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远网整理的新闻节目策划方案(精选6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新闻节目策划方案 篇1
一.背景
在《南方周末》上有一篇名为《行走的苦难教育》的新闻特写引起媒体和和百姓的关注,学校创办人徐向洋是因为自己有个“问题儿子”而悟出这套教育方法的。他的儿子在小学四五年级时,贪玩调皮,最后辍学,靠家庭教育走出了一条路子。徐向洋说“行走教育”是没办法的办法,他也不忍心看孩子们这么苦,这么难。不过这些孩子很多已经到了临界点,再往前一步就是深渊。他说“我们先抓住他最主要的毛病,帮他克服解决。”
二.活动宗旨
1.更加深入的了解这种近乎残忍的“行走教育”
2.探访学生的生活状态和学校的管理方式以及所实行的半军事化管理
3.把学生真实的生活状态展现给社会,并与学生进行交流
4.做为电视节目真实记录“行走教育”的每个细节和整个过程
三.节目类型
由记者,自愿的学生和学生家长组成的'采访小组一直跟随“行走教育”,一直到结束。电视媒体全程记录“行走教育”的整个过程。风格:真实;体裁:记录片;充分运用同期声和现场采访,淡化主持人。
整个行程从江苏淮安出发。经安徽,湖南,湖北和重庆,抵达成都附近的温江,走了2800多公里,每天行军的最长距离为63公里。把“行走教育”最真实的过程记录下来,并且把学生的生活状态和老师的教育方式全程拍摄。
四.摄制模式
采用ENG电视制作模式,因为是全程跟踪采访,并且时间跨度比较长,不可能采用直播的形式。拍摄完成之后通过后期剪接制作成电视新闻节目。
五.节目内容定位
“行走教育”本身就是一次充满争议的活动,有人认为:学校对学生采取严厉的军事化管理,尤其是体罚和变相体罚,与现行教育法规背道而驰,是对孩子心灵和身体的伤害。不过还有另一种声音:陶行知研究会会长方明认为,行走学校是陶行知极力倡导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再现,人生有这么一段时间专门用来走路,对孩子来说太难得了。让孩子们一起吃苦,是对人生的磨砺,让他们早日学会生存,明白人生。所以整个活动我们会把最真实的教育展现给社会,让学生们和孩子家长来评论这样教育方式的好坏。
六.节目内容
1.活动前期调查和宣传
(1)第一阶段着重对学生家长和社会教育机构调查对“行走教育”的看法和建议
(2)第二阶段宣传本次活动的本身,以此引起社会对“行走教育”的关注和重视
(3)第三阶段是观众互动,通过对社会教育机构和孩子家长的采访,把他们真实想法通过现场采访的形式播放出来。
2.活动周期安排
(1)举行新闻媒体发布会,重点针对宣传前期的第一阶段
(2)在新闻媒体进行宣传本次活动,时间为宣传前期第二阶段
(3)赞助商以及观众互动时间,机动安排
3.活动内容安排
(1)请一到两位教育青少年专家到演播厅,并且首先请他们谈一下对“行走教育”的看法,然后请他们谈一下现在青少年教育的问题和如何对青少年进行管理的问题
(2)播放前期调查采访的片段,让观众听一下孩子家长的声音
(3)继续播放前期调查,看教育机构和社会各阶层的人对“行走教育”持何种态度
(4)采访学校创办者徐向洋,让他谈一下创办这样一所学校的初衷和对持反对意见的人有何看法
(5)采访学生9岁的张中雨:为何来行走学校,在这里呆的这段时间有何感受,对老师的体罚有何看法
(6)采访16岁的浙江女生杨蕾,觉得在这样学校的教育下能使自己改变么?为什么出去之后还是老样子?是否第一次行走教育对他的影响不够深刻?认为自己上网,泡吧,早恋是正确的么?
(7)采访学校的中队长毛姐,她是体罚学生的执行者,当她体罚学生的时候会心疼么? 她自己的孩子有出现过这样的问题么?
(8)采访围观的群众,问:你们对行走教育有什么看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利?
