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哈利波特有感

知远网

2025-05-03读后感

知远网整理的读哈利波特有感(精选14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读哈利波特有感 篇1

我想,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令自己神往的圣地,也许这片圣地如桃花源般虚无缥缈,也许这片圣地似海角天涯般遥不可及,却无时无刻不给我们带来希望与幸福,也许这片圣地并不真正存在,但它永远在我们心中,是我们的精神世界。我心中的那块圣地便是魔法师哈利波特就读的霍格沃茨魔法学校。

霍格沃茨魔法学校是一所专门为小巫师创办的学校,在那里,小巫师们可以学到许多高深的'魔法。霍格沃茨有四个学院,分别是勇敢的格兰芬多,聪明的拉文克劳,勤劳的赫奇帕奇和阴险的斯莱特林。本书的主人公哈利和挚友罗恩、赫敏就在格兰芬多,而哈利的死敌伏地魔则在邪恶的斯莱特林。

面对权势与正义,格兰芬多人选择了正义,因为格兰芬多人也许没有过人的聪明才智,但他们有着人生的大智慧和来自心底的勇气。正是这些可贵的品质,使得格兰芬多出类拔萃,成为众人心目中的圣地。

书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赫敏,她是一个麻瓜(不会魔法的人)出生的巫女,这在魔法界是受许多巫师轻视的,但她不管别人怎么看,只要自己觉得正确就会坚持下去。她平时勤奋刻苦,孜孜不倦,有时也显得不近人情,但她善良、可爱、乐于助人,聪明机智、行事果断,是一个好姑娘。赫敏学习成绩优异,却不古板,一直都是我学习的榜样,我希望自己能像赫敏一样优秀并认真、努力地学习、生活,这个愿望一直激励着我向上,使我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在书的最后,作者揭开了谜底:爱是战胜世界上一切邪恶势力的无穷力量,爱可以创造生命的奇迹。

我希望这套书一直陪伴着我、震撼着我、引领着我,让我吸收着爱的养分,追寻着爱的足迹,幸福地成长!

读哈利波特有感 篇2

《哈利·波特》是一套我很喜欢的书。它主要讲述了此生注定不凡的主人公哈利·波特从对魔法世界全然不知到与好友们击败大反派伏地魔的故事。

在《哈利·波特》中,作者创造了许多形形色色的任务。比如充满智慧的邓布利多;赤胆忠心的小天狼星;高傲自大的乌姆里奇;目中无人的马尔福……在这众多身世不凡的角色中,我最喜欢、敬佩反转最大的人物——西弗勒斯·斯内普。

刚看《哈利·波特》的时候,我太讨厌斯内普了,哪有半丝的喜欢。可看完全部之后,我对斯内普肃然起敬,恨不起来。在我读完《哈利·波特》后,我思考了一个问题:斯内普为什么要保护哈利?莉莉已经去世了呀。也许斯内普是想弥补自己没能保护好莉莉吧。但哈利是斯内普讨厌的詹姆的儿子啊!斯内普对莉莉的爱,怎么可能是讨厌二字可以阻挡的'呢!在斯内普答应邓布利多去当卧底的时候,他就准备好为莉莉而死了。

在哈利还不知道真相之前,哈利也怀疑过斯内普,我也有。为什么邓布利多那么信任他?邓布利多知道,斯内普所做的事,不是为了世界,而是为了莉莉。邓布利多利用了斯内普把莉莉看得比自己的命还重这个情感,他有十分的把握,斯内普会爱莉莉一辈子。

斯内普对莉莉的爱是不论在哪个世界,不论相距多远,都不会被切断的。这就是情深似海吧。

读哈利波特有感 篇3

闪电伤疤,大难不死的男孩。哈利·波特这个名字是勇敢的象征,魔法界的英雄。正是这个男孩,给我带来了无数幻想。让我在十一岁之前无数次幻想我可能也会在十一岁生日前收到猫头鹰递来的录取通知信。

