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包十年》读后感

知远网

2025-09-04读后感

知远网整理的《背包十年》读后感(精选17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背包十年》读后感 篇1

人应该趁着年轻去流浪,只要不忘了回家的路。这是作者封面上的短短一句话,却足以表达这本书给我们的启示。作者用自己的十年向我们展示了他眼中的世界,可是如果我们是作者,又能看见怎样的一个世界呢?曾经听着周子琰《外面的世界》我想象过外面的世界,但是最终我还是未能亲身真切去体会外面的世界,但是,正因如此对它的渴望却是愈加的强烈。

当我徜徉在这本书的文字海洋里,想象着自己在意大利比萨露宿街头会是怎样的情景;在西藏遇到严重的高原反应我能不能坚持得住,会不会就此昏迷不醒;在圣托尼里一个人看日落会不会感到无限的孤寂;也不知道在撒哈拉沙漠看美丽星空是怎样的一种感觉……无限的想象让我对如此的旅行既向往又有点担心,也许缺少作者那种勇往直前,追逐梦想的勇气吧!

去旅行,很多人都感叹有时间的时候没钱,有钱的时候没时间。这些都是我们没有勇气和不珍惜现在美好时光的表现。世事无常,我们永远都不知道未来的时间里,能否有机会来完成现在远行的梦想。如今我们还年轻,有着健康的身体还有追逐梦想的激情,所以尽情去享受远行的美好吧,不要等到健康不再,激情退却时想起曾经错过的美景,遗憾终生。

“街头艺人粉墨登场,对他们来说,处处都是舞台。而旅行者虽然素面朝天,可对我们来说,处处都是人生。”简单的场景,简单的话语,在作者饱经旅途熏陶之后,显得富有哲理。生活处处有哲理,人生时时有玄机,我们需要睁开双眼,观察世界,聆听声音,享受感动,传达内心的声音。作者正是用自己的行动来观察了解这个世界,用自己的内心声音召唤着那些还在迷茫沉睡的人们。

如今,每个人都有固定的生活轨迹,工作、生活、吃饭、睡觉,然后又是工作、生活、吃饭、睡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其实我觉得这种单调简单的.生活,会给我一种踏实的感觉,却给不了我真实存在这个世界的感觉。如此单一直接的生活方式似乎更加接近机器的方式。我们需要改变一下自己的生活状态,需要去到另外的一个地方,换另外一种生活的方式,证实下自己还是一个可以随性生活的大活人。

《背包十年》让我最感动的不是作者走过多远的地方,跨过多少国界;不是作者拍下多少张触人心弦的瞬间;也不是作者写下那一句句让人热血沸腾,热泪满眶的话语,而是作者有勇气去追求最想追求的生活,并为之付出行动。人生能有几个十年?能有几回难忘的旅行?又有谁真的能够去到自己向往的地方?

所以,仔细聆听内心的声音,思考下在这个纷扰的世俗世界里,我们需要坚守的是什么。我也一直在不断地努力,不是为了改变这个世界,只是不想让这个世界改变了我,只想保持最真实的真己,追求最初衷的梦想。

《背包十年》读后感 篇2

“流浪的时候,我脱掉伪装,在街头自由自在地放声歌唱;走得累了,就把双脚放在低于,把眼睛搁在天堂;我选择流浪,就像堕入凡间的天使,彩色的世界让我感到更多的光芒。”小鹏用文字记录下旅行带给他的悲欢,用文字让读者和他一齐经历了一次丰富刺激的精神旅行,同样也用文字告诉了我旅行的意义。

初读《背包十年》的时候,一串串冗长的各国地名映入眼帘,它们,陌生的、熟悉的、曾渴望的、而今遥不可及的开始我也只是从文字的表面感叹小鹏的勇气和毅力。的确,十年的背包旅行生涯并不是每个人简简单单都能够完成的。这十年,正是因为有了小鹏对旅行的无限热爱,因为有了小鹏的勇气毅力坚持,所以才有了今日小鹏的无限感悟,读者的无限感叹和感动。

小鹏曾在《背包十年》中说,旅行是一种融入当地人的常态过程,十年的流浪生活,他收获了不一样的友情,不一样的生活阅历他用十年完成了伟大的梦想,努力去追求自我渴望的,拥有自我想要的,让自我的生命在有限的时间里无限绽放。背包十年,踏遍世界,意大利比萨,和比萨斜塔共度一夜;印度机场,脱光检查,遇到了你好先生、司机先生、奶茶先生。

