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塔读后感

知远网

2025-04-17读后感

知远网整理的乌塔读后感(精选14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乌塔读后感 篇1

今天,我又再一次翻开了语文课本。翻到了《乌塔》这一课。我细细品味着乌塔所说的每一句话语,让我仿佛懂得了什么……

读完了这篇文章,我的心里掀起了一阵阵巨大的海浪,同时也产生了许多疑问:为什么中国的孩子们不可以像乌塔一样独立、自主呢?又为什么不能像乌塔一样会自理呢?面对这些疑问,我不明白。 我们就像一群渴望自由,去窗外飞翔的小鸟。而我们现在的家长向对待珍宝一样对待我们,把我们视为掌上明珠,真可谓是放在手里怕丢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一样溺爱着我们。父母的溺爱让我们失去自由。 乌塔为了这次旅游,足足花了三年时间去准备。她阅读了大量有关的'书籍,她在双休日也去挣钱。她说的一句话让我陷入了沉思:光从电视和书本上认识世界总不完美。我从电视上经常看见意大利,但只有亲自来到这里,它的美才深深感动了我。 在家里,我几乎不做任何家务。无论是整理房间、还是洗洗刷刷,都是妈妈一人承包。有一次,我在读课文的时候,突然也想去帮妈妈干点家务。我说我也想刷碗,妈妈不同意,还是让我去背英语单词。除非她实在忙不过来,才让我干上一点点,干完了又让我去学习了。

我要对中国的父母说,给孩子们撑起一片蓝天,让孩子们在广阔的天空中自由飞翔!让爱更完美!

乌塔读后感 篇2

读完《乌塔》这篇课文,我合上书本时,仿佛看到乌塔正化身为一只自由自在的小鸟,翱翔在广阔的天空之中,她的翅膀强劲而有力。而我正像是圈养在华丽的笼子里的`小鸟,每天锦衣玉食,但翅膀却慢慢地失去了飞翔的能力。

每个孩子都想着出去旅游,但在中国,我相信很多孩子和我一样,从没想过自己出去玩。在我的记忆里,为数不多的几次旅游都是一家人成群结队去的,父母都把我看得牢牢的,生怕我丢了。学校里组织野炊,父母也是担心不已,为我打点好一切,又不断地吩咐老师要照看好我。我就像温室的花朵,没有急风骤雨的吹打,没有阳光的曝晒,也没有风霜的侵凌。这朵花长得高大而美丽,但一旦离开了温室,又能存活多久呢?父母的溺爱,让我习惯了依赖。乌塔为了挣旅费,每个周末都去打工挣钱,端盘子、发广告、带孩子等,什么都做过,但我从未想过要凭自己的能力去挣钱,我也从未培养那些生存的能力。与乌塔相比,我实在是差得太远了。

听说鹰妈妈在小鹰的翅膀结实了之后,就会把小鹰推下悬崖,使小鹰不得不练习飞翔、练习捕食,因此小鹰才具备了生存的能力。亲爱的爸爸妈妈们,如果真的爱自己的孩子,那就放手吧,让他们见识更广阔的天地,真正学会接受世界,感受内心的自由和激情。像老鹰一样果敢放手,才会成就孩子幸福的一生!

乌塔读后感 篇3

读了《乌塔》这篇文章之后,我不禁感叹,乌塔真是了不起呢!一个十四岁的小姑娘,却敢独自一人游历欧洲,如果换成我的话,我是万万不敢的呢。

课文讲到乌塔用了三年时间准备这次的旅行,还阅读了与欧洲有关的书籍。为了挣钱,她每到周末都会去帮餐厅和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小孩玩。去之前,她早就在家里设计好了旅行的路线和日程,每到一个地方就先去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的时候请求帮助。再给家里打个电话或者寄一张明信片。她是一个多么有计划,有行动力的女孩啊!

