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优秀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知远网

2025-04-28方案

知远网整理的初中物理优秀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精选6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初中物理优秀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篇1

一、活动主题

“发现物理之美,探索生活奥秘”

二、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提高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活动内容

1.分组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生活场景进行观察,如家庭、学校、公园等。

要求学生记录下观察到的物理现象,并尝试用物理知识进行解释。

2.物理实验展示

在学校实验室或教室设置实验展示区,展示一些有趣的物理实验,如光的`折射、静电现象、浮力实验等。

安排学生轮流进行实验操作,并向其他同学讲解实验原理。

3.物理知识竞赛

组织学生进行物理知识竞赛,竞赛内容包括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物理基础知识、物理实验等方面。

通过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4.制作物理小发明

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制作一些简单的物理小发明,如太阳能小车、简易发电机等。

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小发明,并评选出优秀作品进行奖励。

四、活动时间

20xx年11月1日

五、活动地点

学校教室、实验室、校园及周边地区

六、活动评估

1.学生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情况,包括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知识竞赛等环节的表现。

2.学习成果评估:通过学生的观察记录、实验报告、知识竞赛成绩、小发明作品等方面,评估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3.反馈评估:收集学生对活动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对活动的满意度和改进建议。

初中物理优秀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篇2

一、活动目的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和技能解决生活和社会中的实际问题的素质,包括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践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表达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养成“探索――发现”品质,热衷发现、向往发明,勇于创新、敢于尝试,以及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二、参评对象

全市初中二、三年级学生,分初二、初三两个组别分别进行评选。

三、参评选题

参赛选手从“自然现象的探究、生活中物理问题的解决、物理知识的应用”三个方面考虑自主拟定活动主题(可以是教材上的综合实践活动选题,也可以是其它选题),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每组3至5人。

四、评选内容

依据“科学性、实践性、创新性、过程性、综合性”的原则对参赛选手提交的以下三个方面的材料进行综合评审:

(一)活动方案

1、选题的提出:选题要有创新性,要有对物理学科,物理与自然、物理与生活的'独到思考。

2、活动计划:设计合理、详细、操作性强,针对科学探究中的各个环节合理运用实验方法。计划中应包含指导老师、小组人员分工、合理的日程安排以及相应的任务分配。

3、实施方案:要有实验的物理原理以及实验设计的思路,物理原理或物理定律运用正确,实验设计的思路要新颖、巧妙,实验器材不限。

(二)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以过程性资料形式呈现,包含过程活动记录,主要实验过程的照片、视频、实验数据及现象记录,活动过程或某环节的反思评价,活动方案调整资料等。要求资料详实、数据完整、现象明显。

(三)活动成果

活动成果以“综合实践活动报告”的形式呈现,参加苏州市级评选的选题要报送不超过10分钟的校内汇报展评和答辩录像。

五、评分标准

(一)创新性

活动选题新颖;在技术思路、物理原理、方法运用上有独到的理解;提交的成果与以前已有的成果相比,有创新见解或有特点的实物制作。

(二)科学性

活动涉及的物理原理或物理定律运用正确,符合学生思维特点;选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实际;研究有一定的深度;研究过程方法科学;问题分析透彻,所得结论经得起推敲和验证。

(三)实践性

课题的整个研究过程,必须由参赛学生亲自完成;学生表现出积极地参与热情;团队成员有明确的分工与协作;“知与行”、“动脑与动手”的结合与统一;活动中学生认知和体验不断加深,具有生成性;活动结束时“知、能”均得到发展。

(四)过程性

在网上活动专区按照要求及时上传:选题思考、活动计划、实验方案及修订方案、实施过程资料(包括文档、图片、影像等)、活动成果呈现。上传资料应反映活动的主要过程,具有真实性。

(五)综合性

活动必须体现个人、社会、自然的内在整合;体现科学、技术、艺术、道德的统一。

成果不得抄袭。如有抄袭现象,取消参赛资格。

六、评选方式

评选活动采用书面与录像评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一)参评选手登录xx实验教学研究网(xx)初中物理优秀综合实践活动专区上注册报名,上传活动有关资料,每组限报一个课题,每小组限一名指导教师。

(二)评选分初二与初三两个组别分别进行评选,每组分初评和复评两轮进行。

1、初评

各市、区教育装备管理部门负责对所辖地区所上传的作品进行初评,按比例推荐参加全市评选选题。

2、复评

苏州市教育装备与勤工俭学管理办公室负责组织复评,复评根据活动网上上传资料和成果展示录像综合评分。

七、奖项设立

本次评选每个组别分别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并给参加活动的学生和指导老师颁发证书。根据省文件精神推荐优秀作品参加省级比赛。

八、时间安排

(一)初三组

1、20xx年11月1日—20xx年2月15日为注册报名和资料上传时间,20xx年2月15日18:00停止资料上传。

2、20xx年3月10日各市、区完成初评工作,20xx年3月30前底完成全市复评。

(二)初二组

1、20xx年3月1日—20xx年5月30日为注册报名和资料上传时间,20xx年5月30日18:00停止资料上传。

2、20xx年6月20日各市、区完成初评工作,20xx年7月15日前完成全市复评。

初中物理优秀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篇3

一、活动主题

探索生活中的摩擦力

二、活动目标

1.让学生了解摩擦力的概念、产生原因及影响因素。

2.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活动对象

初中学生

四、活动时间

20xx年11月1日

五、活动准备

1.收集与摩擦力相关的资料、图片、视频等,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2.准备实验器材,如木块、木板、毛巾、砝码、弹簧测力计等。

3.设计活动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摩擦力的认知程度。

4.划分活动小组,每组推选一名组长。

六、活动过程

1.导入阶段

(1)播放一段关于摩擦力在生活中应用的'视频,如汽车刹车、人走路等,引起学生的兴趣。

(2)提出问题:什么是摩擦力?摩擦力在生活中有哪些作用?引导学生思考。

2.知识讲解阶段

(1)利用多媒体课件,讲解摩擦力的概念、产生原因及影响因素。

(2)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摩擦力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3.实验探究阶段

(1)分组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内容包括:在不同表面上拉动木块,测量摩擦力的大小;改变木块上的砝码数量,测量摩擦力的大小等。

(2)实验汇报: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分析摩擦力大小与实验因素之间的关系。

(3)点评:对各小组的实验结果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总结出摩擦力的影响因素。

4.拓展应用阶段

(1)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减小或增大摩擦力?

