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鲍之交读后感

知远网

2025-09-24读后感

知远网整理的管鲍之交读后感(精选6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管鲍之交读后感 篇1

管仲是一个神奇的人,由他的经历我得出的结论就是:在一个人没有咽下最后一口气前,请不要妄自评价他。管仲的前半辈子那样的不看与落寞,那些喜欢闲言闲语的人们肯定会下一个“这孩子没出息”类似的结论。就像俗话说的一样:三岁看八十。就是一个小孩子三岁的时候就能看出他八十岁是什么样子,这是完全没有科学依据和理论实践的。

一个人的能力和他的很多方面有关,不能以偏概全,以学习成绩否定一切,肯定一切。尽管中国的社会是这样,成绩不好是被人瞧不起的,成绩不好是很难有作为的,因为这样一个看不到全面的社会是无法发现每个人身上的有点和长处的,也就无法将每个人的能力发挥得淋漓尽致。然而社会在飞速得进步,总会有一天,每一个孩子都会发挥自己的所长来建设这个美好的世界,我们也期待这一天。鲍叔牙是颇受大家好评的一个人,他清廉、正义、重情义,贤能而又不好嫉妒。这样一个近乎完美的人,实在不得不让人喜欢。管仲的成功与鲍叔牙的成名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人们都赞叹鲍叔牙一心为国推举管仲却自己隐退相位之后的气节。他牺牲了自己,成就了别人。但是人无完人,天生就没有无缺憾的人,可能是史书上没有记载也可能是大家可以忽略了。百家讲坛上说鲍叔牙是瞧不起比自己能力弱的人的,就是不懂得礼贤下士,只对自己强的人甘拜下风,姑且把它看作是他的缺点,但是这样的缺点对于一个大尺度的鲍叔牙来说,真是鸡蛋里面挑骨头了。自古以来,往往是那种叱咤风云的任务才会把最真实、最现货的一个正反面完整形象展现给历史,而对于一个历史的配角,就让他留存这美好的形象吧。

齐桓公在历史上也算是一代霸业的成就者,而他的成就,离不开管仲和鲍叔牙。他最大的有点就是知人善用,知错能改。通俗一点说就是能听进去别人说的话。他是霸主,但他不骄傲。错了就知道改正,别人说的他能够积极采纳,但也不是什么都采纳,一个圣明的君主,是懂得怎样去取舍的。而齐桓公就懂得取舍之道,不偏听,也不固执。齐国才从弱小走向强盛,从手无缚鸡之力,到召集天下诸侯。

总而言之,一个朝代的兴衰,一个国家的更替,甚至一个人的成功与否都是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英雄引领着社会的发展,带动群众进步。如果群众是许多个零的话,那么英雄便是零前面的实数,有个这个实数,数字才变得有意义,社会才能进步,才能发展。

管鲍之交读后感 篇2

《管鲍之交》这篇文章讲了鲍叔牙和管仲之间的三个小故事,告诉我们鲍叔牙是如何对待朋友的。

第一个故事说管仲和鲍叔牙一起做买卖,赚得钱管仲总是多拿一些,鲍叔牙不但不指责他, 还 非常理解朋友,从不斤斤计较,认为管仲生活贫苦,多拿点钱是应该的。

第二个故事讲了管仲办错了事,鲍叔牙不是一味地指责他,而是安慰他、帮助他。

第三个故事是鲍叔牙认为管仲的才能在他之上,就甘心把相国的位置让给管仲。鲍叔牙不嫉妒朋友的才能,而是为朋友的成就感到高兴。

读完了《管鲍之交》,我被鲍叔牙对朋友的理解、包容和真诚所打动。我们对朋友也要坦诚相待,只有真诚地对待朋友,朋友才会真诚地对待我们,我们才能找到真正的朋友,才能生活得更加快乐。

