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正确的方向《论语》读书心得体会

知远网

2025-11-17心得

知远网整理的保持正确的方向《论语》读书心得体会(精选7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保持正确的方向《论语》读书心得体会 篇1

《论语》对中国人的影响很大,宋朝开国宰相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于丹教授对现代人说半部《论语》可以修身。于丹《论语》心得用最朴素的语言,讲述了两千五百年多年前孔子对人们说过的最简单的道理。

人生百年,孰能无憾?人这一生总会遇到这样和那样不如意的事情。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但是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

《论语》的精华之一,就是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

二千五百多年前的《论语》真的能解开我们现代人的心结吗?孔夫子弟子三千,七十二贤士,这么多学生,也是家家都有难心的事。那么他们又是怎样看待人生呢?

孔夫子的学生司马牛有一天忧伤地说:别人有兄弟,偏我没有!他的同学子夏就劝他说:人生在世,有些事情是我们无法控制的,所谓生死有命,富贵在天。那就要学会承认。但有些事情却是可以通过提高自身修养做到的,比如保持一颗诚敬的心,使自己的言行减少过失,对待他人充分尊重,谦虚有礼。

一个人能做好自己,那么普天的人都会爱敬你如同手足兄弟。所以,要做一个有良好修养的人,又何愁没有兄弟呢?

这就是《论语》所倡导的一种价值观念。

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下来。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一遍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苦痛。

第二态度是,要尽可能地用自己可以做的事去弥补这个遗憾。

承认现实生活中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种不足,这就是《论语》告诉我们现代人对待人生的态度。

一种遗憾,在现在生活中你也可以放得很大很大,也可以放得很小很小,这就取决于你的心态和素养。就像我们面前有半瓶子酒,悲观主义者说,这么好的酒怎么就剩下半瓶了!乐观主义则说这么好的酒还有半瓶呢!表述不同,缘于心态不同。在今天这么竞争激烈的时代,保持良好的心态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重要。

《论语》给我们现代人的,永远是最简单、最普通、最生动的道理。

于丹教授对《论语》的解读,让我们有机会了解《论语》,认识它的价值。所以我认为这本书值得一读。

保持正确的方向《论语》读书心得体会 篇2

一直以来不断在提醒自己要挤时间看看书,可总是被这样或那样的事牵绊,春节放假才终于拿起了放在枕边的被搁置多时的《论语》。读着这些熟悉的文字,一种淡然浮上心头。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句耳熟能详的话意思大家都明白。苏格拉底曾说过:“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真正的哲学家,一生孜孜以求的是生命的意义,他们把这种意义看得比生命本身还重要。在对人生的不断反省中,他们认识了生命的价值。与西方不同的是,论语里的“吾日三省吾身”的反省不是如苏格拉底所说“关心自已的灵魂”,也不是在上帝面前忏悔自己与生俱来的原罪。在儒家的思想中,并没有一个万知万能的上帝存在,生存、生命、自然是和谐而美好的,人本身没有罪孽可以忏悔。因而,它所关注的是现实性的,是人与人群之间的纽带,是建立合理的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在社会的大视野中寻找自我,完善自我。“君子日参省乎已,刚知明而行无过矣”,反思自己的目的,是为要达到知行合一,说穿了,是一种生存智慧,行动智慧。在教学中我们不也是常常这样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么?正是在不断的反思中,我们得以及时学习,及时修改自己的教学行为。生活也是如此。反思后则奋进,发现问题则深思,存在问题就修改,找到经验就升华。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我们要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你可能在灯光下静静深思,也可能遥望星空,夜不能寐。我思故我在,吾日三省吾身等于在本来没有窗的墙上开了一排窗,你可以领略到前所未有的另外一面风光。不但是多了一双眼睛、一对耳朵和一条舌头,更还多了一个头脑!

在《论语》中,孔子告诉他的学生应该如何去寻找生活中的快乐。子贡曾经问老师:“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假如一个人很贫贱,但他不向富人谄媚;一个人很富贵,但他不傲气凌人。这怎么样?老师说,这很不错。但还不够。还有一个更高的境界,叫做“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更高的境界是,一个人不仅安于贫贱,不仅不谄媚求人,而且他的内心有一种清亮的欢乐。这种思想传承下来,对历史上许多著名的文人诗人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保持正确的方向《论语》读书心得体会 篇3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意思是,我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不理解自己,而担心自己不够了解别人。

孔子为何说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呢,为何不必担心别人不知道我呢?我们大多数人的心态好像和孔子这句话是截然相反的,总是千方百计希望别人知道自己,希望拥有更多的粉丝,希望获得更多的名声、地位、财富等等,这不是我们很多人所执着追求的吗?为何孔子却背道而驰呢?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孔夫子在他那个时代确实是很不被人理解的。

