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失格读书心得

知远网

2025-04-15心得

知远网整理的人间失格读书心得(精选14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人间失格读书心得 篇1

曾经下载过这部电影,但是没怎么仔细看。现在看到原著,觉得写的真是好。形式上类似于《狂人日记》,但是这部小说是自传色彩的,和太宰治的经历密不可分,札记就像真的作者写照。

不太懂得是主人公抛弃了社会,还是社会抛弃了主人公。他从小对社会、对人们感到害怕,彻底的逃离是不可能的,所以耍宝以掩饰自己,以免让人们发现这个异类。他的早熟是显而易见的,甚至不乏有些真知灼见。早熟的人与世界格格不入,他发现了人们之间的欺骗,而且越是欺骗的好越是被人称为完美的人。对于年少的人来说,这大概是个可怕的发现,因为知道了如果自己不能行使欺骗,那么就有可能在人们之间呆不下去。当然,我觉得这并不意味着太宰治自己很小的时候就明白了这些,而是他长大后明了这些,再把这种看法注入到年幼的主人公心中去,为他今后的行为奠定基础。

人们称太宰治的文学为“无赖派”文学,如果只是就“无赖”的中文字面意思来理解,我觉得对于太宰治是不确的。我倒是觉得小说的人物有些存在主义文学主人公的意味。都明白了这个世界的荒诞之处,但是有什么办法呢,大概也是消极的抵抗的,不反抗也是抵抗,要被社会抛弃,排除出人的行列。序言里说到的三张照片,可以看到全没有人间的气息,脱离人间,脱离社会。或许看起来他是懦弱的,靠女人扶持,没什么出息。可是他年轻时画画,画自己是梵高式的“魔鬼”,而且以此自得,后来却没再画类似的画。这未尝不能说是他对自己的认识,最根底的是一个恶魔。但是一直没有爆发,虽然一直“祸害”着人间。他的一直酗酒,以及后来的药瘾,是对社会的逃离,还是对自己本性的压抑?

说起女人,完全可以看做是太宰治本身的翻版,他本人是帅的,电影里的主人公也是帅的,这一点对于女人的魅力是不能忽视的。另一点就是那种颓废的忧伤的气质,也对于女人们有吸引力,觉得有些神秘吧。更为重要的是这种颓废忧伤完全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不是表面化的,而是骨子里的,是从对于人生社会的思考而来的。他完全有机会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成为一个社会上的普通人,但是如果是那样,就不会有多么吸引女人了。

有意思的是,札记的最后提到了他的父亲,觉得这一生好像是与父亲拔河一样。我们当然不能说这一切都是父亲造成的`。但是父亲也有很重的影响。小时候的家庭环境,对于子女的不真正了解,都是塑造他的性格的原因。(男孩仇恨父亲:三岛《午后曳航》里小孩子的筹谋,父亲是敌人,是英雄的敌人。)但我不认为这就是一出性格悲剧,不能简单地划分。他看起来是被社会抛弃了,但是方方面面还是在社会中,即使成为一个“废人”。他思考到,“所谓的世人,也就是一个人”。单数复数的指称已经不足以概括这其中的关窍了。面对一个人的嘲笑和指责,与面对全部人们的嘲笑和指责没有什么两样。因为人们有这样的本事,“在互相欺瞒的情况下,居然双方都没有收到任何伤害,甚至几乎没有受骗的感觉”。大概所有的人早已融为一体了,只有主人公不是,所以他感到很“抱歉”。

人间失格读书心得 篇2

文章讲的是主人公叶藏的故事。曾经,他是一个自闭的孩子,总是喜欢迎合别人,通过搞笑的方式让身周围的人欢乐,在读了中学后,父亲把他接到东京去读高中,在高中认识了绝木,一个跟他性格很像的混混,在绝木身上,他学会了吃喝嫖赌,后来还因为殉情与父亲决裂,殉情后父亲不再给叶藏寄钱,失去经济支柱的叶藏,深刻的体会到了钱断情亦断的人间冷暖,并由此沉沦。

读完这篇小说,我第一的感受是:其中的主人公看似一个三观不正的混混,实则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从他小时候说起,他活着就是为了别人,他极尽一切的搞怪,仅仅是为了博身边人一笑,但从他的行为中,我看出了他的恐惧,那种时刻得不到认可的恐惧,就如同鲁迅先生狂人日记中的主人公一样认为周围的人,是吃人的野蛮人;不过细细品味,我倒觉得,主人公是一个追求“真”的人,追求一种狭隘的“真”,他认为周围人做的一切都是虚假,你对他们真,他们对你反而有很大的看法,甚至排挤你,而如果你对他们假,他们反倒会哈哈大笑,无比快乐。他定义的“人”终究是要成为人们满意的“人”如若不然他们便会视你为垃圾,使你受尽折磨,而他正因如此便失去了自我。不过他忽略了一点,就是人性的善和美,亲人对他的爱都是纯粹的.亲情,但在他的眼里,却成了虚伪的。所以当父亲问,他要什么礼物的时候,他并不想满足父亲这种虚伪的满足,于是就拒绝了父亲对他的好意,其实父亲那并非是为了寻求虚伪的满足感,那是人与人之间的真诚,美好和温暖的亲情。

