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届冬残奥会开幕式心得体会

知远网

2025-11-12心得

知远网整理的十三届冬残奥会开幕式心得体会(精选7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请阅读参考。

十三届冬残奥会开幕式心得体会 篇1

冬残奥会的火炬点燃现场的同时,也点燃了我对冬残奥的热情。让我最为感动的一幕,无疑是中国代表队选手的入场,尽管戴着口罩,他们的眼中流露出难以言喻的热烈欢笑与激昂情绪,或是乘着轮椅,或是穿着义肢,有一种强大的精神从他们的身上弥漫开来,感染着我的'内心。

开幕式动人心弦之处,不只是在于铺设绚丽冰蓝,曲调协调美妙,陈词慷慨热血,也更是在于这些一位位代表国家、证明自己的参赛者!冬奥的赞歌,也是人的赞歌!

十三届冬残奥会开幕式心得体会 篇2

本届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和刚刚过去的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一样,简约而精彩,温暖而感人。其中有一个环节是火炬手李瑞点燃火炬的那一刻,看过冬残奥会开幕式的观众当时都为李瑞捏了一把汗,因为他为在触摸大雪花的中央位置点燃主火炬所经历的时间显然超出预期,以至于现场有人喊出”加油“为他打气,并且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最终李瑞还是把主火炬稳稳的插入指定位置,点燃主火炬。对于普通人,这显然是非常容易完成的动作,但对于只能用手来触摸感知方位空间的完全没有光感的盲人,这项任务并不简单。另外,在开幕式护送国旗到升旗台环节中有一名穿戴假肢的护旗员也特别引人注目,虽然到现在为止我还不知道他姓甚名谁,但在护送国旗的这段路程上,他的步伐异常坚定矫健,看起来与常人无异,可以想见他一定付出过比普通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

我喜欢看金庸的武侠小说,他的武侠小说有个特点,就是里面有很多武林高手甚至主人公都是残疾人士,比如《射雕英雄传》里的江南七怪的老大柯镇恶、以九阴白骨爪名扬天下的梅超风、《倚天屠龙记》中的金毛狮王谢逊、还有《神雕侠侣》中的主人公独臂大侠杨过。这些人物在小说里都是武林高手,他们拥有比普通人更高强的武功,特别是杨过的黯然销魂掌更是独步天下,感觉身体残疾并没有给他们带来不便,反而令他们能力更加突出。我曾经也会幻想自己看不见的时候是不是也能正常生活,在家独处时我甚至还尝试过蒙上双眼在家走一圈,但对于我最为熟悉的地方,只要蒙上眼睛我还是会到处碰壁,根本无法行动,更别谈生活工作了。可见小说毕竟是小说,真实世界的残疾人在实际生活中无疑会付出更多的辛劳。所以对于自强自立的残疾人士我一直是抱有同情心且十分敬佩的。对于歧视残疾人士的.行为和个人,我也一向是反对和鄙视的。先不论歧视行为对于残疾人的伤害,谁又能保证普通人自己就能平安一生而不会遭遇变故?

因为这次北京残奥会开幕式的缘故,我还特地查阅了相关资料才知道原来残疾人占世界人口的10%-15%,这其实是不小的比例。残疾人在中国大概占6.34%,因为我国人口基数大,所以我国残疾人的绝对数量也是相当多的。在我看来残疾人士只是某些功能受限的人群,当今世界科技不断发展,残疾人穿戴相匹配的科技产品后完全可以弥补生理功能的缺陷,生活工作不仅与普通人无异,甚至还更为优秀,也同样可以为社会做出大的贡献。我相信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残疾人与普通人的界限会越来越模糊,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他们就是人类大家庭中的一份子,大家一起学习、生活与工作,一起向未来,共享人类发展成果。我想这也是举办残奥会的目的之一,因为残疾人也同样能享受精彩人生,也祝愿我国冬残奥会健儿在比赛中努力拼搏,为祖国争光,为世界添彩!

