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远网整理的《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优秀(精选9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优秀 篇1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地词语。
3、能参照课文中的图画,运用课后练习4提供的词语写话。
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长城和运河两项宏伟工程是我国古代劳动农民的伟大创造,增加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
在朗读、背诵训练中,抓住关键词语了解景物特征,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三、教学难点:
能参照课文中的图画,根据提供的词语进行写话练习。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五、分课时设计: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学习生字词。
2、学习课文第一部分,完成练习4。
二、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或投影片,生字卡
三、教学过程:
一、揭题。
同学们,通过二年级时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国古代三个伟大的工程:故宫、长城、大运河。今天,我们学习的第二课就是《长城和运河》,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长城或运河的情况呢?
二、初读课文。
1、各自轻声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读准字音。
2、检查生字词。
驾驶 谱写 不朽 创造 绸带
曲折蜿蜒 嘉峪关 奇迹
(1)、指名读。
(2)、说说字音、字形上需要注意的地方。
峪:读“yù”。
嘉:上半部是“士”。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创:左半部为“仓”。
不朽:指诗歌千古传诵。
谱写:编写歌谱。
(3)、齐读出示的生字词。
3、再读课文,读通顺。
4、默读课文,看看课文围绕“奇迹”讲了哪些内容?
三、精读课文第一部分。
1、导读。
让我们一起跟着文中的“我”先去看看长城吧!(出示图片)
谁来结合课文讲讲你对长城的印象。
“蜿蜒”和“曲折”有什么区别?
2、指导学生读“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眼前。”
(注意要突出景象的奇异)
3、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里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4、你觉得长城怎样?(奇异、了不起、罕见……)
5、引读“东起山海关……不朽的诗篇。”
“不朽”有哪两方面的意思?为什么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
这是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指名读最后两行,这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突出中心)
7、指导朗读。(一开始是惊喜,接着是赞美,最后是敬佩和自豪)
(1)、自由读。
(2)、指名读自己喜欢的部分,评议。
(3)、齐读。
四、作业设计:
1、用钢笔描红。
2、完成习字册。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二、教具准备:小黑板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听写词语。
驾驶 谱写 不朽 创造 绸带
曲折蜿蜒 嘉峪关 奇迹
2、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二、)学习第二部分。
1、指名读第二部分。
2、谁来说说这又是一番怎样的奇异景象?
3、观察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音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 )比成( ),这说明它们之间存在( )之处,你能说说吗?
4、引读“北起首都北京……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这些“奇迹”是谁创造的呢?
5、指导朗读。
谁来说说这一部分和前一部分的区别?
同座位互读,互相纠正。
指名读,评议。
(三、)总结课文。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这两搭奇迹吗?
2、总结:今天,我们乘飞机俯瞰了祖国的两搭奇迹。其实,祖国的奇迹还有很多很多,例如……大家一定要好好学习,张大后去创造新的奇迹。
(四、)作业设计:
1、完成课后习题第三题。
2、多音字组词。
行xínɡ( ) 曲qū( ) 折shé( )
hánɡ( ) qǔ( ) zhé( )
zhē( )
板书设计:
1、长城和运河
长城(巨龙)——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东起山海关 西到嘉峪关 古代劳动
运河(绸带)——银光闪闪 伸向天边 人民的
北起首都北京 南到天堂杭州创造
(五、)我的教学反思:
《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优秀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优秀,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优秀 篇2
教学目标
1、感情朗读诗歌。
2、了解长城和运河的特点。
3、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教学重难点
长城和运河的特点。
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教学准备
教师:ppt课件
学生:收集中华民族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
教学方法
导学互动
教学过程
一、提纲导学
(一)直接导入:
这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充满爱国激情的诗歌——板书《长城和运河》,生齐读课题。
(二)有感情朗读诗歌
1、教师配乐朗读诗歌。
2、[出示导纲一]生齐读诗歌,读准字音、节奏、重音。
3、教读难点诗句。
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
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二、合作互动
4、展示评价(生读生评价,分男生、女生个人小组齐读分读)
出示朗读展示评价标准
姿势端正大方
声音清楚洪亮
重音明显突出
节奏停顿合理
呼吸配合协调
手势添加自然
语气语调得当
感情表达充分
(三)了解长城和运河的特点。
出示导纲二对照图片理解诗句,学生总结长城和运河的特点。教师板书。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
(四)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1、自读有关资料,结合资料谈谈自己的体会。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读出民族自豪感,读出爱国热情。)
2、你还明白哪些人间奇迹你想对中华民族祖先说些什么
三、导学归纳:
学完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四、拓展训练
1、长城的特点是:
运河的特点是:
2、本文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附:板书设计
长城和运河
长城:雄伟壮丽运河:秀丽动人民族:自豪骄傲
《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优秀常用(6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优秀,欢迎阅读与收藏。
《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优秀 篇3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第二部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听写词语。
驾驶谱写不朽创造绸带
曲折蜿蜒嘉峪关奇迹
2、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二、学习第二部分。
1、指名读第二部分。
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讲读
(1)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比成它们之间存在之处,你能说说吗?(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
(2)比较: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3)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句话读懂了什么?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过渡)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
这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一致?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
指名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别。
同座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师读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部分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读两部分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三、总结课文。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这两搭奇迹吗?