(9)深入学生调查采访,看大多数学生对此有何看法
(10)采访并且深入了解各学校领导对此是什么态度
七.节目特色
1.这是一个纪实性的记录片,通过镜头语言给观众展现真实的“行走教育”
2.记录一个非常真实的故事,充分运用同期声和现场采访,淡化主持人
3.和观众互动,在拍摄过程中采访围观的群众,以此知道平民的想法
4.和社会教育机构以及社会各阶层互动,对于“行走教育”发表他们的看法
5.深入学生中间,获得学生们的想法,看大多数学生对“行走教育”持何种态度
6.采访并且深入了解学校领导对此是什么态度,互动性比较强,且非常广泛
八.主持人风格
这是一个纪实性较强的记录片,充分运用同期声和现场采访,淡化主持人,所以要求主持人有很高的思维和前期准备,并且主持人有不同与常人的思考问题方式,充分调动社会各阶层的人对此次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意见。活动中有很多现场采访调查,要求主持人善于变通,头脑灵活。
九.人员组建
因时间跨度较大,且行程非常远,摄制组不宜带太多的人。记者(即主持人)一名,导演,师和一名后勤(专门负责摄制组的生活以及行程安排)
十.摄制日程
1.前期的宣传和调查,拍摄现场采访和调查
2.活动内容,地域和时间跨度都比较长,所以采取全程跟踪拍摄
3.采景,后期剪辑需要镜头
4.后期制作和播出,至此制作全部完成
新闻节目策划方案 篇2
一、采访对象
退伍回校复读的大学生士兵
二、采访活动的意义
此种访谈类有利于增强普通大学生对现役军人的认识了解。
三、采访方式
此次活动采取座谈形式,面对面双人采访,并分时间段对不同的人进行采访。其中一人摄像,一人提问并记录。
四、采访时间,地点
最好选在宿舍或其他一些比较轻松的环境场所。
五、采访前期工作
1、提前预约
用电话的形式与被采访者保持联系,最好提前一周预约好。
2、采访前准备
必须证件,器材。如照相机,录音笔,采访本,摄像机(如有条件)等。
六、采访过程
开场白要具有引导性,提问过程中要注意细节,注意礼貌。提问的问题要随机应变,善于营造轻松氛围。
其他预备的问题如下:
1、为什么当时选择入伍参军。
2、进入部队后有过后悔吗?
3、在部队最难忘的事是什么?
4、在部队想家吗?
5、在部队有什么是学校里学不到的
6、自己回到学校后有什么目标?
7、大学四年最应该做的事情,最应该注意的事情,最应该杜绝的想法。
8、给学弟学妹们的忠告。等等。
最重要的随机应变,根据采访时的具体情况。
采访的`问题可分为引导性问题,过渡性问题,尖锐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最后以对学弟学妹的建议,忠告结尾。
最重要的随机应变,根据采访时的具体情况。
采访的问题可分为引导性问题,过渡性问题,尖锐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
七、采访后期
整理收集到的资料,整理访谈问答记录,完成书面表达报告,并传给被采访者进行确认,保证修改无误,成文。
八、可行性分析及备注可行性分析:
1、近几年国家政策变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参军入伍。
2、我校有部分参军入伍回校复读的大学生士兵。
3、大学生士兵是社会较为热点的话题。备注:
1、采访时,以预备问题作为基本问题,也可即兴追问。
新闻节目策划方案 篇3
一、新闻会客厅”介绍:
“新闻会客厅”是一档晚八点半播出的新闻谈话类节目。它关注的是国内外重大新闻事件中的人,有较强时效性和公众关注度。强调开掘新闻事件中的人物内心切身感受,事件中人性的展示、及其经历。
“新闻会客厅”节目内容定位:重在展示新闻中的人性、知识性、故事性。每期视内容多少可分为一个主题或多个主题的组合。
