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远网整理的读父与子有感(精选1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读父与子有感 篇1
自从读了《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让我明白了做事只要持之以恒,不轻易放弃就一定可以成功。
文中介绍了,有一次美国洛杉矶发生了一场大地震,30万人在4分钟里受到了不同的伤害。有一位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去救他的儿子。一开始大家都阻止他,可这位父亲只一个念头,他的儿子在等他。他挖了6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直到第38小时终于把他的儿子救了出来。
有一次,我在做数学试卷,做到了一题我不会做然后心想:一会儿在做。做完了全部,又回到这一题。我想了3,4分钟,就懒得想了。心想:等爸爸回来在做吧。爸爸回来了,我刚想去问爸爸心想:爸爸也可能不会做,还是自己想吧。想了十多分钟还是做不出来最后去问了爸爸。爸爸让我自己想,我想起了《地震中的父与子》的那位父亲和名谚警句:如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和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然后我继续做......终于做了出来。
《地震中的父与子》让我明白了做事只要持之以恒,不轻易放弃就一定可以成功。
读父与子有感 篇2
这个寒假里能与孩子一起读卜劳恩的《父与子》我感到很高兴,这本书是一本非常有趣的漫画书。书中主要讲的是长着一把大胡子,幽默滑稽、和蔼、正直、善良又经常被嘲笑的父亲和一个长着刺猬头、调皮、可爱、喜欢搞恶作剧的儿子。儿子时常会捉弄爸爸,但又时常会用小聪明帮爸爸解决问题,他和我们小时候一样有着无限的幻想和美好的`童年,而爸爸对儿子做什么事情都是多多的包容和疼爱。
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书中一篇名为《得按次序来》。调皮的儿子又一次把墨水瓶打翻,看你不长记性,刚想要打一看裤子怎么破了,爸爸赶紧拿来针开始穿线,穿好后认真地给儿子缝好裤子,缝完后又说现在轮到揍你了。父亲是多么深爱自己的儿啊,其实书中的父与子就是作者与他的儿——子,他们过着无忧无虑、快乐温馨的生活。
看完这本书后,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家长和孩子一定要多多沟通,只有这样才会心灵相通,彼此信任,更能增加彼此之间的感情,有了沟通,家人就会互相体谅,互相忍让,我们都应该以这本《父与子》为榜样,过上和谐、快乐地生活。
读父与子有感 篇3
《父与子》是德国画家卜劳恩的作品。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本书。因为书里的父与子,有着一个个感人的小故事。
我印象最深的故事是“足球”:一天,父亲和儿子一块踢足球。儿子本想踢给父亲,却不小心踢进了父亲身后的井里。父亲只好下去捞球。儿子在井口问:“爸爸?找到我们的球了吗”“是的,找到了!”井里传出了父亲的声音。于是,当儿子看到井口冒出一个圆圆的.东西时,迫不及待上去就是一脚。“哎呦!”井里传出了父亲的大喊声:“这不是球,是我的脑袋!”儿子吓坏了,边哭边向父亲道歉。但父亲却安慰他说:“算了,别哭了,爸爸不疼!”
我每次看到这里,心里总是很感动:父亲为了不让儿子伤心和害怕,忍着疼说了善意的谎言。生怕自己的愤怒会伤害到小孩子。但我也知道,每个人的父亲都不一样,有父与子里宽容的爱的父亲,也会有像我爸爸那样严厉的父亲。但不管怎么样,他们都有一颗爱孩子的心。每天早起晚归,也都是为了让我有更无忧无虑的生活。有时候看到他和妈妈回来疲惫的样子,我也会觉得有些心疼。所以,我还是爱我的爸爸,还有妈妈。只是希望爸爸的脾气能好一点,那就更完美了。
读父与子有感 篇4
今天,我们学了《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我深深的被文中的父与子的那种坚强的信念所感动了。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挖到第38小时,他忽然听见瓦砾堆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从这段话中,我们我们可以体会到这位父亲爱子之心。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他挖的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可是他却不顾这一切,因为他要找到自己的孩子。是什么让他坚持了这么久,是那种深沉的父爱。
‘“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事,你总会和我在一起!”’儿子的那种沉着冷静的心理状态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如果儿子当初慌张的逃窜,结果也许就不是这样了。
‘“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无论发生什么事,我知道你总会和我在一起。”’这里写了儿子的那种舍己为人的精神与对爸爸的那种信任。谁遇到这样的情况,会不想早点回家?可是儿子依然让同学先走,他心里装的,只有别人。
学了这篇课文,让我懂得了很多,我懂得了就算在生死攸关的时刻,要沉着冷静的对待问题,还要为别人着想。
读父与子有感 篇5
一位平凡的儿子,一名平凡的父亲,却共同创造了一个奇迹。当我读完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已热泪盈眶,不禁对文中的父子俩的坚强毅力与高尚心理肃然起敬。
文章写的是在1994年美国洛杉基发生大地震,一名父亲为了救孩子,在废墟中历尽艰辛,坚持不懈地挖掘了整整38个小时,顽强的他终于救出了儿子以及儿子的同学。
多么伟大,多么勇敢,多么了不起的父亲啊!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这么做呢?是爱,是爱的力量!当别人都认为毫无希望时,他却抱着希望动手去挖。是爱的力量!当他在这样一个极度危险的地方,他居然可以不吃不喝地挖38个小时,是爱的力量!他被人们认为是疯子,但他毫不理会,依然埋着头继续挖,还是爱的力量!