叶藏还是个懦夫,他不敢接受现实,只会通过嗜酒抽烟和使用药物来麻痹自己,逃避现实,当他因殉情自杀父亲不再跟他汇钱后,他开始一蹶不振,过起了无业游民的堕落生活,感觉全世界都抛弃了他。

人世间本来充满了美好的东西,但他却不曾拥抱它,而是去以狭隘的眼光去判断它,曲解他,那只是会让你沉沦。

人间失格读书心得 篇3

我开始对这个世界放下戒心,慢慢的发现他其实并没那么可怕。

书中写的是一个人从小就努力的去讨好别人,不惜做自己不喜欢甚至厌恶的事,慢慢的使他走向了毁灭,在文章中作者将自己的人生与思想隐藏与主角叶藏的人生遭遇之中。其实在书中的一些情节也像一面镜子反映了我们现实中的生活。

虽然书中写的叶藏过的是充满可耻的一生,但是在他自我否定的过程中,也抒发自己内心深处的苦闷以及渴望被爱的情愫,这本书中承载了作者的一生经历与思想,书中的叶藏,既不能理解女人心作文的浅薄,又不断被朋友利用,却认为妥协退步才是活下去的方法,甚至为了混迹世间学习人性的种种卑劣。

其实我认为叶藏的一些做法虽然让他走向毁灭,但是他的做法却不是无缘无故,而是为了迎合,为了更好的去和别人相处,虽然“人们”都在说要做好自己,无关别人,但是谁又能真正的不在乎别人呢,所以作者在做一些“人们”所不认同的事的时候,应该错的不是他,而是整个世界。

在最后我看到了一个真实而又充满理想的“永远少年,”以及对幸福人生的执着和美好社会的热切向往。

人间失格读书心得 篇4

离海岸线很近的海边,并排长着二十多棵黑色树皮的粗大山樱树。新学年伊始,这些山樱树上便生出黏黏的褐色嫩叶来,在蓝色海面的映衬下,绽放出绚丽的花朵。不久,到了落英缤纷时节,花瓣便会纷纷落入大海,铺满一层海面,然后又随波涛冲回到海边去了。

第一次读太宰治的书时,年少不知曲中意,到现在再听已是曲中人了。难免会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七十年前的作品,再七十年后依旧屹立在文学丰碑上,足以见证这本书的意义。有人说这本书会使人沉沦消极,有人说读不懂这本书是幸福的,而我却说读这本书的过程是一种解脱。

太宰治人生中自杀了五次,一个出身富裕,却又与人类格格不入的人,是一名天才作家。同时又是日本左翼政党共产主义的.拥簇者,这大概是他第一次自杀的原因。最后他终于解脱,留下了传世神作,被不少人不理解的人视为草芥,却也有人将他奉若神明,包括我。

他在文中并未提及为何自杀,需要读者自己慢慢体会。他是沉默着崩溃,自我堕落的过程竟然引起了我的共鸣。直到书读了一半我才知道人间失格的含义,失去做人的资格。而那句生而为人,我很抱歉。并不出自这本书,只是一大批跟风者说出的网络热词罢了。

若能避开猛烈的欢喜,自然也不会有悲痛的来袭。这句话很丧,很符合当代青年人的朋友圈。而太宰治却用生命告诉我们,活生生的人就是要猛烈的爱,能承受来袭的悲痛。

太宰治用自己充满耻辱的一生来告诉世人,如何活下去。通篇全部都是他想活下去的努力,而自我堕落与意志消沉在生命中结合起来,与生的希望抗争到高潮,最后落得这样的下场,难免让人唏嘘。

最后用一段人间失格里我喜欢的段落结尾现在天气开始变得很冷很冷,万物的隔阂大概也会变的越来越大吧。

人间失格读书心得 篇5

文章讲的是主人公叶藏的故事。曾经,他是一个自闭的孩子,总是喜欢迎合别人,通过搞笑的方式让身周围的人欢乐,在读了中学后,父亲把他接到东京去读高中,在高中认识了绝木,一个跟他性格很像的混混,在绝木身上,他学会了吃喝嫖赌,后来还因为殉情与父亲决裂,殉情后父亲不再给叶藏寄钱,失去经济支柱的叶藏,深刻的体会到了钱断情亦断的人间冷暖,并由此沉沦。