《哈利·波特》是作者罗琳在地铁上然想到的灵感,那个大难不死的男孩也是。可就是这本书,这个神奇的魔法世界让我无数次的幻想要是我在霍格沃兹上学会怎样。或许正像书中斯内普教授所说:“这个男孩没有什么突出的特点,他跟他的父亲一样非常‘平庸’,他只是靠着他那些天资过人,聪明的朋友们才被吹嘘的如此。”虽然哈利脾气很大,人很急燥,喜欢逞英雄,大脑封闭术非常差,被伏地魔利用,牺性他的教父——小天狼星。他也曾懊悔过,也曾因为小天狼星的死而与邓布利多大吵了一架,可最后还是一次次打败了伏地魔。

哈利是一个非常鲜活人物,他有优点也又缺点,并不会像其他有些书中的人物一样拥有太多的主角光环。

想要戴上皇冠,就必须承得住皇冠的重量。哈利头上的闪电伤疤就是他的皇冠,在哈利婴儿时期逃过伏地魔的夺命咒时,他便有了这顶皇冠。一次次与法力高强的伏地魔交手取得胜利,一次次从夺命咒中死里逃生,创造奇迹的哈利,在最后的时刻,报着与伏地魔赴死的心态的心态,打败了他。

那个拥有闪电伤疤的男孩,大难不死的男孩,最后将成长,取得了胜利……

哈利在我心中用爱与勇敢挑战了不可能,经历了无数风雨、无数困难的哈利是我第一个崇拜的人。

读哈利波特有感 篇4

最近我读了《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我深有感触,这本书主要讲的是哈利波特与一个外表愚笨却内藏杀机的奇洛教授争夺魔法石的故事。

魔法石是炼金术师尼可乐梅多年的成果。这是世界上仅存的唯一一块魔法石,现在它被藏在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一一哈里的学校——霍格沃茨。魔法石可以让人长生不老,还能把任何金属变成纯金。这块魔法石被藏在一个魔镜内,只要你想拥有它却不用它做坏事,你就可以得到它。奇洛教授在霍格沃茨教黑魔法防御术。哈里的仇人著名的黑巫师伏地魔一直寄生于奇洛教授身上。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哈里和他的朋友罗恩和赫敏一起冲锋陷阵过了几个致命的关卡来到魔法石前。在此之前霍格沃茨内的教师,一个个不下迷阵保护魔法石,就连一向阴险狡猾的斯内普教授也同样如此。一开始,哈里、罗恩和赫敏都曾怀疑斯内普教授,可当哈里独自走入魔法石前他才知道奇洛教授才是幕后黑手。于是哈里和奇洛教授拼死格斗。哈里发现只要接触奇洛教授,奇洛教授就会消失。最后哈里利用这个方法再一次从伏地魔的手里逃脱了。

这本书让我懂了一些道理:贪婪就会一无所有,善良就可能得到一切,这本书的唯一不好之处就是:在达利家时,描写的不是很生动。作文

读哈利波特有感 篇5

“羽加迪姆勒维奥萨!”拿起法杖,熟悉的字词顿时浮现在脑海。启唇,念出咒语,它便出现,与我同在。

失去双亲的哈利被姨夫、姨妈收养,饱受欺辱,他并不知道自己是一个能否拯救世界的魔法师,直到十一岁他去了霍格沃茨念书,在那里交到了真正的伙伴。然而,一块神秘的魔法石,使伏地魔盯上了哈利,他渴望着东山再起。知道真相的哈利和两位伙伴们齐心协力,终于捣毁了伏地魔的计划。但,在这背后,是更多的阴谋,从此哈利开始了他在魔法世界中艰难多舛的'命运……

魔法世界,这是许多作家都写过的老套题材了,然而在作家JK?罗琳的笔下,这种“老套”的题材被再一次演绎,却勾摄住了无数读者的心!书中处处皆是伏笔,即使是微小的细节,在罗琳的笔下也成为了整个故事情节的衔接点和关键点。谁能想到,最终那出人意料的结局便隐藏在这微小的细节中?简直佩服于罗琳独具匠心地排兵布局呀!