十三届冬残奥会开幕式心得体会 篇3

2022年3月4日,北京冬残奥会如期开幕。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21日在京成立。代表团总人数为217人,其中运动员96人,包括男运动员68人、女运动员28人。“双奥之城”北京再一次迎来历史性时刻,奥林匹克梦想再次在中华大地绽放,一场简约而又精彩、浪漫而又空灵的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惊艳了全世界。或许残奥会的赛事不如奥运会精彩,或许残奥会没有明星云集,但是,残奥会并不能因此而被我们忽略。

奥运的真谛在于它的有容乃大,残疾人同样可以并且应当享受到奥运带来的快乐。“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命运的残酷并没有使残奥选手们低头,相反,经过刻苦的训练,他们将同样在世界赛场上展现骄人的风采。

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进行体育运动并非难事,可对于残奥选手来说,却绝对是一个极限的挑战。请看看残缺的身体在水中是怎样奋力向前,请看看坐在轮椅之上如何进行球赛,请看看赛场上的选手们如何保持平衡全力拼搏,他们正在展现人类最亮丽的风景,最执着的毅力,最倔强的`生命。

残奥赛场保持着一种率性的纯真,这种纯真来自于体育精神,更来自于生命真谛。残奥选手固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身体缺陷,但在斗志与拼搏精神上却丝毫不比奥运选手逊色。

同一片蓝天下有着同样的梦想,让我们用同样响亮的声音高呼:“中国残奥会代表团,加油!全世界残奥选手们,加油!”

让生命的坚忍不拔和倔强在残奥会中得到最完美的诠释吧!

十三届冬残奥会开幕式心得体会 篇4

3月4日晚8时,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拉开帷幕。开幕式以“生命的绽放”为核心内容,再次延续冬奥会“一片雪花的故事”。更令人难忘的是,开幕式的点火环节,在残奥会的历史上首次完成了盲人点火的壮举,这也是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传递给世界的力量。

随着冬残奥会开幕式开始,国旗入场环节,8名残健融合的持旗手组成护旗方阵,他们是中国残疾人运动员代表和为残疾人事业做出贡献的代表。旗台两侧,24名大学生深情唱响《我和我的祖国》迎接国旗。

升旗仪式进行时,当现场观众齐唱国歌,场边的听力残疾人们用手语“演唱”国歌的一幕催人泪下,他们每一个动作都饱含爱国之情,在无声的世界里,表达着对祖国的热爱。

随着雪容融前进的脚步,一条冰雪赛道在脚下延展。赛道展开,“欢迎”的字样越发醒目,运动员入场仪式开始。中国代表团旗手由运动员郭雨洁、汪之栋担任,郭雨洁2004年3月出生,越野滑雪兼冬季两项运动员。汪之栋2000年7月出生,他是一名冰球运动员。

本届冬残奥会,是中国代表团第6次参加冬残奥会,也是参赛规模最大、运动员人数最多、参赛项目最全的一届冬残奥会。中国代表团总人数217人,其中运动员96人,他们将参加冰壶、冰球、高山滑雪、单板滑雪、越野滑雪和冬季两项全部6个大项73个小项的角逐,在所有中国运动员中,有85人首次参加冬残奥会。

备受关注的点火环节,盲人运动员李端是最后一棒火炬手,他在雪花火炬台上摸索着点燃主火炬,虽然过程并不顺利,但全场掌声雷动,洪亮的“加油”响彻鸟巢,这一幕令人动容。还是那片“大雪花”,还是那束微火,从冬奥会到冬残奥会,冬残奥开幕式历史上首次盲人点火,赋予了这次点火仪式更多的意义。北京2022冬残奥会开幕式导演沈晨表示:“残奥会开幕式还没有用过盲人来点火,最后会发现他走上点火台的那一瞬间,他将用他最大的感官能力,触摸,他在摸着每一片雪花,当他最后寻找到这个空间的时候,把残奥的主火炬缓缓地对进孔里,当他对进孔眼的.那一瞬间,大家会感受到,他其实是在触摸这个世界,认知这个世界。当火焰燃烧的那一瞬间,仿佛他在用内心燃烧着整个天地,点亮了整个天地。”作为盲人,点火的难度可想而知,但是李端自信地表示:“我不只是代表我自己,而是代表所有的运动员和残疾人运动员,我要把这些运动员和全国8500万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展现出来,我特别激动,也特别有信心。”

除了点火仪式令人难忘,冬残奥会的会徽展示同样让人印象深刻。此次北京冬残奥会的导演团队,采取以小见大的独特方式,凝聚残奥精神。冬残奥会的会徽被画在了一位盲人手中,虽然他看不见,但是会徽烙印在他心里。当它呈现以后,旁边所有的残疾人把手张开,他们和手上画有会徽的演员一起,展现了残奥精神、历届残奥人的努力、智慧和拼搏,历届冬残奥会上最小的会徽,很好地诠释了中国人的用心。

一个月前的2月4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正值立春。而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开幕式则即将遇上惊蛰。在这个昭示生命力勃发的节气即将到来之前开幕,也象征着残疾人运动员闪耀的生命之光。从3月5日开始,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将进入正式比赛日程。在为期9天的比赛中,冬残奥运动员们将在赛场上比拼技艺、挑战自我、绽放生命的光彩。我们也预祝他们取得佳绩,为世界献上更多的温暖、感动和力量!

