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的教学设计

知远网

2025-09-20教案

知远网整理的《麻雀》的教学设计(精选9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麻雀》的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要求会认的“蹈、瞪、舔”3个生字。会写“檐、脖、摔、蹲、扯、嗓、蹈、莹、瞪、啄、舔、懊、鼠、秃”等14个字,掌握“手舞足蹈、绿莹莹、懊恼、光秃秃”等词语。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内容,从小麻雀的成长过程中,吸取成长经验,全面正确地认识这对母子。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体会句子中人物的心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了解普季克是一只怎样的小麻雀,妈妈是一位怎样的妈妈。

教学难点

全面、正确地认识这对母子。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预习题纲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生字要查字典了解字义。

2、查找有关高尔基资料。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直接导入,师生共同板书课题。

2、交流有关高尔基资料,交流时让学生抓住最感兴趣的内容谈。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课文

1、检查生词⑴认读:摔下、蹲着、扯着嗓子、瞪着眼睛、啄啄后脑勺、舔舔爪子、手舞足蹈。

⑵谈谈发现什么?

⑶认读:绿莹莹、光秃秃

⑷你能说两个类似的词语吗?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一件什么事?

3、普季克是怎样的一只麻雀?麻雀妈妈又是怎样的妈妈?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做批注,结合有关句子谈自己的看法。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交流:

1、从课文1——13自然段,你对小普季克及他的妈妈分别有什么了解?从哪读出来的?

(1)普季克:

小普季克对外界很好奇,求知欲很强。 小普季克是一个自以为是、自作聪明的`孩子。

(2)妈妈:妈妈对孩子十分关心,总是耐心地、不厌其烦地告诉孩子生活常识,生怕孩子有危险。

分角色朗读:

同座位两个同学一个读妈妈,一个读普季克,只读两人的对话。读出妈妈对孩子的关爱,读出小普季克的天真与幼稚。

指名读。

总结:普季克不顾妈妈的劝告,不相信妈妈解释的话,他还不知道,自作聪明,不听劝告是要吃亏的。

《麻雀》的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要求会认的“蹈、瞪、舔”3个生字。会写“檐、脖、摔、蹲、扯、嗓、蹈、莹、瞪、啄、舔、懊、鼠、秃”等14个字,掌握“手舞足蹈、绿莹莹、懊恼、光秃秃”等词语。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内容,从小麻雀的成长过程中,吸取成长经验,全面正确地认识这对母子。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体会句子中人物的'心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了解普季克是一只怎样的小麻雀,妈妈是一位怎样的妈妈。

教学难点

全面、正确地认识这对母子。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预习题纲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生字要查字典了解字义。

2、查找有关高尔基资料。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直接导入,师生共同板书课题。

2、交流有关高尔基资料,交流时让学生抓住最感兴趣的内容谈。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课文

1、检查生词⑴认读:摔下、蹲着、扯着嗓子、瞪着眼睛、啄啄后脑勺、舔舔爪子、手舞足蹈。

⑵谈谈发现什么?

⑶认读:绿莹莹、光秃秃

⑷你能说两个类似的词语吗?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一件什么事?

3、普季克是怎样的一只麻雀?麻雀妈妈又是怎样的妈妈?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做批注,结合有关句子谈自己的看法。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交流:

1、从课文1——13自然段,你对小普季克及他的妈妈分别有什么了解?从哪读出来的?

(1)普季克:

小普季克对外界很好奇,求知欲很强。 小普季克是一个自以为是、自作聪明的孩子。

(2)妈妈:妈妈对孩子十分关心,总是耐心地、不厌其烦地告诉孩子生活常识,生怕孩子有危险。

分角色朗读:

同座位两个同学一个读妈妈,一个读普季克,只读两人的对话。读出妈妈对孩子的关爱,读出小普季克的天真与幼稚。

指名读。

总结:普季克不顾妈妈的劝告,不相信妈妈解释的话,他还不知道,自作聪明,不听劝告是要吃亏的。

《麻雀》的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抓住描写老麻雀动作、神态的语句,体会老麻雀的爱子之情。

2、通过对四、五自然段的学习,了解具体叙述与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3、让学生明白写事的文章要按一定顺序叙述。知道麻雀这篇文章的起因、经过、结果!

教学重点:

通过对四、五自然段的学习,掌握具体叙述与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难点:

了解写一叙述事件文章按一定顺序,(起因,经过,结果)。

一、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麻雀这篇课文。请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围绕麻雀写了一件什么事?

生答:

既然这是一件事,那么肯定会有起因经过结果,你能告诉我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吗?

师板书起因经过结果(或者贴在鱼骨图中间)

二、感悟方法

1、读了课文,你认为这是一只怎样的麻雀?,生自由说!

2、同学们,那你知道在屠格涅夫心里这是个什么样的老麻雀呢?

