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的主人》教案

知远网

2025-09-03教案

知远网整理的《黄河的主人》教案(精选12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黄河的主人》教案 篇1

一、教学要求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熟读成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2、掌握课文中的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提心吊胆、尝试造句。

3、在朗读中感受黄河风浪的险恶和艄公的勇敢、沉着和智慧,进而体会人类在征服自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本质力量。

4、模仿最后一段的构段和表达的方式写出一位自己所敬仰和赞颂的人。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羊皮筏子的特点和功能。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和合作讨论去感受、去发现、去体会艄公的形象内涵。

三、教学时间

2课时

四、教学准备

1、预习

(1)读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朗读要正确,通顺。

(2)通过结合上下文和理解生词,无法自己理解的词语或句子请做上记号。读不懂或有疑问的地方可通过问题的形式记下来,准备课上讨论。

(3)收集课文中和课外书中描写黄河的词语和句子,准备课上交流。

(4)从课外书或网上去寻找黄河上的交通工具--羊皮筏子,了解它的制作、特征和功能,最好能附上图片。

(5)在人与外界的各类挑战中,除了课文中介绍的羊皮筏子上的艄公以外,你最敬佩哪一种人,请你收集一些介绍他们的有关资料。

(6)理解词语(带点的字先理解)

筏子 竹篙 胆战心惊 惊涛骇浪 如履平地 提心吊胆

2、课件制作

3、其它准备工作

(1)课前教师提供一些关于羊皮筏子和艄公的资料,分发给学生。

(2)课上准备好电脑,实物显示频、投影仪器等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解题质疑

1、谈话引入,师: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与黄河有关的课文,(板书:黄河)同学们,在你脑海中,黄河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请谁来说一说。

2、课文写到了黄河,作者面对黄河时,他的所见所感也是通过丰富的语言传达出来的,出示:黄河滚滚 万马奔腾 浊浪排空 波浪滔滔惊涛骇浪 激流 湍急 汹涌 胆战心惊 提心吊胆 如履平地。

《黄河的主人》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在阅读感悟中感受黄河风浪的险恶和艄公的勇敢、沉着和智慧,进而体会中华民族的精神。

2、在朗读感悟、想象、表达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配解说词,丰厚形象:

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黄河有了初步的印象,这节课老师带来了一段有关黄河的录像,我们一起欣赏。[投影一:播放黄河录像。]

1、有画面,有声音,如果再配上解说词,那就更具欣赏性了。一个词,一句话或几句话都行。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风在吼,马在啸,黄河在咆哮。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的原野;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而又坚强!

劈山砍石,势如破竹

2、谁能用课文当中的一段话来配录像呢?

(第一自然段)

导:作为解说词应当怎么说呢?学生齐读。

3、这就是九曲迴肠、奔流不息的黄河;这就是孕育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明的母亲河。黄河以排山倒海之势,冲天而来,看了叫人胆战心惊,而有人竟然成了它的主人,它是(艄公)

(1)学生写“艄公”

(2)采访学生:写“艄”字注意什么?(“舟”横不出头,变提)你为什么写得这么认真?(因为它是黄河的主人,我很敬仰他)

二、研究读2-8自然段,体会艄公是黄河的主人。

1、学到这儿,爱思考的同学一定会问——艄公凭什么成了黄河的主人?(板书“?”)你能从课文中找到一句话来回答吗?请快速默读课文。

[出示投影: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2、这是全文的中心句,齐读。导:同学们,这是何等壮观的场面,让我们走进课文,与作家袁鹰一起来到滚滚的黄河边,去亲身感受黄河的主人——艄公,感受他的勇敢和智慧,感受他的镇静和机敏。请自由地朗读课文。

3、自由交流。

4、学习第二自然。

(1)自由读。

(2)交流:你从哪儿看出了艄公的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

(3)引导读:小、轻、小小的浪头,整个儿吞没。

(4)小结:有没有吞没?(没有)还在汹涌的激流里鼓浪前进,可见艄公的勇敢和智慧。

5、学习3-5自然段。

(1)过渡:刚才大家抓住“那么小、那么轻”就能体会出艄公的勇敢和智慧,我们再来读一读3-5自然段,相信同学们一定也能读出来。

(2)自由读。

(3)交流:物重、人多、贴着水面漂流。

(4)引读:啊!(惊讶)六个人(更惊讶)(还有作家袁鹰的担心。)

(5)小结:贴而不沉说明艄公的勇敢和智慧。

6、学习第6自然段。

(1)羊皮筏子在黄河上险象环生,岸上的'作者提心吊胆,而黄河的主人艄公是怎么面对的呢?和[投影出示第6自然段。]

(2)经典特写:

艄公专心致志地撑着篙,你看他

艄公小心地注视着水势,大胆地破浪前行,你看他

(3)有感情地朗读。

(4)说“专心致志”、“小心”、“大胆”的反义词(漫不经心、随意、慌张)。结果会?

(5)想象羊皮筏子上乘客,谈笑风生。

(6)质疑:艄公为什么会那么沉着?

三、总结全文:

1、完成板书:艄公→黄河的主人

2、想象训练。

刚才我们感受了滔滔黄河的气势,领略了沉稳艄公的风采。羊皮筏子靠岸了,如果同学是乘客,老师是艄公,你们想对我说些什么?(礼貌、为什么爱坐?不同的身份?)

3、总结:

艄公的祖祖辈辈都生活在黄河边,是黄河炼就了他的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因此课文在歌颂艄公,其实也在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中华民族。课文中艄公成了黄河的主人,同学们在这堂课上也成了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你们想给自己布置点什么作业?

