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报告心得体会

知远网

2025-04-28报告

知远网整理的师德报告心得体会(精选8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师德报告心得体会 篇1

xx年3月29日,我怀着朝拜的心情聆听了省五名特级教师的师德报告。她们高尚的师德、奉献的精神、高超的教育艺术,深深地感染着我。从她们身上我感悟名师的精神品质、人文情怀、眼界修养,感悟她们快乐幸福的“教育人生”,再一次经历了精神的洗礼、观念的冲击、生命的润泽、心灵的震撼、人格的完善,师德报告为我插上了隐形的翅膀。

收获之一:品尝教育的快乐

五名特级教师精彩纷呈的报告,磁石般的吸引了我,我如饥似渴地聆听,潜心的琢磨反思。科学性、艺术性、实用性、针对性相融汇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智慧、教育案例,名师的成长发展历程,令我大开眼界,叹为观止。心灵的共鸣和思维的共振令我或深思冥想,或怦然心动,或豁然开朗,或悠然心会,释放了太久太多的不良情绪,放飞着沁人心脾的快乐情愫,疲惫的心灵舒展开来。于是,心态变得平静恬淡,不再迷茫困惑;心情变的轻松快乐,不再压抑郁闷。我徜徉在她们的精神家园,分享、体味着她们快乐幸福的“教育人生”。

聆听报告让我品尝到了教育的快乐,快乐会促使我更加努力的学习和工作。

收获之二:找回久违的激情

没有激情的教育是枯燥的,甚至是负作用的。面对教育的新情况、新问题,面对越来越个性化的学生,面对家长和社会的高期望,面对中考的压力,近几年来,我一度迷茫、苦恼、困惑,倦怠心理和消极情绪不断滋生:对学生的抱怨、指责多了;欣赏、鼓励少了;牢骚多了,进取少了;无奈多了,创新少了。尽管在责任心的驱使下,对学生始终能够尽职尽责,但面对学生似乎找不到感觉了,自己仿佛被隔离在了学生的世界之外,学生的目光充满了陌生甚至敌意,我与学生之间常“弹奏”出不和谐的音符。我深深感觉到,生活和工作失去了昔日的乐趣,心情沉重而压抑,工作辛苦而痛苦。缺乏激情的工作消蚀了教育的生机和活力,甚至降低了自身的生活、工作、生命质量。面对现状,我曾苦苦追寻:快乐工作的源头在哪里?

五位特级教师的报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声情并茂、才思敏捷、激情飞扬,洋溢着对生活、工作、学生的热爱,充盈着“教育人生”的幸福感。她们以教育工作者激情而自信的教育生涯,展示了用心感悟生活、对事业充满激情的优秀教育工作者的形象。她们为教育注入了生命的激情,用生命影响生命,用生命感悟生命,用生命撞击生命,用生命激活生命。因为具有激情,她们从容自信实施教育,教育智慧时时闪耀;因为有了激情,她们和学生淡化了“代沟”,赢得了学生的尊敬信任和拥戴,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因为拥有激情,她们的日常工作总是洋溢着情趣和乐趣。听完报告我情不自禁的感慨:做她们的学生是幸运的、幸福的、快乐的!

我茅塞顿开:成功的教育需要激情。激情飞越的教育,会伴有永恒的激励,激励能使创新思维萌芽、智慧光芒喷发。拥有了教育激情,我们的笑容会飞越在学生的心田,让学生的心扉也放飞快乐;拥有了教育激情,我们的心会与学生的心相通,让学生成为我们真正的朋友和创造伙伴;拥有了教育激情,会迸发教育智慧的火花,使枯燥的工作变得生动有趣。保持一颗童心,保持对教育的激情,保持健康向上、乐观自信的心态,是做一名快乐、幸福教师的前提。

我欣幸找到了快乐工作的源头,找回了久违的教育激情。

收获之三:更新教育观念

谈到观念的转变,我感到最大的收获就是转变了学生观。纵观各位特级教师的教育思想、成功的教育案例,无不彰显着人文情怀:教育的对象是人,是一个个鲜活的、有独特个性的、独一无二的生命体,是成长中、发展中的未成年人,不可避免存在缺点和不足,所犯的错误都是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错误,学生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犯错误、改正错误的过程。因此作为教师不能用成年人的眼光看待学生,不能用成年人的标准要求学生,不能用一把尺子衡量学生,不能对学生求全责备,不能对教育成效急功近利。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并给学生改正错误的机会;要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宽容学生的幼稚,赏识学生的进步,悦纳学生的不足,耐心等待学生的变化;要处理好严格要求和宽容、赏识的关系,做到严爱相济,严中有宽,宽中有爱。

