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说课稿

知远网

2025-08-25教案

知远网整理的初中英语说课稿(精选12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初中英语说课稿 篇1

Well, good afternoon ladies and gentlemen, I am very happy to meet you all here. Today,I am going to present Unit 12 Writing. Well, please look at the teaching material together. Well, this is a letter in the book. Students are required to read it through, have a look at it, try to write a letter to Zhao Jie, a boy who doesn’t like any subjects at all. [Presenting the 2nd PPT about the given letter.]

Well, I think my teaching aims should include the proper form of English letter, and second, how to write a letter in an idiomatic way. [Presenting the 3rd PPT about the teaching aims.]Well, to achieve these goals, I am going to arrange my teaching step by step [Presenting the 4th PPT about the teaching procedures]. Well, these are the steps, since so many, let me make it simple, actually, they are words, sentences and paragraphs. As we know that articles consist of words and sentences. So first, I would like to talk about the words. That is also the first step---revision. Well, you know, students have learned the names of the subjects in the former lessons. So, I am going to review the words by playing games with them. Here comes the first game: who can write more? [Presenting the 5th PPT about the 1st game]I am going to divide the students into two groups, for example boys and girls. They are given two minutes to rush to the blackboard and write down the subjects they know. The group which can write more will be the winner. Imagine how excited the students are,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y are also reviewing the words. Well, what’s more, you may have noticed these two subjects, Physics and Chemistry. [Presenting the 6th PPT about the result of the game] Actually, these two subjects are not in this book. So, in this way, we can know that some students are showing us how much they know and all the students can also enlarge their vocabulary at the same time. Well, after words, I would like to turn to sentences. Here comes the second game, who can make it longer? [Presenting the 7th PPT about the 2nd game] I am going to give students a word, for example subject. Which students can make it longer? Well, you please. Favorite subject. Good. A phrase appears. Longer? You please. My favorite subject is English. Well, a sentence appears. Even longer? My favorite subject is English, I like it very much, it is so interesting. [Presenting the 8th PPT about the answers of the game]Well, you can see students are constructing words into sentences step by step. Well, this is the revision part. After that, it is time to read. From now, I am going to show students the given material so soon. Actually, instead, I am going to show them those separated pieces. They should put them into the correct order[Presenting the 9th PPT about the reordering task]. You know before the lesson, I divided the whole letter into these four parts, why do I bother to do this? Well, you can see, in this way, students can put more attention to how to begin and how to end a letter. Then, they have a time, can have a chance to read through the whole article[Presenting the 10 th PPT about the reading material]. Well, at the same time, they should also pick out those well used words and sentences, and share them with the whole class. Then, they have a discussion “what information can we use? [Presenting the 11th PPT about the discussion task]Why talking about subjects? Of course, it is easy for them to find these information like these three ones ( time & day, teacher, reason ), because they are in the letter. But what else? Students need to think about that. Well, why? As we know it is easy to copy, but difficult to create. Sometimes, the given material gives us a good example, but sometimes, they may also limit students’ ideas. So they need to go further. As some teachers may prefer to offer the answers directly to the students. But I am not. I think teaching students how to learn is much more important than just teaching knowledge. So students should think about that by themselves. Well, this part is also a brainstorm to them. Till now, they have known so much. Since that, they should be given a chance to put what they’ve known into practice. So I prepare two practices[Presenting the 12th PPT about the 2 practices]. Practice number one, students have a Free Talk about their favorite subjects, if they can express themselves fluently and naturally, they won’t have much difficulty in writing them down. Well, second practice will be the real writing. They are given eight minutes to write a letter to Zhao Jie[Presenting the 13th PPT about the beginning of the letter]. Well, when they finish writing, six students get into a group, they exchange their letters and try to correct mistakes. Why they should do that? Well, teachers may have noticed that not many students have the habit of rewriting and correcting mistakes when they finish writing, and I want them to realize this is also very important.

Ok, after that, each group chooses two representatives, the best one and the one who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Which two? I think not only those advanced students but also the less advanced students should be given a chance to show how good they are. Well, for example, yes, after that, some representative come to the front and show their letters to the whole class, but you can think it is a projector like this. This is a student’s letter and when all students finish writing it, they are welcomed to give comments. It is so-so, good or great. So which one? Can you find any beautifull sentences here? They are welcomed to give their ideas. Well, here comes the last part[Presenting the 14th PPT about the homework]. Last part will be the homework. They can either write me an email or have a talk with some one or write an article about his or her favorite . I think both of these are highly connected with our daily life. So, students must be very interested. Ok, so that is all. Thank you very much!

Questions:Anyhow, I appreciate your teaching, and allow me to say so. My question is “ how do you check the achievements of the homework you send to your pupils?

Answer:Well, about this question, I think, first, still the group work. They should exchange their letters and each group should also choose two representatives and hand in the letters or the articles they have written to me, and I correct them by myself. And then, put all these representatives’ works on the wall and show them to the whole class. By this way. Thank you!

初中英语说课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学习掌握各学科的英语表达,以及表示程度的形容词,学会使用自己对东西或者事情喜好的表达,并简单表示喜欢于不喜欢的原因.

Section A是以talking and listening为主,让学生去充分运作语言功能,和感受语言what’s your favorite subject?及其新词汇。

Section B以读写为主,教材设置要求学生用所学的语言去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词汇:学习并掌握学科名称以及星期名称favorite, subject, math, science, biology, P.E., because, Monday, Tuesday, Wednesday, Thursday, Friday等.

语法:掌握what,why,who引导的特殊疑问句及其回答的运用;学会使用表示品质的形容词:fun,interesting,relaxing,difficult等.

2、功能目标:能流利地应用本单元所学的新词汇、新语法进行听、说、读、写,能学会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

3、情感目标:学会合理安排学习,作息时间;学唱星期歌song of the week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①掌握重点词汇及what,why,who引导的疑问句、及肯定与否定回答.

②学会谈论自己喜欢的科目及东西,并说明理由.

③学会表达一周的七天,并学会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

四、教学安排

本单元共分为4课时:

Section A 2课时,Section B & Self check 2课时

五、教学设计

Section A Period 1

Step 1 Warming up and lead in

1.用电影Harry Potter预告片作为本课热身,看完之后向学生提问:Do you like the film?

然后老师继续表达自己的看法:I like this film best. It’s my favorite movie. What’s your favorite movie?(教师这个时候把这个句型写在黑板上,引起学生的注意。)提出这个问题以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看过的影片,操练本课的重点句型:What’s your favorite … ?