读完《乌塔》这篇课文后,我想到自己每年的暑假都要去旅游,但是都是父母操办的。去哪里玩,坐什么交通工具,住算什么地方,都是他们决定。一切都不需要我来操心。

记得去年暑假,我和妈妈去香港旅游,在参观海洋馆的时候,我被小摊前的东西吸引住了。于是我忙叫妈妈过来,可是喊了半天都没有人回应。这才发现他们已经不在身边了,我都急哭了,之后妈妈终于寻觅过来,找到了我。那找不到妈妈的感觉,都快把我吓坏了。这么一对比,我发现乌塔真是了不起呢,可以独自完成旅行。

也许是现在的大人都太宠爱我们了,把我们都给宠坏了,于是在他们一层一层的保护中,我们失去了独立生活的能力。对于乌塔,我很羡慕,因为她小小年纪都能游历欧洲,同时我对乌塔也充满敬佩,因为她敢自己独自旅游,换成我,我是不敢。而且家长也不会支持的。

这篇课文让我懂得了,我们要学会独立,大胆地去追寻自己的梦想。

乌塔读后感 篇4

读了《乌塔》这篇文章,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她的独立。如果没有阅读这真实的课文,我是绝不相信一个仅有14岁的小女孩能独游欧洲的。

乌塔的独立和能干让我惊讶和佩服。她独自旅游,并且每到一地都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忙。乌塔不仅仅三年前提早准,还学会自挣旅游费。真是个能干又周全的姑娘!有主见的乌塔还提出了两个观点:

1、爱孩子,就让他们独自外出。

2、光从电视、书本认识的世界不完美。瞧,多有个性!

是的。我们只比乌塔小3岁,但她的自立本事却远远超过我们。生活中,在妈妈爸爸溺爱的双手下,我们总爱做娇惯的“公主与王子”——我们有自立的小苗,却被依靠的雨水冲走了。

我总是问爸爸:“爸爸,我不是小孩子了,能够让我自我一人独自回家么?”

“不行,不安全!”爸爸一锤定音。

文章中的这个乌塔勾起了我的回忆。一次写字课,妈妈让我自我写完字一人回家,之后给爸爸使了了个眼色。我不明白,她到底卖的什么关子。

我一出门,感到一身简便。就像鸟儿从笼子里放了出来。突然,草丛中窜出几只大狗,我一惊,我最怕狗了,狗是我的克星啊!说时迟那时快,我立马踮起脚尖,屏住呼吸,不管三七二十一冲进了教室。我见窗外有个熟悉的身影,仔细一瞅——啊?是妈妈!我脑海浮起她对爸爸使眼色的场景,之后我猛地一跺脚,道:“气死我了!竟然不相信我,我不是小孩子了!我有本事独自回家!我心中的小人呐喊着。

路要靠自我去走,才能越走越宽。这是居里夫人说的。是啊!独立,是人生当中必上的一门功课。如果不学会独立,就像鸟儿不会飞;如果不学会独立,就如太阳不会发光;如果不学会独立,就像蜜蜂不会采蜜。亲爱的爸爸妈妈,请放开你们娇惯的双手吧!

乌塔读后感 篇5

今天,我们学习了乌塔这一篇课文,里面讲了一个十四岁的小女孩就在没有父母的情况下环游世界。我想不到一个上学的孩子,就要环游世界,文中的乌塔是一个生活有经验、自理能力强、热情活泼、做事有计划、做事有主见。我非常的佩服她,他的父母都同意她这样做,还支持他。

再看看我们中国人的孩子。说到中国的孩子,我就是,我们中国的父母肯定不会让我自己去环游世界,也不会让我们出去玩。父母经常工作,长长的没时间,要不就会把我送到爷爷奶奶家里玩,要是我出一点事故爸爸妈妈会很担心很伤心。我们中国的孩子受到了宠爱,溺爱,让我没有经验。

在今天,老师让我们看到中国和日本举行的夏列营的'对比。我非常的生气,我们中国的孩子太不懂事了我非常的生气。我们在走路的时候规定我们中国孩子走50千米。日本孩子走100千米正是我们中国的二倍,在走的时候中国的孩子生病了就会到帐篷里睡觉,而日本的孩子生病了还继续的走。这说明我们中国孩子很脆弱。我们应好好学习乌塔,做一个独立自主的人。

