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两万里》读书心得

知远网

2025-04-27心得

知远网整理的《海底两万里》读书心得(精选13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海底两万里》读书心得 篇1

暑假里,我又重新读了一遍《海底两万里》这本书。

这本书里面的人物有尼莫船长,他本来是一位备受人民爱戴的王子,因为妻子和女儿被敌人杀害,悲愤之下带领伙伴们离开祖国,他以超群的智慧设计建造鹦鹉螺号潜水艇,过起了隐居在大海里的生活;还有阿洛纳斯教授,是巴黎自然博物馆的教授,接受美国海军部的邀请在海上寻找海怪;还有一个人物是老实人,他是阿洛纳斯教授的助手,对教授很忠诚;还有一个人物是尼师傅,号称“鱼叉王”,酷爱捕鲸。

这个故事发生在一百多年前,起因是一连串的航海事故。阿洛纳斯教授、老实人、尼师傅一起乘坐鹦鹉螺号开始海洋之旅,在旅途中,他们三位认识了鹦鹉螺号的船长尼莫,尼莫告诉他们三位,潜水艇上有一个很大的图书馆,里面有世界上所有的古书,还可以抽烟斗,是用海草做成的,很环保,教授特别高兴。鹦鹉螺号上还有观光厅,透过玻璃可以看见深海里的.各种生物,尼师傅很喜欢。

我印象最深刻的描写是,尼莫船长带他们三个一起去深海捕猎,教授被深海的景色惊呆了,清晨的阳光透射在水波中,被分成色彩丰富的光柱,海底的植物、礁石和珊瑚都被光柱包围了,好像五彩缤纷的万花筒,这种景象无法形容。

这本书还有很多有趣的故事,感兴趣的同学们不妨也来读一读吧。

《海底两万里》读书心得 篇2

读了《海底两万里》,它让我更深入地了解了大海。以前,我只知道大海是可怕的,是凶猛的,专门在海上“伤害”人类,所以人类的“克星”是大海,没人能阻止它的破坏。可是,我错了,这只是它暴躁的一面,它还有别的一面呢!

大海也有温和的一面。它在夜晚,海浪如同波浪,静静地拍打着礁石,发出温和的声音。乳白色的海洋,在月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平静。船只慢慢地漂浮在海洋上,不时发出“嘟嘟”的汽笛声,在幽静的海面上,显得响亮而清脆!

大海还有美丽的一面。大海的表面虽然波涛汹涌,可是,在海底,你却能看到,让你意想不到的奇景,珊瑚礁、海底森林、海藻。它们形状各异,五彩缤纷,阳光像透过三棱镜一样折射于珊瑚礁,形成了赤、橙、黄、绿、青、蓝、紫的七彩边框。海底的森林更是有趣,会把动物看成植物,把植物看成动物!海藻也十分奇特,弯弯曲曲地伸向海面。如果你在海底漫步,会看到一座悬崖峭壁,直通海面,高出海面几千米,那就是大陆……

大海不仅有美丽、温和的一面,还有无私奉献的一面。在大海的深处,有取之不尽的石油、煤矿。陆地上的所有物质,在海底都能见到,甚至陆地上没有的东西,海里也照样有,人类的陆地资源在一天天地减少,而在浩瀚的海洋中,却有取之不尽的煤矿、石油,海洋为人类提供了许多资源,使人类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海洋是一个巨型的聚宝盆,是一个特殊的世界,它带给人类许多疑问和灾难,也同时带给人类无数的财富和快乐。

我知道了一个道理:不管是什么事物,都不能只看一面,而是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观看,发掘!这样才能完整地了解一个事物的本质。

《海底两万里》读书心得 篇3

大家好!我在寒假里看了一本叫《海底两万里》的书,它是法国人凡尔纳写的,讲的是1866年许多船只遭到不明海底怪物的袭击,有一天,经过改装的“林肯号”决定追捕那个怪物,还邀请生物学家阿龙纳斯教授和他的仆人康塞尔和鱼叉王尼徳·兰,但是“林肯号”反而被那个“海怪”追捕,最后被击沉,阿龙纳斯他们掉到了海里,被“怪物”救起来,之后才知道,原来它不是怪物,是一艘名为“鹦鹉螺”号的潜水艇。