魔法世界,在无数人眼中是梦幻幸福的诞生地。然而,在书中,魔法世界的另一番残酷世界也逐渐显露出来,处处暗藏杀机,一不小心便使哈利掉进万劫不复的深渊。然而,究竟是什么力量使他在一次又一次、几近置于死地的劫难中胜利?答案不言而喻,是他的真诚、勇敢、对真理和正义的追求,是赫敏、罗恩对他的支持鼓励以及永不言弃的精神!

世界上的善恶都是平等的,有偷偷摸摸将手伸入他人衣袋里的扒手,就有出言制止的热心群众;有带着武器抢劫的歹匪,就有不惧死亡的人民警察;有混世的魔王,就有快意恩仇的侠客……不论哪里,善就像一颗种子,在恶境中慢慢萌芽,渐渐成长,最终绽放出炫目的光彩。每个人对善恶的理解都不同。那么,请用你自己的力量,让“善”这颗种子萌芽吧!即使一路上风吹雨打,险难重重。只要抱着绝对的信念,在种子开花结果的那一刻,定会照亮所有人的心灵!

朋友们,来吧,拿起属于你自己的魔杖,努力培育这颗“种子”吧!

读哈利波特有感 篇6

哈利·波特,一个不平凡的人,一出生便拥有了与伏地魔(杀死哈利父母的恶魔头,被称为“神秘人”)作斗争的标志——一道形如闪电的疤痕。那是一道非常厉害的魔咒的余痕,妈妈的爱把他的死亡换成了那道疤。由于父母双亡,他被姨夫收养,度过了一个非常委屈的童年,表哥达力总是仗着个头大欺负他,就这样熬了11年。

在他11岁生日那天,发生了一件不平凡的事,改变了他的命运。海格(霍格沃茨魔法学校钥匙保管员,狩猎场看守)给他送去了一封魔法学校录取信,告诉他的身世。他很高兴的入了学,也知道了对角巷等一系列的巫师世界的事物。

在学校他还认识了两个好朋友,一个是傻头傻脑的罗恩,另一个是品学兼优的赫敏。他们一起努力保护魔法石,与伏地魔顽强抗争,最终捣毁了伏地魔的美梦,同时也救了大家。

福楼拜曾说过:“对不幸的命运越是抱怨,越是觉得痛苦;越是想逃避,越是觉得恐惧,不如去面对它、迎战它、克服它,使一切痛苦低头称臣,使灿烂的花朵盛开在艰苦耕耘过的.土地上。”哈利•;波特正是这样,他面对困难不低头,反而抬起头勇敢的去面对它,征服它。山中没有笔直的路,然而,有弯曲,才有雄壮,正如溪流有阻碍,有不平,才有歌声!

我们的道路不是平坦的,是起伏、坑坑洼洼的,但我们不能向困难低头,要向哈利•;波特学习,做一个正直、正义、勇敢面对困难、藐视困难的人!胜利永远是属于坚韧不跋的人。让我们大家一起努力吧!

读哈利波特有感 篇7

最近我读了《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我深有感触,这本书主要讲的是哈利波特与一个外表愚笨却内藏杀机的奇洛教授争夺魔法石的故事。

魔法石是炼金术师尼可乐梅多年的成果。这是世界上仅存的唯一一块魔法石,现在它被藏在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一一哈里的学校——霍格沃茨。魔法石可以让人长生不老,还能把任何金属变成纯金。这块魔法石被藏在一个魔镜内,只要你想拥有它却不用它做坏事,你就可以得到它。奇洛教授在霍格沃茨教黑魔法防御术。哈里的仇人著名的黑巫师伏地魔一直寄生于奇洛教授身上。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哈里和他的朋友罗恩和赫敏一起冲锋陷阵过了几个致命的'关卡来到魔法石前。在此之前霍格沃茨内的教师,一个个不下迷阵保护魔法石,就连一向阴险狡猾的斯内普教授也同样如此。一开始,哈里、罗恩和赫敏都曾怀疑斯内普教授,可当哈里独自走入魔法石前他才知道奇洛教授才是幕后黑手。于是哈里和奇洛教授拼死格斗。哈里发现只要接触奇洛教授,奇洛教授就会消失。最后哈里利用这个方法再一次从伏地魔的手里逃脱了。