乌塔读后感 篇6

今天,我们学习了《乌塔》这篇课文,文中主要写了一个德国小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故事,反映了国外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识,同时也反映了她对生活的热爱。

反复读了这篇课文,使我深受感动。我和乌塔的年龄差不了多少,但乌塔却能一人游遍欧洲,而我连一次远门还没有单独出去过,甚至上下学还要大人接送,这是多么大的差距呀!平时我什么事情都要依靠父母的帮助,自己却不能想办法去完成,真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自己仿佛是一棵小树,全靠着父母的浇灌,否则就会枯萎。

与乌塔相比,我真感到羞愧,她不但自理能力强,生活经验丰富,而且热情,有责任。而我呢,不但生活没有经验,还不爱看书,更不注意锻炼自己,平时对人不热情,不讲究礼貌和说话方式,更没有责任感,凡是不关自己的事一点也不关心,甚至关于自己的事情,也想全部推给父母,从不体贴父母的辛劳,为他们着想的太少了。通过和乌塔对比,确实让我看到了自己的缺点,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必须奋起直追,努力改正自己的缺点,像乌塔那样,要有责任,要勇于吃苦,从小坚强自立,做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乌塔读后感 篇7

我的语文书本上有一篇课文《乌塔》,我读了这篇文章,知道它讲了一个14岁的德国小女孩乌塔独自游历欧洲的故事。

乌塔——一个只有14岁的小女孩,自己一个人到法国、瑞士、奥地利,还在意大利去了威尼斯,我都有点惊讶!她是自己一个人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她的家人不担心吗?还有,她的旅游费用都是她自己在每个周末去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挣来的。

如果换作是我们出去游玩,没有妈妈和爸爸、爷爷、奶奶的陪伴,他们都会非常担心我们,不会让我们出门的。我们中国孩子和外国孩子还是不一样,我们中国的孩子自己一个人不能去游玩,必须要有大家一起。外国的孩子有很强的独立性,而中国孩子大部分都没有独立能力。

我也是一个没有足够独立能力的人。我就像是一个永远被关在一个笼子里面,走不出这个笼子的鸟。我从小到大都很少去外面看一看,每天都在学习。我真想像乌塔一样,可以到每个地方游玩啊!

我要学习乌塔的独立和勇敢,也要学习乌塔的坚强。也希望爸爸妈妈给我些自由空间,可以让我有机会像乌塔一样出去走走。

乌塔读后感 篇8

今天,我学习了《乌塔》这篇文章,学后让我感触很深。

这篇文章讲述了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游历欧洲的故事。她用三年时间准备这次旅行,并设计好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局的电话号码,还向家人报平安。她还阅读相关书籍,自己打工挣旅费呢!乌塔的独立生活能力和自强自立的精神,真是值得我们学习啊。

乌塔的父母同意乌塔独自出远门,那中国的`父母在这种情形下会同意吗?我想大多数父母应该是不会同意的。我们的很多父母天天把孩子捧在掌心里,吃饭怕孩子噎着,喝水怕孩子呛着,走路怕孩子摔着……更不用说让孩子一人出远门了。我们的父母应该学会放手,锻炼我们独立生活的能力。

乌塔能够独自一人出远门,扪心自问:“我能吗?我害怕我会迷路,会遇到危险,还会……因此,很多时候我都不敢一个人出门,更不敢与陌生人沟通与交流。而乌塔却都能,我深深地感到惭愧!中国的孩子都认为电视、图书是最有乐趣的,而乌塔认为,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知识总不完美。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我们更应该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这样我们既可以在书本上学到知识,又能真正地认识世界。

学了《乌塔》这篇文章,我感触很深。我要向乌塔学习,学会独立生活,自强自立,这样父母就不用担心我啦。

乌塔读后感 篇9

今天,我们学习了《乌塔》这篇课文,文中主要写了一个德国小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故事,反映了国外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识,同时也反映了她对生活的热爱。

