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远网整理的博物馆参观心得体会(精选12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博物馆参观心得体会 篇1
在阴雨过后放晴的第一天,我们局组织全体党员到革命老区金寨县,瞻仰烈士,寄托思念,铭记历史,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一路上我们唱着红色歌曲,回忆那些金色岁月,对于即将到达的目的地更多了几分敬意。来到金寨这里山清水秀,丝毫没有当年战争留下的影子,然后这里的环境、这里的空气都给人一种庄重、敬意之感。
参观第一项,沿着蜿蜒的上路走进了“燎原星火”纪念碑。重温入党誓词,敬意默哀,此刻我们都是革命事业的接班人,是为人民大众谋取幸福的先足之兵。同时我们参观了洪学智将军的墓志铭,为洪老的一生奉献赞叹不已,也许这就叫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参观在金寨成长的一批批军队,从星星之火发展成燎原之势,不禁让我敬佩。每当听到哪位将领小小年纪就牺牲,我的心都一阵唏嘘。再想想如今的生活是多么幸福,革命先辈在缺衣少食的年代里有铭记理想信念,我们在和平年代,又怎么能只图享乐呢。犹记得长征途中那最小的身影的牺牲,如果是我们是万万做不到这么大的成绩。
红色教育是让我们记住历史,努力过好当前的幸福生活。我们不应该在为碌碌不为而抱怨,不应该因为利益驱使而斤斤计较。有人说“现在成为共产的有什么好处”,我想有这样想法的都是不正确的,你既然现在成为共产党就是为人民谋福利的,为人民做事的。如果事事想到的是自己能有什么好处,那绝对不是个合格的共产党员。
前几天有一则公益广告刷爆朋友圈,那就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支广告,永远起得最早走的最晚,永远身先士卒鞠躬尽瘁,永远先顾大家后想小家。也许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做到最初的自己,最初的誓言,我们的红色教育就是成功的,就是革命先辈再牺牲后给我们又一丰富的财宝。让我们好好为革命事业工作吧。
博物馆参观心得体会 篇2
4月29日天空中细雨纷飞,无声的滋润着世间万物。在这个特殊的天气和这个特别的日子,我公司组织青年职工参观了位于大庆市让胡路区中央大街西侧,大庆油田勘探园内,现名叫“大庆石油科技博物馆”。
它的陈列面积是1480平方米,是一个普及石油知识,介绍大庆油田历史和科研成果的展览馆,馆内分“大庆油田”、“油田地质开采”、“科研成果”、“岩芯标本”4个陈列室,展品有2500余件,展出物品显示了地下油层千变万化的状况。
走进大庆石油科技博物馆犹似置身于一个地质的世界,许多标本,各种化石,奇形怪状,颜色各异,都是从地下数千米深的地方采集出来的,宛如一座天然地下宫殿。在感到新奇的同时,也会感到科学技术的精妙和深奥,也会对采油工人产生深深的敬意。当我走进地质油层的立体模型中时,便会如置身油田地层的情景,如油层的厚薄,油层埋藏的深浅,石油怎样从地底下被抽出地面等,使观者大开眼界,学到许多知识。讲解员为我们介绍了勘探、开采、注水工艺,油层、气层分布情况,油层模型,许多图表,各种地质图,大庆油田地面设施模型沙盘,岩心样本,数十种石油产品等等。
参观大庆地宫就如同走进了一个地质标本、油田知识的世界,在这里我获知:过去的西方石油理论认为,石油一般蕴藏在海相沉积中,而大庆这样历史上从未成为海洋的地方,也就是陆相沉积,不可能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大庆的成功开发,宣布了西方落后石油理论的破灭,也促使我国几乎所有地质条件相同的平原与盆地,均已找到了有开采价值的油田。
在我为中国人的智慧和过硬的科研水平而感到骄傲的同时,又想到大自然为人类蕴藏珍贵的资源是有限的',如果资源枯竭了我们即使拥有再高新的技术也会无济于事,应该懂得去珍惜这些不可再生的资源;在慨叹大自然的神奇奥妙的之余,又被我们的曾奋战在这片荒原上的石油工人们那种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而折服,为自己身为大庆人而感到光荣自豪。作为当代的青年人,我们有义务把值得骄傲和自豪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继承并使其发扬光大,为我们企业、油田能够日益壮大,和谐稳固的发展而奋斗!