出示原文(英勇的鸟那句)

3、在作者心中这是一只英勇的鸟,请同学默读四五自然段,看看哪些词句能体现出老麻雀的英勇。完成任务单一。

要求:

1、读四五自然段,勾画描写老麻雀的句子。

2、找出能体现老麻雀英勇的词句。

4、生随机板书动作外貌声音(或者贴)看到听到

5、出示完整的概念图,刚才通过同学们的回答,我们看到了一只英勇的老麻雀,那么是什么力量让这只老麻雀英勇无畏的.飞下来的呢?

课文中怎么说的,请同学们一起读。

板书:想到的!

6、出示原文

7、升华感情

8、总结:这就是作者写作的秘诀。要想把一件事写清楚具体,按一定的顺序写,可以写作者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的,三、实践运用

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猎狗和小麻雀的,请按照刚才提炼关键词的方法找出来,读一读。

四、作业布置:

课下阅读《猎人笔记》

板书设计:

鱼骨图

《麻雀》的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嗅、奈、煞”等7个生字,会写“呆、巢、齿”等13个生字,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母爱的伟大。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新词,积累好词佳句。

2.明确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抓住描写老麻雀和猎狗动作的词语,体会老麻雀的无畏精神。

教学难点:

1.体会作者是如何把一件事情写清楚的。

2.从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动人故事中,懂得动物也有伟大的母爱。

课时安排:

2课时

1.认识本课“嗅、奈、煞”等7个生字,会写“呆、巢、齿”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打猎、无可奈何”等词语。

2.学习用查字典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感受老麻雀伟大的举动。

4.读写、积累并运用生字新词。

5.交流、学习、掌握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麻雀图片,引导学生观察麻雀的体型,获得视觉上的观感。

导语:“小小尾巴高高翘,不会走路只会跳。房檐树洞是它家,爱吃谷物不吃草。”大家知道这个谜语说的是什么动物吗?清早出门时,我们经常能听到它们叽叽喳喳的叫声哦。(生答麻雀)没错,说的就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鸟——麻雀。请大家看看图中的这只麻雀,再回忆一下你们见过的麻雀,说说它们给你的印象是什么吧!(学生自由发表看法)它们又活泼,又机灵,又胆小,外貌非常普通。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认识一只特别的麻雀哦。

2.出示课题,引入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介绍作者及相关写作背景。

屠格涅夫(1818—1883)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屠格涅夫的创作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强烈的批判精神,善于把握时代的脉搏,主题鲜明,结构紧密,人物形象鲜明,语言优美,对俄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的代表作有《猎人笔记》《贵族之家》《父与子》《罗亭》等。《猎人笔记》描写了俄国农奴制度下农奴的悲惨生活,暴露了俄国农奴制度的的黑暗和残酷,在俄国文学史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就节选自《猎人笔记》。

2.听音频朗读,一边听,一边学习停顿和朗读语气。注意自己读不通顺的地方。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

4.检查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带拼音的字词卡片,指名认读。教师纠正字音,学生识记生字。

会写的字:到呆无可何里牙身

儿斗大力住

会认的字:扎救

(2)指导归类识字。

◆部首归类:

扌:掩(掩盖)护(保护)搏(搏击)打(敲打)

口:嗅(嗅觉)嘶(嘶哑)喊(喊叫)唯(唯一)

(3)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结构及笔画,重点字书写示范,指导生字书写。

◆书写指导:

〔奈〕上下结构,上宽下窄。“大”撇、捺伸展盖下,“示”两点呼应。

〔齿〕上下结构。“止”两竖宜短,末笔横长,写在横中线上,下部略小。

〔庞〕半包围结构。“广”撇往左下长伸,“龙”右部整体略出“广”。

◆易错提示:

〔嗅〕右下部是“犬”不是“大”,不要漏写一点。

〔巢〕上部三个“”,不要多写或少写,方向不要写反。

〔齿〕下部是“”,不要写成“凶”。

〔庞〕被包围部分是“龙”,不要写成“尤”。

(4)学生书写练习,教师巡视,纠正坐姿、握笔姿势、书写错误等。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圈画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交流圈画内容,教师结合交流情况点拨理解重点词语。

(1)风猛烈地(摇撼)着路旁的白桦树。

预设:先出示狂风吹动树木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什么是“摇撼”,再引导学生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词义。可以理解成“摇动”的意思。在阐述词义的过程中要强调词语的适用范围,以免学生误用。

(2)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

预设:出示猎狗的图片,最好能突出它锋利的`牙齿。学生仔细观察图片,说出对猎狗牙齿的主观感受,在教师的引导下想象猎狗的牙齿在捕杀猎物时所起的作用,从而体会句中“锋利”一词的准确性。在学生明白“锋利”指兵器、工具等尖而薄的基础上发问:为什么人们也会用“锋利”来形容某篇文章的语言?由此发散到“锋利”的另一个释义,即抽象意义上的“尖锐”感受。