虽然我们没有经历过劫难,虽然我们没有经历过巨大的痛苦,但在我们的`生活中却时时享受爱。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温柔的话语,都能使我们感受到爱的力量。
记得那是一次考试,试卷发下来后我惊呆了,心里想:完蛋了,这回回到家可要挨骂了。路上汽车声“叭--叭--”地响,好像在笑话我得了个低分;小草在风中摇来摇去,好像被我的成绩笑弯了腰。我怯生生地回到家,小心翼翼地取出试卷,交到了父亲面前,低下头准备接受批评。只听父亲说道:“这怎么会扣分呢?那里你把单位看错了吧!这些你一定会做……其实你可以考100分呢!”听了这话,我的眼睛湿润了,抬起头望了父亲一眼,他正冲我笑呢!正是这笑容,让我更自信,让我更细心,接二连三取得好成绩。我要感谢父亲!
父爱如船,载着小小的我驶向远方,不被任何一阵风吹倒。
读父与子有感 篇6
前几天,我跟同学借了一本漫画书,书名叫《父与子》,这本书是德国作家卜恩斯以他的亲生经历改编而成的,它生动有趣的讲述了一个个父亲与儿子的幽默、搞笑、风趣故事。
里面的故事个个生动传神,有着一种像真的感觉。里面的人物的心理,让人想也想不到,长着刺猬头的'儿子,调皮、可爱、喜欢搞恶作剧。长着大胡子的父亲和蔼、善良、又经常被人戏弄,爷俩演出了一场场生动又好玩的画面,看后不仅使人捧腹大笑,回味无穷。
这本书虽然一个字都没有,但从那一幅幅幽默、富含哲理的画面中,我们依然清晰地好像看到了有字一样的内函,图画中的哲理的含义,使我很受启发和教育。
我最喜欢的是战争允许一切手段,讲的是儿子和父亲在浴缸里玩船模大战,儿子劲太小,总是打不中父亲的船模,父亲却百发百中,这下儿子可生气了,正当爸爸得意扬扬得把儿子的船模放进水里的时候,儿子打开浴头,把爸爸林成了落汤鸡,爸爸灰心丧气的去换衣服的时候,儿子却兴高采烈的把爸爸的船模一个又一个的扔进水里,由此可见儿子是多么聪明、顽皮、可爱!
