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远网整理的青铜葵花读书心得(精选12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青铜葵花读书心得 篇1
《青铜葵花》,几年前看过这部作品。看完之后,说不出什么感觉,但真的体会到了那种纯粹的美好和一种淡淡的忧伤。
美丽而优雅的向日葵——她是一个城市女孩,但为什么取了一个乡下女孩的名字?原来她父亲爱吃青铜雕刻的向日葵,就给她取名为向日葵。向日葵是个不幸的女孩。母亲生下她,难产而亡,父亲溺亡。她被一个善良沉默的青铜家庭收养了。
读向日葵的时候,为了给家里省钱,放弃了一次珍贵的相机见面会;读青铜的时候,为了满足一个路人的愿望,脱下芦苇鞋,在冰雪中走了几个小时;当我读到哥哥姐姐看不到马戏,青铜蹲下来让向日葵骑在我身上。我泪流满面!只为这种善良纯粹的文笔,只为这种无私感人的道理!
在生活中,人们总是追求快乐,回避悲伤,但《青铜葵花》中的这种美好的痛苦,却表现出一种淡淡的悲伤。青铜和向日葵懂事听话,懂得为家人分担心事,无疑给我们城市孩子敲响了警钟。麦田躲过蝗灾、水灾、火灾是一种怎样的精神?
让我感兴趣的是,一般的文学作品都是以恶对比善,以猜疑衬托真诚,以霸道衬托单纯。但这部作品《青铜葵花》并不涉及任何方面,而是将善良、真诚、纯洁表现的'淋漓尽致。
一开始我以为嘎宇是个坏孩子,渐渐的我意识到不是。青铜奶奶病了,他送了两只鸭子。当城里人要拿走向日葵的时候,嘎宇帮青铜把向日葵藏了起来,——里面的人物都在默默的表达着美好和善良。
文中青铜是哑巴,却勇敢顽强,给妹妹上学的机会,把妹妹的错揽在自己身上。这个恶业中的孩子是大麦人的写照。文末,令人心碎的“向日葵”像流星一样,震撼人心。
我觉得青铜家族就是这么单纯善良有爱心。如果世界上每个人都像青铜家族一样关心别人,世界该有多美好!人不仅要关注自己,更要关注物质生活。更重要的是要有付出爱的精神,这比什么都重要。有了爱,即使生活艰辛疲惫,我的心也是充实快乐的。
青铜葵花读书心得 篇2
寒假,妈妈让我看一本长篇小说《青铜葵花》。一听书名,我脱口而出,说:“这有什么好看的!不就是讲青铜和葵花的故事嘛!”妈妈说:“看了就知道了!”看完后我终身受益。
《青铜葵花》一书主要讲了:一个男孩和女孩,男孩叫青铜,女孩叫葵花。一个特别的机缘,让城市女孩葵花和乡村男孩青铜成了兄妹相称的朋友,他们一起生活,一起长大。12岁那年,命运又将女孩葵花召回她的城市,男孩儿青铜从此常常遥望芦荡的尽头,遥望女孩葵花所在的地方……
《青铜葵花》中的第九章大草垛使我刻骨铭心。“大草垛”一文主要写了城里人要将乡下的葵花接走,但家人不让。后来葵花从城里回到乡下时,因为友情便是哑巴的青铜会说话的事。
在生活中,有时不重视友情。大家都说:“多一个朋友比多一个敌人好。”我也这么认为,但在生活中我有时与自己的好朋友有点儿小矛盾。比如有一次我的好朋友把我的橡皮弄掉了。她诚恳地说:“对不起!”而我却不依不饶,与她闹起了小矛盾……现在想来真是不应该!哎!真是的!
《青铜葵花》告诉人们:每一个时代的人,都有每一个时代的人的痛苦,痛苦绝不是今天少年才有的,少年的时候,我们就有一种对痛苦的风度和面对痛苦的决心,长大了我们才可能做一个伟大的人物,才可能是一个强者。
是呀!只有正视痛苦,尊敬痛苦!才能懂得人生的价值,和离开人生似的甜蜜!
