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远网整理的《爱的教育》读后感(精选6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爱的教育》读后感 篇1
《爱的教育》——这真是一本无与伦比的、能够感动任何人的书!
当你看完这本书后,你就会深刻反省自己曾经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是否造成过不好的影响;是否破坏了与他人珍贵的友谊;是否不珍惜父母那温馨的关怀。
像最后的每月故事《海难》中写道“‘要那个小的(“小的”指小男孩,即马里奥)!船已经超载了,要那个小的!’水手喊”,马里奥不是没有生的机会,但当他看到朱莉埃塔胸前的血迹时,他也被震撼了,想到了朱莉埃塔在自己受伤时给自己包扎的那一幕。因此他在生与死的选择中放弃了生的机会,他死留给自己,把生送给同伴。因为马里奥知道,别人也许更比他需要“生”。
即使已经过去了四十四年,恩里科的父亲也不忘他的小学老师,还专程来看望他,并像小时候那样爱戴他、尊敬他。这是多么好的一位父亲!我顿时觉得恩里科很幸福,它拥有如此博学多识、如此温文尔雅的父亲!
恩里科的同学们也很团结!正直的卡罗内,勤劳的柯莱蒂,用功的斯塔尔迪,勇敢的'罗贝蒂,可爱的小泥瓦匠,品学兼优的德罗西。这是一群多么友善的好伙伴啊!
我现在想把这本书珍藏起来,希望在多少年之后,我还能把它找出来,重新阅读这本书,从新感受从这本书中透露出的对国家、对朋友、对亲人、对任何人的爱!
《爱的教育》读后感 篇2
《爱的教育》,书名使我思考,在这纷纭的世界里,爱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个思考,我与意大利小学生一起跋涉,去探索一个未知的答案。
《爱的教育》是一部日记体儿童小说,原名《心》。作者在序言中说:“这部书是特地奉献给九到十三岁的小学生的。”书中以小学生的口吻,记述了发生在四年级学生中的一百个动人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主要是学生,还有老师以及学生的父母亲等平凡的人。他们都具有高尚的`品质。小说写出了他们对祖国和人民,对父母和兄弟,对老师和同学深厚而真挚的爱。小说在1886年发表后。轰动了意大利文坛,先后被译成许多中文字,在世界各国广位流传。刚独到安利科的故事时,我就认识到天下父母都有一颗深爱子女的心,哪怕是爸爸妈妈打你骂你也是为你好。安利科有本与父母共同读写的日记,而现在很多学生的日记上还挂着一把小锁。最简单东西却最容易忽略,正如这博大的爱中深沉的亲子之爱,很多都无法感受到。读了《爱的教育》,我走入安利科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仅对个人而言,更是以整个民族为荣的尊严与情绪。
剡山小学五(7)班五年级 商倩倩
《爱的教育》读后感 篇3
幸福是什么呢?幸福是在下雨天有人给你送一把雨伞;幸福是摔伤的时候,有人带你去医务室包扎;幸福是在你失去信心的时候,有人给你鼓劲打气;幸福是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集体中……
上三年级的时候,我看了一本书《爱的教育》。这本书是一本日记体小说,由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耗时近10年才完成的。书中讲述了小男孩安利柯的四年级生活,在老师、父母、同学的引导和帮助下,他变成了聪明善良、富有同情心的阳光男孩。
书中有100个小故事,每一个故事都很打动人。我很喜欢选入教材中的一个故事《卡罗纳》。卡罗纳的妈妈去世了,他非常悲伤。当他来到学校时,老师和同学都很体谅他、关心他,没有一个人和他开玩笑,也没有一个人大笑。老师鼓励他要坚强,同学劝慰他,希望他早日摆脱悲伤。最打动我的一个细节是是放学的时候,大家围在他身边,谁都没有说话,只用关切的目光默默地看着他。安利柯的'妈妈也没有像往常一样拥抱安利柯,因为这样会让卡罗纳减少一点悲伤。
我觉得卡罗纳是不幸的,小小年纪就失去了母亲,再也享受不到母亲的温暖,但我觉得他也是幸福的,因为他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温暖与爱的集体中。
我觉得我也是比较幸福的。家里,爷爷奶奶疼爱我。我少穿衣服了,奶奶会把衣服送到学校;我感冒了,胃口不好,奶奶会为我炖酸萝卜老鸭汤开胃。在学校,我英语单词读不准,英语老师会一遍一遍耐心地教我发音。当我读准了会大力夸我并给我奖励;我数学题做不出来,同学会热心地一遍遍教我,直到我做会为止。
爱,让我们幸福!