操练结束以后,老师继续说:I like Harry Potter, because he is a good student. He works very hard and does so well. Let’s see how he works, ok? (用幻灯片展示Harry Potter

上课的情形)

(Harry Potter这个电影片段主要是考虑到学生本身对这个人物比较感兴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其次是因为Harry Potter本身也是一个学生,他在一所魔法学校里读书,而且学习的课程也很多。这点跟本课比较贴近。使用该片子,教师使用谈话的方式,轻松的把话题由Do you like the film? ——What’s your favorite movie?提出这个问题以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看过的影片,有利于扩大大家的视野。同时也是为了引出本课的重点句型:What’s your favorite … ?并让学生在表达的时候操练该句型。在阐述喜欢Harry Potter的理由时,也是德育教育的一个过程。)

Step 2 New words learning

T:Do you know what subject it is?跟学生介绍Harry Potter在魔法学校的`课程,然后问学生:And what subject do we have? (幻灯片展示学生平时的课程)

展示完成以后,进行本单元词汇的拓展,问学生:Do you know any more subjects?进行小范围的提问,并要求回答的学生把词汇写在黑板上。

(通过介绍Harry Potter在魔法学校的课程,牢牢抓住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出学生平时的课程,使话题贴近生活,也使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在掌握新单词的前提下,进行必要的拓展,有利于扩大学生的视野。) Step 3 New sentence patterns learning

3.T:Ok, what’s your favorite subject?这里可以先由老师向个别同学提问,然后问:Do you want to know your partners’ favorite subject . Please ask each other.在个别提问了以后,把范围扩大到全班,同时也进行了操练。

(从问subject到favorite subject,难度逐步增加,符合学生的认知接受能力。在操练的时候,把机械的提问,转化为跟同桌的交流。)

操练结束以后,请两位学生来台上做表演:一个人做动作,一个人猜:what’s his favorite subject?/ what’s her favorite subject?

(在巩固了what’s your favorite subject这个句型之后,通过游戏表演的方式来呈现what’s his favorite subject?/ what’s her favorite subject?全体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中接受。这样的表演可是依照课堂实际情况掌握表演组数)

在作完这个表演的时候,教师对最后一个学生提问:why do you like it ?然后教师再针对个别同学提问what’s your favorite subject? why do you like it ?学生回答了之后,教师可以面向全体学生问:what’s his favorite subject?/ what’s her favorite subject?why does he/she like it ?

(通过有效的示范提问,以及不断的操练,有利于开展下面活动的顺利开展。)

Step 4 Survey

给学生一个示例,以Harry Potter做范例: Name : Harry Potter

Favorite subject : broomstick subject

Why : because it’s interesting and exciting

Dislike subject : potion subject

Why :because it’s boring

请学生做一个Survey:

Name :

Favorite subject : Why :

Dislike subject :

Why :

完成Survey之后请同学上台做report:

His/Her name is….

His/Her favorite subject is ….. Because …

He/She don’t like …. Because…

Step 5 Homework

1.根据调查写一个短文,并准备下堂课做报告

2.查找自己最喜欢的明星档案,爱好.

初中英语说课稿 篇3

一、Introduction(导言)

英语说课是英语教学中重要一环,也是衡量一位英语教师对教材把握、分析及教师本人对上课进程宏观控制能力有力手段,能从理论上指导教师贯彻教学大纲,真正做到教与学相结合,将教材、大纲、教师、学生、课堂融为有机整体,对不断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教研能力,有着突出作用。

二、说课基本原则

1、遵循教学大纲要求,明确说课内容。把握说课与上课区别与联系,正确理解教材、教案说课、上课之间层进关系,走出说课即是“说教案”误区。

2、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体现先进教学理念。

3、详略得当,重点突出,体现说课完整性。

4、与教案相结合,体现其可操作性。

三、说课基本程序

1、说教材:科学分析教材,明确重点难点、教学目标和要求以及教材在单元中地位和作用。

2、说学生:谈谈学生知识与能力结构,明确说课内容难易程度。

3、说教法:谈谈本节课要实施教学手段、方法以及教具使用。

4、说学法:谈谈学习方法运用以及将要实现目标。

5、说教学程序:说为什么要设计该程序?目、意图何在?结果如何?

6、说板书设计:谈谈板书设计根据和理由,力求体现说板书设计程序性、概括性和艺术性。

四、注重说课信息和反馈与总结

说课对象可以是专家、同行甚至是学生。向说课对象征询意见、获取信息,力求不断改进和提高。

初中英语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Is this your pencil》第一课时,P7,P8。

2、在教材中的地位:本课在教材中不可忽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预备单元已学过What’s this in English?及其回答,现在进一步用What’s that in English?及其回答,接着用这个句型介绍出本课中的大量词汇。通过词汇进而学习Is this /that your pencil?及其肯定、否定回答。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复习并运用my, your, his, her, 等形容词性物主代词。指示代词this, that及这一句型为第三单元及以后学习一般疑问句打下基础。并且这一课时的教材在原来的基础上使同学更明白英语的学习是在相互交流中有趣地进行,听、说、读、写、用就是学习的过程。为同学学习以后的内容打下坚实的心理、方法和知识的基础。

3、教学目标

⑴知识目标:

通过演示及情景教学法,使用句型What’s this /that in English? It’s a book. 使同学掌握重点词汇:pen, pencil, pencil case, pencil sharpener, book, eraser,ruler, backpack, dictionary等,并且学会对物品的所属进行提问、回答,在问答中会熟练运用my, your, his, her等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即:Is this/that my/your/his/her pen? Yes, it is. / No, it isn’t.

⑵能力目标:

a: 通过情景对话、游戏及题目的训练,使同学学会根据场景就学习用品询问物主,并正确运用对应的英语表达方式。

b: 通过听力及上下文来培养同学基本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听音辨词的基本功。

⑶情感目标:

a: 教学的过程是老师与同学及同学与同学的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参与、表演、运用的过程中,培养同学学习英语的兴趣。

b: 结合物体学习单词和句型的同时,培养同学的视觉美感。

c: 通过询问、辨认物主,倡导同学要保管好自己的学习用品。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词汇和句型:

a: 重点词汇:pen, pencil, pencil case, pencil sharpener, book, eraser, ruler, backpack, dictionary, that等。

b: 重点句型:

What’s this /that in English?

It’s a pencil. / It’s an eraser.

Is this/that my/your/his/her pen?

Yes, it is. / No, it isn’t.

难点:进一步运用my, your, his, her等形容词性物主代词,明确this/that 这两个指示代词的用法。

二、说教法

在教学中,倡导同学主动参与、勇于开口、大胆表演,培养同学获得新知识及口语、听力,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此,主要采用情景演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分组合作、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法,充分体现出同学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三、说学法

指导同学转变学习方式,既要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锻炼口语、听力,又提倡合作与交流来共同运用新知识进行语言表达,即自主探究式,促进同学创新意识的形成与听、说、读、写、用能力的培养。

四、说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这节课为了方便、实用起见,课前准备好26个字母的卡片及钢笔、铅笔、铅笔盒、卷笔刀、书、橡皮擦、尺子、词典、背包(挂在墙上)等物体,使同学觉得自然有趣。

1、复习

为了突出本课的重点,突破难点,激发和培养同学学习英语的兴趣,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复习分作两项:

a: 姓名每个人都很熟悉,每个同学又都会说,所以首先通过问答姓名,让同学在复习中运用my, your, his, her等形容词性物主代词。首先对个别同学进行提问:What’s your English name, please?