这本书让我懂了一些道理:贪婪就会一无所有,善良就可能得到一切,这本书的唯一不好之处就是:在达利家时,描写的不是很生动。作文

读哈利波特有感 篇8

《哈利波特》一系列丛书已经读完了三本,这几本书对我的成长帮助很大。教我懂得了爱是伟大的,爱的力量是无穷的,能为我们带来勇气和力量,让我收获了很多感动。

《哈利波特》主要讲了在霍格沃茨这个神奇的魔法学校里面,哈利波特与两个好朋友罗恩、赫敏,带领着同伴与伏地魔斗争的故事,是一场正义与邪恶的战斗。其中,哈利与伙伴们一起在学校里生活,从一开始的互相不顺眼到后来的并肩战斗,他们一起分享快乐,一起分担忧愁,这些点点滴滴的故事很容易就引起了我的共鸣。

我喜欢这几本书,它们创造了一个神奇的世界,巫师、城堡、精灵、猫头鹰,这些都是开启我们想象的事物。猫头鹰是书里的信差,飞天扫帚是他们的交通工具,西洋棋会听从主人的话,帽子书信等都可张口说话。画像里的人可以谈话、可以跳出自己的像框到别的像框里,还可以当宿舍的`管理员,说对口令才能进去。霍格沃茨还有一些透明的鬼魂,他们可以漂浮游动、可以谈话、还可以穿透任何物体、有时还搞恶作剧。读着书中惟妙惟肖的描述,真想也穿过9又3/4站台,到这个美妙的魔法世界中!

在书中最让我感动的是哈利波特的爸爸和妈妈,为了保护他们的儿子,与伏地魔的战斗中,将他们的爱缔造成了一个古老的魔法,以他们的生命为媒介,重创了伏地魔,也使得魔法界获得了十几年的和平,这也是哈利头上伤疤的由来。这让我感受到,父母的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他们为了孩子,不惜牺牲自己。我的爸爸妈妈是平凡的,但他们对我的爱比山高,比海深。生活中爸爸妈妈宠爱着我,每天早晨妈妈给我做饭,晚上爸爸帮我检查作业,在我写作业疲惫时妈妈给我送来削好的苹果。这些虽然是平常的小事,但我能感到爸妈对我的关心和爱护。我生病了,爸爸妈妈着急的送我去医院,一步不离的守候着我,看着爸爸妈妈焦急的眼神,我懂得他们对我的爱。有时候,我做错了事情,妈妈很严厉的批评我,我会生气顶嘴,还跟妈妈闹别扭,现在知道,其实爸妈都是为了我好,是为了纠正我的一些错误,这也是爱的另一种形式。

书中描写的哈利、罗恩和赫敏之间的友情也让我感动。哈利是书中的小英雄,他从一出生就被寄予厚望,虽然在姨妈家过了十年悲惨的日子,但他到了魔法世界就如鱼得水,用正义和勇气的人格魅力征服了大家。罗恩和赫敏丝毫没有被哈利的英雄光环埋没,赫敏聪明、机智、细心,与伏地魔的斗争中经常是由她观察到了蛛丝马迹,罗恩乐观、诚实、讲义气,是这个小团队的凝聚剂。在与恶势力斗争的过程中,他们互相鼓励,互相帮助。记得在

