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远网整理的当下的力量读书心得(精选7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当下的力量读书心得 篇1
首先,作者指出,我们人类受苦的根源是来自于我们大脑的思维(见第一章),当下的力量读后感。思维其实也不是问题,问题出在我们无法控制我们的思维,反倒成为思维的奴隶,成为自己“强迫性思维”的受害者。作者在演讲中曾经举过一个很形象的例子:现在是半夜三点,你在温暖的被窝中,可是你气得睡不着。引发你的怒气的人早已安然入梦,那件事情其实也已经过去了。但是你的思维却不放过你,一再地用它旧有的看事情的模式来解释那个人多对不起你,那件事会让你多危险、多丢脸、多麻烦、多……想不完的!这就是病态的思维,停止不住的大脑思考,是让我们受苦的主要原因。我们都知道abc理论,a是引发你情绪的事件,b是你的信念,或是对事情的诠释,c就是结果,即你的负面情绪。通常,当人们不喜欢c的时候,都会去找a的碴,尤其是与创造a有关的人。所以我们每天疲于奔命,一直在处理、阻止、缓和、沟通、协调a以及与a相关的人、事、物。可是我们不知道,b是你唯一可以完全掌控和改变的因素,而且引发c的不是a,而是b。同样一件事,几家欢乐几家愁。为什么?就是对事情的诠释角度不同罢了。与其去改变外在的人事物,不如改变我们自己的内心来得省事省力。而你会发现,当你转变了内心的状态之后,环境也会随之转变,这就是所谓的“境由心转”!
大脑的思维不但在日常生活中,制造我们的痛苦,我们人类最基本的存在性焦虑和永远在外在世界无法寻得满足的肇因,都来自与大脑的思维(第三章)。作者也在书中一再强调:我们远离了真实的自我,是我们受苦的元凶。他称真实的自我为本体或存在(being)。在《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中,我称之为“真我”,而这也是我们人类有孤离感,惶惶不可终日,始终不快乐、不满足的主要原因。为什么会失落了真实的自己呢?作者的意见是:我们的大脑,创造了一个虚假的自我——小我,来让自己有“真实感”。而正因为小我是如此的不真实,所以它不停在外在的世界寻求认同,追求物质世界的满足来壮大声势。可惜我们越听从我们的小我,我们愈感到空虚和孤离。挥之不去的远离感也油然而生,因为我们远离、失落了真实的自己,也就是远离了作者所说的:本体或存在(being)。
作者还提到了一个我们受苦的肇因:痛苦之身(pain body)(见第二章)。痛苦之身是我们内在的一个能量场,它是我们过去未被合理地表达和适当地释放,而累积下来的负面情绪能量场。作者描述的痛苦之身,好像一个寄居在我们身体之中的恶魔,在它沉睡的时候,一切相安无事。可是,一旦外在的事情不顺利,或是有相关的人事物激活了它的时候,它就会苏醒。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看起来文质彬彬的人,会突然变了一个人,出现言语或肢体的暴力行为。或是有时候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一件小事情会引起情绪上的轩然大波。这就是痛苦之身被唤醒的结果。