管鲍之交读后感 篇3

今天,我读了《管鲍之交》这个故事。

这篇文章讲述了鲍叔牙年轻时与管仲交朋友。他见管仲气宇宣昂,相貌魁伟,博学多才,少有大志,就料他是治国济世的人才,所以对他特别敬佩和照顾。

两人少年时曾一起做生意。鲍叔牙见管仲家穷,就在分钱时多分一点给管仲。有人骂管仲贪财,鲍叔牙解释说:“他是不会贪图这一点钱的。是我看他家穷,就故意多给他分一点。”

管仲还带兵打仗,临阵对敌,常躲在最后,撤退时又跑到前头去了。有人认为管仲是懦夫。而鲍叔牙却说:“他家有老母,全靠他赡养。他保护自己,是为了侍奉母亲。他绝对不怕死的。”

后来,两人去齐国谋生,当时齐襄公没有儿子。但他有两个兄弟,一个是纠,一个是小白。管仲和鲍叔牙当了他们的老师。一个在鲁国,一个在叫莒的小国。

齐襄公死后,这两个兄弟开始争夺王位。他们都从自己栖身的国家回齐国,在路上管仲向小白射了一箭。看见小白倒下去,就认为小白死了。就不急不慌在回齐国。而小白并没有被射死,他们快马加鞭,改回齐国。在鲍叔牙的说服下,小白当上了齐国的国王——齐桓公。

后来,齐桓公让鲍叔牙推荐人才,他推荐了管仲。而后来管仲辅佐齐桓公当上了霸主。

鲍叔牙和管仲的友谊,一直流传到现在。我也想要和自己的朋友像鲍叔牙和管仲那样呢!

管鲍之交读后感 篇4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管仲和鲍叔牙之间的故事,我想很多人都听说过,鲍叔牙认为管仲是难得的人才,向齐桓王推荐管仲为“相”,但管仲临死前没有推荐鲍叔牙,而推荐了隰(xí)朋为丞相,并要大王远离易牙,说易牙是一个小人,不值得信赖。其后一段是这样讲的:

易牙得知了管仲的话气坏了,马上找到了鲍叔牙说:“老将军,谁不知道管仲是您推荐的啊!可是管仲却忘恩负义,国君让您做相,他却说了您一大堆坏话。推荐了隰朋,我真替您打抱不平!”易牙满以为鲍叔牙听后会恨死管仲,谁知鲍叔牙反倒哈哈大笑起来,竖起大拇指说:“管仲忠于国家,不讲私人之情。这正是我推荐他的原因啊!隰朋要强我很多。”易牙碰了一鼻子灰,只得灰溜溜地走了。

这一段显现出易牙不允许别人说自己的缺点,是一个心胸非常狭窄的人,他不思己过,而是想借鲍叔牙害管仲,更加显现出易牙做事不光明磊落,是一个心怀诡计的卑鄙小人,令鲍叔牙都不齿,后来鲍叔牙叫齐王将易牙赶出了齐国,这就是令人不齿的卑鄙小人的下场。

鲍叔牙听说管仲说自己的缺点,他没有生气,而是认真听取了管仲的意见,后来也做了宰相,这显现出鲍叔牙是一个能听取别人的建议,并能及时改正错误的人。鲍叔牙了解管仲的品性,也知道易牙是个心怀叵测的小人,当易牙说管仲坏话时,他明辨是非,因此没有听易牙的鬼话,这还说明鲍叔牙与管仲是互相信任的好朋友。他们都以国家为重推举人才,心怀坦白,这就是被后人世代传颂的“管鲍之交”。故事中这一段最令我感动,让我体会到什么样的朋友才是最可贵的,什么样的人是最令人鄙视的。

我觉得鲍叔牙比管仲还要伟大,他是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的人,因为没有鲍叔牙就没有管仲,没有管仲就没有齐国的强大,鲍叔牙才是管仲的真正朋友!我要向鲍叔牙学习,当别人说了我缺点时,不管说的对或不对,首先我态度要谦虚,并认真谦虚地表示感谢,感谢别人对我的关心和指导,然后反省自己的想法和行为是否有不对的地方,最后对以前做的好的对的要坚持和保持,原来错的地方虚心改正。如果因为别人说的不对而打别人,那不是就跟易牙一样了吗?我可不想成为易牙那样的人!