更吸引人的,精彩的画面还多得多,不放你也买来看一看,才能真正体会到它的乐趣 。
读父与子有感 篇7
今天,老师让我们预习了第11课《地震中的父与子》,我含着眼泪读完了着篇文章。深深的体会到了父爱的无私、伟大。这篇文章是美国大作家马克·汉林的杰作。主要讲了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了大地震。一位年轻的父亲在第一时间赶到了孩子所在的学校,可是,一切都晚了,孩子的学校早已成为了一片废墟,在这位父亲感到绝望时,他突然想起了他对儿子说过的话,便不停的挖掘。在挖到38小时的时候,他从废墟里救出了儿子。
其实,最另我感动的还是那一段: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我心想:“这位父亲是多么的有责任心啊,为了救出自己的孩子,他可以不顾自己的安危。”
我被着一种深沉的父爱所感动着,爸爸对我的`爱不也是这么无私么?从5岁开始,我就不好好吃饭,所以个子才长不高。虽然爸爸每天都会让我多吃,但我还是长不高。这下可急坏了爸爸,他一会咨询这个,一会咨询那个,虽然花了不少钱,可我还是长不高,可爸爸把并不放弃领着我去了一家中医院,医生给我开了一些中药。
我一开始还有些怕苦,总是骗他说喝过了,后来爸爸知道了,再三鼓励我喝下去,最终,我还是坚持喝完了。看着我一天天吃的多起来,爸爸那总是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了。
是啊!父爱是这个世上最无私最伟大的了“父亲”,这个词在我心里永远是一个亮点他将激励我,指引我。
读父与子有感 篇8
读了《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我无比的感动。
一位年轻的父亲在美国洛杉矶大地震发生后,以自己最快的速度冲向他七岁儿子那已经变成废墟的学校,他的儿子被埋在里面。他不顾旁人的劝阻,冒着生命危险,坚持寻找他的儿子。他挖了整整38个小时,居然就出了他的`儿子和他儿子的同学!
这位伟大的父亲,在大家都劝他放弃时,他却依然坚定救儿子的信念!他不是神,他只是个救子心切的父亲!一群危在旦夕的孩子,就在他的坚持和执着下,回到了父母的怀抱。他坚守对儿子的承诺,不见到儿子就绝不放弃。但事实上,这并不是稀奇的事,换作任何一位父亲都会坚持下去的,因为他爱孩子,想要救孩子,这是一种无法撼动的父爱!是人最原始的本能!
这篇文章让我想起了楼下的一家人。这家的孩子成绩不太好,楼下总是传来他婆婆的责骂声,他的妈妈总是早出晚归。但他的父亲队他却不同,他的父亲很仔细,总是在他睡觉前为他检查作业,总是问他早餐想吃什么,总会在他做作业是递上一杯牛奶。他经常抱怨作业多,作业难,他的父亲总会坐在他旁边,悉心指导,仔细回答。年年如此,日日如此,我想,他是幸福的,能够有这样一个不以成绩为重,深深爱着他的父亲,那是一件多幸福的事!
父亲做的爱的举动太多,可能是肚你的一个承诺,一分坚守,也可能是一句问候,一个微笑。
读父与子有感 篇9
读父与子有感 篇10
唐山大地震,一次全国性的灾难。几十万人的死伤,对他们的家人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然而,这对父与子却因为爱而创造了一个奇迹。
在地震发生前,宏宏正在安静的听课,只听轰地一声,顷刻间,整个校园变为一片废墟。家长们闻讯而来,却再也看不到活泼可爱的身影。
宏宏的父亲也是这些家长中的一位,他不相信,昨天还活蹦乱跳的儿子,一天就变成了一个已经遭遇劫难却不知踪影的人。
他一直在废墟中挖着,手破了,他看都不看一眼,手流着鲜红的血,他眉都不皱一下,许多家长在悲痛之余也纷纷劝他停下来,却见他没有丝毫停顿,反而挖得更带劲了,见此状,家长们都以为他受不了打击而疯了。可他只有一个坚定的信念,他一定要找到儿子。
三天后,他终于从教室的三角墙下发现了宏宏以及他的五个同学,宏宏还在废墟当中对他的同学说:“你们放心,我爸会来找我们的!”
