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用心灵去倾听》有感

知远网

2025-09-24读后感

知远网整理的读《用心灵去倾听》有感(精选6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读《用心灵去倾听》有感 篇1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请翻到第51页。”唐老师的一句话,打破了教室里安静的气氛,大家齐刷刷地翻到这一页,《用心灵去倾听》这个课文题目出现在我眼前,这题目就像长出了一双无形的手似的,把我的眼球给牢牢的抓住了,我的眼球无论怎么“挣扎”也无济于事。用心灵去倾听?怎倾听怎么会听到呢?我带着这些问题读了下去。

这篇课文写了汤米把电话接线员当成了如同自己的第二个母亲的人,汤米让苏珊感到做母亲的幸福的故事,汤米喜欢经常与苏珊联系,爱与她讨论问题,而苏珊总是耐心的回答,从没听到她嫌汤米太烦人之类的话,如“烦死了,天天打电话,等会儿顾客坐不住了!”之类的话,苏珊每次尽自已最大的`努力去帮助汤米,临死之前也不例外。

我们这个社会,经济越来越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也越来越提高,但是越来越多的人无视周边的人,一个买CD香水就花几千几百元的人却变得越来越铁石心肠,却不会给贫困的人捐助十块钱,很少人再去热心帮助别人了,一个乞丐,等了一天也只有乞讨到一点点钱,有的人在街上卖艺,表演时看的人还蛮多的,而表演完之后,拿起碗来要钱的时候,而一哄而散,全溜了。

我这个人虽有同情心,但是平时却不怎么主动爱帮助别人,哪怕别人碰到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我也懒得去帮助,我觉得帮助别人也很烦。但看了这篇文章,让我真切感到帮助别人的重要性,人与人之间要真心相助,这样我们彼此间会感到无比温暖,因为我们彼此播撒爱,彼此收获爱,我下定决心,一定学会去去帮助别人,为他人带去温暖与幸福!

让我们与冷漠说再见,让我们真诚地去帮助别人吧!

读《用心灵去倾听》有感 篇2

今天,我学习了一篇感人的文章:《用心灵去倾听》。

课文主要讲了,我独自在家,手指不小心被锤子砸伤了。我便学着爸爸妈妈的样子,拨打了问讯处的号码,一个叫苏珊的女子接听了。我终于找到了一个能倾听我说话的人,不由得放声大哭。苏珊教我怎样处理受伤的手指,我立刻照做,手指果然不疼了。从此以后,苏珊成了我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与第二个母亲。我每每遇到问题都会找苏珊,苏珊也总是耐心的解答我的问题。我的'金丝雀死了,我在难过的时候找到了苏珊。苏珊用乐观的态度是我消除了对死亡的恐惧及过于难过的心理,她告诉我“小鸟只是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了”。许多年后,当我想见一面苏珊的时候,苏珊却已经去世。她给我留下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汤米,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作者在找到一个能倾听自己心声的人时,就是找到了一份希望。他把希望寄托在了苏珊身上,自己受伤的心里得以抚慰。由此可见,一个人在特殊情况下,能有一个用心灵去倾听自己的新生的人是多么重要。苏珊的耐心和爱心更值得我们赞颂。对于一个跟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总务谋面的孩子,苏珊却一直能以一位母亲的胸怀与风度耐心的为他解答,用乐观的态度去消除他对死亡的恐惧,安慰他稚嫩的心灵。在最后,苏珊对自己的去世也是笑着看待的。

生活中,不也有许多这样的人吗?他们用心灵去倾听我们的心声,为我们解忧,和我们分享快乐。他们,就是——朋友!我想,作者并不仅是把苏珊当做自己的母亲,也有把苏珊当做自己的一个知心朋友,信赖苏珊。

我相信,在另一个温暖的世界里,乳白色的月光下,苏珊在静静的歌唱,在她的身旁,一定会有一个听众用心灵去倾听她的歌声。倾听声调的婉转悲哀,轻巧灵活,透明、朦胧……

读《用心灵去倾听》有感 篇3

最近我读了《用心灵去倾听》,被汤米和苏珊的故事感动了。

这个故事主要是讲汤米小时候进场打电话给“问讯处”的“小精灵”,“小精灵”总是耐心地回答他的问题,一遍遍向他解释。后来他认识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他第二个母亲的人,叫做苏珊。汤米长大后,找到了苏珊感谢她。但是苏珊却感谢我,因为她没有孩子,汤米的电话使她感受到了做母亲的幸福。

这个故事能够感动我是因为他们两人根本不认识,但是一个人却能认真地听令一个人讲话,而且教了他很多道理,就像一个母亲。在他应该感谢这位“母亲”时,“母亲”却跟想感谢他。这种事情在现代生活中是很少发生的',所以很珍贵。我觉得人与人之间应该有多一点的理解,多一点的去倾听,而且要用心去倾听。