管鲍之交读后感 篇5

从前,齐国有一对很要好的朋友,一个叫管仲,另外一个叫鲍叔牙。

年轻的时候,管仲家里很穷,又要奉养母亲,鲍叔牙知道了,就找管仲一起投资做生意。

做生意的时候,因为管仲没有钱,所以本钱几乎都是鲍叔牙拿出来投资的,可是,当赚了钱以后,管仲却拿的比鲍叔牙还多,鲍叔牙的仆人看了就说:“这个管仲真奇怪,本钱拿的比我们主人少,分钱的时候却拿的比我们主人还多!”鲍叔牙却对仆人说:“不可以这么说!管仲家里穷又要奉养母亲,多拿一点没有关系的。”

有一次,管仲和鲍叔牙一起去打仗,每次进攻的时候,管仲都躲在最后面,大家就骂管仲说:“管仲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鲍叔牙马上替管仲说话:“你们误会管仲了,他不是怕死,他得留着他的命去照顾老母亲呀!”管仲听到之后说:“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人可是鲍叔牙呀!”

后来,齐国的国王死掉了,大王子诸当上了国王,诸每天吃喝玩乐不做事,鲍叔牙预感齐国一定会发生内乱,就带着小王子小白逃到莒国,管仲则带着小王子纠逃到鲁国。

不久之后,大王子诸被人杀死,齐国真的发生了内乱,管仲想杀掉小白,让纠能顺利当上国王,可惜管仲在暗算小白的时候,把箭射偏了,小白没死,后来,鲍叔牙和小白比管仲和纠还早回到齐国,小白就当上了齐国的国王。小白当上国王以后,决定封鲍叔牙为宰相,鲍叔牙却对小白说:“管仲各方面都比我强,应该请他来当宰相才对呀!”小白一听:“管仲要杀我,他是我的仇人,你居然叫我请他来当宰相!”鲍叔牙却说:“这不能怪他,他是为了帮他的主人纠才这么做的呀!”小白听了鲍叔牙的话,请管仲回来当宰相,而管仲也真的帮小白把齐国治理的非常好呢!

后来,大家在称赞朋友之间有很好的友谊时,就会说他们是“管鲍之交”。

管鲍之交读后感 篇6

《管鲍之交》这个故事讲的是:春秋时的齐国是一个霸主国家。管仲和鲍叔牙是齐国两个很有名的人。鲍叔牙家里很有钱,管仲家里很穷,但是他们俩是一对很好的朋友。

两人一起合伙做生意,总是鲍叔牙出的钱多,管仲只出的钱少。可是每回赚钱以后,总是管仲得到的钱多,鲍叔牙得到的钱少。因此,大家觉得管仲是一个自私和爱贪小便宜的人。但是鲍叔牙却不这样认为。

管仲帮鲍叔牙办事,总是办不好。别人都说管仲没有才干,但鲍叔牙却认为管仲很有才干,只是没有碰上施展才华的机会。

后来,齐国打仗了。鲍叔牙和管仲加入了自己国家的队伍,一起去打仗。管仲在战场上总是当逃兵,大家都不喜欢他这样。鲍叔牙却说:“管仲的勇气和毅力是谁也比不了的。”

管仲知道了这些事后,特别感动!从此,管仲和鲍叔牙精诚合作、互相帮助,他们都成了很有名的大臣。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朋友之间最重要的是理解和宽容。我们交朋友不能用“打”来解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本领,也都有自己的缺点。我们要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使我们变得越来越好、越来越棒!

老师告诉我们: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就是,和好人在一起就会变好变聪明,和坏人在一起就会受坏人的影响。好人就是心好、善良、热情、勇敢、聪明、好学、勤奋……好人有很多的优点。和好人在一起,让好人越来越多吧!我是好人。你是好人。我们都是好人。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