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远网整理的读《乌塔》有感(精选6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读《乌塔》有感 篇1
读了《乌塔》这篇课文后,我的感触颇为深刻。文中这位年仅14岁的外国小女孩,教给了我成长的第一步——自立。
乌塔,是一个独立自主、生活能力强、热情、有爱心、办事周到、会计划的活泼女孩。欧洲是一个多大的地方,要是没有自立能力,还怎么独自游历欧洲。她用了三年来完成前期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这不由得使我想起了我们中国的孩子……中国的孩子,是家里的宝贝,不能磕着碰着,更不能独自出去玩,哪怕是在自己家的院子里,家里人有时也不放心。中国的家长根本不肯给孩子独立的空间,一直都以为孩子还小,长大了再自立,现在不安全。可是,亲爱的爸爸妈妈可曾想过,习惯不是一时半会儿可以养成的,是应该从小培养的,不是吗?乌塔一个小女孩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她拟定了计划,并且用漫长的三年时光不停为自己一直以来的梦想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着。而我们呢?这时,我们应当反省一下自己,比如:周末之前是否制定了作息时间表?周末时又是否遵守了呢?我不得不说,我们真的没有外国的孩子活的自在、充实、茁壮。
我曾经在网上看过一篇日志,上面用图片表达了中外孩子的生活差距。我也认为非常贴切实际。中国孩子:从9个月—13岁以上一直都是学习、艺术培训。外国孩子:从一点点小家务慢慢地做起,独立起来,让我不禁联想到了这篇《乌塔》,也许我们和他们比,也有过人之处,但是我认为学生时期也应该得到自己应有的快乐,相反,担子越重,虽然知识过于他人,但是童年应有的那份单单纯纯的快乐却在一点一滴的逝去。当像乌塔那样的外国孩子在快乐成长的时候,我们在起早贪黑的背着书包上学校。并不是说我们不快乐,而是说我们缺少自己的独立空间,我常常跟我妈妈提起,“妈妈,外国的小朋友都能赢得尊重,为什么我们不能有自己的独立空间。”可在这时,大人常常反驳,“你看看你现在才几岁?想独立?你把这个世界想得太简单了,等你出了社会就知道独立对于你们小孩子来说有多遥远。”于是乎,不管我怎么说,爸爸妈妈总是会说出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把我弄得哑口无言。有时我就会非常郁闷的站在窗前,迎着徐徐的清风,问:“不就是想争取一些自己的独立空间,不想从小就依赖上你们嘛,有必要这样做么?”
我其实深深地明白,爸爸妈妈这是对我们爱的表现,想从小就让我们好好地生活,过上幸福的日子。但是,爸爸妈妈迟早要明白,如果让孩子对你们太过于依赖的话,最后对我们会有什么益处呢?爸爸妈妈,希望你们可以给我自立的空间,让我独立起来,不试试怎么知道我不行呢?
读《乌塔》有感 篇2
最近,我读了《乌塔》这篇课文。乌塔在14岁就能独自一人游欧洲,我被乌塔那热情、大胆、细心的品质所折服。
读了这篇文章之后,我的心里很不平静,同时也产生了疑问。为什么中国的孩子不可以独立自主呢?难道所谓的“安全”就是对孩子全部的爱吗?我们是一群渴望去窗外自由飞翔的小鸟,而现在的家长们对我们的溺爱简直是捧在手里怕飞了,放在嘴里怕化了。父母的过分关爱让我们感到窒息。
在家里,我不做任何家务。无论是整理房间,还是洗洗刷刷,都是妈妈一人全部承包。我只是学习的“功臣”,真可谓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每当我学习闲暇时,想去帮妈妈做点什么,都会被妈妈婉言拒绝。结果,我变成了一个十足的书呆子。
我奉劝我们的家长,醒悟吧!给孩子们创造一些自由的空间吧!
读《乌塔》有感 篇3
今天,我读了《乌塔》这篇课文,了解到乌塔才14岁,就能游历欧洲。
我要向乌塔一样,从小就要锻炼自已独立生存的能力,不能整天依靠父母。
乌塔有强烈的时间观念,做事情很有计划性。比如:她在家里就已经设计好了旅游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她为了挣这次旅游的费用,每个周末去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每个假期里还到别人的家陪小孩玩,照顾小孩,用了整整3年的时间。
想想自已,每天上学、放学本来应该是自已的事情,却还要让妈妈完成。每天早上起床,妈妈来叫醒我,我还要装睡着不肯起床,等妈妈叫了好几遍,我才肯慢慢吞吞地爬起来。做作业的时候十分拖拉,写完一个字,老半天才写另外一个字。间隔时间,我都要摸摸指甲、掏掏耳朵等。在爸爸妈妈叫我吃饭时,我还要跟妈妈发脾气:“作业没有做好,再写一下作业哇。”和乌塔比起来,我真是相差甚远啊!