读完这篇小说,我第一的感受是:其中的主人公看似一个三观不正的混混,实则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从他小时候说起,他活着就是为了别人,他极尽一切的搞怪,仅仅是为了博身边人一笑,但从他的行为中,我看出了他的恐惧,那种时刻得不到认可的恐惧,就如同鲁迅先生狂人日记中的主人公一样认为周围的人,是吃人的野蛮人;不过细细品味,我倒觉得,主人公是一个追求“真”的人,追求一种狭隘的“真”,他认为周围人做的一切都是虚假,你对他们真,他们对你反而有很大的看法,甚至排挤你,而如果你对他们假,他们反倒会哈哈大笑,无比快乐。他定义的“人”终究是要成为人们满意的“人”如若不然他们便会视你为垃圾,使你受尽折磨,而他正因如此便失去了自我。不过他忽略了一点,就是人性的善和美,亲人对他的爱都是纯粹的亲情,但在他的眼里,却成了虚伪的。所以当父亲问,他要什么礼物的时候,他并不想满足父亲这种虚伪的满足,于是就拒绝了父亲对他的好意,其实父亲那并非是为了寻求虚伪的满足感,那是人与人之间的真诚,美好和温暖的亲情。

叶藏还是个懦夫,他不敢接受现实,只会通过嗜酒抽烟和使用药物来麻痹自己,逃避现实,当他因殉情自杀父亲不再跟他汇钱后,他开始一蹶不振,过起了无业游民的堕落生活,感觉全世界都抛弃了他。

人世间本来充满了美好的东西,但他却不曾拥抱它,而是去以狭隘的眼光去判断它,曲解他,那只是会让你沉沦。

人间失格读书心得 篇6

没太看懂的书,作者想表达这个世界的无趣,每个人都带着面具,而他为了迎合别人总是做一些傻事来逗笑他人,被发现后又浑身不适。生存的意义是什么?人活在世上确实不易,又不能离开群体独自生活,又不想被他人打扰,按照别人的想法,被干预生活,一切都是未知数。

双方相互欺骗,却又颇为神奇地毫发不伤,相安无事,好像没有察觉到彼此在欺骗似的——这种显得干净利落而又纯洁开朗的不信任案例,在人类生活中可谓比比皆是

世间。我开始隐隐约约地明白世间的真相了。它就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争斗,而且是即时即地的争斗。只需要当场取胜即可。人是绝不会服从于他人的。即使是奴隶,也会以奴隶的方式进行卑屈的反击。所以,除了当场一决胜负之外,人不可能有别的生存之道。虽然人们口头上主张大义名分,但努力的目标毕竟属于个人。超越个人之后依旧还是个人。说到底,世间之谜也就是个人之谜。

瓦莱里说过,在行善时,必须随时心存歉意。因为没有什么比行善更刺伤人的了。

人活在这世上,真是件不容易的事,到处都有枷锁来束缚住你,哪怕是稍微动一下,也会冒出血来。

人间失格读书心得 篇7

总有人认为,叶藏,太宰治的缩影,是颓废,不堪的,“因为我更像一个丑陋的怪物,虽然很想普普通通地活得像个人,但社会却一直将我当做一个怪物。”他那样小心翼翼的活着,用所谓的处世之道教养出的做戏的习惯,伪笑着去迎合按理,合情,应该讨好的人,这个碰着棉花仿佛也会受伤的谦卑的人,只能用这种做戏的方式,保留他那颗圣洁纯粹的心。所以恰恰相反,《人间失格》描述的不是颓废的精神,而是极度的理想主义、因太过高尚而迎来破灭的理想主义。

残缺的人丑陋,试图迈向完美,接近完美的人却只能迈向毁灭。因为他太过敏感纯粹,所以,注定孤独,注定,他迈向毁灭。

他清晰的感知到这个世界的冰冷,他说:“人啊,明明一点儿也不了解对方,错看对方,却视彼此为独一无二的挚友,一生不解对方的真性情,待一方撒手西去,还要为其哭泣,念诵悼词。“相互轻蔑却又彼此来”

往并一起自我作贱——这就是世上所谓“朋友”的真面目。”也许他的看法太过偏激,世人么,总是相信时间有真情和温暖的。可是我们都知道,一路,走走停停,所有人,聚散离合,最终,仍旧是孑然一生。没有人会将胸膛剖开,将躯体内的阴暗秘密全数交予他人,只是为了一生中那个短短的瞬间能够感到丝毫的被在乎的温暖,略微带些自弃意味的选择轻信。叶藏不愿意轻信,脆弱单纯的心灵岂能接受随时而来的打击。