中国西藏,高原反应,差一点一睡不醒;加拿大的鬼屋旅馆过夜;布达拉的一座桥要走九遍,却发现每一次经过独有不一样的景色;圣托尼里,一个人看日落,突然地想念;加尔各答和四川的义工活动;撒哈拉大沙漠看美丽星空跟随小鹏的足迹,我仿佛也到达了世界各地,开拓视野,经历了一次心灵的对话。每一次的目的地,无论到达过程有多么的艰难,只要想到能够开始又一次的起航,小鹏都觉得无比幸福,所有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小鹏说,旅行者的认真不在于记录枯燥无味的数字、年代,而在于相识相知的那份感。每一个旅行点中,小鹏总会遇到各国各地的形形色色的人物,他们或是公车火车上的邻座黑人大哥,或是青年旅馆里同宿者“你好,多谢,再见,对不起”四个简短的词语加上当地的口语,一路的简单交流基本没有任何的问题。小鹏的这份机智率真也增加了这一路的顺畅和欢乐。简简单单的,能够结识更多的朋友,成功的到达目的地。

“街头艺人粉墨登场,对于他们而言,处处都是舞台。而对于旅行者而言,虽然整日素面朝天,可是处处皆是人生。”行到山处,山便是家;行到水处,水便是家。山山水水,四海为家,四处都有人生,四处都有欢乐。也许在很多常人眼中,旅行充满荆棘,他们有太多太多的顾虑,到对于小鹏这样的职业旅行者而言,旅行就是他们的生命,他们的全部。可是,在小鹏的内心深处也有一份只属于他的爱人家人的爱,这份爱浓厚热烈。

还记得书的开头有这么一句话,有时间的时候没钱,有钱的时候没时间。这句话可是道出了太多人的心声,可是人生就死这样,并不是那么的一帆风顺,总有很多时候是有太多太多的不合宜。每个人都有一个梦,就像小鹏一样,它可能不是没那么轻易实现,可是有梦的人生加上执着的心,我们也能够像小鹏一样,一个人,一个包,四海为家;一个人,一个梦想,处处都有期望。

《背包十年》读后感 篇3

用背包做归宿,踏遍世界,历时十年。由菜鸟变专家,没有别人,仅有他——张小鹏,又一个去流浪的人。当上背包客,并将其成为职业。或许你会觉得这是多么不实际,但我却认为,那是多么神圣的职业。

书中讲述作者去了许许多多国家。在这个艰险的旅程中,身为菜鸟背包客的作者以往山穷水尽,遭尽白眼,但他从未放弃过,即便是换了七、八份工作也不能令他信息,反倒使他越发期望继续出走。他坚毅的决心,简单而坚定,一次次的是我动容,其实想要出走,并不是那么困难,别多在乎吃喝住行,有时候一种想要素面朝天浪迹天涯的决定就可击倒任何的一切。

作者在路上,乞讨的生活令我真正认识到那些异国的街头艺术和旅程上的乞讨者,其实这是一种体验生活的方式。不一样的人生历程令自我的眼界更开阔,阅历更丰富,体会更深刻,意义更深远。

当作者来到布鲁日——比利时的一座老城。作者的文字里淡淡的描绘出一幅老城的`风光,能够想象出那是一座多么闲适舒服的老城,可是它“老”的不是时光,而是老城里的老人。老人的开朗活泼,老人闲趣的娱乐使成熟的城市添了许多可爱,城市随着一代代人逐渐老去,却又随着一代代老人越发可爱。我喜欢作者的描述,但更喜欢他笔下的布鲁日,让我看到了比利时不一样的老成,感受到一座老城里的老人,老人身上的豁达、可爱。除了羡慕还能是什么?

回到亚洲。夜里作者悄悄抵达越南。我以前看过许多有关越南的游记或旅游攻略。我在就明白那是一个旅行者不可错过的地方。书中作者是从越南的夜色开始说起的,这又令我大开眼界。以往认识越南是因为法国作家杜拉斯的《情人》。那时,越南化身成为热情浪漫但又有些羞涩的少女。不由得使人想到那些穿着奥黛骑着自行车在集市穿越的少女,抑或是刚从那些轻雾淡霭中归来戴着斗笠的农人,清新怡人。但作者字里行间的越南却惊艳四射,夜里的灯火阑珊,繁华闹市令胡志明市化身成“小夜上海”一般,更放射出她迷人妖娆的一面。恍惚间,犹如从后台步入舞台中心,看这一切变得更真切更实在一般。正如作者所说,“如果你不相对座城市失望,必须要在黑夜中抵达”。

作者的旅程还继续着,我也随着作者的脚步徒如一个梦寐以求的境界。我享受这个过程并一向爱着。等他朝一天,待我完成学业,我也下定我坚毅的决心,收拾起行囊,趁着青春灿烂,年华依然,去远方流浪。以不一样的历程感受不一样的人生,寻味它的意义,使自我更感觉到生命的存在,只是不要忘了回家的路。