青铜葵花读书心得 篇3
假期里,我读了《青铜葵花》这本书,很有感触。书中的青铜,十分懂事体贴。他在严寒的冬天去卖芦花鞋,为家人分担生活的压力。我很欣赏他的勤劳。
我们在生活中要多做力所能及的事,如果偶尔一次去为家人分担,那不是勤劳。真正勤劳的人,是利用自己的碎片时间休闲的时间尽量多做事,那才是勤劳。青铜就是一个这样的人,不但青铜很勤劳,而且中国古代更有许多这样的人:周朝的子路为父母从百里外背米回来吃,唐朝的李绩亲自煮粥给姐姐喝……在我们生活的现在,虽然不需要和古人做得一模一样,但我们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些事,帮父母分担。
说到勤劳,我有一个表哥,他学业十分忙碌,但他还会在寒暑假回老家,帮爷爷奶奶种地。有一次,太阳顶在天空中,把大地晒得热乎乎的,感觉很炎热。爷爷劝他不要去插秧了,可是他坚持要去。他双脚踩在水田的泥巴里,好似被缠住了。他看看远方的大树,低下头从筐里拿出秧苗,往下一蹲,把秧苗一棵棵排着队列一样插在了田里。没过一会儿,豆大的汗珠儿就开始流了下来。他却一直在坚持,直到插完。他的全身都是汗,衣服已经湿透了,可他战胜了困难,坚持了下来。他是个勤劳、能干又能吃苦的人,所以我很敬佩他。
现在的生活已经不是书中的时代,可是青铜的那种精神和品质,还是值得我们一直学习的。做一个勤劳的人,在家里要利用时间为父母分担自己能做的事情。如果你勤劳地去学习,期末带来的一定是好成绩。春天你努力耕种,秋天必定硕果累累。
青铜葵花读书心得 篇4
小说讲述了一个男孩与一个女孩的故事。男孩叫青铜,一个孤独又不幸的孩子;女孩叫葵花,一个不幸又忧伤的孩子。他们一个在乡下,一个在城市;一个在大麦地,一个在干校。原本互不相交的两条平行线,因为一个特别的机缘,七岁的城市女孩葵花和十一岁的乡下男孩青铜成了兄妹。他们一起生活,一起长大。五年之后,十二岁的葵花被命运召回了她的城市,青铜从此更加孤独地遥望着芦苇荡的尽头,遥望着女孩葵花所在的方向,在心里唱着那首谁也听不到的歌……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因为无法忍受失去妹妹的痛苦,因着一场大火失去了语言,将近十年没说话的青铜竟然仰天大叫,终于第一次从心底高喊出了一个名字——“葵花”!这饱含深情的两个字,震动了大麦地村所有人的心灵,也敲打在每一位读者的心上,让人忍不住落泪。
第一次读《青铜葵花》,是在20xx年。那时我还在九方小学上班,有天下班后,我和同住东门的叶俊老师一同回家。当时她手上正好拿着从学校图书室借来的《青铜葵花》,于是很有些霸道地从她手中借走了这本很早就想阅读的儿童小说。因为时过境迁,当时读书的感觉已有些模糊,记忆中只记得双眼一次次被泪水模糊,心也跟着疼得厉害,为那个无依无靠却又懂事、美丽的女孩葵花,为那个孤独聪明且温暖善良的男孩青铜,为贫穷、团结、快乐、坚强的青铜一家人。
第二次读《青铜葵花》,是在20xx年。那时我已调入先锋小学上班。学校要求老师们每月读一本书,每月写一篇读书随笔。因为想读些儿童文学,于是,《青铜葵花》又一次进入我的阅读视野。再读这本文字纯美,意境清远,情感真挚的关于苦难与美好的小说,文中的父女情、母子情、兄妹情、祖孙情……每一份真情都湿润着我的眼睛,震撼着我的心灵,而青铜和葵花两兄妹相互照顾、相互成全、相互温暖的至善与至爱,更是让我对人性的美好感悟至深、至甜。记得当时写下了《那些苦难,那些美好》的读后感标题,也即兴写下了一些感受,只可惜不知什么原因,这篇读后感没能按时完成,一直保存在空间的草稿箱里。
第三次读《青铜葵花》,是在今年,在这个草长莺飞的四月天。不过这次我没有读整本书,只是选读了其中的第四章《芦花鞋》。到今天晚上为止,这篇一万三千多字的章节,我已经读了不下十遍。每读一遍,带给我的都是无尽的温暖——那来自葵花田边爸爸留下的温暖,那来自瓦罐中红绿银杏背后的温暖,那来自青铜通红通红脚底的温暖,那来自青铜一家无微不至呵护的温暖,那来自101双芦花鞋的温暖。
