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远网整理的《班长下台》的读后感(精选6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班长下台》的读后感 篇1
《班长下台》这本书是桂文亚以孩子们的口气来写的。
我最喜欢的就是这一小节里:
“叶小匡、徐善美、赵雅清……”月考分数结算出来,老师开始发成绩单。
“桂文亚。”老师喊我的名字,我跳了起来,匆匆跑向讲台,低着头,又匆匆回到座位上。英文五十八、理化五十二、数学三十二!我难堪地盖住半张成绩单,尽管语文九十二、历史八十七、地理八十五,又有什么用?人家统统看得很清楚,每次月考发成绩单,班长总是倒数第几名,总是紫红了脸。
这里写出了当时,老师念出月考成绩的时候,桂文亚很紧张,心里一定想着:上天呀,保佑我能这次月考考好呀,可是上天并不如他的意,月考成绩当念到他的时候,他知道自己的成绩这次很不好,就像上面说的“我跳了起来,匆匆跑向讲台,低着头,又匆匆回到座位上,可以看出他很惭愧,心里一定很不好受,桂文亚真的明白了我们小孩子的感受了,没有考高分的感受了……
我推荐大家看这本《班长下台》,这本书里桂文亚把小孩子们的心里话都表达了出来,让孩子们看的入迷,看的专心!
《班长下台》的读后感 篇2
寒假前,班主任郭老师给我们推荐了《班长下台》一书,听说很不错,让我们读一读。放假后,我去了许多家书店购买这本书,还是没有买到,心里对这本书充满了憧憬。一天中午,爸爸突然打来电话,告诉我买到《班长下台》了。傍晚,我迫不及待地冲到楼下迎接爸爸和我的书。回到家后,我对这本书爱不释手,立马就开始阅读这本书。虽然这是一本不怎么厚的书,却给我带了难以言状的感受。
在小节故事班长下台中,身为班长的作者竟然有三门功课经常不及格,在选班长时主动弃权,把机会留给了比她更优秀的同学。一个人的诚信比地位更加重要,不要被暂时的`地位而冲昏头脑。作者的做法是非常明智的。这个决定能让有才能的人施展他们的才能,发挥这种才能,造福于班级体。别人有才华,不要去阻止,而应该去给这种人一个发挥的空间,更好地利用才能。让给有才华的人,不要掩盖住,牺牲小我完成大我,这是没错的,因为自己的确不如别人。她的这种品质很值得我们去学习,不要去嫉妒,要学会让给别人,不是你的就不是你的,要大度。
让我感受深刻的是老师的小贝贝这一小节,写了老师生了一个孩子,作者决定用存了半年的钱给老师的孩子喝,能买两罐克宁奶粉,谁知老师家已经有十箱奶粉,作者只好抱着奶粉回家。看完这一小节,我的感受是:虽然奶粉老师不要,可作者那善良、为人着想的品质是值得令人学习的。因为她的这一片心意也是为老师的小贝贝着想,做学生能有对老师的这一片心意已经很好的了,是对老师尊敬,是值得令人学习的。
在婆,四月的草绿了这一小节中,也写出了作者的善良:婆最疼作者了,每当有好事,婆总想让作者优先;作者问婆为什么总护着她,婆说是因为在她不到3岁的那一年她的爸爸一个月的工资只能买三桶奶粉,妈妈只不过随口问了一句能把奶粉让给妹妹吗?作者第二天就自动断奶了。
通过阅读《班长下台》我懂得了:我们要学会作者那为人着想的好品质,多为他人着想,牺牲小我完成大我,给予他人帮助,做一个有善心的人。以及懂得谦让,不要做一个狂妄自大的人。
《班长下台》的读后感 篇3
《班长下台》中有很多我爱看的文章,其中,就有一篇让我感动至极的文章婆,四月的春草绿了。这篇文章题目没什么特别,但其中的几句话让我反思:
我原不懂婆为什么这么说,可是现在我望着戴在手指上的戒指,眼泪无声地滴在寿字上。婆张嘴想说什么,可是她的喉头打了个洞,上面接着一根绿色的塑料管,床头后立着一具长形氧气筒。她没法子说话。婆的脸白得像日光灯,可是她用眼睛说:别难过,婆很快就会好的。我忍不住伏在床边哭了,柔软的棉布床单,缓缓地吸吮着泪水。我感觉婆用手轻轻拍着我的背。
从这几句话中,我不但看出了书里的婆对作者的关爱,而且还看出了婆的和蔼可亲与善解人意,从而,我想起了我的外婆。
我的婆从我刚生下来就开始照顾我,一直到小学毕业。她每天都要6点起来为我做早饭,还要负责我每天的接送。有时候,我的心情不好,就会对婆发脾气,她也总是忍着,之后仍无怨无悔的辛勤劳动,真的,外婆对我太好了。现在,几乎没什么时间去看她,想念是必不可免得。真的很庆幸我有这样一个外婆!