《背包十年》读后感 篇4

我相信大多数人都旅行过。无论是山花还是水木头,阳光明媚的一面,美丽的山脉,空荡荡的雨。

小鹏的背包在长江南北各处流传了十年。他毫无遗憾地追求着他背上的背包,但是背包已经卸下了。事实上,他和我们一样平凡,被称为利润;事实上,我们和他一样,早期有一波幻想。但我不像小鹏那么好。背包十年简单地记录了作者小鹏十年来在世界各地的经历。也许每个人都有很好的基因去著名的山地旅游。阅读旅游书籍总是让人们有很多的血液。我想马上加入作者去参加精神体验的旅程。看人一点东西。一切似乎都很完美,但它似乎已经结束了。记忆和期望是一个简化和编辑现实的工具。它只选择长膜中的美妙图片。我们倾向于忘记生活中有很多我们期待的东西。例如,在你计划去夏威夷之前,你头脑中的场景是阳光明媚的海滩和海洋,但你忽略了在旅途中繁琐的酒店食物的不满。即使是由炎热引起的易怒和不满等。后者很容易掩盖前者的喜悦。事实上,旅行的关键是改变你的心情。当你去一个陌生的地方,你可以开始关注你通常不关心的事情,比如房子,形状,材料,颜色,人,衣服,表情,花草,树木等等。在熟悉的'环境中,你看不到这些东西。如果你开始仔细观察周围,你为什么要去遥远的地方?一名年轻的法国贵族军官因决斗被判处42天监禁。军事命令墙可以阻挡身体的移动,但不能禁止精神旅行。他在文学、艺术、哲学、医学、生活和其他领域的广泛思考使他在房间里感到沮丧。

在你的房间里旅行是一次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哲学探索。我建议巴士旅行要花几块钱才能观察窗外的人物。你会感到前所未有的惊喜。

《背包十年》读后感 篇5

我是个爱旅游的人,看完《背包十年》,沉迷其中的文字和拍摄的图片。

书中的内容是写作者十年里到过的地方,每个地方遇到故事,包括自己经历的,他或她遇到的,或者是那个地方里著名的他或她过去发生的,一切都是作者的题材。每个标题都充满诱惑,每段故事的开头都给你往下看的动力。每个故事篇幅不长,就一两页,但都具有代表性,结尾都带点作者的感悟。

16张彩照里其中有两张看来很普通的照片,一张是今年去过的吴哥窟里有名的高棉微笑,图片照的只是那宽厚的嘴唇,下面写着“我明白信仰是一种嘴角上扬的人生态度……”,对于作者来说,旅行就是他的信仰。另一张是一对情侣抬头仰望着被晚霞染成淡紫色的天空和大海,下面写着“羡慕他们可以一起笑看风轻云淡”,旅行时要能做到真正的抛开所有,享受自由,的确令人向往。

作者在书中提到了很多观点我都很认同的。

“旅行者的认真不在于记录枯燥无聊的数字和年代,而在于相识相知的.那份感动。” 旅行无法复制,旅行除了游览风光,品味美食,了解文化历史外,在旅行前收集资料、计划路线、安排行程和旅行后整理照片、写游记都是旅行中值得享受的过程。

旅行给我们留下的除了经历,应该就是难忘的回忆吧,记住每一处迷人的风景,记住每一个帮助过你的人,记住每一张腼腆的笑脸。那些天天被拍的孩子们我们希望他们保持纯真,虽然我们可能给不到他们什么,但我们会永远记住他们付出过的笑容。

记得有位摄影家说过,真正的旅行,不要带相机,把眼睛带上就好啦,把一切记在脑海里,永不磨灭。

《背包十年》读后感 篇6

如果你不想对一座城市失望,必须要在夜色中抵达。夜晚的灯光会巧妙地把璀璨突出,把粗陋隐藏。这段话来自《背包十年》。

这本书是我的大学同学所赠,但毕业后这么多年,我竟然到今日才勉强将它读完,我想是不是我太忙了,亦或者只是因为我一向忽略了我的本心。人应当趁着年轻去流浪,只要不忘了回家的路。

这本书里有许多我喜欢的文字,喜欢作者遇到的美景与美食,喜欢作者敢于追梦的生活态度。作者小鹏大学毕业后没正经上过班,攒点钱就去旅行,直到他发现旅行也能赚钱,于是生活就变成了旅行、旅行、旅行。

他喜欢文字,他说他要把一路上的所思所想写下来和朋友们一齐分享,正是因为这种真实与坚持,他获得千万网友的热烈追捧,也获得了我的喜爱。他还喜欢拍照片,他说他只拍自我在旅行时的一瞬间感动。其实说到底他就是一个追梦人,一个敢于追求自我梦想的`人。

这本书记录了小鹏十年的旅程。十年里,他打过不一样的工,睡过不一样的床,遇见不一样的人,开心过,孤独过,骄傲过,沮丧过,也热血沸腾过,黯然泪下过,怦然心动过,心灰意冷过。我想,如果青春是一首诗,那小鹏用整整十年光阴让这首诗中的每个字都笔触饱满。

很多人应当如我一样,都迷恋无比澎湃的旅行,都渴望在旅行中让自我体验未知。那你是否如诗人般欣赏、品尝、感受这个未知的世界,饱满你青春的诗篇?