2、总结:今天,我们乘飞机俯瞰了祖国的两搭奇迹。其实,祖国的奇迹还有很多很多,例如......大家一定要好好学习,张大后去创造新的奇迹。
《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优秀 篇4
本文是一篇充满强烈爱国情感的诗。诗歌极力颂扬长城、运河雄伟壮丽,歌颂了申华民族的勤劳智慧。
诗歌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描写的是长城与运河。每部分皆为八行,结构相同,一、二行与七、八行诗句相同,三~六行集中概括勾勒长城、运河的雄姿。
诗歌每部分起始皆为: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交代了观察的独特方位:广裹的蓝天,俯视祖国河山;描述了观察的.鲜活的图?阂环?嬉炀跋螅?托脑媚俊4司?奇在何处,异在哪里?接着,诗人用四行诗凝练、形象进行了刻画。睹物思人,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诗人以设问的句式结束每段诗,充满无比的民族自豪感。
本诗语言优美,句式相同,形象生动。
教学建议
1·指导读书。
(1)初读感知。
初读课文,要让学生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明白、读流利。通过读课文,首先让学生谈谈课文两部分分别写了什么,从而感知课文主要内容。接着,可引导学生自学本课的几个生字,做到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体会生字所组成的词语的含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以自由朗读课文为主,间以指名读、分角色读等形式,做到把课文读通、读流利。
(2)精读感悟。
通过精读深思,重点让学生感悟长城与运河的奇异的景象,为什么称之为人间奇迹。教学时,可从三方面着手:看图(或录像)欣赏;补充阅读;读文体悟。通过看图或录相,丰富学生的形象感知;通过补充长城、大运河的有关信息资料的阅读,让学生立体感悟长城、运河的雄姿。指导的重点是让学生读文感悟,读中练语感,读中受熏陶。
第一部分写长城的奇异:它像巨龙、连绵起伏,曲折婉蜒;它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绵延万里;它是无数劳动人民用血汗和智慧谱写的不朽的诗篇。
第二部分写运河的奇异:它像绸带、银光闪闪,伸向天边;它“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纵贯南北五千里;它是几百万人民心血谱写的动人的诗篇。
在朗读中,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展开想像,感悟长城与运河的雄伟壮丽。通过反复诵读,体会景色的壮美,语言的韵美,抒情的真挚。
2·熟读成诵。
指导学生背诵这首诗,可从两方面把握诗的特点:一是内容上看,本诗描写了几幅图画;二是句式上看,一、二行与七、八行两部分上内容一样,三~六句两部分诗句表达句式一样。在掌握本诗表达特点后,让学生自由熟读成诵。在基本会背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背诵。提醒学生根据诗歌的特点,注意合理的停顿、重音。
3·迁移练习。
(1)学写一段话:完成课文后练习四,根据提供的词语,观察课文中万里长城的图片写一段话。
(2)仿写一段诗。
着重从两方面提示学生:一是写什么,可这样设问:中华民族从古至今还创造了许多像长城、运河一样的人间奇迹,你还知道哪些?你也想用诗来赞颂它吗?(如:京九铁路)二是怎么写。可以仿写,一、二、七、八行与课本一样,即:
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像 ,北起 ,南到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子孙(或祖先)。
4·实践活动。
课外让学生搜集歌颂祖国大好山河与人民智慧的短诗,在班级报栏内搞一次题为祖国颂的诗抄张贴。
《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优秀 篇5
教学目标
1、感情朗读诗歌。
2、了解长城和运河的特点。
3、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教学重难点
长城和运河的特点。
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教学准备
教师:ppt课件
学生:收集中华民族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
教学方法
导学互动
教学过程
一、提纲导学
(一)直接导入:
这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充满爱国激情的诗歌——板书《长城和运河》,生齐读课题。
(二)有感情朗读诗歌
1、教师配乐朗读诗歌。
2、[出示导纲一]生齐读诗歌,读准字音、节奏、重音。
3、教读难点诗句。
