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远网整理的《苏东坡传》优秀读后感(精选6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苏东坡传》优秀读后感 篇1
苏东坡的‘赋’,有别于历史中其他的‘赋’,摆脱了魏晋时期铺陈富华、罗列词藻的文风,紧紧围绕自己的‘志’,追求真情实景,尤以赤壁赋为最佳。这篇文章虽然在景物描写方面未尝着墨过多,但意境创造真切清新,抒发情感真挚朴实。其中有由今昔对比产生的不尽感慨,却又不失达观自适;亦有抒发自己对自然的讴歌,并产生了‘与造物者游’的'超凡情结。
细细研读,发现苏子进行过多次比较:变化与永恒,武略与文才,生存与死亡,并辅以佳句:‘盈盈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轴轳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黄州也许是湫隘肮脏的小镇,但是无限的闲暇、美好的风景、诗人美好的想象、对月夜的倾心、对美酒的迷恋。这些合而为一,酿造了苏子神仙般的谪居生活。
结语:生命是某种东西刹那间的表现,是永恒的精神在刹那间存在于躯壳之中的形式——但苏子认为那不尽然。从佛教的否定人生,儒家的正视人生,道家的简化人生,苏子在他的心灵识见中产生了混合的人生观——享受人生的每一刻时光……
《苏东坡传》优秀读后感 篇2
读了林语堂老师的《苏东坡传》,不禁想起苏东坡那一首豪放的《念奴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苏东坡的一生,饱经忧患,几经沉浮,但苏东坡人性更趋温和厚道,过得快乐,无所畏惧。苏东坡是一位人格完整,可以驾驭自己心灵的高士。再加上他深厚的文学造诣,敢做敢为的正直作风,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造就了一个万古不朽的伟大人生。
正如作者所言,苏东坡是中国历史上当之无愧的、极令大众倾心仰慕的伟大文人,这不仅是基于他的诗歌和散文的魔力,更基于他总是英勇地坚持自己的原则和主张的满腔正气,在苦难中寻找乐趣的罕见本领,以及由此形成的明亮的人格魅力。
林语堂是这样结尾的:“在读《苏东坡传》时,我们一直在追随观察一个具有伟大思想,伟大心灵的伟人生活,这种思想与心灵,不过在这个人间世上偶然成形,昙花一现而已。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心灵的喜悦和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恰如其分的概括了东坡的一生。
《苏东坡传》优秀读后感 篇3
在这个寒假里,侯老师为我们推荐了了一本书,叫《苏东坡传》,并且还要写读后感。开始,我很抱怨,推荐读书怎么还送他篇读后感啊!可我一读这本书,我就放不下手来了!
我很敬仰苏东坡,因为他乐观豁达的性格。“成也其诗,败也其诗。”用在苏东坡身上在也合适本、不过了。“乌台诗案”让我不禁感叹:“天才往往是被人嫉妒的,要不是苏东坡太有才华,锋芒太露,原来与他为友的人也不会转而排挤他,他也不会落的N次被贬到外地去。好在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他没有郁郁寡欢,而是随遇而安。在密州,他写出了公认为最好的中秋词《水调歌头》,那动人的词句和奇美的意境至今长盛不衰而在他晚年生出之地——岭南蛮荒之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常坐岭南人”也正是苏东坡明朗豁达的心境的写照。
我敬佩苏东坡的才华、乐观、豁达的性格和他的浩然之气,苏东坡虽然死了,但他的诗词、他的精神却永远活在了人们心中。正如林语堂所说:“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他留给我们的是他心灵的喜悦,是他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苏东坡的浩然之气,也将入他的诗词一样永留千古。