是的,在这些纯净得似一滴滴露珠的文字背后,蕴藏着一股股清澈如春水的温暖。
为了让葵花有一个家,贫穷但善良的青铜家认领了她,在她跨进青铜家门槛的那一刻,她已经是奶奶的孙女,爸爸妈妈的女儿,青铜的妹妹。
为了让葵花先上学,一直梦想着上学的青铜,用一个永远也不会说出来的秘密,用一脸带泪的笑成全了葵花。
为了让胆小的葵花不害怕上学和回家,青铜每天护送她上学,迎接她回家,风雨无阻,从不间断,让女孩们羡慕得都有点儿嫉妒了。
为了让葵花和其他孩子一样,能找刘麻子照一张上色的单人照,青铜一家人更加辛勤地劳作——年纪已大的奶奶一边伺候菜园子,一边到处捡柴禾,常常天黑了,还不回家;青铜一边放牛,一边采集着芦花;采足了花,全家人一起动手编织一百双芦花鞋,青铜用木榔头锤稻草,奶奶搓绳,葵花将奶奶搓的绳子绕成团,爸爸妈妈负责编织。他们在一起,有说有笑。心里惦记着的是眼下的日子,向往着的是以后的日子。
当我读到这里的时候,内心的感动真的无法言说。
这是怎样的一家人!面对如此苦难的生活,面对如此艰辛的岁月,他们却没有一个愁眉苦脸的。一家人紧紧地依偎在一起,齐心协力地推着有些破旧但很结实的`家庭马车快乐前行。
这是怎样的一种爱!面对无亲无故的葵花,面对懂事善良的葵花,青铜一家人倾其所有,竭尽所能,让葵花从一进门就感受到家的温暖。这是苦难中的大爱,人世间的真情。正是这份至爱,成为支撑人们战胜苦难的力量。
是的,岁月维艰,爱弥珍贵。这些大大小小,深深浅浅,连成串的,结成片的,满满当当的爱,让我的心头一阵阵发热,一直热到心灵深处,直至触动那根柔软的心弦。于是,忍不住地眼窝又一次跟着热了。
曹文轩一直是我欣赏的儿童文学作家。他用如此朴实、如此流畅的笔尖,将世界上最真诚的美,人世间最真实的痛,生活中最真切的苦,鲜活温润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不知道是否还有第二个人可以如此深刻的感受大爱、大难、大美,我更不知道是否还有第二个人可以用如此纯净的文字、如此美好的人性触动所有人的心弦。
有人说:苦难是人生的必修课。我想说,如果苦难在人的一生中无法避免,如果苦难是我们成长过程中无法回避的元素,那么,让我们读读《芦花鞋》,读读《青铜葵花》,这将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感情的升华;那些于苦难中流露出来的深厚的美,让我们在凄凄淡淡的忧伤之余,更加真切地体会苦难与真情,善良与美好。
尤其是对于那些从小在蜜罐中长大的孩子们来说,更是值得一读。因为,当你真正与作者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时,你会发现:这不是一本普通的书,这更不是一次简单的阅读。
这本书会让你彻底明白:少年时就有一种对苦难的风度,长大时才能成一个强者!
青铜葵花读书心得 篇5
读完这本小说,青铜最后那声“葵花”仿佛还在耳边回荡。一个哑巴少年在失去妹妹后声嘶力竭的呐喊,令人痛心。那一定是对生命的呐喊。
作者说:“读这本书不流泪是不可能的。”的确,小说中有太多感人的画面,在作者美好柔软的文字中呈现。即使青铜家是整个大麦地里最穷苦的人家,在收养了葵花后,也从没有苦着她。青铜的.家像一辆破旧的马车。在坎坷不平的生命道路上前行。马车虽慢,但也有前方,也有风景。一家五口人没有一个嫌弃这辆马车。一路风雨兼程,都同心协力。青铜家只有天,只有地,只有清清的水,只有从肉到心的干净,因为有一个干净了一辈子的奶奶,所以,虽然穷苦,也让全村人都敬佩。而哑巴哥哥青铜对妹妹无声的付出也让人为之动容。他曾在妹妹受欺负时挺身而出;将家中唯一读书的机会让给她,还每日“护送”她上下课;驮着妹妹看完了演出;亲手为她做冰项链。或许没有人知道这个少年心中在想什么,但是他从见到葵花时就明白,在他无声的世界里,葵花是他唯一的伙伴,让他知道他并不是世界上最孤单的孩子。所以他也从没让让失去父亲的葵花孤单。他们的心紧紧相依,也不曾在风雨中迷失了自己。
