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世同堂读后感

知远网

2025-05-09读后感

知远网整理的四世同堂读后感(精选12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四世同堂读后感 篇1

2017这个新版本一出,之前所有的版本就都成了残本……一笑。

对比之前人民文学的那个100章版本来看,当初英文翻译本删掉了大量心理描写,后13章几乎全都是干巴巴的剧情故事大纲,对于瑞全、金三爷、白巡长等人遇事后的想法几乎只字未提,角色形象大为减色。

尤其是最后一章钱先生的“自白”,虽然感觉和整个故事家长里短娓娓道来的风格有点不搭(似乎视角突然变了),但是非常重要。

为此得给发现了全本并翻译回来的赵先生磕头……^^

另一方面,从翻译的情况来看,应该算是标准的上海译文风格,有点缺少老舍的京味儿,这也是很正常的。但读起来还是感觉有一点违和。

举个例子,第88章里,瑞全杀了招弟的那一段里。

人民文学的版本里用“亲”字的地方,新版都用了“吻”。

旧版里招弟对瑞全说“咱们从前相好来着”,标准胡同小儿女的说法。新版的译法是“咱们以前恋爱过”。

旧版里招弟引诱瑞全“你拿情报来,我呢,就爱你”,说得十分不伦不类,符合她的身份和对感情的认知。新版的译法是刮辣松脆没语病的“你给我情报,我给你爱情”。

区别很微小,应该是老舍原文翻译成英文时,洋人没法体会这种语言风格细节,字面意思直译了,而旧版翻译回中文时花力气去融合老北京风格吧。

瑞全掐死招弟后的一段心理描写旧版里没有,只有一句让我觉得是《四世同堂》里忧伤度极高的“他仿佛又听见了她的笑声,多年以前的清脆的笑声”。

新版里补了全文,这句话之后还有一句“那时她还是处女”。

呃………英文版用的应该是vrigin这个词,译者直译回“处女”没毛病,但我总觉得这里如果翻译成“那时她还是个小姑娘”更好一些…………

四世同堂读后感 篇2

看得好慢终于看完,以瑞宣和瑞全的对话结束,虽然简单,但是给人无限希望,因为瑞宣也尝试投入战争了,软弱犹豫的人有了方向就有了斗志。后续中关于之后十三段的概述,是令人惋惜的:小妞子饿死了,金三爷竟然举报了钱先生,钱家孙子也被日本人带走,这样错乱的人情是难过的

我喜欢韵梅,这个坚强善良勤劳朴实的女性,一出场就受祁老爷重用,恰当地处理家庭人际关系,不得罪任何人,但是慢慢地这个角色不断地放大,她不再局于厨房,她活动在小羊圈,活动在北平,她心里有大海山河,她心里的家事是处理国事的保障。这个在天未亮的街道低头走去领粮也怕犬吠怕日本人怕死尸车的人啊,谁不心疼呢。好希望韵梅可以得到瑞宣的真爱,希望瑞宣对跟她讲大事,希望他们是可以说真心话的朋友,希望韵梅不再讨好迎合任何人,她一定要去看大海呀,她值得一个温柔且爱她到心坎的人。

我讨厌瑞丰,讨厌天佑太太用银币救下的那个自私的人,到底要怎样的`教育放纵才会培育出这样一个毫无家国情怀,一味巴结他人,而向家人无限索取的人,不过他的结局都是应该的是注定的。

只是最心疼小崔啊,我想要是小崔当时就放下瑞丰没去广场,就不会遇害了吧。可能之后死的结局是注定的,但是为送瑞丰这样一个冷血无情的人太不值得了。

一号房那个日本老太太,以及英国府的富善先生,超越自身国籍的情感是深沉和感动的。战争带给人的除了伤害没有其他的,一次胜利是无数鲜血和一个个破碎的家庭换来的。

看到冠晓荷的结局是解气的可笑的,到死都指望着日本人,只是活该,一同被活埋的孙七是正直的,我是多么希望孙七在填土前勇敢地把铁锹砸向一个日本人,可是没有。隐忍再隐忍的北平人啊,历尽苦难也不要丢了善良。李四爷和四大妈是最无私善良乐于助人的,可是人们在自己吃苦后又为何还要把矛头指向他们呐,为什么总是一点坏就盖过所有好呢?