好了,我们有一个不能正常运作的大脑思维,常常给我们找麻烦。现在又来了一个痛苦之身,时不时的跳出来搅局。难怪我们的人生苦多于乐,而且常常身不由主。怎么办呢?作者在书中提出了好几个非常实用的方法,这些方法其实都是源自于一个最基本的理论:活在当下。当下有你所有想要的东西,当下也是你唯一拥有的东西。时间只是一种幻象,越说越玄了!其实,只要这样想,就不难明白了,读后感《当下的力量读后感》。过去已经过去,不会再回来,但是我们多少人还是活在过去之中不肯放下?未来还没有来临,你也根本不可能去掌握它。你所能拥有的,不就是当下这一刻吗?只要搞定现在这一刻,你就没有问题了。未来就算一定会来临,但是它也一定是以“当下”的方式出现的,不是吗?最怕的就是明明人在这里,可是脑子跑到过去了,带来了愤怒、伤心、悔恨、愧疚等情绪。或是人在此刻,脑子跑到未来,于是产生压力、焦虑、恐慌。
活在当下,活在每一刻中,作者称之为“临在”(presence)(第五章)。临在指的是有觉察力的安住于当下。所谓觉察力,就是观察自己脑袋里面思维的能力,作为自己喋喋不休的思想之流的观察者。临在的力量一来,你的喋喋不休就会停止。还有一个培养临在、进入当下的方法就是去观注我们的内在身体(第六章)。把注意力放在我们的内在身体的能量场上。这是什么意思呢?比如说,你可以试着把眼睛闭上,然后去感觉一下你的右手。此刻你看不到它,那么你怎么知道它存在呢?你感觉得到它吗?有没有感觉到气或是能量在你的指尖?书中有很详尽的冥想方法,教你与你的内在身体做更多的连结,这样就可以培养更多的觉察力。
作者一直强调“无意识”(unconsiousness)和“意识”(consiousness)的差别(第四章)。他认为,所有人类的疯狂行为,都是出自于无意识,受到我们从小被制约的人生模式操控。比如说,你对一件事情的反应、看法、做法等,通常都有一定的轨迹可循,但是你不一定喜欢或赞同它们。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都是一个被编好了程序的计算机。所以使用书中的一些教诲,练习作者提供的一些方法,能够增加我们有意识的部分,夺回一些自主权。
有一个“未显化状态”(unmanifested)也是作者着墨甚多的地方(第七章)。由于作者本身很喜欢《老子》一书,所以未显化状态可以比为“道”,就是在天地万物成形之前就存在的混沌状态,是万物生命的源头,但是它从未诞生,也未曾消失过,而且无所不在(听起来很像存在、本体)。在它之中,没有二元对立的好坏、对错、是非、黑白。是一个“一”的境界。相较于“外显世界”(manifested),就是我们眼见的物质世界,未显化状态体现在“空”、“空间”以及“静默”之中。看起来很神秘,但是,如果我们越多地接触它,我们越能感受生命的能量,也越能在“外显世界”中过得更好。书中详述了接触未显化状态的一些方法,请读者好好去体会、实践。本书第十章,谈到了“臣服”这个概念,可能很多人刚开始无法接受。其实臣服就是老子说的无为,蕴涵着强大的行动力和正面向上的能量。我个人最喜欢读第十章,因为不但把臣服这个观念讲得淋漓尽致,更做了很多前面章节的总结和回顾。
这本书,就像我先头说的,不能用大脑来读。在读的时候,最重要的是,从你的灵魂深处去感受那个似曾相似的感觉,去体会那个“看到真理就顿悟”的内在智慧,在字里行间去感受那个震撼你心灵深处的能量。它在国外刚出版的时候,曾经长期蝉联《纽约时报》心灵类畅销排行榜第一名。我自己以它的主轴精神所撰写的灵性小说《遇见未知的自己》在台湾上市不到三个月就有十几刷、两万多本的销售成绩。可见得真理是可以被认得出来的。
当下的力量读书心得 篇2
在朋友家无意中看见这本《当下的力量》,据朋友说这本在国外销量很好,很多人看,于是就借来看。坦白说刚开始看起来有点吃力,不太懂书里的意思。后来发现,看着书需先找到内心的宁静,不受任何外界干扰,方能看懂作者所要表达的。