对于每个人而言,都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存在,我们唯一能直接感知的就是自己的喜怒哀乐,在这个世界上最了解你又理解你的人,就是你自己了。就像你看见两个人在吵架,你先听了一个人的诉苦,只要你不听另一个人的说辞,你一定会更同情诉苦的那个人。

在我们遇到任何委屈和不公时,都要记得没有人有义务一定要来理解你,但如果你想要变得更好,更强大,你一定要学会去了解别人。先把自己做好了,不必在意别人怎么评价你。

“患不知人也”,要担心自己没有了解别人。也就是说,我们应该学会去了解、进而做到去包容他人。在待人接物的时候,应做到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在不违背自己原则地情况下充分地予以对方尊重与理解。我们应该学会去了解别人,而不是闭塞在自己的空间里。我们不应该总是拿自己的标准去评判别人。每个人都来自不同的生活环境,有着不同的成长经历,所持的想法和观点有着或多或少的出入,这是正常的。当然,“知人”也并非完全就忽视了“自我”。当你通过了解别人的优点后,加以学习,改善自身,不是一件好事吗?当你了解别人的缺点后,对照自己有没有这一的缺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并引以为戒,也未尝不可啊!这也是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通过了解别人,你不止能听到自己的声音,你还能够听到远方的声音,你的世界是否就更大一些了呢?与此同时,愿意去了解别人是一种能力,在生活中,也会增加很多附加能量,你会发现,只要你愿意探出充满善意的脑袋,就会有人与你挥一挥手,让你看到更宽广的路。

面对不了解我们的人,愿我们可以不愤怒,不怨恨,收起眼泪和委屈,不必急着去解释,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充实自己,雕琢自己,做喜欢的事,保持正确的方向,开心坦荡。

保持正确的方向《论语》读书心得体会 篇4

《论语》集中体现了孔子在政治、伦理、哲学和教育等方面的思想,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首先在做人方面,就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比如《论语》提出做人要正直磊落,重视仁德,重视个人修养和人的的全面发展。在人格塑造方面,第一:孔子提出:君子必须具备多种才能,不能像器物一样只具备某一方面的用途,君子应以道义作为人的根本,按礼仪来实行,用谦逊来表达他,用忠诚来完成它;第二:君子要重视自我修养,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第三:孔子认为君子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第四:孔子认为君子和小人之见的差别还在于不同的生活态度和不同的人生追求,他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在学习方面,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这对于我国如今的教育改革有很重要的意义。孔子在和弟子的交谈中多次提及学习方法问题,比如:“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还主张学习要博、要广,不能偏颇、单一。他提出要用四种东西作为自己的学习纲要,即文化知识、品德修养、忠诚笃厚、坚守信约。在学习目的上,孔子明确指出要学以致用,为国家和人民做实事。

在教育上,孔子的教育指导思想是:有教无类,即受教育不分高低贵贱;在教育的基本方法上,主张:因材施教;在教育的目的上,孔子看来,进行教育的目的净化人们的灵魂,协调人们的社会行为,为当时的社会服务。

对于治国之道,孔子的治国的根本在于人伦纲常属于封建社会的产物,对于当今社会发展无多大借鉴意义。孔子还指出治国的前提在于君子要严于律己,端正自己本身,以此来带动下级,使之产生上行下效的效果。孔子认为处理国家大事要处处从大局着眼,重视选拔优秀人才,同时要重视富国富民,教育人民,注重立法规范人们的行为物。

《论语》是古人智慧的体现,其中有不少至理名言值得我们借鉴,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其糟粕,批判的继承和发展。

保持正确的方向《论语》读书心得体会 篇5

俗话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从论语简短朴实的语句中,每个人都可以读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对于我这个初学者来说,可能还不能完全领悟孔子说的那些治国的大道理。但自从朱老师教了《论语》开始,我便悟出了一些人生哲理,也慢慢喜欢上了《论语》。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开学第一天,朱老师便兴致勃勃地讲起了《论语》。他站在黑板前眉飞色舞地讲着,而我们却如同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呆呆地听他讲,简直就是对牛弹琴。慢慢地,我们在朱老师的指点下有了全新的领悟,想想孔子老人家真的非常了不起,他对社会生活独具一格的想法,令我茅塞顿开、赞叹不已。

就如上面说的那句,孔子说:“学习后时常温习,不也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赶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这不正是君子的作风吗?”但对于第一句我便疑惑不解:学习时常温习,哪里快乐了?放到生活经验中,应该算是比较枯燥乏味的,孔子老人家为什么说是快乐的呢?朱老师似乎看出了我们的心思,他露出笑意耐心地解释道:“这句话有许多种不同的理解方式,就比如说复习之后取得优异的成绩不是很快乐吗?”我托着下巴思考了一会,脑海呈现出一个新想法:温故而知新,学习后温习便能学到新知识,达到新领域,这不也是一种快乐吗?渐渐地,似乎懂了……