我豁然开朗:换一个角度、用发展变化的眼光、以乐观的心态看待学生,赏识学生的点滴进步,宽容学生的幼稚和异想天开,睁大眼睛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就会建立起民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从而达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教育观念决定教育行为,有什么样的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与之对应,因此,更新教育观念,是实现“正确地做正确的事”的重要前提。

我悠然心会:欣赏、悦纳、宽容学生是一种修养、一种境界、一种态度、一种观念、一种尊重,更是一种教育理念和教育智慧。因此,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作为“精神关怀者”的教师,要从对学生的知识关怀转向精神关怀,从知识本位的教育转向以人为本的教育。让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协调发展。

收获之四:领悟“爱与责任”的真谛

五位特级教师分别以“背起智慧行囊之路”、“只为心中那块热土”、“用爱心耕耘,用智慧育人”、“阳光心态工作,畅谈职业道德”、“追求教师职业的生命价值”为题,通过一个个鲜活灵动的教育故事,对“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的思想做了完美的诠释。纵观她们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策略无不闪烁着“爱与责任”的光辉,洋溢着对教育、对“人”的关怀。在我看来她们的“爱和责任”不是停留在早来晚归、问寒问暖等感性层面上,而是上升到了关注学生的生命意义和民族未来发展理性层面。她们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谐发展,关注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从她们身上我深刻地领悟到:对学生真正的爱、对学生真正的负责任,应该不仅考虑为学生做什么,更考虑引领学生做什么、怎样做;不仅关注学生学业成绩,更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精神需求;不仅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责任心、自信心、进取精神、兴趣、习惯。实践证明,所关注的这些问题,对学生未来发展的影响是深远的、重要的、关键性的,同时也是培养现代化高水平、高素质人才所必需的。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当他们走出校园,离开老师,依旧具有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这才是教育的成功,这才是“爱与责任”的真正体现。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谐发展”、“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奠基”的理念,贯穿报告始终。因此我认为专业化的教师首先应具备实施精神关怀的意识和素养,提高进行精神关怀的能力,使精神关怀贯彻到教育的全过程,使每一位学生在充盈着精神关怀的环境中,真实地感受精神关怀的存在,并在践行精神关怀的实践中,形成学生的关怀精神。从各位特级教师身上我深刻的体会到,教师对学生的精神关怀,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教师的爱心和责任心是影响教育工作质量和水平的首要因素。

聆听报告,让我品尝到了收获的喜悦,增强了教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种责任将促使我更加努力的学习和工作。我是教师,更是一名学生,一名在教育战线上永不毕业的学生,教育的每一天都是新的,每天的内涵和主题都不同,教育的每一个对象都是独一无二的,每天都会演绎出不同的“故事”来,因此,每一天都要问自己一次:“你学习了吗?思考了吗?处理问题的策略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吗?”我要虚心向特级教师学习,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以适应迅猛发展的的教育形势,勇敢地、满怀信心地面对思想多元化、性格个性化的学生,承载起每一个家庭的希望,承担起国家、社会赋予教育的重任!

隐形的翅膀,带我飞向希望!

师德报告心得体会 篇2

一句“你幸福吗?”,站在师德报告讲台上的老师以这一句首先发问,拉开了此次讲座的序幕。

教师行业的幸福感从何获得?这对于一个新老师是一个值得思索的问题。让我想起了法国大文豪雨果说: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灵魂。教师要做好学生灵魂的工程师,首先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熏染学生的行为,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因为在老师的眼睛监督同学行为的同时,还有几十双眼睛注视着自己,老师们做事严谨的态度,一丝不苟的精神,说到做到的品质对学生其实更是一本可以研读的书。

记得开学初,由于我们班级的晨读一直纪律不好,教室里总是不静,干什么都有,这使得一向在学校要强的我大为恼火,几次的批评斥责下来,我却发现自己生气伤身,学生照样不知所措,后来我便试着用各种方法让学生把早晨的宝贵时间利用好,可是虽然纪律好,学习效率不高,仍然有同学桌面空空的发呆、哪怕一块橡皮也能默默地玩一个早晨,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好长时间,一天我在办公桌前学习的时候,突然眼前一亮,我可以把我的讲桌变成我的学习桌,从此开始,每天早晨,教室里变多了一个在读的身影。渐渐的,孩子们已经养成了习惯,。我突然想起一句话:身教言传。看着孩子们一个个认真的小脸,心里真的是——幸福。