“苦难几乎是永恒的。每一个时代,有每一个时代的苦难。”作者在小说代后记中这样写到。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不是火灾,水灾,蝗灾的肆虐摧残,而是面对这些苦难,大麦地里人所展现的意志。他们在风雪,严寒,饥饿的折磨中挺立,“挺成一棵棵笔直的树”,所以,这不仅是个人更是整个民族对待苦难应有的风度!大麦地里的人们,到底是如此的朴实与善良,永恒地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所以大火风雨都没让大麦地失去生机,她仍在生命的道路上缓缓地前行。
曹文轩的作品,总是描绘得如此美妙。对美好事物的细腻描写总是如同温暖和煦的阳光,照亮人们的内心。就算在描写苦难中,也会使读者感受到生命的美好与人性的光芒。我所读到的《青铜葵花》,是两个少年成长过程中展现的纯真品质与风度,是青铜一家人在求生路上呈现的不屈与坚持的意志,是整个大麦地人在面对悲惨环境中表现的坚韧品德。我所看到的《青铜葵花》更多的是美好。
“《青铜葵花》在享乐主义泛滥的今天无疑是另一种声音。他进行的是一种逆向的思考,他是对苦难和痛苦的诠释,也是对苦难和痛苦的确定。”正如曹文轩描述,苦难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当然它是永恒的。它可能是自然灾害的突袭,不同时代血腥与野蛮的爆发。我们都明白,这个世界并不是只有欢笑与幸福,这条路上并不是只有鲜花相伴。我们幸福地存在于这个世界,也感受着不一样的真实与残酷。青铜虽然不会说话,但他清楚地听到那些痛苦的声音。但面对痛苦,他倔强,他反抗。当然,他听得见大自然美好的声音。似乎没有人知道他到底为什么而高兴,只有他自己清楚。因为他的心是干净的,纯洁得不染一丝污垢。
每个时代都是对这个时代人的历练。相对于我们现在的生活,青铜葵花所在的社会环境更多的是对他们的肉体上的磨练,他们的精神生活是富足的;而处于信息时代的我们在生活中却也经历着精神上的各种压力和磨难,我们是幸福的一代,也是不幸的一代。人生总有风雨相伴,我们在生命的长河中游走,奔跑,有时候也缺失了一些看似平淡却是重要的东西。面对苦难,更多时候选择逃避放弃。回首寻找时才意识到我们已经失去了最开始的那一份执着,也在岁月里丢失了那份纯真。《青铜葵花》要告诉我们的正是如此,或许更多。
青铜葵花读书心得 篇6
小说讲述了一个男孩与一个女孩的故事。男孩叫青铜,一个孤独又不幸的孩子;女孩叫葵花,一个不幸又忧伤的孩子。他们一个在乡下,一个在城市;一个在大麦地,一个在干校。原本互不相交的两条平行线,因为一个特别的机缘,七岁的城市女孩葵花和十一岁的乡下男孩青铜成了兄妹。他们一起生活,一起长大。五年之后,十二岁的葵花被命运召回了她的城市,青铜从此更加孤独地遥望着芦苇荡的尽头,遥望着女孩葵花所在的方向,在心里唱着那首谁也听不到的歌……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因为无法忍受失去妹妹的痛苦,因着一场大火失去了语言,将近十年没说话的青铜竟然仰天大叫,终于第一次从心底高喊出了一个名字——“葵花”!这饱含深情的两个字,震动了大麦地村所有人的心灵,也敲打在每一位读者的心上,让人忍不住落泪。
第一次读《青铜葵花》,是在20xx年。那时我还在九方小学上班,有天下班后,我和同住东门的叶俊老师一同回家。当时她手上正好拿着从学校图书室借来的《青铜葵花》,于是很有些霸道地从她手中借走了这本很早就想阅读的儿童小说。因为时过境迁,当时读书的感觉已有些模糊,记忆中只记得双眼一次次被泪水模糊,心也跟着疼得厉害,为那个无依无靠却又懂事、美丽的女孩葵花,为那个孤独聪明且温暖善良的男孩青铜,为贫穷、团结、快乐、坚强的青铜一家人。
