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远网整理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精选7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 篇1
我轻轻地翻开《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最后一页,细细品味着书中的内容。忽然,我懂了,与其说这是海伦·凯勒的自传,不如说这是她对世界的感恩。海伦·凯勒是不幸的,因为她在19个月的时候就失去了光明和声音。而她又是幸运的,因为她遇上了莎莉文老师。当莎莉文老师把第一个单词“写”在了海伦·凯勒的手上时,你能知道海伦是多么的高兴么?莎莉文像一根火柴,她用微弱的火苗把海伦这根蜡烛点燃后,自己却慢慢地熄灭了······这时候,海伦才知道世界上有好几根“火柴”已经为自己而熄灭了。这时候,她才懂得了该干什么,应该学会感恩。于是她四处奔波,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机构,帮助需要她这根蜡烛点燃的人,这是她在感恩,在感恩所有关心、关爱她的人,这是她唯一能够做到的。感恩,这个词在健康人看来微不足道,但海伦·凯勒心中早已埋下了感恩的种子。她懂得感恩,懂得感恩这个给她带来一连串意外的世界。在能看到光明的“盲人”眼里,三天的光明是微不足道的,他们觉得,与其得到只有短短三天的'光明还不如不得到。
但在海伦·凯勒眼里,能拥有三天的光明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这是一个美的心灵,她觉得世界上有无数双“眼睛”在帮助自己看世界,她懂得感恩。我们要学会感恩,哪怕,你只是给劳累了一天的父母一个最温暖的问候,但你已经知道了什么是感恩。愿我们都能在心中埋下一颗感恩的种子!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 篇2
当我合上《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主人公海伦·凯勒自强不息的精神,让我感动。
书中海伦·凯勒在19个月的时候,猩红热夺去她的视力、听力与语言表达能力。而海伦·凯勒并没有放弃,反而自强不息,考上了哈弗大学。
海伦·凯勒自强不息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去学习吗?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残疾人,但这些人有的因为自己聋哑,痛不欲生,天天唉声叹气,甚至自杀结束自己不幸的生命,而有的人并没有在意自己是个聋哑人,脸上总是挂着开心的笑容,他们反而更加爱护自己的生命,更加自强不息。
在音乐世界里,有一个举世闻名的音乐家,他就是贝多芬,在贝多芬璀璨的背后,谁都不知道他经历了多大的痛苦。贝多芬他十分热爱音乐,也十分喜欢钢琴,可是他的厄运却来了,一天,他突然发现自己什么都听不见了,不管朋友问他什么,他都听不见,这让他非常恼怒,一到家,就发泄自己的心情,失聪对于他来说十分痛苦,作为一个钢琴家,听不见钢琴的声音,让他想放弃,可自强不息的他,又重拿起钢琴,适应失聪的生活,贝多芬的成就是因为他的'自强不息,所以他才会变成一位让人敬佩的音乐家。
海伦·凯勒的自强不息,贝多芬的自强不息,都告诉了我们自强不息,永不放弃的精神。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 篇3
这些天,我阅读了海伦·凯勒写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深受感动。
故事讲的是作者小时候因病双目失明,幻想着上天给了自己三天光明,她用仅有的三天时间做了很多有意义的事情。第一天她想看看身边善良的人们,她的老师、亲人、朋友。第二天她将在黎明起身,去看黑夜成为白昼的动人奇迹。第三天她将在当前的日常世界中度过,感受城市的繁华,了解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她自己最终也在亲朋好友的关爱和帮助下,完成了哈佛大学的`学业,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学士学位,她还周游列国,为残疾人士加油鼓励,是一位伟大的慈善家、演讲家、教育家。
这时,我想起了我自己生日的那一个晚上,妈妈突发奇想对我说:“我们来体验一下盲人的生活吧,这样,一会我关灯,你自己在黑暗中切一次蛋糕吧。”我欣然同意,爸爸也拍手叫好。于是,妈妈关了灯,我闭上眼睛,小心翼翼地拿起刀具,摸索着切起蛋糕来,我一会撞到椅子,一会碰翻水杯,还把好多奶油不小心印在了自己和妈妈的身上,只听见爸爸妈妈惨叫着让我住手。我停了下来,妈妈打开灯,这才发现家里一片狼藉,我的礼物也散落一地了,我的手上,衣服上也是红一块,绿一块的奶油印,我不禁感慨,盲人的生活多么不容易呀,我真的太钦佩海伦·凯勒了。
我们以后要多帮助,关爱盲人,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比如不占用盲道,让她们感到温馨,同时我们作为正常人是多么幸运,我们更要珍惜这份健康,多做有意义的事。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 篇4
这个学期我读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部小说是海伦凯勒的作品,讲述了海伦凯勒双眼失明,双耳失聪,她的父母请了一位家庭教师莎莉文,教她写字,吃饭。终于,在他长大以后去了铂金斯盲人学校。写了一篇叫《霜王》的的文章被怀疑为抄袭,她非常无奈,失落但毫无办法。我接着往下读,令我欣慰的是他战胜了重重困难,乐观的面对接下来的.生活。最后成了一位伟大的人物。