节目构成元素:以演播室为主阵地,以话语因素为主、图象因素为辅来诠释新闻事件。时长为25分钟到30分钟。由“2+1”或“2+N”的方式构成节目中谈话人物。即两位主持人加一个新闻当事人,或者是目击者、事件关联人。表现手段多种多样,短信、语音留言、网络、电话连线等均可应用。
二、理念:
i.关注新闻中的人性。所有新闻当中“人”是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因素,任何新闻归根到底都和人有关,“新闻会客厅”将以关注新闻中的人物内心、经历和感受为内在追求。
ii.多角度。通过对新闻中的知识性、故事性的展示,让观众得到更多的、更进一步的信息,不提供结论。
iii.平民气质。“新闻会客厅”将通过谈话场营造一种家庭气氛,拉近硬新闻与普通人的距离,增强可视性和传播的有效性。它的风格是亲切、平和、随和的。
三、“新闻会客厅”的特色:
“新闻会客厅”的竞争对手是中央台的其它演播室谈话节目,如《时空连线》,《面对面》,《中国报道》等,但“新闻会客厅”有自身的特色。
1、新闻的关注点不同。
<新闻解读><时空连线>等节目是“带着问号前行”,关注新闻的背景、前景与解决之道,常探讨制度与机制问题。而“新闻会客厅”是“带着兴趣出发”,关注新闻中的人,包括人的感受、人的命运,具有知识性与故事性。
2,嘉宾功能不同。
所有新闻谈话节目中出现的嘉宾不外乎是专家、官员或当事人。“新闻会客厅”不追求专家路线,不是说它排斥专家,而是说它不强调专家式的权威解释,着眼点在于新闻性与人性的结合,其提问注重“大众感受、朴素情感”。
3,叙事逻辑不一样。
其它新闻谈话类节目是线性叙事逻辑,讲究叙事的起承转和,注重清晰的结论,相对比较完整。而“新闻会客厅”是发散式的叙事逻辑,它可以是一个主题也可以是多个主题,它不要求有周详的论证,其逻辑随着主持人谈话的兴趣和气氛游走,谈论的点和结论是开放式的,不唯一的,追求与观众的共鸣,是“形散而神不散”。
4,呈现的`形态不一样。
其它新闻谈话节目是你问我答的“采访式”,较为严肃,而“新闻会客厅”则是有感而发的“谈话式”,较为轻松活泼,具备家庭氛围。同样是谈论一个新闻,“时空连线”等节目是在评论,而“新闻会客厅”是在“议论”,如果说其它新闻谈话类节目主持人要穿西装的话,进入“新闻会客厅”的人则不用穿西装。
四、开办“新闻会客厅”节目的必要性;
1、创立“新闻会客厅”,是新闻频道追求传播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纵观中央电视台历来的新闻节目,主要是以告知事实和评论为主,而现代传播学认为,公众对新闻还有交流、议论的愿望,还想知道别人(除专家)对此事的感想与看法,新闻会客厅就提供了这样的平台。因此它的出现填补了新闻品种的空白。
2、从国外新闻频道成熟的经验来看,“新闻会客厅”类型的节目,是不可或缺的。
我们对日本、法国、英国、美国、德国等国新闻频道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它们都有类似的谈话节目,都有很强的生命力。
3、开创“新闻会客厅”有利于中央电视台整合频道资源。
1)从“新闻会客厅”横向比较看,在晚间20点到21点时段,观看电视剧的观众,占60%。“新闻会客厅”的家庭氛围对这部分人有较强吸引力。
2)新闻频道纵向比较看,19点到21点的前后,都是公众关注度高的主流新闻节目,整体感觉“偏硬”, “新闻会客厅”则有非刚性的特点,因此它的的出现增加了新闻频道节目种类的多样性。
五、“新闻会客厅”节目的优越性;
1.可操作性强;“新闻会客厅”的嘉宾组合形式多种多样,既可以有关联人也可以有当事人,不受实际情况限制,极具可操作性。
2.时效快;“新闻会客厅”的节目内容,是对当日发生或者当日报道的新闻进行议论和交流,因此,它具有非常快捷的时效。
3.性能价格比高;“新闻会客厅”每天半小时播出, 资金投入相对而言比较便宜,节目的产出却相当高。
六、“新闻会客厅”节目前景分析;
