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挂面匠

知远网

2023-07-29文/山溪散文

“佐麦子面,有佐麦子挂面的没有,又干又白的麦子挂面!”儿时记忆里,乡村挂面匠的吆喝声带着一种诱惑和磁性,萦绕在我记忆深处,此时回想当初吃面条的情景,就想起太阳底下随风舞动的挂面,以及熟悉的乡村挂面匠来。

在川东北一带,乡村挂面作坊全是手工制作面条。那时是大集体生产,几乎每个生产队都有面坊,由生产队抽调精明能干的社员担任挂面师傅,专业从事面条的加工制作。由麦子做成挂面,有很多道工序,除尘、磨面、筛面、捆筒、出面、晾晒等,不但程序复杂,而且还费力费时。

当时,农村不通电,也没有磨面的机器,只有原始的大石磨。磨面时,给拉磨的黄牛蒙上眼晴,套上枷担,拉着上磨石不停地打着转,挂面匠一手拿着鞭子在后面吆喝,还时不时地用棕毛刷子往磨眼里添麦子,磨100斤小麦大概需要两个多小时。

把磨好的麦面放入一个柜子,柜子里装着用细密沙布绷成的圆桶型筛子,筛架轴穿出拒子外,连接在一个立柱上,立柱下有两个脚踏板,挂面师傅站上去,手扶屋檩垂下的一根绳索套住的木棒上,当右脚踩动脚踏板时,立柱就会偏向右边,并带动筛架连轴往右边移动;左脚踩动脚踏板时,连着轴的筛架就会回到左边,如此有节奏地左右踩动,柜子里的箩筛便跟着摆动,面粉通过箩筛抖动,就会从筛眼里抖落到柜底,麦麸就留在了筛子上面,然后拿到石磨上复磨一次,放回柜子里再筛一遍,剩下的就是黄色麦麸皮了。人们对这种筛面方式,统称为“打箩柜”。

把过筛后的灰面从柜子里面拿出来冷却几十分钟,就可以发面做面条了。将灰面倒入一块镶有木条边的面板内,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反复揉搓,使其和好的面不沾手为宜,然后,用木瓢倒进面机内,搅动面机外转盘手柄,带动面机上两个滚筒,把面挤压成皮。这道工序,通常要三个人才能完成,两人转动外转盘,一个打上手,一个打下手;打上手的人用右手搅动转盘,左手放在梭槽处,将面往滚筒里喂,使其均匀进入滚筒成为面皮。另一个人则负责将面皮用一个小木棒捆成筒,捆筒时底槽要放少许干灰面,为的是吸收面皮表面湿气,不让皮与皮之间粘连在一起。

第一道面皮完成后,调整好滚筒处两颗固定厚薄的螺丝,将捆好的两捆面皮放到上梭槽架上,同时过滚筒挤压成一层面皮。如此两次就可以出挂面了,也有将双层面皮过三次滚筒出面的。总之,面皮过滚筒的次数越多,面条的“筋丝”就越好,下锅煮时就不会“浑汤”。

面皮做好后,就可以出面了。出面刀分宽窄,有“宽刀”和“窄刀”,根据各人的喜好选择。把两边带有齿轮的面刀安装在滚筒下方的齿轮处,搅动手柄转盘,面皮经过滚筒后就进入了转动的面刀内,面条就形成了。用小斑竹做的面棍将面条挑起,放在面架上,折断多余的长度挑起第一棍,待陆续出来的面条够长度时,再挑起第二棍,然后两棍面条合为一棍,如此这般,直到全部面皮变成了面条,就可端到外面太阳底下去晾晒了。

如果是夏天,太阳大,温度高,一个多小时就可以收干面。将挂面收回后放在面板上,抽出挑面棍,然后用刀将面条切成段,放在吊着的盘称中称重量,一斤或两斤一把,用废书废报包裹,交头处粘上灰面糊,在面板上用力拖几下,一把面就裹好了。

如果遇下雨天,气温低,挂面长时间不干,味就会变酸,有经验的人在佐换面条时,会从中间抽出十几根面来查验,没干的面水份重,平端起就会吊钩呈弯型,一般这种面是没人佐换的。

那时,1.2斤麦子佐换一斤面条,外加2分钱的加工费。两斤一把的挂面,无论如何都会短点秤,几钱或一两,这是默认的行规,只要差得不多,不会有人计较。一般来说,挂面匠佐换范围都在方圆十多公里左右,固定的客户居多,时间长了,人混熟了,相互都信得过,买卖公平公正,靠的是一方人缘,生意才好做。

生活困难时期,能吃上一碗面条,除非家里来了客人。所以,吃面条也算是一种奢侈。条件好点的用猪油煮面,从地里掐来一绺新鲜的葱叶,放在碗里,可以说香飘百米,对人的诱惑力不亚于如今的高档大餐。此时想起,仍让人觉得是那么香、那么口馋垂涎。

土地承包下户后,生产队的面坊也解体了,农村大部份地方都用上了电,米面加工房也多了起来。打米磨面都是机器,传统的磨推石碾的时代过去了。由此,不少的村民买回一台挂面机,从事挂面匠手艺来。开初几年也是把面条挑出去佐换,赚取小麦增加收入。后来,人们纷纷将小麦拿到加工房磨好面,再到面坊去做成面条,按斤给挂面师傅加工费,面质好坏要看灰面的质量而定。挂面师傅也乐于如此,一遇加工高峰期,每天也能挣100多元加工费。

但时至今日,随着外出务工人口增多,留守家中的都是老人或者妇女儿童,除大春种植水稻外,因小春作物种植成本高、周期长、而产量又低,基本上无人种植,大部份土地撂荒闲置,再难见到当年火红五月,漫山遍野那一片片金黄了。

由此,乡村挂面匠随之淡出了视线,从事这门手艺的人,也越来越少了。人们所吃的挂面全是流水线生产的机挂面,虽然油盐佐料也富而有余,比过去好了不知多少倍。但总难寻找到当年吃乡村挂面那种感觉,以及深藏岁月深处飘香满鼻的猪油葱花味了。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