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联摊,是腊月里街头的一道风景

知远网

2023-07-14文/艾文情感

周末,陪女儿逛超市,女儿指着一副长长的春联说:"爸爸,这副春联上的字金光闪闪,还有漂亮图案,比我家门上的好看!" 确实好看!我附和道,脑海里却回荡起多年前老家小镇上那些简陋的春联摊。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在农村,过年前准备一副春联,除夕那天贴上门楣,既是一件喜事,又是一件大事。若是哪家的春联边幅宽广、书法大气,或者联语的意思恰好体现这家的幸福生活,往往会让人羡慕不已。贴春联的那当口,左邻右舍相互间少不了品头论足。于是,挥毫泼墨的春联摊,就成为腊月里街头的一道风景线。

镇上那条老街,每年都有二三家,几根竹篙、几块尼龙布、一张八仙桌就能支起摊子。执笔的往往是周围村庄擅长书法的文化人,颜体、柳体、欧体各擅其长,他们早早摆开阵式,先写出几副样品挂在绳索上或者摊在地上,不知不觉间,人们便在摊位前围拢起来。

刘叔刚采购完年货,看中挂在绳索上的一副,立马奉酬取走;不识字的张伯种了几十年地,祈盼来年好收成,执意让摊主当场写才放心,于是,"国泰民安逢盛世,风调雨顺颂华年"一挥而就;李哥是跑运输的个体户,一副"千里路朝行夕至,两地人南来北往"一气呵成。一位小伙子饶有兴致,借过摊主的笔自己写,对比品鉴一番后,自惭形秽,还请摊主出手,于是,一副洒脱飘逸的"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墨香盈袖。

街头春联摊,买卖双方都不讲价,摊主除去纸墨成本,再赚点辛苦钱;买主大多敬重文化人,朴实厚道,讨到了好彩头,一般都会多给几块钱。诸如贴在猪圈上的"六畜兴旺",贴在窗户上的"太公在此",贴在对面墙或树上的"出方大利,对我生财"这些小条幅,则纯粹图个吉利,一概附送。

记得初三那年寒假,本家二汉伯也在街头写春联,父亲送我去跟他学。二汉伯书法造诣深厚,曾为新修订的族谱题写谱名,在本地小有名气。他的字雄浑奔放,疏密有致,立刻赢得大量粉丝啧啧称赞,纷纷购买。这时候,二汉伯没有空教我,我就给他打下手,叠十字格、牵纸、倒墨,长了不少见识。下午,人烟渐少,他才有空给我讲握笔用锋、结构布局等知识,并让我拿笔大胆练。起初,我脸皮薄,忸忸怩怩不敢提笔,二汉伯对我说:"眼看千遍,不如动手一试。跨不过那道坎,永远也无法领略山里的美景。"在他的鼓励下,我鼓起勇气在边角料纸上练起来,他露出欣慰的笑容,不时地指导我握笔、运腕、布局,见我写的"即"字虽然方正但缺少美感,便告诉我在结构布局上做到左高右低,就会好看些,我照这个方法练了几遍,果真领悟到几分奥妙。

周汝昌先生说,春联是举世罕有伦比的最伟大、最瑰奇的文艺活动。的确,那些年街头的春联摊,热热闹闹,和和美美。今天的小镇街头,再也难觅春联摊的踪迹,然而,比起超市里那金光闪闪的机制春联,我更加怀念那一副副红彤彤、散发着清新墨香的春联,手写春联的味道,那是家的味道,年的味道。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