(3)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了,发出(嘶哑)的声音。

预设: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嘶哑”的嗓音是什么样的,如老师长时间讲课后的声音或学生嗓子不舒服时的声音,还可以播放具有代表性的歌手的歌唱片段,让学生重点体会它是一种“沙哑”的嗓音状态,一般出现在人或动物疲累、紧张的情况下。

(4)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

预设:教师先展示猎狗和麻雀体型对比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庞大”的意思。再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说一说什么东西给大家带来“庞大”的感觉,教师可适当进行提点,如高楼、高山、大树、长得很高的人,等等。最后可以采用造句的方式进行巩固。

小结:这一次,我们又学到了几种理解词语的方法。当然,理解词语的方法并不仅限于这几种,大家要从词语本身出发,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希望大家多多挖掘自己在学字识词方面的才能,争取找到自己独特的小妙招。

3.指导词语归类。

◆AAB式:悄悄地呆呆地慢慢地

4.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阅读与思考。

A.文中出现了哪些角色?(“我”,小麻雀,老麻雀,猎狗)

B.本文的叙述顺序是什么?(事情发展的顺序)

C.课文围绕麻雀写了一件什么事?(写了一只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并吓退了猎狗的故事)

预设:引导学生抓住核心角色——“老麻雀”,围绕它的举动进行总结。

D.出示课件,填空并齐读:本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先交代事情的起因——(“我”的猎狗发现了一只被风吹落在地的小麻雀),接着叙述事情的经过——(老麻雀奋不顾身地从树上飞下来,保护小麻雀,吓得猎狗慢慢后退),最后交代事情的结果——(“我”带着猎狗走开了)。老麻雀的举动让我们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

预设:以填空的形式引导学生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借机总结规律,凡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来写的文章,只要抓住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进行概括,再将其串联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2)合作与交流。给课文标上段序,小组合作,给课文划分层次,交流为什么这样划分,归纳出每一层次分别写了什么。

预设:先引导学生找到对应的描述事情起因、经过和结果的段落,再进行层次的划分和段意的总结。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讨论时间,不急于确认答案的正误。

◆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讲猎狗随“我”打猎归来,途中看到从巢里掉下来一只小麻雀的经过。

第二部分(第4~6自然段):讲老麻雀在庞然大物——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掩护小麻雀,吓退了猎狗。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讲猎狗被“我”带走,小麻雀得救了。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适当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过渡:弱小的老麻雀竟然逼退了庞大的猎狗,这场面多么令人震惊啊!我们都知道本文节选自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其实作者在这篇文章后面还写道:“是的,请不要见笑。对那只小小的、英勇的鸟儿,对它的爱的激情,我是怀着虔敬之情的。”鸟儿的英勇表现在哪里?“它的爱的激情”又是指什么?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虔敬之情的?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下节课上解决。

小结:这节课上,我们共同学习了本课中的生字难词,整体把握了课文内容,并且受到了一定的情感熏陶。看到大家在课堂上的活跃表现,老师非常开心。

(示例:同学这次在识字写字环节中表现得非常突出,让老师感到很惊喜,希望你以后也能多多参与,主动和老师、同学进行互动;同学对词义的理解真是太有一套啦,你的很多想法给老师也带来了不少启发;和的朗读既流利,又充满感情,老师和同学们都被你们的朗诵感动了呢。同学划分段落、概括段意做得非常准确,是在课前做了预习准备吧?希望大家多向这些同学学习,开动脑筋,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这样,学到的不仅有知识,还有方法和思维,而这些才是获得知识的诀窍。)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自由交流并积累学习方法。

(2)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1.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2.体会老麻雀为保护小麻雀所表现出来的不畏**的精神,感受“母爱”的强大力量。

3.理解作者传达出的同情、爱护弱小,藐视、不惧强大的思想感情。

《麻雀》的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麻雀》的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麻雀》的教学设计 篇5

【教材分析】

《麻雀》是人教版第八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课文主要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的故事,歌颂了热爱幼小者的高尚品质。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智慧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

语文教学是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也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灵活运用多种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设计特色】

个性阅读,自主感悟。

【教学目标】

基础目标:

感悟老麻雀的勇敢无畏,体会爱的伟大力量。通过小组合作,凭借情境解决,使每位学生能入情入境,主动参与,在读中体会,读中感悟。

发展性目标: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交往的能力以及自主阅读、探究阅读、批判阅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

根据课文特点,认真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具体描写,来表现老麻雀奋不顾身掩护小麻雀的那种为“一种强大的力量”所支配的精神,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难点】

创设一个利于学生学习、感悟的情境,感受老麻雀为了保护小麻雀而表现出的那种精神的伟大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 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在导入课文时,教师贴图“大树、掉在地上的小麻雀、猎狗”等,设置悬念:“当凶猛的猎狗张开大嘴,就要吞食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小麻雀时,你能想象可能出现的情形吗?”学生情绪很高涨,说了各种各样的答案,教师并没有肯定或否定学生的答案,而是引导学生带着疑问去读课文。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营造了一个有利于阅读主体情绪化的“场”,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使其去和文本对话,主动地去读书,专注地读,兴致勃勃地读。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对文章有了初步的理解和体验。】