什么是当下?“当下”在何处?我想当下就是现在,就是你正在经历的这一刻。作者埃克哈特?托利力图用一种简单明了的语言传达简单而深刻的信息:我们可以摆脱痛苦并进入内心的平和世界。
在我们很小的时候,我们尽管什么都不懂,但是拥有完整的自我。我们拥有自己完整的身体,并有绝对的控制力,想笑就笑,想哭就哭,想睡就睡。我们的注意力每时每刻都完整地集中在当下。所以当我们笑时,笑得那样开心;当我们哭时,哭得那样伤心。我们的喜怒哀乐会感染每一个人。孩童的时候我们就像一个完整而完美的艺术品,没有瑕疵。我们的身体和内心不会累积任何的负面能量。我们的身体渐渐成长,我们的内心渐渐丰满。思维作为人类一种认识并改造世界的工具,显示了它的力量。思维让我们具备了适应社会的能力,思维让我们获得了方方面面的提升。可是我们把思维最本质的属性忘记了。它只是一种工具――并不是我们的全部。工具是被我们所利用的,但是我们渐渐地被思维所奴役了,渐渐地失去了自我的意识,而我们所有的负面能量都因此而来。也许你会否认这点。但是你应该注意到,如果它是工具的话,当你用不着的时候是可以放在一旁的,可是身边又有多少人能够停止思维?你是否感觉到你的大脑在永不停息地运转,即使在你有意识想获得内心的宁静时,可它仍然在耗费你的能量!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不再专注,内心有担心、有后悔、有疑虑、有嫉妒、有恐惧、有愤怒、有伤心、有兴奋。并不是说这些情绪没有它的价值,它们其实是一种对现实的提醒。但是我们大多数人无视这种价值的存在,而是一味地陷入这种情绪所产生的负面能量场中。这种情况下,思维无法体现它对于现实提醒的价值,反而产生了极大的负面能量,阻碍着我们进入当下,使我们生活在对过去的怨恨与后悔当中,使我们生活在对未来的幻想与恐惧当中。这样,我们的时间每时每刻在浪费,我们的生命不知不觉在流逝。这种负面的能量充斥在我们的身体与内心中,便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身体疾病与心理疾病。而如果不严重的话,又往往被我们所忽视,视为理所当然。
当我们被思维所奴役时,我们其实就失去了自我。当我们自以为成熟时,我们却发现小的时候我们做到的事,现在再也做不到了。我们再也做不到单纯的哭与笑。我们每每忽略或忽视自己的内心,我们变得偏激或麻木、冷漠或迟钝。我们失去了内心的宁静与喜悦。我们的自我感,不再取决于自我的真正感受,而是取决于外在。并且我们在这个外在的世界里无止境地寻找自我认同,如财产、工作、社会地位、名望、知识和教育、外表、特殊技能、人际关系、个人和家族历史、宗教信仰、种族等其他集体认同。当我们获得这些外在时,我们便会觉得很幸福,而我们失去这些外在时,我们便会觉得很痛苦。外在的世界本质上是无常的,所以当我们从外界当中来寻找自我认同的话,我们注定会随时陷入恐惧与痛苦当中。
“我们思索着过去,忧虑着未来,结果是我们永远无法对现在付出全部的注意力。”不活在当下,我们就无法赢取生活的乐趣。如何获得当下的力量呢?我们必须学会当事情来的时候抓住,当事情走时放手。我们的身体是唯一时刻生活在当下的物体,能够与自己的身体“联结”就是通往当下的最好途径之一。我们该做的不是看着远在天边的东西,而是做好手上的事。同时还要懂得放弃,只有懂得放弃的人才有足够的精神力量。实现当下的力量,还需要接受当下时刻,实事求是地对待当下,摒弃我们思维对当下时刻的逃避和抗拒,让内心真正从思维认同中解放出来,不受外在干扰,将注意力集中于感受、解决和做好当下的事情,体会充分把握自我的生命过程,享受真实、简单带给我们的快乐。