后续说瑞全杀了特务招娣,这样应该是带着怨恨和不忍的吧,被家庭教育被社会风气害了的招娣也是讨人厌的,为什么同样环境的高娣没有呢?我又想到芳华里面的最不被善待的人最能识别善良并珍惜。因为被冷落所以有了更多的时间思考,所以明辨是非,所以内心挣扎后也勇敢。希望高娣会遇到相爱的人。

人要为自己活,也要为家庭为国家考虑

四世同堂读后感 篇3

阅读一本书籍,就像是品一杯茶,沁人心脾,口中留存着淡淡的幽香;阅读一本书籍,就像是听一首音乐,曲调歌词,依旧在耳边萦绕;阅读一本书籍,就像是看一副美画,虽然只是短暂的瞬间,却在我们的记忆中留下永恒的美丽。一本好的书籍,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思想、滋润我们的心灵。

前段时间我在空闲的时间阅读了老舍的《四世同堂》这本书籍,这本书籍很长,从最初看时到最后看完将近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期间一直沉浸在老舍为我塑造的那个世界,仿佛自己也是其中的一员,旁观了世界的沧海桑田、变化多端,与书中的人物共同历经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当阅读完书籍中的最后一句话,故事戛然而止,心中却依旧萦绕着众多的感叹。

《四世同堂》这本书分为三部分,分别是《惶惑》、《偷生》和《饥荒》,主要讲述了在北平沦陷的八年中,在日本的侵略下,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和小羊圈胡同中各色人物的遭遇。通过一个个人物的故事,作者真实的为我们表露了在战争期间中国的社会现状,再现了那段满目疮痍的历史。

阅读这本书籍时其中的汉奸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在那个前途一片黑暗、黑白颠倒的世界,很多人物在权势的诱惑下选择了背叛自己的祖国,为日本人做事,例如曾经拳打汉奸的金三爷,最后却因为日本人带来的生意好转而对他们心生感激,甚至还出卖了钱默吟先生,这前后之间的转变,令人唏嘘感慨,在利益面前,似乎一切都是脆弱的。然而我认为总有一些东西比生命还重要,那就是祖国,无论何时,都不能忘记自己的初心、不能丧失自己的气节、不能背弃自己的祖国,因为国家就是我们的避风港,有国才有家,国家强大,我们才能和平幸福。

结局的一句“起风了”,虽然故事戛然而止,然而历史的车轮缓缓向前,时间永远不会停止,我们的国家也终于一步步历经了那些坎坷挫折,从沉睡中苏醒,变得繁荣富强。历经风雨才能见彩虹,风雨之后便是晴天,黑暗之后将是黎明,无论如何,我们都要满怀希望,相信正义和光明总会到来。

四世同堂读后感 篇4

《四世同堂》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一部十分具有影响性的作品,这是一代人民的痛苦回忆;一个民族所受的屈辱遭遇;这也是一个国家的斑驳历史。

老舍先生以其对老北京的细致了解,用细腻生动的笔触为我们还原了那一时代的气息,揭露了那一时代上空的阴云与阴云下的普通老百姓的真实生活。

《四世同堂》中小羊圈胡同里的人物性格都十分鲜明,且被老舍的一支笔描写的有血有肉,仿佛我们真能透过纸张,看到这么一个人似的。不得不说,老舍先生把人物写活了,我们说这是一部经典,还因为他笔下那些所谓的英雄不仅仅是英雄,他们还是一个会迷茫伤心有一些缺点的普通人。

“假若北平是树,我便是花,尽管是一朵闲花。北平若不幸丢失了,我想我就不别再活下去!”钱家钱默吟老先生谦逊有礼,性子清高,喜欢作诗作画,喜欢侍弄花草,本是个十足的隐士,不理世事。但是在北平沦陷,儿子去世,被逮捕受训后,幡然醒悟,变身成了一个老而志坚的积极斗争的革命战士。通过文字,我们分明能看到北平沦陷时这位老人的哀伤,分明能看到被释放的钱老人的懊悔与愤怒,也分明能看到他对敌人的仇恨,对国家的热爱。

我们也能看到,祁家瑞宣对实事战争的敏锐以及他敢于为国家牺牲的一腔热血,可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这祁家的一家老小都等着他照顾,这些最亲密的血亲让他无法施展抱负,无法让他到那令他向往已久的战场上去抛头颅,洒热血,他不得不尽到一个长孙,长子,大哥,丈夫以及父亲的责任,这责任将他拴住了。面对这些,他只得无可奈何地笑了,在三弟决定要走的时候,我们分明可以从他的那一句:“你来尽忠,我来尽孝。”看到他的无奈,我们甚至可以看到他那文雅而又忧郁的微笑以及湿润的眼角。