首先、“新闻会客厅”会很快形成品牌效应。
“新闻会客厅”的主持人是面对整个中央电视台充分开放的,象白岩松、水均益、崔永圆、敬一丹、方宏进、张泉玲、张羽、王志、董倩等,这些知名主持人已经各自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收视群体。这样的主持人组成,将会使“新闻会客厅”在极短的时间内形成公众知晓度,并尽快形成自己的品牌。
其次,经过一定时间的运做,“新闻会客厅”有可能诞生中央电视台第一批时事评论员。
时事评论员是国际新闻大台的一个显著标志,CNN、BBC、ABC等著名的电视台,都拥有一批出色的时事评论员,中央电视台目前还没有时事评论员, “新闻会客厅”栏目恰恰为他们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
最后,“新闻会客厅”是中央电视台最有潜力成为直播形态的新闻专题节;
在节目的开办初期,“新闻会客厅”准备采取准直播形态,一旦条件成熟,将逐步向直播形态过渡。由于“新闻会客厅”节目的内容定位,使得其节目在安全运做方面极具有可控性,正因为如此,它在新闻专题节目中,最具有率先实现直播的可能。
总之,“新闻会客厅”节目独有的形式和定位,将使新闻频道在实现新闻价值方面更加丰富,节目类型更加均衡,整个频道也将体现出更为人性的时代特点。
新闻节目策划方案 篇4
非线性编辑系统经过几年的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字压缩技术的飞速发展而逐渐成熟,非线性视频网络为电视制作所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目前,国内国外都有许多各种类型的非线性视频网络,比如AVID的UNITY-MEDIANET、索贝公司SobeyNET、大洋公司的DayangNET,新奥特公司的AutoNET等。由于各公司开发的视频网络是基于不同的硬件平台和压缩算法,因此,就会带来相互兼容的困难,而且对于电视台来讲,全台一体网、制播一体网又是数字化的发展趋势,那么,如何把两个异网架构的视频网络联接在一起,就是我们目前所面临的问题。
一、系统要求
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现在所使用的索贝新闻制作网自投入使用以来,运转正常,有效的提高了新闻制作效率和质量。由于历史继承的原因,至今都市频道的新闻类栏目在新闻网上编辑完成后仍需下载到录像带上再送交播出。目前河南电视台播出机房已采用了硬盘播出系统,这样一来,播出带在交到播出机房后需要再重新上载到播出服务器的硬盘中。这种状况大大的降低了工作效率,而且也无法有效的利用两个无带视频网的技术优势。同时也增加了新闻后期编辑和播出人员的工作压力,降低了正常播出的安全性。所以,将新闻制作网和硬盘播出系统进行连接,解决二者之间的节目传送问题,是所要解决的任务。
二、系统设计
由于都市频道新闻制作网是基于M-JPEG的编码方式,而河南电视台硬盘播出系统是基于MPEGII的编码方式,那么,对于这两种基于不同编码方式的异网架构的联接,我们作了以下总体考虑(见图1):
(1)先把都市频道新闻制作网的M-JPEG转成SDI串行数字,上传至播出机房。
(2)由播出服务器把SDI再转成MPEGII提供给硬盘播出。
1.系统构成