这是一本能够触动心灵的书,一本能有所收获的书。我已推荐给我的朋友们选择一个安静的地方,一个舒服的姿势,不急着去实践,只希望能接纳、吸收、消化、改变,不急不躁的慢慢享受当下的阅读幸福。抛开过去和未来,不要否定自己,也不要替别人做决定,活在当下生活就会充满更多的阳光。
当下的力量读书心得 篇3
在这个充满焦虑,痛苦,压抑的社会中,我拼命的挣扎,想抓住一根救命稻草,将我解救出这黑暗的生活。
你能想到会有这样一本书,它能带你走出混沌,重见温暖吗?就是这本萌姐读书会推荐的书《当下的力量》作者埃克哈特。托尼。他是身心灵大师,毕业于伦敦大学,29岁那年,一次意外的经历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他用一种简单明了的语言传达了古代心灵导师的简单而深刻的信息:我们可以摆脱痛苦并进入内心的平和世界。其实这就是我想得到的世界,现在我的世界实在是太痛苦了,每天生活在焦虑,自责,压抑中,甚至严重时,想过自杀。但是读了这本书后,我渐渐地情绪缓和。接下来让我们来感受一下这本书在我身上产生的力量吧。
这本书开头就讲,你不等于你的大脑,这就奇怪了,我们的行为不都是由大脑控制的吗?那我是谁呢?作者讲你是你自己(本体),大脑只是思维的工具,它通过无意识得思维来批判你。它通过分析过去的经历,思考未来的走向,使我们活在痛苦的过去,焦虑的未来,但偏偏忽略当下的时刻。当下这个时刻才是我们能控制掌握的。他告诉我要做为观察者来观望我的情绪,我的痛苦,我的恐惧,当你抽离出一种状态来静静地观察它时,这些情绪便无处安放。
我闭上眼睛,用心听我的大脑此刻在跟我说什么。它说,你是无能的人,什么事都做不好,每天做事手忙脚乱。没学识,没主见,没远见,也没技能,所以你就是没有用的人……当时我就眼眶湿润了。同时,也感受到了我的内心在说,我不是这样的人!但是声音太小,而且我的无意识是认同大脑这样给我贴标签。所以才渐渐明白,原来当有人否定,不认同,不赞同我的意见,我的想法时,自己会产生非常愤怒的情绪。要么发脾气,要么冷眼相待……
你不觉得这很奇妙吗?突然觉得有个卡点被打通了,原来自己的焦虑,恐惧,痛苦,都来自大脑对我(本体)的无意识批判。而我本身并没有痛苦,是大脑这个无意识思维给我投射了一个痛苦之身。它只是一个幻像。
这给我带来了一丝平和的感觉。而这种让人豁然开朗的力量,来自作者讲的要找回我们的本体,感受“临在”的状态,感受“心流”的触动。集中精力做好当下的每一件事,将大脑无意识的思维批判,看作是痛苦之身,并接受它,观察它,最后让它变成一道光,融合在温暖的阳中。成为本体之光的一部分。
在看了这本书以后,我立即实践了当下的力量。这一天,我开车回家,这次说也奇怪,选择了走国道,旅途比较远,有很多岔路口,又是下班高峰期,屋漏偏逢连夜雨,我居然又把路走错了。当时这火大了,愤怒,自责,责怪……一连串的情绪就出来了。这时我意识到要作为观察者抽离出来看这一切,我的手已拽紧,非常的紧张,因为情绪很不稳定,并有抓扯自己裤子的抓狂举动。于是我深深的吸一口气,慢慢缓和情绪,意识到现在我的大脑在批判我走错方向的行为,它在否定我,在指责我,又勾起了小时候经常被种种外界的否定和批判的痛苦回忆,使这个痛苦之身,更加的痛苦。观察到这一点,我便接受了我的痛苦之身,同时意识到当下走错路后,现在最重要的是做什么呢?当然是专心开车,专注路况,跟着重新规划正确的路线开车回家,这样才能安全的回到家。而这时,痛苦之身的责怪,愤怒,已荡然无存。它在这个时候也是没有用的,自然就消失了,它并不能给我指明方向。
晚上,刚好我亲爱的姐姐给我打电话,也很巧,今天都是来度化我的,哈哈。姐问我最近起来那么早都干嘛呀。当然我姐是关心我的,怕我又犯“心脏病”。我说起来看书呀。她说,那你看的啥,给我说说。我脱口而出,不讲。很简单的词。我大脑说的。你看,这是我常有的无意识思维方式,为什么我要说不讲呢,看我一步一步来分析自己。