它的船长尼摩,是个不明国籍的神秘人物,潜艇上的许多部位都很精密,用品是由海洋的藻类、动物的`部位制成的。阿龙纳斯他们别无选择,只好跟着鹦鹉螺号傲游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地中海、红海,还遇到了恐怖的大章鱼,防御凶残的巴布亚土著人,海底复仇,南极冒险……

看完这本书后,我觉得这本书既有丰富的地理知识,还有很多的生物知识,它既是一本科幻小说,也是一本很好看的百科全书,它让我看得津津有味,同学们,你们可以看一下这本既好看又精彩的书。

《海底两万里》读书心得 篇4

海洋,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波涛汹涌,时而变幻莫测,时而神秘如梦。海洋,我们感谢它的慷慨给予,热爱它博大胸怀,想探索它的无穷奥秘,《海底两万里》这本书给了我认识海洋的平台。

通过阅读《海底两万里》这本书,我认识到海洋是人类的未来家园,海洋为人类提供了大量的盐、鱼、虾等海产品,提供了煤炭、石油等矿产资源,提供了取之不尽的风力、水力发电资源……

《海底两万里》的作者儒勒·凡尔纳以第一人称的写法,写了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和仆人康赛尔、加拿大人尼德兰误入“鹦鹉螺”号后,经历了充满传奇色彩的海底之旅。鹦鹉螺号的主人尼摩船长是个性格阴郁,知识渊博的人,他们一道周游了太平洋、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大西洋以及南极和北冰洋,遇见了许多罕见海底动植物,还有海底洞穴、暗道和遗址,其中包括著名的沉没城市亚特兰蒂斯,这个拥有与希腊相当的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

阿龙纳斯是一位对知识勇于探索,永不满足的人;当尼德劝他逃走,他犹豫不决,他不想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他把在海底千奇百怪的发现仔细观察,并做了笔记。阿尤那斯在航行中流露出他对尼摩船长出类拔萃的才华与学识的'钦佩。但在引人入胜的故事中,还同时告诫人们在看到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同时,重视防止被坏人利用、危害人类自身危机的行为;提出要爱护海豹、鲸等海洋生物,谴责滥杀滥捕的观念。

康塞尔,一位对主人忠实的小伙子,对动物分类了若之掌。任何动物只要知道名字。就能分出它属什么类,哪一科……他详细的介绍鱼类、贝类、珊瑚、海底植物、海藻、海洋生物循环系统、珍珠生产等科学知识,是个名副其实的海洋学家。

在漫长的旅行中,时而险象环生,时而诗情画意,时而波澜壮阔,令人读来心为之动,情为涌,从而更增强了我们保护海洋资源,探索海洋秘密的决心。未来我也要到海底去游览,去建设海底城市,让人类的生活多元化,跟丰富多彩的海洋生物做朋友,让人类的生活更精彩。

《海底两万里》读书心得 篇5

这是老师推荐的书中我读的最后一本书《海底两万里》。本来我是对这本书不感什么兴趣的,但是后来我读着读着便有些钟情于它。

他讲的大体上是这样一个故事:法国博物学家阿罗纳克斯教授应邀登上一艘驱逐舰,参与追捕当时盛传的海上“怪物”,不幸被“怪物”俘获。而所谓的“怪物”竟是一艘当时无人知晓的潜水艇,潜水艇艇长尼摩邀请阿罗纳克斯教授一行三人做海底旅行。沿途,他们饱览了海底变幻无穷的奇异景象和各种各样、行行色色的海洋生物,经历了种种危险。最后,他们几经艰险,得以逃脱,终将这一海底秘密公诸于世。

但是我对它那玄乎的故事情节,并不怎么感兴趣,而让我深陷其中、无法自拔、颇感兴趣的是另一些奇妙的东西。

就像是那奇妙的儒艮,它们都是哺乳动物,体色灰褐,体长1.5至2.7米,栖息于热带海中。没有毛,圆头小眼。前肢作鳍形,后肢退化。它在哺乳时,经常用前肢拥幼仔,头、胸露出水面,远远的`望去就像是抱着儿子的母亲,所以也叫美人鱼。