博物馆参观心得体会 篇3
星期四下午,老师带领我们到博物馆去参观。我们在路上行走了二十分钟,便到达了地。
站在博物馆前,发现博物馆的样子像一顶帽子,又似一个粮仓。随着队伍我走进了博物馆,我先看到地底下有许多小人、船、房子……它们个个栩栩如生,让我跨越时间的长河,回到了古代听解员的一番讲解我才知到太仓原本是皇家的粮仓,在古代打仗是来储存食。
令我印象最深的在其它几楼,第一楼我们是站在一条船上参观了全景,里面讲了在当时我们太仓的粮食要运到北京,为了当时的海运竟然选了两名海盗来管理。我想肯定是因为在当时没有什么海路的人才,而他们对海路又很熟悉只好选他们来管。之后我们又在解说员的带领下到了第三层。突然,解说员要选四名学生,我看了旁边才知道原来是选他们去按三D影片的按钮,虽然我刚才也举了,但还是没被选中。看完这个影片后,我知道了在那个时候人们没有打谷机,都用一个木盒子在一个面是空没有的,用手抓了一把稻谷用力的在那个盒子上甩,谷子就掉在木盒子里了,之后还要经过晒麦等好多工程,才能为粮食可想而知,一粒粮食得来是多么地不容易,我们应该好好珍惜。接着我们看了郑和七次下西洋的路线图,才明白他们经历了许许多多的困难,而他们都一一克服了。我心中油然而生、敬佩之情。
通过今天的参观,我对太仓的历史又有了很多的了解,同时也增强了自豪感,我要为太仓明天的美丽而学习。
博物馆参观心得体会 篇4
我们怀着激动的情绪参观了齐齐哈尔市历史博物馆。博物馆的讲解员认真,仔细的讲解了从原始社会到解放中国的这段历史。让我们对这段历史又有了重新的了解,有了重新的认识。
博物馆里虽然有些文物是仿造的,但却十分逼真,甚至有些文物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让人体会一下当时的年代和人文景观。
同学们在听讲解员的讲解同时,也提出了一些他们不懂和不明白的问题,讲解员认真并且热心的为同学们解答了问题。
历史有时候是神秘的,神秘的让人无法相信。当我们看到一些小石头时,原始人类就用它来切割东西,这有时让我们质疑,但它确实是真的,也真正存在过的,那是我们的人类就很聪明。他们有时候想的办法连此刻的我们也会想不出来。历史也是透明的,什麽事一看历史就明白。例如日本侵华战争,我们一看罪证便知是真事,日本那些右冀势力是否定不了的,因为历史在证明,历史不会欺骗我们。
这次活动很有好处,让我明白了一些以前不明白的事,也让我们的心灵受到了震撼,受到了洗礼。期望多有机会去参加博物馆,更多了解人类,了解革命烈士,了解历史。
博物馆参观心得体会 篇5
一天,太阳哥哥伸了伸腰,叫大家起床了。我从床上一跃而起,洗漱完毕。就跟着老爸一起向博物馆出发了。在车上,我一路高歌,兴奋不已。
十几分钟的路程,一眨眼就到了博物馆。看到墙上有七个大字——“x启明博物馆”。这几个字旁边有一块块黑砖头砌成的各种图案,看上去很神秘。来到大门口,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大石碑,上面写着:“启东方文化之门,明华夏典藏之理”。在老爸的解说下,我大致明白了其中的涵义。
我们向石碑的右侧走过去,一片竹林呈现在眼前。周围嫩绿的竹子是常见的。而中间的竹子看起来有点怪,远看它们时,以为被火烤焦了呢。听老爸说它叫紫竹,是非常稀少的品种。
绕过竹林,我们来到了一楼展厅。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根雕。雕刻了人物和其他物品。最有意思的就是济公活佛了,看到他我就会想起:“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的曲子。看,他的帽子上有个“佛”字。脸上的皱纹忒多:有的像海上的波浪,有的像一条条毛毛虫,有的像一根根弯弯曲曲的头发。他的扇子像从树丛中拔下一根树根,看上去破破烂烂的`。不过这可是一把神扇,他轻轻一扇,就可以把恶人扇到遥远的地方。那袈裟上也有了好几个破洞。
那毛主席的雕像就立在一楼正中间。他身材魁梧,一脸的严肃。不过你仔细瞧他的眼神,还带着一丝笑意。一只手抬得高高的,像是和红军挥手呢!