是的,父爱是伟大的,是不可被否认的,不会轻易表露出来的,是深沉的。在张抗抗的小说里,步履蹒跚的父亲还跨越栏杆为正在上大学的儿子送橘子;在刘烨演的《父亲》里,他的父亲一直教他做人的道理,直到辞世还为他操心。我的爸爸就算去其他国家出差,得知我得病的消息,也会立刻飞回来看我,既使在炎炎夏日,正值工作高峰期,他也不惜得罪领导陪我娱乐。也许,你的父亲表面对你不理不睬,可在他心里,你是上天赐给他的一份厚礼。再多的黄金也比不上你用幼稚的童声叫他一声“爸爸”。
读父与子有感 篇11
读《父与子》有感:是“福”还是“祸?” 今年寒假,我读到了一本既有意义,又带给我乐趣的好书。这本书让我懂得了要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道理。你们读过吗?那就是《父与子》。
这本书的内容很多都和家庭生活有关系,也包括了一些社会现象。但无论生活如何变化,父与子还是那样善良乐观。 我对其中一篇故事印象深刻,父亲和儿子拎着香喷喷的烧鸡走在回家的路上,突然一阵大风吹过,烧鸡飞上了别人家屋顶的烟囱,父亲和儿子就拼命追啊追,直到后来一所小屋旁,他们透过窗户看到小屋里六个人穿的衣衫褴褛,正围在锅边惊讶的.看着一只从天而降的美味,他们放弃了要回烧鸡的念头,尤其当看到四个孩子欢呼雀跃的等待着烧鸡向她们“走来”时,父亲和儿子默默的面带笑容离开了。 本来对父亲和儿子看做一件祸事,却给穷人家带来了无限的欢乐与惊喜!而善良的父亲和儿子面对“要”还是“不要”的抉择,果断的选择了给穷人家送去一份温暖和快乐,寥寥几笔的漫画却让人很易读懂,也更能体现出父与子的善良、乐观。不用言传,只需意会。这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幸福。
《父与子》系列漫画出于德国漫画大师之手,虽然跨越国界,但是它的意义却超越语言。任何人都能通过简单的图画去体会生活的意义!
读父与子有感 篇12
我曾经看过《父与子》这一则漫画,画中的父亲与儿子表达了各式各样的。
《父与子》是一本书,也是一则漫画,表达了一位父亲与一位儿子之间的爱。有人觉得它是一本搞笑的漫画,也有人觉得它深深的体现了父与子的爱,我也试过品尝过这一则漫画,里面的内容:当儿子每一次有困难的时候,父亲也会不顾一切的帮助自己的儿子。还有,他们会把得到的东西一起分享。他们父与子不会求之不劳而获的东西。
这则漫画让我回想我学过的《地震中的父与子》,这位父亲在别人的劝阻之下没有停下来,不顾一切的去救自己的儿子。这位儿子体现了先人后己的行为在废墟底下,鼓励自己身边的同学,告诉他们:“我爸爸一定会来救我们。”同学们听到他的话之后,重新的振作,同学们也会想着有活下去的希望。这两部书和漫画同时表现了父与子的爱!
在我们现代生活中,也有许多这样的人。有一次,我在共工汽车上,我看见一位年轻的妇女让座给一位上了一把年纪的老奶奶。
父与子之间的爱是多么的伟大!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向前驶去。
读父与子有感 篇13
有一位名人说:“读书就像登山,读的越多爬的就越高;读书就像耕田,读的越细丰收的就越多”。《父与子》是德国作家埃-奥-卜劳恩的不朽杰作。我最喜欢那对父子的'幽默以及他们的乐观、真诚和浓浓的亲情。
这几天,我一直沉浸在书香中,对这本书爱不释手。书中写了一对父子在日常生活中搞笑的事,塑造了善良、宽容、正直的人物形象。虽然看似一些平凡的小事,但在作家的笔下,一切平淡的生活都变得生动有趣。其中一个令我最感动的故事是《忍无可忍》,故事讲了一个大个子人十分放肆,连续三次欺负那位父亲,可父亲都忍气吞声,但那大个子人竟然为了好玩弄破了他儿子心爱的气球,儿子哇哇大哭,父亲终于忍无可忍,把那坏人打得屁滚尿流,落荒而逃。漫画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流露着父子之间浓浓的爱。
我的妈妈也很爱我,在我小时候,为了哄我睡觉,想尽各种办法,累得自己和我都睡着了,嘻嘻,当然,我犯错的时候,她会很严厉的批评我,不过我知道她那么做都是为我好,原来我们也是现实版的“母与女”。
细心读完《父与子》这本书,让我深深受益,也让我懂得,面对生活应该乐观向上,充满希望,美好生活源于爱心,源于对未来的憧憬。这本书让人回味无穷,耐人寻味。我相信,它将永远呵护着人们的心灵!
读父与子有感 篇14
这是一本选材于家庭故事的漫画,它出自德国漫画大师埃·奥·卜劳恩之手。该书主人公是一对父子,爸爸幽默搞笑,儿子淘气可爱,是一对世界著名的欢喜冤家。虽然这本书里没有文字,但其趣味的漫画,却让人更懂得了漫画的资料。
父与子,他们过着无忧无虑,欢乐温馨的生活,从一对普通的父子成了200万马克和宫殿的继承人,又漂流到无人的小岛,但他们那善良、淳朴的性格和深深的父子情一向伴随着他们到漫画结尾。这部漫画以深深的父子情感动了数亿读者,但其间又不失搞笑之风。那就让我来介绍父子俩吧!