二、整体感知,把握内容

导入课文之后,指导学生根据预习要求先自读自悟:读读课文,自学生字词,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结果怎样。

【如果漫无目的地读,也许读过之后只会留下一个模糊的印象。教师在导入激趣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学生便会潜心阅读,这样便有效地调动了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三、潜心会读,领悟情感

1、 感受可怜

教师让学生读读课文,把课文中表现小麻雀可怜的句子划下来,仔细地读读,想想课文是怎样把小麻雀写具体的。

(1)“我顺着林阴路望去,看见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是刚出生不久,从巢里掉下来的。”从“呆呆”“无可奈何”可以体会到小麻雀的孤单无助;从“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体会小麻雀的幼小;从整句话中体会小麻雀幼小而无助,从而产生怜悯之心。

(2)教学片断

师:“无可奈何”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一点办法也没有。

师:课文中写谁想干什么一点办法也没有?

生:是小麻雀想飞回巢里,但是它没有办法。因为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是刚出生不久,不可能飞的,所以呆呆地站在地上。

师:你简直就是屠格涅夫先生,观察得够仔细的。谁能把这段话读好?你们自己试试。等一会儿看谁能读得让大家看见这只活生生的小麻雀。

(学生个个兴致勃勃地大声练习着。接着老师请同学读,在大家的启发帮助下,一只只小麻雀越来越形象了。)

【教师抓住关键词语“无可奈何”,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又通过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再现了小麻雀的弱小无助的形象。这既是一次语言文字的训练,又是一次情感体验活动。】

2、 感受老麻雀的勇敢无畏

教师深情地引入:“当猎狗张开大嘴,准备扑向小麻雀的时候。为了拯救自己的幼儿,老麻雀不顾一切地从树上飞了下来(贴图:老麻雀)。请同学们读读第四、五自然段,画出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仔细体会,带着自己的体会再动情地读几遍。” 学生先自由阅读,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教师让小组之间交流各自的学习体会,然后再集体交流。

学生交流汇报片断:

(1)“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落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师:“这里为什么用‘落’字?”

学生1:“‘落’字说明麻雀着地的速度非常快。”

学生2:“‘落’字表明麻雀十分勇敢果断。”

学生3:“从‘落’字可以看出麻雀为了救自己的孩子心情万分焦急。”

学生4:“一个‘落’字反映了麻雀一心只顾孩子,不顾自己的危险。”

学生5:“从一个‘落’字可以看出麻雀真是个勇敢的妈妈,或者是个勇敢的爸爸。”

另外,在讨论交流时,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理解下面两个重点句:

(2)“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扎煞起全身的羽毛”是怎样的情景?“绝望”的老麻雀为什么还不停地尖叫?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扎煞起全身的羽毛”是面对强敌时本能的表现,每根羽毛都竖起来,乱蓬蓬的,样子十分难看。“绝望”的老麻雀不停地尖叫,是对付强敌的一种做法,也是本能的体现。从句子中可以体会到老麻雀救小麻雀的勇敢,也可以体会到它面临强敌时的弱小和无助。)

师:“你们猜猜老麻雀可能尖叫什么?”

生1:“你要是敢动我的孩子一根毫毛,我就跟你拼了!”

生2:“不准你伤害我的孩子!”

生3:“你要是敢再靠近一步,我就对你不客气!”

生4:“猎狗,你要吃就吃我好了,千万别吃我的孩子。”

(3) “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安然”是什么意思?“一种强大的力量”指的是什么?)

(“安然”,“安全,安安稳稳”的意思。“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是因为幼子遇到生命危险。“一种强大的力量”指的是亲子之情。正因为这种亲子之情,促使老麻雀不顾危险去拯救小麻雀。从这句话里,可以体会到爱的伟大。)

师:这份爱太伟大!太了不起了!太令人感动了!同学们读读第四、五自然段,主我们共同感受这感天动地的亲子之情吧!

【引导学生同桌合作探究,抓住深受感动的句子,围绕重点词语,提出问题并讨论,感受了老麻雀的勇敢。同时对课文内容进行拓展补白,再现当时的情景,培养求异思维。学生通过这个实践活动,走进了文本,深刻地领悟了课文的内涵和思想感情,内心便会由然而生对老麻雀的敬佩之情。最后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整个课堂被这浓浓的亲情感动着。这样,通过师生、生生的对话,相互交流,相互补充,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从而共识共享共进,智得以启迪,情得以激发,既使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又充分挖掘了教材中的内涵,触摸了麻雀的心灵,使课堂充满了生命活力。】

四、延伸表达,抒发感情

在充分感悟了老麻雀的勇敢和爱的伟大力量之后,教师深情地对学生说:“这时,你最想对老麻雀说什么?”