第二次读《青铜葵花》,是在20xx年。那时我已调入先锋小学上班。学校要求老师们每月读一本书,每月写一篇读书随笔。因为想读些儿童文学,于是,《青铜葵花》又一次进入我的阅读视野。再读这本文字纯美,意境清远,情感真挚的关于苦难与美好的小说,文中的父女情、母子情、兄妹情、祖孙情……每一份真情都湿润着我的眼睛,震撼着我的心灵,而青铜和葵花两兄妹相互照顾、相互成全、相互温暖的至善与至爱,更是让我对人性的美好感悟至深、至甜。记得当时写下了《那些苦难,那些美好》的读后感标题,也即兴写下了一些感受,只可惜不知什么原因,这篇读后感没能按时完成,一直保存在空间的草稿箱里。
第三次读《青铜葵花》,是在今年,在这个草长莺飞的四月天。不过这次我没有读整本书,只是选读了其中的第四章《芦花鞋》。到今天晚上为止,这篇一万三千多字的章节,我已经读了不下十遍。每读一遍,带给我的都是无尽的温暖——那来自葵花田边爸爸留下的温暖,那来自瓦罐中红绿银杏背后的温暖,那来自青铜通红通红脚底的温暖,那来自青铜一家无微不至呵护的温暖,那来自101双芦花鞋的温暖。
是的,在这些纯净得似一滴滴露珠的文字背后,蕴藏着一股股清澈如春水的`温暖。
为了让葵花有一个家,贫穷但善良的青铜家认领了她,在她跨进青铜家门槛的那一刻,她已经是奶奶的孙女,爸爸妈妈的女儿,青铜的妹妹。
为了让葵花先上学,一直梦想着上学的青铜,用一个永远也不会说出来的秘密,用一脸带泪的笑成全了葵花。
为了让胆小的葵花不害怕上学和回家,青铜每天护送她上学,迎接她回家,风雨无阻,从不间断,让女孩们羡慕得都有点儿嫉妒了。
为了让葵花和其他孩子一样,能找刘麻子照一张上色的单人照,青铜一家人更加辛勤地劳作——年纪已大的奶奶一边伺候菜园子,一边到处捡柴禾,常常天黑了,还不回家;青铜一边放牛,一边采集着芦花;采足了花,全家人一起动手编织一百双芦花鞋,青铜用木榔头锤稻草,奶奶搓绳,葵花将奶奶搓的绳子绕成团,爸爸妈妈负责编织。他们在一起,有说有笑。心里惦记着的是眼下的日子,向往着的是以后的日子。
当我读到这里的时候,内心的感动真的无法言说。
这是怎样的一家人!面对如此苦难的生活,面对如此艰辛的岁月,他们却没有一个愁眉苦脸的。一家人紧紧地依偎在一起,齐心协力地推着有些破旧但很结实的家庭马车快乐前行。
这是怎样的一种爱!面对无亲无故的葵花,面对懂事善良的葵花,青铜一家人倾其所有,竭尽所能,让葵花从一进门就感受到家的温暖。这是苦难中的大爱,人世间的真情。正是这份至爱,成为支撑人们战胜苦难的力量。
是的,岁月维艰,爱弥珍贵。这些大大小小,深深浅浅,连成串的,结成片的,满满当当的爱,让我的心头一阵阵发热,一直热到心灵深处,直至触动那根柔软的心弦。于是,忍不住地眼窝又一次跟着热了。
曹文轩一直是我欣赏的儿童文学作家。他用如此朴实、如此流畅的笔尖,将世界上最真诚的美,人世间最真实的痛,生活中最真切的苦,鲜活温润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不知道是否还有第二个人可以如此深刻的感受大爱、大难、大美,我更不知道是否还有第二个人可以用如此纯净的文字、如此美好的人性触动所有人的心弦。
有人说:苦难是人生的必修课。我想说,如果苦难在人的一生中无法避免,如果苦难是我们成长过程中无法回避的元素,那么,让我们读读《芦花鞋》,读读《青铜葵花》,这将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感情的升华;那些于苦难中流露出来的深厚的美,让我们在凄凄淡淡的忧伤之余,更加真切地体会苦难与真情,善良与美好。
尤其是对于那些从小在蜜罐中长大的孩子们来说,更是值得一读。因为,当你真正与作者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时,你会发现:这不是一本普通的书,这更不是一次简单的阅读。
这本书会让你彻底明白:少年时就有一种对苦难的风度,长大时才能成一个强者!