实践出真知,通过这件事让我明白只有和学生更多的陪伴,才能心平气和的处理好问题,提升自我幸福感,做一个有爱的教师,虽然,现在的自己还做不到王老师所说的“四心四责”,但是确实是学生让老师变得更有爱,有时,是他们引导老师更愿意去爱。新学期上班,却没有考虑到班级只有我一套钥匙,开学第一天,我便让学生吃了闭门羹,当我急匆匆的来到教室的时候,已经有将近一半的同学在门口等着了,我打心底里有些歉疚。从那以后明天早上我都要和学生一样来学校。“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老师一定要溶入学生的生活,时而把自己当老师,时儿把自己当学生,得到学生的信任,走到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去感受无尽的快乐和幸福。

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虽然我们无法像太阳一样,将自己的光辉洒满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但我们可以用自己的爱心共同撑起教育的蓝天!

师德报告心得体会 篇3

最近有幸观看了“江苏省师德先进事迹报告会”,听了四位江苏省十佳先进教育工作者代表的讲述我十分感动。

学生怎样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呢?听了四位教师的师德报告后,我深有感触,并深受启发,更是深受教育。四位老师年龄各异,经历有别,但有一个共同的情感——爱心——使他们走到了一起。爱心,成为他们塑造崇高师德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杨维泽和吕宜民两位老师不远千里,克服种种困难,在条件艰苦、余震不断的灾区支教。承载着组织的信任,同事的关心,家人的支持,这是一种大爱,是一种真爱;李雪梅老师每天面对不同的学生满含微笑,帮残扶弱,尽心竭力,吴顺峰老师十几年如一日任劳任怨,超负荷工作,展现给学生的是挚情,是真情。不可否认,如果说名师的造就离不开一定的机遇和条件的话,即使有,也只会垂青于那些一贯勤奋与努力的人身上。我决心以这次报告为契机,强化主人翁责任感,深入扎实、有创造性地落实好教育教学的各项工作,也引发了几点思考:

一、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不管是师德标兵还是优秀教师,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

教学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因此在今后教学工作中,加强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进一步研究《新课程标准》,用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更新自己的观念,提高教学效率。

二、要加强师德学习,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一个好教师,不仅要有学术上的影响力,而且更重要的是人格的感召力。高尚的师德就是一部好的教科书,就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学生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巨大的、深远的,甚至是受益终生的。

三、要进一步加强自己的学习,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及时更新自己的观念。

用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工作,更加高效。对自己教育教学中所存在问题要勇于承认,勤于创新。通过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教师首先提高素质。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规范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教育无小事,事事见真理,因此,教师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以高尚的人格去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去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去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去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去爱护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我相信,只要心存一颗热爱和忠诚于教育事业的心,定会成为教育崇高职业里最闪亮的一颗星。

师德报告心得体会 篇4

20xx年12月3日,城关中心校在阜南五小召开了师德报告会,我有幸参加了报告会,听了三位教师的师德报告后,我深有感触,并深受启发,更是深受教育。三位老师年龄各异,经历有别,但有一个共同的情感——爱心——使他们走到了一起。爱心,成为他们塑造崇高师德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林杰老师每天面对不同的学生满含微笑,用心谱写着奉献之歌,帮残扶弱,尽心竭力,爱心为桥,倾注心声,她做到了三点:1、树、树立榜样。2、养、养成良好的习惯。3、带、带动全班同学做好事。张子荣老师十几年如一日任劳任怨,超负荷工作,展现给学生的是挚情,是真情。阜南二小教导主任史蕴老师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他们品德、智力、体质各方面都得到发展。不可否认,如果说名师的造就离不开一定的机遇和条件的话,即使有,也只会垂青于那些一贯勤奋与努力的人身上。我决心以这次报告为契机,强化主人翁责任感,深入扎实、有创造性地落实好教育教学的各项工作,也引发了几点思考。

一、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不管是师德标兵还是优秀教师,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教学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因此在今后教学工作中,加强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进一步研究《新课程标准》,用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更新自己的观念,提高教学效率。

二、要加强师德学习,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一个好教师,不仅要有学术上的影响力,而且更重要的是人格的感召力。高尚的师德就是一部好的教科书,就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学生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巨大的、深远的,甚至是受益终生的。