《黄河的主人》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黄河的主人》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的一篇课文。它是一篇意蕴深刻、震撼人心的优美散文。这篇散文描写了波浪汹涌的黄河及河上羊皮筏子的艄公驾驭黄河的风采,赞扬了艄公凭着勇敢、智慧、机敏,战胜惊涛骇浪的黄河精神,并以“黄河的主人”的美誉来赞美他。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抓住文中的有关词句,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所蕴含的情感和道理。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独立阅读《大森林的主人》,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还有哪些人凭着自己的本领和智慧成为某一方面的主人。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们为什么称艄公为“黄河的主人”。

教具准备:

flv视频、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感受黄河

1、【播放描述黄河波涛汹涌澎湃的flv视频】

同学们,视频播放的`是哪里的情景?(黄河)此时你一定有许多的话想说,请用一个词,或是一句话,描述一下你所看到的或心目当中想象的黄河的情景。(黄沙滚滚、波涛汹涌、波浪滔天……)

2、同学们说得很好,这就是我们的母亲河——黄河。面对黄河,老师也想用语言描述一下,好吗?“黄沙滚滚,那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气势,令人胆战心惊。”【运行PowerPoint,展示描述的文字】谁试着来读一下,读出黄河的气势来。其实,老师刚才讲的是引用了我们即将要学习的新课《黄河的主人》一文中的片段。

3、【出示画面——黄河的主人】

看到题目,你们都有什么问题要问?(他为什么能成为黄河的主人?)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看通过课文的学习你又掌握了那些有关黄河的知识。

二、走进课文抓住中心

1、自读课文,完成要求。

a、标出生字词;

b、标出段号;

c、注意长的句子不要读破,读熟课文。

检查:【出示生字新词】先找两同学读,后齐读。

分自然段读课文,谁认真听接读。

2、通过读课文,你们知道“为什么把他称为黄河的主人?”你能从课文中找出一句话来回答吗?快速默读一遍课文,找一找。同学回答【出示幻灯片文字】齐读。

提问:“如履平地”是什么意思?什么是“履”?(履是鞋子,就像在平地上走路一样)这里的“平地”又是指什么?(黄河)他凭借什么成为黄河的主人?(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

艄公在滚滚的黄河上驾驶着皮筏子,就像双脚才在平地上一样,这是何等的壮观场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到黄河边上,去亲身感受黄河的主人——艄公,感受他的勇敢和智慧,感受他的镇静和机敏。

3、自由的读课文,思索课文从哪些地方体现了艄公的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划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然后集体交流。

4、【点击出示新幻灯片】根据学生读的点击触发器。

①“他专心致志地撑着篙,小心地注视着水势,大胆地破浪前进。”

“小心”是因为艄公“镇定和机敏”,“大胆”是因为艄公“勇敢和智慧”。

②“他站在那小小的筏子上,面对着险恶的风浪,身系着乘客的安全、手里只有那一根不粗不细的竹篙。”

“小小的筏子”是一个什么样的筏子?能不能从课文当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a、“从岸上远远望去,那么小,那么轻,浮在水面上,好像只要一个小小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没。”

《黄河的主人》教案 篇4

一、导航台

课文主要内容及全文思路导读

有一条大河,它的水是浑黄色的,呈几字形,奔腾在我国的西北部,那是什么河?

对,是我们的母亲河--黄河。那你对黄河了解多少呢?

滚滚黄河,那万马奔腾的气势,令人胆战心惊。谁会成为黄河的主人呢?读一读《黄河的主人》一课,你就会知道答案了。

黄河上羊皮筏子上的艄公被誉为黄河的主人。

为什么艄公会成为黄河的主人呢?再读一读课文,看看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黄河的主人》一课,主要通过对羊皮筏子、艄公、乘客的描写,赞扬了艄公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被誉为黄河的主人。

课文所要告诉我们的就是艄公的精神,因而课文重点围绕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这一中心句来写的。

那课文是怎么来具体描写的呢?

全文共有8个自然段,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至三自然段为第一部分,描写了初次看到滚滚黄河上行驶着的羊皮筏子的情景。先写黄河的气势之大;接着写首次看到羊皮筏子的心情,好像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没一句点明了羊皮筏子之小;最后写羊皮筏子在河中行驶的情景。

第四至六自然段为第二部分,具体描写了作者看到的羊皮筏子上的情况。先点明上文所描写的河中的东西就是羊皮筏子,然后写羊皮筏子上装载的情况,以及乘客和艄公在行驶中所表现出的神情。

第七至八自然段,写坐羊皮筏子人的初次感受以及人们对羊皮筏子上的艄公的赞美。

二、精品屋

课文精彩片断欣赏

读了《黄河的主人》一课,我们是不是对黄河的主人--羊皮筏子上的艄公特别的敬佩?是不是觉得课文写得很吸引人?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现在就去细细品尝课文的三个小节,找找答案吧!

精彩片断(一)

像突然遇到一股强磁力似的,我的眼光被河心一个什么东西吸引住了,那是什么,正在汹涌的激流里鼓浪前进?从岸上望去那么小,那么轻,浮在水面上,好像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没。

点评

1用一个比喻点出了注意力被吸引的不受控制,感到惊异、新奇万分。

2两个那么极写出了羊皮筏子之小、之轻。

3小小的浪头整个儿吞没形象地写出了羊皮筏子在黄河中之渺小,之危险。

【欣赏】读着这一段,我们好像也感受到了一股强磁力,被课文的描写深深地吸引住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

因为作者一开始,就先抓住自己初次看到羊皮筏子时的兴奋、新奇、惊异的心情来写,较为引人入胜。然后又通过打比方的方法,形象地写出了羊皮筏子之小,尤其是跟宽阔的黄河相比更让人觉得它的渺小,它的危险。

精彩片断(二)

也只有十只到十二只羊那么大的体积吧,上面却有五位乘客和一位艄公,而且在他们的身边还摆有两只装得满满的麻袋。

点评

1与羊作比较,写出了羊皮筏子之小。

2对船上装载货物的描写,突出了羊皮筏子虽小,装载量之大。

【欣赏】

课文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一只小小的羊皮筏子,但上面却装着六个人和两只满满的麻袋。体积之小,而装载量之大,这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以突出羊皮筏子在黄河中行驶是多么的危险。

