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远网整理的《推敲》课文读后感(精选6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推敲》课文读后感 篇1
《推敲》这篇课文给我带来了巨大的启示,人们做事情不但要有认真严肃的态度,更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也许,我们可以把生活比做一块土地,把我们自己比做是生活的掘井人“。
要做一句成功的掘井人,必须得有求实的精神,锲而不舍的毅力。像画面上那位浅尝辄止、见异思迁的掘井家,我们是很难想象他能挖出一口井“来的!古希腊的杰出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说过:抱着尝试的心理,是那些永远也不会成功的人的愚蠢的做法。“是这样的。
要知道世界是多么广大,要做的事情是多么的繁多,而每一件事要做成功又是怎样的艰难,如果没有锲而不舍的勇气,那简直是万难成事。数学上有一个著名的第五公理,引来多少人想要证明它。但是他们没有足够的毅力,因此总是归于失败。相反,如果人能抱着坚持到底就是胜利的信念,情况就会改观。当年,正当许多人哀叹第五公理无法论证时,却有两名坚毅的德国科学家一举将它征服。
这说明:事业能否成功,在于是否有不折不挠的斗志掘井能否成功,在于是否能锲而不舍!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家境贫寒,没有文凭、没有导师,地处穷乡僻壤,但他却成功了。他靠的是什么?正是锲而不舍这一精神!他卧床三月翻书不止就可以作证。而我们有些人,看到画家,想学绘画看到音乐家的风度,又想学音乐————见异思迁,这就是某些人难以成功的致命伤。他们做任何一件事都不愿多下功夫。锲而舍之,朽木不折“。这一点,两千多年前的荀子就告诫过我们了。
也许,有人会说:我不是愿意见异思迁,而是我们工作难以做出什么成就。“工作平凡,表面上看上去是可以做锲而舍之“的借口。但是,有哪一种伟大不是从平凡中脱胎而来的呢?时传祥是一个掏粪工人,好像他一辈子也不会做出什么成就的,但是他勤勤恳恳,踏实工作,受到人民的称赞,为劳动者树立了榜样,这不就是成就吗?他挖出了一口最美好的.人生之井!
我们这些青年人不久就要走向社会了,每个人的岗位不同,有的工作平凡“些,有的工作不平凡“些,但是,我们都该记住,是否能做出成就,在于有没有坚毅不拔的决心。要想到,成功的大门是时时向你敝开的,只是看你自己的恒心怎样。愿我们每一个都来做生活中锲而不舍的掘井人!
《推敲》课文读后感 篇2
我一直认为,做什么事情,只要把事情做完就好了,不用专心做。知道我看了《推敲》这篇文章,这才知道做事情要专心。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唐朝诗人贾岛去拜访他的朋友李凝。可是李凝不在,他写了一首《题李凝幽居》小诗。其中贾岛用了一个“推”字,他觉得不妥,就一直在想,是用“推”字好呢,还是用“敲”字好。后来就撞进了韩愈的仪仗队里。韩愈建议他把“推”字换为“敲”字。
读了这一篇文章,从贾岛身上,我懂得了做什么事情,都要专心,绝不能三心二意,马马虎虎,否则只会出错,甚至会出大错。
我们班有一个同学就是下课玩嗨了,老师说的'什么他也听不进去。结果老师说写一篇作文,他也不知道。结果迷迷糊糊地乱写了一些上去,错了200多个字。老师让他读他写的文章,他也是支支吾吾的,头也抬不起来。
虽然我们还小,也没有什么大事要做,但如果不从小养成做事专心致志的好习惯,长大以后,“大事”多了,自己也不能专心工作了。
从今以后,我们应该好好地、专心致志地做好每一件,不能马马虎虎,不能三心二意。
《推敲》课文读后感 篇3
今天,我们学习了语文书的第九课《推敲》。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唐朝诗人贾岛的故事。
贾岛因家境贫寒出家当了和尚。一天晚上,贾岛去拜访一个名叫李凝的`朋友,结果李凝不在家,贾岛就留了一首《题李凝幽居》的诗。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第二天,贾岛骑着毛驴返回了长安。路上,他边走边想,他昨天诗中的“僧推月下门”中的“推”字不太妥帖,改用“敲”字更好一些。
走着走着,他不小心冲撞了正在京城做官的韩愈的仪仗队,韩愈知道了他的事,说:“用‘敲‘字更好一些,因为用敲字知道了你很懂礼貌。”后来,人们把写诗或作文时斟酌文字叫“推敲”。
