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远网整理的孝道心得体会(精选6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孝道心得体会 篇1
孝敬老人
今天,帅老师布置了一个作业——孝敬老人。我想给外婆洗脚。
想着想着,我兴冲冲地走进洗手间,先端起洗脚盆,拿到水龙头下,用手抬了一下开关,水从龙头“哗哗”地流下来,冲到塑料盆里发出阵阵声音。我用手试了试,正好是温水。接着,我拿出一张小板凳恭恭敬敬的请外婆坐下来,小手轻轻的帮外婆脱鞋袜。然后我卷起衣袖,把外婆两只脚放进了水里,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足浴膏,在外婆的脚上卖力的搓了起来。
“嗯,真舒服啊!”外婆闭着眼睛说起来。
我继续搓着,当搓到脚底时,那一层层老皮让我眼前浮现出外婆忙碌的身影:做家务、给我烧饭吃,为我奔波,就是这双脚接我放学,还是这双脚在我挂盐水时给我送来好吃的,也正是这双脚让我懂得了生活的不易,她总是把舒适带给我们,把疲惫留给自己,无怨无悔的操劳着……我惭愧的想着。
以后,我要比现在做得更好,更孝敬老人。
孝道心得体会 篇2
孝,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是中华民族史上默认道德准则;孝,是乌鸦反哺,是羔羊跪乳,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我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美称,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风貌而著称于世。知感恩,行孝道。心怀一颗感恩心,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正如大自然给了我们润泽,给了我们明媚阳光和新鲜空气,我们要感恩;大地给了我们肥沃土壤,给了我们动植物和其它生存条件,我们要感恩。同样父母给了我们生育、养育之恩,还有无尽爱怜与呵护,我们更要知道感恩。凡是有生命东西,都懂得感恩。牛羊有跪乳之恩,燕雀有反哺之恩,鸳鸯有挚爱之恩,就连肉眼看不见草履虫也知道妈妈养育之恩。动植物尚且如此,何况我们人类!然而当下每个人都知道要孝顺父母,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清楚应该怎样尽孝道。
有人认为,买房子、请保姆、吃大餐、去旅游就是孝顺父母。其实,这只能做到外安其身。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所以,孝心终极奥义是爱。孝心其实很简单,比如,为母亲倒一杯水;为父亲捶一次背这是多么平凡。
但是这些小事,却能让父母感动很久很久。孝不需要山珍海味,同样也不需要千万豪宅,也许你孝心不豪华,只是亲手为爸妈做一顿他们爱吃,他们就已经很开心。
孝道心得体会 篇3
我是一个独生x,在家里人的呵护下,我慢慢长大了。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有一件事,使我感觉真好。那还是几年前,同学们在一起议论孝敬父母的问题,他们都说了为父母做的一些事,我在一旁听了,感到非常惭愧,因为我长这么大,还没有主动为父母做过一件事情。这时,我暗下决心,我也要孝敬父母,为父母做点事。晚上回家,我把书包往沙发上一甩,就钻进了厨房,想为爸爸、妈妈做顿可口的饭菜,孝敬他们二位。说干就干,我拿了葱,先切葱花。夏天的厨房里可真热,可我不管,心里想着爸妈看到饭菜后的高兴劲儿,不由得笑了,嘴里还哼着“常回家看看”这首歌。我切完葱又切黄瓜,切出来一看,片不片,条不条,块不块的,心里想,凑合着来吧。接着我又去切肉。这肉在冰箱里冻得跟石头似的,不管我拿着刀围着它转来转去,还是对着它大喊大叫,它还是纹丝不动。最后,我双手拿着,使劲从外表往下片,经过我这一番苦战,终于片下了七八片肉。高兴之余,我顺手抹了一把汗,“哇,好难受!
”我不禁大叫起来。原来我忘记了刚才切过葱,急忙去冲洗。这回可看出来了吧,切菜都搞成这样,更别提炒菜做饭了。不管怎么说,我也没白忙乎,这顿米饭、肉炒黄瓜终于端上桌。爸妈回来了,看到桌上的饭菜,听着我的汇报,那激动的'神情让我感到不安,在这一瞬间,他们脸上的皱纹似乎全被熨平了。当时的我望着爸妈的神情,心里十分的高兴。那感受,就像春天里躺在刚发芽的草地上,望着蓝天;又像是自己好不容易考了第一,舒服极了。此时,我真正地体验到:孝敬父母,感觉真好!
此后,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父母在孝敬他们的老人的时候是那么高兴;也懂得了我国传统美德“孝敬父母”的深刻含义。让我们这一代继续发扬这一传统美德吧!