《爱的教育》读后感 篇4
《爱的教育》是一部日记体儿童小说,从一个叫安里科的四年级的小学生的视角,通过一件件细微的、平凡的事,娓娓记叙了师生之情、父子之爱,朋友、同学之谊,展示人性的善良与纯洁,讴歌爱祖国、爱社会的精神。我读了每月故事《寻母记》后,激荡于胸怀的感情波澜久久难以平息。
马尔科出生在一个贫困潦倒的'家庭中。母亲为了赚钱,到了一个离家十里之外的城市当佣人。有段时间,母亲沓无音信。马尔科为了寻找母亲,在马路上四处奔波,走过了无数条路,找遍了整整6个城市,他找到母亲时,母亲生了一场大病,死活不肯动手术。见到他,便有了活的希望,最终,母亲活了下去。
马尔科的决定恐怕连一些大人都不能做到,是爱给他无穷的力量。爱能扭转命运,爱能创造奇迹!
如果世界上真的没有爱,那么会怎么样?没有爱,世界上将战争一片,没有爱,母亲就不会照顾我们,我们早已露宿街头,没有爱,世界上谁都不管谁,都非常自私……没有爱,就没有这个世界!
我们要向马尔科学习,爱自己的亲人和父母,爱社会,不断创造奇迹;向马尔科学习,勇敢起来,自己走自己的路,取得新成绩。只要我们心中有一种坚忍不拔的爱,再大的困难也不会阻挡我们的人生之路!
所以,我们要珍惜自己点点滴滴的爱,千万不要让它们慢慢地流失。因为,每一点爱都是珍贵的,都是如钻石般闪闪发亮的!
《爱的教育》读后感 篇5
今天,我读了《爱的教育》中《帕多瓦的爱国少年》这篇文章。这篇文章主要写一个少年被父母卖给了一个街头卖艺的班主。班主经常打骂他,让他挨饿,强逼他学耍把戏,带他去各国表演。最后,他无法忍受挨打和饥饿,便逃到意大利领事馆。领事把他安排到一艘轮船上,把他送回意大利。在船上,有人主动和他交谈,他也不理人家,最后,他终于说出了自己的经历,人们同情他,给了他一些钱。他高兴地想着有了钱的.好处。这是,他听见给他钱的三个人正在说意大利的坏处,少年听了,很生气,把他们给自己的钱扔给他们。读了这个故事,我被少年热爱祖国的精神感动了。
少年的家那么穷,这些钱对他来说是一笔财富了,可是当他听到别人辱骂自己的国家时,,毫不犹豫地把钱扔给了他们。有了这些钱,他可以买点好吃的东西,可以买一件漂亮的衣服,可以得到像人一样的待遇……但是,祖国在他心中比什么都重要,为了祖国,他可以放弃一切!这种精神多么伟大呀!
读了这篇文章,使我想起了三年级我们学过的课文——《我不能忘记祖国》,这篇课文写了宋庆龄在美国留学时的故事。宋庆龄说:“我不能忘记祖国,我对祖国的未来充满了希望!一个人,如果真的忘记了祖国那人生该是多么没有趣味呀!”宋庆龄是多么热爱自己的祖国啊!我们应该永远向她那样,无论走到哪里,在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祖国!
《爱的教育》读后感 篇6
具有丰富知识和经验的人,比只有一种经验的人更容易产生新的联想和独到的见解 —— 泰勒。
德.亚米契斯意大利著名作家,他所种植的果实硕果累累,《爱的教育》就是在他的细心栽培下诞生的。
从开学的第一天到告别,文中多处表达了爱与教育,时时刻刻滋润着我的心灵。在这滋润的过程中,接二连三的感人事迹似涌泉喷上来。
大家从第一学期到开学的第一天,是怀抱着怎样的心情踏入这校园呢?就如文章所描绘的 —— 充实又有些许对作业考试而感到的疲惫。安柯利曾说过: “ 今天才是第一天,还有9个月呢!多少作业呀!多少考试呀!真累人哪!真讨厌哪! ” 安柯利呀安柯利呀,你可要勇敢点,摔倒了可不行哦!
《爱的教育》里所描绘的每月故事更是锦上添花。每月故事里的'情节与正文是两个不相通的世界,却为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帕多瓦的爱国少年、伦巴第的小哨兵、费罗伦小抄写员。曲折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我好像吃了蜂蜜一般,每每读过之后,心底不断冒出一串甜蜜感。
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众所周知,老师是《爱的教育》里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人物。教育必定跟老师有关,文中所描绘的个性各异的老师,教诲各种各样的学生,体现了爱,老师对学生的关爱以及强烈的责任感。当然,我们应对灵魂工程师永远抱有敬意,如同泉水没有尽头,源源不断的。正如文中 “ 称呼:老师 这个名字时,要永远抱有敬意。处了父亲 这个字, 老师 是最崇高、最尊贵、最亲切的称呼了。 ”
《爱的教育》这本书给予我的是深深的感触,更多的是感动和震撼。
《爱的教育》让我明白了师生情。
《爱的教育》让我陶治了情操,丰富了课余生活。
《爱的教育》让我的脑海中多出了一份美丽的回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