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打虎教案

知远网

2025-09-28教案

知远网整理的武松打虎教案(精选12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武松打虎教案 篇1

【内容简析】

本文是一篇精读课文。它选自我国明代著名作家施耐庵的长篇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第二十三回。课文记叙了武松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机敏的英雄气概。

课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讲武松上冈后,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表现了武松倔强无畏的英雄气概。第二部分讲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的经过,突出了武松沉着机智、勇敢豪迈的形象。

课文故事性强,语言生动准确,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适合学生阅读的好文章。但因为它选自古典名著,使用了一些古代白话文的词语,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辅导学生掌握理解语言的方法与策略,使他们能自行读懂课文。

文中配有三幅插图。第一幅展示的是武松在山神庙前看榜文的情景。第二幅展示的是武松与老虎相持相搏的.情景。第三幅展示的是武松使尽平生力气将老虎压在下面举起拳头痛打的情景。这三幅图有利于学生把握情节,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以读为主,开展多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在读中了解故事的经过,在读中感受语言的准确与精练,在读中陶冶学生的情操,在读中感悟武松的英雄气概。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对打虎英雄的崇敬之情。

2.指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中武松打虎场景的精彩描写,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打虎的经过,想象武松打虎的精彩场面,感受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魅力。

3.辅导学生自学生字词,掌握要求会写的7个字,引导学生结合语言环境或使用工具书理解字词的意思,提高学生语言的理解能力。

4.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欣赏语言感受语言的魅力,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激发学生主动阅读名著的兴趣。

【重点难点】

武松是怎样打死猛虎,从而体会武松的勇敢无畏的英雄气概。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谁能说一说我国有哪四部小说被称为“四大古典名著”?

2.这四部小说可以称为我国古代文学中的瑰宝。那么,大家对《水浒传》这部小说了解多少呢?你知道其中的哪些人物呢?

3.《水浒传》中有个著名的打虎英雄叫武松。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武松打虎》。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以及不理解的词句。

2.通过查字典、或结合语言环境、或与同学讨论,理解词语的意思,扫清文字障碍。

3.交流自学效果。

(1)认读生字词。

(2)说说下面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①生词的解释。如:咆哮 酥软 寻思 奈何 兀自气喘 动弹 就势 印信 榜文 杖限 时辰 知悉 袒开 踉踉跄跄 说时迟,那时快 霹雳 纳定

②与现代文意思有所不同的词句解释。如:大虫 偷出手来 方知端的有虎 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 翻将下来 撺将下来 掀将起来打将下来 欲待 却待 须吃 怕甚么 绾在肋下 那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了些气力

(3)把自己学到的、悟到的文言知识归纳整理并记录。如:翻将下来中的“将”(助词)加在动词后,无实义。

三、再读课文,自读自悟,整体感知。

1.练习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自由读课文,思考问题:课文讲的是什么事?

3.小组讨论思考题并用概括的语言说一说。

4.全班交流并评价同学各自归纳的主要内容。(主要内容见《教参》)

5.吸纳别人的优点,整理自己的笔记。

四、探讨交流,理清结构。

1.默读课文并思考:

哪几段是写武松打虎经过的。其他段落写什么?

2.理清文章思路,用概括的

【精选】武松打虎教案10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精选】武松打虎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武松打虎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让同学们能吐字准确,流利朗读全文,明白课文全意,讲解故事细节。

2、与同学们一起领会古代白话文的丰富多彩。

3、训练同学们联想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掌握生字权、限、耻、脊、梁、肋、袒、迸、膛、纳。

2、体会吴武松的人物形象。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用趣闻佚事导入。

中国古代四大名著。

《水浒传》 施耐庵

《三国演义》 罗贯中

《西游记》 吴承恩

《红楼梦》 曹雪芹

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古代四大名著的名字和作者,还知道这四位作者中的谁离我们的年代更久远吗?

板书,作者生卒年:

《水浒传》 施耐庵(1296——1371)

《三国演义》 罗贯中(1330——1400)

《西游记》 吴承恩(1501——1582)

《红楼梦》 曹雪芹(1724——1764)

师:从此我们可以知道,施耐庵离我们最久远,而且他和罗贯中还有师徒的情谊。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写的《水浒传》中非常有名的一段文章:《武松打虎》。

板书:武松打虎

二、师先读课文一遍,侧重突出杖限(zhàng xiàn)、呵呀(ā yā)字音。

读毕,出示图片。

师:同学们,我们现在学的这篇课文虽然是小说,但它的事迹在古时候的宋代是真实发生过的,大家看这张图片,这就是历史中的真人武松打死老虎后宋代古人所立的石碑。

用真实和可信的事实让同学们去感觉故事和生活的接近。

三、师逐句逐段领读课文,侧重语气的轻急缓徐,引导同学们把握故事的张弛;解释段落中古代白话文不常见、不常用字词的意思,让同学们理解段句意义。

四、生逐段朗读课文,毕,再朗读全文一遍。注重让同学们把握如何用语气体现出故事的情节。

五、板书生字。

权zhàng 限xiàn 耻chǐ 脊jǐ 梁liáng

肋lèi 袒tǎn 迸bèng 膛táng 纳nà

读、写生字,布置家庭作业,抄写生字。

六、设问:印信榜文里为什么提醒行人要在巳午未三个时辰结伴过冈?

