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远网整理的读《奇迹》有感(精选7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读《奇迹》有感 篇1
一年一度的寒假已经到来,寒假既是大家放松的时候,走亲戚、着新衣、领压岁钱;同时寒假也是自我学习,增长见识的最佳时机。所以请同学们一定要做好自己的寒假学习计划,为此,小学频道为大家准备了读生命的奇迹有感,希望能够切实的帮助大家!
今天,我看了一篇有关于海伦凯勒的'童年故事,令我非常感动。
事情发生在19世纪末,美国亚拉巴马州。海伦出生时只有9个月,因高烧而导致双目失明,听力丧失。
小海伦7岁的时,父母替她请来一位叫沙莉文的老师。她发现海伦身上蕴藏着对生活的强烈的追求,她决定把海伦培养成有用的人。沙莉文先教她拼单词。她高兴极了,每天在桌上,床上,地板上,墙上有手数孔。因长期磨擦手出了不少血,不久海伦又试着用笔在纸上写字,每天桌上和地上都留下了一大堆她写的纸片。
然后沙莉文小姐又教她说话和用手指耳朵听话。最后她成了社会活动家和教育家。
看了这个故事,我很感动。我觉得海伦凯勒是个残疾人,却以坚强的毅力,付出比常人更大的代价,最后成一名社会活动家和教育家,用自己的生命创造出了奇迹。
读《奇迹》有感 篇2
《奇迹》这篇故事是肖定丽老师写的,故事情节生动感人,描绘了一位老人以特别的方法寻找她旧日挚友的故事,使我深深地感动了。
这篇故事讲的是:有两位老太太,一个叫杏,另一个叫桃。在许多年前她们是一对好朋友,形影不离,不过,这是许多年前的事了,她们分别住在不同的城市。杏过的日子非常无聊,于是,她决定去街上卖气球。白天,杏奶奶把黄气球放在家,只卖另外的。晚上,就躺在床上与黄气球说话。她在黄气球上写上字,让桃来找她,他把手一松,黄气球就出发了。黄气球被树枝挂住了,被开车的大叔扯下来带回家里,被他家里四年级的小孩带出去……途中,它不断地被路人捡起读上面的字,重新写上新的字。摸它,揉它,挤它……有一天,有个小女孩捡到了它,看了看这个密密麻麻的字,好不容易才读懂它。女孩的奶奶研究了一下,说他认识桃,是杏写给她的。其实这个奶奶就是桃!第二天,桃奶奶拿着黄气球,上了火车,然后,下车开始步行,特意买了一大束气球,一大束气球载着桃奶奶飞起来,在黄气球的带领下,桃奶奶正好碰到了杏奶奶。终于,她们见面了……
杏奶奶的'黄气球仿佛是一个有生命的气球!这个气球就像是一定要实现杏奶奶的愿望,永不放弃。而我呢?做事情总是半途而废,记得有一次,我用折纸来折一条小船,第一次折的时候,不小心把纸搞破了。第二次,我又把步骤搞反了。第三次的时候,我实在没有耐性再折下去了,就把纸一撕扔到垃圾桶里。唉!我真的连个黄气球也不如……
直到现在我才明白,奇迹是可以创造出来的,只有你有恒心去努力实现它,奇迹一定会出现的。
读《奇迹》有感 篇3
奇迹是什么?是在绝望关头坚持不懈迎来的曙光。而就在《奇迹》这篇文章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奇迹”的含义。
记得在《奇迹》里文对他爹说的一句话“爹,我想复读一年。”在被父亲拒绝后也不放过所有的希望,用着自己的全力去争取到复读的机会。最后,他感动了他的父亲。
因为这样一个信念,就算知道父亲的顽固,文也不曾放弃,找过了爷爷、找过了赵伯、找过了姑父,直到最后一刻流下了伤心的泪水。但就是因为他这样的坚持执着的精神感染了他爹,而产生了奇迹,在他绝望关头向他伸出了手的奇迹。就如同文章里的最后一句话: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用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去争取,这时,事情往往会出现装转机,甚至产生奇迹。
我们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在发明电灯泡的路程中就经历种种挑战与磨难,在他尝试了无数种材料都无果后,很多人都对此抱着了不看好的态度,可他却还在咬牙坚持,最后为世界做出了贡献。是什么让他坚持了下来?是坚定的信念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如果没有这种信念和精神,那么创造出奇迹的将会另有其人。