一笔宝贵的财富。现在我们都是独生子女,在人生的旅途中,除了父母亲人,就是我们的朋友陪着我们并肩而行,共同见证人生的潮起潮落。鲁迅曾经说过“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有缘相遇,有心相知,真诚的友情才是永恒的。哈利他们三个人的友情感动了我,也让我学到了很多。在书中,我学到了,要向朋友学习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对朋友犯的错误,要及时提出;对朋友给自己的忠告,要虚心听取;对待朋友要真诚,才能换来朋友的真诚相待。

在《哈利波特》中,这些小伙伴以勇气和智慧与伏地魔斗争着,每一次斗争都是爱的力量战胜了邪恶。这里面有邓布利多教授对学生的爱,麦格教授严厉的外表下对学生的呵护,巨人海格对几个小伙伴的守候,几个小伙伴之间的相互鼓励、互相扶持。

读哈利波特有感 篇9

《哈利波特》是英国女作家j.k.罗琳写的系列小说,在图书馆老板的推荐下,我拿了一本《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一回到家,我便仔细的读起来,没想到,一读,我就被里面的故事吸引了进去,越看越着迷,它如一扇美丽梦幻的门,让你迫不及待的想打开它。

看完了一本,我又去图书馆借了《哈利波特》系列的其他书籍。看完《哈利波特》系列的全部书籍,我开始幻想,如果我是哈利波特,我会干些什么呢?

我会骑着光轮20xx,来到灰姑娘的家里,将她变成一位美丽的公主,然后再让她遇上王子,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在皇宫公主的房间里,公主诚恳的向我道谢,我对她顽皮一笑,骑上光轮20xx,飞出了窗户,然后笑着向他摆摆手——再见了,美丽的公主!

我又骑着光轮20xx,来到了美丽的哥本哈根,在这个繁华美丽的城市里,有一间破破烂烂的小房子。我飞进这间破小屋,看见一个和我年龄相仿的小女孩正蜷缩在墙角,头无力的低着,这不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吗?眼看她快要冻僵了,我立即挥动魔杖,这时这间破小屋瞬间变成了一栋大别墅。

小女孩正坐在火炉旁边,她似乎感到了一丝温暖,抬起头,茫然的看着我,说:“这是怎么回事?我到了天堂了吗?你是谁?”我笑

着回答:“你没有到天堂呢,这些都是我变的,你不用问我是谁,我会帮助你,你不是想念你奶奶吗?看我的!”我挥动魔杖,将小女孩的奶奶变到她的身边。

“奶奶?真的是你吗?我好想你啊!”小女孩看见自己的奶奶,兴奋的抱住她,激动的说道。“孙女,当然是我了,奶奶在天堂也很想你啊!”她的`奶奶摸了摸小女孩的头,微笑着说道,看着小女孩和奶奶相聚,我不禁热泪盈眶。小女孩把头转向我,对她的奶奶说道:“这是帮助我的人。”小女孩的奶奶看向我,感激的谢道:“谢谢你,你给予我们的帮助我们永生难忘。”我破涕而笑,说:“没关系,你们不必感谢我,因为你们的快乐就是我的快乐。”

我骑上光轮20xx,对小女孩和她的奶奶说了声再见,便离开了那里。

路上,我经过一片大海,看见一艘船上有一位美丽的女子正要从船上跳下去,这不会是海的女儿吧!我立即飞上前去拉住她,然后用法力解除了巫婆的诅咒,还给了她一种既可以变成人鱼又可以变成人的魔法,后来它变成了世界上最美丽的公主,因为我相信所有童话故事的结局都是美好的。