我姐一听到我说这个,她当姐当老师的范儿就来了。她说,你看了书,不讲,你就看不懂嘛,记不住,白看了。那还不如不看。你看这话我听的是不是觉得姐在否定我,放以前,我就直接挂电话不讲了,因为我自己是看懂了的,不是不讲,是有原因的,但是我不说。因为大脑对我的评判给我又贴标签,它说,你表达能力不好,你重来没有讲过,肯定讲不好,你姐会否定你看的内容,会瞧不起你。这认定让我产生了恐惧心理,自卑,不自信的心里也出来了。
万万没想到,今天我有意识的观察了自己大脑所有批判,并意识到当下最重要的事情是做什么?难道是让这些没有出现的问题,带给我不良情绪?不,当下我意识到我应该表达出我的想法。于是我说,姐,不是我不讲,是我不敢讲,其实我感悟挺深的,但是我觉得自己很自卑,怕讲不好,你笑话我,自尊心会受到重创。我说了大脑对我的批判,也表达了此时此刻的想法。这一说不得了,大脑没有再批判我,而是任由我的内心徜徉。
接着我姐说,没关系,她原来也是讲的语无伦次。于是,我第一次用独有的自我意识克服了恐惧情绪,开口对亲近的人讲自己读过的书,自己的内心恐惧。一切都很好,并没有嘲笑,指责,换来的是自己身心的愉悦,和姐姐的肯定。
于是痛苦之身的小我,便化作自我意识的燃料,助我完成分享。
通过自己的实践,慢慢地开始找到自己的本体一光,慢慢地有意识的思考,慢慢地感觉到当下集中精力的力量,本体的纯净平和,感受到当下临在的状态,痛苦在减轻,焦虑在消散。
感谢遇见《当下的力量》,感谢萌姐读书会推荐这本书,并导读这么棒的一本书,这使我终身受益,这是本真的拯救了我灵魂的书籍。我也想把它推荐给更多身边的朋友,愿所有朋友能活的平和而有力量!
当下的力量读书心得 篇4
如台湾作家张德芬女士所说“这是一本不能用大脑读的书,这也是一本百读不厌的书”。我一生都将读它,因为它就是我自己。这是一首用生命谱写的曲调,永远动听!
我们总是回望从前,仰望未来,却极少关注当下。当作者(埃克哈特·托里)提到“过去没有任何事情发生,所有的事情都发生在当下时刻,未来也不会发生任何事情,所有的事情都会发生在当下”。我愣住了。难道不是这样吗?过去的一切难道不真实了吗?我们不是借以过去的印迹走到今天,并借以此刻引向未来吗?
以前和未来都不是真相。真相就在此时此刻。
过去的事情,那些记忆的碎片有时看起来比当下更真实,却也是你用当下的时间去回放,重演。回放的次数越多,时间越长,你与当下的联系就断绝得越彻底。于是出现对回忆的焦虑,恐惧,难过等情绪。你给自己制造了一个个早已不存在的幻象,不断地滋润制造幻象的“小我”,而失去对本体的认知,失去真正的自我。
那么未来呢?我们不应该对未来充满美好吗?不应该憧憬吗?作者问我,过去未来,有哪一刻不是发生在当下?是的!你的幻想、回忆、憧憬、感悟任何的思维形式与客观存在的事物之间的联系,没有哪件事情能脱离当下发生。
我想你开始明白了。
当你明白这些,一种活在此时此刻的感受便由内心散发出来。作者把那种状态称作“临在”。“临在”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与本体之间的紧密联系,而不受那个虚幻,喜欢用痛苦去满足自我感的“小我”控制。“临在”意味着对时间的否定,对永恒的解答。
什么是永恒?你回答不出。因为时间限制了我们对永恒的理解和对生命本质的扭曲。
作者举例,若这个星球只有花草树木和鸟儿,你问它们什么是时间,它们肯定一脸茫然。“时间是什么东西?时间不是现在吗?如果不是现在,还能是什么?”你懂了吗?