就像之前说的,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要把握在手中,凭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扩大希望。我们要懂得迎难而上,用希望创造希望,往往会产生奇迹。
我们也许会经历很多的失败,也许会遭遇巨大的困难,也许会受到许多的伤害,也许痛过、哭过。但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坚持了。坚持去改变、坚持信念,让它们化作飞向蓝天的希望,让希望创造奇迹。
我们的学习上,也要有这样的坚持。面对一道复杂的数学题,如果只是看一眼就否定自己的能力,那么一就已经输在起跑线上了。为什么不多停留一会,让大脑运转起来,让笔尖动起来,去改变最开始的否定。就算真的跌倒了,至少我们还坚持过。
读《奇迹》有感 篇4
“第56号教室的孩子大多贫困,来自移民家庭......但他们长大后纷纷就读于哈佛、斯坦福等顶尖大学并取得不凡成就。这一切奇迹的缔造者就是——雷夫艾斯奎斯老师。这位心灵导师,教给学生一生受用的技巧,以及人格、信念的培养。他用简单而有效的教育方法,将理论和实践完美结合,‘终身阅读’、‘亲手劳作’、‘以运动为本’等课程不仅可以在课堂上立刻实践,而且在家庭教育中也同样实用......”读着本书的内容简介,我不由得被深深吸引,让我一点点走进56号教室,也一点点认识了这位平凡而伟大的老师——雷夫艾斯奎斯。
这本书中用一个个实实在在的故事,让我们真切的感受到了雷夫老师坚守信念,敢于创新,精心培育,使一届又一届学生成人成才。我相信每一位读到这本书的人,都会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都会受到启发而有所收获。
就像尹建莉老师所说“这位二十多年如一日,坚守在第56号教室的雷夫艾斯奎斯,他是个在教育中总能准确找准目标,从不偏离跑道的人。他对教育和学生有信徒般的坚持、父亲般的亲切,还有哲人的敏锐、专家的自信、战士的勇敢——他拥有智慧,拥有力量,所以他创造出奇迹。他的56号教室变得无比开阔,变成一个任由孩子们自由舒展,健康成长的乐园。”
书里介绍了许多有关雷夫老师很好的教育方法,但给我震撼最大的是,在第56号教室里没有恐惧,没有压力,有的只是信任与快乐。雷夫老师能教各种学科,而且每种学科衔接自然,令所有老师敬佩不已。他在开学第一天的游戏中,就使孩子们懂得:破裂的信任是无法修补的,除此之外其他的事情都可以补救,他允许学生犯错误,但却不允许破坏老师对他的信任。这使我想到曾经自己对第一届学生的承诺,由于种种原因而未能实现,直到现在想起仍懊悔万分。想着我已教书十几年,但直到现在还是有些迷茫,常常犯下雷夫老师所说的错误,实在惭愧。雷夫老师说:“我们是孩童的依靠,请给他们可靠的肩膀,这是建立信任的最佳方式。”是啊,雷夫老师的信任,消除了孩子们内心的'恐惧,使他们在第56号教室里健康快乐地成长。我想读到这儿,我们也该有所思考,有所触动吧。
佩服雷夫老师,还因为他注重对学生人格的培养。并不像我们整天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忙得气喘吁吁。他告诫我们这些父母和老师必须牢记:绝对不可拿某个学生的测验分数跟另一个学生相比,一定要用学生自己过去的表现来衡量他现在的进步。世界上总是有更会阅读、数学更强,或棒球打得更好的人。我们的目标是开发每一位学生的特质,尽可能让他成为一个特别的个体。他也不厌其烦地提醒学生:一生中最重要的问题,永远不会出现在标准化测验上。不会有人问他们第56号教室所重视的议题:“品格”“诚信”“道德”与“胸襟”。静心想来,的确如此。
我们也许永远不能做到像雷夫老师那样痴迷教育,对教育的真谛看得那么真切。但我想第56号教室的奇迹,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思考。我将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一路向前,坚持到底!