还有鲭鲔鱼,他脊背呈蓝黑色,肚腹上长有银白色的鳞,背鳍呈幅状在闪闪发光。这些鱼脑袋很小,身子十分光滑,而且呈梭子状,有的身长超过三米,胸鳍特别有力,尾鳍分叉。它们游动时,就像结队飞行的鸟儿一样,呈人字形。

看到这些奇妙的东西,我不禁向往着长大之后,我也可以坐在潜水艇里去观看着美丽而又神奇的海洋世界。

希望在那时,我可以看到乳白色的电鳗,好似无法抓住的蒸汽似的一闪而过;看到康吉鳝,系一种长约三四米的海鳗,身上点缀有青、蓝、黄三种颜色;看到长约三尺的无须鳕;看到绦鱼,形状犹如飘于水中的细长的海带一般……

当然了,我更希望看到海胆、双壳贝、马刺螺、盘形贝、蟹守螺、玻璃贝,还有一些美丽的珊瑚。

当然这本书我是真的非常喜欢,而这篇文章里的知识与向往也来自于这本书,也正是因为这本书,我比原来更加的了解了海洋,而且还有了海洋旅游的这个梦想……

《海底两万里》读书心得 篇6

《海底两万里》是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尔·凡尔纳的代表作品。小说以博物学家皮埃尔·阿罗纳克斯作为第一人称,以他与两位同伴在捕杀一个疑似独角鲸的海怪的途中发生海难为背景,叙述了他们发现海怪其实为一艘潜水艇,接着跟随潜水艇环游世界海洋,最后有惊无险地逃出潜水艇的过程。全文的主要人物并不多,然而却个个性格突出,栩栩如生,加上小说涉及到的生物学、地理学、物理学、化学乃至艺术、文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再穿插进一些对于人生哲理的研究与探讨,可见其作者极为深厚的知识修养以及文字功底。

在此部小说中,最吸引我的亮点,无非是这位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主人公一一神秘莫测的艇长尼摩先生。他自身具有的无比鲜明的特点,以及对人对事所幸存在的矛盾复杂的情感,无不是全小说重点描写的对象。在他的身上,人性的光辉与弱点并存,且冲突得极为厉害,这是我在以前的阅读过程中极为罕见的现象。通过他,我们亦可以学会以及反思许多东西。

首先,尼摩艇长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这一点毋庸置疑。他所制造的潜艇,外形坚固,装备精良,设施完善,应有尽有。它可以毫无困难地如鱼儿般穿过礁石满布的死亡地带,也可以破冰南下北上,直达高纬度的极地;它可以浮在薄薄的海平面之上悄然不动,也可以飞速下沉,闯入海底两万里的无生命环境。尼摩艇长为何有如此大的本事?因为他热爱海洋。在小说中,他曾说过:“大海就是一切!它覆盖了地球上十分之七的表面,大海的气息纯净健康。在这浩瀚的海洋里,人绝非孤独,因为他会感觉到在他的周围处处有生命在蠕动。大海只是一种超自然的奇妙生活的载体;他不是别的什么,而是运动,是热爱。”可见,尼摩艇长在海中的居所不是用冰冷的铁甲,而是用满满的情感建造起来的,倾入了他全部的心血!如此的建筑,怎能不成功,而大海又怎能不用自己最博大的胸怀来迎接它的到来呢!将自己所研究的东西看做自己的亲人而不是产品,将伟大的自然看做是自己的父母而不是自己的敌人,这正是科学家最值得崇敬的一点,而尼摩艇长毫无疑问,将这一点诠释至了完美。

仅仅从科学方面来说,尼摩艇长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现在的科学研究,包括我们日常的学习,太多成分上添加了明确的功利目的,而不是单纯的热忱。这样有目的的活动,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从而难以得到充分发展。爱因斯坦说,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的教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对一切要接受的知识报以充分的热情,以绝对积极主动的态度迎接生活所赐予的东西,相信在任何一个方面,我们都可以像尼摩艇长研究潜艇那样成功。