反复读了这篇课文,使我深受感动。我和乌塔的年龄差不了多少,但乌塔却能一人游遍欧洲,而我连一次远门还没有单独出去过,甚至上下学还要大人接送,这是多么大的差距呀!平时我什么事情都要依靠父母的帮助,自己却不能想办法去完成,真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自己仿佛是一棵小树,全靠着父母的浇灌,否则就会枯萎。

与乌塔相比,我真感到羞愧,她不但自理能力强,生活经验丰富,而且热情,有责任。而我呢,不但生活没有经验,还不爱看书,更不注意锻炼自己,平时对人不热情,不讲究礼貌和说话方式,更没有责任感,凡是不关自己的事一点也不关心,甚至关于自己的事情,也想全部推给父母,从不体贴父母的辛劳,为他们着想的太少了。通过和乌塔对比,确实让我看到了自己的缺点,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必须奋起直追,努力改正自己的缺点,像乌塔那样,要有责任,要勇于吃苦,从小坚强自立,做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乌塔读后感 篇10

我们的语文课本上有一篇课文叫《乌塔》,讲述的是一个十四岁的德国小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故事。她自己挣旅费,用了整整三年的时间安排旅游计划,每到一地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再给家人通个信。她说她要继续挣钱,以后去中国旅游。

乌塔是和我年龄差不多的小女孩,但她却能勇敢地独自一人游历欧洲,增长见识。没有大人的陪伴,而且计划是自己安排的,旅费也是自己挣的。我猜想,乌塔长大一定是个很能干、很有能力的人,她肯定是个成功人士。

而我们中国人,要是想这样旅游,总要父母陪伴,旅费也是由父母出,一切都是由父母安排好的.。我们没有勇气独自到外地旅游,而且父母也不放心让我们自己出去旅游。

所以我们要向乌塔学习,从小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多动脑、多动手、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的好习惯,不能事事依赖父母。我也想通过用收集废品、卖书、卖报等方法攒一些钱,到外地游一游,看一看,丰富一下自己的才智,锻炼一下自己的能力。平时还要多干家务活,劳动能让自己变得越来越聪明。

乌塔读后感 篇11

学了《乌塔》这篇课文,我感触很多。回想小女孩乌塔,我思绪万千……

乌塔是德国小女孩,w辛辛苦苦靠自己的努力攒了三年的零花钱,然后用这些钱游遍了意大利、奥地利、瑞典、希腊……令人吃惊的是,她为这次欧洲之旅足足准备了三年,路线日程安排得滴水不漏。试想,一个只有12岁的小学生,几乎不要家长帮忙,就能外出独自闯荡……唉,真是令我们汗颜呀!

在我们周围,像她这样年龄的孩子可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宝贝,不要说一个人出远门了,就连逛街散步都是爸爸妈妈手拉着手的。难道乌塔的父母不爱她,才忍心让她独自去旅游吗不是的,乌塔说:“我也是家里的.宝贝。”爸爸妈妈,我们已经长大了,给我们锻炼的机会吧,我们会更坚强、更勇敢!

我要成为中国的“乌塔”!

乌塔读后感 篇12

最近,我们学了《乌塔》这篇课文,文中小乌塔那种竟敢独自一人游历欧洲的勇气令我好不敬佩,所以在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我学得特别认真。

(先写总体感受。)

这篇文章主要写“我”在罗马认识了一位年仅14岁的小朋友乌塔,在“我”与乌塔的樊谈中,我了解到了她正在读小学,这次署假独有一人游历欧洲的故事。

(再写文章的主要内容。)

当我读到“乌塔说她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介绍得十分详细”时,我顿时被乌塔那充分的准备惊呆了,要是我出门的话,我一定会让我的爸爸妈妈给我准备,我只要自己带着东西出门就可以了。从未想过去设计旅行路线或去阅读那个地方的旅游指南,可以说是根本没有动过那个念头。而乌塔就不一样了,她为这次旅行整整准备了3年,读了很多有关她所要旅行地方的书籍,挣了许许多多的旅费,而且还掌握了自己怎样的独立自主的生活,怎样的勤俭节约。其实,不只是我,也有许多中国孩子跟我一样,从小就生活在父母的溺爱里,显得骄生惯养,做什么事都依赖别人,从来不自己单独做。有时家长给一个星期的零花钱,我们会不到一天就花光了,然后继续向爸爸妈妈要,一点也不觉得难为情。而外国小朋友就不同了,他们每花一分钱都在想这些钱怎样花才划得来,不仅每花一分都精打细算,而且还会怎样挣钱,这充分说明了外国小朋友与中国小朋友所受教育的差异。