第二课时

一、答上课问:

巳午未三个时辰是每天的9—13时,正是当时天色最明的时候,可以很大程度的避开老虎。再问:武松到了景阳冈是什么时候?

二、生朗读全文一遍。划分段落,安排同学起立描述各段落大意。

答上回:武松到了景阳冈是接近傍晚的时候。

哪位同学能讲讲武松是个什么性格的人?

板书:

刚烈

无畏

英勇

豪气

讲述课文中哪些字句讲到了武松的性格。

板书:

刚烈 须吃他耻笑,不是好汉,难以转去。

无畏 怕甚么!且只顾上去,看怎地!

英勇 提起铁锤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

豪气 再寻思道:“我就地拖得这死大虫下冈子去。”

三、讲解故事中心思想,赞扬武松英勇无畏气概。

四、要点分析古今字词的变化,突出古文意味隽永的特点。

板书:

端的

须吃

撺将

纳定

师:同学们,我们试试用什么字词来替代它们。

板书:

端的 确实、真的

须吃 要被、会被、肯定被

撺将 飞了(下来)、扑了(下来)

纳定 紧紧按住、结实控制住

五、着重讲解武松与老虎对抗细节,呈现故事和文笔的精彩。

板书:

虎饿 人醉

虎扑 人闪

虎扫 人避

虎翻 人按

请两位同学表演出双方的姿势和动作,显现对抗的激烈和凶险。

六、以施耐庵的创作精神和课外知识训练同学们的联想思维能力。

1、施耐庵是元朝时候的读书人,他结合生活中的观察,发挥非凡的想象力,将老虎的威猛凶恶写得栩栩如生,更显得武松英武过人。师:同学们,想象力是最无穷的力量,它可以让我们在几百年以后,还能通过作者的文章,仿佛亲眼看到了武松打虎。

2、引述课外知识,告知同学们武松打虎的故事可以多种方式方法来讲述。

出示图片——

师:同学们请看,这位是明代的说书人,叫柳敬亭。清代有一位名人写了一篇文章纪念他,文章中提到他说书武松打虎说得非常好,特别在说武松进到酒店,见店里无人,大吼了一声,那些空缸空罐都震得嗡嗡响。

七、放开课本,故事接龙。安排数位同学各讲解故事中的一段,连贯所有情节。

师:同学们,知道武松是做了什么才到景阳冈遇着老虎的吗?武松在景阳冈打虎后又遇到哪些故事吗?

讲述武松喝三碗不过冈的酒,略叙打虎后武松见着了兄长武大郎,引起同学们对古典小说《水浒传》的兴趣。

八、课外留题。

师:同学们,《水浒传》是一部非常精彩的小说,里面有许许多多英勇的人物,美妙的故事,希望大家都能读一读,然后跟其他同学说一说:还有哪些英雄好汉也打过虎?如果换了其他人会怎么样打虎?

武松打虎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让同学们能吐字准确,流利朗读全文,明白课文全意,讲解故事细节。

2、与同学们一起领会古代白话文的丰富多彩。

3、训练同学们联想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掌握生字权、限、耻、脊、梁、肋、袒、迸、膛、纳。

2、体会吴武松的人物形象。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用趣闻佚事导入。

中国古代四大名著。

《水浒传》 施耐庵

《三国演义》 罗贯中

《西游记》 吴承恩

《红楼梦》 曹雪芹

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古代四大名著的名字和作者,还知道这四位作者中的谁离我们的年代更久远吗?

板书,作者生卒年:

《水浒传》 施耐庵(1296——1371)

《三国演义》 罗贯中(1330——1400)

《西游记》 吴承恩(1501——1582)

《红楼梦》 曹雪芹(1724——1764)

师:从此我们可以知道,施耐庵离我们最久远,而且他和罗贯中还有师徒的情谊。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写的《水浒传》中非常有名的一段文章:《武松打虎》。

板书:武松打虎

二、师先读课文一遍,侧重突出杖限(zhàng xiàn)、呵呀(ā yā)字音。

读毕,出示图片。

师:同学们,我们现在学的这篇课文虽然是小说,但它的事迹在古时候的宋代是真实发生过的,大家看这张图片,这就是历史中的真人武松打死老虎后宋代古人所立的石碑。

用真实和可信的事实让同学们去感觉故事和生活的接近。

三、师逐句逐段领读课文,侧重语气的轻急缓徐,引导同学们把握故事的张弛;解释段落中古代白话文不常见、不常用字词的意思,让同学们理解段句意义。

四、生逐段朗读课文,毕,再朗读全文一遍。注重让同学们把握如何用语气体现出故事的情节。

五、板书生字。

权zhàng 限xiàn 耻chǐ 脊jǐ 梁liáng

肋lèi 袒tǎn 迸bèng 膛táng 纳nà

读、写生字,布置家庭作业,抄写生字。

六、设问:印信榜文里为什么提醒行人要在巳午未三个时辰结伴过冈?