生1:“老麻雀,你太勇敢了,我很佩服你!”

生2:“老麻雀,你奋不顾身救孩子的精神令我感动。”

生3:“老麻雀,你真棒!我为你竖大拇指。”

生4:“老麻雀,我要学习你临危不惧的精神。

生5:“你想对小麻雀说一句话:你有一位好爸爸或许是妈妈,你长大后要孝顺他们。”(这时,班上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

在了解了故事的结局后,教师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猎狗走后会怎样呢?”并以此为话题写一次小练笔。

【教师通过启发诱导,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采用展开联想,读书感悟,思辨探索等不同方法去和文本对话,把学生引向了又一片广阔的语文天地。“你最想对老麻雀说什么” “猎狗走后会怎样”这一适度的开放性的问题,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进一步理解,抒发了对麻雀的敬佩之情,使感悟亲情的伟大再次得到升华,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独立性、敏捷性和创新性,从而发展了学生的智力,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学要源于文本,超越文本,因此,教师要不断开发、充分利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语文教育资源,使学生凭借丰富的资源进行大量的实践。教师要多设计富有情趣的实践性、探究性的作业,多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反复实践中,在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中,全面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课后反思】

本课的教学力求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学习、感悟的情境,使每位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入情入境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进行读书感悟。课后主要的体会有以下两点:

1、 积极、主动、参与

本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地挖掘和利用有效的教学资源,通过贴图、课文插图等各种辅助教学手段,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使其主动地走近文本,走入文本,和文本对话,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新课一开始,学生就主动参与,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到感悟“亲子之情”“爱的伟大力量”中来,以读书感悟,观察联想、品味重点、讨论交流等方法一步一步地酝酿、激发、领悟、抒发对老麻雀的敬佩之情,较好地体现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这一教学理念。

2、以读为主、以情动人

朗读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的重要手段,也是领会课文潜在内涵的重要途径。我在这堂课中创设了多种途径地读,达到了以读增智、以读悟情、以读促思、以读代讲的效果。同时又通过学生动人的朗读,教师感人的导语,以情动情,以声传情,营造了浓厚的情感氛围,整堂课的教学,学生始终沉浸在浓浓的亲情之中,老麻雀外在的形象和内在的精神深深地刻在了孩子们的心中,使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情感熏陶达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麻雀》的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麻雀》的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麻雀》的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知道可以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

2、知道可以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清楚展现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

教学重点和难点:

知道可以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清楚展现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二、初步梳理

同学们打开书,今天我们学习16课《麻雀》,自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你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文中的故事吗?注意说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1、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2、按照起因经过结果得顺序,把事情说清楚。

三、研读课文,学习写法

一只小小的麻雀能逼退一只大猎狗,想想都让人觉得不可思议。我们一起看一下具体的情形是怎样的。

1、读3、4段,画出描写小麻雀、猎狗的句子。

(1)遭到大风猛烈的摇撼,从树上巢里掉在地上的小麻雀是怎样的?画出表现小麻雀弱小可怜的.词语。

嫩黄、绒毛写出弱小;呆呆、无可奈何写出无助、可怜。

作者是怎么把这些写清楚的呢?(神态动作和外形)

(2)猎狗走近小麻雀,它想干什么?画出表现猎狗凶猛厉害的词语。

(3)引导学生将上面的内容进行对比,让学生体会小麻雀

猎狗:嗅了嗅、锋利的牙齿。——凶猛、强大(动作、样子)

用词语形容一下小麻雀当时的情况:危在旦夕、生死攸关、命悬一线。

看来,对小麻雀来说,这真是一次噩梦般的偶遇呀!

写了看到的和想到的。

2、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老麻雀来了,它是怎样以自己的单薄之力扭转局面的呢?自读4/5段,看看老麻雀是怎么做的,画出能主动你的句子和词语,你从中读出了什么?作者是怎么把它写清楚地。

处境的危险。

(1)就在小麻雀即将遭到不测的时候,又发生了什么事?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图文对照,讨论、探究:

①为什么老麻雀飞下来时像一块石头落地?