读《用心灵去倾听》有感 篇4

有的人就算认识十年、二十年,也不能成为朋友;有的人只要见一面,交流一会儿,就能成为对方的知己;还有的人,通过一台老旧的电话机,就能成为互相之间刻骨铭心的人。其实,大家都可以做到后者,只要我们用心灵去观察、感受和倾听。 今天,我阅读了《用心灵去倾听》,我很受感动,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儿时的“我”经常和“问讯处”的小精灵聊天,长大以后,他到外地来借着一次机会给问讯处的苏珊通话并告诉他自己会回来和她见面,可惜的是,苏珊在作者回来前就去世了,她给他留了一条留言。

当我读到 读到儿时,“我”的金丝雀死时,苏珊很好地对“我”解释时,我深深地感受到苏珊是为了“我”不对死忙有恐惧,对“我”说,这只金丝雀到另一个世界去唱歌了。苏珊真是……还有,苏珊隔了那么多年还认识儿时的“我”,她一定是用心灵去倾听的,才会这么深深地记住“我”。 在这篇文章中,我感受到的不仅是人与人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还有苏珊对作者的爱,每天从百忙中抽出时间来和小作者一起聊天,作为问讯处的`职工,除了苏珊,其他人很难办到,以及用心灵去倾听他人的声音。

我相信,在另一个温暖的世界里,如水的月光下,苏珊在静静地歌唱,在她的身旁,一定会有一个听众用心灵去倾听她的歌声。

读《用心灵去倾听》有感 篇5

昨天晚上,自己扛着摄像机教学了一篇《唯一的听众》,慢慢找到了一点上情感类课文的感觉。今天,趁热打铁,设计教学了一篇略读课文《用心灵去倾听》。全文围绕“我”与苏珊的交往过程这条主线展开,脉络清楚。课文先写“我”开始以为苏珊是住在电话机里的无所不知的小精灵,只要拨“105”,就能得到她的帮助。然后写“我”的手指被锤子砸伤,情急之中拨通了电话,得到了苏珊的热情帮助,对她产生了好感。接着写“我”与苏珊聊天,苏珊总是用心灵倾听“我”的声音,耐心地给“我”帮助与安慰,她成了“我”从未谋面的第二个母亲。最后写长大后,“我”利用回故乡的机会与苏珊取得了联系。就在我们约定见面的前夕,苏珊不幸病逝了。

“我”深切地怀念她。首先,我从昨晚的课堂导入,引入今天的课题。“由课题这样一个错位的用词搭配,我相信你一定有所发现或有所疑惑!”在问题的引导下,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或多或少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等到学生朗读完毕,我请学生说说最令你感动的故事情节。随机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这也算指导朗读吧。在学生说到课文的最后一句:随后,她给我读了纸条上的留言:汤米,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有的学生说,我感动于苏珊面对死亡能如此平静面对;有的学生说,我感动于苏珊有一颗美好的心。我引导:作者——我,将这句话留在了文章的结尾,这是作者的情感发展的高潮。作者真的感动于苏珊那一颗平静的心吗?教室里反映者寥寥无几。

“我们先不急着思考这个问题,我们先放一放,让我们先去看看我和苏珊之间发生的故事吧!”随后,组织学生概括文章,让学生直面一个个故事,在故事的概括中,随机帮助学生感受语言。在学生的发言中,我发现课堂不知不觉中吟唱了一曲曲感人肺腑的赞美曲,这种渐入佳境的'课堂感觉真好。现在回想,这也是我本节课自我感觉良好的关键,这个直面文字的过程,没有让学生去体味文字的温度,大部分学生将永远游离课堂之外。最后抛出刚才的问题,作者感动于这张纸条的分量是为什么?学生发言精彩:苏珊,一个素未谋面的人,在临死之前仍然想着我,希望我不要因为她的过世而悲伤,因此她仍像小时候安慰我失去金丝雀一样安慰我,这不正像一位母亲呵护孩子的爱吗?

课堂结束了,我觉得在这个浮躁强刺激的社会里,让学生去感受那一个个平面素面的文字的温度,只有引领学生走进文字,让文字与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与作者一样感同身受,抽象的文字才能树立在学生的面前。学生毕竟是感性经验的,用一套一套的道理去说服孩子,任何祖国语言,热爱语文,还不如一点一滴用形象去感动孩子。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渐渐让学生体会到文字的温度。

读《用心灵去倾听》有感 篇6

合上书,我伸个懒腰,细细地品味着书的味道.....

我看的是《用心灵去倾听》这本书,讲述的是苏珊和汤米的故事,讲述苏珊是如何用心灵,去倾听汤米的故事。

我走到阳台,心里突然萌发出一种想法,我能不能也像苏珊一样,用心灵,去倾听呢?

我注视着一朵花,试图跟它交传信息,可是等了好久,还是.....我有点沮丧,耷拉下脑袋,又拾起旁边的书,想从里面获得点信息,突然,我眼睛一亮:我得用心,去倾听啊!!

想到这,我慢慢静下心,用柔和的目光注视着花儿,慢慢的,花儿似乎在向我问好:“嗨~你好啊,今天开心吗?”我开心极了,打个招呼后又望向别处:我听到鸟儿在窃窃私语;我听到风儿给小草讲故事;我听到小花与大树谈心;我听到白云在嬉戏的声音......

世界多么美妙啊~我心情愉快的.想到。

万物都是有生命的,他们也有他们的语言,只要我们用心灵去倾听!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