后来,我又在小河里看见了悲伤的丑小鸭,我立即挥动魔杖,将它变成了美丽的天鹅,让心地善良的它外表变得更加美丽。

哦!一天的旅程结束了,我骑着我的光轮20xx,伴着夕阳的余晖回到了家,很快就带着甜蜜的笑容进入了梦乡——梦里,我又开始了新的旅程……

读哈利波特有感 篇10

大家一定都知道哈利·波特吧?据说是英国人J·K·罗琳坐公交车时,看见一位穿黑袍的小巫师朝着她笑,她回家后突发奇想,写成了《哈利·波特》这套书。

这套书共八本,每本书都是一个极其精彩的故事,这些故事的主人公,便是现在大名鼎鼎的哈利·波特了。

哈利的父母在他年幼时,残忍地被大魔头伏地魔所杀害,但当伏地魔将咒语射到哈利身上时,咒语却奇迹般地反弹了回来,使得伏地魔倒了下去,而哈利却活了下来。十年后,伏地魔复活,而哈利也已来到父母曾学习的魔法学校。于是,他和伙伴们与伏地魔进行了一场殊死博斗,最终取得了胜利。

对伏地魔咒语反射的原因,魔法学校的校长邓布利多曾多次提出过,他认为,就一切都是因为爱。伏地魔杀死哈利父亲后,一心只想除去一个后患——哈利,不打算杀哈利的母亲。但当他的咒语射向哈利的前一秒,哈利的母亲扑了上来,挡住了咒语。这种无私的爱,使得哈利成了一个大难不死的男孩。

是啊,我也是这样认为。伏地魔即使再强大,他始终缺乏一样东西,那就是爱。心中有爱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人。

在第七本《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中,哈利为了全校同学的安全,孤身一人去学校禁林让伏地魔杀害。但咒语仍然没杀死哈利,它消散了。这也是源于爱吗?不,它源于一种情感,叫做友情。它源于一种行为,叫做舍已为人。像伏地魔这种杀人不眨眼的大魔头,当然不会有友情,更不会舍已为人,在这两点上,哈利比他又胜了一筹。

勇者无畏,强者无敌?不,爱者无畏,情者无敌!

读哈利波特有感 篇11

假设我有一根魔杖读完这四本书,我想,如果我也有一根魔杖,那该有多么好!我要用我那神奇的魔杖,为人类造福!

现在,我们的地球上战乱很多。比方“中东战争”“9·11事件”等等。那些无辜的老百姓们沦为难民,东躲,饥一顿,饱一顿,真是可怜。这时,我的魔杖就要大显身手了!我轻轻一挥,和平的花朵就洒满了全球。世界上再也没有战乱了,多好!

如今,地球上生态环境正在破坏,自然灾害频频发生。那些灾害,不但毁了人们的房屋、田地,还给人们带来了许多痛苦。这时,我一挥魔杖,随着一道金色光闪过,世界上每个角落都会变得像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那样美丽,多好!假设我有一根魔杖,我会用来造福于人类。

其实,我读完这四本书后,最大的体会就是书中由始至终呼唤和平、真情、勇敢和爱。它不光是一本单纯的儿童小说,其中也包含了很深的`哲理性,如神奇的厄里斯魔镜和冥想盆。只要认真品味,就能体会到其中的哲理和感人至深之处。

罗琳超凡的想象力把我带入了一个奇幻的世界,读了《哈利波特与密室》这本书,我感受颇深。

读哈利波特有感 篇12

读完了《哈利波特》的最后一本:死亡圣器。有个想法浮现出来:“一切圣贤,皆因无为法而有差别。”带点魔幻神奇色彩的事物一直都挺能吸引我。

为什么?因为能和其中的某种东西产生共鸣。这种东西就是:除了我们感知到的面貌之外,世界还另有面貌。或者说,我们所感知到的面貌,其实,并非世界的面貌。或者说,我们所感知到的世界,其实并非如此这般的世界。因为这点共鸣,所以,就把哈里波特系列一直读下来了。

在这本“迎合世俗,并不深刻”的通俗魔幻小说里面,看到了什么呢?当然,首先看到常识世界之外,另有无数“平行”的世界,而它们都是合而为一的,所以说,它们是“重叠的”,也没有错。很多“麻瓜(凡夫)”认为不可能的事情,疯狂的,怪诞的,其实,都是合理而符合逻辑的。