比喻,写出了老麻雀飞下来地迅速、急切、无畏、奋不顾身的勇气。

②在文中找出两个描写老麻雀“临战”前紧张姿态的句子,你从中体会到什么?把你的体会读出来。

它挓挲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坚定、绝望

③“它呆立着不动,准备着一场搏斗”,这句话说明了什么?——宁可牺牲自己也需要保护自己的孩子。

④老麻雀为什么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指的是什么力量?——对孩子的爱。

⑤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描写老麻雀形象的句子,把自己的感动之情读出来。

(2)作者是怎么把老麻雀的勇敢和对小麻雀的爱写清楚地呢?——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前提是认真观察。

结语:其实,生活中不缺乏美,也不缺乏发现的眼睛,我们缺的是那种认真和细致,希望了同学们不但能发现生活中的美,还能用自己手中的笔记录美的故事。

四、总结写法

五、练习巩固

板书设计:

猎狗攻击小麻雀

老麻雀拯救幼儿——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

我唤回猎狗

《麻雀》的教学设计 篇7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0个,掌握“无可奈何”“扎煞”“拯救”等词语的意思。

2、四人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3、通过老师对重点段落的分析,让学生体会到母爱的伟大。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是学生四人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难点是通过老师对重点段落的分析,让学生体会到母爱的伟大。

三、教学方法:

以读带讲。

四、教学时数:

两课时。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请同学们翻到60页,看到下面这有一幅图,里面有一种小动物是什么?对的,就是麻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麻雀这篇课文,那请聪明的`孩子知道麻雀的英文单词 师板书:13麻雀 Sparrow

二、初读课文

1、四人组自由朗读课文,一起完成课后练习第2题。 师板书:发生经过结果 学生在题目处做笔记。

2、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文中出现的角色。

4人组分别找出,老师用简笔画画出我猎狗老麻雀小麻雀 从课文角色出发,讲讲课文说了一件什么事? 指名生回答后老师板书。

3、生字词展示。

学生展示,包括读,组词,注意的字。 师生交流。

三布置作业:完成语基中的一部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精读课文,深入感知。

1、学习第一部分

A找出文中猎狗发现小麻雀的动作并用三角形打记。 学生指出,师生交流。

B来看下小麻雀是什么样子的,并用波浪线打记。 请一位声音最美的学生读出来。 师生交流并板书。

师板书:小麻雀:弱小无助

C分析猎狗的样子,找出文中描写猎狗的句子并用单实线打记。 师生交流并板书。

师板书:猎狗:灵敏凶恶

2、学习第二部分

A关于老麻雀的重点句子的分析。

句子: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分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找出老麻雀动作的词语,并用三角形标记。 句子: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石头似的说明了快、重、来势凶猛。学生做笔记。 句子: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扎煞是什么样子?绝望的叫声是怎样的?

提问:让我们再来感受下这只老麻雀是什么样子? 师生交流并板书。

师板书:老麻雀:勇敢内心强大 B分析老麻雀勇敢的原因。 一种强大的力量是什么力量? 师生交流。

老师强调身份是母亲,这是母爱的力量,让学生做笔记“母爱的力量”并用五角形打记。 C指导背诵喜欢的句子。

老师重点指出第四第五自然段。

3、学习第三部分

从“我”急忙唤回我的猎狗,看出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师生交流并板书。

师板书:人:善于观察富有爱心

三、主题升华 主题:爱的力量

四、知识拓展延伸

假如你就是文章中角色任意的一个,你会对老麻雀说什么呢?

五、今日收获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收获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麻雀》的教学设计精品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麻雀》的教学设计精品,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麻雀》的教学设计 篇8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的内容,抓住老麻雀的神态、动作体会爱的伟大,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即爱的力量。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三)进一步学习、掌握具体记叙和表达真实思想感情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着重理解课文第4、5两个自然段,认真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具体的描写来表现老麻雀奋不顾身掩护小麻雀的那种为一种强大的力量所支配的精神。

三、教学过程

(一)教师为学生有感情地范读课文,让学生回忆课文围绕麻雀写了一件什么事。然后,让学生说一说。

(这篇课文围绕麻雀描写了我在打猎回来的路上,亲眼看到大猎狗想吃掉小麻雀,老麻雀在大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的事情。)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学生读课文第1、2、3自然段,让学生想一想这件事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

(课文第1、2、3自然段是故事的开始。猎狗随我打猎归来途中,突然放慢了脚步,悄悄地向前走,嗅到了前面有什么野物。我在这时,看到从巢里掉下来一只小麻雀。)

2、指名学生读课文第2自然段,突然,我的猎狗放慢脚步,悄悄地向前走,好像嗅到了前面有什么野物。这里,野物指什么?作者用突然和嗅引出了小麻雀,自然、合理。教师可以让学生想一想嗅的意思,引导学生理解因为是猎狗,所以,无论是听觉,还是视觉,都自然会对野物有着特殊的敏感,为学生理解后面的课文中猎狗想吃掉小麻雀打下基础。

(好像嗅到了前面有什么野物中的野物指的是小麻雀。嗅的意思是闻,用鼻子辨别气味。)

教师可以补充解释嗅,一般习惯用在动物身上。比如,狗、猫等。

3、学生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然后,想一想我看到了一只什么样的小麻雀,用笔在书上画下描写小麻雀动作、外形的句子。

(①我看到这样一只小麻雀: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是刚出生不久,从巢里掉下来的。②描写小麻雀动作的句子: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③描写小麻雀外形的句子: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