告别了“主席”,我们还观看了二楼、三楼的展厅。哇塞!什么青铜器、漆器、陶瓷、金银器、玉器等等,看得我是眼花缭乱呐!听说里面摆放着余件珍贵的文物,真不愧是x有名的博物馆了!
博物馆参观心得体会 篇6
一周前就听老师说学校要组织我们去参观大庆博物馆。听到这个消息我兴奋极了,可是时间仿佛在作弄我,一周的因此却变得漫长起来。
终于挨到了前一天,夜晚我想象着博物馆的样子,许久才睡着。一早我就爬起来,兴冲冲地来到学校。8点整,一队大客车开进校园——整整9辆,好壮观啊!
坐在宽敞的大客车里,我们全班同学在老师的建议下唱起了歌,从《春天在哪里》到《让我们荡起双桨》,从《童年》到《踏着铁人的脚步走》,车厢里歌声荡漾,一路欢笑。 要到了,透过车窗,一圈红色建筑映入我的眼帘,老师告诉我们,这里是我们大庆的文化区,左边是城市规划馆,正对着我们左边的就是大庆博物馆,右边的是大庆歌剧院、大庆书苑。哇,好漂亮呀!一圈红色的建筑凹字形环抱着一个广场,就像张开的臂膀在欢迎着我们。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不如馆内,迎面就是一组高大的雕塑群,讲解员告诉我们说中间的是猛犸象,左边是东北野牛,右边的是披毛犀,这些都是大庆地域史前的动物,都是因为地质气候变化灭绝的物种。通过脚下的.环形地坑,我们看到了这些生物的骨骼化石,每一件都可以说是硕大,难怪雕塑中它们都这样高达威猛呢。
顺着电梯来到二楼,这里是《东北第四纪自然环境》,在这里我看到模拟数以百万年前的自然群落实景,老虎、狼、鬣狗、麋鹿等动物的标本伫立期中,看着这些栩栩如生的画面我似乎自己置身在广袤的东北大草原上,树木葱茏,野草起伏……
《东北第四纪哺乳动物》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真正看到了猛犸象和披毛犀的完整骨骼化石整齐地排列在展区里,一排排,一队队威武雄壮,突然感觉自己穿越到了史前,参见它们隆重的庆祝仪式。 沿着电梯上到三楼,来到《大庆地区古代人类文明》展厅,这里陈列着各种文物,通过讲解员的讲解我了解了大庆远古人类、灿烂的青铜文化、辽金元时期民族融合、驿站文化四个专题知识,原来我们的油都大庆的古代先民文化是这样的丰富多彩呀!
不知不觉地参观结束了,坐在返回的车上,看着窗外一栋栋高楼林立,一丛丛油井钻塔轰鸣,突然发现原来我们的大庆原来这么美丽,这么可爱!回想起序厅里坐落的当前中国最大的一对铜质铸鼎,鼎身铸就《大庆赋》和《铁人铭》铭文所记述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不就是大庆人的自豪吗?