青铜葵花读书心得 篇7
悲剧,往往是引人共鸣,从而起到警醒和共鸣的作用,《青铜葵花》也不例外。
一个叫青铜的农村男孩与一个叫葵花的城市的女孩在一场机缘巧合之下成了兄妹,他们在一望无际的田野里无忧无虑地生活着、成长着。但是在12岁那一年,命运女神调皮地将葵花带走了,回到了那个原本属于她的城市……
以前我一直好奇作者为什么要写出这场悲剧,直到我和青铜遇到了同样的事。
那时我五年级,我与同学正在操场间的大槐树下嬉戏,平凡而充实的一天就这样缓缓地进行着,就像大槐树缓缓地生长,谁也没有想到命运女神也会如此地捉弄着我。
下课后老师找到了我,脸色阴沉而又悲伤地对我说:“你父亲找你。”父亲在门口,他只说了一句话:“转学手续今天办好了,今晚就走。”我就像被榔头狠狠地敲了一下,似乎什么都知道了,又似乎什么都不知道,只知道点头,然后,就无知无觉地回到了家……
我把自己重重地锁在房间里,呆呆的,我原来以为离开同学这样的事是永远不会发生的……家里只有我的抽泣声与母亲的叹息声。不信教的我也依然感慨:为什么上帝要将我陷入这痛苦的局面,我与青铜一样了,我们都想对现实喊叫,可结果依旧如此。窗外的飞鸟们浑然不知我的感受,仍在那里唱着自己的歌,天边的云彩也仍然在流动着。
黄昏正在转瞬即逝,夜幕降临人间,忽然间,青铜的经历浮现在了我的脑海里:他经历了旱灾、洪水、老牛与奶奶的先后病逝,从吃小米粥到去海边劳动,这样的困难他都挺了过来,“可是葵花走的'时候,他是那么的悲伤难过”我似乎在为我的懦弱做解释,突然,一阵微风吹过,我想到了:青铜的确对命运不满,但并没有说你,他就是屈服于困难脚下,相反,他更有可能站立起来,尽管作者并没有在这本书中说明,我满脸都泛起了微微的红晕,情绪激动,就像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一样。也许,我应该像青铜一样,直面痛苦。
事实证明,青铜教给我的还是有用的,至少看到同学们与那颗绿色的大槐树时我的心情很平静。谁也不知道青铜有没有直面最后的痛苦,因为,我们就是青铜。正如罗曼·罗兰说过:“我们应当敢于正视痛苦,尊敬痛苦,欢乐固然值得赞颂,痛苦又何尝不值得赞颂呢!”直面痛苦并非不是一件坏事,《青铜葵花》想告诉我们的,大概就是这个道理。
青铜葵花读书心得 篇8
读完这本小说,青铜最后那声“葵花”仿佛还在耳边回荡。一个哑巴少年在失去妹妹后声嘶力竭的呐喊,令人痛心。那一定是对生命的呐喊。
作者说:“读这本书不流泪是不可能的。”的确,小说中有太多感人的画面,在作者美好柔软的文字中呈现。即使青铜家是整个大麦地里最穷苦的人家,在收养了葵花后,也从没有苦着她。青铜的家像一辆破旧的马车。在坎坷不平的生命道路上前行。马车虽慢,但也有前方,也有风景。一家五口人没有一个嫌弃这辆马车。一路风雨兼程,都同心协力。青铜家只有天,只有地,只有清清的水,只有从肉到心的干净,因为有一个干净了一辈子的奶奶,所以,虽然穷苦,也让全村人都敬佩。而哑巴哥哥青铜对妹妹无声的付出也让人为之动容。他曾在妹妹受欺负时挺身而出;将家中唯一读书的机会让给她,还每日“护送”她上下课;驮着妹妹看完了演出;亲手为她做冰项链。或许没有人知道这个少年心中在想什么,但是他从见到葵花时就明白,在他无声的世界里,葵花是他唯一的伙伴,让他知道他并不是世界上最孤单的孩子。所以他也从没让让失去父亲的葵花孤单。他们的心紧紧相依,也不曾在风雨中迷失了自己。
“苦难几乎是永恒的。每一个时代,有每一个时代的苦难。”作者在小说代后记中这样写到。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不是火灾,水灾,蝗灾的肆虐摧残,而是面对这些苦难,大麦地里人所展现的意志。他们在风雪,严寒,饥饿的折磨中挺立,“挺成一棵棵笔直的树”,所以,这不仅是个人更是整个民族对待苦难应有的风度!大麦地里的人们,到底是如此的朴实与善良,永恒地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所以大火风雨都没让大麦地失去生机,她仍在生命的道路上缓缓地前行。
曹文轩的作品,总是描绘得如此美妙。对美好事物的细腻描写总是如同温暖和煦的阳光,照亮人们的内心。就算在描写苦难中,也会使读者感受到生命的美好与人性的光芒。我所读到的《青铜葵花》,是两个少年成长过程中展现的纯真品质与风度,是青铜一家人在求生路上呈现的不屈与坚持的意志,是整个大麦地人在面对悲惨环境中表现的坚韧品德。我所看到的《青铜葵花》更多的是美好。
