坏了而丢掉辛苦赚的钱。几位善良的女学生你一枚我一枚地给他凑足了钱,那个画面感动得我泪水涟涟。我以前看见路边那些可怜的要钱人,我总会以厌恶的目光看他们,并迅速远离。如今想起来,我好惭愧。我以后看见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一定要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我爱《爱的教育》,读它时,我无时无刻不接受着爱的教育。我觉得这是每一个成长中的孩子都必须读的书!
读《爱的教育》有感 篇5
自从学校开展“沐浴书香,快乐成长”以来,全校师生都沐浴在书的海洋里。在这个月的大阅读活动中,我看了《爱的教育》这本书,这本书让我知道了许多做人的道理,令我受益匪浅。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的著名作家——亚米契斯的作品,是世界文学史上经久不衰的名著,被各国公认为最富爱心和教育性的读物。书中没有什么豪言壮语,更没有那些轰轰烈烈的英雄事迹,几句通俗易懂、亲切感人的话语就让人们感受到爱的伟大。
这是一本以日记形式撰写的小说,书里的每一个故事虽然比较短小,但是每一个个小故事都讲述着那父母与孩子间美好的爱、那老师与学生的情感、那朋友之间的纯真友谊……这一切的一切永远都离不开一个字——爱。
这其中最令我难忘的是“医院的天使”。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叫齐启禄的小男孩,由于他的父亲到法国做工,前天回意大利。在那不勒斯市下船后突然生病,因此住进了医院。一面写信给他妻子,告诉她自己已经回国,及因生病入院的事。妻子得信后虽然担心,但因为有一个儿子正在病着,还有着正在哺乳的小儿,不能分身,不得叫大儿子到医院看望父亲。齐启禄因为匆忙,把人搞错了,齐启禄把其他病人看成了爸爸,齐启禄看见病人躺在床上一动不动,瘦得只剩皮包骨了,禁不住哭起来。他在照顾病人的时候,很认真。齐启禄的爸爸在四处寻找齐启禄,最后爸爸终于找到了他。他的爸爸说:“你在干什么啊,我的儿子,你不知道我在找你吗?”“啊,原来爸爸在这儿啊,那躺着的就不是爸爸了。”是在这儿照顾病人呢还是随爸爸回家?他感到很为难,最后不但不和真正的父亲回家,却要坚持照顾着那陌生人。齐启禄真是一个好人啊,他值得我们学习,
爱自己的亲人是应该的,也是容易的,但如果一个人只懂得爱自己的家人,除了家人之外的人一概不爱,那他就是一个可悲的人,他并不真正明白爱。
读《爱的教育》有感 篇6
放假前孩子的语文老师给我们家长和孩子同时布置了一项假期作业,那就是读读《爱的教育》这本书后,自写写读此书后的感受,老师说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但对孩子的爱都是相同的,因此不要求我们家长写得很出色,但需要我们和孩子们共同完成这一件事,以示对孩子的一种爱吧!其实从读完此书的总体感受,觉得整部书中所表现出来的爱,都是围绕主人翁和身边人的学习、生活、成长等一件件小事,大家共同参与把一个个的爱奉献在我们面前,因此我的第一感受认为老师布置的这项作业其实就是另一种形式的爱的教育。
这本书从自己作为家长读下来,感受颇多,主要谈谈读了“感恩”这个故事的感受,这个故事通过安利柯的父亲写给他的一封信,将老师在课堂上一次态度的小事,告诉孩子要如何体谅感激老师,这个父亲所写的事例、所表达出来的对老师的尊敬之情,给了我们家长一次深深地震撼。
在现实生活中,孩子每天都会和我们父母谈论一些学习、生活中关于老师和同学的事,对于关心、帮助孩子学习进步的事情我们会很高兴地告诉孩子要懂得感谢,心里要存有感激之情,这个方面相信每位家长都会做,而且做得也很好,甚至有些还会超过书中所写的。但我要说的是,如果有时孩子告诉家长关于老师或者同学的事和我们家长的理解角度不同,我们像安利柯父亲那样做了吗?有时候没有吧,不要说不仅没有做,而且有时还会因争论的观点不同,而告诉孩子不需要按老师说的去做,这个时候,相信读完这个故事,我们每位家长都应该好好的反省深思一下了……懂得感恩,懂得不仅热爱自己的父母、家人,更要懂得爱老师、爱同学,爱所有美好的一切,只有那样去教育我们的孩子和自己,并亲身参与的这么做了,大家就会在互敬互爱的环境中生存下去,共创爱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