该同学回答:My name’s Gina.

转而问另一名同学:What’s her English name?

该同学回答:Her name is Gina.

然后用同样的方法引出:His name is Tom.

接着把这些问答进行于教师与小组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教师与全体同学之间,这样每个同学都敢于开口,都有机会开口,而且能自然地运用my, your, his, her等词了。

b: 通过几个单元的学习,同学对26个字母是再熟悉不过了。所以复习的第二项就是运用字母卡为新内容作准备,具体是:

举起一个字母卡放在胸前,问某同学:What’s this in English?

同学回答:It’s “A”.

接着用这个动作再问几个字母,然后手远远地举起一个字母卡,问:

What’s that in English?

同学回答:It’s “B”.

然后用举在胸前和举在远处这两个动作继续向个别、小组或全体同学问:“What’s this/that in English?”同学们初步理解了“this”与“that”的区别了。问完之后,顺势向同学们提议为老师唱“ABC Song”,这样不单复习了旧知,还活跃了课堂气氛。

设计意图:基于同学生理和心理特点,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创造条件让同学对他们感兴趣的问题用英语进行表达,使他们有学好英语的信心。

2、学习新词:

举起课前准备好的物品,向同学们提问或自问自答:

What’s this / that in English? It’s a book.

注意用“this”时,把物体举在胸前,用“that”时,物体举在远处或放在远处,背包体积大,干脆挂在墙上,那么用手指着背包使用“What’s that in English?”时,同学们是再明白不过的了。

用这样的方法一直教授完重点词汇,并注意和不定冠词连用,边教边读 (a) pen, (a) pencil, (a) pencil case, (a) pencil sharpener, (a) book, (a) ruler, (an) eraser, (a) backpack, (a) dictionary。然后把这些单词投影出来,重点教读、练习。

设计意图:把词汇融于句型进行情景教学,意在培养同学在生活中接触英语时,乐于探究其含义并尝试模仿的能力。

3、学习新句型:

手拿物品介绍:This is my book.

然后问同学:Is this my book?

引导同学回答:Yes, it is.

手指某个男生接着问:Is this his book?

引导同学回答:No, it isn’t. It’s your book.

然后再介绍几个物品:This is his dictionary.

That is her pencil.

进行如下问答:Is this my dictionary?

No, it isn’t . It’s his dictionary.

Is this his dictionary?

Yes, it is.

Is that his pencil?

No, it isn’t. It’s her pencil.

Is that her pencil?

Yes, it is.

再要求同学两人合作或者小组与小组合作手拿物品相互进行问答,练习过后进行表演。两人合作到教室前面进行表演,小组与小组合作只需两组的同学分别站起来,通过这些练习表演,同学们对新词汇、新句型不只是了解,而且会说,会运用了。并且使他们深深体会到:我也能使用英语进行表演交流了。那么一种喜悦与成就感就油然而生,对“我能学好英语”也充满了坚定的信心。

设计意图:依据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同学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同学通过思考、讨论、交流与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感受成功的愉快。

4、运用、巩固新知识

经过词汇和句型的学习,同学已经掌握了本课的重点、难点知识。现在通过课本P7,P8的笔试、听力训练,对新知识进行运用、巩固,并跟着磁带反复读,培养语感。

设计意图:利用教材进一步锻炼同学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5、游戏

游戏能促使同学根据场景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流,并能增加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具体方法:

叫几个同学起来,其余的人把眼睛闭上,这几个同学把自己的几个物品放进一个盒子里,然后宣布:睁开眼睛,这个盒子里有这几个同学的东西,当你从中拿出一个时,就要通过问他们问题寻找物体的主人。

问题:Is this / that your / his / her pen?

回答:Yes, it is. / No, it isn’t.

每个人最多只能问三个问题,问得好,寻找到了主人要给予奖励。

设计意图:以同学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设置尽量真实的语言情景,使同学能够在活动中使用英语,通过实践活动来促进同学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6、练习

练习是紧扣本课的内容进行选择或判断,培养他们运用知识的能力(见投影),并且以两组竞赛的方式进行,促使他们有竞争意识,积极动脑、主动参与、敢于表现。

设计意图:引导同学运用观察、发现、归纳和实践等方法,学习语言知识,感悟语言功能。

7、结束

让同学在愉悦的气氛中以“Good morning to you!”的歌声欢送老师,结束本课。

初中英语说课稿 篇5

各位评委你们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初中英语Unit5 Period 2。

一、说教材

这一课时,通过校门前捡的一个书包,让学生听录音练习词汇并对must, might, could 和can’t有一个准确的理解,同时又有针对性的进行书写练习。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掌握重点词汇和目标语言

2、能力方面:要训练学生的听力和书写能力,并且还要训练学生的推测能力。

3、情感方面:用自己的思维,正确地进行推理判断,并要告诉学生要看管好自己的东西,捡到的别人的东西要及时归还。

教学重点:目标语言的听力和书写练习。

用目标语言进行推测

教学难点:用目标语言进行推测

二、说教法

练习法:听力练习,让学生专心听录音,填上空上所缺的单词,书写练习

根据must, might, could 和can’t写出百分比,更好理解这些情态动词。

游戏:寻找失主。

教具准备:录音机,一些实物等

三、说学法

认真做听力,有针对性的斩,理解must, might, could 和can’t和准确含义。

根据自己的思维,做出正确的推测。

认真记语法要点中的句子。

四、说教学过程

(一)展示自己

让学生展示自己所写的.句子和对话。(3-5分钟)

(二)2a

(这项活动用目标语言进行听力练习。)

教师展示书包,告诉学生,这是学生Bob and Anna捡到的,让学生听听力列出书包中所有的东西。(教师要提前在书包中要准备好这些东西。)

(三)2b

(这项活动用目标语言进行听力和书写练习。)

用做听力的方式呈现must, might, could 和can’t这些词,先让学生自己分析这几个词的含义,然后教师讲解并用百分比方式呈现,利于学生理解。

must,一定,肯定(100%)

might, could有可能,也许(20%--80%)

can’t 不可能,不会(可能性几乎为零)

(四)2c 书写练习

(这项活动锻炼学生的书写能力。)

让学生根据后半句的理由,来填写空中的词,算是对这几个情态动词的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讲解both ,并辨析both, all.