又或许因此,他总是站在世界之外观察着周遭的种种,“没有人在遭受别人责难与训斥时,还能愉快起来,但我却从人们生气的怒容中看到比狮子、鳄鱼、巨龙更可怕的动物本性。平时他们都将这些本性隐藏着,可一旦找到机会,就会像那些在草原上温文尔雅的牛,忽然甩动自己的尾巴抽死自己肚子上的牛虻。”他的感知,就如同神明,又或许他就是神明,如果真的有神不小心掉入人间,一定不会像任何宗教里所描述的救世主那样圣洁、坚强、慈悲,而是像他这般这样阴暗、扭曲、脆弱,又在自己的领域里固执执着。

他缺少人类跟动物共有的最根本的执念、对于生存的欲望。在他父亲问他想要什么时,他无法回答、只是黯然的想:“世上没有任何东西可以让我快乐”。世俗的、对于“物”的欲望,他完全欠缺。的确,他曾沉迷酒色,和睦的人类社会只能建立在互相欺骗上。之中能开朗的活下去的人,不是笨到什么也察觉不到,就是聪明到学会了麻痹自己。叶藏卡在两者之间。他聪明得恰到坏处——看了清一切,却无法麻痹自己。也许酒色的温柔,正是一种良药吧。

直到他遇见好子,他似乎又有了一种安慰与平静,死寂之前的平静。在好子被侵犯之前,叶藏把自己的痛苦归于他不能相信、依赖人类的这个个人缺陷。这个信念同时也成了他对于世间、对于人类最后的希望——不是人类无可救药,错都在不正常的自己——他一直是这么想而活下来的。当信赖天才好子的信赖被玷污时,他最后一丝希望也随之粉碎。世界上已是一片没有指标的荒野。“难道信赖也是一种罪过吗?”之后,叶藏终于步向完全的毁灭。他没有反抗,所以被关进了在精神病院里、变成了疯子。“不抵抗也是一种罪过吗?”

太宰治用书里老板娘的一句话结束这本小说。“我认识的小叶,个性率真,为人机灵,只要他不喝酒的话……不,就算喝了酒,他也是一个向神一样的好孩子。”叶藏丧失作为人类的资格,不是因为他卑贱丑陋,而是因为他像神一样高尚。他只是一个在现实中并不存在的纯粹的人类,因为太过纯粹,而被丑恶的人类社会扼杀。对于神来说,人间无疑是个地狱,因为在心里埋葬着最绝对最纯粹的理想论,所以才更加无法忍受着世上的丑恶。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命运吧。

人间失格读书心得 篇8

“太宰治,他大约的确已经死了,而世界还在继续不幸着。但,地球还在转,太阳照常升起。”

这是一部可以让人感到深深的压抑,如同被鬼压身一样,喊也喊不出来,动也动不了的恐惧的书,所谓的《人间失格》。

《人间失格》的色调是以绝望为底,暗淡无光的,让人感到深深的无力,以至于竟然不可能一口气读完,我必须先歇一歇,缓一缓。它带给我的冲击实在太大,让我害怕着什么似的。读书,最怕的是和作者产生了共鸣,因为那样你一下子就陷了进去,无法自拔。对我来说,所谓人的生活,实在难以捉摸。

小时候的叶藏,是一个心思很重的孩子。太早的成熟使他有着同龄人所没有的敏感。虽然生活在所有人中间,但是他给人的感觉却是离群索居的,与周围人显得格格不入。在很小的时候他就知道他的幸福观与这世界所有人的都大相迳庭,并为此而彻夜难眠,痛苦呻吟,走火入魔。这种状态在其他人看来或许是离经叛道,一旦他表露这种想法的话,大概会被人当做精神病人,送进冰冷冷的医院吧。对他来说,里里外外的世界都有着可怕的相似。

后来他决定扮演一个小丑,来掩饰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来取悦这世上所有的人,自己的亲人朋友,自己的老师同学,乃至周围各种形形色色的所有人。读到这,叶藏,你就是个与生俱来的边缘人,若是在人群里碰上一位被认为如你一样的边缘人,你一定会对他很和善吧。这种和善,我相信甚至到了让你自己着迷的地步,因为你我皆知,只有你一个是边缘人。我想你会对我和善,但你我不在同一世界。你在纸张中,我在尘世中,你终究不爱那世界,我终究深爱着我所存在的世界!

痛!痛!痛!这本不是一个孩子应该承受的,不知他的这种想法从何而来,消极悲观……你可以赋予它所有你能想到的负面词汇,这或者已注定了叶藏以后生命的悲剧。我们无法去同情叶藏,因为你一旦开始同情,便代表着你开始思考,过后,你会骇然发现,你与叶藏并无不同,每天都戴着一张连梦境都存在的面具,我们恨不得撕下它,但没了它,没了它,会怎样啊!过着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日子,无时无刻不在看着别人脸色生活,无时无刻不在担心周围人对自己的'看法,无时无刻不活得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可真累,也真可笑,我还好,对,还好……

长大后的叶藏,越发的颓废、逃课、酗酒、抽烟……糜烂的生活像极了那不应受世人所唾弃的祥子,他也在冰湖上与常子坠入了进去,无尽的深渊,不再孤独,可叶藏却……他还活着,常子死了,而这样活着他需要吗?行尸走肉一般卑微地的活着,压抑!压抑!压抑!