精彩片断(三)

我不禁提心吊胆,而那艄公却很沉着。他专心致志地撑着篙,小心地注视着水势,大胆地破浪前行。皮筏上的乘客谈笑风生,他们向岸上指指点点,那从容的神情,就如同坐在公共汽车上浏览窗外的景色。

点评

1我的提心吊胆与艄公的沉着形成对比,突出了艄公的勇敢。

2抓住人物的神情和动作,描写了艄公的勇敢、沉着和谨慎。

3用比喻进一步写出乘客的从容。

【欣赏】

这一段,作者主要是抓住人物的神情、动作等进行细致地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乘客在同一场景中不同的反应:我是提心吊胆、神情紧张;艄公是沉着、不慌张,小心而大胆地撑着篙;乘客则是有说有笑,没有一点儿惧怕和担心。一个而字,使我的担心与艄公的沉着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艄公的勇敢。而乘客的从容则从侧面衬托了艄公驾驶技术的高超,羊皮筏子行驶的平稳和安全,与我的担心、紧张再次形成鲜明的对比,进一步突出艄公的勇敢和沉着。

整个一段,描写生动,对比鲜明,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三、金手指

表达方法提示:侧面描写

习作时,我们有时不直接描写对象本身,而是描写其他,以此间接地烘托出所要描写的对象。这种方法就叫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习惯上说的烘云托月法,就是指的这种方法。

课文《黄河的主人》中,就有好几处运用了这样的方法。

1、这六个人,就如在湍急的黄河上贴着水面漂流。

人是坐在羊皮筏子上的,这里写人贴着水面漂流的情景,实际上是间接地写出了羊皮筏子在黄河中快速行驶的情景。

2、皮筏上的乘客谈笑风生,他们向岸上指指点点,那从容的神情,就如同坐在公共汽车上浏览窗外的景色。

这里描写皮筏上的乘客从容自如的神态,点明了他们一点也不害怕。皮筏子那么小,那么轻,在黄河里行驶肯定很危险,可是乘客们为什么不害怕呢?这就从侧面写出了艄公驾驶皮筏子的技术之高超。

艄公的勇敢、智慧、镇静、机敏,正是通过对乘客等相关对象的描写,从侧面烘托、表现出来的。

侧面描写的恰当运用,能有力地突出所要烘托的人和物,增强文章的表现力,给人以鲜明感。

四、益智园

创新与实践

冬天就要来临了,天气也会逐渐变冷,你能把冬天的寒冷写出来吗?写时不能出现冷、寒冷等直接形容冷的词语,试试看。

(提示:抓住冬天里周围的人、事、景的变化,从侧面来写。)

附:课后练习3提示:

提心吊胆--家里的录音机声音,我想试着把它修好,不料却被我搞得一点声音都没了,我不禁提心吊胆起来,生怕妈妈责备。

尝试--我做数学题目时,总是不满足用一种方法解答,而是尝试着用多种方法。

课后练习4提示:

胆战心惊:战,发抖。形容非常害怕。

惊涛骇浪:骇,惊惧。使人惊怕的大风浪。

课后练习5提示:

黄河的主人指的是驾驶羊皮筏子的艄公。因为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所以能晌黄河的主人。

《黄河的主人》教案 篇5

一、教材依据:

《黄河的主人》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的一篇课文。

二、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意蕴深刻、震撼人心的优美散文,描写了波浪汹涌的黄河及河上羊皮筏子的艄公驾驭黄河的风采,赞扬了艄公凭着勇敢、智慧、机敏,战胜惊涛骇浪的黄河精神,并以“黄河的主人”的美誉来赞美他。

课文按照人们观察事物、了解事物的规律,依循“初看羊皮筏子→细看羊皮筏子→感受羊皮筏子”的顺序来结构全文。文章开篇并没有直接描写羊皮筏子及艄公,而是浓墨重彩写黄河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险恶气势,极力渲染黄河气势之大、险情重重,为下文描写黄河的主人的品格作铺垫。汹涌奔流的黄河足以让作者惊叹不已,然而更使作者惊讶的是在湍急的黄河上还有羊皮筏子贴浪前进,如履平地,而且还载着六七个人,文章到此,场面惊心动魄,行文跌宕起伏,处处充满惊奇,扣人心弦,易于引起读者的高度注意。

羊皮筏子的乘客在急流中谈笑风生,勇敢大胆,羊皮筏子的艄公沉着稳健、从容不迫的气质深深地震撼了作者的心灵,震撼了读者的心,让人感到人类的伟大与不平凡。因而作者由衷地称艄公为“黄河的主人”。

综观全文,课文条理清晰,结构严谨,层层渲染,中心突出,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

三、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提心吊胆”、“尝试”造句。

3.准确找出最能体现本课中心思想的句子,理解“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这句话的含义。

4.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领会只要沉着勇敢就能战胜艰难险阻的道理。

5.能结合课文内容,激发挑战大自然的豪迈气概。

四、教学重点:

本文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读懂揭示课文中心的重点句,即“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五、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弄清课文各部分和中心之间的有机联系, 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领会只要沉着勇敢就能战胜艰难险阻的道理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六、教学准备:

黄河的录像片段;多媒体课件;课前学生查阅相关资料。

七、教学过程设计:

(一)谈话导入。

指一学生铅笔盒,我们称这位同学是铅笔盒的——板书:主人

什么样的人被称作“主人”?

今天,我们来认识“黄河的主人”(板书:黄河的)

(二)初读全文。

1.质疑:读了课题你想说点什么?

2.带着疑问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做批注。

3.检查生字词:

第一组:滚滚 浊浪排空 惊涛骇浪

第二组:艄公 凭着 竹篙 如履平地

第三组:漂 系(身系着乘客的安全)

4.交流:你了解到什么?

三、品读感悟:

1.黄河的主人是谁?从哪儿知道的?