4、教师可引导学生反复读一读这些句子,对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中的呆呆地和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中的无可奈何,要让学生说一说在句子中的意思,深入理解这两个词语在课文中的作用。接下来,让学生想一想从描写小麻雀动作和外形的句子中,我们能看出什么。

(①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中的呆呆地是死板,发愣的意思。②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中的无可奈何是没有任何办法的意思。③从对小麻雀两个动作的描写中,可以看出这是一只刚刚出生,没有见过世面和风雨,从来没有离开过妈妈和巢穴的小麻雀,所以,从树上掉下来,站在地上是呆呆地,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④从对小麻雀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的外形描写中,进一步可以看出这分明是刚出生不久的小麻雀。分明是明明、显然的意思。)

5、小结第一段的学习,过渡到第二段。

小结:我在打猎回来的路上,看见一只才出生不久的小麻雀从树上掉下来。

教师可引导学生想一想,提出问题,过渡到第二段的学习。

面对这样一只出生不久的小麻雀,如果是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现在,大猎狗发现了小麻雀,预示着什么?小麻雀的命运将要发生怎样的变化?

(对第一个问题,大部分学生会回答:如果是我,我会想,小麻雀多可怜呀!它离开妈妈和伙伴,一定很着急。我要把它放回梧桐树上帮它回到妈妈身边。现在,大猎狗发现了小麻雀,就预示着小麻雀的危险来了。)

(三)学习课文第二段。

1、让学生默读课文第4自然段,想一想,小麻雀的危险是什么?课文里哪句话表明了这种危险,在课文里画出来。

(小麻雀的危险就是猎狗想吃掉它。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

2、从猎狗的表现中,你觉得此时的这只分明是刚出生不久的小麻雀遇到了一个和自己相比怎样的敌人?

(从猎狗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这样的表现看,小麻雀遇到了一个和自己相比强大百倍的敌人。)

3、教师指名学生读第4自然段的第2、3句,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当猎狗走近小麻雀的时候,谁出现了?它是怎样出现的?课文里用了一个什么词表明它的到来让猎狗意想不到?

(当猎狗走近小麻雀的时候,老麻雀出现了。课文里用突然一词表明老麻雀的到来迅猛,让猎狗意想不到。)

4、教师引导学生反复读第4自然段的第2、3句,突然,一只老麻雀从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并提出问题:这里,作者把老麻雀比作什么?为什么老麻雀飞下来像一块石头落地?绝望是什么意思?老麻雀扎煞起全身羽毛,绝望地尖叫是什么样?在这里说明了什么?

(①在这两句话中,作者把老麻雀比作一块石头。②因为老麻雀从树上飞下来时迅猛、落在地上坚定,表现出老麻雀在凶猛的庞然大物猎狗面前的果敢、勇气和胆量。③绝望是没有一点希望的意思。④老麻雀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的样子是全身每一根羽毛都立了起来,用自己最后的力量来捍卫自己的孩子。说明老麻雀除了愤怒,还有为了救自己的孩子表现出把生死置之度外,毫不惧怕比自己强大的敌人的勇敢精神。)

5、教师做过渡:老麻雀想拼命拯救自己的幼儿,而面对的却是一个庞大的怪物,让我们来看看它是怎样表现的。然后,指名学生读第5自然段,提出学习要求和问题。

让学生划出表示老麻雀动作的词句。

(它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它呆立着不动,准备着一场搏斗。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它浑身发抖了,发出嘶哑的声音。老麻雀为什么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

(因为老麻雀在庞大的猎狗面前是弱小的,没有任何保卫自己和幼儿的武器,所以,它十分紧张,浑身发抖。但是,它又十分的愤怒,表现出决不畏缩,所以,发出嘶哑的声音。)

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一种强大的力量指的是什么力量?

(尽管在猎狗面前,老麻雀也不能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只顾自己的安全而丢下自己的孩子不顾,而是毅然猛扑下去,为拯救孩子准备进行殊死的决斗。这是一种强大的力量,这力量就是无与伦比的母爱!)

6、教师小结重点段的学习。

课文第4、5两个自然段,是故事的高潮,是文章的重点段。讲述了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的故事。歌颂了伟大而高尚的母爱。作者含蓄地点出了这一点,也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表露出来。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段。

(四)学习课文第三段。

1、教师让学生默读课文6、7自然段,提出问题:猎狗愣住了,是因为害怕吗?

(猎狗愣住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害怕,而愣住的原因是老麻雀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表现。)

2、我为什么急忙唤回猎狗,带着它走开了?

