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礼貌月演讲稿

知远网

2025-11-23演讲稿

知远网整理的文明礼貌月演讲稿(精选10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文明礼貌月演讲稿 篇1

同学们:

大家好!

中国是文明古国,有“礼仪之邦”的美称。礼貌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国家,我们民族文明、进步的表现。

我们敬爱的周一向被人们称作礼貌待人的楷模。有一次,周请一位姓朱的理发师傅给他刮脸,刚刮到一半,周忽然咳嗽了一声,朱师傅没提防,刮了个小口子,朱师傅心里一阵紧张,忙说:“我工作没做好,真对不起。”周微笑着宽慰他说:“怎么能怪你呢!全怪我咳嗽没和你打招呼。还幸亏你刀躲得快。”事后,周还一再向朱师傅道谢,尽力消除朱师傅的顾虑。

我们小学生从小就应该讲文明,懂礼貌,语言和行为都要彬彬有礼,文雅而不粗野,要学会使用礼貌用语。对长辈,对老师,对说话对方表示尊敬时,要称呼“您”;请求别人做什么或给予帮助时,要用商量的口吻说“请”;别人帮助了自己时要说“谢谢”;当别人感谢你或有事向你道谢时,要说“别客气”或“没关系”;当你无意中妨碍了别人或给别人添了麻烦时,要主动说“对不起”;早晨上学或路上遇到老师、同学、朋友或其他熟人时,要主动打招呼,说“您早”、“你好”;分手时互相说“再见”。说话时,态度要和蔼、谦逊、文雅、亲切、得体,决不可以说脏话、粗话,要坚持说普通话。

待人接物,行为举止,都要讲究文明礼貌,讲究仪表仪态,无论在校内校外,都要做到不打架,不骂人,不撒野。要学会克制和谦让,自己不对,要勇于自我批评;别人不对,要能原谅别人的过失;当别人对自己表示歉意时,更不能得理不让人。

到他人房间要先敲门,经允许再进入。擅自进入别人房间,是鲁莽是行为。任何人在工作、学习时都需要专心专意,因此要尽量避免去打扰别人,当别人正在休息时,尤其是睡着了的时候,更要尽量避免打扰别人、影响别人。

同学们,让我们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讲文明讲礼貌的优良传统,做到和气、文雅、谦逊,不讲粗话、脏话,不强词夺理,不恶语伤人,做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

谢谢大家!

文明礼貌月演讲稿 篇2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少先队员。我们的祖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文明的风尚源远流长。我们的祖先就一直走在追求文明的道路上。文明是尊重别人,更是尊重自己。文明是一种美德!有人说,于细微之处观察人。当我走在马路上,看到行人车辆遵守交通秩序的时候,我看到了文明;当我踏入校园,看到同学向老师问候的时候,我看到了文明;当我看到爸爸妈妈善待老人的时候,我看到了文明;当我们同学向贫困山区孩子捐款的时候,我也看到了文明……我们每个人没有办法选择外表的美和丑,但我们能选择文明!同学们,我们期待着文明的阳光撒遍我们美丽的校园,在这里,我以少先队员的名义呼吁:行动起来,少先队员们!争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学生!遇到师长、同学,主动问好;上下楼梯,人多拥挤,注意谦让;讲究卫生,不乱扔果皮、纸屑;爱护公物,不乱写乱画;乘车时做到先下后上,主动让座;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团结友爱……

同学们,行动起来吧!我们要从现在做起,当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学生。

文明礼貌月演讲稿 篇3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讲的话题是”养成良好习惯,做文明学生“。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我们一生学习、生活和工作得以成功的基础。拿破仑曾说过:播下一个行为,你将收获一个习惯;播下一个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事实的确是这样,好习惯不仅会使我们在学习生活中不断进步,更会为我们日后在社会上立足奠定基石。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的文明古国,也是一个举世闻名的礼仪之邦。中华民族在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代代相继的传统美德。现在,作为年少的我们要认真做好准备,好好学习,好好做事,继承先辈的出色传统,做一名新时代的好少年。

我们可以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养成好习惯,改不良习惯。比如:在公共场所不大声吵闹、不乱丢垃圾;按秩序做事;在校园里,微笑面对老师和同学,热情主动地打招呼问好;平时热心真诚地帮助有困难的人;行走在大街上时,能自觉遵守交通法规,与文明和安全同行;在公共汽车上,能热心地为身边的老人或者抱着孩子的乘客让座……”文明“就像空气一样,时刻围绕在我们身边,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可以体现文明。

如果你还没有做到,就从现在开始,在家,做孝敬父母的好子女;在学校做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学生。让我们爱护校园里的一草一木,让我们在课堂上认真学习,让我们和同学快乐友好地玩耍,让我们在这里留下最美好的回忆。

我想,鸟儿因翅膀而自由翱翔,鲜花因芬芳而美丽,我们的生活也会因文明而更加进步。捡起一片垃圾,就捡起了一份美德,让我们一起努力,养成良好习惯,做文明学生。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文明礼貌月演讲稿 篇4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大家早上好!