(写自己的内心感受,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也可以结合课文的某些句子谈感受。)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中国孩子是家里的宝贝,依赖心强。而外国孩子做事,处事有条有理,独立生活能力强,见识广,知识丰富。我想:这种差异是否也应该引起我们中国的教育重视呢?

(写自己的独特感受,通过对比反思我们中国的教育。)

乌塔读后感 篇13

我的语文书上有一篇文章是《乌塔》。主人公是德国的一个14岁的女孩。她的勇敢和独立自强让我惊讶,14岁的孩子竟然一个人游欧洲。

乌塔非常仔细,在家里就提前设计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个地方就查警察局的号码,再给家里打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旅游费也是自己挣了一半。真的了不起!

现在的中国孩子有的还是问爸爸妈妈伸手要钱,大部分孩子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在家一个个都是小皇帝”、小公主”,有的孩子帮妈妈洗碗都要许多的辛苦费。有的人甚至都有了自己的家庭,还问老爸老妈要钱,这样的人被称为啃老族”。真丢脸!

中国的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也与外国不同,如果我们想去旅游,要自己去,爸爸妈妈根本不可能让去的,怕自己的'孩子走丢了,或有什么事情不安全,我就有一次这样的经历。

有一次,我和同学们约好去旅游,我和妈妈商量,无论怎么说妈妈就是不让,我说:为什么?我真的很想去旅游。”妈妈说:我说不行就是不行。”无论我怎样求,妈妈就是不答应,最后我还是没去上,多可惜啊!

我好想像乌塔一样,自由自在,乌塔就像是一只在天空中飞翔的苍鹰,而我却像是在笼中还在等妈妈喂食的小鸟,妈妈放手吧!我不想做温室里的小草,我想成为温室外的小草,经历风雨,会长得更茁壮!

乌塔读后感 篇14

读了《乌塔》这篇课文,我不禁愣住了,心中感慨不已。一个14岁的女孩,独自一人游走四方,竟把足迹遍布了大半个欧洲!这可是何等勇气,令人勇闯天涯;那又是何等懒惰,让人足不出户呢?

在中国,有谁哪怕是大人能独自走上个十天半个月游遍亚洲已经要让人捧上天了,可欧美遍地的小冒险家们已经屡见不鲜。恐怕我不用谈美国“惊世骇俗”的对于中国学生可望不可求的教育法,也不用说枯燥的大道理,单看看身边的小事就知道为什么美国一些乞丐都叱责中国人 “胡闹”:若有秋游、夏令营之类的活动,哪怕两三里路也会有家长不时地“跟踪大部队”;每个人总不会一无是处,而家长们总是“恨铁不成钢”,稀里哗啦地把杂七杂八的补习班一股脑儿泼到孩子身上,反倒越学越糟……这类事情基本上遍布三分之二的家庭。能怪孩子不争气吗?只能说家长太溺爱,被树阴蔽护的芽苗永远长不成参天大树。整日地对孩子“捧在手里怕坏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背在背上怕摔了”只能害了孩子。独立,孩子才有进步的.空间。

再看看乌塔,一个仅大我3岁的女孩,整整准备三年游走欧洲!让我到她那么大也就是3年。我能准备好吗?不能!我能下决心吗?不能!我有她的胆量吗?没有!究竟为什么?为什么?不得而知。奉劝老师们上这堂课不要问学生“敢像她一样吗”,答“敢”的话,你对他们关于诚实的课全白上了。

那么,你们敢吗?唉,我也是有此心,无此胆呐!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