不论是身体还是心灵,总要有一个在路上。毕业后多年的我,一向认为这个世界转得太快、自我太忙。忙得忘记自我以往也是爱文字、爱音乐、爱旅行。其实是该停下脚步,去寻找初心,哪怕已不再年轻,也该敢于去追求自我的梦想。

《背包十年》读后感 篇7

没有牵挂,背起行囊,流浪吧,流浪吧。

其实最开始这不是我想找的书,但是偶然之间看见了它,由于我一直想去旅行,所以就买下了它。还有一点吸引我的就是那句人应该趁着年轻去流浪,只要不忘了回家的路。一个人真的背起行囊行走天下其实是很需要勇气的。踏上了这条路,就会知道意外随时都会发生。

融入当地才是真正的旅行。我对这句话深有感触,那年我去北京的时候就感受到了这一点,我刚到北京这个城市的时候觉得我与周围的一切都格格不入,我就像是一个闯入这个地方的入侵者,北京这个大城市让我感到陌生和害怕,看着周围高大的建筑物,一切都是那么陌生。后来在北京呆了几天我深刻的体会到,如果你想了解一个城市,那么最好的方式就是留在那里,融入它。旅行,也是如此。如果你有这充足的时间,不妨在当地找一份工作,用两三个月的时间去好好感受它。

还有一句话让我记忆很深,双脚放在地狱,眼睛搁在天堂。即使你身处地狱,你的.梦想也要留在天堂。地狱的历练会让你离天堂更进一步。在地狱和天堂之间,其实距离很短,但是也很长。

我很羡慕作者,他能背起背包一路就这么走,感受各地的文化,生活,欣赏着各地的美景。其实,我又何尝不想。我希望,有一天,我也能背起行囊,就这样一路走下去。不为别的,只为了寻找自己生命中的色彩。

《背包十年》读后感 篇8

写下这个标题才发现,上次写所谓读后感,已经是中学时代语文作业了。月初读完了小鹏的《背包十年》,颇受背包客们推崇的一本书,几乎在同时看见了某人的一条微博,突然感触良多,很想写点儿什么,然而,却一直太懒,直到拖到今天下午,没什么心思干活儿,才想起写下来。

读这本书,流连于世界各地的美景自然少不了,但它最不同于普通游记的一点,便是那份对梦想的执着。曾经为了旅行打打工,攒了一点儿钱就辞职上路,也曾露宿街头,最后终于实现了成为职业旅行者的梦想。现在有人羡慕嫉妒恨,甚至批判他的奢华享乐,却看不到他十年来经历的艰辛。

梦想,是一个美好的`东西,然而,有多少人能够这样的坚持梦想,不甘平凡呢?实现梦想的代价,又是多少人可以支付的呢?我们生活在现实社会中,难免有太多的牵绊,许许多多的人都流于平凡,不过是社会潮流中不起眼的一粒沙子。然而,我却突然觉得,没有梦想甘于平凡的人并不一定就是可悲,真正可悲的,却是那些将梦想挂在嘴边,却将梦想活成了空想的人。

引用作者的一句话:“任何事坚持了10年,那本身就是一种无与伦比的美丽”,而生活本身,何尝不是一个值得坚持和经营的梦想?伟大的人毕竟是少数,但平凡的人却有千奇百怪不一样的生活,归根结底,不过是一种态度。有人认为生活只是底层的必须品,需要的时候自然会有,总认为自己应该再干出点儿什么别的,才对得起来世上走一遭,直到累了困了想要“妥协”,终会发现生活已经高昂起他的头,幸福不是想象中那么唾手可得。

能够坚持梦想,缔造不凡的人,固然令人钦佩不已。但懂得珍惜平凡,经营生活的人,同样会发现生活带来的丰厚回报。

《背包十年》读后感 篇9

经过一夜的颠簸,从北京西——九龙的T97次列车已经进入广东境内,我在沉沉的睡梦中醒来,青色起伏的山峦,碧波荡漾的池塘,树木从车窗外缓缓地向后滑过,北方的萧瑟苍茫也被远远地甩在了后面。视线回到手中书籍的插图,一个赤裸的小女孩手持一朵白色的莲花欢快地奔跑。

《背包十年——我的职业是旅行》是国内首位职业旅行家小鹏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感悟撰写的,此书详细记述了小鹏自2001年至2010年在世界各地的旅行经历及所遇所感的人、事、物,从他细腻如诗般流畅的行文、丰富多彩的旅途经历以及纯真灵动的摄影作品中,我发现他不仅仅是位冒险、坚韧的职业旅行家,内心更是一个怀有无限好奇、时刻发掘真、善、美的儿童,他拥有着矢志不移的信仰——旅行,并将之抒写为常人难以涉足而自己乐此不疲的事业。

跟随着小鹏独特的视觉、嗅觉、触觉、听觉、味觉,我驻足巴赛罗那的圣家堂被建筑家高迪的雄厚伟力所震撼,我透过梵高斑斓的色彩体会到他沉迷创作时的单纯快乐与现实中的苦涩孤绝,在丹麦奥登塞小城的紫墙绿顶中见证培育安徒生丰富想象力的土壤,我赞叹于自然景观的旖旎富丽,在柬埔寨吴哥窟前屏息凝神注视太阳费尽全力地把肥胖的脸庞从嶙峋塔峰后挪出,聆听众人向自然致敬的掌声澎湃。