爸爸
这位爸爸深爱着自我的儿子,虽然没有真正为我们说明,但在他的每一个举动中,都能够看出这一点。他十分善良,也十分幽默,同时带着一种傻乎乎的感觉,让人一见到他就有一种想笑的冲动。哦,对了,他还经常为了一些小错误,打儿子。可是,棍棒底下出孝子,儿子十分爱他的爸爸;俗话说;打是情,骂是爱。爸爸因为把孩子当做亲人,所以才打孩子。这是一位十分爱自我孩子父亲。
儿子
这是一个聪明、淘气的小男孩,他时常会“捉弄”老爸,但同时他又会使用他的小聪明替爸爸解决问题。但有时却会被爸爸“误解”,招来一顿痛打。他爱他的爸爸,当他的爸爸受到别人嘲笑时,他总会替他的爸爸打抱不平。这个小男孩虽然有一点小聪明,却总是想找机会不学习,哦,对了,他还很贪吃。就像我一样,会偷偷拿零花钱买东西,他和我一样有着纯真的遐想,有着无限的幻想。我们唯独不一样的是:他有的是欢乐的`童年,巨大的空间。
这是一对欢乐的父子,这是一对犹如兄弟的父子,这是一对搞笑幽默的父子。他们善良,他们淳朴,他们乐观,他们……他们就像是一对铁哥们(哦,比铁哥们还铁!),形影不离,最令人羡慕的是:他们之间没有保密!
这就是父与子,一对不一样的父子,一对乐观善良的父子,一对令人羡慕的父子……不仅仅小说里,真实生活里也是有的哦!
读父与子有感 篇15
这几天,我看了德国漫画大师埃·奥·卜劳恩的《父与子》。这是一部风靡全球的漫画,虽然没有文字的描述,但那一幅幅小巧精湛、闪烁着智慧之光的画面,幽默而又生动,温馨而又感人,令多少人忍俊不禁,令多少人感慨万分,令多少人深思动容。
我喜欢那个儿子的调皮、机灵、天真无邪,喜欢爸爸的开朗、宽容、充满童趣。尤其是爸爸能用慧眼,发现小孩的'闪光点,善于利用孩子的思维解决大人的实际问题,是多么值得敬佩。
在《汽车出了故障》一篇中,父亲带着儿子去兜风。没开多久,老爷车出了故障。父亲急忙下车,一看,原来是发动机坏了。他东修修,西修修,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儿子再也等不及了。突然,他猛地跳下车,飞速跑回家。当他踩着滑板车一闪而过时,父亲茅塞顿开,也学着儿子一样,一只脚用力地蹬着地,老爷车竟飞奔起来。呵呵,多有趣的画面呀!作者虽然用了夸张的手法,但这个故事让我们知道了:遇到困难,用儿童的思维方式来解决大人的问题,可能就会比较简单、快捷、方便!
前不久,我在《意林》中读过一篇文章:一位家长让孩子拖地。由于地脏,又不想弯腰,那个孩子别出心裁地拿出玩具遥控车,在车头绑上一块抹布。他轻松地按着按钮,指挥着汽车工作。这是多么惊人的想法呀!原是一件要把人累得腰酸背痛的“苦力活”,在这个孩子的创意中,竟是如此的轻松,如此的惬意!看来,我们不必要把事情看得太复杂,只要换一种思考方式,就可能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也遇到过类似的事——有一次,我们去上海看病。乘坐10号线地铁的时候,竟然人满为患,座无虚席,乘了几站,我已是腿脚麻木,头昏呼呼的。我看了看爸爸,无意间目光落在他的右手上。啊,拉杆箱!又方又硬的拉杆箱,不正是一个绝好的“座位”吗?我如获至宝,立刻从爸爸的手中接过拉杆箱,坐了下来,顿时浑身轻松,似乎觉得腿不麻了,也不累了。爸爸轻轻地摸了摸我的头,笑着说:“你真会动脑筋,不错!”
瞧,稍稍换一下思考方式,就变得又方便又完美。如果你遇到了复杂的问题,那你也可以试着用儿童的思维来解决吧,说不定,豁然开朗,柳暗花明,万事都简单了,都如你所愿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