第二课时

一、答上课问:

巳午未三个时辰是每天的9—13时,正是当时天色最明的时候,可以很大程度的避开老虎。再问:武松到了景阳冈是什么时候?

二、生朗读全文一遍。划分段落,安排同学起立描述各段落大意。

答上回:武松到了景阳冈是接近傍晚的时候。

哪位同学能讲讲武松是个什么性格的人?

板书:

刚烈

无畏

英勇

豪气

讲述课文中哪些字句讲到了武松的性格。

板书:

刚烈 须吃他耻笑,不是好汉,难以转去。

无畏 怕甚么!且只顾上去,看怎地!

英勇 提起铁锤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

豪气 再寻思道:“我就地拖得这死大虫下冈子去。”

三、讲解故事中心思想,赞扬武松英勇无畏气概。

四、要点分析古今字词的变化,突出古文意味隽永的特点。

板书:

端的

须吃

撺将

纳定

师:同学们,我们试试用什么字词来替代它们。

板书:

端的 确实、真的

须吃 要被、会被、肯定被

撺将 飞了(下来)、扑了(下来)

纳定 紧紧按住、结实控制住

五、着重讲解武松与老虎对抗细节,呈现故事和文笔的精彩。

板书:

虎饿 人醉

虎扑 人闪

虎扫 人避

虎翻 人按

请两位同学表演出双方的姿势和动作,显现对抗的激烈和凶险。

六、以施耐庵的创作精神和课外知识训练同学们的联想思维能力。

1、施耐庵是元朝时候的读书人,他结合生活中的观察,发挥非凡的`想象力,将老虎的威猛凶恶写得栩栩如生,更显得武松英武过人。师:同学们,想象力是最无穷的力量,它可以让我们在几百年以后,还能通过作者的文章,仿佛亲眼看到了武松打虎。

2、引述课外知识,告知同学们武松打虎的故事可以多种方式方法来讲述。

出示图片——

师:同学们请看,这位是明代的说书人,叫柳敬亭。清代有一位名人写了一篇文章纪念他,文章中提到他说书武松打虎说得非常好,特别在说武松进到酒店,见店里无人,大吼了一声,那些空缸空罐都震得嗡嗡响。

七、放开课本,故事接龙。安排数位同学各讲解故事中的一段,连贯所有情节。

师:同学们,知道武松是做了什么才到景阳冈遇着老虎的吗?武松在景阳冈打虎后又遇到哪些故事吗?

讲述武松喝三碗不过冈的酒,略叙打虎后武松见着了兄长武大郎,引起同学们对古典小说《水浒传》的兴趣。

八、课外留题。

师:同学们,《水浒传》是一部非常精彩的小说,里面有许许多多英勇的人物,美妙的故事,希望大家都能读一读,然后跟其他同学说一说:还有哪些英雄好汉也打过虎?如果换了其他人会怎么样打虎?

武松打虎教案 篇4

【内容简析】

本文是一篇精读课文。它选自我国明代著名作家施耐庵的长篇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第二十三回。课文记叙了武松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机敏的英雄气概。

课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讲武松上冈后,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表现了武松倔强无畏的英雄气概。第二部分讲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的经过,突出了武松沉着机智、勇敢豪迈的形象。

课文故事性强,语言生动准确,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适合学生阅读的好文章。但因为它选自古典名著,使用了一些古代白话文的词语,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辅导学生掌握理解语言的方法与策略,使他们能自行读懂课文。

文中配有三幅插图。第一幅展示的是武松在山神庙前看榜文的情景。第二幅展示的是武松与老虎相持相搏的情景。第三幅展示的是武松使尽平生力气将老虎压在下面举起拳头痛打的情景。这三幅图有利于学生把握情节,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以读为主,开展多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在读中了解故事的经过,在读中感受语言的准确与精练,在读中陶冶学生的情操,在读中感悟武松的英雄气概。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对打虎英雄的崇敬之情。

2.指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中武松打虎场景的精彩描写,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打虎的经过,想象武松打虎的精彩场面,感受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魅力。

3.辅导学生自学生字词,掌握要求会写的7个字,引导学生结合语言环境或使用工具书理解字词的意思,提高学生语言的理解能力。

4.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欣赏语言感受语言的魅力,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激发学生主动阅读名著的兴趣。

【重点难点】

武松是怎样打死猛虎,从而体会武松的勇敢无畏的英雄气概。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谁能说一说我国有哪四部小说被称为“四大古典名著”?

2.这四部小说可以称为我国古代文学中的瑰宝。那么,大家对《水浒传》这部小说了解多少呢?你知道其中的哪些人物呢?

