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远网整理的马克思读后感(精选7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马克思读后感 篇1
我们伟大的哲学家马克思是我们心中的不灭的信仰!是我们的精神领袖!为我们的哲学世界留下了不灭的焰火!
出身富豪家的他励志为了人类的幸福而工作,放弃有着丰厚奖励的工作走上了漫长的人生思想的斗争.十七岁就开始要为人类而工作!在导师黑格尔的帮助下一步步走上哲学思想的巅峰!他曾因为发现抽象和具体的对立如何建立联系而癫狂!怀揣理想的他在青春的路上疯狂的奔跑!即使叛逆,但从未放弃自己对人类幸福和世界未来的思考和套索!
马克思没有伟大的职业,却用他的哲学思想拯救了世人思想,拯救了世人对未来的认知! 他一直没有放弃过自己的梦想,莫失莫忘,他就从未放弃自己的梦想,他并为之奋斗了一生。他继承导师的唯物辩证法,拯救劳动人民,解放他们!在压迫的道路上,他坚持解放人民,坚持革命!因为压迫,所以反抗。因为无路可退,所以反抗!他的文章就像是武器!他的笔杆子简直就是枪杆子!直击当时社会的黑暗!
他不但思想活跃,而且热心!他关心人民,他努力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抨击拜物教,强调人的本质并不是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时刻把人民放在心中的他,是何等的高尚。人类是自私的,而他就是在历史中不断地努力,不断地开拓自己,努力实现自己的`意义。生活在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已经麻木,没有看对思想的认知。在马克思的世界里,不短的开拓,不断地实现自己的价值,不断地带领劳动人民走向前端才是他的目标!
《共产党宣言》是一面明亮的镜子,把他的思想照向了大地。号召全世界的无产阶级站起来做斗争!它影响了全世界,更影响了后世千千万万的人类。在共产主义思想的领导下,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带动十四个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的道路。社会主义一定胜利!马克思主义的原理、方法、规律让它永不退伍!永不过时!
马克思读后感 篇2
在家放暑假的这段时间里,我抽出一些时间零星的时间阅读了《马克思传》的部分内容,而之后的内容也只是大致的浏览了一部分。整个过程虽是走马观花,且过程极为枯燥,但只要耐着性子读下去便会发现其中的奥妙。总之整个过程是一个痛苦的旅行,但也有苦中作乐,也是回味无穷。
从书中我了解到了马克思一生的坎坷,仔细想想我平常碰到倒霉事情总是喜欢抱怨,觉得老天爷不公平。然而马克思却在坎坷中坚持追寻着自己的真理,他的那种精神不仅给我带来了心灵上的震惊,还有精神上的鼓舞,这种坚持真理的精神是每个伟人特有的,时代将改革的力量交给了他们,不仅是因为他们的惊天才华,更是他们敢于面对地狱的勇气,正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困乏其身。“
我挺喜欢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选择》中的一句话:“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谋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么我们所感受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的,但是永恒发挥作用的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将洒下热泪。”这是马克思17岁时写下的话,那我们呢?
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在大学里的自由时间要多少有多少,没有了老师和家长的严管。面对安逸的氛围,自由的气氛,原本心怀梦想的我们也之间变得懒散起来,同时许多大学生沉迷于网络,荒废了学业,变得迷茫。当然,也包括我自己,没有明确的目标,在大学里混日子,那么大学四年后我又将何去何从,我不禁扪心自问。我也感受到了危机,再不去努力,再不去奋斗,我的人生将走向毁灭。
虽然没有读完全部的《马克思传》,也没能理解透彻每一章每一节,也没有完全领悟到马克思一生中伟大的理想,但却也从中学到了一些东西,思想上也得到了一点升华,对生活多了一些思考。了解了马克思艰难坎坷的一生,我也对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又多了一些理解。所以《马克思传》,这本记载着伟人传奇人生的书籍,值得我们去看,虽然这本书有点枯燥和深奥,但静下心来,慢慢的品读,你会喜欢上它的。
马克思读后感 篇3
我非常有幸能够读到这本书《马克思靠谱》,因为本书让我们穿越时空,与一个有血有肉有灵、与九零后甚至是零零后的心灵足迹无比契合的马克思相遇,有趣、有料、有识。
面对新的时代特点和时代要求,马克思主义也面临着进一步时代化、中国化、大众化的问题。《马克思靠谱》用通俗易懂、极富感染力的方式,再现了马克思真实的个人形象和魅力,凸显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下的积极现实意义,真正让马克思主义飞入了寻常百姓家。
本书是以马克思的生平为时间轴线,详细介绍了马克思的一生及其重要著作和思想发展脉络,为大家描述了一位真实的、彩色的、依然“活着”的马克思。