永恒便是“无时间”,永恒就在此时此刻!生命的本质,亦在此。而不是在过去和将来。
你会想,没时间?可能吗?我们工作,生活作息,哪一样不需要时间?
花儿草儿鸟儿它们为什么没有时间这概念?因为没思维吗?不是的。因为它们没有心智。“时间”是我们的心智对外在事物不断变化的思维映射。作者认为,我们生活处事所用的“时间”,是钟表时间。它让我们总结经验,处理生活日常事务。它不能主宰生命本身。起决定作用的,仍是此时此刻。
目前我的领悟,也只深入到这个层面。作者所体验到的,与整个宇宙融为一体,“合一”状态。我只是大脑理解,却不能内心感悟。我不断的做冥想练习,不断警惕自己,告诫自己,活在当下。练习得越多,临在越多,本体的真实感就越强烈,与世间万物的联系就更紧密。
我感觉到自己灵性的觉醒。
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人,也能好好去读一读它。用心去感悟,你将得到一个全新的世界。
当下的力量读书心得 篇5
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中都有很多的选择,每天都要不停的选啊选……有的时候我们需要更多的选择,这样我们才会有更多的机会,总比没得选要好吧?有的时候我们遇到了选择,我们也会让我们头疼,难以对付,犹豫不决。我感到“小我”似乎很喜欢选择,这样它就又有了发挥的空间。
当你又遭遇一个头痛的选择的时候,“小我”就会立即赶到,就像曹操一样随叫随到呵呵无条件的帮你衡量不同选择的得失,提醒你过去,帮你担心未来。这时你无论选择哪一个都会有不同的遗憾,毕竟如何选择都会有着不同的得失。这时由于我们不愿造成任何的错过和失去,从而陷入了无比的痛苦之中,犹豫不决,左右为难。即便是你选了A后你会依然觉得不够理想,心中仍然会幻想着B选择的美好情境,无比的遗憾,认为是付出了如此惨痛的代价(B)才换来了现在的所得(A)。最可气的就是这种情绪还会影响你对现有选择的所得之路,阻碍你的一切,接着自责、内疚、失去自信……一家人就都聚一块过年了。所以你怎么选都是错,不选就更是大错特错,由于信念的不坚定,随时有可能导致你放弃当前的选择。这时你就失去了当下的力量,你的注意力分散到了过去、未来、或另一种选择的美好幻想中。
只有当下的力量才能让你从这种困境中摆脱出来,只有按住当下,接受你的选择把你的注意力放在当下,认识到其他的什么过去、未来、还有别的选择跟你当下所要做的事没有多大关系。既然选择了A我们就要接受A,享受A的成果,承受A的后果。既然没有选择B我们就要放下B,接受这一切,即便选B有可能怎样怎样的发生,但它终究都没有发生过,一切都只不过是“小我”制造出来的美好幻觉罢啦。这个时候你就拥有了当下的力量。一切烦恼的阴影,将随着意识之光无声无息的消失的无影无踪。
其实我眼前就遇到了一个比较头痛的选择,同时我还具有一定的意识。这个时候“小我”由于害怕意识之光进行着最后的反击(“抗拒”)。
当下的力量读书心得 篇6
通往未显化状态的几扇大门:当下、停止思维、臣服(向本然的心里——情绪的抗拒)、寂静、对空间的沉思
爱,并非一扇大门。爱不是一扇大门,它是通过这扇大门进入世界的东西。如果你完全被困于你的形式身份之中,爱就不会存在。你的任务不是去寻找爱,而是寻找一扇能通往爱的大门。——爱作为一种“感受和理解”的合一物态在你之内。
佛教徒2500年前就知道了:“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万物的本质都是空。——即使表面上看起来坚固的东西,包括你的身体在内,几乎都有百分之百的空间。