3.《水浒传》中有个著名的打虎英雄叫武松。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武松打虎》。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以及不理解的词句。

2.通过查字典、或结合语言环境、或与同学讨论,理解词语的意思,扫清文字障碍。

3.交流自学效果。

(1)认读生字词。

(2)说说下面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①生词的解释。如:咆哮 酥软 寻思 奈何 兀自气喘 动弹 就势 印信 榜文 杖限 时辰 知悉 袒开 踉踉跄跄 说时迟,那时快 霹雳 纳定

②与现代文意思有所不同的词句解释。如:大虫 偷出手来 方知端的有虎 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 翻将下来 撺将下来 掀将起来打将下来 欲待 却待 须吃 怕甚么 绾在肋下 那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了些气力

(3)把自己学到的、悟到的文言知识归纳整理并记录。如:翻将下来中的“将”(助词)加在动词后,无实义。

三、再读课文,自读自悟,整体感知。

1.练习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自由读课文,思考问题:课文讲的是什么事?

3.小组讨论思考题并用概括的语言说一说。

4.全班交流并评价同学各自归纳的主要内容。(主要内容见《教参》)

5.吸纳别人的优点,整理自己的笔记。

四、探讨交流,理清结构。

1.默读课文并思考:

哪几段是写武松打虎经过的。其他段落写什么?

2.理清文章思路,用概括的

武松打虎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武松是个勇敢无畏、豪迈倔强的人。

2、能够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通过讨论明白学习这篇课文与现在提倡野生动物保护法并不矛盾,我们要学习的是武松的勇敢无畏的精神。

教学重点:

武松打虎是怎样打死猛虎,从而体会武松的勇敢无畏的英雄气概。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我国古代有四大名著,《水浒传》就是其中的一部,它请讲述了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故事。书中刻画了许多英雄人物,据说有一百零八位,武松就是其中的一位。谈到武松大家想到什么事?对了,是打锰虎。今天我们就要学习《景阳冈》。

二、初学课文,理清课文结构

1、自读课文,思考问题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2)完成课后填空1。

(分别是喝酒---上冈---打虎---下冈)

2、检查自学情况

(1)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交流填空题1

(3)你认为哪一部分写得最精彩?

三、学习重点部分武松打虎

分小组讨论

1、武松是怎样打死锰虎的?用自已的话说说。

2、你从中体会到武松是个怎样的人?

3、有感情的朗读这部分内容

(1)自读练习

(2)指名读,学生点评。

四、展开讨论,延伸课外,深化中心。

提供一则新闻

一个饿熊闯进一家农户对其农人进行嘶咬,可是村民却束手无策,原因是根据《野生动物保护法》熊是属于国家保护动物,没有上级命令不能擅自伤害。待村长打电话请示上级后再去营救那村民,那村民已被熊咬死。

提出讨论题

看了这则新闻,你有什么想法?现在人们提倡保护野生动物,武松打虎这类不该看了,你又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我们要学习的是武松勇敢无畏的精神,并不是人人去打虎,而当人的正当权益受到侵害时还是应当机立断保护。

武松打虎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武松是个勇敢无畏、豪迈倔强的人。

2、能够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通过讨论明白学习这篇课文与现在提倡野生动物保护法并不矛盾,我们要学习的是武松的勇敢无畏的精神。

教学重点:

武松打虎是怎样打死猛虎,从而体会武松的勇敢无畏的英雄气概。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我国古代有四大名著,《水浒传》就是其中的一部,它请讲述了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故事。书中刻画了许多英雄人物,据说有一百零八位,武松就是其中的一位。谈到武松大家想到什么事?对了,是打锰虎。今天我们就要学习《景阳冈》。

二、初学课文,理清课文结构

1、自读课文,思考问题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2)完成课后填空1。

(分别是喝酒---上冈---打虎---下冈)

2、检查自学情况

(1)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交流填空题1

(3)你认为哪一部分写得最精彩?

三、学习重点部分武松打虎

分小组讨论

1、武松是怎样打死锰虎的.?用自已的话说说。

2、你从中体会到武松是个怎样的人?

3、有感情的朗读这部分内容

(1)自读练习

(2)指名读,学生点评。

四、展开讨论,延伸课外,深化中心。

提供一则新闻

一个饿熊闯进一家农户对其农人进行嘶咬,可是村民却束手无策,原因是根据《野生动物保护法》熊是属于国家保护动物,没有上级命令不能擅自伤害。待村长打电话请示上级后再去营救那村民,那村民已被熊咬死。

提出讨论题

看了这则新闻,你有什么想法?现在人们提倡保护野生动物,武松打虎这类不该看了,你又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我们要学习的是武松勇敢无畏的精神,并不是人人去打虎,而当人的正当权益受到侵害时还是应当机立断保护。

武松打虎教案3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武松打虎教案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武松打虎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认读8个字。

能力目标

默读课文。借助注释理解词句的意思,了解课文内容。能讲述武松打虎的情景。

思品目标

感受武松打虎的精神,产生喜爱这个英雄形象的感情。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讲述武松打虎的情景。

教学难点:

绘声绘色地讲述武松打虎的情景。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启发阅读兴趣。

1.谁知道武松打虎的故事,你是怎么知道的?