在小鹏的旅程中,一些善良、真诚的异国异地的陌生人搭手相助,成为旅程中最温情的旋律。例如尼泊尔人金卓热情好客,不但带小鹏参观加德满都的特色景点,而且还带她拜见母亲、女友,并赠送小鹏两枚尼泊尔古钱币,短暂的邂逅,他们超越了国别,超越了宗教与制度的芥蒂,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此外,还有免费开车相送的法国老太太等。在旅行中,小鹏得到过很多人的无私帮忙,他也让爱成为一种不断循环的能量,发现爱,并传递爱。这也是读这本书教给大家的'礼物吧。

旅途中跋山涉水,不免遭遇自然、环境、人为等突发状况,旅途也成为危险的代名词。《今夜会不会再也醒不来》典型地反映了这种状态。在青海海拔5000多米的雁石坪过夜,小鹏因高原反应缺氧严重而心生恐惧,担心像以前的背包客一样命丧如此。身体本能的坚韧让他迎来了第二天的曙光,他的经历不时牵扯着我的神经,即因旅途中的丰富多彩、奇闻易趣而笑也因旅行的艰辛热泪盈眶。

这本书,不但能够学习借鉴到如何成为一个职业点的背包客,还能学习到如何将旅行经历经过分析整理以读者喜闻乐见的游记形式记载下来。

读读《背包十年——我的职业是旅行》,重拾因日常生活琐事而压抑下来的远行梦想,给自己一个不可抗拒的理由,去旅行吧!

《背包十年》读后感 篇10

如果你不想对一座城市失望,必须要在夜色中抵达。夜晚的灯光会巧妙地把璀璨突出,把粗陋隐藏。这段话来自《背包十年》。

这本书是我的大学同学所赠,但毕业后这么多年,我竟然到今日才勉强将它读完,我想是不是我太忙了,亦或者只是因为我一向忽略了我的本心。人应当趁着年轻去流浪,只要不忘了回家的路。

这本书里有许多我喜欢的文字,喜欢作者遇到的美景与美食,喜欢作者敢于追梦的生活态度。作者小鹏大学毕业后没正经上过班,攒点钱就去旅行,直到他发现旅行也能赚钱,于是生活就变成了旅行、旅行、旅行。

他喜欢文字,他说他要把一路上的.所思所想写下来和朋友们一齐分享,正是因为这种真实与坚持,他获得千万网友的热烈追捧,也获得了我的喜爱。他还喜欢拍照片,他说他只拍自我在旅行时的一瞬间感动。其实说到底他就是一个追梦人,一个敢于追求自我梦想的人。

这本书记录了小鹏十年的旅程。十年里,他打过不一样的工,睡过不一样的床,遇见不一样的人,开心过,孤独过,骄傲过,沮丧过,也热血沸腾过,黯然泪下过,怦然心动过,心灰意冷过。我想,如果青春是一首诗,那小鹏用整整十年光阴让这首诗中的每个字都笔触饱满。

很多人应当如我一样,都迷恋无比澎湃的旅行,都渴望在旅行中让自我体验未知。那你是否如诗人般欣赏、品尝、感受这个未知的世界,饱满你青春的诗篇?

不论是身体还是心灵,总要有一个在路上。毕业后多年的我,一向认为这个世界转得太快、自我太忙。忙得忘记自我以往也是爱文字、爱音乐、爱旅行。其实是该停下脚步,去寻找初心,哪怕已不再年轻,也该敢于去追求自我的梦想。

《背包十年》读后感 篇11

很想去旅行,很想去世界各地旅行,所以很羡慕那些可以到处飞的人们。上次去同事家玩,从那一摞书中看到这个书名《背包十年》,就知道肯定是跟旅行有关的,就借过来看完了。

作者是叫小鹏,因为热爱旅游而变成了一个职业旅行家,把自己的梦想变成了实实在在的生活。通过他的眼,自己也像是走在亚非欧美的土地上一样,幻想着如果是我又会发生怎样精彩的`故事。

想去阿姆斯特丹,看看梵高先生为什么用剃须刀割下一只耳朵送给一个妓女。虽然梵高先生画里面的艺术品味至今就没懂。

安徒生的故乡奥登赛,就因为那个卖火柴的小女孩还有就是丑小鸭。

青藏高原一直就是梦想,只不过很担心高原反应。

因为三毛,对撒哈拉沙漠有了一种浪漫的情愫。

凤凰古城很出名,居然是沈从文先?的故乡,这个我还真是第一次知道,《边城》《湘行散记》就列入下一批的书单中。

在之前也是看过余老师写的散文式的旅游笔记,余老师是学者,关注点可能更多的是过往辉煌的文明留在现代的痕迹。小鹏的呢就更生活,身边的点点滴滴。

我们一生就只有这么长,如果就只蜷缩在一个角落一辈子,那么意义何在呢。可能我们做不了什么大事,掀不起什么波浪,小如尘埃一般,没关系,就算是尘埃,我也是一粒有见识的尘埃,闪耀着光辉的尘埃。