都市频道的70平方米演播室是都市频道新闻制作网的下载端口,在这里设置一台上传工作站,该工作站的主要工作是:把编辑制作的各档新闻节目的EDL表和节目素材,通过现有的索贝新闻网的FC光纤和以太网线,经过裁剪,从新闻网服务器的硬盘阵列传输到上传工作站的硬盘塔中,然后准备再上传至播出机房。由于串行数字接口SDI是现阶段的通用数字接口,SDI传输流是全球数字化的标准,各种编码输出的流,都可以转换成同一规格的SDI格式,而且它是无压缩格式,既无损耗,也很少需要维护。SDI接口内传输码流为270Mb/s的D1格式串行数字分量,最远传输距离可以达到300米。而我们从上传工作站到硬盘播出系统的距离大约130米,所以选择以SDI流的方式传送可以达到最好的效果。从上传工作站上传时,通过SDI卡把M-JPEG转换成SDI至播出机房,通过SDI解码器把SDI解码成模拟视频用以返看监视,同时,SDI从SDI解码器中串环输出进入视频播出矩阵。从上传工作站出一路模拟音频上传至音频分配器,一路直接进入音频播出矩阵,另一路则用以返看监听。上传工作站和录制工作站之间用以太网卡点对点互连,用以传输控制管理信息。上传工作站同时也是另外台(具有串编功能)串编工作站,可以完成串编工作站的一切工作。
2.系统工作流程
都市频道全天的新闻节目包括6档《都市快报》(周二除外)和1档《都市报道》,《都市快报》的时长为每档10分钟,《都市报道》的时长为每档30分钟,每档节目的播出时间见下表:
根据以往的情况,我们认为上传各档节目最可能的时间见下表。在表中所列出的时间之内,硬盘播出系统给与上载通道的高级别优先权,以保证安全播出。
另外,对于《都市报道》的重播为每日固定的重播节目,重播时间在节目上传时,与首播时间一并作为节目信息上传,不再另作说明。《都市快报》为滚动播出节目,如需重播,都市频道新闻网只需及时提供重播节目信息,不做重复传输。
3.系统软件设计
(1)软件功能
系统软件需在满足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与播出部所共同认可的,有关《都市报道》与《都市快报》的送播工作流程。并且在接受此工作流程约束的基础上完成以下功能:将在索贝新闻网上制作的节目成片内容,在硬盘播出系统的操作下,以工作站对工作站的网间搭桥方式,控制完成将上述节目的以SDI格式成功上传。
(2)软件任务
针对于该系统而言,所编制的软件需要完成以下任务:
1、上传软件(以下简称软件A)在从新闻网服务器硬盘阵列中调素材到本地的硬盘塔时,要具有节目裁剪功能,即只传输与该档节目有关的素材和EDL表。
2、软件A需在具备以下条件的执行下列任务:在完整获得新闻上传数据,含节目文件及相关指定参数(即节目名称、时长、播出时间等)后向方正播出网发出上传请求,并等待上传工作准备就绪的应答。
3、软件A在收到录制工作站的收录软件(以下简称软件B)发出的就绪后,应释放上传工作站的网络控制权,并使该站点表现为方正播出网远程节目素材原载体状态。
4、软件A在接到软件B的上传指令后,将有效的响应该指令,并按照指定,传送指定格式的视、音频文件及指定文件参数,或者只传输指定文件参数,并告知工作人员此工作站此时间正处于托管状态。
5、在上传过程中应有整个上传进程的提示界面。
6、软件A在上传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显示任务执行过程的列表,并告知工作人员是何项上传任务在何时成功完成。同时,将上传工作站解除托管状态,恢复托管前状态。
7、软件A应对已上传过的节目运行确认,给出一个归档标志,并作加密处理。若有需要再次上传时,必须以口令解密后方可进行。
8、软件B应根据工作流程所在约定的条件下(如时段系统状态等),去循环检测软件A是否发出上传请求,在捕获上传请求后,立即检测本系统的软硬件系统环境是否满足上传要求,并将检测结果告知软件A。
9、软件B在获知上述检测结果并满足上传要求时,应启动软件控制功能,判断在安全可靠的条件下正确完成相应上传任务,同时在用户界面上以列表方式显示过程参数及文件参数。
10、软件A及软件B均必须建立准确、详细的任务执行日志。并能方便的做到实时显示及存档查询,所有的日志文件在相关节目播出后的.七日内不得被人工删改或清除。
(3)系统软件流程框图
3.系统安全策略
为了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针对该系统的工作方式,我们做出了相应的安全策略:
(1)都市频道上传工作站与播出系统的录制工作站只做物理连接,采用网卡对网卡的方式,并设置网关作为逻辑隔离。此外,不做任何与上传任务无关的、可相互访问的界面窗口。以避免两个网络之间的相互不必要的访问而造成的对两个网络的安全性的损害。
(2)上传工作站在非管理员登陆时,软驱和光驱做屏蔽处理。
(3)上传工作站可作为串编工作站的备份,但非管理员登陆时,"串编工作站"、"我的电脑"和"资源管理器"等可以对都市频道新闻网素材节目库进行"写"操作的运行程序,都做屏蔽处理。
(4)目前允许进入上传工作站的账号只能为管理员、报道责编和快报责编,其它账号不再显示。
(5)上传工作站对72G硬盘中两天前的PGM文件进行自动删除。
(6)上传工作站指定Sobey新闻网的标号为"x"的素材盘为节目源文件盘,且只能对PGM.文件进行操作。
(7)用户指定拷贝到上传工作站72G硬盘的PGM.文件中若出现"空素材",给出提示信息。
(8)在将指定PGM文件拷贝到上传工作站72G硬盘或在上传的过程中,显示节目简单提示信息及其进程表。
(9)节目提示信息在上传前应进行其完整性检测,提示信息不全则不予上传,并给出提示。
(10)上传过程中,若有需要,上传工作站与录制工作站都可在确认、警告提示后进行硬中断。一方中断,上传工作站与录制工作站都应给出界面提示和警告音提示。
(11)系统软件自动在后台运行,退出时需要输入"退出"。
三、系统调试
一、硬件测试
在整个系统搭建完成以后,首先需要进行硬件测试,主要从两方面进行,以太网线和SDI线路是否能达到技术指标。由于上传工作站到播出录制工作站的距离较远(跨越五个楼层,距离将近130M),那么,太网线和SDI线在经过这么长距离的传输后,质量是否劣化是我们关心的问题。
经过测试发现,SDI线有其自身固有的传输拐点,距离是300M,超过此距离后质量会明显劣化,因此,对我们而言,SDI的传输应该不成问题,实际检测也证明其质量没有劣化。
而对于以太网线,我们所用的超五类非屏蔽双绞线的理论距离是120M,因此我们在线路施工时,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新闻节目策划方案 篇5
一. 专题报道可行性分析
1. 题材分析
满洲里市地处中、俄、蒙三国边界,是典型的边疆口岸城市,历史悠久。城市中大部分建筑物都是俄罗斯式风格。在这里,东方文化与俄罗斯风情的完美结合,铸就了教堂、水塔、木刻楞、俄罗斯艺术博物馆等充满异国情调的人文景观。地理位置,俄式风情等,都是它的地方特色,都是它“魂”的所在之处,也为它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契机。夏日欣赏俄罗斯建筑,领略呼伦湖美景;冬季观赏各式冰雕和三国选美大赛。一年两个旅游旺季,可吸引大批游客前往。每个城市都应该有自己的属性,有自己在广阔时空中的坐标。满洲里亦是如此,它独特的“魂”应当时刻保持着,因为当社会不断发展,城市不断复杂化的时候,如果我们丢掉了自己的个性,将会被同化大潮所淹没,以致造成身份危机。
2.受众分析
比较喜欢异域风情并关注城市建设喜欢旅游的那部分人。
二. 报道主题
走进满洲里的异域风情城市建筑
三. 报道主旨
镇政府在尊重传统形成的建筑风貌和民风民俗的基础上,通过挖掘当地特色,在考虑群众经济承受能力的基础上,采取多种处理手法,使房屋在多方面充分展现风格多样地域文化,要逐步形成一镇一特色的标志性街道或主题建筑。 在城市规划上,满洲里以遵循城市发展定位为前提,按照“扩规模、增功能、创精品”的要求,投入资金4000多万元,编制完成了城市总体规划、区域详规及土地、交通等各规划40多个。2001年为更进一步突出城市特色,打造旅游经济,满洲里在经过深入研究和广泛的`征求意见,启动了城市风貌改造工作,临街楼房外立面统一为欧式风格。2007年,按照“单位建筑特色突出、每条街道风格各异、整体形象和谐统一”的原则。对市区内162栋临街楼房外立面进行了欧式风格改造,通过风貌改造,让外来的俄罗斯人到了满洲里有种归家的感觉,中国人到了满洲里有种出国的感觉,成为“中国人眼中的俄罗斯,俄罗斯人眼中的中国”这样一个极具旅游吸引力特殊窗口。据统计,2008年,满洲里市接待游客470万人次,旅游创汇2.11亿美元,实现旅游总收入25.8亿元,占GDP比重达38.2%,创造了0.84万个就业岗位,占全市从业人员总数的15%。