(五)Grammar Focus和“寻找失主”游戏

先让学生读句子,读对话,并标出must, might, could 和can’t。解析句子,全体学生读句子。教师拿出所准备的书包,课本,凳子等实物,用目标语言进行交流游戏,先是教师问,学生答,然后是学生问,学生答,最后汇报表演。

(六)总结和布置作业

每位学生用must, might, could 和can’t各写两个句子。

初中英语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本单元以“A picnic”为话题,共设计四大部分的内容。以 It must belong to carla为主线,围绕谈论某东西属于某人等语言功能展开一系列任务活动。通过第一部分的学习要求学会如何进行推测,并了解学会基本句型的应用。教材内容从基本语言知识到语言综合知识的运用, 层层递进,以一种循序渐进的生活化的语言程序 ,引导学生在做事中有目的的学习语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够让学生掌握重点的词汇和语言结构。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和观察事物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在外野营时,不能乱扔。乱丢垃圾的良好习惯,以确保环境的干净和清洁。

二、说教法

以任务教学策略为主,采用情景教学法、听力训练法、并辅助个人,小组竞赛和图片等兴趣策略教学。如在教授单词时,通过一些图片等进行分析教学,以至于从视角引起他们的注意,从而记注单词。采取任务型教学策略的目的是让学生多练多用,在做中学,学中乐,乐中掌握。

三、说学法

采用合作式学习方式,有目的的让学生预习,在完成任务的活动中主动的学习语言。养成继续学习英语、学好英语的良好习惯。并让学生学会如何推测,以至于在做推测性的阅读题时有很好的方法。强调学生不仅在课上积极发言、多练,并鼓励他们课后成立英语学习兴趣小组、英语角等,积极参加训练。

四、说教学过程

1、课前任务设置。在每一节课,我让学生提前预习,课前三分钟,我让学生学唱“Are you sleeping ”的歌曲。目的是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铃声响的时候,首先检查学生对第四单元的识记情况。然后让学生看屏幕,用“Who is he ?” 句子问,用

“It can?t、may 、must be ”等回答,之后通过“Look and learn”推出新单词“belong、belong to” 和教授的单元。在此期间,让学生感知的重点句型结构。把单词的教学融入句型,培养学生情景中理解单词的能力。

1、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以任务型教学为理念,让学生有目的的完成Activity 1a的部分。

2、完成1a部分后,为了更好的巩固学生对上面方框中单词的理解程度,让他们通过听觉进行训练,培养学生在用中学,学中用的能力。

3、为了更好的运用重点句型结构,我让学生在1c部分读完后,用1b里 的句子进行组对子活动,进而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之后通过单选题来检测他们对本节课重点知识的掌握。

4、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梳理知识结构,并通过家庭作业让他们更好的掌握本节课内容。

总之。整节课,我始终遵循任务型教学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中心,以交际为目的,以课程标准为理论依据,坚持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运用语言,始终遵循一个原则,就是让学生乐学,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整个过程中一直采用激励机制给有所表现的学生以鼓励。

初中英语说课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这几天不知为什么,手边的东西总是四处乱丢。一天大约二分之一的业余时间基本上都在找东西。因此每天使用频率最高的一句话:”Where is my pen?”“Where is my book?”(我的书在哪里)等等,通常同事们都是用there be句型+方位介词做回答。今天我说课的内容选自于初一人教版第十单元37课,标题为Where is it?由此可见,初中人教版的对话编排几乎都是从生活中实际需要出发,让学生能掌握生活中基本的常识交流。发展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本节课侧重于对方位介词的理解与应用。无论是情景对话实际应用还是考试练习,它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一席之地。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熟练应用介词on,in,under,behind,near.及there be 句型。

能力目标: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及创造能力。掌握一定的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文化差异。

德育目标:乐于为别人提供帮助。

(三)教学组织:

为活跃课堂气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到活动中,引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我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将采取小组竞赛的形式,将全班分为两组。一组命名为热爱体育运动的NBA,另一组为擅长文艺活动的OSCAR。

(四)学法指导: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单词—句子—情景对话—情景短剧—实际应用,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情景兴趣教学。多以问答形式出现。

如何使用英语,如何在理解的基础上习得语言。在用中学,学中用。学会自己自主推测发现归纳提高,提高学习自主性和学习能力。寓素质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

(五)教学步骤:

1、提问,问出主题。我精心设计了四个问题,其共性是简单直接明了。前三个问题都是复习了九单元有关家庭的话题。第四个问题依据地点从小到大的原则问出了很多关于”Where is it?”,并用介词作简单回答。在复习时,教师是位”强化记忆者“。我采取快速地口头提问,要求学生迅速反应。这种复习方法在于培养学生在无法预先准备的真实情况下运用英语的能力。(现场演示第四)

2、分析讨论。教学大纲的教学目的要求学生了解文化差异,了解英汉之间的文化差异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针对这一目标,我设计了第二个环节。提供一张图片,让学生尽可能地用到介词。并提出问题:中英文在表示方位时有何区别与联系?各有什么特点?小组讨论总结,陈述意见。

3、反复操练。

(a)从两组随意抽取两人。一人根据录音听力画图,一人根据图片作文字描述。(出现there be句型)初中英语说课稿

(b)把图片擦掉,每组选出一名学生参加比赛。根据记忆重述图片。(强调there be句型)

(c)小组互相就图片内容展开知识竞答。题目自拟。

(d)各组总结性发言。(提出there be句型的小组加双倍的分值)

补充说明:教师做示范。所有内容与介词有关,引导学生用到there be句型。

4、编写短剧。 根据已有图片提示。要求学生展开想象,尽可能使用介词及there be句型。小组内讨论展开。教师作为评分者。

评分标准为:

1、介词使用率高

2、想象丰富,幽默诙谐。

3、结尾出人意料。

4、扩展练习。 以上所学内容着重于对方位介词的理解与应用。在介词中,in,on的用法很多。小组收集有关in on的其他用法。并分析以下句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己着手解决问题。

(a)The window is ____ the wall、The map is _____ the wall.

(b)The apple is _____ the tree、The bird is ____the tree.

There is an apple ____ the radio、I heard the news ____the radio.

(d)There ____ a book and two boxes on the desk、There ___ two boxes and a book on the desk.

5、知识升华。

(a)NBA组对现场一位教师进行描述,OASER组进行猜测。依次进行。

(b)假如你是一位动物园导游,你能否现场示范?你可能欠缺什么方面的内容?

6、作业:第六部分的b部分。

初中英语说课稿 篇8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课是初一新教材第5单元的第一部分,教材内容围绕着描述人现在的活动展开,让学生学会谈论人人们正在干什么。本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易于引发学生运用简单的英语进行交际和交流。在学习活动中,学生能通过交换对不同人物活动的描述,促进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增进情谊。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What are you doing? I am watching.

What is he doing? He is doing homework.