出示课件:“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惊涛骇浪”什么意思?课文中有这样的描写吗?

2. 出示课件:“黄河滚滚。那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气势,令人胆战心惊。”指读。师:从这句话中你读到了什么?(指导结合词语谈,读出气势。)

播放录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谈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象,带着感受再读。

【文章开篇浓墨重彩写了黄河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险恶气势,极力渲染黄河气势之大、险情重重,为下文描写黄河的主人的品格作铺垫,所以对开篇的理解至关重要。由于大多数学生没有见过黄河的景象,所以理解比较空洞,仅仅通过朗读文本很难想象出黄河的气势,严重地影响了对课文整体的理解与感悟。在学生读过课文,找到重点词语,却难以想象黄河气势的关键时刻插入黄河的一段录像,使学生在形象的画面、声音中触动心灵,豁然开朗,感受深刻,再次朗读时很容易读出黄河的气势,对文本的.理解水到渠成。】

师:这汹涌的黄河,滚滚而来;这猛烈的黄河,奔腾而来;这黄河充满力量,这黄河势不可挡,面对这黄河,你心里有什么感觉?真是令人——(胆战心惊)。

过渡:但是,有人不怕,那就是——(黄河上的艄公)

3.再次出示课件:“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如履平地”什么意思?围绕这个词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4.出示课件:“我不禁提心吊胆,而那艄公却很沉着。”了解过渡句及作用,你又想提什么问题?(我为什么提心吊胆?)解决这个问题应该怎么办?(联系上下文)

学习2—5自然段。小声读,边读边画令我提心吊胆的地方。

抓住以下重点词语交流体会:

②小 轻 浮 整个 吞没

③感叹号 数字 “贴”换成 (人多 危险 惊奇 担心)

⑤体积小,重量大

出示课件:“我不禁提心吊胆,而那艄公却很沉着。”从哪里能看到艄公的沉着?

出示课件:“他专心致志地撑着篙,小心地注视着水势,大胆地破浪前行。”“专心致志”什么意思?想象:在什么情况下,他小心?他大胆?出示课件:“他专心致志地撑着篙,——,他小心地注视着水势,——,他大胆地破浪前行。”

你能体会到什么?

【让学生想象艄公遇到什么情况小心注视着水势,遇到什么情况又大胆地破浪前行?接着出示“他专心致志地撑着篙,——,他小心地注视着水势,——,他大胆地破浪前行。”让学生把自己的想象带入句中,再读这句话。学生想象内容丰富,朗读感情真挚,达到了更好的效果。】

还从哪里看到了他的沉着?(乘客表现:从容—坐在上面很舒服?--第一次坐需要足够的勇气—侧面烘托是艄公的沉着镇静给了乘客安全感)你理解“如履平地”了吗?

5.你想对艄公说些什么?出示课件:最后一段话,换成第二人称来读。

6.为什么说艄公是黄河的主人?他的身上还有什么精神?你想成为什么的主人?(学习、生活……)

四、总结学法:

这节课大家学会了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学贵有疑,疑则进也。希望大家以后读书的时候多问几个为什么。

五、布置作业:给汶川地震灾区的同学写一封信

六、板书设计: 黄河的主人

艄公→ 惊涛骇浪→如履平地

《黄河的主人》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黄河的主人》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黄河的主人》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黄河的主人》是我国著名散文家袁鹰的一篇叙事性散文,作者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母亲河—黄河那不可阻挡的磅礴气势,及羊皮筏子在奔腾咆哮的黄河上鼓浪前进的壮观场景,进而赞颂了黄河艄公机智勇敢、战胜艰难险阻的伟大精神。这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词句积累的优秀选文。

【设计理念】

遵守“教为学服务”“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原则,结合课文特点,我以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走近黄河;以关键问题“为什么称黄河艄公为黄河的主人”为教学主线,引导学生结合视频、图片、想象文字创设的情境感知课文内容,以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自读课文基本能体会黄河的磅礴气势和羊皮筏子的小、轻,但理解课文语言中所表达的情感以及作者运用的写作方法存在一定难度。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积累本课的四字词语。

3.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河波涛汹涌的气势,领悟“黄河主人”的机

智勇敢及勇于与大自然抗衡的不屈精神,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

4.初步体会侧面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们为什么称艄公为“黄河的主人”。

2.初步体会侧面描写的作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走近黄河,感受气势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黄河的主人》。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黄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播放黄河视频。

4.播放课文第一自然段录音,学生学着读。

5.引读第一自然段。谁是黄河的主人?从文中找出一句完整的话来回答。

【设计意图:播放黄河视频,出示赞颂黄河的诗句,既使学生身临其境般地感受黄河的磅礴气势,为理解艄公为什么是黄河的主人作铺垫,又营造了教学情境,激发了学习兴趣;播放第一自然段录音,有效地指导了朗读。】

二、走近筏子,感受轻险

1.滚滚的黄河令人胆战心惊,而艄公却驾驭了它,凭着什么工具?

2.出示羊皮筏子的图片,简单介绍羊皮筏子。

3.自由读第2、3自然段,画出直接描写羊皮筏子的句子,想一想羊皮筏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4.读后交流,抓住重点词语“小”“轻”“整个儿吞没”“贴”感受筏子的小、轻、险:通过标点符号体会作者的惊讶。

5.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我利用图片向学生介绍羊皮筏子,拉近了学生与羊皮筏子的距离,并使用电子白板圈画重点词句,帮助学生体会到羊皮筏子的小、轻、险。】

三、走近人物,感受智慧

1.站在黄河边的作者是如此提心吊胆,我想,坐在筏子上的乘客一定吓得连眼睛都不敢睁开了吧?

2.轻声读第6—8自然段,用“——”画出文中描写乘客的句子,从中你读出了什么?用波浪线划出直接描写艄公的句子,在你感受深的地方写上批注。

3.交流:

描写乘客的句子。

(1)“谈笑风生”什么意思?乘客们会说些什么?