四. 报道目的
城市特色,能让公众感受到城市的个性和魅力,进而对其广泛传播,并对其他公众形成强大的吸引力,那么一座城市便创出了自己的城市品牌。满洲里市应抓住重点开发开放实验区的机遇,定位准确,分清主次,付出实际工作,稳扎稳打,果敢创新。在文明城市的基础上逐步走向发展新型低碳生态旅游城市的道路,利用天然的平台优势带动旅游业的发展,进而和谐统一。努力树立一个清新的城市形象。
五. 报道角度
1. 带有哥特式元素的俄罗斯建筑
2. 中俄蒙不同的建筑共存于城市建筑中
3. 具有西方特色的中式建筑的产生
4. 满洲里建筑风格的缺憾
5. 满洲里的城市风格和城市风貌
六.报道定位:系列专题报道
1.报道进程安排:做一个周的连续性报道,首先是走进满洲里,采访居民,做几篇人物通讯,带出建筑的历史和人情风味。接着选取一些较好的角度撰写特写,向社会公众征集稿件,诗歌亦或散文,文体不限。然后采访相关部门的负责人,了解关于满洲里建筑的发展过程和设计理念。采写专访。最后,以评论收尾。
2.体裁类型:主要采用通讯、特写、专访、评论这几种体裁。
七.报道要求:记者深入采访,写稿时以事实为依据,真实可靠,注重实效,态度中立客观。
八.媒体及人员分工
A组:负责搜集有关满洲里城市建设的历史文献资料。
B组:全组成员共同参与多方采访:
C组:负责各类资料的汇总以及整编筛选。
D组:负责新闻稿件的采写,新闻照片的拍摄。
后期文稿的编辑排版全组共同完成。
新闻节目策划方案 篇6
一、栏目设置背景
山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三晋文化是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山西的形象在外界却不是很清晰,对很多人来说是个盲点,山西有很多别人不知道的、很美好的、很有趣的东西,比如:
山西是中国北方戏曲的摇篮,山西现有地方戏曲剧种54个,占到全国剧种的六分之一,同时山西也是保存宋、金、元时代戏曲文物最多的地区;
山西是民歌的海洋。全省100多个县,几乎每个县都有自己的民歌。据统计,现已搜集整理的民歌达两万余首。各地民歌地方色彩十分鲜明,表达的思想感情极为丰富;
山西是民间舞蹈之乡。现存的民间舞蹈有200余种,包括鼓类舞、秧歌舞、狮子舞、龙舞、高跷、旱船、背棍、铁棍、抬阁等。
山西是民间音乐宝库。山西有着丰富的民间音乐遗产。古代民间乐器种类很多。山西民间乐曲主要包括鼓吹器乐、社火乐曲、僧道杂乐。鼓吹乐遍及全国,最著名的乐曲有《大得胜》、《八大套》等。锣鼓曲牌也十分丰富,著名的有“威风锣鼓”、“秦王点兵”、“五虎爬山”等。
山西民间美术丰富多彩,主要品种包括皮影、剪纸、绢人、木版年画、炕围画、面雕、泥雕、砖雕、木雕、根雕等。山西皮影造型丰富,别有情趣;山西绢人,精工巧秀,艳丽多姿;山西木版年画构图饱满,色泽明快,线条简练;
山西宗教文化异彩纷呈,是中国佛教文化和道教文化发展的重要基地之一。山西是佛教文物、艺术的宝库,是全国佛教遗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五台山位居佛教四大圣地之首,玄中寺为净土宗摇篮。佛教建筑、雕刻、绘画遍布全省各地。