今天下午,孩子所在的幼儿园——呈贡二幼邀请大班的孩子家长参加了一次有意义的家长培训,我有幸参加并聆听了中央教科所礼仪教育专家余航老师为家长们做的以《如何开启孩子幸福的一生》为题的讲座,听后很有感触。

余老师的讲座以中华传统礼仪教育为主线,强调了以“习惯培养”为主的礼仪教育对于孩子的一生发展有着深远影响,通过具体事例,阐述只有让孩子从小学会“自律”与“尊重”,才能真正开启孩子幸福的一生。

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的行为规范与准则。对一个人来讲,礼仪是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讲,礼仪是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我国自古就有“不学礼,无以立”的说法,书香门第以“诗礼传家”为荣,平民大众也把“知书达礼”视为有学识、有教养的标准,要求女子们努力做到。一个素质高、有教养的人,必定有良好的文明修养,这样的人,会被人尊重,受人欢迎,从心理学上讲,被众人接纳的程度高,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打开局面,发展事业。而当孩子懂得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他就会被别人接纳,受大家欢迎,就会有很多的朋友,而这些朋友又会间接或直接地给他带来相应的发展机会,从而让孩子逐渐形成健全的人格和与人交往、处事的能力。心里学家约翰戈特曼的研究也显示,那些懂得礼节、礼貌的孩子,其身心会更加健康,而且会关心他人、更富有同情心,朋友更多,学习成绩也更好。由此可见,孩子进行礼仪教育也是提高学习成绩的一种途径。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在不断强调对孩子进行智力开发和特长培养的同时,也丢掉了一些传统的美德,忽略了对孩子进行礼仪、规则的教育与训练。我也是搞教育工作的,自己非常清楚当前我们的教育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以及社会大环境的冲击,对知识技能的训练力度高于习惯培养,甚至忽视社会公德教育!对于“德育”的缺失与无力,我也对我们的教育方式感到万分担忧,过度的智力开发真的能营造和谐社会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我一直秉持着“成人比成才重要”的教育理念,在工作中不断践行“习惯培养高于一切”的教育方式,因此,对于余老师的观点我非常赞同。

学前期幼儿,他们的可塑性极强,能够敏锐地接受外界的各种信息,因而也是了解社会、学习各种行为规则的理想时期,更是礼仪等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在幼儿时期,孩子喜欢模仿成人的行为,这时开始进行礼仪启蒙教育,有助于促进幼儿社会化的进程,对幼儿今后的学习和整个人生的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尤其是对幼儿的个性、社会性及道德品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而且幼儿期幼儿的可塑性大,容易养成各种习惯,成人如注意从小培养幼儿文明礼仪,幼儿将终身受益,如果在这个时期忽视了对幼儿礼仪教育,长大要改就困难了。俗话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因此要让幼儿成为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人,使幼儿拥有一个健全的人格和自信的人生,早期的引导和教育尤为重要。

孩子的礼貌行为来自对父母与成人的学习和模仿,所以培养孩子讲礼貌必须由家长做起,家庭是孩子的礼仪教育的主阵地。“孩子的心灵就像是一张白纸”孩子这一张“白纸”画的好还是坏,父母在日常生活当中,起了相当重要的地位。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的礼仪教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也不能临时突击,而是需要日常生活中长期地培养与引导。家长要严格要求自己,尊重老人,每天早晨起来向老人请安问好,孩子自然会敬重爷爷奶奶,对爷爷奶奶有礼貌。父母平日在家中,无论自己是否喜爱看书,也最好把书捧在手上,养成孩子爱看书的习惯。孝敬老人,不说粗语,做到以身作则如此种种,持之以恒,像余老师说的:从知道到做到,从做到到做好,从做好到持久做好,相信一定能让礼仪教育开启孩子幸福的一生!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文明礼貌月演讲稿 篇5