“《青铜葵花》在享乐主义泛滥的今天无疑是另一种声音。他进行的是一种逆向的思考,他是对苦难和痛苦的诠释,也是对苦难和痛苦的确定。”正如曹文轩描述,苦难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当然它是永恒的。它可能是自然灾害的突袭,不同时代血腥与野蛮的爆发。我们都明白,这个世界并不是只有欢笑与幸福,这条路上并不是只有鲜花相伴。我们幸福地存在于这个世界,也感受着不一样的真实与残酷。青铜虽然不会说话,但他清楚地听到那些痛苦的声音。但面对痛苦,他倔强,他反抗。当然,他听得见大自然美好的声音。似乎没有人知道他到底为什么而高兴,只有他自己清楚。因为他的心是干净的,纯洁得不染一丝污垢。
每个时代都是对这个时代人的历练。相对于我们现在的生活,青铜葵花所在的社会环境更多的是对他们的肉体上的磨练,他们的精神生活是富足的;而处于信息时代的我们在生活中却也经历着精神上的各种压力和磨难,我们是幸福的一代,也是不幸的一代。人生总有风雨相伴,我们在生命的长河中游走,奔跑,有时候也缺失了一些看似平淡却是重要的东西。面对苦难,更多时候选择逃避放弃。回首寻找时才意识到我们已经失去了最开始的那一份执着,也在岁月里丢失了那份纯真。《青铜葵花》要告诉我们的正是如此,或许更多。
青铜葵花读书心得 篇9
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们俩成了兄妹。不,应该说让他们俩成了比亲兄妹还亲的人。他们互相扶持,一起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但他们并没有被苦难催毁,反而使他们的感情变得更融洽了。我想他们并不怕苦难,因而苦难让他们人性的美丽闪闪发光。
当我看到青铜为了 能 让 妹 妹葵花上学,在大雪天里买芦花鞋。为了能 多赚一点钱,他甚至连脚上的那双新芦花鞋也卖掉了;葵花参加学校的文艺演出,买不起一条银项链,青铜就给妹妹做了一条洁白晶莹的冰项链;还有村里来了马戏团,青铜为了能 让 妹 妹看马戏,就蹲下给妹妹坐在肩上,一直坐到脑子里空空的,他都一声不吭,依旧坚持着。。。。。。 这一切又一切的时候,我的心中不禁感到酸涩不以,眼眶似乎也湿润了,止不住的泪珠哗哗地往下流,而那一颗颗真城的泪珠中仿佛带感动之情。
一个有担当,肯为他人付出的哑巴青铜和一个聪慧,惹人喜爱的葵花,创作了这世间最催人的泪下的亲情超越了这万万大千世界中的任何一对亲兄妹。
苦难和亲情这两个词在我耳畔不断的响起。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苦难,正如曹伯伯所说的:“苦难几乎是永恒的。”如果没有苦难,他们俩兄妹也不会认识,成为今天情深四海的兄妹,所以说,苦难是他们亲情的结晶!
青铜葵花读书心得 篇10
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因为一个特别的机缘成了兄妹相称的朋友,他们一起生活、一起长大。可是世事弄人,葵花十二岁时,命运将女孩召回属于她的城市。从此男孩时时遥望芦苇荡的尽头,时时遥望女孩所在的城市……
男孩青铜,很孤独。这是一只鸟独自拥有天空的孤独,一条鱼独自拥有大河的孤独,一匹马独自拥有草原的孤独。女孩葵花,年幼丧父。一个娇嫩的婴儿失去了父母的庇护,就像一只弱小的雏鸟失去了翱翔的希望,一朵明媚的鲜花失去了雨水的滋润。
当葵花走进青铜的家,两个孩子的世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俩相互扶持,相互鼓励,共同面对生活的艰辛。因为穷,家里买不起灯油,于是青铜去河岸边捉最亮最大的萤火虫,把它们放入纸灯笼里,做出了大麦地里最亮最美的灯,葵花再也不需要去别人家蹭灯油了。
为了贴补家用,青铜会在冬闲时期带着做好的芦花鞋到市场上卖,为了尽可能地多赚钱,甚至不惜连脚上仅有的一双芦花鞋都卖掉换钱。蝗灾蔽日,颗粒无收时,他们俩也一起勇敢承受,没有放弃对生命的希望。
他们遭受着本应属于大人的痛苦,蝗灾和贫困都没有击垮他们心中的希望,他们依然坦然面对。从未惧怕,从未胆怯,从未逃避,从未躲闪。他们如同历经风吹雨打的翠竹,永远傲然挺拔;如同冬天里的那枝梅花,永远傲然怒放。而反观我们自己,却都是温室里的花朵,脆弱得不堪一击。面对苦难,我们只会抱怨,只会叫苦连天,从未想过独自去面对,独自去解决。我们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却还挑三拣四,嫌衣服不漂亮,饭菜不合口味。这在青铜和葵花眼里是永远不可能,我们却永不满足。他们有因为生活贫苦,抱怨过吗?他们有因为收入微薄,争吵过吗?
