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心无价》读后感

知远网

2025-09-24读后感

知远网整理的《孝心无价》读后感(精选6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孝心无价》读后感 篇1

世界上的人性美有很多。比如诚实、坚持、乐于助人、舍己为人……但读了《孝心无价》后,我才知道懂得感恩最重要!

《孝心无价》是著名作家毕淑敏的作品。这篇文章里的每一个文字都敲打着我的心灵,质问着我的灵魂,让我反省。毕淑敏用一个全新的视角向我们展现了她对父母的感恩方式的看法。苦孩子求学,一直是让我们为之感动的。可作者确认为,这是对父母不孝,只会让父母付出谋取自己利益的做法!是啊!他们从未想过生命的短暂,他们总认为父母付出是理所当然的!可是求学路是多么漫长,有何必在意这几年呢?!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但是,只要懂得感恩,无论给予父母什么,它们在爱的天枰上,都是等值的!掩卷沉思,我对父母又做了什么?我在心里问着自己。思绪不禁回到了上上个星期。上上个星期是母亲节。我为妈妈精心挑选了三件礼物。一同过了一个有意义的母亲节,充满温馨的母亲节。而有些孩子却理所当然地享受着让父母付出的权利。

乌鸦都知道帆布,感谢父母的付出,做出回报。人类难道就不应该更加懂得感恩吗?!因为生命是稍纵即逝的,谁都无法预知下一秒。所以一,我们要赶快尽孝道,也许一时的拖延,会换来一世的悔恨!懂得感恩的人是不会在自己的人生中留下任何的遗憾的。所以,我们要懂得感恩为我们付出的人。

《孝心无价》读后感 篇2

近来看了毕淑敏的《孝心无价》感慨颇多。就像文章中所说的:“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触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尽管我们现在才20左右,但是我们的父母们大都年过半百。而我们依然在依靠他们的支持来完成大学的学业,依然在他们的细心呵护下成长,殊不知他们已不再年轻,不再……

也许你认为我是一名在校大学生,没有经济收入,怎么对他们尽“孝”呢?其实你错啦,他们要的不是你给他们买的名贵补品、衣服……而是很简单的一句问候,一句关心的话,一次次不畏困难勇往向前,一次次跌倒后的爬起……所有你的进步、你的成长、你的成功都是对他们最大的孝心。

他们并不奢望我们给他们买豪华的住、买山珍海味、买盛世华衣,也许他们要的只是远在海外的你放飞的一只鸿雁,也许只是近在咫尺的你的一个口信、一个电话,也许只是你学习中的一次小小的成功,也许只是路边盛开的一朵野花……其实他们并没有太多的奢求。

亲爱的你最近给他们打电话了吗,给他们发短信了吗,给他们送去你的问候了吗?不要等到你想撒娇了才想到他们,不要等到你生病不舒服了才想到他们。不要等到你缺钱啦才回去想到他们……亲爱的你请从你上网的时间里抽出来点给他们,请从逛街的时间里拿出来点给他们,请从陪你男(女)朋友的时间里均出来点给他们……

马上就要父亲节了,不要在吝啬了,打个电话、发个短信送出你的爱、从出你的“孝”!

记住不知我们需要得到爱,他们也一样!

《孝心无价》读后感 篇3

百叶窗折射的光影落在那本略显斑驳的《毕淑敏散文集》上,我翻开之后细细品味。其中,《孝心无价》这篇文章像块磁铁似的把我吸引住了……

《孝心无价》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文章首先否定两种人,一是求学的苦孩子,一是离家的游子。前者不顾家庭的困难,还要坚持读研究生,以致母亲不得不去捐血;后者在父母重病在床,行将就木的时候,斩断父母最后的期冀,断然离家。由此引发出孝这一瓶常规而又深刻的话题。作者相信天下每一个忠诚赤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但作者更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时间的流逝,将会带走行孝的机会!

合上书本,我受益颇多。往事像打开闸门的水,从我的心河迅速流淌地漫延开来。

梁实秋曾经说过:“父母的爱是天生,是自然的,如天降甘露,霈然而莫之能卸,是无条件的施与而不望报。”仔细回想,夏天那一盘甘爽的西瓜,冬天那一杯温热的牛奶,学习时那一句关心的问候,玩耍时那一声小心的叮咛……父母总在暗处默默地做我们成长的基石,多少苦累,却从未说过一次。如此莫大的恩情,我们怎能不给予回报呢?

大家还记得田世国吗?一个让亿万人民受感动的孝子,为了延长母亲的寿命,可以不惜一切代价。像田世国这样的人,世界上有多少?不用说像他这样肯给母亲捐一个肾的,就是肯抚养老人的子女又有多少呢?父母辛辛苦苦地把他们拉扯大,他们不是照样将父母无情地赶出家门,无情的.殴打老人,然后扬长而去。这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

“这是怎么回事?做事粗心大意,以后你怎么立足社会呀!”我低下头,拿着那张七十分的考卷,心里像打翻五味瓶似的,酸甜苦辣咸。父亲端坐在沙发上,面如土灰,我感觉到“暴风雨”的来临了!“童童,没事的,下次考好不就得了,一次考试不必放在心上!”身后传来了妈妈亲切的安慰声。“你就惯着她吧!”说着,父亲摔门而出。父爱如山,母爱如海。每天早上母亲都像“闹钟”一样叫醒我。为了让我能有营养和精力学习,费尽心思为我搭配一日三餐,做任何事情都鼓励我,支持我。

而父亲的爱,却尽在那不言中:吃肉时尽把肥肉往我碗里夹。作业必须按时完成,如果被父亲检查出问题,免不了要挨一顿批。他们爱我的方式各不相同,却如天地般永恒,如岁月般绵长,温暖我们的一生。不知你有没有发现,父母头上的几根白发。眼角的几条皱纹,都是为你而生!