读到这里,我们又不得不为这位热爱着自己的研究的学者感到惋惜了。他有着让人望尘莫及的智慧,却一心想着用这种智慧来与人类作斗争一一当然,在他眼中,这是所谓的“和平”。在小说的结尾,我们认识到的,已经不再是一位才智过人的学者,而成为了一个满目仇恨,血腥残暴的复仇者。他为了自己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竟然可以将自己的潜艇化身为屠刀,再冷眼注视着被自己亲手屠杀的人们如何做着最后的挣扎,然后随着巨大的海洋漩涡沉入海底。正如作者所说,尼摩艇长成为了一个可怕的伸张“正义”者,一个名副其实的复仇天使!我无法了解到怎样的遭遇使得他产生了一种无法用时间磨灭的深仇大恨以至于离群索居,来到海底;也无法了解他口中的正义究竟有着怎样“崇高”的复仇目的。我只知道,作为一个人,无论曾经经历过什么,那怕是撕心裂肺的痛苦,也没有任何理由可以向着自己的同胞举起屠刀!将自己所受的遭遇以牙还牙地付诸于其他人,只能展示出一颗黑暗的心灵。尼摩艇长的遭遇我们固然同情,但我们更应该同情的,是他已经不再受到阳光眷顾的'灵魂。

和平在尼摩艇长眼中已经扭曲,我们不禁思考:何谓和平呢?这是一个千百年来人们所共同探究的问题。在我眼中,这个在人们看来难上加难的问题,其实有着最单纯的答案。没有战争,没有血腥,没有自相残杀,人们互助互爱,便为和平。只是要做到这一点,的确太难。古往今来,从石器时代的木棍弓箭,到古文明时期的手持长矛驰骋战场,再到近代的坦克炸药,以及一次可以“解决”掉数十万人的核武器,人们不断的地将精力花费在制造武器上,为了金钱与领土,水与石油,为了一切的欲望。人们可以在战争中强大,但更多的是毁灭。冤冤相报着,一代一代,永无止境。呼唤和平已不再是新鲜的话题,但是世界上的硝烟依旧在蔓延。个人的力量总是太渺小,我想如今,作为新一代的青少年所能做的,只有立下誓言,决不为侵略之战流下一滴血,今生为何平做出的贡献。

《海底两万里》作为一部科幻小说,不仅涉及到了科学领域,还引领着人们对于科学乃至科学领域之外的话题有了更深层次的见解,是一部极大丰富人们内涵与修养的小说,所以一直到今天,依旧深得人心。

尼摩船长:《海底两万里》中的尼摩艇长是小说里一个居主要地位的人物。这个知识渊博的工程师,遇事头脑冷静,沉着而又机智。他不是关在书斋之中和温室里经不起风吹雨打的科学家,而是一个在反抗殖民主义斗争的烈火中成长起来的民族志士。他搜集海底金银财宝,支援被压迫民族的正义斗争。当祖国沦为殖民地后,他带领少数志同道合的人潜入海底,用反抗的行动和不满的言论,支持和唤醒被压迫民族反抗殖民统治的斗争。凡尔纳借尼摩艇长之口谴责了殖民主义者在印度次大陆的野蛮的扩张行为。表面看来,尼摩艇长似乎是个与世隔绝的心如死灰的隐士,然而从他内心深处迸发出的炽热的感情,表明他是一个时刻关注着世界政治风云的科学战士。尼摩艇长所渴望的不是金钱和财富,而是人身的自由和幸福。他曾呐喊过:“在海中我不承认有什么主子,在海中我完全是自由的。”这是尼摩艇长的肺腑之言,如实地道出了他对殖民主义统治的强烈不满,反映了他对自由的追求。他把自由看得高于一切。为了自由他对肮脏的大陆连“一寸土地也不靠近”。他在大海下漫游着,生活着,他生活的一切必需品都取自于大海,他宁可把多年的用心研究的科学成果同他的身躯一起奉献和葬于大海,也不愿为野蛮的殖民统治者服务。凡尔纳塑造的尼摩艇长是处在资本主义上升阶段,有着人文主义和民主思想的典型的人物形象。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他代表着新兴的资产阶级的利益。透过他的个性,可以看到处在上升阶段的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那种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但到小说结尾,尼摩船长所做的一番事:攻击其他国家的战船并击毁。又给他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使人琢磨不透。