相对于我们从未认识到的领域来说,我们所认识到的,其实,沧海一粟,非常狭隘。我们其实不知道事情为何发生,以及究竟如何发生。但在我们内心,始终潜伏着一个声音:有种力量,能够凌驾于这一切之上。那种力量,在小说中表现为魔法,在现实中表现为权力、科技,或者,神通,诸如此类。

因为我们内心的深处,始终感觉到这个魔幻世界的存在,这种魔法力量的存在,所以,那么多人会喜欢魔幻小说。——那么多人,其实都知道,我们就是魔法本身。只是,并不知道,我们自己全都知道这一点。

然后,还看到了牺牲。为了他人的利益而彻底牺牲自己,放弃一切,进入死亡,这种行为具有非常不可思议的力量,乃至世界上最强悍的魔法,都对它无可奈何。可以说,这种行为具有“催伏一切恶魔”的力量。即使是触及到这样一种念头,这样一种潜质,也能令强悍的恶魔觉得非常虚弱,不能忍受。事实上,哈里波特就是靠这种力量生存下来,并且战胜了强大的对手的。在最后决战的生死关头,他一次选择了不加抵抗地死亡,一次选择了“除你武器”的和平咒语。他选择了不伤害。结果,他战胜了每次都选择索命恶咒的魔头。而那个魔头也并不死于哈里波特的魔法技术,而死于自己的伤害之心发出的恶咒,害人就是害己。这里又一次重复了这个古老的故事。这故事被说过很多遍,但几乎所有的人,特别是我,都并不真的相信,尽管也有所相信。 再然后,还看到了对死亡的恐惧,对永生的渴望。七个魂器的出现和毁灭,说明“追求永生”的行为会障碍本有的灵性,分割整体,并且,也将最终破灭,而三件死亡圣器:最强大的死亡魔杖、复活石、隐形衣,都有很深的象征意义,虽然作者未必是刻意让它具有这些象征意义的。

但作品其实也都并非作者所写的,它来自超越作者表面的更深处,最后,哈里波特成为三件圣器的主人。他的选择是:只留下父亲传下来的隐形衣。——那是真正能战胜死亡的东西:让别人进入死亡,或者走出死亡,这种权力非常强大,但并不能带来如期的效果。最后,真正能够战胜死亡的,是放弃这种权力,并且“隐形”。

“隐形”这个魔法词汇,其实底蕴深邃。它意味着从现象的世界隐没,也意味着,隐藏在现象之中。能从现象的世界中出离,并因为出离而发现隐藏在现象之中的秘密,这才是战胜死亡的最后那件圣器。

古往今来,有数不胜数的故事说到“隐形”。而且,在中国,很多知识渊博的人,有强烈的心愿希望“归隐”。这都是一种意思的不同表述。从这个角度来说,哈里波特毁灭魂器(其中一个就是他自己的身心),选择隐形衣的过程,就是修道觉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放弃一切的死亡,是必然经历的课程,——而且,需要反复经历。反复很多次,无数次。就像我们每一个人,都曾经无数次地经历。——直到,毕业为止。

哈利波特和伏地魔之间那种“双头鸟”式的命运关联,也是很有意思的。它让我想到“共命之鸟”这个词。事实上,所有的生命都是“共命之鸟”,都有两个头。一个头只喜欢吃有毒的东西,毒死自己,也毒死另外一个头。而另外一个头,只吃香美洁净的东西,并且一心要拯救另外一个头。两者共有一个身体。这基本上也就是凡夫和阿弥陀佛,和诸佛菩萨之间的那种关系,或者说,也就是“三身”之间的那种关系。

作者在书写故事的时候,很多东西并非刻意“构思”出来的。其实在写作之前,早已本能地“知道”这一切。所谓写作,只是让它流淌到表面上来,如此罢了。事实上,凡是看上去并不拙劣的东西,都不是“构思”出来的,而是“本来就知道”的。作者“本来就知道”,读者也“本来就知道”,所以,当它表述出来的时候,双方就能产生共鸣,“他写出了我心里的某种东西!”而这就是写作和阅读之所以出现并存在的基础原理 :本然。符号主义认为,一切艺术创作的基本功能都是“指向”。指向某种非常深邃的古老的模糊的记忆,指向我们本来就是的,那样东西。那个“一”。