Is she reading? No, she is doing her homework.

2、能力目标:

(1)、能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来描述人物的外貌,并根据描述画出人像。

(2)、能概括人物的外貌特征并根据人物特征推理出某一人物。

3、情感目标:

通过描述同学、教师或自己的偶像的外貌,表达自己的看法,使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学会尊重和理解别人,学会交换不同的看法,了解他人的爱好,增进情谊。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1、掌握并运用描述人物活动和地点的词汇:

watching, doing, eating cleaning, playing, reading, swimming, shopping, pool, school, mall, library

2、掌握并运用简单的英语交际句型:

What are you doing? I am watching.

What is he doing? He is doing homework.

Is she reading? No, she is doing her homework.

(四)。教法设计

对本课我主要采取了如下几种教法:

1.听录音。

听音是英语学习的重要方法,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步骤。在听中可以感知,可以模仿。

2.重点解释,个别操练。

在每一堂教学中,学生总会遇到一些难以理解的词、句型、短语、句子或某一语法现象。如本课出现的一般过去时的用法等都需要教师个别解释甚至创设语言情境进行操练和举例,以扫除自由交际过程中的"拦路虎",为语言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3.指导学生展开情景对话。

在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教学过程中,要想办法使人人开口,使人人都有成功感。通过对话逐步达到对教材内容的全部操练第三部分问答游戏时,猜中的同学老师给予鼓励,激励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

4.学生独立操作。

首先要求学生根据师生示范独立对话,随后叫几组分别站起来表演。这是深化课堂教学的重要举措。

5. 我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填表和动词填空的练习,以检查学生对本课的掌握情况。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还采用了幻灯片,对顺利开展教学活动起到了很好的 辅助作用。

(五)。学法指导:

我所采用的'教法有助于学生掌握如下学法:

1.养成听的习惯。

学生要经常听录音,听教师讲英语,听同学们讲英语,这对学好英语大有好处。

2.科学储备大量知识。

学生不掌握丰富的知识就不可能进行很好的语言交流。所以学生必须了解语言规律,掌握丰富的词汇,熟知语法规则,会熟练表达由各个话题而展开的交际内容。要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应用中学,这样学来的知识记忆深刻、灵活度大。

3.及时巩固,反复记忆。

凡教师在课堂上所讲到的语言难点,学生应及时整理,再次认识并积极使用。对前面已学过的课文,学生要有安排地经常复习,否则常常是学了新的,忘了旧的。

4.积极操练,重在口头。

在课堂上,学生要积极参与教师设计的每个教学活动,要大胆开口,创造性地说自己想说的话。课后和其他同学及时进行英语交流。只有这样,才能将书本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和语言能力;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脱口说英语的目的。

(六)教学设计

在上新课之前先复习动词的ing形式,和上节课的重点句型。通过对重点句型的变形导入新课。安排猜谜游戏帮助学生巩固新知之新知识。然后翻开课本学习2c,这样可以降低学生学习难度,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新知识。接下来再讲2a和2b,之后是3a和3b.讲解4时,()难度再次加大,因为需要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解图片。于是我利用教材所给的图片和问题进行引导,先让学生观察图片,在就图片回答问题。问题有答案之后,要求他们讲述图片,这个难度就大大降低了。最后我在就学生的讲述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补充。下课前布置作业,结束课堂。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我有意识的降低教学难度,为学生更好的学习创造良好条件。

本课以素质教育为目的,结合教材重点、难点及英语学科特点,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任务性教学为主,从视、听、说等方面使学生得到锻炼,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温故而知新,达到初步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由于缺少经验,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不足,敬请各位专家老师不吝赐教,谢谢大家!

初中英语说课稿 篇9

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指导和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这单元是9B的最后一个单元以Great people为话题展开学习,该话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讨论兴趣在welcome to the unit 部分,学生已初步学习了一些有关伟人的知识Reading 是一个单元的核心部分,它承载着众多的教学任务我将reading部分分作二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为阅读课,第二课时为语言知识学习课和练习巩固课根据教材的安排及新课标要求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交流和探究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真正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我详细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基于本课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及作用,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To grasp some important language points.

2、To understand English idoms.

能力目标: 1、To guess general meaning from keywords and context.

2、To skim text for overall meaning and scan for details.

情感目标:To learn spirit from great people.

3、教学重点与难点:

To identify true or false statements based on the reading passage.

To extract relevant information from the reading passage.

二、说教法: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情景教学法进行教学

通过形象生动的图片及相关资料,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引导学生从整体上理解课文、从细节分析课文,促进学生的语言能力及其情感等方面整体发展

2、采用小组学习法,扩大教学范围

把学生分成四人小组,也可以自由组合,让他们在互动中启发思维同时注意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学习中来,培养学生与伙伴合作的意识和策略

3、运用操练法,拓宽学习渠道

把大部分课堂时间留给学生,使学生在多信息、高密度、快节奏的灵活操练过程中拓宽学习渠道

三、学法指导:

四、教学过程:

一 Skim the text, answer questions:

1. Why is Neil Armstrong famous?

2. Are there any aliens on the moon?

3. What award did he get?

二 Para 1-3: Before he walked on the moonName

Neil Armstrong

Date of birth

on________________

Place of birth

in_________________

Experiences

at 6_____________________

at 1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t 1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n 1949 _____________________

when he moved to California ___________________in 196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n 196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Para3:Read and complete the passage:

In 1962, he ____ _______ ____become an astronaut.

In 1966, he and David R. Scott _________ ___ join two spacecraft together for the first time in space. But when the spacecraft began spinning ____ _____ ________, Mission Control thought it was _____ ____ ____ _____ _____ ______, so they _______ Armstrong ____ cut the flight short, and he succeeded.

四 Para4-5: Walking on the moon

Read and answer some questions:

1. When did Armstrong land on the moon?

2. Who did he come to the moon with?

3. What are the famous words?

4. How long did they walk on the moon?

5. What did they collect for further research?

6. What did the whole world do when Apollo 11 returned?

五 Retell the two paragraphs with the help of the six questions above:

六 Para6-7:Reports about aliens on the moonRead and judge T or F:

1. It is said that Armstrong and Aldrin saw alien spacecraft.

2. The alien spacecraft is very small.

3. When Armstrong was on the moon, the aliens were very friendly.

七 Para8:Award for Armstrong

1.What is the Medal of Freedom for a US citizen?

2. What did Armstrong do for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八 Read the passage together and fill in the blanks with right words:

Neil Armstrong took his first f_______ at six and received his pilot’s ________(执照) at 16. In 1949, Neil j_______ the navy and worked as a p_______. He was s_________ to be an astronaut in 1962. Four years later, he m__________ to join two spacecraft together in space. On 20th July 1969, he _______(着陆) Apollo 11 on the moon with Aldrin __________(成功)Neil said ‘one small step for man, one giant leap for m________’ Armstrong got the highest a_____ that a US c________ can receive. He is the pride of the world.