《背包十年》读后感 篇12

这本书讲述了一个职业旅行者周游世界的经历,书的作者是小鹏,也就是那个职业旅行者,他一连辞掉十份工作,借了一个背包就出发了,一走就是十年,他的足迹布满全世界。

人应该趁着年轻去流浪,只要不忘了回家的路。人人都有梦想,只要坚持就一定会实现。小鹏去过的地方中我最喜欢丽江,因为我也去过那。那里的.人过得十分清闲,比如:早市里老人们正在买菜,早市旁有一家咖啡馆,老人们买完了菜,点杯咖啡,点两份糕点,遇见熟悉的人,几句家常话。丽江人过得清闲,是因为他们过得简单。

这本书让我知道,人生不止房子车子,应该还有另外一种可能。自由与梦想,虽然看以遥不可及,但只要坚持,就不是空中楼阁。我们未必需要成为职业者,但只要有梦想,肯为此坚持努力,就一定会在自己的天空中看见彩虹。

《背包十年》读后感 篇13

如果你不想对一座城市失望,必须要在夜色中抵达。夜晚的灯光会巧妙地把璀璨突出,把粗陋隐藏。这段话来自《背包十年》。

这本书是我的大学同学所赠,但毕业后这么多年,我竟然到今日才勉强将它读完,我想是不是我太忙了,亦或者只是因为我一向忽略了我的本心。人应当趁着年轻去流浪,只要不忘了回家的路。

这本书里有许多我喜欢的文字,喜欢作者遇到的美景与美食,喜欢作者敢于追梦的.生活态度。作者小鹏大学毕业后没正经上过班,攒点钱就去旅行,直到他发现旅行也能赚钱,于是生活就变成了旅行、旅行、旅行。

他喜欢文字,他说他要把一路上的所思所想写下来和朋友们一齐分享,正是因为这种真实与坚持,他获得千万网友的热烈追捧,也获得了我的喜爱。他还喜欢拍照片,他说他只拍自我在旅行时的一瞬间感动。其实说到底他就是一个追梦人,一个敢于追求自我梦想的人。

这本书记录了小鹏十年的旅程。十年里,他打过不一样的工,睡过不一样的床,遇见不一样的人,开心过,孤独过,骄傲过,沮丧过,也热血沸腾过,黯然泪下过,怦然心动过,心灰意冷过。我想,如果青春是一首诗,那小鹏用整整十年光阴让这首诗中的每个字都笔触饱满。

很多人应当如我一样,都迷恋无比澎湃的旅行,都渴望在旅行中让自我体验未知。那你是否如诗人般欣赏、品尝、感受这个未知的世界,饱满你青春的诗篇?

不论是身体还是心灵,总要有一个在路上。毕业后多年的我,一向认为这个世界转得太快、自我太忙。忙得忘记自我以往也是爱文字、爱音乐、爱旅行。其实是该停下脚步,去寻找初心,哪怕已不再年轻,也该敢于去追求自我的梦想。

《背包十年》读后感 篇14

经过一夜的颠簸,从北京西——九龙的T97次列车已经进入广东境内,我在沉沉的睡梦中醒来,青色起伏的山峦,碧波荡漾的池塘,翠滴的树木从车窗外缓缓地向后滑过,北方的萧瑟苍茫也被远远地甩在了后面。视线回到手中书籍的插图,一个赤裸的小女孩手持一朵白色的莲花欢快地奔跑。

《背包十年——我的职业是旅行》是国内首位职业旅行家小鹏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感悟撰写的`,此书详细记述了小鹏自2001年至2010年在世界各地的旅行经历及所遇所感的人、事、物,从他细腻如诗般流畅的行文、丰富多彩的旅途经历以及纯真灵动的摄影作品中,我发现他不仅是位冒险、坚韧的职业旅行家,内心更是一个怀有无限好奇、时刻发掘真、善、美的儿童,他拥有着矢志不移的信仰——旅行,并将之抒写为常人难以涉足而自己乐此不疲的事业。

跟随着小鹏独特的视觉、嗅觉、触觉、听觉、味觉,我驻足巴赛罗那的圣家堂被建筑家高迪的雄厚伟力所震撼,我透过梵高斑斓的色彩体会到他沉迷创作时的单纯快乐与现实中的苦涩孤绝,在丹麦奥登塞小城的紫墙绿顶中见证培育安徒生丰富想象力的土壤,我赞叹于自然景观的旖旎富丽,在柬埔寨吴哥窟前屏息凝神注视太阳费尽全力地把肥胖的脸庞从嶙峋塔峰后挪出,聆听众人向自然致敬的掌声澎湃。