事实上,毕加索的画、达利的创作,诸如此类的很多东西,也和哈利波特这样的作品一样,都是在表述着我们古老的“本能知道”:世界并非是我们所感知到的那个样子。诸相非相。

从这个角度上说,一切伟大的艺术家,也可以说,都是大禅师,是普度众生的菩萨,而且,是并不觉得自己正在普度众生的“无相”大菩萨。长久以来,一直并不知道,为何与生俱来就有那种强烈的写作欲望,为何与生俱来总是感觉需要有所表达,一直不知道这种动力来自何处。现在,应该有了答案了。那是本觉的自觉,是本觉自觉的形式。或者说,那就是本觉。千言万语,都不过是在写着一句话:都是“我”,一切都是“我”。天上地下,唯我独尊。

万紫千红总是春。事实上,一切作品本来全都是“深刻的”。但有些作品的“深刻”是穿上了隐形衣的。甚至对于作者本身来说,它也同样是隐形的。具有识别隐形能力的眼睛,才能看到。

读哈利波特有感 篇13

因为老师布置了读《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所以我不情愿的走进了哈利的“世界”。

一个名叫哈利·波特的小孩,一个不平凡的小孩,一出生便拥有了一个要与坏蛋伏地魔作斗争的标志,一道形如闪电的疤痕。那是一道死咒的余痕,因为妈妈的牺牲把他的死亡换成了那道疤。他被姨夫收养过了一个很委屈的童年,表哥达力总是仗着个头大欺负他,就这样过了11年。在他11岁生日时,发生了一件不平凡的事,改变了他的一生。一个表面恐怖实际很温柔的看守海格给他送去了一封魔法学校录取信,证明他从一出生就是一个巫师的命运。他很高兴的入了学,也知道了对角巷等一系列的巫师世界的事物。到了学校还认识了两个好朋友,一个是傻里傻脑的罗恩,有一个同样把哈利当孩子的妈妈。一个是品学兼优的赫敏,有两个平凡的麻瓜父母。(非魔法人士)他们一起努力救了魔法石,与伏地魔顽强抗争,最后捣毁了伏地魔的美梦,获得了大家的尊敬。

读完后我才发现这本书这么厚,你可能会疑问,我为什么这样想。因为我在老师眼中是一个字体潦草的调皮学生,从没这么认真的去读一本书,所以,我对自己称赞不已,姐姐知道了,鼓励我把《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也读了,我竟然毫无犹豫的答应。我认为这一系列的书都太诱人了。

哈利的勇敢令我佩服又令我感动,哈利波特不就是勇气的化身吗?

读哈利波特有感 篇14

只要你相信它是对的,坚定自己的立场,不论别人怎么嘲笑,否定你,坚持自己的原则,总有一天人们会知道的。

正如书中的哈利波特,当他目睹并宣布最厉害的黑巫师回来后,引来了报纸、魔法部和一些学校同学的嘲笑,但他并没有改变自己的`想法,坚持自己所看到的,忍受了一切。正是因为他的坚持,最终人们终于认识到他是对的。

相信自己,坚持自己,不要跟着大众走,才能走出自我,走出精彩。

我也有类似的经历。一次英语课外班的作业,交流一题的答案:“选A的同学举手。”全班只有五六个同学稀稀拉拉地举手——我是其中之一。别的同学十分夸张地质疑着,我清清楚楚地看见一个同学,刚举起手,看到人不多,又偷偷地放下了。我们其他同学都坚定地举着,片刻之后,老师宣布:“A是正确的。”我们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微笑。

是呀,坚定自己的立场,不要被别人给“带跑”,你总会得到回报的。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