读《奇迹》有感 篇5
各大报纸有消息报道,全国首例肝移植后怀孕并生产的妈妈出院了。她的名字叫罗吉伟,云南盐津人。这类消息不过占报纸的一角,仿佛与我们的生活无关,但是,又有谁了解,在这背后,一个母亲所创造的生命奇迹……
这个女人原来得了严重的肝病,如果不抓紧接受肝移植,就只能再活一个月。所幸,她找到了合适的供体,命保住了。两年后,她成为人妻,可是,一年后当她再次来到医院进行手术后的常规例行检查时,发现自己已经怀孕了。她此时如果一旦出现肝功能衰竭,那死神将再一次与她牵手,这一切,她当然都懂,但是,她拼上命也要做母亲。几个月后,医生发现胎儿胎动明显减少,便立即给她做了剖腹产手术。这个婴儿很脆弱,只能靠呼吸机存活。她自己也没脱离危险,不能去看儿子,只能靠丈夫传达孩子的'情况。在丈夫善意的谎言下,她的病很快好了起来。可是当她去看孩子时,才发现孩子根本就没丈夫说的那么好。她走到氧气舱里,看到皱皱的、皮肤青紫的儿子浑身插满了管子,她无声地落泪了。她轻轻地一下一下地抚摸着珍宝般的孩子,突然间,孩子在母亲的抚摸下睁开了眼,此时,那个一边为孩子揪心、一边又只能在妻子面前强颜欢笑的男人,已经泣不成声……几天后,她抱着用命换来的孩子,用爱唤醒的孩子平安出院了。
读了这篇文章,我对天下所有的母亲敬佩至极。在灾难来临之际,她们把自己的生命安危置之度外,拼死也要保护自己的孩子,不管孩子平常是淘气还是乖巧,学习成绩好还是坏,她们总会把最好的留给孩子。在学习上,她们容不得孩子有半点马虎,一旦发现错误就会严厉地纠正。我们为此还和母亲吵过,还赌气不和母亲说话,可是我们想过没有,母亲对我们严厉是为了要我们改掉马虎的毛病,是为我们好!
我听过这样一句话:“上帝无法降临在每一个人身边,所以造就了母亲。”母亲的爱宽广而光辉,她用爱包容了我们的过失,她用爱治好了我们心灵的创伤,她用爱帮我们解除了麻烦,她能用眼睛看着我们而不必开口,就能表达:“我爱你们,我理解你们!”
母爱是无私的,是无畏的,是伟大的,我们也应该爱母亲!让母亲也能感受到回报的爱!
读《奇迹》有感 篇6
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我曾经为教育好每一个班级的学生而努力过、迷茫过、也快乐过。但总的来说,教育的真谛是什么?我一直是理不清,道不明,直到今天看完雷夫.艾斯奎斯著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我心才赫然开朗。雷夫老师文中说:“作为老师有时要回到教育的起点,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走进孩子的世界才能够真正找到教育孩子的方法。”书中的案例动人心弦,给了作为家长、身为老师的我太多的感触和启发。我庆幸的是看了这本书,不但学到了很多,还明白了自己今后工作努力的方向。
看!书中的精彩片段还历历在目:《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第一章“给我一些真相”,介绍了教育孩子四种方法:“以信任取代恐惧”、“做孩子可靠的肩膀”、“纪律必须合符逻辑”、“你就是榜样”。 这些方法让我受益匪浅,相信有了这些方法会令我工作更行之有效。文中特别提到第56号教室的学生“沉静、文明、有理”,真让我惊叹,作为现代的小学生物质生活丰富,娇生惯养,能做到时时守纪律,处处讲文明、讲礼貌,真不简单啊!
书中还有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一天在化学实验上,一个小女孩因为找不到灯芯而苦恼,眼里含着泪水。为了不让她掉队,雷夫老师决定停下来帮助她。由于灯芯太小,所以雷夫将头靠的离酒精灯很近,由于很专注,连头发烧着了都没有发觉……。
其实这样的事可能很多老师也都能够做到,我真正感动的不是这个故事也不是插图,而是插图下面的那是几个字:“如果我能如此投入教学,甚至连头发着火了都没有注意到,那么我前进的方向就是正确的!”这句话也将成为我的座右铭。
是啊!我们都渴望成为优秀的人民教师,向雷夫老师学习,只要坚持,就能创造奇迹!雷夫老师25年坚守在56号教室,对那些移民家庭的贫困孩子进行品格的培养,通过激发孩子对自身的高要求来成就孩子的一生。他坚持让孩子每天阅读,而不是为了测试、更不是做表面文章给人家看,而是因为喜欢书本才阅读;他坚持每个礼拜和孩子们玩“buzz”的游戏,不仅仅是做一些数学练习,而是把许多的知识整合在了一起;他坚持让56号教室的孩子每天运动,不仅仅是为了强身健体;他坚持每天早晨和孩子们一起解决问题,不仅仅是为了得到答案,而在于发现正确解答的过程;他坚持每个星期二让孩子们观看电影......我想正是那无数个坚持,才缔造了56号教室的奇迹!而在这些坚持的背后,我们又看到了雷夫老师那份痴迷教育的疯狂,以及对教育真谛真切的、深沉的领悟!