回味中,歌声又想起来,又是从《童年》到《踏着铁人的脚步走》,那声音比来时更嘹亮,感觉比任何时候都自豪,幸福。
博物馆参观心得体会 篇7
今天天气有点阴沉,我们兰西小屋的新浪博友们一起前往安仁镇参观建川博物馆。对于博物馆,我自认为看得比较多了,可今天这次建川博物馆之行却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在中流砥柱馆,我欣喜地看到有一处复制的地道战的场景,大伙都高兴地前去体验,呵呵,从狭窄的洞口钻出来,居然是一个衣柜。导游告诉我们,这是当年华北抗日根据地军民,根据实际创造出挖掘地道的方式在敌人包围村庄或进驻村庄时神出鬼没的打击敌人。我们耳边仿佛响起了激昂的游击队队歌。快看,“海娃送鸡毛信,那是我们学过的课文。”我高兴地指着墙壁上的一座浮雕告诉妈妈。妈妈说:“这些少年儿童都是当时的抗日英雄,你们要好好学习他们。”墙上的周恩来愤笔急书的题词引起了我的关注:“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揭露了当时皖南事变的真相。
在正面战场馆前面,门口一座雕塑映入我的眼帘,那是“哀兵”,是一位国军战士的形象。有道是“哀兵必胜”。我想,这里用“哀兵”来形容当时面对野蛮日军侵略的国军将士,将奋起反击,必将打败侵略者,取得这场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吧。
当导游告诉:“抗战中,伪军有118万时”时,这让我很不理解,一个人为什么会当汉奸,背叛是卑鄙的,更何况背叛的是一个民族!又偏偏是在抗战进行之中,出了百万人的汉奸!如今,有些人也是崇洋媚外,哈日哈韩,应该让他们到这里来看看,让我们牢记历史,千万别忘了切肤之痛。
我们步行了几座博物馆,天色已暗了,我的脚已经走得很痛了,但还有几个馆还没看完,然而我的心里却是激动不已,心里充满了历史责任感,“同学们,大家起来,一起担负天下的兴旺吧!”
博物馆参观心得体会 篇8
在阴雨过后放晴的第一天,我们局组织全体党员到革命老区金寨县,瞻仰烈士,寄托思念,铭记历史,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一路上我们唱着红色歌曲,回忆那些金色岁月,对于即将到达的目的地更多了几分敬意。来到金寨这里山清水秀,丝毫没有当年战争留下的影子,然后这里的环境、这里的空气都给人一种庄重、敬意之感。
参观第一项,沿着蜿蜒的上路走进了“燎原星火”纪念碑。重温入党誓词,敬意默哀,此刻我们都是革命事业的接班人,是为人民大众谋取幸福的先足之兵。同时我们参观了洪学智将军的墓志铭,为洪老的一生奉献赞叹不已,也许这就叫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参观在金寨成长的一批批军队,从星星之火发展成燎原之势,不禁让我敬佩。每当听到哪位将领小小年纪就牺牲,我的心都一阵唏嘘。再想想如今的生活是多么幸福,革命先辈在缺衣少食的年代里有铭记理想信念,我们在和平年代,又怎么能只图享乐呢。犹记得长征途中那最小的身影的牺牲,如果是我们是万万做不到这么大的成绩。
红色教育是让我们记住历史,努力过好当前的幸福生活。我们不应该在为碌碌不为而抱怨,不应该因为利益驱使而斤斤计较。有人说“现在成为共产的有什么好处”,我想有这样想法的都是不正确的`,你既然现在成为共产党就是为人民谋福利的,为人民做事的。如果事事想到的是自己能有什么好处,那绝对不是个合格的共产党员。