我们还能看到,看到有着少年人的冲动与爱国志气的瑞全,看到谨慎持家,万事求和气的祁老人,看到任劳任怨的小顺儿的妈,聪明勇敢的尤桐芳,成长为革命青年的高第,乐于助人的`李四爷夫妇,不亢不卑的小文夫妇,一步步走向堕落的招弟,看到小崔,孙七,白巡长,程长顺……我们也能看到,卖国求荣的冠晓荷,毫无廉耻心的瑞丰,凶狠泼辣的大赤包,欺软怕硬的蓝东阳,贪慕虚荣的胖菊子。我们看到他们的卑鄙手段,看到他们皮囊下丑恶不堪的内心,看到他们的利欲熏心,看到他们毫无民族感,贪图享乐,看到北平沦陷后,他们一味的去讨好日本人,对日本人阿谀奉承,做日本人的走狗,做汉奸,最终落得凄惨下场。

我们能在这部作品中看到很多很多,也能感受到很多,或令人荡气回肠,或令人摇头叹息,又或令人不禁掩卷深思。

四世同堂读后感 篇5

在小羊圈胡同演绎着自己的悲欢离合,荣辱沉浮,他们的生活因为日本人的到来和离去而发生了质的改变。那个曾经颠倒是非,硝烟弥漫的北平……

《四世同堂》开始于抗日战争之前那个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光,结束于抗日战争胜利的美丽时刻,而期间人们经历的便是那个最黑暗,最痛苦,最磨练自己的时光,其中一个关键词自然是被中国人民深恶痛绝的日本鬼.,他们所做的种种令人发指的事以及他们近乎变态的心理,有年过半百只求享清福的祁老人,有被日本人迫害而家破人亡,放弃知识而立志报仇的钱老人,有受过新中国教育却被旧中国古老陈旧的封建思想紧紧缠住的'祁瑞宣,有没受过多少教育却很真很纯一心为国的市井小民孙七和小崔,也有为了升官发财,虚伪的卖国贼大赤包、祁瑞丰……

《四世同堂》里面那些很具有代表性的汉奸形象十分引人注目。“汉奸”,这个在那个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他们只是目光短浅的爱财小人,为了财出卖了国家和自己的灵魂。他们风光,人们看着恨;但他们死,人们看着却不是想象中的痛快。“汉奸”是可悲的,因为没有了对国家的爱对自己的尊重,他们只是一些迷失了方向的可怜人。而当我读到几位汉奸的惨状后,我开始对他们的行为慢慢感到疑问,为什么,为什么他们及至死亡的边缘仍执迷不悟,硬要把自己向死亡的陷阱里推呢?或许这是源于他们对金钱、权利的渴望,当中国没有被侵略的时候,他们无权无势,而日本人的目的是吞噬中国,俘虏中国,他们知道只有凭借汉奸的贪婪以及中国腐朽的封建思想才能达到目的。这样便给了汉奸们升官发财的机会,而汉奸们又意识到了是日本人给他们带来了钱与权,理所当然他们更加拥护日本人,而还没得到这些的,便更会使劲各种手段去讨好日本人,这样便奠定了中国汉奸前赴后继的情况。

如果说汉奸是那个时代所造就的,那么我想招弟、野求更是当时的牺牲品吧!作为大赤包的女儿,她注定是不幸的。生活在一个极其虚伪、极其自私,不知荣辱的小人家中,就算她的本性如何善良、纯洁,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她变了,变成了一个只会享乐,没有思想,不懂正义、使命、爱国的女人!

《四世同堂》分为三部,分别是《惶惑》、《偷生》和《饥荒》,真实地纪录了革命战争期间中国首都的社会现状,展现了满目疮痍的真实图景。老舍揭示了人性堕落其后的某些隐含的因子。祁老人在忍无可忍之际终于站起来向日本人发出愤怒的呐喊,然而一旦抗战结束,他又很快忘掉了自己所遭遇过的苦难,对他的重孙小顺子说,”只要咱俩能活下去,打仗不打仗的,有什么要紧!即使我死了,你也得活到我这把年纪,当你那个四世同堂的老宗。”家族文化的精神重负,没有人敢站出来,青年人中虽然有一部分充满斗志,敢出说话,但是迫于生活压力还是顺从了大潮,苟延残喘的生活。

其实,老舍在讲述这部气势恢弘的民族史诗的时候也隐含着希望和期待。文中最后一句,起风了,恰似没有结尾的结尾,却让我们更深的体会出老舍的那份心思。历史大潮在汹涌澎湃着,中国的命运也将翻开新的一页,除了叹息和悲哀,更多的是中国未来的希望!