与其说《人间失格》是太宰治最后的遗着,不如说这是他留给这个无法形容的世界的遗书更合适。太宰治在《人间失格》以叶藏的独白谈到:“当苟活着是罪过的种子,我的不幸,是无力拒绝他人的不幸。一旦拒绝,不记对方或是自己心里,永远都有一道无法弥补的白色裂痕。我是被这样的恐惧胁迫着,问问老天:不抵抗是罪吗?”

沉重的独白,是人生绝望的极致,太了解人生,也就绝对悲观,这也许是太宰治的成就,同时也造就了他的悲剧。有人说太宰治把人性看得太透彻,但我觉得他还不足,他只是放大了人生的孤独,才对人性失望,灵魂憔悴破烂,而进一步放任自我,不设底线,最终积重难返。是啊!我们把世界看错,反说它欺骗了我们!

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卑微而自由,这是叶藏或者太宰治的选择。

我唯一愿意视为真理的就只有这一句话:一切都会过去的!我仍然认为向人诉苦不过是徒劳,与其如此,不如默默承受。我急切地盼望着,可以经历一场放纵的快乐,纵使巨大的悲哀将接踵而至,我也在所不惜!我相信唯有尽力致辞,方不致癫狂!因为怯懦,所以逃避生命,以不抵抗在最黑暗的沉沦生出骄傲,因为骄傲,所以不选择生,所以拒斥粗鄙的乐观主义。《人间失格》便相当一次心灵的洗礼,洗礼后,我想吃点好的,睡个好觉,明早太阳依旧升起,我依旧怀着对明天期待的心,依旧快乐!啊!我有我爱的人与爱我的人,这是莫大的幸福!自然万物都能使我心头一笑。

记着,希望是件好东西,没准儿是件最好的东西,而且从没有一样好东西会消逝!

人间失格读书心得 篇9

我开始对这个世界放下戒心,慢慢的发现他其实并没那么可怕。

书中写的是一个人从小就努力的去讨好别人,不惜做自己不喜欢甚至厌恶的事,慢慢的使他走向了毁灭,在文章中作者将自己的人生与思想隐藏与主角叶藏的人生遭遇之中。其实在书中的一些情节也像一面镜子反映了我们现实中的生活。

虽然书中写的叶藏过的是充满可耻的一生,但是在他自我否定的过程中,也抒发自己内心深处的苦闷以及渴望被爱的情愫,这本书中承载了作者的一生经历与思想,书中的叶藏,既不能理解女人心作文的浅薄,又不断被朋友利用,却认为妥协退步才是活下去的'方法,甚至为了混迹世间学习人性的种种卑劣。

其实我认为叶藏的一些做法虽然让他走向毁灭,但是他的做法却不是无缘无故,而是为了迎合,为了更好的去和别人相处,虽然“人们”都在说要做好自己,无关别人,但是谁又能真正的不在乎别人呢,所以作者在做一些“人们”所不认同的事的时候,应该错的不是他,而是整个世界。

在最后我看到了一个真实而又充满理想的“永远少年,”以及对幸福人生的执着和美好社会的热切向往。

人间失格读书心得 篇10

“这世上欲望少得可悲近乎无欲的,是娼妓。”书中的小叶说。

总有一些人,与周围格格不入,又或者,每个我们都是如此?我无从知晓。不管用什么方式在人群中试图怎么隐藏都无济于事,就像无论如何都难以深谙人群早以默认的某种惯常的度,想用力表现出的快乐,(而快乐本身不需要用力),而一不小心笑得过度的夸张,反而变成不适的担忧。想要不被担忧的担忧总是萦绕在脑海。一旦失衡,便是深渊。

能够在人群中很好隐藏某部分自己释放某部分自己,且恰到好处,一定是一门艺术。很容易浸入某种情境的我,越来越觉得自己是没有我的。面对《人间失格》,究竟是什么导致的悲剧?人与人之间要真正做到相互理解,恐怕是人世间最为困难的事了。冰山一角的你,与冰山一角的他,不说,是无人理解的痛,说了,依然是无人理解的痛。归根到底,我们感兴趣的还是一个叫做“我”的人。而除“我”之外,都是“他人”。

所以终究,我们要找的并不是我们喜欢的人,而不过是我们以为的喜欢我们会对我们冰山感兴趣的或者哪怕佯装感兴趣的人。所以总得有个人,开个头开始这场剧目才行,然后一方当了真,戏剧才真正上台。相互诉说与倾听,哪怕左耳进右耳出,重要的不是你究竟在不在意,而是对方感觉到的你究竟在不在意,重要的也不是对方爱不爱你,而是你感觉到的对方爱不爱你,荒。唐吧,我们从来不需要真相,美好的假象,一定胜过悲凉的真相,美好的面纱摘不得,该化的妆一定要化。