海伦凯勒乐观的去面对现实。他那顽强乐观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那漫长的日月里得包含了多少的恐惧、多少的孤单、多少的艰辛、多少的泪水啊,可是她全都挺了过来。为什么她能全挺过来呢?只因为她心中有一个信念“我不能被困难压倒”正是在种种困难中磨练了意志,养成了自信,自强不息,积极乐观,果断勇敢的性格。
如果我也遇上那样的事,我也能有重新生活的信心吗?我也有重燃生活希望的信心吗?答案是否定的,没有。我根本没有那样乐观,也没那样有信心,因此我要更乐观一些,更自信一些。小说中的主人公海伦凯勒也正是凭着这乐观,自信的精神才能让她自己快乐的生活。今后的生活里,我们还将面临着各种的困难、各种的挫折。不过我相信,只要我们向海伦凯勒那样坚强、勇敢、乐观的面对哪些困难和挫折,就一定会闯过暴风雨,迎来春天般温暖的阳光!就像阿斯图利亚斯说的“只有那些勇敢镇定的人,才能熬过黑暗,迎来光明。”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 篇5
最近,读到马克·吐温的一句话:19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海伦·凯勒究竟取得了怎样的成就,能和赫赫有名的法国皇帝拿破仑相提并论呢?带着这种疑问,我读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我深受启发。
这本书是海伦·凯勒的散文代表作,系统而完整地介绍了她丰富、生动、真实而伟大的一生。她出生在一个幸福的家庭,但19个月后,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让她永远失去了光明和声音,从此她和有声有色有光的世界隔绝了,她也脾气暴躁过,但她没有放弃自己。在亲人和老师的帮助下,尤其在自己的`努力下取得了让人难以想象的成就。在这本书中,她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告诫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赐予的一切。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这本书中最精彩,也是影响力最为深远的一篇文章。作者希望在这假想的三天时间里,能看见自己的老师、朋友,去参观自然史和艺术博物馆,能看见纽约城的日常世界,最后还要去看一场戏剧,三天的活动表达了作者对光明和美的向往与追求,表达了作者对人类创造的高度赞美。海伦·凯勒是一个奇迹,一个神话,而创造者就是她自己!我们要像她那样乐观,坚强,不放弃,创造我们的奇迹和神话!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 篇6
最近,我读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它使我深有感触。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主要讲述了海伦·凯勒,一个又盲又聋的女子的成长经历,以及她的心路旅程。她的一生只有十九个月的光明与声音,但就是这样一个平凡的甚至有些渺小的人,却用她的行动来证明了她不平凡的一生。在安妮老师的帮助下,读书笔记摘抄:在亲人们的关爱中,她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开始了她对梦想的追逐,她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哈佛大学学业,取得了学士学位。她一生致力于残疾人慈善事业,不断为残疾人创造机会,让他们能够受教育,不再风餐露宿,她还曾周游世界各地演讲,为残疾人加油鼓劲。
她的世界中,没有光明,没有声音,只有孤独与寂寞,但她却顽强地认为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会这样去做,第一天:我要去看看那些给予过我帮助与关怀的人们,记住那些充满善意的眼睛,他们一定有着美好的心灵。
第二天:我要在黎明起身,去见证黑夜变成白昼的奇迹,那该是多么令人激动啊!
第三天:我将在忙碌中度过,我要亲自去体会那些劳动人民的`快乐。
这些在我们常人看来多么简单的愿望,却成了海伦心中最渴望也是最不可能实现的梦想,所以,她将它们用另一种方式记录下来,告诫我们,珍惜现在我们所能看见的每一分每一秒。假如你的光明只剩下三天,你又会怎么去珍惜呢?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 篇7
不知从何时起,我们总是不停地抱怨,抱怨晚饭不好吃,抱怨作业太多,学习太累,抱怨爸妈工作太忙,无法带我去玩。最近读完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陷入深深地思考:作为一个又盲又聋的残疾人都能乐观坚强地面对人生的不幸,健全的我们凭什么整天怨天尤人呢?
海伦凯勒从小就失去了光明与声音,但这并没有让她绝望,相反使她充满了对生的`渴望。她为自己认识了一个新词而疯狂,在老师的带领下她学会了说话,考上了哈佛;她为自己感受到水的流动而欢喜,为自己享受阳光的温暖而微笑。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会怎么度过。”我一次次读着书中的这一段,看海伦用自己的方式描绘我们生活中最普通的场景,然后自己闭着眼睛去想象我们的生活,我发现周围许多人不知道珍惜,忽略了生活美。今天的我们总是匆匆忙忙,忙着做作业,忙着聊天,忙着看电视,忙着打游戏,许多宝贵的时间和自然的美好就这样与我们擦肩而过。
现在,清晨醒来,当我看到明媚的阳光,会告诉自己:“世界多美好啊!”坐在明亮的教室,看着老师拿着书本走上讲台,我会默默地对老师说一声:“老师,您辛苦了!”当与同学互动时,我内心真心地感谢他们给我六年的同学友谊和太多的美好记忆。每天放学回到家,看见父母烧好的饭菜,会脱口而出:“谢谢爸妈!”
我要感谢身边一切美好的东西,心存感恩,懂得珍惜,与爱同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