前几天有一则公益广告刷爆朋友圈,那就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支广告,永远起得最早走的最晚,永远身先士卒鞠躬尽瘁,永远先顾大家后想小家。也许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做到最初的自己,最初的誓言,我们的红色教育就是成功的,就是革命先辈再牺牲后给我们又一丰富的财宝。让我们好好为革命事业工作吧。
博物馆参观心得体会 篇9
对于博物馆的印象,最初是从上海自然博物馆里的那巨大的恐龙骨骼开始。那时,应该是我还很小的时候,爸爸利用某个周末带我去的。第一次看见这么大的恐龙,被这庞然大物震撼了,惊讶于她的巨大、不可思议,也有点被其有些可怕的面部吓住了。于是对于那时自然博物馆的印象,也只停留在了这恐龙上了,其他的就什么不记得了。
如今,上海的博物馆每年都有新的出炉,造型各异,主题不同,种类越来越细化,总之是各式各样,层出不穷。
从外型上来说,如今的博物馆早已不再停留在只是一幢四四方方的房子了。上海博物馆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青铜器、天圆地方的造型不仅成为都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与博物馆的主旨十分合拍,充分显示了设计者的巧思和用心良苦。
在内部设施上,随着各方面条件的快速发展,展馆的已愈发先进和人性化。宽阔明亮的展厅,玻璃的展品放置处,柔和、明亮而不刺眼的灯光,感应灯,室内良好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等,这一切都最大程度上保护了展品,同时也给我们参观者以很大程度上的享受。
除了这些硬件,博物馆里的软件也日益提高着。如今,很多博物馆都有电脑查询系统和介绍,你可以通过小小的显示屏就先概括而完整地了解整个博物馆的情况。当然,也可以通过登陆各博物馆的网站来了解。另外,每个博物馆都配有专业的导游,能较详尽地为游客作介绍,力求让人们看懂、理解些什么,才能物有所值。如果你不想请导游的话,也可以租借讲解器,可以更自由地按个人喜好随时放讲解录音,同样能很快地了解、获得知识。
博物馆日新月异地变化着,反映着上海整体经济水平的提高,也是上海文化生活质量的一种提高。可喜可贺。
人们都说,上海的明天会更美好。而我坚信,上海那么多的博物馆的明天一样会更好。
博物馆参观心得体会 篇10
有朋友在MSN上笑:邹老师真勤奋哦,阳光明媚的大周末还在上网伏笔耕耘啊?
我倒诚实: 没写东西,呵呵,在看别人写的,检查一下自己的不足……
人家继续:那还是勤奋……
哈哈,其实,阳光明媚的大周末俺既懊恼自己没有早点起来出去去什么博物馆看看,也没什么想法可以写得出来的,只好在网上看别人的博客。
主要是看别人写去博物馆的观感。一般人其实很少去博物馆的。只要去各种博物馆看看就知道了,各类博物馆一般都是没啥人去,显得冷冷清清的。
去过的人,一般都是会用图片和文字的形式把去看的过程写出来。我看着颇得教训和启发:有些博物馆,看别人的叙述之后,我其实就不太想去的了,有些则更加有兴趣;还有的也太不正规的了,比如人家遇到了找钱给假钞什么的,我要去的话,就得小心了,事先准备好零钱;还有的朋友照片照得比我的好,我也研究一下是相机问题,还是角度问题,或者怎么样补救光线的不足?还有,大家去的都是一个博物馆,但看到的东西,很多的观感都是不一样的,为什么那些我没有看到想到,怎么样使自己的目光和思维得以改进?想法很多,看得多,得到的也多,这里大致总结一下:
要解决“为了看什么而去博物馆”、“去哪些博物馆”、“在博物馆怎么看”、“看完之后如何变成有用的知识”这些问题之后,博物馆才真正实现了其社会价值。为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一点一滴去做,需要长期努力,还需要回顾和检讨改进。
