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远网整理的《高老头》读后感(精选6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高老头》读后感 篇1
“实在是太‘孝顺’了!忘恩负义!死丫头片子!”看完了《高老头》,我不禁气得火冒三丈,天底下还有这样的女儿!父亲死了,不但不去送葬,还装模作样地给人说“家父去世,悲痛欲绝,不便外出”!唉,我还是给大家说说怎么回事吧。
高老头叫高里奥,他靠做生意发了家,拥有很多钱财,本可以安享晚年,但是他把全部心思都用在了两个女儿身上,给她们请家庭教师,为她们买吃买穿,一心要把他们培养成上流社会的人。后来两个女儿终于如愿以偿,分别嫁给了侯爵和伯爵,过上了上流社会的生活,经常风光体面地参加各种舞会。可是他们的丈夫却并不关心她们,她们做衣服买东西所需要的大量金钱都是从高老头那里拿的。为了她们的虚荣心能得到满足,高老头住廉价的公寓,过清贫的生活。当他的钱被女儿们挥霍光的时候,他又把自己的金银餐具拿去卖掉。他一心一意想着女儿,为女儿的幸福奉献自己的一切,而他最大的心愿只是临死前“能听到女儿的'声音,碰一碰她们的衣服!”但是他死时两个女儿也不在身边。她们明明知道父亲要死了,还照样花天酒地,买新衣,赴舞会,根本不管父亲的死活,并且说“等跳完舞再说这些麻烦事”!高老头临终前还为大女儿拼凑了做新衣的1000法郎,为小女儿购置了一套与情人约会的房子!
唉,可怜天下父母心!可怜的高老头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他的女儿如此无情无义。
这时我想到《三十六孝》中的陆绩,六岁时就会想办法为母亲寻找食物;我也想起爸爸在爷爷生病时天天往医院跑,夜里还要在那儿陪护。我常常是睁开眼就不见了爸爸,睡觉时也难得看见他的身影。
高老头的两个女儿——娜齐和但斐那,你们太没有良心了!你们的父亲每天天不亮就去挣钱,为使你们生活得快乐,宁可一再委屈自己;生命垂危时还说“啊,我的两个女儿急需用钱,我还要去做面粉生意……挣了钱,女儿就什么都不缺了……”这样一个伟大的父亲你们竟然不知道孝顺,我真恨你们!贪心的人,希望你们能醒悟过来!
《高老头》读后感 篇2
《高老头》一书是《人间喜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巴尔扎克用他一贯的讽刺意味笔风,讲述了一幕“披着喜剧外衣”的人间悲剧。
故事讲述了一所公寓中发生的事。在这所伏盖家的寄宿舍里,住着各种阶层,各种身份的人。其中高老头是封建思想被资产阶级金钱至上原则所腐蚀的历史悲剧的缩影。“爱了一辈子的女儿,到头来反而给女儿遗弃!”老人的眼泪最终得到了大学生拉斯蒂涅的同情,才得以置办了后事。
放在如今,很少有父亲会不疼爱自己的女儿,我也是在父亲的呵护下长大的。然而高老头这般落魄的境遇却实在令人心寒。我平日里总担心说错什么话,生怕父亲不高兴;而对待养育、宠爱自己的生父,雷斯托太太和纽沁根太太两姐妹,竟在其垂死之际都不闻不问,反而张口要钱。
看到这里,我的心是绞痛的。“在这个互相吞噬的.社会里,如果不像瘟疫一样钻进去,清白诚实是一无用处的。”伏脱冷对拉斯蒂涅的“教诲”完美地诠释了资本主义恶毒的本质。在那个社会,钱就是性命,有了钱就有了一切。
反观我们所处的社会,尽管亲情的纽带十分重要,却仍有很多东西需要金钱去维系:各种各样的无事宴席,恋爱,读书,治疗……虽然听上去很悲哀,但不可否认的是,即便是到了发达的如今,金钱也还是生存的基本。
就像年青一代的人想要改变这个社会一样,拉斯蒂涅也妄图与这样的现状抵抗拼搏,他开始向社会挑战。高老头的悲剧不仅是他一个人的,更是整个社会的悲哀。
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宝贵的,通过高老头,我们能看出一颗原本真挚善良的心。可在利益、地位的侵蚀下,真情变得脆弱,羁绊变得不堪一击……拉斯蒂涅埋葬了高老头,也埋葬了最后一滴温情的眼泪。
在世界的各个角落,都有像高老头这样的人正在哭诉。金钱确实可以买到很多,但它永远不能为一个人带来一切,因为它买不到世间最为珍贵的真情。
《高老头》读后感 篇3
拉斯缔涅在寒碜的公寓和豪华的公馆之间周旋,巨大的落差,强烈的对比,使他深刻的体验到了世态炎凉,人情冷暖。
一个大学生步入一个巴黎这座大城市,便设法深入到这里。
“一样一样的入了门之后,他便脱去了老皮,扩展了生活的疆域,终于领悟到人有三六九等、一层叠一层,构成社会”
沃盖公寓内部的寒碜,在主顾们同样褴褛的衣着上再一次显露出来。衣服虽破旧,几乎每个人的身体都很结实,经受了人间狂风暴雨的吹打,几乎每个人的脸都是冷漠、刚毅的,……让你一见之下就感到他们已经演完或者正在上演的惨剧。
在这艰难的生活中无声无息发生着连续不断的惨剧,它表面上冷冰冰,却把人心搅得激烈不安。
然而,这些脸色苍白,经受着精神或肉体痛苦的人,巴黎的上层社会是不知道的!