四世同堂读后感 篇6

花了几个星期,断断续续读完了《四世同堂》。老舍真是个北京人,把北平的人、事,甚至是一草一木都写出神韵来了。说看这书能激发出什么爱国热情是假的,我就是觉得做人要有做人的准则。

北平沦陷了,日子还要过,大家都死了不是就怎么怎么好,死也是为了活。我开始就奇怪,为什么逃出去就是好的,留下来的就是懦弱无能。在我看来,乱世中不做违背良心的事,能够保全自身、保全家人,还能为别人多少也做些贡献,也是一种抗争。而且是广大人民群众最容易做到的,不是什么可耻的事情。毕竟,绝大部分人心里都有善良,可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到最后,连瑞宣也想通了,不象以前那么矛盾了。

我说,小说写得残酷。我以为像尤桐芳心地善良,又有勇气,必会有一番作为。结果呢,就稀里糊涂地被钱诗人炸死在台上了。什么都没能做,心中怀着那么大的仇恨,什么都没做成,还不是让日本人害死的,是让大家最最敬重的钱诗人。大家说钱诗人是导师,太言过其实了。他做那些事,有多少是为了爱国,又有多少是因为仇恨。如果他没有钱仲石那么个儿子,没有冠晓荷那么个邻居,谁知道他会不会像牛教授那样啊。因为国仇家恨把他逼到了那个份上,任何人都会去反抗、去斗争。老舍也没想把他写成完人,他为了报仇害死了无辜的人,日后也必要为此而忏悔。

大赤包、蓝东阳、胖菊子这些人品质低劣是罪有应得。而像冠晓荷和祁瑞丰,老舍简直都不愿意去批判他们,只说他们是无聊。他们是北京文化的极端产物,下场可算是滑稽。一心做汉奸、做特务、做日本人的走狗,最后还是叫日本人给弄死了。北京人的性格,在太平岁月是最好的,对谁都那么客气有礼。可是到了战争年代,却只懂得忍,逆来顺受、不敢反抗。

我不是不喜欢钱诗人,我对他就没什么感觉。但我喜欢他的一句话,大意是:到什么时候都不许灰心,因为一个人要是灰了心,就只能看到别人的.不好,而看不到自己的堕落了。什么时候都要怀着希望,不能绝望。

“千里刀光影,仇恨燃九城。月圆之夜人不归,花香之地无和平。一腔无声血,万缕慈母情。为雪国耻身先去,重整河山待后生。”就是要有待后生的信念。信心也是一种美德。

四世同堂读后感 篇7

《四世同堂》以抗战时期北平一个普通的小羊圈胡同作为故事展开的具体环境,以几个家庭众多小人物屈辱、悲惨的经历来反映北平市民在八年抗战中惶惑、偷生、苟安的社会心态,再现他们在国破家亡之际缓慢、痛苦而又艰难的觉醒历程。

看完了老舍先生的名著《四世同堂》,仿佛置身于那血雨腥风的年代里古老的北平城中那处小小的小羊圈,谨慎持家的祁老人、忠厚善良的天佑老人、文雅略带忧郁的瑞宣、由隐士诗人变为革命斗士的钱默吟、任劳任怨的大嫂、热血青年瑞全、耿直的常二爷、狡猾却正直的白巡长、乐于助人的李四爷四大妈、无聊无耻的瑞丰、冠晓荷、阴狠的大赤包、蓝东阳、胖菊子、高亦陀、一步步堕落的招弟、聪明勇敢的'桐芳、最终成为革命青年的高弟,还有孙七、小崔夫妇、陈长顺、小文夫妇、丁约翰...