除非你拥有当下时刻的意识频率,否则你所有的人际关系,尤其是爱情关系,都会有缺陷并最终失调。
爱是一种本体的状态。你的爱不在你身外,你的爱在你之内。你永远不会失去它,它也不会离开你。爱不需要依赖一个人、一个外在的形式才能存在。
爱情关系不是用来使你快乐或满足的,如果你仍想通过爱情关系来获得拯救的话,那你将会一次又一次地遭受挫折。但是如果你能承认爱情关系不是为了让你更幸福,而是让你更有意识,那么这种关系反而会为你提供拯救机会。你也会与更高意识相结合,而这更高的意识正是想通过你而来到这个世界。
一个普遍的规则是,男人最大的障碍是思维,女人最大的障碍是痛苦之身,虽然在极少数个别的情况下,相反的情况也成立,或两种情况相同。
慈悲真正含义:众生平等+ 不朽。
让我来举一个很形象的例子。在一个浓雾弥漫的夜晚,你一个人独自走在路上。但是你有一个光亮很强的手电筒,在浓雾中开辟了一个狭窄而明亮的空间。浓雾就是你的生活情境,它包含着过去和未来;手电就是你的意识临在;明亮的空间就是你的当下时刻。
如果你发现你的生活情境令你不满意或无法忍耐,只有通过臣服,你才能打破充满在你生活情境中的无意识的抗拒。
在臣服状态中,你会清楚地看到你需要做什么,然后采取行动,一次只做一件事,一次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上。
没有人会选择失常、痛苦、冲突。没有人会选择疯狂。这种情况的发生是因为你没有足够的意识来消除过去,没有足够的光亮来驱散黑暗。你没有完全地保持临在,你还未完全觉醒。同时,受制约的思维仍然在控制着你的生活。
与此相似的是,如果你和多数人一样,与你的父母之间存在问题,如果你仍然怨恨你父母所做的或没做的事,那么你就会相信他们当时有个选择,他们可以采取不同的行动的。人们看起来好像是有选择的,但这其实是一个错觉。只要你的思维及其受制约的模式控制着你的生活,你还会有什么选择?没有。你甚至不在当下时刻。你思维认同的状态严重失常。这是一种病态的疯狂。几乎每一个人都遭受着这种疾病带来的痛苦,只是程度不一样罢了。当你认识到这一点时,你就不会有任何怨恨了。你怎么能去怨恨别人的疾病呢?唯一合适的反应就是慈悲。
当下的力量读书心得 篇7
《当下的力量》这本书中,作者主要想表达的意思是,我们的思维形成了我们的自我意识,但那不是我们真正的样子,只是一个小我,真正的我隐藏在身体中,是一个无限而永恒存在的一部分,那个地方思维本身达不到,思维只是我们意识的一部分,只有当我们的意识穿透思维的重重迷雾,关注于当下,那时候我们才有可能会发现真正的我。
为什么关注当下要去掉思维呢?当我们陷入思绪中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对周围的一切都会失掉一定的感知?在自己的思绪中陷入的越深,我们对当下时刻的感知就越弱。我们的思维其实是已经过去的已经知道的东西的体现,在那里面没有新东西,要想有新的东西进入,唯有关注当下。而我们对当下时刻的感知越强,我们的思维作用就越弱。在事情紧急的时刻,我们往往都是凭借本能在行动,那个时候已经没有时间去思考。所以为什么在生死攸关的时刻,人容易顿悟,就是因为在那一刻意识超出了思维状态,感知了真正的我的存在。那个真正的“我”,作者称其为内在之身,那才是生命的本质,是一个无限永恒存在的本源的投射。
听起来是不是很玄妙?其实这个内在之身不是虚幻的想象,而是一个真实的存在,只是它不是存在于物质世界,就好像我们的思维一样,思维确实存在,但它也不存在于物质世界。中医早就发现了这个内在之身的存在,中医的经络穴道其实就是在这个内在之身上观察到的。