可是终究,抱团取暖还是比顾影自怜要好的多吧,奇怪的是,也存在许多密集的突然美好的瞬间,像圣洁的光突然笼罩了世界般的欢喜。有时,居然毫无缘由。

我为什么会喜欢自己?最近这个问题萦绕着我。如果我不是我,我会喜欢我自己吗?我知道自己的所有好或不好,可爱与丑陋,其实,终其一生,我要讨好和取悦的人,只有一个:那就是我自己。我为的终归是让自己更喜欢自己而不是更讨厌自己。

过于诚实是因为欺骗在我这已没有了意义,可我明明知道你想要我骗你,你的眼神表达了想要被骗的渴求,而我只能哑然一笑,说刚才说的都是骗你的。我拙劣的谎言怎么可能骗得了你,你是被自己所骗,从来不是我。

人间失格读书心得 篇11

“胆小鬼连幸福都会害怕,碰到棉花都会受伤,有时还会被幸福所伤。”这是主人公叶藏一生的写照,也是作者太宰治的人生所感。

在序章中,三张男人的照片,也就是叶藏三个不同年龄的缩影。从强颜欢笑到矫饰轻薄,最后是而无表情的“死相”,正是叶藏极力迎合社会却最终失败的一生。叶藏在世人眼中是奇怪的,和世俗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他不会拒绝,对讨厌的事说不出讨厌,对喜欢的事也总是偷偷摸摸,可以说已经丧失了二选一的能力。小时候为了逢迎自己的父亲,他撒谎说自己喜欢小狮子,但是也许人不必声嘶力竭的讨好众人,相互欺骗的人们之间毫发无伤,并且使得双方更加愉悦,“世人”这种生物就浑浑噩噩的过完每一天。而“我”为了讨好众人,弄些滑稽的动作和故事,这可以说是叶藏对人类最后的求爱,但是得到了所有人的爱戴。表面是笑脸相迎,心里头却是在拼死拼活的为世人提供最周详的服务。

我们都是在时时刻刻伪装着自己,可是自己的面具被揭穿后只剩下恼怒以及报复。但是世俗不就是建立在伪装的基础上吗?知道某一天,我们已经分不清到底是面具还是自己的本心时,我们就被社会所同化,才称得上是真正的“长大”。可是,我们自己真正顺心了吗?道教所言无为而治,顺心从欲,以和节之,如今的我们一出生就是活在别人的世界中,戴上世俗的枷锁,从小和“别人家的孩子”攀比,上学后又被告知是“最差的一届”,于是我们从小时候开始戴上虚伪的面具,哄骗这个世界,同时骗过了自己。

直到有一天,我们被这张面具压垮,于是情绪崩溃,宣泄。“对人类极度恐惧的人,反而比任何人都渴望见识妖怪的可怕。”因此,梵高,毕加索意识中的妖怪真正的出现在了人类社会。我们看见了地铁站有人失去理智踢铁门,很多人都嘲笑他们。可是压力这种东西,只有自己亲身所受,才有所感。“愈是恐惧,愈要战胜它。”说出来十分容易,但是能够做出来的,往往都是有大毅力的人。

叶藏在落魄的时候侵犯了崛木的利益,于是朋友丑恶的嘴脸一瞬间表现出来,“在这样下去,世人可不会饶恕你”,一瞬间,人性的自私完全展露出来,受人责备或怒斥时,或许没有人能保持好心情。但是人们怒不可遏的脸上,有着比狮子,鳄鱼,巨龙更加可怕的动物本性。“寻常时候,他们似乎会将这本性刻意隐藏,但一有机会,人类可怕的真面目就会在愤怒中不经意间暴露出来”。任何事物都有着两面性,但处于愤怒的人,会将这种事物的正确性灌输给你,使得你强迫接受他的观点。而等到愤怒消失,也就是叶藏所说的“将本性隐藏”后,这时他们会告诉你,他所说的有些许绝对,可是愤怒的人对别人的伤害也并不是“对不起”能够弥补的。

接济叶藏的静子有个五岁的女儿茂子,在叶藏与社会上尔虞我诈做了一天斗争后,成为他的心理依靠。茂子一直以来叫叶藏“爸爸”,有次聊天问茂子:“你会向神明祈求什么呢?”茂子回答:“想要一个真正的爸爸。”这让叶藏头晕目眩。人的真实本性到底是什么?人总是有种错觉就是将别人看的特别透彻,可是有时候只是表象罢了。“原来他们并没有把我当做一个真正的人。在他们眼里,我仅是一个连死都不配的蠢笨怪物,即所谓的行尸走肉。他们无非利用我达到快活的目的罢了。”昏暗的霓虹灯下,人性的丑陋和虚伪,无可遁形。这个渴望爱又不懂爱的“胆小鬼”,被人性的扭曲活生生磨灭了一个人。