北京1680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点缀着大大小小140多家博物馆。一百多家博物馆,市外的风景秀丽、空气清新;市内的闹中取静,不失幽雅。天气适宜的周末,参观博物馆既能学知识,又能活动活动玩得开心。
博物馆参观窍门是:安排好时间和路线,博物馆一般闭馆较早,要想一天多去几个,最好早点起,早出门,并安排好行程;还有就是提前往想去的馆点打个电话,落实一下是不是开馆,有些博物馆正在装修改造中,如果贸然前往可能扑空,还有就是关注当天的天气和调整好自己的体能了,呵呵。
再有,一定要安排好行车路线,能节省不少时间和体力!还有要了解博物馆大概有多大,根据自己的兴趣等判断大概要花多长时间,附近有没有其他博物馆,回来什么路线,中午到哪里吃饭等等。
最后,出发的时候别忘了换一双舒服的鞋子,女性朋友最好穿平底鞋。北京很多博物院的各个展馆比较大,要细致地观看一遍,可能要花费好几个小时,小心别让自己的脚受委屈。还有,衣服要可以穿脱的,因为很难讲那个博物馆的温度会怎么样,有的过热,有些很冷,我都遇到过。
博物馆不同于公园:博物馆所蕴含的历史文化知识很多,如果把参观博物馆等同于逛公园,那就错了。逛公园,为的是单纯的欣赏风景,娱乐放松身心,那走马观花地玩是最主要目的。博物馆参观就不同了,它是以一定的展览主题为背景,通过观看和接触展品,对某一个领域的知识作一定的了解,进而扩大视野增加个人的文化素养。参观博物馆是一种知识的熏陶和观察自然与社会的.一种方式,通过这个窗口渗透进历史、人文、科学知识的源源活水,积累深厚的文化底蕴,所以还得有点认真的态度才行。否则,走马观花的看,您的参观只是为博物馆增加人气,买票参观的话只是为GDP的增长做贡献,自己的收获不大。
参观博物馆要想有更大的收获,参观前最好做一些相关的知识准备。有些展出可能是我们从来不知道的,会有些深奥枯燥,最好提前查阅一下相关的知识。最好参观时能将知识和展品实物相结合,最重要的是激发兴趣,调动眼睛去观察,耳朵去听(最好能找讲解员讲解或者租用自助导览设备),主动地思索问题。目前北京地区许多博物馆已焕然一新,早已是散发无穷魅力融声、光、电、多媒体和互动体验等多种表现形式于一体的现代化馆点,好多博物馆提供动手区域(DIY)如果可以也多争取动手操作,亲身体验。
了解博物馆的功能和价值,利用博物馆资源进行学习,进行知识的深化,要有一定的物质准备,比如水,比如笔记本和笔,比如相机,带了这些最好存包之后再入馆参观。因为博物馆的每件展品都有其丰富的内涵,认真看完整座博物馆的展品需要大量时间,因此携带包、袋就需要花费相当的体力。
留意博物馆内的提示牌,非动手区的展品不能动手摸,万一摸坏了俺们陪不起。
一座博物馆就是一本厚重的教科书,仅靠一两个小时的自行参观,很难有真正的收获,而通过倾听讲解员的讲解,边听边看,参观效果会更好。最好能听讲解员讲解、跟着讲解员一起走,听他们的讲解会让你受益匪浅。
当然听他们解说之前后,自己也可以一个人安静地浏览一遍,因为解说不会每个展品都解释的,很多他们会省略,那遇到自己感兴趣的展品可以随意看个够。然而最惬意的应该是跟解说互动,遇到问题可以随时求教和讨论。
语音导览器,看情况吧,如果自己看不懂,就要去租的,一般都是租用一次20元左右。
参观中带着相机、笔记本等可能更好,因为这样可以将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拍摄或记录下来。现在很多博物馆不仅允许参观者携带各种各样的辅助参观用品进去,而且往往允许照相,前提是不对文物造成伤害即可。到博物院参观完后,如果有所感、有所得,那么一定将您的感悟记录下来,这样不仅可以深化记忆博物馆知识,还可以跟更多人分享你的收获并进行交流。