《苏东坡传》优秀读后感 篇4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首《水调歌头》我们耳熟能详,它的作者是苏东坡。而这本书写的正是他,林语堂搜集了大量的资料,读过他所有的著作才来写这本书。林语堂也非常喜欢苏东坡,我也不例外。
拿到这本书时,以为这本书写的是苏东坡一些有趣的故事,没想到竟然写了苏东坡的一生。我一开始读这本书时,觉得有些枯燥,爸爸却说“开始时可能是有点枯燥,但读着读着就不会这样了,这才是正真的文学!”或许文学就是这样吧!苏东坡的一生很坎坷二度遭贬,颠沛流离,读到第四卷,第24章苏东坡二度迫害时,我心里怒火中烧,真想穿越时空为苏东坡辩解。
有一回,我数学考试考的很差,我想回家给妈妈爸爸看卷子该怎么办啊!,我就伤心起来,不知不觉的就哭了起来,同学们都纷纷来安慰我,说“没关系的,下次你考好一点,就可以了呀!加油!”我现在想想实在是好笑,考差了又有什么关系呢!再努力一点就好了,做人就要像苏东坡一样要乐观面对。
我一直想不通林语堂为什么要写《苏东坡传》、《孔子的`幽默》等写中国古代名人的书,爸爸又告诉我“那时候林语堂在美国,他要在美国中国历史文化,所以才写的!”原来是这样啊!我想林语堂肯定是个十分热爱文学、有热爱祖国的伟大人物。
这本书让我彻底了解了苏东坡,又知道了一些做人的道理,为人要善良、乐观、宽容、还要关心他人。我现在甚至觉得苏东坡是一个完美无缺的人。
《苏东坡传》优秀读后感 篇5
看完王水照老师的这本《苏轼传》,感慨良多。东坡是中国文人中我非常喜爱的,可以说是最喜爱的一位,此次翻开这本传记,自然主要是因为对传主的爱戴,当然和优秀的文笔也是分不开的。
那是一个初秋的早上,和煦的.阳光洒满屋内,我从朋友的书袋内掏出这本书,赫然三个隽秀的字映入眼帘:苏轼传。朴素而清新淡雅的封面,良好的印刷,最重要的着者深厚的功力均深得我心,加上传主是我最喜欢的一代文豪,于是迫不及待地打开一睹为快。可以说书没有让我失望,我是一个队文字相当敏感的人,文字的质量会大大影响我对一书的爱恶,而此书于文字之流畅优美来说绝对是上乘之作,行云流水般的文笔娓娓道出东坡传奇的一生,跟随着着者的脚步,我仿佛进入了那个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川蜀大地,看到了稳健自信的明允公,乐善好施的程夫人,还有可爱的苏轼苏辙兄弟……我渴望看到的情节书中几乎没有遗漏,苏轼考进士、任徐州、杭州知州,乌台诗案,贬官黄州,写下一首首惊天地泣鬼神的诗词,一篇篇流芳百世万古不朽的美文,一页页通天地之气得日月之精的丹青墨宝……书中既有对人物生平流畅而传奇的叙述,精彩动人,跌宕起伏,又有对东坡诗文书画的专业性评论,高见迭出,云霞满纸,着实令人大呼过瘾,十分解渴。换句话说,这是一部能让外行看够热闹,让内行看够门道的大书好传。
《苏东坡传》优秀读后感 篇6
说起苏东坡,人们会很自然的想起他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与辛弃疾统称为“苏辛”。然而,这位大文豪,着实是一位很奇怪的人。
既然是豪放派的领军人物,自然十分“豪放”。但苏东坡不是这样的,他的'词,特别是他在被贬黄州期间的作品,全都清新脱俗。如著名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那么的感人,而且还有一些凄迷之感,实在是无法让人与豪放联想,相反,颇有一些婉约派的感觉。
苏东坡也会对一些生活小事很为迷恋。比如他在黄州时就创造了东坡肉,并把其来历和做法记入《食猪肉诗》中。他发明的东坡肉也是我的最爱,实在是好吃,肥而不腻。
东坡先生是一个一心为民却不得志的官员。只要是他就任的地方,总能为当地做一些实事,备受当地人民爱戴;只要他在中央任职,总会卷入政治漩涡,然后被人又踩又坑,几番下来,几乎不是贬官就是流放。
苏东坡,他是一个真实的人,并不是圣贤,因为做圣贤太累,而他天性活泼,是不可能天天严肃的。
苏东波,千百年过去了,仍然被人们景仰,并将继续被后世景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