(2)你佩服他们的勇气吗?这份惬意是谁给的?

描写艄公的句子。

(1)指名读读划的句子,说说感受。

(2)“小心”和“大胆”用在这句话中矛盾吗?

3.创设情境,加深理解:让我们把目光锁定在一个又一个画面中——

4.用你的朗读赞一赞艄公。

【设计意图:本环节我通过艄公图片展示其形象,用幻灯片创设情境,突出教学重点,使学生深刻理解艄公的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

四、拓展延伸,领悟写法

1.课题为《黄河的主人》,作者却用了大量笔墨写黄河、羊皮筏子和乘客,是不是本末倒置了?

2.这就是通过侧面描写衬托艄公的技术高超。

3.你从艄公身上悟出什么道理呢?

4.你想成为什么的主人?写一写。

【设计意图:学语文学的不仅是内容,还要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让学生写一写,使学生跳出了文本,巧妙地做到了“以读促写,读写迁移”;而使用投影仪展示写话成果,既能让学生及时互评,又能拓宽学生写话的思路。】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摘抄好词好句。

2.阅读《大森林的主人》。

【设计意图:摘抄是积累的好方法,而布置与课文相关的课外阅读,把课内习得的阅读方法运用于课外阅读,课内外阅读相结合,既增加了孩子的阅读量,又能促进孩子理解本文的情感,一举两得。】

六、板书设计

黄河的主人

艄公

衬 托

黄河 筏子 乘客

《黄河的主人》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黄河的主人》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黄河的主人》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黄河的主人》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的一篇课文。它是一篇意蕴深刻、震撼人心的优美散文。这篇散文描写了波浪汹涌的黄河及河上羊皮筏子的艄公驾驭黄河的风采,赞扬了艄公凭着勇敢、智慧、机敏,战胜惊涛骇浪的黄河精神,并以“黄河的主人”的美誉来赞美他。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抓住文中的有关词句,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所蕴含的情感和道理。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独立阅读《大森林的主人》,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还有哪些人凭着自己的本领和智慧成为某一方面的主人。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们为什么称艄公为“黄河的主人”。

教具准备:

flv视频、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感受黄河

1、【播放描述黄河波涛汹涌澎湃的flv视频】

同学们,视频播放的是哪里的情景?(黄河)此时你一定有许多的话想说,请用一个词,或是一句话,描述一下你所看到的或心目当中想象的黄河的情景。(黄沙滚滚、波涛汹涌、波浪滔天……)

2、同学们说得很好,这就是我们的`母亲河——黄河。面对黄河,老师也想用语言描述一下,好吗?“黄沙滚滚,那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气势,令人胆战心惊。”【运行PowerPoint,展示描述的文字】谁试着来读一下,读出黄河的气势来。其实,老师刚才讲的是引用了我们即将要学习的新课《黄河的主人》一文中的片段。

3、【出示画面——黄河的主人】

看到题目,你们都有什么问题要问?(他为什么能成为黄河的主人?)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看通过课文的学习你又掌握了那些有关黄河的知识。

二、走进课文 抓住中心

1、自读课文,完成要求。

a、标出生字词;

b、标出段号;

c、注意长的句子不要读破,读熟课文。

检查:【出示生字新词】先找两同学读,后齐读。

分自然段读课文,谁认真听接读。

2、通过读课文,你们知道 “为什么把他称为黄河的主人?”你能从课文中找出一句话来回答吗?快速默读一遍课文,找一找。同学回答【出示幻灯片文字】齐读。

提问:“如履平地”是什么意思?什么是“履”?(履是鞋子,就像在平地上走路一样)这里的“平地”又是指什么?(黄河)他凭借什么成为黄河的主人?(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

艄公在滚滚的黄河上驾驶着皮筏子,就像双脚才在平地上一样,这是何等的壮观场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到黄河边上,去亲身感受黄河的主人——艄公,感受他的勇敢和智慧,感受他的镇静和机敏。

3、自由的读课文,思索课文从哪些地方体现了艄公的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划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然后集体交流。

4、【点击出示新幻灯片】根据学生读的点击触发器。

①“他专心致志地撑着篙,小心地注视着水势,大胆地破浪前进。”

“小心”是因为艄公“镇定和机敏”,“大胆”是因为艄公“勇敢和智慧”。

②“他站在那小小的筏子上,面对着险恶的风浪,身系着乘客的安全、手里只有那一根不粗不细的竹篙。”

“小小的筏子”是一个什么样的筏子?能不能从课文当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a、“从岸上远远望去,那么小,那么轻,浮在水面上,好像只要一个小小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没。”

《黄河的主人》教案 篇8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散文,作者袁鹰。课文通过描述黄河艄公撑着羊皮筏子载客在黄河上行进的情形,赞颂了艄公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成了黄河的主人。学习本课,应引导学生领悟只要沉着勇敢、智慧和机敏,就能战胜艰难险阻的道理。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多音字,理解部分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并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课题入手,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尝试自己读懂问题。

4、初读感知全文,感受黄河的壮美。

教学重难点:

初读感知全文,感受黄河的壮美。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

1、欣赏音乐。[投影出示一幅黄河画面。播放《黄河船夫曲》]。这首就是非常有名的《黄河船夫曲》,这段音乐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2、板书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黄河的主人是谁?为什么称他为黄河的主人?)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

1、带着以上问题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记号。

2、检查初读情况:

(1)检查词语[投影出示]

竹篙体积凭着

磁力吞没整个儿

黄河滚滚浊浪排空

(2)文中四字词语

万马奔腾浊浪排空

波浪滔滔惊涛骇浪

胆战心惊提心吊胆

谈笑风生专心致志

鼓浪前进如履平地

(3)读含有多音字的两个句子,认识多音字“系”“漂”。(相机正音)这六个人,就如在湍急的`黄河上贴着水面漂流。

他站在那小小的筏子上,面对着险恶的风浪,身系着乘客的安全,手里只有那么一根不粗不细的竹篙。

3、理清课文脉络

默读课文,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知道黄河的主人是谁吗?