尊敬的领导、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中国曾有“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的古训,意思就是说,有道德的人待人应该彬彬有礼,不能态度粗暴,也不能出言不逊。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文明礼貌的语言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一天,两位客人来到一家商店。其中一位大汉还没踏进商店的门就朝里面大喊:“老板,快给俺拿两瓶冰啤来,快点!”可是老板见他态度粗暴,并没有做出反应。这时,另一位客人走进商店,他先走到服务台前,礼貌地问:“您好,请问放饮料的柜子在哪?”老板见这位客人彬彬有礼,也礼貌地回答:“放冰饮料的冰柜在门口那边,不冰的在前面的架子上。”旁边的大汉见了这一场景,默默地低下了头。这正如俗话所说:“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有礼貌的人才会受到人们的喜爱。

宽容的语言能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减少相互间的矛盾。有一天,美国总统奥巴马来到一所著名大学观察学生们的在校生活。当他经过食堂时,一位女同学因为紧张把酸奶洒到了奥巴马的鞋子上,她连忙说了声“对不起!”脸上的表情很尴尬。可奥巴马并没有因这种事而责怪她,还幽默地说了一句:“你差点就要因为把酸奶洒到总统身上而出名了。”这句宽容的话语不仅化解了当时尴尬的气氛,还体现出奥巴马的绅士风度。

这样的故事在19世纪中也并不少见。一天,当时的著名作家萧伯纳正在大街上散步,突然被一辆自行车撞倒在地上,骑自行车的小伙子连忙道歉。这一撞显然撞得不轻,但萧伯纳并没有过多地责怪小伙子,而是开玩笑似地对他说:“你差点就要因为撞死一位大作家而名垂青史了。”萧伯纳对小伙子笑了笑,化解了矛盾。通过这两个名人事例说明,文雅、和气、宽容的语言,不但化解了矛盾,而且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

人在社会上生活,总要和别人交往。学会礼貌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就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

文明礼貌月演讲稿 篇6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讲文明、懂礼貌、尊师重教》。我曾经在书上看到这样一则故事:一头牛饿了,它会在本能驱使下寻找食物,遇上青草就大嚼一通,即使是农家的庄稼和名贵的花草也不例外,只要可口都会照吃不误。而人就不同了,我们饥饿时,尽管看到商店橱窗里的美味近在咫尺,但如果囊中羞涩也不敢有非分之想。甚至当你已经坐在餐桌前,面对香喷喷的菜肴时,如果主宾还未到来,也许就需要忍饥等待。

为什么这么做呢?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观念,时时刻刻提醒我们要做一个文明礼貌、尊敬师长的小学生。其实,发生在我们生活中的不文明行为现象主要有以下五点:一是乱丢垃圾,二是损害公物,三是语言不美,四是言行不雅,五是节约能源意识淡漠。有人说过:请留心你的行动,因为行动能变成习惯;请留心你的习惯,因为习惯能成为性格;请留心你的性格,因为性格能决定你的命运。

尊师重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民族文明进步的标志。老师把毕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三尺讲台,老师把整颗心都掏给了学生们,他们默默的把自己的一生托付给光辉的事业——教书育人,他们是多么的伟大呀!作为学生的我们,就必须尊敬老师,是他们教会了我们知识,让我们懂得了更多的道理,让我们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更多办法,所以我们要养成尊师重教的良好习惯,知道感谢和感恩他们。

当我们随手捡起地上的废纸扔进垃圾桶时,文明也随之产生;在拥挤的公交车上,让座给老弱病残;在公共场合用轻声细语代替大声喧哗;在与他人发生冲突时,懂得宽容待人;在别人处于困境时,能伸出援助之手;在老师劳累时,能端上一杯热茶……一个简单的行动,一次小小的改变,一颗博大的心灵,一个看似不经意的举动,都能体现出你的文明礼貌和尊师重教。同学们! 让我们从一言一行开始做起, 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做一个文明礼貌、尊师重教的小学生吧!

谢谢大家!

文明礼貌月演讲稿 篇7

亲爱的同学们:

下午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文明礼貌在校园》。

校园内,一些衣着整洁的同学边走边聊,随手丢下刚刚吃完零食剩下的包装袋;菜摊旁,小贩们卖完了菜,赚足了钱,随手将他们摊上的垃圾扔在了大街上;路边的花坛里,鲜花和小草差不多要被丢的垃圾掩盖了……亲爱的同学们,当你看到这些情景时,有什么感想呢?快快行动起来吧,做一个文明的好少年,用我们的文明行为影响自己的家庭,影响我们的校园,让这个世界清洁起来吧。

不要把“讲文明、懂礼貌”当作一件小事来对待,因为它可以提高一个人的素质,它可以提供你生活中的机遇;它甚至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可以提升一个民族的形象。