《海底两万里》读书心得 篇7

这个暑假我看了一本书,名字叫《海底两万里》。

这本书一开始讲述的是许多轮船在大海上航行时,总是碰到一个类似鲸的东西。而且还能发出巨大的光芒。让人睁不开眼睛。这种类似鲸的东西有坚硬的外壳,足以把一条轮船撞出一个大洞来。

为此,大家更关心起来了这种东西,议论纷纷。经过专家猜测它是一种独角鲸。于是,大家便开始了捕捉行动,想看一看它到底是一个什么东西。令人出乎意料的是轮船沉了。船上全部的人都掉进了海里。而船上的鱼叉手探测员,和一位专家,无意间摸到这种令人惊叹的“怪物”。就在这时,“怪物”的一个舱门被打开了。原来,大家所说的怪物是一条潜艇。大家便开始了漫长的海底探险。这三个人中途几次想逃跑,但都没有成功,但最后他们在海底“行走”了两万里后,终于逃出了这条潜艇。

从中我知道了只要有勇气和坚定的信念,就没有不成功的事。

《海底两万里》读书心得 篇8

尼摩船长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地球需要的不是新大陆,而是新的人类。

我之前听过一句话,如果从地球诞生至今只有24小时,那么在24小时的地球历史中,人类在最后3分钟才登场,最后的1分10秒,现代人类才出现。

其实相比浩瀚的星辰大海,人类何其渺小!可是我们的出现却给地球带来了重创。我们为了自己的需求大量开垦,为了利益大量捕杀海洋动物,污染海洋环境,现在发生了那么多自然灾害,也许就是地球给人类的报复。我曾经在普吉岛潜水的时候,内心受到了很大的震撼。那里的海洋真的很透彻,没有一丝污浊,那里的鱼儿都是自由的活泼的,对人类没有一丝惧怕与躲避:这才是我们与自然相处时该有的样子。毕竟,如果人类变成了鱼群,是希望自由,还是被别的生物滥捕滥食呢?一定是前者。我们现在却做到了后者。

传说所有人类的灵魂都是海里一条巨大的鱼,出生的时候从海的此岸出发,在路途中,有时相遇,有时分开,死时去到海的彼岸,之后变成一条沉睡的小鱼,等待多年后的再次出发。这个旅程永远不会结束,生命往复不息。

心烦时,去看看海吧。我一度认为海洋不过是沙滩,大浪,阳光的代名词。直到在夏威夷坐在潜水艇里潜入深海,我才彻底意识到自己错了。深海正如海底两万里所述的一样,神秘,却真实。尼摩艇长说,他们的衣食用都取自海洋,他热爱海洋,海洋中没有争斗、厮杀和独裁。我想尼莫的意思是,没有人类。当你真正感到自己与海洋融为一体时,你会发现,大海真的蕴藏着无数的生命力!不管是鱼,珊瑚,水母,还是海草,都是一个个鲜活而独立的生命;但“整体永远是大于部分之和的”,只有将这些独立的个体都融入到湛蓝的海洋里,这,才是最美的地方。

我仿佛真正懂了为什么尼摩船长选择了海洋。

也愿自己是一条鱼,不受人类世俗干扰,在深海中游荡,游荡……

《海底两万里》读书心得 篇9

看到《海底两万里》这本书的书名,就有一种认为这本书不是很有意思的感觉,海底有什么值得我们去探索的呢?读过之后,才明白到自己的孤陋寡闻,并不是只有一望无际的沙漠,高耸入云的山峰,物种繁多的热带雨林才值得我们去探寻的。那广袤无垠的海洋更是一个物种多得数不胜数的大宝库。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1866年,人们发现了一只所谓“独角鲸”的大怪物,使欧洲人心惶惶、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收到邀请参加了捕捉“独角鲸”的行动。但在与“独角鲸”的战斗过程中,“林肯号”受到了“独角鲸”的攻击。阿龙纳斯、尼德兰和康塞尔不慎落入了海中,但幸运的是被惊动一时的“独角鲸”所救。原来,那只刀枪不入的“独角鲸”是一艘造型奇特的潜水艇——“鹦鹉螺号”。然后,他们与潜水艇的船长尼摩开始了奇妙的海底之旅,但是三人并没有真的留下来,而是时刻想着逃出去,回到法国。终于在一次大漩涡之中,三人逃了出来,回到了法国,讲事实的真相公布于众。而那艘潜艇则不知所终了。