板书:艄公。

艄公是干什么的呢?黄河上艄公撑的不是船,而是?板书“羊皮筏子”。羊皮筏子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三、速文初探

1、过渡:那么艄公是凭什么成为黄河的主人的呢?文中有答案,请你找一找,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把它画下来。

2、交流,指名说。[以雄浑的黄河为背景,投影出示句子:]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1)齐读

(2)艄公凭借的是什么呢?

过渡:是呀,在滚滚黄河,惊涛骇浪之中方显英雄本色,让我们来看看那奔腾不息的黄河吧。

四、细读感悟

1、感受黄河之壮美

(1)作者眼前的黄河是怎样的呢?(出示第1小节,指名读,其他孩子边听边想,黄河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哪些词语让你有这样的感觉?

(2)同学们,一个词语就是一个画面,看着这些词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带着你看到的、听到的,自已先读一读这一段。生自由练读。(指名读)

(3)让我们跟随作者袁鹰来到黄河岸边去感受一下吧!(视频演示:

黄河奔流的情景)

(4)看着这样的画面,你能用哪些词来形容黄河呢?你又有怎样的心情呢?

[投影出示:]我看到了()的黄河!我感到()!指导朗读有感情朗读。

(5)看到这样的黄河,感觉如何?“胆战心惊”是什么意思?(胆在颤抖着,心在害怕着)。“战”是什么意思?颤抖。

2、总结:作者初次见到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黄河是胆战心惊的,黄河上的艄公凭着他的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那么他的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具体体现在哪里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

板书设计

黄河的主人

艄公

“我”胆战心惊

作业布置: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搜集有关描写黄河诗歌或谚语

《黄河的主人》教案 篇9

一、教材分析

《黄河的主人》是一篇意蕴深刻,震撼人心的优美散文。这篇散文描写了波浪汹涌的黄河及河上羊皮筏子的艄公驾驽黄河的风采,赞扬了艄公凭着勇敢,智慧,机敏,战胜惊涛骇浪的黄河的精神,并以“黄河的主人”的美誉来赞美他。课文按照人们观察事物,了解事物的规律,依循“初看羊皮筏子---细看羊皮筏子---感受羊皮筏子”的顺序来结构全文。文章开篇并没有直接描写羊皮筏子及艄公,而是浓墨重彩写黄河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险恶气势,极力渲染黄河气势之大,险情重重,为下文描写黄河的主人的品格作铺垫。汹涌奔流的黄河足以让作者赞叹不已,然而更使作者惊叹的是在湍急的黄河上还有羊皮筏子铁浪前进,如履平地,而且还载着六七个人,文章到此,场面惊心动魄。行文处处充满惊奇,扣人心弦,易于引起读者的高度注意。羊皮筏子的乘客在急流中谈笑风生,勇敢大胆,羊皮筏子的艄公沉着稳健,从容不迫的气质深深地震撼了作者的心灵,震撼了读者的心,让人感到人类的伟大与不平凡。因而作者由衷地称艄公为“黄河的主人”。纵观全篇课文,条理清晰,结构严谨,层层渲染,中心突出,是培养学生感悟文字,积累语言,提高语言修养的佳篇。

因为学生没有真正感受过黄河那波浪滔天的气势,更无法目睹艄公那精湛的驾船技术,所以通过文本感悟“黄河主人”的机智勇敢及大自然抗衡的不屈精神有一定得难度。针对以上学情,结合四年级教材的特点及新课标理念,我们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准确找出最能体现本课中心思想的句子,理解“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这句话的含义。

4.道理。

5.能结合课文内容,激发挑战大自然的豪迈气概。

三、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分别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这句话的含义和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领会只要沉着勇敢就能战胜艰难险阻的道理。

四、设计理念:

1.以读为本。以语言文字为“根”,通过情境展示、拓展阅读、自悟讨论、情感朗读等方法,始终引领学生在对语言文字的感知感悟、品味、赏析和运用中,理解艄公“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的人物形象,使学生从黄河的磅礴气势,羊皮筏子的小而轻,面对艰难险阻艄公的表现、乘客的谈笑风生等方面来理解和感受艄公的勇敢和镇静的风采。让学生在自主积极的阅读实践中来获得心灵的震撼和人生的启迪。

2.读写结合。课文是读与写的例子,要用好这个资源,创设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在学生理解感悟课文语言的基础上,创设“当艄公遇到艰难险阻时的不同场面会怎么做怎么想”的情境,让他们及时表达,从而把写作字训练和学生心灵的感悟有机结合起来。

五、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我把她分为四大板块

一、多管齐下,感受黄河的壮美

首先复习文中词语,让学生在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朗读中整体感知课文。

接着引导学生理解感悟第一自然段,感受作者心中的黄河,指导学生读出黄河的气势,读出黄河的壮为了引导学生感悟文本内容,可以通过黄河的视频欣赏,引导学生感悟眼前的黄河的汹涌澎湃的景象。

(简评:这一个环节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感悟黄河的惊涛骇浪所带给作者的震撼。)

二、赏读结合,体验筏子的惊险

这个环节可以分三步进行:

1.认识筏子。出示筏子的图片并介绍让学生体会筏子的渺小,从而认识水上这一交通工具。并介绍一些筏子的驾驶知识,让学生初步了解艄公的技术高超。

2.文字感受筏子。学习2-3小节,要求学生边读边画出作者看到筏子后感受的句子,体会作者第一次看到羊皮筏子的`心情。这其中抓住重点句是数数的和一个小小的“啊”字进行品读,感受作者的那份担心、惊讶,体会筏子在黄河上的那份惊险。

3.创设情境,体会乘坐的险。老师设问:如果是你,敢坐这样的筏子吗?让学生设身处地的体会乘坐羊皮让人胆战心惊的情景。然后老师过渡引入:如果是我在作者袁鹰的旁边,我也不敢,即使上了,也是死死抓住羊皮筏子上的竹杆,双眼紧闲,不敢看一眼,因为脚下就是滚滚的黄河。

(这一个环节由直观图片到抽象的文字,再到直观的影像让学生对羊皮筏子在黄河上漂流的那份惊险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感悟到乘筏的心惊胆寒的体验,为下文感悟人物品质做了反衬与铺垫。)

三、读写结合,感悟艄公的形象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

首先,老师老师渲染情境,动情描述在这样的情境下第一次坐羊皮筏子的人的感受。

接着,学习第六自然段。

老师引导:看一看,课文中乘客们怎们样呢?让学生发挥想象,想象一下,他们谈笑风生,可能会谈些什么,说些什么,笑些什么呢?为什么乘客们会谈笑风生呢?