小的时候,听爸爸说起一个故事,有一个农民去了北京,随手丢了一个烟头,被罚了五元钱,当时只把他当成一个故事来听,觉得丢一个烟头有什么了不起,还被罚钱。今天细细想来,这不是一个文明礼貌的反面体现吗?讲文明、懂礼貌是我们从幼儿园开始就常常听到的话,它从我们上学的第一天起就一直陪伴着我们走到现在,然而这简简单单的六个字又有几个同学能真正做到呢?你是否在接受了老师的帮助后,客气地说一声“谢谢您”,你是否在和老师碰面时,微笑的说一声“老师好”,你是否在放学的路上见到老师时礼貌地说一声“老师再见”,你是否在违反了学校纪律时抱歉地向老师说一声“老师对不起”。

也许我们很多同学不善言表,也许我们很多同学不好意思正视老师的面庞,只愿在心里为老师默默祝愿……孰不知,当我们把自己的感激和祝福用言行表达出来时,不仅让我们能够不断进步,而辛勤耕耘的园丁们感到莫大的祝福和由衷的欣慰,更重要的是它展现出了我们的人格品质,折射出了我们的素质涵养!

同学们,讲文明、懂礼貌,做一个文明的人是现代社会对人的基本要求,是一个能够建功立业,成就光辉伟业的必备条件;而对于我们现在来说,最起码要做一个文明的小学生。因此我希望:我们要把“讲文明、懂礼貌”作为我们生活的一项基本行为准则,把它内化为一种自觉的行为!当我们得到别人帮助时,客气地说一声“谢谢你”,当遇到老师时,微笑地说声“老师好”,当给别人添了麻烦时说一声“对不起”……这些最朴实的话语,流露出的是发自丹心的真挚情感,他们感受到的是100度的热情!

一声“谢谢”表达了对对方的无限感激,一声“老师好”传递了对老师由衷的钦敬;同学们,让我们用一份情感来遵守“讲文明、懂礼貌”的标语,用一份行动使文明礼貌之风永驻我们的校园吧!谢谢大家!

文明礼貌月演讲稿 篇8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我是xx小学x年级x班的一名学生,我叫xxx。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文明一直是我们大家呼吁的对象。尽管如此,陋习这种现象还是在我们生活中经常出现。比如:打架、骂人、乱扔废纸等陋习还是很多的。所以我在此呼吁大家要讲文明、树新风,争做文明的小学生。

那文明是什么 文明是路上相遇时的微笑,是同学有难时的热情帮助,是平时与人相处时的亲切,是见到师长时的问早问好,是不小心撞到对方时的一声“对不起”,是自觉将垃圾放入垃圾箱的举动,是看到有人随地吐痰时的主动制止……文明是一种品质,文明是一种修养,文明是一种受人尊敬并被大家广泛推崇的行为。

文明是一种进步,是思想的科学,行为的端正,习惯的改善,修养的提高,品质的提升;是人性的解放、自由、完善和超越。从教育成长的角度,文明是告别昨日的无知和粗俗,是自觉的控制,是人性的战胜。

文明的学生,一定是讲礼貌的人。礼貌用语在他嘴边,远离污言秽语,他懂得要想别人尊重自己,自己首先要尊重别人,因为尊重他人与尊重自己同样重要。

文明的学生,一定是有着良好卫生习惯爱护公共财物的人。他爱学校的一草一木,不会践踏草坪,不会乱涂乱画,更不会踢门、浪费水电……而且会劝阻、制止破坏行为,及时报告。

谢谢大家!

文明礼貌月演讲稿 篇9

各位老师、同学:

大家好。

我是高一4班的卢xx,今天我在国旗下演讲的题目是《礼,心灵的长明灯》。

每年的三月,是文明礼貌月,讲文明、讲礼貌,一直以来都是我们义不容辞的道德义务。以礼立人,人就会无愧,光明磊落;以礼待人,人与人之间就会团结和睦,友善相处;以礼行仁,社会就会趋于理性,不会为狂热的激情所蒙蔽。