在小鹏的旅程中,一些善良、真诚的异国异地的陌生人搭手相助,成为旅程中最温情的旋律。例如尼泊尔人金卓热情好客,不但带小鹏参观加德满都的特色景点,而且还带她拜见母亲、女友,并赠送小鹏两枚尼泊尔古钱币,短暂的邂逅,他们超越了国别,超越了宗教与制度的芥蒂,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此外,还有免费开车相送的法国老太太等。在旅行中,LOVEISACIRCLE,小鹏得到过很多人的无私帮助,他也让爱成为一种不断循环的能量,发现爱,并传递爱。这也是读这本书教给大家的礼物吧。

旅途中跋山涉水,不免遭遇自然、环境、人为等突发状况,旅途也成为危险的代名词。《今夜会不会再也醒不来》典型地反映了这种状态。在青海海拔5000多米的雁石坪过夜,小鹏因高原反应缺氧严重而心生恐惧,担心像以前的背包客一样命丧如此。身体本能的坚韧让他迎来了第二天的曙光,他的经历不时牵扯着我的神经,即因旅途中的丰富多彩、奇闻易趣而笑也因旅行的艰辛热泪盈眶。

这本书,不但可以学习借鉴到如何成为一个职业点的背包客,还能学习到如何将旅行经历经过分析整理以读者喜闻乐见的游记形式记载下来。

读读《背包十年——我的职业是旅行》,重拾因日常生活琐事而压抑下来的远行梦想,给自己一个不可抗拒的理由,去旅行吧!

《背包十年》读后感 篇15

《背包十年》是网络上比较盛行的一本游记,说是游记却更多记载的是作者小鹏的成长轨迹。学生时代无惧无畏、因公旅行的束手束脚、放弃工作一无所有的流浪、直至拨云见日成为职业旅行者。称得上是一本中国版的心灵鸡汤,尤其是后半本,当走出困境重见彩虹的时候,遍地都是阳光的兴奋和喜悦无可比拟。令人有一种也想抛开一切去追逐梦想的冲动,很值得一看。

全书被作者分为三部分,背包行天下、艰难的旅行路、看见自己的彩虹。201个故事串联起小鹏的成长历程。学生时代的稚嫩而又无所畏惧,就像一束阳光,试图穿透一切阴影。街头露宿、裸体搜身、抢劫。旅行中的艰苦对于作者来说都是兴奋的.。正如小鹏自己所说“向来对没经历过的事情抱有极大热情”回国后,从漓江的悠闲安逸到北京忙碌的小白领,甚至当街乞讨。高原反应中的九死一生,亲人的不支持。所处的心境已无法与之前的欧洲之行相媲美。看着逐渐迷失自我的作者,不经令人感慨,此子真是为流浪而生。直至XX年的破釜沉舟之旅,梦想最后照进现实。旅行,写作,拍照,再次旅行成为了生活。

看着小鹏随心所欲地行走在城市与城市之间。或是停下来融入那个世界,陌生而又新奇;或是如同翻书般匆匆而去,只留印象不留脚印。那绝对自由闯荡对于我们这群整日坐在写字楼里的房奴、车奴、孩子奴来说,只可仰慕欣赏,却无法追随。毕竟现实生活中我们要背负的职责不允许如此放荡不羁。但至少能够跟随作者的图片和文字一齐放逐心灵,暂时抛下一切羁绊。“简单与自由同义。大多数人,一向在做加法,积累了很多,想要放下时,发现自己变成了温水中的青蛙,想跳已经没有力气。而我因为没有负担,才能越飞越高,越走越远。”这就是他最终能见到彩虹的原因吧。然而没有负担这四个字对于我,只能一笑了之。或许再过XX年,小鹏也会有同样的羁绊,毕竟只要是人就摆脱不了社会的游戏规则。但至少他疯狂过,自由过,实现过自己的梦想。

很喜欢这样一段话:“并非我们的生活平淡乏味,而是我们并不足够勇敢,所谓勇敢,就是你有实现你梦想的行动,比如,收拾行囊,上路,去你梦想去的地方,没有什么是放不下的,只在于我们想不想放下”,我想说的是每个人的人生好处都不同,好好作好自己,不要后悔!让懂我的人更懂我,不喜欢我的人我也会给你们真诚的微笑,因为我想感谢每一个生命中的邂逅,如此精彩感动,如此值得珍惜!但,最重要的还是自己听从内心的声音而活,为自己而活!最后,还是用小鹏选的百老汇的歌曲《追梦无悔》来结束这篇有点发神的读后感吧:Todream对抗无法打败的对手。

《背包十年》读后感 篇16

背包,想像中总会有一些流浪。流浪的人,心是否有牵挂;流浪的人,心是否会有所属。这是我一向对身边或背包或户外的朋友,在心底的揣测,和在心底的疑惑。

我就是小鹏所说的那种固定模式的当事人,我不明白,我的牵挂是因何而来,他们的自由又是因何而至。 你的梦想不现实,能看得到未来的生活。或许,没有不现实的梦想,只有不努力的梦想;或许,没有没有未来的生活,有时我们真的无法看到。