我记忆犹新的另一句话,子曰:“君子不器。”器的意思是东西、器皿。按字面解释应该是:君子不是东西。但是这个解释总觉得很奇怪。其实呀,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不能只有一种用途,换句话说,君子不能只会一门才艺,要多才多艺。哈哈,没想到吧?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论语》中古人用的语言和我们现在不大一样,书中所写的句子都需要我们用自己的思维去理解。这样不仅可以懂得孔子这句话的意思,还可以悟出许多哲理、道理。经常读《论语》,它不仅可以使我们拥有更丰富的知识,还能教会我们怎样学习、做人、做事。《论语》中的每一句话都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好好琢磨!

保持正确的方向《论语》读书心得体会 篇6

今年开学,班上来了一位新的语文老师,她要求我们每天背诵《论语》四则,强调说《论语》会对我们的生活、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和启迪。我按照老师的要求认真地背诵、理解,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我觉得收获很大。

《论语》主要收集的是孔子教学生时的一些语言。孔子名叫孔丘,又名孔夫子,是春秋鲁国时期的一位私塾先生,他有三千名弟子,教出了七十二位贤人。在当时的社会,孔夫子是一位圣人。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会背诵孔子《论语》中的一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告诉了我们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就是几个人走在一起,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怎样向他学习呢?无非见到好的东西就跟他学习,见到不好的东西就在心中告诫自己一下,以免犯同样的错误。因此,我们需要向不同的人学习。

关于孝敬之道,孔子说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它讲的是伦理亲情之爱,我们首先要爱自己的父母,爱自己的兄弟姐妹。如果我们言语谨慎,诚实守信,用爱亲人的心去爱他人,再去亲近品德高尚的人,提高自己,就可以为社会做更多有益的事情。如果精力充沛的话,我们应该多读些文献知识,丰富自己的内心。说明孔子很注重实践经验,他告诉我们一切要从脚下出发,把最基本的东西做好。

关于诚信,孔子的学生说: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这句话告诉我们:我们说的话能否兑现,那要看许下的诺言离道义有多远。如果诺言符合道义,那么兑现的可能性就会高一点。一个人如果恭敬有礼,又符合礼义,那么他就可以远离耻辱。如果一个人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所依靠的是可以亲信的人,那么他的为人处世就很可靠了。因此,诚信是一个人应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

在今天,《论语》教会我们如何学习,怎样孝敬父母,关爱他人,怎样做到诚实守信。这些理念,对我们今天的学习、生活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对我们如何走好人生的道路指明了方向。

保持正确的方向《论语》读书心得体会 篇7

通过开展“学历史、品国学”活动,我有幸领略到了国学经典的魅力所在,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著作中,《论语》一直闪耀着特别的光芒,洗涤我们的心灵,让我们面对来自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压力时能够“诚意、正心、修身”。

《论语》所记载的,是孔夫子从生活中演绎出来的为人处世的经验,和他对弟子的教导。诚然,经过两千多年历史淬炼的经典著作值得一代代人去重温,去阅读赏鉴。中国古代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们今天学习它,研究它,非但不是开倒车,而是去汲取古代文化的精华所在,以最新的观念去理解它,为我们的工作生活指点迷津。

在国学经典的丛林中漫步,《论语》就如一枚芬芳馥郁的鲜花等待着我们去采撷,去细细的品味它蕴含的芬芳。品读《论语》,感悟这其中的文化精髓,就如同一缕清风,轻轻拂去我们心灵的尘土,让我们能够明白,世界不是我们一个人的,不管多聪明能干的人,离开他人的帮助,是难有建树作为的,一个人只是一叶“舟”,而众人才是既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水。所以,我们必须“诚意、正心、修身”,提升精神文化层次和素养,使自己人格健全,成为一个不忧不惑不惧的君子,在金钱、荣誉、地位面前能够守住自己,战胜自己,耐得住寂寞,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承担起家庭、单位和社会的责任,才能真正享受到心灵的快乐。

学习《论语》,就是洗涤我们的思想浮尘,升华我们的道德因子。“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因此加强学习是我们现在首要的任务,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不断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和业务知识学习。在认真读书的同时并进行思考,即“学以治之,思以精之”。学习的核心就是一个“悟”字,即自我修炼、自我思考、自我循环、自我完善。能“悟”,才能提高自身素质,提升工作能力;得“悟”,就会豁然开朗,做任何事才能事半功倍。

学习《论语》让我领悟到人生要做到“言寡尤,行寡悔”般淡定从容,要做到心灵的勇敢,要让生命提升效率、泛出光芒。手捧一颗心来,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岗位,永远保持朝气蓬勃、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奋力拼搏,演绎精彩。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