对于下层社会的人来说:悲痛,只能在心头忍着,眼里含着泪水忍着。
沃特汉说:“昨日平步青云,去公爵府上做客,今天跃落泥土,在债主家中乞讨。这就是巴黎女人的本相。”
德?薄赛昂夫人说:“上流社会又卑鄙又恶毒。这个上流社会,配怎么对待,就怎么对待。你越是冷酷无情,算计别人,就越是上升得快。越是无情打击别人,别人就越是怕你……在巴黎,成功就是一切,是权力的钥匙。”
拉斯缔涅面对奢侈的上流社会,让他对清贫的`生活产生了怀疑。他想到了公寓的情形,深感厌恶,发誓元月一定搬家,一则换一处干净的房子。
其实,上流社会表面上穷奢极侈,暗里愁肠百结,忧心如焚。
拉斯缔涅走上社会是由德。薄赛昂夫人与沃特汉两个人的引导。表面上看,这两个人属于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但是他们的价值观念却是如出一辙。
《高老头》读后感 篇4
最近,无意间发现了《高老头》这部书。开始吧,如果不是班主任要我们读的话,我说实话我是不会读的。我总觉得外国名著是那么的无聊,可没有办法啊,总要完成任务吧!
看了几十页后,我发现其实这部书并不是那么的无聊,不久就把它读完了我总感觉它与中国的名著有很大的不同:
首先,我感觉它的环境描写很多,而且十分逼真,我想与别的小说一样,这是为了写人物吧。
其次,这里面的人物很典型。这个里面我最深刻的是高老头的两个女儿,她们开始是那么的高贵,不可侵犯,可是之后她们有是那么的丑陋,为了金钱而不顾自己父亲的死活。这就是金钱的强大吧,强大的连亲情都斗不过。
还有里面的那个逃犯,他是那么的聪明机智,可在金钱的威力之下,最终还是没有逃出去,这是不是又表明聪明是斗不过金钱的。
还有他的表姐,是那么的高贵,地位是那么的高。可是在金钱之下,还是被别人抛弃。这不是更好的说明地位是斗不过金钱的吗?
在其次,《高老头》有精致的结构。它有两条主要线索——是高老头的经历和拉斯蒂的故事,其中又穿插了几个人物的事,看似混乱,其实是主次分明、清楚明了。
最后,这部书的对比手法广泛运用。故事一开头就把扶盖公寓和薄赛昂府进行对比使拉斯蒂涅有了动力。又将巴黎上层社会的与下层社会的对比反映的这个社会的真实情况。此外,还将高老头的处境和他女儿的处境对比,凸显主题。如此多的对比使主题更加的明显,同样这是我们中学生应该学习的典范。
《高老头》这部书是巴尔扎特的成名作,这部书讲的是巴黎的'哪一种金钱至上的关系。在现在,我们的国家也面临着这样的危机,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不钱看作是一种无所不能的东西,钱这一东西已经腐蚀到了我们的身边,我是应该看一看这部书,知道一下我们的身边是不是也有这样的关系存在了,或者我们是不正朝那个方向前进了。我们都应该反思一下。
我建议广大的青年朋友去读一下《高老头》体验一下金钱至上的后果。
《高老头》读后感 篇5
《高老头》读后感 篇6
本篇文章主要以靠发战争财卖粮食起家的高里奥老头,为把女儿养大再给她们提供一个未来人生良好环境,而把自己变得一贫如洗的的父亲,但是只知道用金钱来维持父女关系的高老头到快临近死亡的边缘时,两个像“狼”一样的女儿也没有给自己的亲生父亲送葬。
从小就被父亲捧在手心里的女儿,娇惯、蛮横、成为了自私自利的拜金主义者,弄得自己也成为金钱的牺牲品。这是她所遭受的必然结果。若不是他对女儿的爱“荒谬到极点”,若不是为父爱所支配,他早已成为上流的资本主义家。
长大后,只知道不断榨取父亲的劳动成果的女儿,仍是用一种很习惯性的方法向父亲提一些,在我看来,非合理的条件,但是父亲依然对这种百看不厌的方式,所接受不合理的条件。此时,就暗示着他的一只脚迈进了伏盖公寓的大门,注定要从拥有百万富商走向社会最底层。
为了让她们跻身上流社会,他让她们从小接受良好教育,并且花了大半的`家产将她们嫁入豪门,为获得女儿的好感,他出售了店铺,只身搬进伏盖公寓,为了替女儿还债,他当买了金银器皿和亡妻的遗物,出让了养老费弄得自己身无分文,最终凄惨的死在伏盖公寓的阁楼里,等等一切为她们所做的,也换回女儿的一星回报。
读过了书中盲目的父爱,我发现用金钱来维持的父女关系是根本不会长久的,也是禁不起任何小挫折。在这场亲情的游戏里面,高里奥老头扮演的父亲,就像永远明天的回报一样,操碎了心的父亲奄奄一息时,还惦念着女儿。这样的“父亲”谁曾遇到或看见过。
我真不知道,女儿的多次无情,难道还没伤透父亲的心吗?
揪心的父爱,你何时还回女儿的一丁点回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