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
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二、合作互动
4、展示评价(生读生评价,分男生、女生个人小组齐读分读)
出示朗读展示评价标准
姿势端正大方
声音清楚洪亮
重音明显突出
节奏停顿合理
呼吸配合协调
手势添加自然
语气语调得当
感情表达充分
(三)了解长城和运河的特点。
出示导纲二对照图片理解诗句,学生总结长城和运河的特点。教师板书。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
(四)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1、自读有关资料,结合资料谈谈自己的体会。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读出民族自豪感,读出爱国热情。)
2、你还明白哪些人间奇迹你想对中华民族祖先说些什么
三、导学归纳:
学完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四、拓展训练
1、长城的特点是:
运河的特点是:
2、本文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附:板书设计
长城和运河
长城:雄伟壮丽运河:秀丽动人民族:自豪骄傲
《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优秀 篇6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伟大的工程,我们语文书的第一篇课文就热情地赞美了我国古代的两大工程———————(引读课题)
2、上一节课,我们读通、读顺了课文,今天,我们一起来读懂课文,领略长城和运河的美。
3、让我们在聆听播音员阿姨的朗读中开始今天的学习,好吗?打开书本,仔细听,认真看。注意两节中的相同部分。
二、精读感悟
1、这篇课文是一首诗歌,共两节。第一节写了长城,第二节写了运河。有哪些内容是相同的?(出示)指名读。男、女生齐读。(注意句子中的停顿)
2、(出示书上的两幅图)这就是作者看到的长城和运河,作者是在哪里观察到长城和运河的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再读一、二行。
3、(在“奇异的景象”下加上点)注意这些带点的字,再读读这两行,你能体会到作者当时的心情吗?读出作者那惊喜的感情。
4、这两个“奇异的景象”一个是(),一个是()。它们分别“奇异”在哪呢?请大家从课文中找出有关句子用括号标出来,并且读一读体会体会。
5、交流所划的句子。(出示)
6、看看图,再读读这些句子,你觉得长城“奇异”在哪呢?
——长城像巨龙,有多长?东起山海关(在河北省秦皇岛市,是长城的起点),西到嘉峪关(在甘肃省嘉峪关市西,是长城的终点),(看地图)有一万多里,所以长城又叫——(万里长城)如果每天走100里路,那么需要100多天才能走完长城。(读好“万里长城”,读出它的“长”)
——想象一下,“巨龙”爬行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借助动作演示来读懂、读好“连绵起伏”、“曲折蜿蜒”。)看看图,长城通过的地形怎么样?(有陡峭的山坡、深深的山沟、高高的山顶)正因为长城修筑在高低不同的地方,又那么长,所以——(引读第二、三行)
——课前,大家读了《新补充读本》上的《长城》一文,从中你还了解到了什么?
(交流)
——师:几千年以前,国家之间为了相互防御,各在形势险要的地方修筑长城。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长城,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7、如果用一、两个词来概括长城的特点,你想用哪个词?(板书:雄伟壮丽)
把体会到的长城的特点朗读出来。
8、引读最后两行诗句。当你读到“中华民族的祖先”时,你的心情怎么样?(自豪、敬佩)你想说些什么?我们都是中华民族的儿女,9、出示:看图,一边读句子,一边思考“运河的奇异具体表现在哪里?”
10、交流:
——运河像绸带,它们之间有哪些相似之处?朗读时,要注意将这些特点表现出来。
——(看地图)运河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所以它又叫——(京杭大运河)经过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古时候没有火车、汽车,船就是主要的交通运输工具。这条长长的运河也是无数老百姓用简陋的工具一点一挖成的,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运河。
11、引读最后两行诗句。这里的“人间奇迹”指的是什么?你们能想象出当时修筑长城、开凿运河所遇到的困难吗?除了你们能想到的,还有许多你们根本想象不到的困难,许多辛酸苦辣,可我们的祖先却为我们留下了这样伟大的工程,真是——“人间奇迹”啊!
12、让我们一起用朗读的方式来赞美它们吧!