我从文中懂得了:诗“推敲”再现了一段绝世佳话,是“推敲”使人走进了苦吟诗人贾岛。我们也要时时刻刻告诉自己: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有一丝不苟的精神和认真的态度。
《推敲》课文读后感 篇4
一口气读完《推敲》,我对这位唐朝的大官韩愈肃然起敬,故事是这样的:
从前有位诗人叫贾岛,他骑在驴背上,吟出了两句诗,其中有一句里面有个字用的不恰当,便反复的.试,思考,不知不觉中就出了神,入了迷。误打误撞的闯进了韩愈出行的队伍里,韩愈听明了原由后。不但没有责怪贾岛,还和他一起商量,琢磨起来,后来韩愈建议用“敲”字,贾岛接受了。
大官韩愈拥有很大的权利,可他并不像其他大官一样要摆官架子。古时候,大官出行的时候会有回避,肃静的牌子。而像贾岛这样闯进队伍里得人,要面临杀头的惩罚,可韩愈却宽容了他,给了他一次机会。这时,我联想到我们班的同学——李丝雨,她曾经有一个“爱心小天使”的称号,她爱帮助别人,关心别人。记得有一次,我的水瓶没盖好,被朱峰一撞,水一下子洒到了李丝雨的衣服上,我连声说对不起,并用纸巾擦干她身上的水,她笑着摆手说:“没关系,一会儿就干了。”
在这个世界上,有人宽以待人,可有人却是小肚鸡肠,昨天,我和一个同学一起坐车回家,我的朋友在看书,入了迷,不小心撞到了一个五年级四班的一个胖子,她一下子坐到了地上,连声道歉,可那胖子说:“你没长眼睛呀!”我正要和他吵起来,那个同学拦住我说:“算了。”我只好作罢。
如果在这个世界上多一些宽容别人,关心别人的人,那世界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
《推敲》课文读后感 篇5
最近,我写作业总是马马虎虎的,心里总想着要出去玩儿,但今天我读了《推敲》这篇文章后,我看到了贾岛为了一个字就可以达到忘我的境界,我就明白了应该怎样对待作业。
这篇文章是说,唐朝诗人贾岛为了“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这句诗里的“敲”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误撞进了韩愈的.仪仗队。
读了这篇文章,我悟出了一个道理:只要认真、专心,你就可以写出好文章,好诗句。
就说我们班的一个同学吧,他非常聪明,做什么事都很迅速,但他不爱动脑子。有一次数学考试,他有很多题都不会,但是这些题目都是老师在课堂上说过的,可他不会,于是就转过头去看后面同学的卷子。一看好了,看了一个90分,可他大部分的题目都是抄的。后来老师叫他站起来回答他正确的问题。可他站起来以后支支吾吾的,说不出话来。在老师知道他的试卷大部分是抄的时候,他卷子的分数被改成0分。
这两个事都告诉了我们,只要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思考,我们不会的、不知道的东西都能学到、知道。只有真才实学的人,长大后才会成为祖国的优秀建设者。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贾岛就是一个认真和善于思考的人。以后,我一定要做一个真才实学的人。
《推敲》课文读后感 篇6
为什么后人要把唐代僧人贾岛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作为千古绝句世代相传?为什么我们要把北宋文学家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家喻户晓的吟诵相传?因为这一字一句都是斟酌出来的。语言非“锤炼”不精当;文字非“推敲”不成名。
贾岛字斟字酌就为了那一“敲”字,王安石千锤百炼就为了那一“绿”字。“敲”和“绿”和其它的字一样,是平凡的,而和其中的字相比又是不平凡的.。
为什么锤炼出的字有感觉?为什么推敲出的字有味道?为什么斟酌出的字有精当?为什么琢磨出的字有韵味?因为它们是用心体会,用心聆听得来的。学语文,我认为也一样。
老师说学语文,要有韵味,在酝酿的同时,要像王安石一样心情景色相柔和。在品味的同时,要像贾岛一样不受外境干扰,仔细斟酌。
为什么文字有甲骨文的风采?为什么文学会有春风沁人的清凉?为什么文字有着刚阳之魅力,塑造希望的未来?
因为她耐人回味,因为她有能令人心旷神怡的魔力。因为她越斟酌越有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