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仿佛在眼前跳动,区区一个小羊胡同,形形色色的人物却已代表了当时千千万万不同心态的中国人,已成为了那个年代整个中国的一个缩影,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特征,但最终,经历了这么多震惊、愤怒、喜悦,老舍先生使我仍然相信,恶有恶报,善有善报!漫长的八年,发生在小羊圈的人们身上、一切北平人身上、一切中国人民身上的困苦屈辱不幸死亡反抗斗争,使我更深切地了解了中华民族的那段历史,那些从历史教科书上获取的比较抽象空泛的认识,仿佛有了血肉,而激发出无比的责任感、爱国心;虽然没有正面去描写大规模的战争场面,却仍然能使人深刻地体会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无穷的灾难。

书中没有绝对的善与恶,无法用只言片语来判断他们。他们因日本人的到来而生,又因日本人的到来而死。这些汉奸们即使到了临死仍执迷不悟。冠晓荷,我一直觉得他被日本人照了魔,无论何时何地,他对日本人永远是必恭必敬,鞠大于九十度的腰,对他们笑脸相应,他对日本人就像当初臣民对皇帝,就连提起都会心惊肉跳。直到临死,日本人要将他活埋的时候,他也没有任何异议,就连日本官宾查他档案的时候,对于他的这些态度都称之为“良民”。

祁瑞丰,蓝东洋,胖菊.,这些都是中国人的败类啊!而当我读到几位汉奸的惨状后,我开始对他们的行为慢慢感到疑问,为什么,为什么他们及至死亡的边缘仍执迷不悟,硬要把自己向死亡的陷阱里推呢?或许这是源于他们对金钱、权利的渴望,当中国没有被侵略的时候,他们无权无势,而日本人的目的是吞噬中国,俘虏中国,他们知道只有凭借汉奸的贪婪以及中国腐朽的封建思想才能达到目的。

这样便给了汉奸们升官发财的机会,而汉奸们又意识到了是日本人给他们带来了钱与权,理所当然他们更加拥护日本人,而还没得到这些的,便更会使劲各种手段去讨好日本人,钱与权对人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

如果说汉奸是那个时代所造就的,那么我想招弟、野求更是当时的牺牲品吧!作为大赤包的女儿,她注定是不幸的。生活在一个极其虚伪、极其自私,不知荣辱的小人家中,就算她的本性是善良、纯洁,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她变了,变成了一个只会享乐,没有思想,不懂正义、使命的女人!在妈妈的引导和妓女们鬼混中,她堕落了。

在妈妈的惨死和爸爸的落魄中,她不再是那个纯洁的善良的少女了,“珍珠港”事变之前,招弟的任务是监视西洋人,她干这种事很在行。她,不光能盯住美国人、英国人,还能弄得德国人、意大利人、法国人、俄国人,一古脑都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她的肉体已经国际化了。 正所谓“时代造英雄”,时代也可以灭英雄,多少心地善良的人都因为金钱权利的诱惑而失去了自己,失去了生活的方向,一点一点地堕落!野求,曾几何时他也是一位有知识的爱国志士,可为了维持生计,给日本人做事,不得陷入了两难境地,自我堕落,钱先生说得好,他是自己给自己挖了坟墓。

祁家,是全胡同的人们都敬佩的好人家。老一辈的祁老人、祁天佑、天佑太太,是忠厚善良的老实人,他们的形象很容易使我们想起自己的祖父、父亲那一代人,这里暂且不说。单说少一辈的祁瑞宣、祁瑞丰、祁瑞全三兄弟吧,老三瑞全是个爱国者,日本人进了“北平”城,他第一个逃出“北平”去参加了抗日的军队;老大瑞宣是贯穿全书的一个重要人物,他在精神上、肉体上受尽了亡国之痛的磨难,既要担负全家的生活重担,又时时受到汉奸们的排挤和迫害,但是,不管生活多么艰难,他始终坚守住内心深处的民族气节。 “