三、布置作业
1、观察课文中万里长城的图片,用上学过的词语(“巨龙、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奇迹”等)写一段话。
2、我们的祖先还创造了哪些人间奇迹?星期三下午上网的时候搜集资料,说说它们的奇异景象。
《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优秀 篇7
本文是一篇充满强烈爱国情感的诗。诗歌极力颂扬长城、运河雄伟壮丽,歌颂了申华民族的勤劳智慧。
诗歌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描写的是长城与运河。每部分皆为八行,结构相同,一、二行与七、八行诗句相同,三~六行集中概括勾勒长城、运河的雄姿。
诗歌每部分起始皆为: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交代了观察的独特方位:广裹的蓝天,俯视祖国河山;描述了观察的鲜活的图?阂环?嬉炀跋螅?托脑媚俊4司?奇在何处,异在哪里?接着,诗人用四行诗凝练、形象进行了刻画。睹物思人,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诗人以设问的句式结束每段诗,充满无比的民族自豪感。
本诗语言优美,句式相同,形象生动。
教学建议
1·指导读书。
(1)初读感知。
初读课文,要让学生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明白、读流利。通过读课文,首先让学生谈谈课文两部分分别写了什么,从而感知课文主要内容。接着,可引导学生自学本课的几个生字,做到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体会生字所组成的词语的含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以自由朗读课文为主,间以指名读、分角色读等形式,做到把课文读通、读流利。
(2)精读感悟。
通过精读深思,重点让学生感悟长城与运河的奇异的景象,为什么称之为人间奇迹。教学时,可从三方面着手:看图(或录像)欣赏;补充阅读;读文体悟。通过看图或录相,丰富学生的形象感知;通过补充长城、大运河的有关信息资料的阅读,让学生立体感悟长城、运河的雄姿。指导的重点是让学生读文感悟,读中练语感,读中受熏陶。
第一部分写长城的奇异:它像巨龙、连绵起伏,曲折婉蜒;它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绵延万里;它是无数劳动人民用血汗和智慧谱写的不朽的诗篇。
第二部分写运河的奇异:它像绸带、银光闪闪,伸向天边;它“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纵贯南北五千里;它是几百万人民心血谱写的动人的诗篇。
在朗读中,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展开想像,感悟长城与运河的雄伟壮丽。通过反复诵读,体会景色的壮美,语言的韵美,抒情的真挚。
2·熟读成诵。
指导学生背诵这首诗,可从两方面把握诗的`特点:一是内容上看,本诗描写了几幅图画;二是句式上看,一、二行与七、八行两部分上内容一样,三~六句两部分诗句表达句式一样。在掌握本诗表达特点后,让学生自由熟读成诵。在基本会背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背诵。提醒学生根据诗歌的特点,注意合理的停顿、重音。
3·迁移练习。
(1)学写一段话:完成课文后练习四,根据提供的词语,观察课文中万里长城的图片写一段话。
(2)仿写一段诗。
着重从两方面提示学生:一是写什么,可这样设问:中华民族从古至今还创造了许多像长城、运河一样的人间奇迹,你还知道哪些?你也想用诗来赞颂它吗?(如:京九铁路)二是怎么写。可以仿写,一、二、七、八行与课本一样,即:
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像 ,北起 ,南到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子孙(或祖先)。
4·实践活动。
课外让学生搜集歌颂祖国大好山河与人民智慧的短诗,在班级报栏内搞一次题为祖国颂的诗抄张贴。
《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优秀 篇8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
3、引导学生搜索长城、京杭大运河以及祖先创造的其他人间奇迹的。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搜索长城、京杭大运河以及祖先创造的其他人间奇迹的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
课前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搜索京杭大运河以及祖先创造的其他人间奇迹的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学习运河片段,了解运河。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搜索长城、京杭大运河以及祖先创造的其他人间奇迹的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的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不只是长城,还有运河。读下面的诗句,看看我在飞机上看到的运河是怎样的一种奇异的景象?
二、学习运河片段
1、“像绸带飘落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在这儿,说运河是一条长长的绸带,你认为这样的比喻好吗?为什么?
2、出示:银光闪闪(abcc):
微波粼粼、金光闪闪
波涛滚滚、细雨蒙蒙
凉风习习、烈日炎炎
逃之夭夭、气势汹汹
3、指导读诗句
三、为什么说,京杭大运河也是人间的奇迹呢?
1、它长:北起北京,南到杭州,全长1747公里。
2、它连通五省市: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天津、北京。
连接: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出示图)
3、实现了南北的运输。我们知道,现在的交通形式很多,由陆路的汽车、火车;水上的水运、天空的空运,现在进入太空的运输都有了。但在当时,北面的物资要运到南边来,确实不方便。于是我们的祖先就想到开凿一条运河,将五大水系贯通,这是何等的想象和创造?
4、所以书上说,“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动人,就是对这种创造的`想象力的高度概括。你说,面对着这条运河,你想说点什么呢?