世界上许多痛苦都发生在他的身上,强颜欢笑的他奉承他人,矫饰轻薄,生活却逼迫他生不如死,遭受佣人的毒打,来自家族的轻视,他喜欢的女子被玷污,然后又染上毒瘾。一次次的打击使得他看清这个吃人的社会,他说:“如今的我,谈不上幸福,也谈不上不幸。一切都会过去的”。

对的,我们生活中所谓的痛楚,一切都会过去的。珍惜自己现在拥有的,勇敢大方的前行。

人间失格读书心得 篇12

每次有人问我要什么,我总是突然什么都不想要了,什么都好,反正这世上没有任何东西可以让我快乐。——太宰治

《人间失格》是日本小说家太宰治创作的中篇小说,太宰治运用巧妙地手法,将自己一生的经历与思想表达出来,借此提出身为人最真切的痛苦问题。从晦涩的文字中体会到其内心深切的苦楚,在完成这部作品之后,太宰治终归是选择了自杀,划下生命中最后的一笔。

人间失格,即丧失为人的资格。由序,第一手札、第二手札、第三手札、后记共5个部分构成,期中序和后记以作者口吻叙说,三个手札则弱,惧怕世间的感情,不了解人类复杂的思想,继而通过搞笑取乐别人,隐藏真实的自己。后来发现饮酒作乐似乎更能逃避这个世界,于是终日放荡形骸,通过酒精、药物、女人来麻痹自己,最后走向毁灭。他被身为人最真切的痛苦所折磨,终其一生都在自我厌倦下寻求爱,逃避爱,最后只能毁灭。

“这世上欲望少得可悲近乎无欲的,是娼妓。”书中的小叶说。

总有一些人,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又或者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如此?我无从知晓。不管用什么方式在人群中试图,怎么隐藏自己都无济于事,就像无论如何都难以深谙人群,早已默认的某种惯赏的度,想用力表现出来的快乐,而快乐本身就不需要用力,而一不小心笑得过度的夸张,反而变得不适的担忧。想要不被担忧总是萦绕在脑海。

能够在人群中很好隐藏某部分自己释放某部分自己,且恰到好处,一定是一门艺术。很容易浸入某种情境的我,越来越觉得自己是没有我的.。人与人之间真正做到相互理解,恐怕是人世间最为困难的事了。冰山一间的你,与冰山一角的他,说了依然是无人理解的痛。归根到底,我们感兴趣的还是一个叫做“我”的人,而除“我”之外的都是他人。

我为什么会喜欢自己?最近这个问题缭绕着我。如果我不是我,我会喜欢我自己吗?我知道自己的所有好或不好,可爱与丑陋,其实终其一生,我要讨好和取悦的人,只有一个:那就是我自己。我为的终归是让自己更喜欢自己而不是更讨厌自己。

这是一本悲伤的书,没想到1948年就有人以如此视角看待问题,那时候的人们和现在的我们或许遇到的问题都差不多,实质性问题都没有改变,改变的只是我们的生活环境与科技技术带来的便利。

无论现实如何改变,无法改变的终究只有自己罢了。只要自己热爱生活,又何尝会不快乐呢!沉迷于现实比沉迷于幻想中的世界更好。正如罗曼罗兰所说:“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没有人会熟视无睹的读完一个故事,若无其事的生活。大庭藏叶的命运是种极致,他所经历的同我的经历应该是喜马拉雅山与死海的高度之差。我没有经历过像他晦暗极致的生活,但我知道处于黑暗的我,一定不会拒绝光明。

人间失格读书心得 篇13

《人间失格》这本书讲了什么呢。这是一本半自传体的书,整本书的组成无非就是序言、后记、手札。讲述了叶藏从青少年到中年,不断的沉沦、放逐、麻痹、自杀,而走向了自我毁灭的故事。可悲可叹。可是,就是这样的一本书,却是太宰治一生的缩影。

我看完这本书时,眼泪止不住的落了下来,可我又是如此欣喜,欣喜我的眼泪还可以自主的流出来。我多想,多想跨越时空,给太宰治先生一个拥抱。即使是残缺的我,也想用我聊胜于无的温暖去拥抱一下他。可是,他还是死掉了,那么悄无声息的,不留痕迹的,在这个人间消失掉了。

纤细敏感而脆弱的神经,一次次接收着无法被过滤的语言。是的,错的.是我,不是这个世界;悲哀的是我,不是那些咒骂我的人;该***的……是我。红色的鲜血浸染了肮脏的面,脆弱的心,跳动也就此停歇,太宰治先生,曾给我们留下了那么多温暖的话的太宰治先生,离开了这个世界。