三、要进一步加强自己的学习,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及时更新自己的观念。

用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工作,更加高效。对自己教育教学中所存在问题要勇于承认,勤于创新。通过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教师首先提高素质。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就要有一桶水。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今天的时代已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教育学心理学也有很大的发展,对学生的成长规律也有了新的认识。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适应教育新形势的需要。因此,教师要勇于和勤于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素质,要以科学的施教知识,深入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方法等方面知识,在工作中要不断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成为一名研究型的老师。

四,要为人师表

孔子书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为人师表,授之以道。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用自己的品德、修养、情操、作风、仪表;对国家、人民和社会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起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的教师,犹如一台文明的播种机,通过不断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品学兼优的毕业生,把文明的种子撒向社会四方,才使中华民族优良的文化和道德传统得以代代相传。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规范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教育无小事,事事见真理,因此,教师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以高尚的人格去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去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去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去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去爱护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师德报告心得体会 篇5

12月1日的下午在世纪中学聆听了“弘扬高尚品德力行师德规范”报告会,四名来自沙区教师一线的师德标兵做了先进事迹的报告,让与会教师深受启发。我感受最深的是标兵们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忱和对孩子们一颗真挚的爱心。

启智学校的徐老师20年如一日在特殊的教育工作上,播撒阳光,传递爱心。勇敢尝试特殊的教育,然而,在他看来“苦心人,天不负”;“生动才有感召力,实干才有说服力”;“学生的喜欢,家长的信任,是他一生最大的幸福”。在他的眼里,师德就是“为孩子们撑起一片爱的蓝天”。

大连第13中学的赵冬辉老师负出着爱心,也收获着爱心,他潜移默化的教育让学生微笑着面对生活,放飞理想。在她的谆谆教诲中,一批批学子考上了大学,她教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她无不感慨的说教师是她“无悔的选择”。

大连第46中学的范建英老师努力做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认真备课注意课堂的趣味性与实效性,讲方法、放规律。利用班级日记、校报和期末鉴定与学生交流、沟通,在教育中坚持理解与尊敬相结合的原则用爱心去关爱学生,她快乐的负出着爱,也快了的收获着爱,每当她看见孩子们那无法掩饰的笑容,她就深深感受到了爱的`伟大和包容;爱的执着和真切。我们谈论师德,源自“因为有爱”。

大连第47中的老师,用爱心去浇灌着朵朵花蕾,让他们实现了人生价值;她坚持做到一日是三省吾身,学会了反思。她培育文化“桃李”,引导学生“自成蹊”,她感受到了教育的宽容,她感恩教育,他用“一片丹心映红了青山”。

四位老师的精彩报告,让我感触颇深,作为教师,我的心灵再次受到了深深的震撼,师德,尤其是具备良好的师德是教师的必备条件,是一名合格教师的先决条件和保障。撑起爱的蓝天、对教育的执着追求、真切的爱心、无私的浇灌、丹心映照下的教育、无悔的选择、感恩教育、付出努力、奉献青春,这一切的一切汇聚在一起就是师德。为师重在德,以德养心,以德育人,乃教师之本份。有德才会有一切,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所在。高尚的师德才是教师价值的最高体现和灵魂魅力所在。

我真诚的感谢这些师德标兵,感谢他们让我看到了教师的人生价值,让我懂得了如何为师,如何做人。快乐面对每一天,快乐工作每一天,用真诚的爱心感化学生的心灵,用纯真的爱心启迪学生智慧!

师德报告心得体会 篇6

20xx年12月24日下午,我们在中心校教学楼五楼会议室进行听报告,由三位师德标兵们分别做了先进事迹的专题报告,听了她们的先进事迹报告,让我深深感受到老师们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孩子们的一片真诚的心。她们用一颗炽热的心坚持在辛苦的环境下工作。这三位老师的人格魅力及那种崇高的精神,将成为我今后工作中的楷模。

从标兵们的'身上我看到了她们在教育事业上的奉献,把‘’爱“都洒在每个孩子的身上。她们像孩子的妈妈的一样爱学生。爱自己的孩子谁都能做到,爱别人的孩子谈何容易,真正做到可就难了。她们用心谱写自己的真爱和大爱,将教师完美的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融为一体,展示了新时代人民教师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她们把爱和智慧转化为‘’让每个人成为最优秀的自我”的教育理念,唤醒每个学生发展需要的心,力争让每个学生都享受到教师的爱。她们特别注意研究学生的内心。有针对性的把‘’学困生“给予关心和帮助。坚持以“心"育人,以德服人,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心育"风格。她们用心耕耘,真心投入,精益求精。深情寻觅教育的风采,她们告诉我们"心在哪里,成功就在那里。"只有用心去教育孩子,我才能感到幸福;只有爱岗敬业,才能追求卓越;只有为人师表,才能体会到人生的风采。