我们不缺糖,我们缺钙;我们不缺疼爱和保护,我们缺历练和磨难。只有拥有一种对痛苦的风度,才是真正的强者。
青铜葵花读书心得 篇11
有一种温馨的情,叫亲情;也有一种温暖,叫兄女情。《青铜葵花》让我看到了一个和睦的家,一个最有担当的哥哥,一个最懂事的妹妹。
这是一个潸人泪下的故事;年幼的城市女孩葵花失去双亲,大麦地的青铜一家收养了她。葵花很快地成为了这家中的一份子,家人对她无微不至。面对种种灾难,一家老小共同进退。可最终葵花还是回到城市,这留下原本哑巴的青铜那一声长又悲伤的.“葵花—”
青铜葵花,是一份作品,一对兄女。也是一种坚韧的意识,一种浓农的亲情,葵花到江南采银杏是亲情,一家人编芦花鞋是亲情……没错,这个家贫穷。可他们的团结一致,勇敢面对生活却让人为之感叹,让读者滚动的热泪滴在作者生动的文字上。
为了去照一张相,青铜一家上下老小齐齐编织芦花鞋。一双双芦花鞋结实舒服,散发着似有似无的草香。我相信,在换金钱外,换来的。也有那一家人更坚固的亲情。青铜能在严冬中挨冻卖掉自己的鞋,也说明了他对家无限的爱。而现在呢?身为中学生的我们又会为多大的一点事儿与亲人吵得不可开交?
正如我,因为学习压力大,吃白饭也没了胃口,面对奶奶精心准备的菜肴,我竟因为太咸或太淡直接放下筷子离开餐桌,丝毫不顾奶奶的感受。
想到,心中便起漾阵阵羞愧的浪花。“青铜”是坚毅的,“葵花”是温暖的。在我看来这两种看似无法交集的事物不单单是兄妹二人精神的写照,也是“家”是“爱”的写照。阅读完这书后,“青铜”对我来说也不再是冷冰冰的,“葵花”不再只是太阳的追随者。在我心中,青铜葵花是一株真正的有生命的花,它绽放的光辉将在我心中铭记。
一种责任,气概叫“青铜”,一种善良、努力叫“葵花”;一种温暖团结叫“家”。
青铜葵花读书心得 篇12
故事发生在江南水乡的农村,城市女孩葵花因为一个特别的机缘,来到了大麦地,成为大麦地最穷的一户人家的女儿,成为淳朴善良的哑巴男孩青铜的妹妹。家里贫穷、只能供一个孩子上学,青铜一家将唯一能上学的机会让给了葵花妹妹;为了给葵花积攒照相的费用,青铜顶着风雪,在大树下卖芦花鞋;为了家里能盖上新房子,青铜与爸爸一起到海滩割芦苇;为了给孩子们做新棉衣,头发花白的奶奶还要坚持去邻乡摘棉花……种种困难接踵而至,一家人毫不畏惧,相互扶持,从容不迫地渡过了一个个难关。
充满天灾人祸的岁月里,流露出的是人性的`美,人情的真,人格的伟大。青铜一家人乐观勇敢地生活着,正如一颗颗面对太阳生长的向日葵。读完曹文轩的《青铜葵花》,温情的气息一直萦绕在身旁。不知为何,我想起了一句话: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青铜葵花》是在真真切切的诠释苦难与痛苦。
走在人生的旅途上,会踏上平川坦途,也会遇到没有桥的河岸。我们不能逃避困难,坦然面对,泰然处之。冷静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明晰自己要努力的方向。从容不迫使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展现出的优雅姿态。苦难也正是让我们变得更好的一次次机遇。如何面对,以怎样的姿态面对,完全取决于我们。面对不如意,坚持下去,带着那颗勇敢的心,不放弃,全身心投入,一切艰难阻碍都是暂时的。坚毅地走下去,想起曾将让你痛心的事情,你会回眸一笑,因为你已经勇敢地走过了让你困惑迷惘的阶段。曾经让你步履维艰的沼泽地,你现在可以轻松走过,毫不费力。因为经历,让你愈加勇敢。
痛苦地度过一天,你的身心俱疲,甚至愈加悲观沮丧;在挫折中奋起,换个角度思考问题,也许别有洞天。苦难是生活的常态。所以,适时调整心态吧。心灵的天空上,不时被阴云遮盖,很正常,每个人都会如此。面对苦难不抱怨,遇见问题找解决的方法,你方能成长,经过淬炼后,方可守得云开见月明。因为历练我们的机会已然来临,我们无法改变大环境,唯有改变自己,付诸努力,才可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苦难所带来的痛苦是美丽的。生活晦暗,但我们有能力找到摆渡的船。人生充满劳绩,但我们还要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