引导学生感悟,他们是凭着对艄公的信任才会如此的谈笑风生,那艄公又凭什么赢得乘客的信任?

如何引导学生发现艄公的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呢?课文没有具体的描写,仅用了一句话来写:“那艄公却很沉着,他专心致志的撑着篙,小心地注视着黄河水势,大胆破浪前行。”如果仅凭这一句话就让学生去感悟出艄公的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学生很难形成具体形象的认识。而这又是文本的主旨所在。为此,老师首先引导学生紧紧围绕这一句话,深入到文本,自读自悟,互论互品,用自己的话谈谈梢公的勇敢,智慧,镇静,机敏分别表现在哪里?读相关的句子,适当地点拨、评价,让学生读中有思,有感,有悟;

之后,创设具体的情境,进一步引导学生再一次走进艄公,深入艄公的内心世界,去发现艄公能战胜黄河的其它原因。老师设计在艄公驾筏行进过程中遇到的不同情况是怎么解决的,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想象当时的场景写下来,这样不仅丰富了对文本的内容,又深化了对艄公这一人物形象的认识,形成鲜活的印象,同时又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达到一箭三雕的效果。

(评价:这个环节引导学生抓住通过想象具体的语言情境来感悟人物品质,与文本对话,把握了文章的主要意图。同时,以“读写结合”的教学形式,鼓励学生潜心会文,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让学生在交流中将自己的认识不断完善。)

四、化文为诗,升华艄公的精神

1.学生从外到内认识了艄公,认识了这样一位看似普通却不普通的人物。在教学最后一自然段时,以诗歌的形式在屏幕显示,先让学生自由练读,然后采取师生配合朗读,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再一次面对滚滚的黄河,面对滚滚黄河上的艄公,升华对艄公精神品质的理解——因为他们的勇敢,智慧,镇静,机敏,终于成了这黄河的主人。

《黄河的主人》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提心吊胆”、“尝试”造句。

3、准确找出最能体现本课中心思想的句子,理解“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这句话的含义。

4、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领会只要沉着勇敢就能战胜艰难险阻的道理。

5、能结合课文内容,激发挑战大自然的豪迈气概。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 :

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领会只要沉着勇敢就能战胜艰难险阻的道理。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练习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能提出自己在读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第二课时:交流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通过读书自己解决。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这句话的含义。领会只要沉着勇敢就能战胜艰难险阻的道理。

教学准备:

1、通过上网或查阅资料,了解黄河的特点。

2、收集黄河的图片,制作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练习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能提出自己在读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1、板书“黄河”,指名说说黄河给自己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板书“羊皮筏子”,讲解“羊皮筏子”是什么样的东西。

3、教师讲解引导过渡:有一位艄公,他竟然用羊皮筏子载着六个人在黄河上行驶着,那是怎样的情景呢?

二、自读课文,要求:

1、大声地自由读课文,如果有些段落或语句读得不够熟练,就多读几遍,直到读流利为止。

2、把自己没读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三、交流读书情况,结合朗读理解部分词语:

1、指名分读课文(有些重点段落齐读)

2、请同学读自己读得不流利的段落。

3、把自己读得很好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四、再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同桌互读,一边读一边交流每小节的意思。

2、集体交流:你读明白了什么?

课文以羊皮筏子为线索,具体写了“初看羊皮筏子、细看羊皮筏子、感受羊皮筏子”。

3、理清课文条理:

一(1-4)二(5-6)三(7-8)

五、质疑问难:

如果是词语方面的,当堂解决;如果是课文内容方面或者是拓展延伸的,就引导学生课后读课文或查找资料,试着解决。

六、作业 :

1、课作:A、朗读课文

B、写习字册

2、家作:A、抄写词语

B、带着问题读课文或查找有关资料。

板书:

17、黄河的主人

(1-4)初看

(5-6)细看羊皮筏子

(7-8)感受

《黄河的主人》教案(精选1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黄河的主人》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黄河的主人》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黄河的主人》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黄河的主人》教案 篇11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散文,作者袁鹰。课文通过描述黄河艄公撑着羊皮筏子载客在黄河上行进的情形,赞颂了艄公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成了黄河的主人。学习本课,应引导学生领悟只要沉着勇敢、智慧和机敏,就能战胜艰难险阻的道理。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多音字,理解部分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并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课题入手,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尝试自己读懂问题。

4、初读感知全文,感受黄河的壮美。

教学重难点:

初读感知全文,感受黄河的壮美。

教学过程 :

一、音乐导入:

1、欣赏音乐。[投影出示一幅黄河画面。播放《黄河船夫曲》]。 这首就是非常有名的《黄河船夫曲》,这段音乐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2、板书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黄河的主人是谁?为什么称他为黄河的主人?)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

1、带着以上问题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记号。

2、检查初读情况:

(1)检查词语[投影出示]

竹篙 体积 凭着

磁力 吞没 整个儿

黄河滚滚浊浪排空

(2)文中四字词语

万马奔腾 浊浪排空

波浪滔滔 惊涛骇浪

胆战心惊 提心吊胆

谈笑风生 专心致志

鼓浪前进 如履平地

(3)读含有多音字的两个句子,认识多音字“系”“漂”。(相机正音) 这六个人,就如在湍急的黄河上贴着水面漂流。

他站在那小小的筏子上,面对着险恶的风浪,身系着乘客的安全,手里只有那么一根不粗不细的竹篙。

3、理清课文脉络

默读课文,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知道黄河的主人是谁吗?