(2)让学生举例说明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危害。

(3)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没有摩擦力,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

5.总结评价阶段

(1)各小组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和体会。

(2)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评价,表扬表现优秀的小组和个人。

(3)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摩擦力的小论文。

七、活动评估

1.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如是否积极参与讨论、实验操作是否认真等。

2.知识掌握程度:通过问卷调查、小论文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摩擦力知识的掌握程度。

3.团队合作能力:观察小组内成员之间的合作情况,如是否分工明确、是否相互协作等。

4.创新能力:观察学生在实验设计、讨论发言等方面是否有创新思维。

初中物理优秀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篇4

一、活动主题

“趣味物理制作——够智慧你就来”

二、活动理念

初中物理是一门启蒙教育的学科,让学生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形成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实验是初中物理重要的一部分,特别是在当前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提倡探究性学习”的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生的动手能力的提高,显得尤为重要,而且,通过实验,可以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其学习的内在动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攀登科学高峰的信心与勇气。

趣味物理制作是一种我们努力寻找贴近学生的生活的点,以学生熟悉的现象为研究对象,用学生常见的物品和生活用品为实验器材,使学生对物理产生亲切感和认同感,让学习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动脑能力,并且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是一个适合初中所有学生参加的第二课堂,目的在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和增加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和物理知识实际应用能力。

三、活动准备

活动前,同学们分好组(建议2-4人一组),按照附录选择好小组要进行的趣味实验题目。老师会在学生动手操作前,给学生做好知识指导,指导同学们做好材料的准备和知识准备!并且要求学生在给定时间内完成制作!

四、活动人员

学生小组成员,若干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活动,负责注意学生的人身安全)

五、活动地点

篮球场(物理实验室)

六、活动时间

初二下期中考试后(五月中旬)

七、活动内容

按照附录中所给制作选择一个,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取材和完成制作!最后进行集体表演!

初中物理优秀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篇5

一、活动主题

物理科技小制作

二、活动目标

1.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

2.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三、活动内容

1.创意设计

学生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提出自己的科技小制作创意。

小组讨论创意的可行性,确定制作方案。

2.材料准备

根据制作方案,收集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对材料进行整理和分类,确保制作过程顺利进行。

3.制作过程

按照制作方案,学生分工合作,进行小制作的`制作。

在制作过程中,遇到问题及时讨论解决,不断改进制作方法。

4.成果展示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科技小制作,并介绍制作原理和功能。

评选出优秀作品,进行奖励和展示。

四、活动步骤

1.活动准备阶段

教师展示一些物理科技小制作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自由分组,每组 3-5 人。

教师讲解活动要求和注意事项。

2.活动实施阶段

学生进行创意设计和材料准备。

小组合作进行小制作的制作。

教师巡视指导,提供必要的帮助。

3.活动总结阶段

成果展示和评选优秀作品。

学生分享制作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教师对活动进行总结评价,鼓励学生继续探索物理世界。

五、活动评估

1.创意评价:评价学生的创意新颖性和可行性。

2.制作过程评价:评价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参与度、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成果评价:评价科技小制作的外观、功能和实用性。

4.学生自评和互评:学生对自己和其他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提出优点和改进建议。

初中物理优秀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篇6

一、活动主题

制作简易电动机

二、活动目标

1.让学生了解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结构。

2.通过制作简易电动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3.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活动对象

初中学生

四、活动时间

20xx年11月1日

五、活动准备

1.收集与电动机相关的资料、图片、视频等,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2.准备制作简易电动机的材料,如磁铁、漆包线、电池、导线、开关等。

3.设计制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制作成指导手册。

4.划分活动小组,每组推选一名组长。

六、活动过程

1.导入阶段

(1)播放一段关于电动机在生活中应用的视频,如电风扇、洗衣机、电动车等,引起学生的兴趣。

(2)提出问题:电动机是如何工作的?引导学生思考。

2.知识讲解阶段

(1)利用多媒体课件,讲解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结构。

(2)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电动机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3.制作阶段

(1)发放制作材料和指导手册,让学生分组制作简易电动机。

(2)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各小组展示制作成果,分享制作经验和体会。

4.拓展应用阶段

(1)组织学生讨论:如何改进简易电动机,使其性能更好?

(2)让学生思考:电动机在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3)引导学生将电动机的原理应用到其他领域,如制作简易发电机等。

5.总结评价阶段

(1)各小组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和体会。

(2)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评价,表扬表现优秀的小组和个人。

(3)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电动机的小论文。

七、活动评估

1.制作成果:观察学生制作的简易电动机是否能够正常工作,性能是否良好。

2.知识掌握程度:通过问卷调查、小论文等方式,了解学生对电动机知识的掌握程度。

3.团队合作能力:观察小组内成员之间的合作情况,如是否分工明确、是否相互协作等。

4.创新能力:观察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是否有创新思维,如改进制作方法、增加功能等。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