太宰治先生用他那灰色笔调,描述了一个名为叶藏的“胆小鬼”,他渴望得到爱却又不懂爱,他无法理解人类社会,只有以滑稽搞笑为自已戴上“假面”,他越发感到绝望,多次想离开这个世界。“如今的我,谈不上幸福,也谈不上不幸。”他在最后如是说道。

书中描写了很多的人生阶段,有时为了逃避现实而不断沉沦,又会经历自我放逐、酗酒、自杀、用药物麻痹自己,终于一步步走向自我毁灭的悲剧,在不断自我否定的过程中,主人公抒发自己内心深处的苦闷,以及渴望被爱的情愫……太宰治通过主角的一生,巧妙地将自己一生的经历与思想表达出来,并藉此提出身为人最真切的痛苦问题。

可太宰治先生却是爱这个世界的,在《人间失格》中,京桥酒吧的老板娘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认识的小叶,个性率真,幽默风趣。只要不喝酒,不,就算喝了酒……也是个像神一样的好孩子”她在叶藏最落魄的时候收留了他。还有其他关心叶藏的人,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人,不是吗?家人、朋友,甚至是陌生人,社会中总有这样一些人,在你最危难的时候帮助你,他们的热情就像一团火,慢慢融化你那紧闭的心,使我们慢慢走出那名为“胆小鬼”的外壳,变为真正的自我。

日本畅销书籍之一《自杀的100种方法》的最后一页,赫然印着几个大字——所以,自杀很痛苦,好好活下去吧,陌生人。作者充满善意的几个字,可能拯救了成百上千的人,也抹除了那名为“黑暗”的世界。太宰治从内心渴望幸福,抱有希望,可他最终还是自杀了,也许,只是少了一个像京桥酒吧老板娘这样善良的人。

其实,我们大多数人都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感受:我为什么要活着?来到这个世界我能做什么?《人间失格》问的就类似这样的问题,但我不希望面前的你选择跟太宰治一样的道路,逃避残酷的现实与自身的力量不足,须知存在就是合理,倘若不能轰轰烈烈地干一番失业,也可以堂堂正正做一个普通人。

人间失格读书心得 篇14

用了断断续续一个夏天,终於在秋天落叶之前看完了这本《人间失格》。

初识它是在某个出版方的官方公众号上,简单的一篇推送,寥寥数语的评价,但是仅仅是几句原文,就抓住了我的心,想要读一读,写出这样的人,他的内心,他会写出怎样惊艳的作品。于是开启了我第一本日本文学作品,说实话,此前对日本文学知之甚少,不过是夏目漱石和村上村树,哦,还有川端康成的"凌晨四点,海棠花未眠",多多少少地带有小小的变态的印象,听说很是扭曲,独特,然而,我没想到,我是从一个第一次接触的作家,来接触日本文学,嗯,是的,此前高考为一切的我,甚至还没有听说过太宰治。

回到这本书,可以说,是有一些惊艳的,我确实没想到,可以有人把这么真实的自己,哪怕是扭曲的、肮脏的、痛苦的心灵,血淋淋地撕开,展示给人看。它可能是小说,但更可能是半自传体,尤其是《人间失格》这一篇,几乎可以说是自传吧,带有一些想象和自我催眠,毕竟死后的事儿,也都为自己安排好了呢。看的时候,很揪心,很痛苦,但是似乎又能看到自己的影子,当然,我没有那种出身,也未曾那样经历,大约更多的是,那种孤独感的共鸣,周围的一切似乎都在排斥自己,其实更可能的,是自己在排斥周围。但是,谁没有绝望的`时刻呢?或多或少。故而,即便过了这么多年,跨越着国界,不一样的文化,还是能够找到知音的,我不是要推崇这种文化,或者是赞同这种心理,只是这个社会太快了,太冷漠了,我们大多数时候漠不关心,也无从关心,所以一切的一切,只能默默消化,糜烂在心里,现在,好像通过一本书,找到了一个出口,至少,我感觉不再那么孤独,我突然之间,找到了表达的方式,虽是借他人之口。好多东西,也不见得就看懂了,毕竟,私以为太宰虽然是写着青少年追捧的青春文学,却跟国内的某些商业化生产完全不用,真正是生命的艺术,是个诗人吧,我想。不过,能让人跨越时空,进入作品,产生自己的理解,这也是一种高明。

关于具体的内容,不想多少,不同的人读出不同的东西,不同的阶段和时间,亦有不同的心境,自是欣赏而已。关于版本呢,今天才知豆瓣有这么多版本的评分,但我向来不是很介意,正版,翻译无过错便可,东西,是要自己领悟的,不深入研究,却是无伤大雅。

以上,个人拙见,不成文。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