板书:艄公。

艄公是干什么的呢?黄河上艄公撑的不是船,而是? 板书“羊皮筏子”。羊皮筏子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三、速文初探

1、过渡:那么艄公是凭什么成为黄河的主人的呢?文中有答案,请你找一找,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把它画下来。

2、交流,指名说。[以雄浑的黄河为背景,投影出示句子:]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1)齐读

(2)艄公凭借的是什么呢?

过渡:是呀,在滚滚黄河,惊涛骇浪之中方显英雄本色,让我们来看看那奔腾不息的黄河吧。

四、细读感悟

1、感受黄河之壮美

(1)作者眼前的黄河是怎样的呢?(出示第1小节,指名读,其他孩子边听边想,黄河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哪些词语让你有这样的感觉?

(2)同学们,一个词语就是一个画面,看着这些词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带着你看到的、听到的,自已先读一读这一段。生自由练读。 (指名读)

(3)让我们跟随作者袁鹰来到黄河岸边去感受一下吧!(视频演示:

黄河奔流的情景)

(4)看着这样的画面,你能用哪些词来形容黄河呢?你又有怎样的心情呢?

[投影出示:]我看到了()的黄河! 我感到()! 指导朗读有感情朗读。

(5)看到这样的黄河,感觉如何?“胆战心惊”是什么意思?(胆在颤抖着,心在害怕着)。“战”是什么意思?颤抖。

2、总结:作者初次见到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黄河是胆战心惊的,黄河上的艄公凭着他的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那么他的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具体体现在哪里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

板书设计

黄河的主人

艄公

“我” 胆战心惊

作业布置: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搜集有关描写黄河诗歌或谚语

《黄河的主人》教案 篇12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文包诗”的形式,即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故事是诗歌的扩展和阐释,诗歌是故事的浓缩和提炼,诗话互照,情景再现,的却是培养学生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诗意和体会诗人情感的好教材。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里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暂时”、“凝视”造句。

3.通过课文与诗的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三、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

四、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插图,增强对诗歌情境的感悟。

五、教学准备:课本、黑板、粉笔、多媒体

六、教学过程:

(一)初步复习:

1、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黄鹤楼送别》。(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篇课文是“文包诗”的形式。(板书)。既然是文包诗,就请大家首先通过朗读到课文中找找这首诗,并请大家联系课文想想这首诗的是什么意思?

3、学生自由读后进行交流,出示诗。

4、请学生自由朗读,请多个学生朗读。

5、请学生提出诗中不理解的词语,并划上横线。

6、大家都提出了很有价值的问题,那么只有好好读课文,读明白了,读懂了,问题自然能迎刃而解的。

(二)深入学习

1、我们已经知道了课文中是谁送谁?(板书:李白 孟浩然)

2、这次送别发生在什么时候?

3、谁能用一句话把这两个问题连起来说说。

4、今天我们就要随李白去送送孟浩然。请同学们齐读第一小节。

5、一对好朋友即将分离,能不能用个词来说说。(板书:依依惜别)

6、课文中谁和谁依依惜别?

7、课文中还有许多表示李白和孟浩然依依惜别的句子,请大家快速地读2—3节,边读边把最能体现他们之间依依惜别的句子划出来,并且可以在旁别可以写上批注。

8、谁想把刚才你划的句子读个大家听。随学生划的朗读讲解课文。

(1)学生找到第2小节,教师随之出示。

①谁能把这句读好的?指读。

②说说你在旁边都写了什么批注?

③谁也能把这句话读好的?指读

④他们都不想去提及分别的事情,因此一会儿 ,一会儿(引读)

⑤全班级一起读

(2)学生找到第3小节,教师随之出示。

①学生说到哪一句,就请多个学生朗读。

②当学生说到王勃的诗,适当给学生进行解释。

9、让学生带着依依惜别之情读好第三小节。

10、请同桌的同学分角色加上动作自由朗读第3节。

11、请学生上台表演。

12、虽然他们都依依不舍,但还是有人要走(出示第4节)

13、请学生自由读这一小节,边读边思考从哪里可以看出李白和孟浩然依依惜别。

14、学生交流:

①“依然伫立“可以看出他们之间的感情深厚。

②结尾的省略号可以看出李白依然站着

③“凝视“中可以看出李白依然还在看着远去小船上的朋友

④“岸边杨柳依依,沙鸥点点”(柳树好象也在向孟浩然挥手,海鸥好象也随孟浩然而去)

15、相信大家一起读更能表达这种感情的。(齐读)

16、这个时候李白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之情,随即吟出了脍炙人口的诗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出示诗)

17、学生自由练读。

18、指名学生朗读。老师做些评价。

19、全班朗读。

20、本文既然为“文包诗”,那么意思都包含在课文当中,请同学们拿起笔在课文汇总划出相对应的句子。

21、请学生交流。先说题目意思,再说每句诗的`意思,中间给学生解释“西辞”的意思。

22、短短的一首诗仅有28个字,却把两个人之间的依依惜别的感情体现的淋漓尽致,大家想把它背诵下来吗?让学生配乐自由背诵。

23、指名背诵。

24、全班背诵。

25、文人因为离别,还写了许多诗,让我们一起再来欣赏两首诗(出示《赠汪沦》、《送元二使安西》)齐读

(三)总结:这一节课,我们深入学习了《黄鹤楼送别》这篇课文,进一步感受了诗人与友人话别的情景,体会到了他们之间的那深厚的友情。课后请同学们再收集关于送别的诗来体会。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