书中的故事情节曲折,引人入胜,画面多姿多彩、气象万千。他们三人跟着尼摩船长从太平洋出发,经过了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进入大西洋,还穿过了南极点,看见了许许多多我们平常所不曾见到的海生动植物和水中那奇异的景象,还经历了搁浅、土著人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救援抹香鲸等许多险情,这些画面都栩栩如生,犹如现代的高科技——3D电影一般,让我不禁想到3D电影《阿凡达》中驾鸟乘风飞翔的场景一样惊险、刺激,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大章鱼的触手扭曲着向你伸来;鲨鱼张着血盆大口向你扑来……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一章是——“一颗价值千万法郎的珍珠”:尼摩船长带着阿龙纳斯等人去收集珍珠时发现了一位印度采珠者受到了黑鲨的攻击,幸亏尼摩船长的勇敢和尼德兰对鲨鱼身体结构的了解,用鱼叉刺中鲨鱼的心脏,完结了它的生命。从尼摩船长挺身而出,不顾及自己的安危可以看出,尼摩船长虽然平时对人十分冷淡,但是这个奇怪的人的善良之心并没有完全泯灭,在挺身而出和视而不见中,选择了挺身而出救那个印度采珠者。

看完这一本书,我对作者的写作能力十分佩服。他的写作水平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而且儒勒·凡尔纳拥有超凡的想象力,他在他那个连电灯都还没有的年代,想到了现代才有的高科技设备——潜艇,不得不让我对他产生一种敬佩之情。当然,我认为他的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可能是读了大量书籍得到的。我也要多阅读,多练笔,使自己的作文水平在提升一个境界!

《海底两万里》读书心得 篇10

“在海中我不承认有什么主子。在海中我是自由的。”——题记

“阳光以相当倾斜的角度照射在波涛起伏的洋面上,像是通过三棱镜被分解折射了似的。水中的花朵、礁石、胚芽、介壳、珊瑚等在阳光的折射下,它们的边缘呈现出阳光的七彩。令人赏心悦目。各种颜色交错组合,构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五彩缤纷的万花筒,总而言之,宛如一位善用色彩的狂热画家的调色板!”

漫游在艳丽奇观的海底,无论是谁都将在这片神奇的领先领域被折服。

随着神秘的海底面纱的逐渐揭露,“鹦鹉螺号”上的乘员也将自己的人性披露于众。

自由。一个在这趟无与伦比的旅途中一次次被提起的话题。

“这个印度人是被压迫国家的一个居民。我不但现在要站在这个国家的一边,而且只要我一息尚存,我就永远站在被压迫国家人民一边。”

这样一句激昂而又坚定的一句宣言,正是尼摩船长所告出的。他是一位具有正义感的,反抗压迫的战士。他仇视压迫,他泯灭人性,为了复仇,他不惜一切代价消灭人类。面对手无缚鸡之力的人类战船,他狠心开炮杀害他们。

“水漫上来了,战舰上不幸的人们有的正在往桅索上爬。有的正顺着枪杆向上攀,有的则在水中绝望地挣扎。这些受海水入侵惊吓的人简直就像热锅上的蚂蚁!”

就算是目睹如此恐怖画面的尼摩船长,这个可怕的伸张正义者,名副其实的复仇天使,依旧在张望,没有任何怜勉之情。

是什么令他变得如此没有人性?