古语道:“百善孝为先。”孝是人们与生俱来的品质。只不过,有些人的孝心被生活的飞尘所掩盖了。在我们的同学中,不孝敬父母之事时常发生,有些同学厌烦父母的唠叨,常与父母顶嘴,殊不知,那些唠叨满载着父母的爱;有些同学从未关怀过父母,把父母当成是自己的金库,殊不知,爱不是无底洞;有些同学视父母的爱为理所当然,殊不知,父母也需要爱……乌鸦能反哺,羔羊会跪乳。而我们新时代的中学生,难道真的不如乌鸦和羔羊吗?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大家都逐渐淡忘了,没有父母,我们哪来生命?一次关心,一个微笑,一杯温茶,都是回馈父母恩情的最佳礼物!他们不希望你做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人之举,只愿你平平安安度过一生。同学们,趁你们父母健在之年,尽早行孝吧!

《孝心无价》读后感 篇4

前两天,我读了一篇课文,叫《孝心无价》。这篇课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两个孩子不孝敬父母的表现。第一个是个贫穷的孩子,坚苦地读完大学后,父亲已经死去了,但那个孩子不去找工作赚钱来养活自己,还要靠母亲来供他读研究生。第二个孩子是父母重病在床,孩子还要断然离去要工作。这两个孩子不孝的表现比较可恶。

读完这篇课文,我觉得我才这么小,都会照顾妈妈了,有一次,妈妈身体不舒服,躺在床上。我看妈妈脸色发白、有气无力,没有一点儿好转,就心疼地说:“妈妈,别忍了,我带你去医院看病吧。”妈妈答应了,就坚持起来,带好东西,一起慢慢地向医院走去。

到那儿,妈妈先去验血。验血报告出来后,妈妈又去看医生,医生一边给妈妈开药,一边对妈妈说:“要打针。”

妈妈躺在床上,打着点滴。这时候,我急忙给妈妈冲药、倒水……看到妈妈的脸色好多了,我终于松了一口气。这样照顾妈妈,她很开心,脸上露出微笑。

我以后还要更孝敬父母,让父母生活得开开心心,幸幸福福,始终照顾他们,绝不做课文中的不孝之子。

《孝心无价》读后感 篇5

毕淑敏的散文《孝心无价》我读了很多次,每读一次的感受都有不同,每次读完后心灵都要受到很大的震动。是啊,父母为了子女的成长,付出了自己一生的心血。但是,长大后的儿女们,又有几个真正尽到了自己的孝心呢?他们只知道为自己寻找种种借口,工作忙、应酬多,如此如此。不但大人是这样,现在的学生也是这样,对父母动不动就是大声呵斥,毫无半点尊敬之心。

我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份调查。在校中学生中,对于“你最尊敬的人”调查题目,日本中学生把父亲、母亲排在第一和第二位;美国中学生把母亲、父亲排在第一和第三位;而中国中学生母亲、父亲排在了十一位和十三位。可见在中国,我们的父母在孩子中所受尊敬程度是很低的。连起码的尊敬都没有,长大后怎么会去孝顺父母呢?“百德孝为先”,孝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是随着物质世界的日益发展,人们对于这种传统美德也慢慢淡化,所以对学生的感恩教育也就显得日益迫切了。

我们现在大力提倡德育生活化,我觉得感恩教育应该是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利用主题班会等形式,教育孩子要孝顺父母,要学会感恩。毕淑敏的《孝心无价》我在学生面前不知读了多少遍,我希望我的学生能在生活中多体谅父母,多和父母沟通,做一个孝顺的孩子。只有在家做个好孩子,才有可能在校做好学生,在社会做好公民,成为一个有爱心、有责任感的人。

《孝心无价》读后感 篇6

什么是孝?是一幢别墅,还是一套平房?是一桌大餐,还是一碗热汤?它们是等值的。对于我们来说,孝是举手之劳——当父母累的时候给他们捶捶背,帮他们做做家务等,这些都是一种孝的体现。孝无处不在,但你的父母在老去,留给你尽孝的时间很短暂,趁他们还健在,用你最大的力量去尽孝吧。

之前,我认为,孝就是大房子、漂亮的衣服、豪华的大餐,而这些奢华的东西现在只能说说,是将来才能实现的,在我读这篇文章后,我改变了这种看法——孝并不一定是这些遥不可及的东西,可以是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关怀,钱并不能说明你是个孝子,只能让人觉得你是个只会用钱说话的粗人。

真正的孝,是不能用钱来衡量的!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