从中,促使我重新审视自己,剖析自我,反思自己的教学。当我在教室里大声训斥孩子的时候,想想雷夫老师的56号教室,那儿缺少的就是恐惧!当我累得直不起腰,抱怨工作量太多的时候,想想雷夫老师每天天黑就走进教室,而直到天黑才走出教室的那份愉悦;当我遇到双差生时,反复引导、细心辅导而没半点进步时,我的失望和抱怨便挂在颜面;当我遇到特别捣蛋的学生而屡教不改时,我便怒目相看。曾经,我也想用爱心打动他,用行动改变他,可我能坚持多久?是的!我也对教育也充满激情,对学生充满热情,教育他们好好学习,可遇到问题时,我又能坚持了多久?
雷夫老师说:“不管是教育学生还是子女,一定要时时从孩子的角度看事情,不要把害怕当作教育的捷径。”在这本书中,我看到了雷夫老师点点滴滴的`有益的做法,也看到了在他眼里,学生都是可爱的天使,更看清了他的一切努力都是为着让这些天使变得爱学习、会学习这样一种最朴素的意识和想法。雷夫老师为什么能做得这么好?能让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产生最生动的、最被大家所认同的效益?从本质上来看,这是因为他有爱心,有一颗热爱儿童的心,他是真正把自己的学生放在心上。他对孩子的爱,在书中随处可找。是呀!爱是教育的根本。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有高低,但是教师对学生的爱心不能有高低。没有爱,便没有教育。作为一名教师,要把爱洒向每个学生。我们只有心里时刻装着学生,学生心里才有你这个教师。尤其是学生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对于那些发展慢的学生,我们只有爱之切,才有可能唤起他们奋发向上的勇气、信心与激情,才能冰释他们心底积淀的自卑,大胆地去寻找失落的绿洲,才能使他们奔向健康发展的人生之路。
雷老师在书中还说“信任”是地基,“六阶段”则是引导学生学业和人格成长的基础建材。的确,教育是一项艰苦的工作,需要经历时间的考验,需要一个好老师的聪明才智。我会借鉴雷夫的教育观点、教育信念,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反思、探讨、总结,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做一名受学生和家长喜欢的好老师!让孩子们变成爱学习的天使。
读《奇迹》有感 篇7
古人云:生命是脆弱的,但也是顽强的,伟大的。最近我读了一篇文章叫《顽强,创造生命奇迹》,看完以后,我目瞪口呆,随之对生命肃然起敬。
文章讲了一个关于伐木工人的故事:一个伐木工人在用电锯砍树,却反被树给压到右腿,在经历了一场艰难的抉择之后,他毅然锯下了他的右腿,挣扎地爬了出来。
看完这篇文章,我对伐木工人李代桃僵的行为所吃惊,又无不对他的拯救生命的办法所佩服,假设他惧怕疼痛,害怕自己变成残废,而不去砍下自己的右腿,那么他只得坐以待毙;假设他用电锯去锯木头,木头断了还行,锯子断了,也只得望洋兴叹;况且这里人迹罕至,呼救是不管用的。只有弃车保帅,才能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活下来,不被死神抓去。
像伐木工人这样身临绝境,却通过合理的方法,让自己幸免于难的人在生活中是不少的.。比如,有人烫伤或烧伤了,那人迅速将伤口泡入冷水里,马上叫120。有人在一栋着火的屋子里,他就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顺着楼梯下楼……其中有一位高中美国同学最为突出。他在暑假时去他叔叔的农场锻炼,一不小心把双手卷入履带中,切断了手。那位青年就把手放入浴盆,并止住血,走到一座茅棚向叔叔求救。最终他和他的手通过手术重新接合在了一起,他得救了。这个青年与伐木工人一样,关键时刻,沉着冷静,并用一切自救方法,让自己逃离死神的魔爪!
虽然我们在生活中不会受到重创,但是暴风雨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必须用坚强,乐观的心态面对一切暴风雨,让自己成为生命的强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