2.今天我们要读读武松打虎故事的原文,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读原文比看电视、听人说的收获大多了。现在请你们打开书91页,自己读一遍课文。

二、自学课文,注释理解词句的意思,了解课文内容。

1.我们读课文前,老师给你们一点提示

①自学认读字表中的字。

②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自学带注音的字。边读边看注释,理解词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准备与同学交流。

③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集体交流。

①谁能把下面的字音读准。

挑着一面招旗在门前(读三声) 景阳冈读一声 一双箸 少刻读三声

綽了哨棒 将哨棒绾在肋下 毡笠掀在脊梁上 袒开 踉踉跄跄 光挞挞 撺将下来 一步步捱下冈子来

②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划分段落。

按照提取中心段法给课文分段。提问:课文从哪自然段至哪自然段写的是武松打虎的经过。结果怎样呢?

第一段(1——4)一天晌午时分,武松来到一家酒店喝酒。

第二段(5——9)傍晚的时候,武松走上景阳岗,知道山上真的`有老虎,但他仍旧向山上走去。_

第三段(10——13)太阳落山后,老虎真的来了,武松赤手空拳打死了老虎。

③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觉得最精彩的是那部分?能不能给大家讲一讲

④比赛讲述武松打虎的情景。

自己先练习讲——然后俩人一组讲评出一人——组内比赛——最后展示

在学生讲述时给提示

大虫 武松

蹿、扑 —— 只一闪

用腰胯掀 —— 只一闪

用尾巴剪 —— 又一闪

哨棒断了

又扑过来 —— 只一跳

前爪搭在 —— 揪住顶花皮,摁、踢

没了气力 —— 用拳头打 用棒撅打

死了

⑤揣摩这段文字的准确性,学习写法,感受读书的魅力。

三、再读课文,读出对英雄的敬仰之情。

四、推荐《水浒传》。

武松打虎教案 篇8

教学要求:

1、让学生通过武松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及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了解武松沉着、机智、勇敢的性格。

2、学习生字新词。

3、积累武松机智、勇敢的句子。

4、复习巩固“注意词的使用范围”的方法,并运用这个方法确定“摇摇晃晃”,“咆哮”的使用范围。

教学重点:复习巩固“注意词的使用范围”的方法。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要求:

1、读全文,了解大意,理清课文的脉络。

2、自学课文生字新词。

3、学习课文第一段。

教学过程:

一、示题。

1、板书课题:10武松打虎

2、师述:这个故事是根据《水浒》第二十三会改写的。

二、自学课文。

1、预习课文: ① 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② 理解“怠慢、苍凉,咆哮”等词语的意思。 ③按“喝酒一上冈一打虎一下冈”给课文分四段。

2、检查预习情况。

3、分段:

第一段: (1一一lo.)武松在酒店喝酒。 第二段: (11一一14)武松很勇敢地上冈。 第三段: (15一一24)武松打虎的经过。 第四段: (25)武松下冈。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1) “三碗不下冈”是什么意思?课文哪句话告诉我们:用“一一”划出。

(2)武松是怎么做的?用“~~”划出。

(3)自由读,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

(4)出示句子,讨论交流。 ①凡是来喝酒的客人,三碗以后没有一个能过得景阳冈,都醉得爬不起来了。 (这句话说明酒性烈,一般的.客人喝三碗就醉得过不了山冈。) ②武松一口气又喝了十五碗,随后,笑眯眯,醉醺醺地走出酒店。 (武松喝了十五碗酒,加上前面喝的三碗,共十八大碗,却没有醉倒,说明他酒量大。)

(5)齐读第一段。 (6)小结:这一节主要讲武松喝了十八大碗酒没有醉倒,还准备上山冈。

四、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组成的词。

第二课时

课时要求:

1、学习课文二~四段,重点训练“注意词语的使用范围”的方法。

2、摘录描写武松机智、勇敢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文。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第一段,了解武松喝了十八大碗酒没有醉倒,听说景阳冈有老虎,毫不在乎,大摇大摆走上冈。他是怎么想的?我们学习第二段。

二、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划出武松想的话。 (武松想; “好汉不怕虎,怕虎非好汉。 走!”)

2、读一读,体会一下,这句话说明什么? (这句话说明武松勇敢。)

3、指导、齐读第二段。

4、小结过渡:武松是一个非常勇敢的人,当他看到老虎又是怎样表现的呢?

三、学习第三段。

1、默读、思考:你从哪些词看出老虎的凶猛?用“AAA”表示;你又从哪些词看出武松的机智、勇敢?用“。。。”表示。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注意;老虎的动作和武松的表现要联系起来理解,重点抓。

6、小结过渡:武松面对老虎毫不畏缩,机智、勇敢地与老虎斗争,成为世人敬仰的英雄。

四、学习第四段: 1、齐读第四段。 2、小结:武松下冈。

五、完成课堂练习2作业。

1、出示句子:①武松嘴发干,浑身热乎乎的,便摇摇晃晃地走到大青石前躺下。 (“摇摇晃晃”能换成“大摇大摆”吗?为什么?) ②老虎咆哮着扑向武松。 (“咆哮”能换成“喊叫”吗?为什么?)