九 Retell the text

Name: Neil Armstrong

Date of birth: 5th August 1930

Place of birth: Ohio, the USA

Major event: at 6: was interested in flyingat 16: got his student pilot’s licence

In 1949: joined the navy

In 1962: became an astronaut

In 1966: joined 2 spacecraft together for the first time in space.

On 20th July 1969: walked on the moon

Famous words: one small step for man, one giant leap for mankind.

Award: Medal of Freedom

What do you think of him: our pride — make us realize…Homework:

1.Recite the text.

2.Finish some additional exercises.

初中英语说课稿 篇10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Is this your pencil》第一课时,P7,P8。

2、在教材中的地位:本课在教材中不可忽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预备单元已学过What’s this in English?及其回答,现在进一步用What’s that in English?及其回答,接着用这个句型介绍出本课中的大量词汇。通过词汇进而学习Is this /that your pencil?及其肯定、否定回答。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复习并运用my, your, his, her, 等形容词性物主代词。指示代词this, that及这一句型为第三单元及以后学习一般疑问句打下基础。并且这一课时的教材在原来的基础上使同学更明白英语的学习是在相互交流中有趣地进行,听、说、读、写、用就是学习的过程。为同学学习以后的内容打下坚实的心理、方法和知识的基础。

3、教学目标

⑴知识目标:

通过演示及情景教学法,使用句型What’s this /that in English? It’s a book. 使同学掌握重点词汇:pen, pencil, pencil case, pencil sharpener, book, eraser,ruler, backpack, dictionary等,并且学会对物品的所属进行提问、回答,在问答中会熟练运用my, your, his, her等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即:Is this/that my/your/his/her pen? Yes, it is. / No, it isn’t.

⑵能力目标:

a: 通过情景对话、游戏及题目的训练,使同学学会根据场景就学习用品询问物主,并正确运用对应的英语表达方式。

b: 通过听力及上下文来培养同学基本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听音辨词的基本功。

⑶情感目标:

a: 教学的过程是老师与同学及同学与同学的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参与、表演、运用的过程中,培养同学学习英语的兴趣。

b: 结合物体学习单词和句型的同时,培养同学的视觉美感。

c: 通过询问、辨认物主,倡导同学要保管好自己的学习用品。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词汇和句型:

a: 重点词汇:pen, pencil, pencil case, pencil sharpener, book, eraser, ruler, backpack, dictionary, that等。

b: 重点句型:

What’s this /that in English?

It’s a pencil. / It’s an eraser.

Is this/that my/your/his/her pen?

Yes, it is. / No, it isn’t.

难点:进一步运用my, your, his, her等形容词性物主代词,明确this/that 这两个指示代词的用法。

二、说教法

在教学中,倡导同学主动参与、勇于开口、大胆表演,培养同学获得新知识及口语、听力,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此,主要采用情景演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分组合作、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法,充分体现出同学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三、说学法

指导同学转变学习方式,既要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锻炼口语、听力,又提倡合作与交流来共同运用新知识进行语言表达,即自主探究式,促进同学创新意识的形成与听、说、读、写、用能力的培养。

四、说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这节课为了方便、实用起见,课前准备好26个字母的卡片及钢笔、铅笔、铅笔盒、卷笔刀、书、橡皮擦、尺子、词典、背包(挂在墙上)等物体,使同学觉得自然有趣。

1、复习

为了突出本课的重点,突破难点,激发和培养同学学习英语的兴趣,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复习分作两项:

a: 姓名每个人都很熟悉,每个同学又都会说,所以首先通过问答姓名,让同学在复习中运用my, your, his, her等形容词性物主代词。首先对个别同学进行提问:What’s your English name, please?

该同学回答:My name’s Gina.

转而问另一名同学:What’s her English name?

该同学回答:Her name is Gina.

然后用同样的方法引出:His name is Tom.

接着把这些问答进行于教师与小组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教师与全体同学之间,这样每个同学都敢于开口,都有机会开口,而且能自然地运用my, your, his, her等词了。

b: 通过几个单元的学习,同学对26个字母是再熟悉不过了。所以复习的第二项就是运用字母卡为新内容作准备,具体是:

举起一个字母卡放在胸前,问某同学:What’s this in English?

同学回答:It’s “A”.

接着用这个动作再问几个字母,然后手远远地举起一个字母卡,问:

What’s that in English?

同学回答:It’s “B”.

然后用举在胸前和举在远处这两个动作继续向个别、小组或全体同学问:“What’s this/that in English?”同学们初步理解了“this”与“that”的区别了。问完之后,顺势向同学们提议为老师唱“ABC Song”,这样不单复习了旧知,还活跃了课堂气氛。

设计意图:基于同学生理和心理特点,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创造条件让同学对他们感兴趣的问题用英语进行表达,使他们有学好英语的信心。

2、学习新词:

举起课前准备好的物品,向同学们提问或自问自答:

What’s this / that in English? It’s a book.

注意用“this”时,把物体举在胸前,用“that”时,物体举在远处或放在远处,背包体积大,干脆挂在墙上,那么用手指着背包使用“What’s that in English?”时,同学们是再明白不过的了。

用这样的方法一直教授完重点词汇,并注意和不定冠词连用,边教边读 (a) pen, (a) pencil, (a) pencil case, (a) pencil sharpener, (a) book, (a) ruler, (an) eraser, (a) backpack, (a) dictionary。然后把这些单词投影出来,重点教读、练习。

设计意图:把词汇融于句型进行情景教学,意在培养同学在生活中接触英语时,乐于探究其含义并尝试模仿的能力。

3、学习新句型:

手拿物品介绍:This is my book.

然后问同学:Is this my book?

引导同学回答:Yes, it is.

手指某个男生接着问:Is this his book?

引导同学回答:No, it isn’t. It’s your book.

然后再介绍几个物品:This is his dictionary.

That is her pencil.

进行如下问答:Is this my dictionary?

No, it isn’t . It’s his dictionary.

Is this his dictionary?

Yes, it is.

Is that his pencil?

No, it isn’t. It’s her pencil.

Is that her pencil?

Yes, it is.