尼摩也曾经是一个受害者,原是一位同样正常的人类。当地受到危胁,受到迫害,甚至连自己的妻儿都保护不好,受人杀害。他失控了,变异了。潜逃到海里躲避人类。同感,他对那些也同样受到无情压迫的人有着无限的.悲勉之心。

在他对一个落难者,这个与他有着相似之处的印度人,他伸出了援助的双手,表现了只对被压迫人民的无私奉献精神。

也许,他在选择沉入未知海底的背后,隐藏了对自由的渴望。他迫切地需要自由,所以要在海洋中实现自己的愿望。在海里,没有人再来带给他压迫、伤害,他才能够真正地能为自己的主人!

尼德·兰,另一个同样渴望自由,向往陆地的人。在“鹦鹉螺”号上的第一分每一秒从未停止过对自由的恳求。

“在我看来,哪里有拘束,哪里就不会有快乐。”

每个人都在这片自我中体现出了对自由的渴望。

正如塞万提斯所说:自由是上帝赐给人类最大的幸福之一。

《海底两万里》读书心得 篇11

寒假里,我认真地读了《海底两万里》,这是一本充满神奇色彩的探险小说。读了这本书就像是跟主人公一起坐上了“鹦鹉螺”号一起遨游了神秘的海底世界,还学到很多课堂上没有的知识,可以说是收获多多啊!

书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故事是《被困冰山》。

“鹦鹉螺”号被困在了冰山下面的冰洞里,尼摩船长叫了许多船员下去往下挖,冰把潜艇和下面的海水隔离了十米,也就是说,底下的冰有十米厚,上面又是一座冰山,只要往下挖,就一定能出去。可是事情并没有我们想的那么简单,虽然他们在挖,可是,让人没想到的`是,冰居然也在结,而且速度比挖的速度还要快,他们还发现前后的冰正在渐渐地合拢,更糟糕的是船里的空气已经快用完了,主人公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就在这时,尼摩船长嘴吐出了三个字“用开水“。大家立即开始烧开水。开水烧好后,他们立马把开水从管子里放出去,气温马上升了上去,到了零下一度,他们开始疯狂地挖起冰来,因为只剩下二米的冰了。等了会只剩下一米的冰了,全体船员上了船,他们打开阀门储水仓开始进水,船一下子重了一百吨。

尼摩船长用他的智慧解除了这次危机,令我非常地敬佩。从这个小故事中,使我体会到,自己生活中碰到的一些困难都算不了什么,更不用去退缩或害怕,只要我们善于发现问题、仔细地分析问题,努力用自己的智慧勇往直前,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相比之下,我感到很惭愧。在寒假里,我参加了富阳日报组织的冬令营,当中有个游戏项目就是攀岩,这是我最害怕的。当时,不管老师同学怎么鼓励,我都不敢尝试。我缺少的正是尼摩船长的那份勇敢和自信啊!以后,如果再遇到像攀岩这类的活动,我一定要勇敢地去挑战,勇于战胜自己。

《海底两万里》读书心得 篇12

浩瀚的海底世界如同一个巨大的魔盒,充满了许许多多未知的神秘。它简直就如“地球上的太空”!深海的世界丰富多彩,那里生活着无数令人惊奇的神秘生物。19世纪法国伟大的科幻作家儒勒·凡尔纳以其独特的想象、生动的文笔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奇特的海底世界,激发了作为青少年的我们热爱科学、向往探险的热情。

《海底两万里》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自然科学家阿龙纳斯和仆人康塞尔、渔叉手尼德兰在追捕海洋怪物时,意外登上了潜水艇“鹦鹉螺号”,自此开始了充满传奇色彩的海底旅行。“鹦鹉螺号”的主人尼摩船长是个性格独异、博学高雅的人。在短短不到10个月中,他们畅游了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红海、地中海、南极海、北冰洋,航程约两万里,大约为这天绕地球两圈的8万公里。在周游的过程中,他们亲眼见证奇妙、令人叹为观止的海底景象,发现了海底煤矿和沉船宝藏,与鲨鱼、章鱼展开较量,击退土著人的围攻等等。最终,凭着坚韧的意志与过人的智慧,阿龙纳斯教授与同伴回到了陆地。一系列的经历,在给我们带来崇高的审美享受的同时,也带给我们科学性的知识。