书中讲述马克思在伦敦的5年时间里,因为经济和债务问题,精神焦虑,受疾病所苦情绪不佳,四个孩子中的三个去世。但在这期间,马克思曾翻阅伦敦大英图书馆里的许多相关的资料并写出他的最重要著作——《资本论》。
马克思在思想上是有钱人,在经济上却是贫困户,这位伟大经济学家,一贫如洗,他的一生都是在贫困潦倒中度过的。马克思没有固定的工作,一家人的`经济来源主要靠他极不稳定而又极其微薄的稿费收入,加之资产阶级对他的迫害和封锁,使饥饿和生存问题始终困扰着马克思一家。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他常常囊空如洗,衣食无着,在困境的泥沼中挣扎。
可是命运就是如此,给你关上一扇窗户就会给你开另一扇窗户,若非如此马克思也不会与恩格斯相识相知共同为信仰而追求奋斗,他们是彼此的知己,诚如古言所讲: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马克思先生之所以可以获得这么伟大的思想成就,和他的勤学敏思分不开。17岁写下“为人类幸福而工作”的伟大目标,凭借着坚韧的心志,知己的鼎力相助,为了信仰一往无前。为此也曾有黯然销魂,烦闷苦恨之时,但他勤于学习,敢于实践,善于思考,坚持梦想,敢于批评,不畏困苦。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走着他的道路,也正因此他一脚站在了古代哲学巨人的肩膀上,另一脚站在近代科学巨人的肩膀上,所以既看得既深远又站得稳健。他的这份坚持是我所敬重的,也是我所需要学习的!
马克思读后感 篇4
《马克思传》详细地记录了马克思的一生,从他出生在一个犹太家庭,接受良好的教育开始到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作为一个父亲和丈夫,而不是仅仅是一个思想家,在深爱的妻子和大女儿的先后离世后,终于安详地与世长辞,在坚守了无数岁月年华的书桌前离开了我们。
《马克思传》为我们留下了很多宝贵的记录,只有真正了解他当时的处境,你才能当时真正了解什么是真正的伟大的革命英雄精神,你会用你的同理心理解一个永远被驱逐的革命家坚守的心;只有真正了解马克思生活的点点滴滴,你才能体会到燕妮与马克思之间爱情的纯洁与坚定——父亲是枢密顾问官的燕妮完全可以嫁给一个上层社会人士,过上富裕而安定的生活,而她却蔑视社会的一切传统观念,瞒着父母把自己嫁给了一个市民阶层子弟。多少年的贫困,多少次驱逐出境都没能使这位伟大的女性感到绝望。所以我知道马克思的伟大绝不仅仅是依靠自己,也绝不仅仅只有他自己如此伟大,他身边的人无论是恩格斯还是燕妮,他们都是伟大的,在那个黑暗的时代,每一个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人都是伟大的。而如果我没有读过《马克思传》,我可能永远无法体会到这些。
马克思在学术上的`成就,当然是伟大的,但这本《马克思传》真正吸引我的是马克思更加伟大的奉献精神——假使他从未取得过学术上的成就,仅凭他无私的人格,他也绝对值得被我们称赞和讴歌。我对于马克思印象最深刻的,同时也是我选择马克思的原因,就是我在高中语文和政治课本上,他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的最后一段文字,“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这一段文字读来,仍让我感到热血沸腾,这还仅仅是他在中学毕业时的想法,当然,后来马克思所做的一切,证明了他伟大的誓言。
马克思读后感 篇5
很荣幸通过这学期中旬的青马遴选加入了杏林青马这个大家庭,并且成为王新老师手下的一名学员。老师这学期给我们邮寄了两本书籍,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一本名叫《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这本书。
刚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是想要通过阅读这本书籍来更好的了解马克思主义,但真正开始阅读的时候作者的人生经历和列宁所说的话都给我留下更深的感悟。
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源于那个时代,但又超越了它所居时代。既是时代的精华,又是整个人类精神的精华所在。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但马克思基本原理依然是科学真理。马克思在这本书中写道:“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首先我认为这句话的真理性不仅仅是用于对待科学事业方面,而应该是在我们整个人生中都随时受用的,自强不息是一个人重要的品质,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一个自尊、自信、自立的人必定对未来充满希望,永远向上,奋发进取,所以这句话具有举一反三的功效。其次,它也包含了人生的哲理,人生的道路也是坎坷曲折的。只有我们努力付诸于实际行动,敢于实践才有可能成功,敢于实践,就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勤奋刻苦的.毅力和自强不息的韧劲。
古今先贤,多少文人墨客都是敢于实践、敢于追求才获得的成功,敢于实践方能实现,但仔细想想现在的我们,又有几个人能真正的为了心中的目标或希望,决不妥协一直坚持奋斗下去呢?不轻易妥协、不轻言放弃,跨越时间仍然坚持心中的目标,坚守初心,正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