再要求同学两人合作或者小组与小组合作手拿物品相互进行问答,练习过后进行表演。两人合作到教室前面进行表演,小组与小组合作只需两组的同学分别站起来,通过这些练习表演,同学们对新词汇、新句型不只是了解,而且会说,会运用了。并且使他们深深体会到:我也能使用英语进行表演交流了。那么一种喜悦与成就感就油然而生,对“我能学好英语”也充满了坚定的信心。

设计意图:依据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同学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同学通过思考、讨论、交流与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感受成功的愉快。

4、运用、巩固新知识

经过词汇和句型的学习,同学已经掌握了本课的`重点、难点知识。现在通过课本P7,P8的笔试、听力训练,对新知识进行运用、巩固,并跟着磁带反复读,培养语感。

设计意图:利用教材进一步锻炼同学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5、游戏

游戏能促使同学根据场景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流,并能增加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具体方法:

叫几个同学起来,其余的人把眼睛闭上,这几个同学把自己的几个物品放进一个盒子里,然后宣布:睁开眼睛,这个盒子里有这几个同学的东西,当你从中拿出一个时,就要通过问他们问题寻找物体的主人。

问题:Is this / that your / his / her pen?

回答:Yes, it is. / No, it isn’t.

每个人最多只能问三个问题,问得好,寻找到了主人要给予奖励。

设计意图:以同学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设置尽量真实的语言情景,使同学能够在活动中使用英语,通过实践活动来促进同学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6、练习

练习是紧扣本课的内容进行选择或判断,培养他们运用知识的能力(见投影),并且以两组竞赛的方式进行,促使他们有竞争意识,积极动脑、主动参与、敢于表现。

设计意图:引导同学运用观察、发现、归纳和实践等方法,学习语言知识,感悟语言功能。

7、结束

让同学在愉悦的气氛中以“Good morning to you!”的歌声欢送老师,结束本课。

初中英语说课稿 篇11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第50课以详实准确的数据围绕本单元的中心话题----当代人类最关注的人口问题,对学生进行深刻的人口教育,不仅在本单元占据主导地位也是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良好素材。根据新课标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尤其对学生口语及阅读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以及我校要突出英语优势打造枫叶品牌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设计为一堂口语阅读课。

(二)教学目标的确立和依据

为不仅要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还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熟练掌握数词的表达法。

2、能力目标:

a.有效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材料的准确度

b.能自如表达本课重点话题人口增长问题。

c.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并展开丰富地想象力流畅地表达其他相关内容。

3、情感目标:

通过一些有力地事实、数据和图片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人口问题的严重性,使他们意识到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爱护我们的家园人人有责!

(三)重点和难点

1、重点:根据新课程标准对阅读能力的要求,我确定本课重点为提高学生快速阅读的水平。我采用英语趣味i教学法,采取图片导入、方法解析和逐步检验的方法使其掌握快速阅读的技巧。

2、难点:口语水平的提高。我班的学生都来自公立学校,长期以来,传统的外语教学注重书本知识的讲授,忽视交际能力的培养使许多学生不敢开口、羞于在人前表达因而口语薄弱。我通过创设引人入胜的情境和师生共同讨论、记者采访专家等新颖方式,以及不断鼓励的方法突破难点。

二、教学环节的设计

学生具有无限的潜力,需要教师适时、适当地引导。本节课中我尤其侧重训练学生通过合作探索来获取知识的过程,并注重改变学生以往的学习方式,通过设计有效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始终处于主动寻求知识去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我充分放手让学生发挥其主体地位使其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本节课我讲解的时间不超过五分钟。

国家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由过去只注重知识的传授结果向注重知识发展及知识的传授过程而转换。课前我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让他们查找相关的资料,学生在预习中就接触大量的信息,他们必须具有相应的选择能力和重组知识,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这恰恰正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三、教学程序

1、课前对话:

师生问候之后,让学生两人一组围绕数字进行自由对话。每天3-5分钟口语练习时为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新课标指出口语是在人与人交流时即兴脱口而出的,会话双方都必须对听到的语言快速做出反应,才能使谈话继续。同时由于口语具有很强的交互性,合作学习的成效对口语水平的提高至关重要。这些都要求为学生的口语学习创造必要的条件,提供良好的训练。

两人一组是为每个学生都有足够的机会去说,而数字的表达法是本单元的知识要点,我可以提示学生讨论一些世界之最,如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亚马逊河的长度、马里亚纳海沟的深度、南极冰川的后度、中国人口的总数、伊拉克战争的时间等等,这些既丰富学生的知识,又达到对数字表达法的巩固。

给学生展示这样两幅图片:

一个平衡的杠杆上,一些人在左,我们的地球在右;第二张图上左边新增的人使杠杆不再平衡。之后问学生:看这两幅图,你会想到什么?又是什么引发这个问题?学生会表达一些自己的见解,这时不论他们的见解是否正确都要给与鼓励和表扬,然后问学生:是否知道每一天每小时每分钟每秒钟全世界会新增加多少人口?学生会很有探究答案的.欲望,这时很自然地让学生打开书去阅读50课的文章STANGDING ROOM ONLY 并找出我给出的这张表格的答案。由于本课是以大量数据为主反映人口问题的,因此如果学生能顺利完成此表,那么全文的重点内容就迎刃而解。而且我认为采用图片导入法远比直接让学生翻书阅读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获取知识。

2、拓展与巩固

通过讲解我指导学生快速阅读的方法,如猜词悟意法、略读扫读法、找中心句和关键词等方法,之后要检验一下学生是否掌握此方法,于是我问学生世界人口的持续增长会引发那些严重问题呢?在学生发表一些个人看法后为,我再给学生一篇文章进行快速阅读,这也是本节课的课堂检测,我会当堂进行面批面改。然后对于这篇关于人口急速增长带来的一些后果的文章,我让学生来进行讲解,这样可以解学生的阅读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3.合作与发展

接下来我会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一组关于由于人口太多而导致资源匮乏、污染严重、食品短缺、空间拥挤等的图片,看着这些图片问学生:你们对哪一方面感触最深?你还想到其他那些方面?想不想解其他同学的想法?又想不想知道在座老师们的看法?以这种方式充分把学生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后将其分成6个小组,先组内讨论发表个人见解然后鼓励他们去采访在场听课的英语老师。这样设计的目的是

(1)先让学生自行讨论可以避免受教师的想法所局限没有自己的见解。

(2)采访老师既可以让学生能够用英语去实际交流,达到学以致用。有可以让学生从英语教师那里获得更多信息和掌握更多的英语表达方式(事实上,有些表达如果让他们完全国独立进行是有些难度的),有由于这样的学习方式平时机会不多,因此会让学生感到很新鲜很有趣味性,在与老师交流时也会让学生产生成就感。

(3)我认为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尤为重要,学生通过这一环节既能够有自主学习的机会有锻炼与他人的合作,并在探索中有其个性思维发散的空间。

4、交流与分享

让学生推选各组代表组成专家团坐在教室前,选一名同学以记者的身份采访"专家们",使其把个小组的讨论结果与大家交流共享,其小组成员可以作为后援团补充些观点,这样既可以使口语较好的同学有更多的机会展示起到拔高作用,又可以让口语较弱的学生也有参与的机会并能向他人学习。最后按事实丰富、语言准确、表述清晰程度评出最权威专家和最积极后援团,通过这种方式可让学生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