《班长下台》教会了我好多,其中,就包含着感恩。当有了感恩时,我也渐渐长大了。
《班长下台》的读后感 篇4
我读了《班长下台》,好像和作者一起穿越到了那个时候。
这个故事写了作者桂文亚在学校与同学,在家里与父母,在学校里面与老师,在外面与各种朋友等种种事情,他们就在这本书里面演绎着一个又一个故事。
其中,我最感动作者去看望那个戴着眼镜的女老师——杜老师,作者在路上看见了在月光照耀下闪闪发光的玻璃片,以为是价值连城的钻石,于是就满心欢喜的装在口袋里,开始,我也和作者的心理一样,我认为这是一堆很值钱的东西,但是一到了老师家,作者将那些东西拿出来看,却发现作者认为是钻石的东西竟然变成了玻璃片,作者很伤心,虽然满怀激动的心来这里叫贫穷的老师能富一点儿来抚养自己的孩子,可是没有如愿,我相信作者的老师一定会领会作者的心意。
还有另一个,作者的林老师生了小贝贝(小宝宝),作者非常高兴,拿了自己半年的零花钱给老师买了两罐贝宁奶粉,可她一到老师家就发现老师家已经也备好了许多奶粉,让我心疼的是,作者想把这罐奶粉留在老师家,可是老师偏偏不让,说自己的小贝贝不喜欢喝这牌的奶粉,更加令我心疼的是,作者好好的一番心意,却被老师用一句话就给驳回去了:“你怎么也学会了这个?”这个?这个是什么?读的时候我的脑袋里充满了问号。当我睡觉时一躺在床上,就想到了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这个这个的意思就是贿赂,相当于下等人给高等人送礼,我很气愤,为什么学生关心关心老师还不行么?
总之,这本书我读的废寝忘食,因为里面的故事环环相扣,所以我爱读这本《班长下台》!
《班长下台》的读后感 篇5
《班长下台》这本书是作者桂文亚以儿童的角度而编辑出来的一本书,书中写了桂文亚在儿时的情趣和欢乐。下面,我就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班长下台》。
我觉得《班长下台》这一本书之所以十分吸引读者,是作者采用了儿童阅读的视野,书中也避免了其他图书中成人观点的毛病。《班长下台》中介绍了许多作者儿时玩的游戏和一些有趣的经历,时而让我们哭笑不得,时而让我们身临其境,时而让我们热泪盈眶……
《班长下台》这一本书不仅仅只是写了作者儿时有趣的经历,毕竟我们不能忽略了这本书的本质——我们要渗透其中所蕴含的道理。作者在书中是一个性格活泼的小女孩,但有时也有粗心马虎的一面。因为经常没考好英文、理化、数学,所以作者也是少不了受到老师的批评和被同学的鄙夷。作者喜欢自己的世界,不喜欢受到外界的干扰,喜欢自己一个人抒发情感。作者还是一个善良有爱心的孩子,听说老师的爸爸得病了就立即赶到老师家里去看望老师和老师的爸爸。知道老师怀孕了就立即给老师送上奶粉。但童年不仅仅只是一个色彩,它是五彩缤纷的。所以作者还经常调皮捣蛋,偷吃妹妹的糖果,上课表演笑剧,在家里上下乱跑……,你们可不要笑,这不正是我们儿时也经历过的事情吗?
书中还不定期给我们穿插了许多的道理,“是一个真正的画家,不只要能画什么就‘像’什么,还必须具备思考、观察和创造的能力,将生活周遭特殊的,美妙的或是令人感动的事物,透过线条和色彩,重新融化组合,成为‘另一个自己’”。其实这一段话不难理解,我们只要善于发现我们身边的事物,并且巧妙的去运用、组合,就能展现出一个新的世界。“作为一个优秀的新闻记者,不只是在写稿的时候才做准备工作,而是随时随地地利用机会来观察生活周遭的一切人、事”。这句话其实告诉我们的就是,我们不能为机会而去准备,而是随时随地准备着机会到来。所以我们要观察身边的人或事,把观察的都写下来。正所谓“笔不离纸,纸不离笔”。
我们要向作者看齐,把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记录下来,到后来我们再去阅读我们记录的东西,再把他们连贯起来再运用,这难道不是向天才画家和科学家迈出的道路吗?
《班长下台》的读后感 篇6
我读了《班长下台》这本书。它的作者是桂文亚。
这本书的语言栩栩如生,十分的美,让人感到仿佛身临其境。故事的情节如同流水一般,在脑海里划过。作者把自己小时候发生的故事毫不隐瞒的讲出来。
这个故事中的班长,很爱看故事书。虽然她是班长,但她的成绩不像其他班长,次次考试都能考前三名,每当成绩单发下来时,总有几门功课不及格。这么差的成绩是怎么当上班长的啊?
原来在她小学时成绩不错当过班长,老师看她有当班长的经验,所以就让她当了。在下一个学期的班干部选举中,本来按她票数,可以当选,可是她却毅然地说:“我弃权!”将机会留给了其他同学,自己不做班长。她觉得班长一定要功课好,她觉得自己不适合当班长,她觉得自己做班长会把班级的脸丢光。
她的精神让我明白了:别人有才华,不能去嫉妒;如果自己做不到了,也不能去嫉妒别人;就像书中的班长,她觉得自己不能做得很好,就把班长的职位让给别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