现在的舒适生存环境已经给我们建立了良好的学习背景,杏林青马就是连接我们青年大学生和马克思主义之间的桥梁,让我们在平常的交流中不知不觉巩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中仍能出淤泥而不染,健康发展。通过对这本书的阅读,更加坚定了我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决心,武装大脑,努力掌握科学的理论体系,掌握其基本原理、精神实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我一定会尽心尽力学习,努力进步,不单单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杏林青马成员,更要成为一名有志向、听党话、跟党走的新时代青年。
马克思读后感 篇6
“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呢?因为正确理解马克思,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前提,而“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则是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实际上,我们对马克思主义谈论得太多了,而阅读得则太少了!而阅读经典这项工作,甚至应该“从娃娃抓起”,因为只有人生的第一个扣子扣好了,其余的扣子才能扣好。
冬雪·危机
今年的冬较往年急了些,小雪时节,京城便已万里雪飘。
千里冰封,诗意渐浓。不同于咏春的明媚,冬季的诗肃穆而深沉,暮雪苍山,孤舟蓑笠,寒江独钓。或许是天人感应,人在冬季不由得会去沉思历史,大概是天地的肃杀总是让人联想到社会的深刻。
纵观全球:在美国,金融危机余波犹在,“占领华尔街”运动仿佛昨日,频发的种族冲突揭开了美国社会的伤疤;在欧洲,巴黎恐怖袭击对尚未脱离债务危机的欧罗巴无疑是雪上加霜,一波波难民潮不断冲击着“欧共体”敏感的神经。不过,上述地区的大部分人还是幸福的,他们仍能欢庆圣诞节,或者与家人团圆。此时此刻,在大雪覆盖的战壕里,库尔德女兵紧握着钢枪,在朔风凛冽的帐篷里,叙利亚难民裹紧了单衣,在世界很多地方,还有数亿黎民食不果腹衣不蔽体。
凛冬将至,我们应当认识到:寒冬并非一时的经济波动,也非绵延数年的战乱,而是道路迷失的危机。在十九世纪,工业革命照亮了大地;在二十世纪初,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社会主义运动席卷全球;上世纪末,福山宣告历史终结:一条新自由主义的`康庄大道蜿蜒通向天国。二十年,转眼间,新自由主义在金融危机中的破产,留下人类在荒原里不知所往。在全球化、信息化这个人类社会“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面前,不平等格局下的弱势群体大多皈依了宗教,在迷茫中,他们需要新的力量来告慰心灵,指导斗争,这也为狂热的极端原教旨主义提供了茁壮成长的土壤,以宗教为名的愚昧、歧视与屠杀造成了无数人间惨
马克思读后感 篇7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马克思身上,我看到了这两句话的真谛。
大丈夫应有所作为,马克思为我们做出了典范。无论他发现下层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或关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剩余价值的发现,还是对于各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领导,都表现了他是有所作为。
看了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样一个伟大的人,是的,他很久以前就离我们远去,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他那永远都不会醒的觉。他离我们远去的伤痛仿佛至今尤在,但是,与我们同在的更是他不朽的精神,以及他对我们无产阶级事业的贡献与指导。人生在世,就应以马克思为自身的榜样。一个全心全意为世界无产阶级奉献的人,一个即使自己生活穷困,女儿去世连棺木都买不起的人,却一直记挂着各国的工人运动,却一直投身与各个领域的科学研究当中。
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正是他发现这一规律,为工人阶级指明了革命的道路。但是,马克思却没有想过自己的生活,没有想过自己的路途艰难。他因为自身的`科学研究,因为自身的敢作敢为,招来了多少磨难。让他成为当时最遭忌恨和最受诬蔑的人。几乎所有的国家都要驱逐他。让他长期流亡海外。而他却从来没有把这些看作是困难,而是孜孜不倦的研究学问。这是多么伟大的精神,这是多么完美的人格,这是多么精彩的人生。即使没有物质的富裕,但是他的精神世界是比每一个人都充实的。
他没有一个私敌,他的所有敌人,就是无产阶级的敌人。他没有一刻是想着自己的利益的,他心里装着的只有工人阶级的苦难,工人阶级的未来。我们今天在北师大学习,是为了自己的所谓前途?我觉得,我们最需要学习的是马克思那种敢为人师,为人清晰目标,指明道路的人。做一个具有马克思如此奉献精神的灵魂工程师,为祖国的富强作出自己的努力。
他安静的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精神与我们长存。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