5、最后一个环节是作业

当学生慷慨激昂地探讨完这些现状后,我会问他们,面对这种现状,我们能做些什么呢?以此为题写一篇作文。我布置这项作业的依据是新课标的要求。新课标指出:写作需有明确的动机和积极的态度,写作的题目应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是他们具有写作的愿望这样他们才能与写作才能重返自己的思维能力,而不是为应付教师而做的作业。

6、本节课教学效果的预测

100%的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教学,90%的学生能流利的表达自己的思想,并通过课下的反馈解学生对本课的掌握情况

初中英语说课稿 篇12

我说课的题目是初中英语第三册第50课,本课为口语阅读课,整个说课我将分三部分进行讲述,即教材分析、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程序。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第50课以详实准确的数据围绕本单元的中心话题----当代人类最关注的人口问题,对学生进行了深刻的人口教育,不仅在本单元占据主导地位也是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良好素材。根据新课标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尤其对学生口语及阅读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以及我校要突出英语优势打造枫叶品牌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设计为一堂口语阅读课。

(二)教学目标的确立和依据:

为了不仅要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还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熟练掌握数词的表达法。

2、能力目标:

a.有效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材料的准确度。

b.能自如表达本课重点话题人口增长问题。

c.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并展开丰富地想象力流畅地表达其他相关内容。

3、情感目标:

通过一些有力地事实、数据和图片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人口问题的严重性,使他们意识到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爱护我们的家园人人有责!

(三)重点和难点:

1、重点:根据新课程标准对阅读能力的要求,我确定本课重点为提高学生快速阅读的水平。我采用英语趣味i教学法,采取图片导入、方法解析和逐步检验的方法使其掌握快速阅读的技巧。

2、难点:口语水平的提高。我班的学生都来自公立学校,长期以来,传统的外语教学注重书本知识的讲授,忽视交际能力的培养使许多学生不敢开口、羞于在人前表达因而口语薄弱。我通过创设引人入胜的情境和师生共同讨论、记者采访专家等新颖方式,以及不断鼓励的方法突破难点。

二、教学环节的设计

学生具有无限的潜力,需要教师适时、适当地引导。本节课中我尤其侧重训练学生通过合作探索来获取知识的过程,并注重改变学生以往的学习方式,通过设计有效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始终处于主动寻求知识去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我充分放手让学生发挥其主体地位使其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本节课我讲解的时间不超过五分钟。

国家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了要由过去只注重知识的传授结果向注重知识发展及知识的传授过程而转换。课前我给学生布置了预习作业,让他们查找相关的资料,学生在预习中就接触了大量的信息,他们必须具有相应的选择能力和重组知识,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这恰恰正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三、教学程序

1、课前对话

师生问候之后,让学生两人一组围绕数字进行自由对话。每天3-5分钟口语练习时为了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新课标指出口语是在人与人交流时即兴脱口而出的,会话双方都必须对听到的语言快速做出反应,才能使谈话继续。同时由于口语具有很强的交互性,合作学习的成效对口语水平的提高至关重要。这些都要求为学生的口语学习创造必要的条件,提供良好的训练。

两人一组是为了每个学生都有足够的机会去说,而数字的表达法是本单元的知识要点,我可以提示学生讨论一些世界之最,如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亚马逊河的长度、马里亚纳海沟的深度、南极冰川的后度、中国人口的总数、伊拉克战争的时间等等,这些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达到了对数字表达法的巩固。

2、给学生展示这样两幅图片

一个平衡的杠杆上,一些人在左,我们的地球在右;第二张图上左边新增的人使杠杆不再平衡。之后问学生:看了这两幅图,你会想到什么?又是什么引发了这个问题?学生会表达一些自己的见解,这时不论他们的见解是否正确都要给与鼓励和表扬,然后问学生:是否知道每一天每小时每分钟每秒钟全世界会新增加多少人口?学生会很有探究答案的欲望,这时很自然地让学生打开书去阅读50课的文章STANGDING ROOM ONLY 并找出我给出的这张表格的答案。由于本课是以大量数据为主反映人口问题的,因此如果学生能顺利完成此表,那么全文的重点内容就迎刃而解了。而且我认为采用图片导入法远比直接让学生翻书阅读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获取知识。

3、拓展与巩固

通过讲解我指导学生快速阅读的方法,如猜词悟意法、略读扫读法、找中心句和关键词等方法,之后要检验一下学生是否掌握此方法,于是我问学生世界人口的持续增长会引发那些严重问题呢?在学生发表一些个人看法后为,我再给学生一篇文章进行快速阅读,这也是本节课的课堂检测,我会当堂进行面批面改。然后对于这篇关于人口急速增长带来的一些后果的文章,我让学生来进行讲解,这样可以了解学生的阅读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4、合作与发展

接下来我会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一组关于由于人口太多而导致资源匮乏、污染严重、食品短缺、空间拥挤等的图片,看着这些图片问学生:你们对哪一方面感触最深?你还想到了其他那些方面?想不想了解其他同学的想法?又想不想知道在座老师们的看法?以这种方式充分把学生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后将其分成6个小组,先组内讨论发表个人见解然后鼓励他们去采访在场听课的英语老师。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

(1)先让学生自行讨论可以避免受教师的想法所局限没有自己的见解。

(2)采访老师既可以让学生能够用英语去实际交流,达到学以致用。有可以让学生从英语教师那里获得更多信息和掌握更多的英语表达方式(事实上,有些表达如果让他们完全国独立进行是有些难度的),有由于这样的学习方式平时机会不多,因此会让学生感到很新鲜很有趣味性,在与老师交流时也会让学生产生成就感。

(3)我认为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尤为重要,学生通过这一环节既能够有自主学习的机会有锻炼了与他人的合作,并在探索中有其个性思维发散的空间。

5、交流与分享

让学生推选各组代表组成专家团坐在教室前,选一名同学以记者的身份采访“专家们”,使其把个小组的讨论结果与大家交流共享,其小组成员可以作为后援团补充些观点,这样既可以使口语较好的同学有更多的机会展示起到拔高作用,又可以让口语较弱的学生也有参与的机会并能向他人学习。最后按事实丰富、语言准确、表述清晰程度评出最权威专家和最积极后援团,通过这种方式可让学生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

6、最后一个环节是作业

当学生慷慨激昂地探讨完这些现状后,我会问他们,面对这种现状,我们能做些什么呢?以此为题写一篇作文。我布置这项作业的依据是新课标的要求。新课标指出:写作需有明确的动机和积极的态度,写作的题目应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是他们具有写作的愿望这样他们才能了与写作才能重返自己的思维能力,而不是为了应付教师而做的作业。

7、本节课教学效果的预测

100%的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教学,90%的学生能流利的表达自己的思想,并通过课下的反馈了解学生对本课的掌握情况。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