中国是礼仪之邦,但是随着近些年来经济的发展,我们不可否认,一些人陷入了道德与信仰的迷茫中,他们过于急切地想去表达自己的个性追求自己的利益,但忽略了约定俗成的规范和别人的感受。比如,几年前,国人为抗议日本购岛闹剧,野蛮打、砸日产汽车。这个是表达你爱国情感的最佳方式吗?显然不是!如果你的车也是日本生产的,那你会亲自砸了它,然后向别人宣告自己很爱国吗?再比如,XX年2月26日下午两点,在xx省xx县文化广场一处人工湖边两名儿童在此玩耍,不慎掉入水中,而此时正在附近游玩的23岁的大学生孟xx看到小孩儿落水后,赶紧脱下衣服跳入水中,最终孩子获救了,他却再也没能上来……两名儿童的家长不顾施救者的生死,决然离去!而后怕承担责任,一直躲避不语,拒不承认孩子被救事实!最后在社会舆论的压力下,她们最后带着小孩到孟xx的追悼会上赔礼道歉!同学们,听了这件事,大家的感受如何?试问这两个小孩的家长,如果您是孟xx否家长,您看到这样不讲道理的家长,心情又是如何呢?

向大家讲述上面的这些事例,决不是一味地在批判和抱怨中国道德与礼仪的滑坡,而是在正视与思考我们今后应该要承担的责任。“礼”可以表现在各个方面,但是我觉得其内核思想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礼”不是虚假的伪善,而是对理性的认可以及对自己和他人人格的一种尊重!只有不断的践行与反思,我们才可以让自己和周围人都生活在一个自由、舒适、从容的环境里。

如果,把“礼”的内核定义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会发现其实把书放在在自习室和阅览室里占位置是不正确的,因为那除了能够说明你爱学习,也能说明你没有很好的尊重别人使用学校公共资源的权利,这不是懂“礼”的表现;我们会发现其实上课迟到不仅仅是你时间观念不强的表现,而是对老师和其他同学上课权利的不尊重;我们会发现其实你对家长会有不满与抱怨,那是因为你还没有做过父母,不懂得他们的难处;我们也会发现不能随意对别人的人格与所做之事进行结论性的评价,因为你不是他,你不知道他的故事,不知道他的想法,不知道他的付出!

以礼立人,就是把文明、礼貌作为自己做人的主要“刑具”,唯如此,“每日三省吾身”,察检自己的错误和不足,不断地以此来鞭策自己,用文明、礼貌的行为准则来规范自己,一个人的心灵便会得以淘涤,行为便会磊落而无受拘束,并抵达心灵幸福的彼岸。

理性是人类最强大的内在力量。把理性作为自己的约束力量,才能严守礼貌的底线。当理性的约束成为习惯时,有礼彬雅也从此上升为一个人的内在品质了!礼貌也会同时反作用于理性。一个礼貌的人、文明的人,便不会轻易冲动,不会轻易任感性冲垮自己的意识力量。

懂“礼”是小事,因为做到文明礼貌,不必什么惊天动地的努力;懂“礼”也是大事,因为做到文明礼貌,自己和周围的生活便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努力一下,注意一下,行动一下,礼的光辉也便会照耀在生活的每个角落了!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文明礼貌月演讲稿 篇10

亲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学生们:

大家好!

礼仪是每个人都应该遵守的道德标准。在我眼里,礼仪就是文明礼貌。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礼仪。

例如,当我们进入餐厅时,服务员会对我们说“你好”、“欢迎”、“请坐”。当我们离开时,他们会走到门口说:“谢谢你的到来,请慢慢来!”

再比如,在飞机上,空姐和我们说话的时候,用的是文明的十字架。

另外,她的声音还很柔和,站姿很优美,在解说安全注意事项时,双眼不会乱看,而是注视着乘客,并与他们不停地交流眼神。

在看似平常的出租车上,也有很多礼仪。出租车有的生意很好,有的却不好,为什么呢?我想这与司机的礼仪态度有关。一个好的司机,车内一定保持清洁,计费表也一定非常准,从不欺骗乘客,乘客上车时,不急不燥,多讲普通话。在交通拥挤时,通常礼让三分,没有必要时从不占用右转弯车道,当然更不会违反交通规则。久而久之,大家对这样的出租车司机印象比较好,喜欢选择坐这样的车。反之,有些司机他们态度很冰冷,语言很刻薄,车内又脏又乱,衣冠不整,边开车边抽烟,嘴里嚼着槟榔,一开口就是粗话,乘客上下车时催促不停,光是看着就不会留下好印象,还有谁会乘他的车呢?

还有,我们平时见到长辈要问好;不小心撞到别人,要说对不起;向别人问问题时要说请赐教;别人在学习,你想和他说话,要说打扰一下……

礼仪就处处体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只要礼貌待人,就会自然而然懂得什么是礼仪。我们不仅要留心观察,而且要认真学习,为保持城市文明和谐尽一份力量!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