个别展览所展示的展品因版权原因,博物馆不允许参观者拍照。特别是一些临时展览和引进展览,主办方一般都会明确要求不允许参观者对展品进行拍照。那其实也没关系,我看了下,就是再不让照的,很多照片他们自己的网站上和网友的博客其实都可以找到很多照片。
此外,部分展品因为材料特殊,如古籍善本、织绣品等文物,都很怕光,在强光的照射下,会加速它们的“衰老”,甚至造成永久性的损坏。因此,没有很必要,不照也是做好事,遵守博物馆的规定也是好人的表现。
先说这么多,以后想到其它的再补充……
博物馆参观心得体会 篇11
今天,风和日丽。妈妈带着我和妹妹乘坐公交车去参观永安博物馆,一路上我欣喜不已,不一会儿就到了博物馆。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扇大红色的门,门上有很多的铆钉,在往上有一个牌匾上面写着“文庙”二字。左边贴着历届高考金榜题名名单,光荣榜单上的名字分别来自永安市前十名文科理科的考生学子,看着光荣榜单上的名字,我的内心无比的激动。他们的成功告诉我,作为一名合格的少先队员,我必须时刻记住自己的学习任务,努力刻苦学习,从小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做一名有志的少先队员。
紧接着,跨入门内,一眼望去全是古色古香的建筑,特别有古代韵味。一座小石桥,桥下有一片小池塘,小鱼儿在池塘里愉快的游着。我想他们和我一样,为在能够在这充满着文化气息的地方而喜悦。放眼望去,便看到走廊展厅和大成殿。展列着永安历史文物以及抗日战争时期的文物。通过玻璃制的展台上,我们看到了放着抗战时期的武器、钱币、生活用品、瓷器书籍等等。在殿中,还放着一台水轮发电机和手摇踏板印刷机,虽然这些物品有了一定了年代了,没有了昔日模样,但却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的价值。
但最令我觉得最有魅力的是那些战争时期留下来的武器,看着那些武器,我似乎看到了那些抗战英雄们拿着这些武器保家卫国,因为有了他们,我们的国家才得以解放,因为有了他们,我们的人民才有了现在的辛福生活,因为有了他们,我们才可以在学校里安心地学着知识。谢谢抗战的英雄们,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了现在的我们。
今日的永安博物馆之旅,我们带着永安的历史,满载而归。
博物馆参观心得体会 篇12
我和爷爷去参观苏州博物馆。
走下公交车,我们就看见了博物馆的外墙。博物馆外边是一条并不宽阔的“小马路”,路上铺着方形的小石块,两边的树全用齐腰高的石头围了起来,远看像一只只盆景,路灯全是宫灯,整条马路显得干净整洁。
走进博物馆大门,看到博物馆的建筑和我们的住房不一样,粉墙黛瓦,屋面和墙体用深灰色石材做成,与白墙相配,漂亮极了!
参观博物馆要安检,我带了一个易拉罐饮料,谁知是不能带进去的',所以我一下子把它喝完了,差点撑破了肚子。
进去以后,我们先去参观杨明义的“百桥图”。他画的桥全是水墨画。我们看到了苏州的许许多多的桥梁,有大桥、小桥,平桥、拱桥,木桥、石桥。我还看到了我们甪直老家旁边的东美桥和太平桥,画得像极了。苏州是水之乡、桥之都。“小桥流水,人家枕河”是人们印象苏州时用得最多的词,杨明义无论走到世界哪个地方,始终都在家乡的桥头上进行创作,所以才有“百桥图”。
我们还参观了明清文人书斋雅物展、古代瓷器馆、古代服饰馆等,最后又参观了“忠王府”。
转眼一个多小时过去了,虽然有一点累,但我学到了很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