师德报告心得体会 篇7

20xx年11月30日,长安区教育局在区政府礼堂举行了一场师德报告会。听了这次报告后,真的是受益匪浅,从中体会到了教学的快乐和收获,现在我把体会总结以下几点:

首先,我认为即使自己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应当热爱自己的.事业。就应当把这事业当成最光辉的事业,把它理想化,神圣化,就像那些优秀老师那样勤恳工作,甘愿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师风,即教师的行为作风。师德师风对一个教师特别的重要,因为,教师是学生行动的标杆。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对于师德师风问题,不少教育家及国家领导人曾有过精辟的论述:孔子提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等;江泽民同志也说过:“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

综上所述,我们清楚地意识到:正确认识自身的职业价值,倡导爱岗敬业,强化责任意识,是社会对教育职业道德的必然要求。

我认为要提高自身的师德师风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下手,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一、爱岗敬业

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育事业尽心尽力。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努力创

新。尽心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不求最好,但求更好。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受到老师的影响而努力学习,不断进取。

二、尊重学生

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和尊重。我们要把学生当做平等的人看待,不能把学生当下级随便呵斥。只有我们把学生看重了,学生得到老师的尊重了,他们才会尊重老师,愿意学习这个老师所传授的各种知识。

三、努力进取

作为传道授业的老师,只有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的完善自己,才能教好学生。如果自身散漫,怎能要求学生认真。要提高我们的自身素质,这要求我们年轻教师多听取学生和老教师的各种意见。并且自身不断的学习,积极学习,不断开辟新教法。

四、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师德的人格力量

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学生均喜欢模仿,这将给学生成长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刻刻为学生做出好的榜样,凡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坚持严于律己。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教师是教人怎样做人的人,首先自己要知道怎样做人。教师工作有强烈的典范性,为人师表是教师的美德。教师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养出言行一致的人。

这是我对师德师风的一些体会。我自己要从以上各方面努力。坚持不断的学习,使自己能在不断更新的知识中汲取营养,能够把自己所学奉献给学生,更会在道德和作风方面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

师德报告心得体会 篇8

前段时间很有幸观看了“江苏省师德先进事迹报告会”,听了四位江苏省十佳先进教育工作者代表的讲述我十分感动。

四位老师用朴实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让我们读出了他们崇高的人生追求、高尚的师德情操、无私的奉献精神。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爱就是奉献”的真谛。

教师的道德是教师的灵魂,师德是教师职业理想的翅膀,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教书育人需要感情、时间、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这种付出是要以强烈的使命感为基础的。“育苗有志闲逸少,润物无声辛劳多”。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是要甘于寂寞,甘于辛劳的。这是师德的首要条件。

通过这次学习,我体会到要做一个称职的老师,做一个好老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以后我要在一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 为人师表

孔子书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重要视孩子的行为习惯,教授做人的道理,“要立业,先树人。”学生时代是世界观、品质、性格形成阶段,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是智慧的代表,是高尚人格的化身。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他们的精神世界起着无声无息的作用,就好比一丝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因此,教师一定要用自己的模范作用,为学生树起前进的旗帜,指明前进的方向,点燃他们心中的火种。教师不仅要有做人的威望,人格的力量,令学生所敬佩,还要以最佳的思想境界,精神状况和行为表现,积极地影响教育学生,使他们健康成长。

二、 热爱学生

教师必须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他们在品德、智力、体质各方面都得到发展。朱小曼曾说:“离开感情层面,不能铸造人的精神世界。”是教育,首先应该是温暖的,是充满情感和爱的事业,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情感方面的`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爱需要教师对学生倾注相当的热情,对其各方面给予关注,爱将教学中存在的师生的“我”与“你”的关系,变成了“我们”的关系。爱使教师与学生相互依存中取得心灵达到沟通,共同分享成功的欢乐,分担挫折的烦恼。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强劲动力。

教师作为一种特殊职业,其社会作用是巨大而又深远,但日常工作却是平平凡凡、默默无闻的,在这里没有显赫一时的财富和权力,没有令人羡慕的荣耀和名声,也没有悠闲自在的舒适和安逸,只有一颗热爱和忠诚于教育事业的心,是一颗教师崇高职业理想最闪亮的星。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