战争给人们带来多少灾难,造就不计其数的汉奸,也涌现数亿万计的民族英雄,让后人歌功颂德。

四世同堂读后感 篇8

最近正在阅读老舍先生的代表作《四世同堂》,一本极具时代意义,又富有深刻内涵的长篇小说。在阅读的过程中,不得不对老舍先生高超写作能力表示敬佩。

小说以卢沟桥事件爆发,北平陷落为时代背景,将这个时代的历史特点浓缩到一条小胡同里,通过祈老人一家和胡同里老百姓的生死沉浮反映出这个时代的主题。书中给人影响深刻的人物颇多,谨慎持家的祁老人、忠厚善良的天佑老人、文雅略带忧郁的瑞宣、由隐士诗人变为革命斗士的钱默吟、任劳任怨的大嫂、热血青年瑞全、耿直的常二爷、狡猾却正直的白巡长、乐于助人的李四爷四大妈、无聊无耻的瑞丰、冠晓荷、阴狠的大赤包、蓝东阳、胖菊子、高亦陀、一步步堕落的招弟、聪明勇敢的桐芳、最终成为革命青年的高弟,还有孙七、小崔夫妇、陈长顺、小文夫妇、丁约翰……这些命运交织在一起的人们,代表了革命时代的各色各类的人群,在他们身上,我们可以通过他们的命运找找到那个时代的线索。

在那个战火纷飞,被日本侮辱的时代,每个人的生活充满了未知之数,惶惶恐恐,担心哪一天一个炸弹从空中投下来,生命就成了炮灰了。可是在艰难的时代,总会产生伟大的精神的,而爱国救国当然也就成为了当时人们心目中最深切的愿望。“老三!在国旗下吃粪比在太阳下吃肉强!”这是瑞宣对老三瑞全说的.,发人深省的一句话。

面对日本人的侵略,他们兄弟没有屈服,而是以自己的方式拯救者自己的国家。相反的,冠晓荷和大赤包却在无时无刻不在想着讨好日本人,想着如何在日本人的庇护下谋得生存。让人咬牙切齿的是他们竟然诬陷柔弱的诗人钱默吟,种种恶劣行径和他们的丑恶嘴脸把汉奸这一角色表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恨之入骨。还有本性善良的招第,在妈妈大赤包和日本的影响下,心灵开始腐化,为享乐,为金钱,为名利,变得麻木不仁,没有了思想,失去了自我。这样深刻的人物对比,把每个人物的性格赤裸裸的摆在了读者的面前,让人深思,让人过目不忘。

尽管那个时代已经离我们远去了,可是作品留下来的是对人性的思考,是对历史的反省。一个人如何在艰难的时刻,在物欲横流的时代依然保持自我,依然拥有一颗理性纯洁的心呢?这是很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人太容易迷失在利益中,唯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明确自己的人生态度,坚定自己的人生目标,方可在这条愈加物质化的社会道路上走的踏实,走得光明。

另一方面,面对那一段不堪的历史,我们要更多的反省,如何让我们自己的国家更加强大,如何在国际社会中树立更好的形象,是我们青年必须肩负起的重大责任。让我们一起努力吧,为自己的未来,为民族,为国家的未来奋斗吧!!!

四世同堂读后感 篇9

记得《四世同堂》是在自己小学时代第一次读的,不过那时候体会不是很深,很多情节已经不记得了。现在中央电视一台正在热播《四世同堂》,勾起我许多感想,决定重读一遍原著。

花了3天时间,终于把《四世同堂》读完了,很受感触。终于明白为什么自己那么固执,每次和朋友争论对日本人或美国人的看法的时候,我的说辞会那么偏激。尽管在全球化的现代社会,我们不得不和他们打交道,使用他们的产品,但是想要从我嘴里吐出一句赞美他们的话,那是不可能的。在我的记忆里,我从没说过他们一句好话,因为我不是政客,更不是外交官,我只是一名热血的纯粹的中国青年。我所受的'教育根深蒂固,让我明白了我们自己民族所受耻辱的历史,记住了自己的先祖心中所藏的仇恨,我想我也会让自己的下一代明白这段历史,记住这种仇恨。

无论世界如何变化,我想我们国家都不要大意,永远不要相信敌人的眼泪和巴结的笑脸。利用和平时代,把自己国家建设得更加富强,打造强大的军事力量,这样,就算我们没有侵略别人之心,也要有足够的力量保护我们的国家和人民,防止别人侵略,防止悲剧重演。

四世同堂读后感 篇10

在今天早上,我把《四世同堂》这一本大部头书读完了。

我是用了不出一个星期读完的,虽然这本书真的长,却非但没有冗余质感,读到结尾竟有意犹未尽,余音绕梁之感,这是唯一一部名著给我比网络小说还好看,还畅快的书。

这本书的任务形象的塑造尤为成功,每一个人名,背后都像有一个活生生的人,各个人物你方唱罢我登场,转场自然,人物也十分熟悉,根本没有不认识,陌生的情况,闭上眼睛,肯恩个并不能想象处样子,但性情是那么鲜明,每一个人都不能代替,每一个人又那么普通。