2、方法: ①弄清词的本义。 ②比较意思较为接近的词。 ③联系上下文确定词的使用范围。

3、答案:(①“摇摇晃晃”不能换成“大摇大摆”。因为“摇摇晃晃”的意思是摇摇摆摆。课文中指武松喝了十八碗酒,这是酒性开始发作,有点儿控制不住自己的步伐。而“大摇大摆”中的“摇”与“摆”是体现威风或自在而故意摇摆的样子。 ②“咆哮”是指(猛兽)怒吼。还可以解释为发怒时口中发出很响的声音,如一般的喊叫就不能用“咆哮”。课文中老虎几次进攻都遭到失败,武松又用哨棒打它。引得老虎发怒而大叫,这时用“咆哮”十分确切。)

六、摘录句子。 1、先在文中划出句子,讨论。 2、摘录在练习册上。

总板书: 10武松打虎 老虎 扑掀 剪 武松 跳 躲 闪 揪踢 摁 打 ( 机智 勇敢 )

武松打虎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武松是个勇敢无畏、豪迈倔强的人。2、能够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3、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4、通过讨论明白学习这篇课文与现在提倡野生动物保护法并不矛盾,我们要学习的是武松的勇敢无畏的精神。教学重点:武松打虎是怎样打死猛虎,从而体会武松的勇敢无畏的英雄气概。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我国古代有四大名著,《水浒传》就是其中的一部,它请讲述了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故事。书中刻画了许多英雄人物,据说有一百零八位,武松就是其中的一位。谈到武松大家想到什么事?对了,是打锰虎。今天我们就要学习《景阳冈》。

二、初学课文,理清课文结构

1、自读课文,思考问题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2)完成课后填空。(分别是喝酒—上冈—打虎—下冈)

2、检查自学情况

(1)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交流填空题.

(3)你认为哪一部分写得最精彩?

三、学习重点部分武松打虎分小组讨论

1、武松是怎样打死锰虎的?用自已的话说说。

2、你从中体会到武松是个怎样的人?

3、有感情的朗读这部分内容

(1)自读练习(2)指名读,学生点评。

四、展开讨论,延伸课外,深化中心。

提供一则新闻一个饿熊闯进一家农户对其农人进行嘶咬,可是村民却束手无策,原因是根据《野生动物保护法》熊是属于国家保护动物,没有上级命令不能擅自伤害。待村长打电话请示上级后再去营救那村民,那村民已被熊咬死。提出讨论题看了这则新闻,你有什么想法?现在人们提倡保护野生动物,武松打虎这类文章不该看了,你又怎么看待这个问题?(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我们要学习的是武松勇敢无畏的精神,并不是人人去打虎,而当人的正当权益受到侵害时还是应当机立断保护。

武松打虎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武松是个勇敢无畏、豪迈倔强的人。2、能够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3、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4、通过讨论明白学习这篇课文与现在提倡野生动物保护法并不矛盾,我们要学习的是武松的勇敢无畏的精神。教学重点:武松打虎是怎样打死猛虎,从而体会武松的勇敢无畏的.英雄气概。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我国古代有四大名著,《水浒传》就是其中的一部,它请讲述了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故事。书中刻画了许多英雄人物,据说有一百零八位,武松就是其中的一位。谈到武松大家想到什么事?对了,是打锰虎。今天我们就要学习《景阳冈》。

二、初学课文,理清课文结构

1、自读课文,思考问题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2)完成课后填空。(分别是喝酒—上冈—打虎—下冈)

2、检查自学情况

(1)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交流填空题.

(3)你认为哪一部分写得最精彩?

三、学习重点部分武松打虎分小组讨论

1、武松是怎样打死锰虎的?用自已的话说说。

2、你从中体会到武松是个怎样的人?

3、有感情的朗读这部分内容

(1)自读练习(2)指名读,学生点评。

四、展开讨论,延伸课外,深化中心。

提供一则新闻一个饿熊闯进一家农户对其农人进行嘶咬,可是村民却束手无策,原因是根据《野生动物保护法》熊是属于国家保护动物,没有上级命令不能擅自伤害。待村长打电话请示上级后再去营救那村民,那村民已被熊咬死。提出讨论题看了这则新闻,你有什么想法?现在人们提倡保护野生动物,武松打虎这类文章不该看了,你又怎么看待这个问题?(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我们要学习的是武松勇敢无畏的精神,并不是人人去打虎,而当人的正当权益受到侵害时还是应当机立断保护。

武松打虎教案 篇11

教学要求:

1、让学生通过武松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及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了解武松沉着、机智、勇敢的性格。

2、学习生字新词。

3、积累武松机智、勇敢的句子。

4、复习巩固“注意词的使用范围”的方法,并运用这个方法确定“摇摇晃晃”,“咆哮”的使用范围。

教学重点:复习巩固“注意词的使用范围”的方法。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要求:

1、读全文,了解大意,理清课文的脉络。

2、自学课文生字新词。

3、学习课文第一段。

教学过程:

一、示题。

1、板书课题:10武松打虎

2、师述:这个故事是根据《水浒》第二十三会改写的。

二、自学课文。

1、预习课文: ① 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② 理解“怠慢、苍凉,咆哮”等词语的意思。 ③按“喝酒一上冈一打虎一下冈”给课文分四段。

2、检查预习情况。

3、分段:

第一段: (1一一lo.)武松在酒店喝酒。 第二段: (11一一14)武松很勇敢地上冈。 第三段: (15一一24)武松打虎的经过。 第四段: (25)武松下冈。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1) “三碗不下冈”是什么意思?课文哪句话告诉我们:用“一一”划出。

(2)武松是怎么做的?用“~~”划出。

(3)自由读,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

(4)出示句子,讨论交流。 ①凡是来喝酒的客人,三碗以后没有一个能过得景阳冈,都醉得爬不起来了。 (这句话说明酒性烈,一般的'客人喝三碗就醉得过不了山冈。) ②武松一口气又喝了十五碗,随后,笑眯眯,醉醺醺地走出酒店。 (武松喝了十五碗酒,加上前面喝的三碗,共十八大碗,却没有醉倒,说明他酒量大。)

(5)齐读第一段。 (6)小结:这一节主要讲武松喝了十八大碗酒没有醉倒,还准备上山冈。

四、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组成的词。

第二课时

课时要求:

1、学习课文二~四段,重点训练“注意词语的使用范围”的方法。

2、摘录描写武松机智、勇敢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文。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第一段,了解武松喝了十八大碗酒没有醉倒,听说景阳冈有老虎,毫不在乎,大摇大摆走上冈。他是怎么想的?我们学习第二段。

二、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划出武松想的话。 (武松想; “好汉不怕虎,怕虎非好汉。 走!”)

2、读一读,体会一下,这句话说明什么? (这句话说明武松勇敢。)

3、指导、齐读第二段。

4、小结过渡:武松是一个非常勇敢的人,当他看到老虎又是怎样表现的呢?

三、学习第三段。

1、默读、思考:你从哪些词看出老虎的凶猛?用“AAA”表示;你又从哪些词看出武松的机智、勇敢?用“。。。”表示。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注意;老虎的动作和武松的表现要联系起来理解,重点抓。

6、小结过渡:武松面对老虎毫不畏缩,机智、勇敢地与老虎斗争,成为世人敬仰的英雄。

四、学习第四段: 1、齐读第四段。 2、小结:武松下冈。

五、完成课堂练习2作业。

1、出示句子:①武松嘴发干,浑身热乎乎的,便摇摇晃晃地走到大青石前躺下。 (“摇摇晃晃”能换成“大摇大摆”吗?为什么?) ②老虎咆哮着扑向武松。 (“咆哮”能换成“喊叫”吗?为什么?)

2、方法: ①弄清词的本义。 ②比较意思较为接近的词。 ③联系上下文确定词的使用范围。

3、答案:(①“摇摇晃晃”不能换成“大摇大摆”。因为“摇摇晃晃”的意思是摇摇摆摆。课文中指武松喝了十八碗酒,这是酒性开始发作,有点儿控制不住自己的步伐。而“大摇大摆”中的“摇”与“摆”是体现威风或自在而故意摇摆的样子。 ②“咆哮”是指(猛兽)怒吼。还可以解释为发怒时口中发出很响的声音,如一般的喊叫就不能用“咆哮”。课文中老虎几次进攻都遭到失败,武松又用哨棒打它。引得老虎发怒而大叫,这时用“咆哮”十分确切。)

六、摘录句子。 1、先在文中划出句子,讨论。 2、摘录在练习册上。

总板书: 10武松打虎 老虎 扑掀 剪 武松 跳 躲 闪 揪踢 摁 打 ( 机智 勇敢 )

关于武松打虎教案四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武松打虎教案4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武松打虎教案 篇12

教学内容

1.武松习武

2.武松打虎

教学目标

1、 运动参与:同学能够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通过学习,培养同学主动观察、评价同伴动 作的能力。

2、 运动技能:创设课堂教学的故事情景,让同学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全身心投入到速度、跳跃、爬滚等素质练习中。

3、 身体健康:通过“快找同伴”的游戏,发展灵敏、协调等素质,同时发展跑的能力。

4、 心理健康:通过练习培养同学克服困难,勇敢顽强的高尚意志。

5、 社会适应:在体育活动中尊重与关爱运动能力弱的同伴。

教学重点:发展同学身体素质练习。教学难点:着重解决同学跨跳时,前腿尽量往前伸,后腿脚前掌尽量向前蹬,落地时脚前掌先着地的动作习惯。

教学内容

组 织 教 学 和 学 练 法

一、课堂常规则

1、 体育委员整队,报告人数。

2、 师生问好。

3、 教师提出本课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4、 检查服装、鞋子,布置见习生。

要求:

声音宏亮

精神丰满

服装整洁

体育委员按四列横队整队。要求:静、齐、快

二、热身跑

一、组织:

原地由四列横队变成二列横队

二、教法:

教师用口令指挥:“成二列横队———走!”