因为孝敬父母,感觉真好。
孝道心得体会 篇4
4月20日,我们二龙中心校组织全体教师观看了山东省亲情教育系列活动办公室主任、山东电视台《天下爸爸妈妈》等栏目总导演、山东省天下爸爸妈妈文化传播中心秘书长吕明晰《凝神聚气共筑中国梦》的专题讲座。在3个多小时的讲座中,吕明晰老师围绕为什么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如何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弘扬孝道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最好行动等方面为我们全体教师上了一堂生动的传统文化教育课。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孝道”一直被历朝历代深深重视,甚至被奉为“国之根本”。孝,作为中国传统的道德准则,千百年来规范着世世代代,贯彻于万户千家。其内涵就是善事爸爸妈妈、尊敬爸爸妈妈。应该说,经过“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孝”是完全可以同社会道德融合的`,值得广泛倡导,大力弘扬。我觉得,如果把“尊重老人,孝敬爸爸妈妈”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切入口和着力点,把中华民族“崇孝”的传统美德植入到学生的大脑中,融于学校的德育体系中,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而且能辐射到家庭和社会。试想,当爸爸妈妈在家里感受到子女的孝敬时,他们又怎能不去更加孝敬自己的爸爸妈妈。如此这般,间接提高了家庭的文明程度,又必将推动和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与进步。“百善孝为先,一切事情都应该从孝道做起。他认为“孝”是人格完整的基础,有“孝”的人也有责任心,有担当,知恩图报。“孝”是成功的保证,有“孝”的人讲义气、有爱心,会得到大家的合力相助,能够成就大的事业。
通过这次报告,让我更深刻地认识了“孝道”的真正含意,作为一名教师,我要把吕老师的这种观念传承给我的学生,让他们都成为孝敬长辈的人,这样才能做一个人格完整的人,才能让大家看到“凝视聚力,实现中国梦”的美好社会。
孝道心得体会 篇5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孝经》。《孝经》乃孔子与曾子的问答之词,百善孝为先,《孝经》的通篇理论便是孝道,但是这个“孝”并不只是对父母的奉养,而有更深刻的含义。
在《孝经》中,孔子认为,对国家,对社会做出贡献的,能光宗耀祖的,才是大孝在书中,孔子描述了不同等级的人应该向父母履行的各种不同的孝道,表现出了明显的等级观念,然而,孔子说的孝并不是对父母的一味顺从,而是当父母行为不正时,勇于提出,这与后来封建社会的愚孝是不同的。
《孝经》是儒家的`经典著作,对中国的政治、历史、文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我在《孝经》中最喜欢的一句话就是“故虽天子,必有尊也,言有父也;比有先也,言有兄也。”这句话的大意就是天子不但不以自己为尊,还要尊其父,不但不以自己为先还要先其兄。对待兄弟们都以理对待。这也就是孔子的理论不同于其他的地方吧。《孝经》提出要借用国家法律的权威,维护其宗法等级关系和道德秩序,它还主张把“孝”贯串于人的一切行为之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是孝之始;“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是孝之终。它把维护宗法等级关系与为君主服务联系起来,主张“孝”要“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并按照父亲的生老病死等生命过程,提出“孝”的具体要求:“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
学校为我们推荐《孝经》这本书,就是想让我们对自己的父母多一些理解,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时候才后悔。其实,父母比想象中要更加爱你,只是方式会有些特殊,我们都要理解父母,记住一个字|——孝!
孝道心得体会 篇6
中国是一个非常讲究“孝”字的国家,是一个很注重孝道的民族。古代的圣贤——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孟子等人,没有一个不教导人要孝顺父母,尊敬父母。没有一个不是自己努力去实践孝道。中国古代各种古典文学,也常有赞颂孝行和表达对父母的思念和爱戴的文字。让我们承接他们的伟大思想和行动,做一个懂“孝”的人,孝敬父母。
“孝”最初xxxx于父母对子女无私的爱。世界上的孝有很多,甚至有成千上万种,但只有父母对儿女的.爱才是最无私的,无悔付出的,伟大的。这,我们无法还清,能做的,只有孝敬父母,为父母分忧解难,减少他们的痛苦,是挂在他们脸上多的是笑容,而不是永远的泪光闪闪。
一想到父母含辛茹苦的把我们养大,本能的想去回报父母,其实,这是“感恩”。对父母的感激,本能的扩大到视自己孩子,辛苦教育我们的老师,为我们提供粮食的农民。我们一切的一切,自己并没有创造多少,几乎都是别人给予的,不求回报给予的。因此,产生了爱心,懂得了回报。
做一个人,最要懂得是感恩。因为,人做的最崇高的的事情莫过于行孝,最纯洁的想法是感恩,但是,随着人类科技文明发展的快速步伐,有些人却和父母疏远了疏远了。那些父母们像被人扔在角落里的旧衣服,被忘了曾经的为他得付出和帮助,和为他减少的伤害,眼睁睁的看着他去穿一些表面华丽,而对他有不合身的衣服。而我们却习以为常,不看在眼里,而认为那是理所当然,仍旧不在意。
一个人有了孝,有了仁爱之心,他自然会对社会上的丑恶现象疾恶如仇,由此而产生正义的情感;有了感恩之心,才能由衷地产生恭敬之心,用恭敬之心待人接物是表现为有礼而不轻漫;有了感恩之心,做事自然会用心,只有用心,才能开启智慧;有了感恩之心,与人交往自然会诚信无欺。
现在商业上的信用危机,思想的根源在于经营者不承认自己的“成功”是靠别人的“成全”,对社会、对他人不存有感恩之心。所谓五德:仁、义、礼、智、信,人的优良品德都是由这种感恩之心而来的。他教我们做一个懂“孝道,孝德,感恩”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