这无疑让人感到真实,读完之后,真的让人有在胡同中住了好几年的感觉。

作者的语言有鲜明特色,是正宗的白话文,非但不让人有粗俗之感,在嬉笑怒骂的笔调中,又带着对人类的温情。

在《四世同堂》中的坏人,做的那么丧尽天良的事情,却不得不让人感到可怜,那是愚蠢的可怜。在每一个汉奸家庭中,都有战士,在一个四世同堂的老实家庭中,也处理一个汉奸,每一个汉奸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都有可怜可恨之处。

书中的北平,又可爱之处,又可怜之处,《四世同堂》甚至可以比拟一本地方志,可说从各行各业各阶层描写了日伪统治下的北平,再从人物的各个事件中描写北平的人和事。那些庆祝广州失陷的游行,哪些舞台上的粉戏,日本发的混合面,街头的消毒。

结尾的突然,当然让我有些措手不及,但我也释然了,这是从地下组织反抗日本的行动结束来着,多么美好的结束。《四世同堂》真是一本值得阅读的书。

四世同堂读后感 篇11

读完这本书,我仿佛置身于那战火纷飞的年代四世同堂,全书是围绕着小羊圈内生活的祁家、钱家、冠家在日本人入侵北京时所做的一切。

老舍详细描述了祁家4代人的经历。通过祁老人、瑞丰、瑞宣、韵梅、钱诗人、小文夫妇、李四爷、常二爷、小妞妞以及大赤包、招娣、冠晓春以及蓝东阳等等数个有血有肉性格迥异的人物形象。

表现出来了在战火纷飞,民族存亡之际,真善美和假恶丑之间的斗争。当你阅读这本书,是你仿佛置身于那令人哀痛的时代。其中我最喜欢的角色瑞宣,他善良、正直、具有爱国思想却又软弱忍从,既想“尽孝”又想“尽忠”,在他身上体现传统家庭观念和民族意识之间的矛盾是非常强烈的,但,还好,最终还是从矛盾、苦闷解脱走上反侵略的新生之路。

我最敬佩而又心痛的角色是钱诗人,我始终忘不掉最开始描述钱诗人时,钱诗人的形象,尤其是那一口结实整齐的牙。可在钱诗人经历了敌人严刑拷打之后,他满口牙都被拔光。我不能想象他有多疼,但是看见一个年近六旬的.老人经历的此般事件后,我无法掩盖我心中的痛惜。这仅仅是北京城里一个小胡同里发生的事,却是中国千千万万人在那个年代里的缩影。

四世同堂读后感 篇12

在今天早上,我把《四世同堂》这一本大部头书读完了。

我是用了不出一个星期读完的,虽然这本书真的长,却非但没有冗余质感,读到结尾竟有意犹未尽,余音绕梁之感,这是唯一一部名著给我比网络小说还好看,还畅快的书。

这本书的任务形象的塑造尤为成功,每一个人名,背后都像有一个活生生的人,各个人物你方唱罢我登场,转场自然,人物也十分熟悉,根本没有不认识,陌生的情况,闭上眼睛,肯恩个并不能想象处样子,但性情是那么鲜明,每一个人都不能代替,每一个人又那么普通。

这无疑让人感到真实,读完之后,真的让人有在胡同中住了好几年的感觉。

作者的语言有鲜明特色,是正宗的白话文,非但不让人有粗俗之感,在嬉笑怒骂的笔调中,又带着对人类的温情。

在《四世同堂》中的坏人,做的那么丧尽天良的事情,却不得不让人感到可怜,那是愚蠢的可怜。在每一个汉奸家庭中,都有战士,在一个四世同堂的老实家庭中,也处理一个汉奸,每一个汉奸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都有可怜可恨之处。

书中的北平,又可爱之处,又可怜之处,《四世同堂》甚至可以比拟一本地方志,可说从各行各业各阶层描写了日伪统治下的北平,再从人物的各个事件中描写北平的人和事。那些庆祝广州失陷的游行,哪些舞台上的.粉戏,日本发的混合面,街头的消毒。

结尾的突然,当然让我有些措手不及,但我也释然了,这是从地下组织反抗日本的行动结束来着,多么美好的结束。《四世同堂》真是一本值得阅读的书。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