二、要求:

1、静、齐、快

2、听从教师的口令指挥

三、徒手操

1、头部运动

2、扩胸运动

3、腰部运动

4、膝关节运动

5、手腕脚腕运动

一、组织:全班由一路纵队围圆队形散开

二、教法与步骤:

1、 教师示范动作

2、 教师用口令指挥,并且领做

三、要求:

口令清晰、响亮、富有节奏感

一、组织:全班由一路纵队围圆队形散开:

二、要求:

1、按口令做动作。

2、动作要有弹性、力度、规范。

一、快找同伴

练习方法:

画一个直径为15米左右的大圆圈。同学分别站在圆圈的外沿上,按要求练习。跑的方向可以改变,(先是逆时针,后是顺时针)。失去同伴的同学被淘汰。(在场外了解武松在景阳岗打老虎的故事。)最后剩下的同学为胜。

一、组织:

全班排成圆圈

二、教法与步骤:

1、老师讲解游戏方法和规则。

2、老师组织并发出信号。

一、游戏队形:

全班排成圆圈,分别站在

圆圈的外沿上进行游戏,组织如图:

二、学练法与步骤:

1、同学排成圆圈走或慢跑,听到口令“X人一组”后,迅速依照口令的要求自愿结成小组手拉手,剩下的为失败。

三、要求:

认真、积极、注意平安

二、武松习武

练习方法:同学连续做3次跨跳,爬行5米,冲刺跑10米。

一、组织:

全班成四列横队

二、教学与步骤:

1、 导入武松打虎的故事,创设课堂教学的故事情境,激发同学练习情绪,把同学注意力吸引到故事情节之中。

教师:现在,大家明白武松是怎样打老虎的吗?

同学:明白!

教师:接下来让我们也当一回武松吧。好不好?

同学:好!

教师:为什么武松能打死老虎呢?

同学:因为他有一身功夫。

教师:我们要想成为武松那样的英雄,就要练就一身的身手。

三、要求:

注意平安

一、练习队形:

每四人一小组,组织如图

二、学练法与步骤:

1、同学尝试、考虑、回答。

2、听老师讲解动作要领。

3、再讨论、再实践。

4、交流学习、教师总结、推广学习、演示、评价、改进,形成正确动作。

⑴快速跑能力:手握空心拳,肘关节贴着腰际,前后摆动。冲刺时脚前掌着地,控制好身体重心,尽量跑直线。

⑵连续跨跳能力:有助跑,前腿尽量往前伸,后腿脚前掌尽量向前蹬,手臂自然摆动,落地时脚前掌先着地,适当缓冲。

⑶轻快爬行能力:俯卧,屈肘撑地,两肘交替向前匍匐爬行,两腿放松并与双手协调配合。

2、(通过语言引导,把同学引向素质练习)

教师:要想有武松那样的功夫,我们一是要有智慧,二是要具有以下几种能力和身体素质。

⑴快速跑能力

⑵连续跨跳能力

⑶轻快爬行能力

教师用“跳”、“爬”、“跑”的口令指挥同学练习。

教师:请同学们展开丰富的想象力,看看哪几个“小武松”练得最出色。

教师:现在给大家1分钟时间讨论,然后我们比一比谁掌握的最好、最快。

褒扬练得认真,动作做得好的“小武松”,发习武奖。

二、学练法与步骤:

1、 同学先尝试练习一次,然后认真看教师示范,讲解动作要领.

2、 同学分组讨论,练习2-4次。

三、武松打虎

练习方法:先爬过小山坡(跳箱)追赶老虎(20米快速跑),然后跳过三道壕沟(小海绵垫子),轻快地爬行至老虎身边,左右手各打三拳,打死老虎后跑回排尾,依次进行。

一、组织:

全班成二路纵队

二、教学与步骤:

1、 安排任务。

2、 教师提示练习方法,并提出要求。

3、 老师组织并发出打虎口令。

教师:小武松们,准备好了吗?

同学:我们准备好了!

教师:打虎的时候不能急于求成,要快中求稳,明白了吗?

同学:明白了。

教师:好,动身!

教师:老师要给六位“小武松”发奖,大家认为哪六位最棒?

同学:A、B、C、D、E、F同学的表示最好。

教师:好,那就让老师当一回松江,给这六位同学发奖,大家鼓掌祝贺。

小武松在热烈的练习气氛中兴趣盎然、意犹未尽,在一片快乐声中结束。

一、小结

二、安排回收器材

三、宣布下课

一、组织:

全班成四列横队

1、听老师总结

场 地 器 材

跳箱两个,大海绵垫6个,小海绵垫18个,竹竿3根,贴有老虎头像的软海绵垫2个,习武奖章6枚,小武松奖章6枚,黑板一块。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