流浪本身并不孤独,行走本身也并不寂寞。孤独的是流浪的那个人,寂寞的也是行走的那个人。 小鹏初去欧洲,他说他会想一个人;我想,小鹏肯定还会想另外两个人,但是他没有写出来。小鹏就应很想写出来,但是他不明白如何去写。

此时弥漫的中草药气息,让我有一种心神安宁的享受。真的,我一向很享受中草药所弥散出来的那种安抚的气息。它不会让人浮躁,也不象西药或是来苏水那般的冰冷。

朋友送我的《背包十年》。我第一次翻开读的是《活着的废墟》那篇,发现了两处错误。一是“胡楂儿”,想应是“胡茬儿”;另一是那位日本建筑师的'名字,分别用了“今井建治”和“今井健治”。这或许是我读书一个苛刻的弊端吧。然后我从最开始以挑剔的眼光开始读下去,却并没有再重新发现其他的错误。

小鹏的文字并不是我所喜爱的文风,但这些文字我依然舒服地读着。 我没有随同小鹏一齐背包、行走,我想在小鹏的文字中找寻我自己一向以来所探求的问题与答案。 当读到“想你的天空”这五个字时,当看到“法兰克福”这四个字后,瞬间我浮现出了一种不祥的结局。其实也是一向以来我的一个质疑。在那里,依然是一个孤独与流浪的结局。

这天早晨的公交车上,我还在对着《背包十年》想起徐霞客。在想,那时的徐霞客,是一种什么样的模式。或许,也是一位背包客吧。

下了公交车,买了一屉包子与一根油条,边走边吃,然后走进了弥漫着中草药芬芳的厅廊,在冬日的阳光下读着《背包十年》。这些中草药的气息,老人,时光;与熙攘,浮躁,我仿若透视而飘浮的异界游魂,一切与我无关。

中草药的气息,浸入背包的文字,书读半程,不知小鹏是妥协还是叛逆。毕竟,这前半程的文字,小鹏必须在思念,却并没有写下。

不知为何,很久以来,我就比较喜欢这种中草药的芬芳,以及中草药芬芳里的那份安宁。

《背包十年》读后感 篇17

上了大学之后,忙里偷闲的也多了不少空余的时间,看杂书的机会自然也就多了起来。近些天重温了《背包十年》这本旅行杂记,再次阅读带来的感受,与之前果然是不同的了。

作者小鹏是个职业旅行家,他确实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成功人士,他没房没车也没女朋友,在书的扉页上他写到:“从大学毕业之后就没正经上过班,攒点钱就去旅行,直到他发现旅行也能赚钱,于是生活变成了旅行、旅行、旅行。”他分享背包十年的旅程,践行最初的梦想,向印下的每个足迹叩问,有人问他是谁,了解他的人都说,不过是个追梦的人而已。

书开头的几张图片上的文字记录了他矛盾又多彩的生活:他拍下手持莲花的女孩,也记录铁轨边玩足球的少年;他漫步在爱丽丝梦游过的仙境,也流连于与世无争的桃花源;他思考撒哈拉男人的思考,也专注于爱尔兰女孩的专注;他喜欢日出时的光芒万丈,也喜欢日落时的渔舟唱晚;他明白信仰是一种嘴角上扬的人生态度,也是一种长头问路的坚持。

他不是专业摄影师,可是他的照片却用最简单的姿态带给我们最真实的感动。他拍盲女歌唱,只用一个侧脸,清丽的声音仿佛在耳边回荡;他拍法餐,把红黄绿搭配成艺术品;他拍戏水的儿童,举着相机跳进溪中,将感动定格在相片里。他的摄影手法是最简单的三分构图,他的技巧比不过摄影初学者,他的相片缺足以媲美任何顶级摄影师。

整整十年,除了旅行,他没有坚持做下任何一件事情。杨丽萍说过:“有些人的生命是为了传宗接代,有些是享受,有些是体验,有些是旁观”小鹏把自己归结为体验者,他以体验者的姿态,走遍大千世界,看过百态人生,享受过每种风景。孤单而不孤独。于是每一天都充满感动和惊喜。

我想我是羡慕小鹏的,就像蓄养着的家禽羡慕远飞的苍鹰一样。每个人心中都充满着在路上的向往,只是有的人扎实的走向了自由的路,比如小鹏;有的人在出走和停留间兜兜转转,比如我和另一些人;还有更多的人止步于现实的残酷面前,比如更多的芸芸众生。我时常想,借一个背包就出发,放弃无数薪水丰厚的工作去流浪,该要有多大的勇气。

有时候我们总喜欢找到做一件事的理由,小鹏找到的非去旅行不可的原因很简单,平淡生活让我们的五感退化,而旅行却能让它们重新获得敏锐,旅行让我们重新变回孩子,让我们对世界充满好奇。就像他说的那样:“人要趁年轻去流浪,只要不忘了回家的路。”

有网友评论他磕首问路,传梦为生。小鹏说自己是追梦人,可他又何尝不是引路人。背包十年,追梦十年,小鹏的旅途仍在继续,我的也即将开始。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