5、如果我告诉你:京杭大运河全长1794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人工运河,是苏伊士运河的16倍,巴拿马运河的33倍,纵贯南北,是我国第二条黄金水道(这第一条是长江)你会怎样想?
6、如果我告诉你,这运河的开凿,最早在春秋时,吴王就开凿了运河(邗沟),距今2500多年,到了随朝的时候,开通了从杭州折络阳再到北京的运河,这运河比现在的运河不要长;我们现在的运河是元朝的时候修建的,你又作何感想呢?
7、如果我告诉你,现在的这条京杭大运河不仅是黄金水道,而且还是我国即将动工的南水北调工程最主要的河道,你又会作何感想?
8、是啊!我们的祖先多伟大啊!
9、指导读:
10、总结:长城和运河,在中华大地上,从东到西,这好像是一撇;而京杭大运河,从北到南,就好像是一捺;这一撇,从秦汉到现代,又经历了多少苍桑,有过多少泪水,但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那是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而这一捺,从随唐起始,到今天,又有过多少灵动的创造,有过多少憧憬和希望。我们中华民族正是这样一个充满着希望和创造的民族,充满着顽强和不屈的民族。这一撇,一捺,不就是一个大写的‘人“字吗?(出示动画:人)
11、长城运河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历史啊!在历史的长河中,长城和运河谱写着不朽和动人的诗篇,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
四、读诗,指导背诵…
五、同学们,除了长城和运河,我们国家还有那些人间奇迹呢?
1、学生交流。
2、教师简介:故宫、天坛、兵马俑……
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
2、完成补充习题。
《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优秀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优秀,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优秀 篇9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4、观察课文中长城的图片,写一段话。
教学准备:挂图,多媒体,录音机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
听写词语
驾驶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杭州嘉峪关
二、学习课文
1、学习第1.2节
(1)课文录音,同学们边听边看:第1.2节有什么相同之处?
(引读)
(2)作者是在什么地方看到这人间奇迹的?
你从哪儿看出来的?(航行在祖国的蓝天?
(引读)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作者所看到的景象(很奇异)
这应该怎么读呢?
(3)作者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呢?找一找,读一读。
(课件出示长城的图片)长城像什么穿行在大地?(板书:像巨龙)
书上是怎样写长城的?大家一起读一读,结合图理解:连绵起伏、蜿蜒曲折
引读:
万里长城动起……西到……
她是多么雄伟壮丽。几千年来她谱写了……
怎么把这两句读好呢?(范读,生读)
你能把这两句话背出来吗?(试背、指名背、齐背)
(4)万里长城是这样一的雄伟壮观,作者还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运河)
引读:运河像……(板书:像绸带)
与长城相比,你觉得运河怎么样?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
这一句该怎样读呢?
引读:京杭大运河北起……南到……几千年来,它谱写了……
学生再读描写运河的这两句。
你能把这两句背出来吗?
(5)作者把“长城”“运河”称作是“人间奇迹”,你能说说“人间奇迹”是什么意思吗?
引读: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说明中华民族的祖先——?
再读这两句,你能背出来吗?
(6)朗读全文
配图片,音乐欣赏朗读课文,激发情感。
(7)背诵全文。
三、作业
1、多音字组词
行曲折
2、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长城和运河
长城——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奇迹(像巨龙)动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市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
运河——银光闪闪伸向天边
(像绸带)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
课后反思:
长城和运河
今天上《长城和运河》,不少孩子都收集了资料,这使我很是欣慰,因为收集资料不仅是孩子们的事,家长也往往需要参与,现在看来不少家长都能参与孩子的成长了。
今天的教学我以朗读为媒介,使学生领会文中“我”自豪和骄傲的爱国豪情。开始学生朗读出现拖音现象,为纠正这个问题,我先作示范,然后通过语言和学生收集的材料,激发学生对长城、运河修建者的敬佩,引发学生自身做为中国人的自豪。这样学生的情绪上来了,他们激情澎湃地开始朗读了,拖音现象荡然无存。
一点愧疚
在指导学生看长城和运河图片写话时,我只是提供了一些词语供他们选择,而没有做详细的指导,等学生写后,我看了看,基本上空话较多,没有通过观察对长城整体有个映像,然后再分布重点描述长城的一个特点,最后抒发感叹。本来我想:为了让孩子们能根据自己的个性特征写作,我不必要给他们搭建框架。可是我现在意识到,班上的孩子需要细致的指导,现在不是放手的时候。这个火只有在今天下午找时间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