人类的历史似乎是一个对内在之身感知越来越弱,而自我意识却越来越强的历史。
我看秦朝以前的历史,春秋战国时期的那些人,老感觉他们和现在的人差别很大,真的就是意气风发,慷慨悲歌,死不旋踵。也难怪曾有人说秦朝以前的中国人和秦以后的中国人是两个不同的物种。从秦始皇开始,中国人怕死就出了名了。他们为什么能做到那样?我现在觉得,应该是因为那时候的人没有那么强的自我意识。(想知道秦以前的人大概是什么样子的,强烈推荐阅读无罪的《剑王朝》)
在电影《金刚川》中,那些年轻的战士,把个人生死利益完全置之度外,为了一个宏大的目标而在当下全力以赴的精神,让任何一个人都不能不动容。他们为什么能做到那样呢?我想最主要的原因也是因为他们没有那么强的自我意识。
害怕死亡的不是生命,是自我意识。
“自我”这个东西害怕死亡,它把“我”和其他的东西割裂开来,和整个世界分隔开来,它要有一些感觉跟其他人不同的东西来彰显自己的存在,特别是感觉比别人更好的时候它就最舒服。所有那些我们引以为傲的东西,一切感觉比别人更好的东西,都在彰显着“自我”的存在。同理,一切我们感到比别人更差的东西,感觉到的侮辱痛苦,也都是它在彰显自己的存在。可悲的是,任何一个“自我”,哪怕它掌握了全世界所有的财富,所有的知识,所有的思想,它也仅仅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我。它终究避免不了消亡的命运,所以它总是充满着焦虑恐惧。
我们现在这个时代,大概是人类有史以来“自我”意识最强的时代。别说是掌握了所有的东西,哪怕他一无所有,他也觉得老子独一无二,天下第一。太多无法理解的人,无法理解的事,一股脑儿的涌现出来。人与人之间就像隔着一堵厚厚的墙,别说是陌生人一见倾心,片言可托生死,哪怕是挚爱亲朋,亲如爹妈,做的事情稍微不合己意,也有一堆人喷的。
为什么春秋战国,那么多倾盖如故的事情?两个陌生人,一见面就知道气场合不合,就能以生死相托。而现代遍地都是白头如新?哪怕从小一起长大的兄弟姐妹,也几乎不知道对方到底在想什么。
也许就像《当下的力量》中作者说的,几个世纪以来,人类进入了集体的精神失常,他们完全被自我的思维控制了,切断了自己与更根本的更宏大的事物的联系。因为那意味着服从。服从是一种高贵的品格,巨大的力量,而现在的人却把征服当做可贵,把服从弃如蔽履。服从需要人们从思维创造的那个小的自我中挣脱出来,去接纳比自己更深更广更大的事物,这就好比让自我的思维死亡,这太难了,所以每个人都坚持自己的思维,这思维包括我们对过往的记忆,我们的知识经验,我们无意识的情绪反应。我们的记忆和喜怒哀乐,那让我们感觉到我们才是一个我,没有了记忆和喜怒哀乐,我还是我吗?
那也是我,但只是一个小我。小我的存在也是我的一部分,但那不是真正的我。无需抗拒小我,小我是为了让我们察觉到真正的我的存在。就好像真正的我是一个广大的空间,而小我就是那些空间中出现的事物。只有那些事物存在,我们才能察觉到那一个广大的空间的存在。
如何找到真我呢?保持对小我的觉知,观察它,在每一个当下时刻都观察,仅仅只是观察,而不去思维。就这样。
把这简单的事情坚持下去吧,愿我们都找到那个真我。那个真正的我宏大无比,宇宙中的每颗星辰都在为它注入能量。太阳穴为什么叫太阳穴?就是因为通过这个穴位人体在和太阳交换物质和能量。人体中的每一个穴位的名字都不是乱取的,它都是真实存在的。当我们真正体会到这一点的时候,生命将会何等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