我要好好学习乌塔那有责任心,独立生存能力强,做事有条理,有计划等优点,改正自已做得不太好的方面,把自已变得像乌塔那样的孩子。
读《乌塔》有感 篇4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篇名叫《乌塔》。
的课文,通过这篇课文,让我们认识到了独立,考虑周全,责任心强的小女孩乌塔。她的每一个品质都是我从课文中找来的,其中:独立是她从一个人环游欧洲和自己带闹钟很早就会起床。考虑周全是从她会给家人打电话和寄明信片报平安。
在本课的第7、8自然段,诉说中国的宝贝和外国的宝贝的差别。在中国孩子总是被万般呵护,什么洗碗,扫地,洗衣服这样的事都是父母做。这样不仅让父母更累,也让孩子不独立。而在外国,孩子都是自立的,可以自己去大自然探索。
在自然里,乌塔说我们的兴趣很少,我十分同意,我们的兴趣都是些不能够全部得到知识的事,自己去实践才能真正地体会到大自然的魅力。去亲自出门一个人看看就会知道,待在家里的自己是多么依赖父母,只有独立才会快乐。
我读了这篇课文后最想对现在的家长说:为什么不能让我自己出门啦?出门之后我会变得独立,您也不会麻烦,还能让我认识祖国的美丽,这个一举多得的主意你为什么不允许啦?我也想对现在的自己说虽然乌塔那时候比我大4岁,但是四年之后我真能游历欧洲吗?她的品质我真的有吗?我猜测我过了20岁都不一定出国,她的品质我几乎一项都没有。
读《乌塔》有感 篇5
我读了《乌塔》这篇文章。文章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勇敢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人在暑假游历欧洲的经过。
乌塔只有14岁,她的父母却放心让乌塔一人独自游历欧洲。她用了三年的时间准备这次旅行,在家设计好了路线和日程,还阅读了很多国家的有关资料,可以看出乌塔有多细心!
而我们中国的家长过于呵护孩子,把每个孩子呵护得想个“小皇帝”、“小公主”,不让他们受一点苦、一点伤害,像温室留的花草一样,经不起风吹雨打。父母们整天把他们买在书山题海中,一心想让他们学业有成,可这样做,并不能让他们真正有所作为。只有让他们出去闯一闯,看看大千世界,才能真正体会其中的美妙!
父母不可能照顾我们一生一世,他们总会有离开我们的一天,如果他们不再我们身边,我们的生活能自理吗?回答也许是否定的!我们,也需要向乌塔一样,出门闯一闯。
我也想和所有的父母说:孩子需要自由,未来是我们的!我们不要做鸟笼里的小鸟,我们要做展翅高飞的雄鹰!
读《乌塔》有感 篇6
在我的语文书上有一篇叫《乌塔》,它主要讲的是乌塔准备了三年的时间去国外旅游的故事,这说明了乌塔很独立。
她一个人旅游的费用都是她自己挣的,她为了这个旅游准备了三年的时间,如收集各国资料,收集地图。当有作者来到旅店时,乌塔就会主动的打招呼,她与作者交谈聊天,提取经验。也给自己安排合理的时间。
记得有一天,爸爸妈妈让我自己上学,听到这一句话,感觉我的头上有成百上千万吨大石压着。紧张的说:“能不能你们送我啊?”爸爸严厉在说:“不行,这是对你的一种挑战!”这时我只能硬着头皮出门了,到了公交车站,我背着书包拿着公交卡。一会儿就有一辆公交车来了,里面站满了人,我半天不敢上车,司机叔叔说:“你上不上了,不上我就要开走了。”于是我紧张的上了车,我生怕我坐错车了,于是鼓起了好大的勇气问司机叔叔:“司机叔叔,您这车到实验小学吗?”司机叔叔点点头。心里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地了。一路都紧张的看着外面,终于看到学校了,舒了口气,急忙下车向学校走去,跟乌塔比我才经历了一个人坐公交车。但是我还是远远不够的。
“宝剑锋出磨砺来,梅花香自苦寒来!”我还要继续向乌塔学习,多磨练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