未知使人好奇,好奇又能激发我们探索的兴趣,而探索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动力。书中自然科学家阿龙纳斯怀着对海底世界的好奇,乘坐“鹦鹉螺号”展开了海底旅行。“鹦鹉螺号”是一艘潜水艇。值得一提的`是,凡尔纳在写这本书时,那个时代并没有潜水艇。书中上部向我们描述了一片奇妙罕见的海底森林,那里有着灿烂的美景和形形色色的植虫动物,让人不禁有探索海底的愿望。同时书中人物在海底漫步所带装备卢格罗尔呼吸器及兰可夫探照灯,在这天都成为显示,这些无一不向我们展示了科学技术的伟大。书中下部向我们介绍了红海其命名的由来。这是由于海中有一种微生物三棱藻,会分泌出一种朱红的黏性物质,使海水呈红色,更进一步丰富了我们的海洋知识,认识到科学世界的奥妙,

这部小说将文学性与科学性进行有机融合。这部作品中融入了超多的海洋知识,覆盖多个领域,仿佛领我们进入一个奇特的科学世界。数学、化学、物理学、地质学都有涉及。尤其是海洋生物学,作者的描述更为详细,如数家珍,让我们欣赏到不一样的海底奇幻世界。如今,?夜?研制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最大深潜度到达7062米,在深海中,与独特的海底风光奇遇。“蛟龙号”的成功深潜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的蓬勃趋势,它为我国的海洋研究做出巨大贡献,具有深远好处。我们要热爱科学,认识到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使它得到合理的应用,造福人类。

新的学年,新的旅途,继续持续我们对未知的好奇心。我们一齐出发,一齐探索新的科学世界。

《海底两万里》读书心得 篇13

这个暑假,我读了《海底两万里》这本书。

《海底两万里》的作者儒勒·凡尔纳是法国十九世纪一个想象力惊人的科幻作家,他的惊人之处不但他所写的内容很夸张,动人又富有科学意义的小说,更惊奇的是,这本书中所写的故事,在我们现在的时代已是不足为奇,但在他那个时代里,还没有潜水艇呢!但凡尔纳以他惊人的想象力与丰富的知识底蕴在《海底两万里》这本书中成功地塑造了“鹦鹉螺号”潜水艇,还有兰可夫探照灯。作品中所描绘的科学幻想在今天都得以实现。更重要的是,在他的作品中,情节惊险曲折,人物描绘得栩栩如生,结局出人意料,使他的作品闪现着永恒的`魅力。所以凡尔纳被誉为“科幻小说之父”是当之无愧的。

书中的主人公探险者、教授阿龙纳斯先生和他的两个同伴康塞尔与尼德·兰,一起乘坐“鹦鹉螺号”开始了海底之旅。鹦鹉螺号的主人是尼摩船长,他是个性格古怪,性情忧郁,知识渊博的人,船上的人都以一种阿龙纳斯先生和他的两个同伴听不懂的语言交流,阿龙纳斯先生感到十分奇怪,为什么只有尼摩船长听得懂三个人的语言。尼摩船长邀请他们一道周游了太平洋、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大西洋及南极与北极。遇见了许多见也没见过的海底动植物、海底洞穴、暗道与人们至今没发现的遗址。

书中包含了很多科学知识,地理、文化、地质学,这么多的知识,这本书里都有,作者通过阿龙纳斯先生的仆人,知识面很广的,爱给动物分类的康塞尔,告诉我们海洋的知识,与海洋里的奥妙。如红海一种名叫三棱藻的微小生物,它分泌

出的黏液是造成红海的颜色像血一样的红的原因。还有许多许多我们不知道的知识,通过这本书我都知道了。阿龙纳斯先生对尼摩船长的无可伦比的才华与学识产生了钦佩,我也同样对尼摩船长的才华与学识产生了敬佩,并且我下定决心多看海洋知识的书,体会海洋的奥妙与神奇,探索深海的宝藏与财富。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搭上这艘奇妙的潜艇,去看看海底森林、珊瑚王国、神秘的宝藏和沉船,并且勇敢地和大章鱼作战,设法从南极冰壁间脱险。还有很多很多新鲜、刺激的遭遇等着我们去领略。来吧!我们一起去探索!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