山西商业文化高度发达。山西地区是我国封建社会商业文化最发达的一个地区。明清时代,山西由于其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传统,成为中国商业文化最发达的地区。晋商独领风骚200多年,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至今仍保存下来的晋中几大处大院就是明证。
所有这一切都是山西人的骄傲,但是人们通过一些大众传媒看到的好像并不能代表我们山西的形象。山西的对外形象不清晰,就是山西的特点没有找出来,因为形象就是特点,就是特色。山西的特点、特色因为是被隐藏着的,所以我们要去“发现”它。
二、栏目的宗旨
让人们更多地了解山西,更广泛地发现山西。通过探寻,展现山西的神奇美好的大自然和文化的奥妙;通过寻找,展现山西民间艺术的奇特;通过发现,展现一个多姿多彩、生机盎然的山西。
三、栏目的定位和设置
“发现”是一个极具行为特征的动词,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发现”是人的一种需要每个人都有去探究去了解的一种心态,工种知晓欲。《发现山西》明确告诉观众,让观众去“发现山西”,其实就是在暗示观众,“你将会跟着我们去发现一个秘密”,这样会给人一种诱惑的力量。栏目的口号“每个人都是发现者”就是要把观众好奇的心理需要充分调动起来。
《发现山西》将让观众去发现山西在自然、地理、人文、风俗、经济建设等方面独有的内容。
《发现山西》栏目涉猎的面将会很广,但这不表明只要在山西发生的任何内容都可以放进去,我们绝不能把栏目做成肤浅地宣传山西的“系列”短片。所以,虽然栏目的涉猎面较广,但在选材内涵上将有以下的界定:
第一、山西神奇美好的大自然、独特生动的人文景观、古朴智慧的历史文化。
第二、山西优秀的民间艺术家。
第三、选材要具有知识、文化的含量。
第四、题材选择上要强化节目的趣味性和通俗性。
栏目时长:30分钟。
播出时间:每周二晚上9点钟。
板块设置:本栏目设置“请跟我来”、“奇妙世界”、“山西现在时”等板块。“请跟我来”主要是带领观众“去”发现山西的无限风光;“奇妙世界”主要是向观众展示山西民间的风俗、艺术等。“山西现在时”主要是向观众介绍山西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四、栏目的样式和风格
第一、栏目要具有新、奇、特的视角。
第二、感性的发现和理性的发现要统一结合
电视的特点,首先是与观众进行感性的交流,但是,好的电视节目一定不是现实的镜子。在了解了一个神奇现象的时候,观众更需要知道为什么会这样,所以理性的发现更能引人入胜。不是学术话题,需要我们用浅显易懂的表达去增添节目的知识性,传达更为丰富的.信息。理性的发现,可以由专家、由专业知识来构成,也可以由猜测疑问来构成,还可以由普通的发现者的看法来组成。
第三、《发现山西》不设专门的主持人,每期节目中带着观众去发现的人,可以是记者,是研究者、探险家,是偶尔遇见的发现者,可以是每一个人。他和节目之间的联系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他就是这件事的发现者,另一种是他是这件事的研究者。这样的设计,是基于这样的出发点:让所有的生活在山西的人、关心山西的人和来到山西的人,一起来发现山西。
五、栏目的运作和宣传
运作:栏目实行制片人制,资金实行包干制。
宣传:栏目的视觉包装和音频包装既要突出山西民族文化特色,又要体现出时代气息,要和总编室、广播电视报合作,把下周要播出的一期节目,设计成有情节的问题,让观众参与有奖问答;与本台其他栏目合作进行互动,比如同文艺部栏目合作,举办“发现山西”有奖知识竞赛晚会等;与本台广告部合作,把节目内容和广告信息相继排列,制作成小册子,作为赠送礼品,扩大栏目的知名度;在互联网上建立《发现山西》栏目网页,既可以用于介绍节目内容,扩大栏目影响,还可以在网上收集节目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