(因为我被老麻雀果敢、坚定的行动和奋不顾身、拯救幼小的精神所感动,也由于爱怜之心的驱使,所以急忙唤回猎狗,带着它走开了。)

(五)总结全文。

《麻雀》这篇课文,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故事,歌颂了热爱幼小和伟大的母爱精神。

《麻雀》的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要求会认的“蹈、瞪、舔”3个生字。会写“檐、脖、摔、蹲、扯、嗓、蹈、莹、瞪、啄、舔、懊、鼠、秃”等14个字,掌握“手舞足蹈、绿莹莹、懊恼、光秃秃”等词语。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内容,从小麻雀的成长过程中,吸取成长经验,全面正确地认识这对母子。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体会句子中人物的心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了解普季克是一只怎样的小麻雀,妈妈是一位怎样的妈妈。

教学难点

全面、正确地认识这对母子。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二 次 备 课

预习题纲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生字要查字典了解字义。

2、查找有关高尔基资料。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直接导入,师生共同板书课题。

2、交流有关高尔基资料,交流时让学生抓住最感兴趣的内容谈。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课文

1、检查生词⑴认读:摔下、蹲着、扯着嗓子、瞪着眼睛、啄啄后脑勺、舔舔爪子、手舞足蹈

⑵谈谈发现什么?

⑶认读:绿莹莹、光秃秃

⑷你能说两个类似的词语吗?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一件什么事?

3、普季克是怎样的一只麻雀?麻雀妈妈又是怎样的妈妈?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做批注,结合有关句子谈自己的看法。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交流:

1、从课文1——13自然段,你对小普季克及他的妈妈分别有什么了解?从哪读出来的?

(1)普季克:

小普季克对外界很好奇,求知欲很强。

小普季克是一个自以为是、自作聪明的孩子。

(2)妈妈:妈妈对孩子十分关心,总是耐心地、不厌其烦地告诉孩子生活常识,生怕孩子有危险。

分角色朗读:

同座位两个同学一个读妈妈,一个读普季克,只读两人的对话。读出妈妈对孩子的关爱,读出小普季克的天真与幼稚。

指名读。

总结:普季克不顾妈妈的劝告,不相信妈妈解释的话,他还不知道,自作聪明,不听劝告是要吃亏的。

2、品读重点段,感受伟大的母爱与小普季克的'成长。

从14——18自然段中,你对这对母子,又有怎样的认识?从哪读出来的?引导学生找到描写妈妈的语句。

(1)出示15自然段:

A对比读:

妈妈从树上扑下来。她把普季克推到一边,浑身的毛竖起来,张大了嘴巴,双眼直瞪着大花猫。她那凶猛的样子,使大花猫大吃一惊。

麻雀妈妈那凶猛的样子,使大花猫大吃一惊。

通过对比读,你有什么体会?

B展开想象。

a读着这样的语句,你的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你看到什么?(同学描绘头脑中出现的画面)

b出示书中的图。教师激情:同学们,在强大的敌人面前,又一只老麻雀挺身而出,用渺小的身躯拯救自己的幼儿。此时此刻,你仿佛听到什么?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 还从哪感受到这种伟大的母爱?

出示16自然段:

紧跟着,妈妈也飞了起来,可尾巴的羽毛却让扑上来的大花猫咬掉了。不过,她好像一点也不在乎,蹲在普季克身边,啄啄他的后脑勺,欢天喜地地问:“怎么样?怎么样?”

重点体会“好像一点也不在乎、欢天喜地”。

谈感受,指导有感情朗读

(3)、创设情境感受小麻雀的成长。

多么动人的画面,多么感人的话语!同学们,此时此刻,你就是普季克。我想问问你:普季克,当你掉下来,正在害怕时,看到妈妈飞下来,你有什么想法?是什么力量,使你竟然飞了起来?当你看到妈妈因保护你,失去了尾巴还因你学会飞高兴而忘却自己的疼痛,你又有什么感受?你说没什么,总得一样一样学,你都学会什么了,明白什么道理?(引导学生一方面感受母爱;一方面认识到小孩子自作聪明,不听劝告,是要吃亏的。另一方面要在实践中经受锻炼,增长生活的本领。)

(4)、学习19自然段

普季克终于学会飞了,他感到十分高兴;可看着妈妈那光秃秃的尾巴,他又觉得鼻子酸酸的。

你能用既……又……的句式表达同样的内容吗?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

(如:一方面……另一方面……)

普季克你为什么鼻子酸酸的?此时此刻,你有想对妈妈说的话吗?

引导学生从两方面谈:一方面感受妈妈的爱。一方面请妈妈不要唠叨,应该多教小麻雀一些本领。

四、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高尔基的其他书籍。

第二课时

一、指导书写

本课会写的字中有几个容易写错的地方:“摔”字中的“幺”不要丢“点”;“蹲”字右边的“酋”不要丢掉里面的小“横”;“蹈”字右下部的“臼”里面的两小“横”,笔顺是:撇、竖、横、横折、横、横;“舔”字右边上面是“横”不是“撇”,下面不要丢一“点”写成“小”;“秃”字下面是“几”,不要写成“儿”。

二、练习说话

你和爸爸妈妈发生过争执吗?向老师和同学说说争执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