十三届冬残奥会开幕式心得体会 篇5

“改变始于体育。”开幕式上,洁白的冰面渐渐幻化成闪烁的星海,浮现过往12届冬残奥会的光辉历史;现场听力残疾人们以手语演“唱”旋律,表达埋藏心间的拳拳深情;不同残疾人家庭的故事真情演绎,传递着绵绵不绝的爱和温暖;盲人运动员在坚持不懈地摸索中点燃火炬,燃起了所有人的梦想和希望……从真挚的情感、浪漫的色彩,到动情的氛围、无障碍的环境,无不饱含着残疾人群体对更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对更包容世界的无尽向往。

自古以来,奥林匹克运动承载着人类对和平、团结、进步的美好追求。奥林匹克宪章指出:“奥林匹克主义是将身、心和精神方面的各种品质均衡地结合起来,并使之得到提高的一种人生哲学。”这种哲学思想同样突出地体现在残疾人体育之中,体现在残奥运动之中。从1976年在瑞典举行第一届冬残奥会至今,无数残疾人运动员挑战极限、超越自我,展现人生的昂扬和顽强,展现体育的'精神与魅力,奏响了一曲生生不息的生命赞歌。

雪花纷飞,不会因翅膀受伤停下。开幕式的舞台上,800多名参演人员中约有30%是残疾人;志愿服务岗位上,19名代表性强、有专业能力、具有奉献精神的残疾人默默坚守。自不用说,在追求梦想的竞技场上,一段段百折不挠的人生故事、一个个奋勇拼搏的顽强身影、一次次锲而不舍的艰难突破,用饱满的精神和不屈的品格照亮梦想之美、精神之美、生命之美,诠释人生的价值和奋斗的意义。

世界大同,天下一家。残疾人是社会大家庭的平等成员。残疾人体育是残疾人增强体质、康复身心、参与社会、实现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是人们认识残疾人潜能与价值、促进社会和谐共进的独特渠道。我们相信,北京冬残奥会的成功举办,必将向世界展示残疾人自强不息、奋力拼搏的精神风貌,必将把和平、友谊、关爱的种子播撒在更多人的心中,为残疾人赢得更多真诚、理解与尊重。

这一刻,来自世界各地的残疾人运动员手相牵、心相连,分享体育运动的激情、欢乐与友谊;今夜,全世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满怀美好未来的憧憬、梦想和希望——让我们携手奋进,让我们相约未来!

十三届冬残奥会开幕式心得体会 篇6

“冰墩墩”掀起的热潮还在持续,“雪容融”紧接着登场——3月4日,北京冬残奥会开幕。以“生命的绽放”为主题的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延续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带给世界的温暖和感动,并让这场盛会的意义远超体育范畴。放下国别与种族的隔阂,突破战火与纷争的阴影,“一起向未来”的呼声将全球人民团结在一起,共同呼唤一个更具包容性的世界。

3月4日是中国农历二月初二,这一天在民间有“龙抬头”的说法。一个月前,北京冬奥会在“立春”中给了人们初春萌芽的蓬勃希望和生命之力,“龙抬头”则寓意着万物齐发的盎然生机和五彩斑斓。在北京冬奥会上,运动员挑战人类极限的同时也让观众享受了一场场超级视觉盛宴;已经拉开序幕的冬残奥会则为残疾人运动员向世界展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提供了舞台,而他们自强不息、奋力拼搏的精神,带给全球观众的激励和感动也必将余韵悠长。

从1976年第一届冬残奥会在瑞典举办以来,冬残奥会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世界残疾人运动员展示竞技水平和演绎生命价值的舞台,也为世界搭建起友谊的桥梁。

事实再次向世界证明,中国是值得信任的。中国已经向世界呈现了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冬奥会,各国运动员没有后顾之忧地在这里交流和竞技,我们也有信心有能力举办同样精彩的冬残奥会,确保残疾人运动员在美好的无障碍体验中,尽情展现生命之美。人们将会看到,尽管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但“勇气、决心、激励、平等”的残奥价值观将在北京冬残奥会上熠熠生辉,团结与和平的信念也将再次被高高举起。

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萨马兰奇曾说:“残疾人运动是唤醒人类良知的运动。”全世界有超过10亿的残疾人,约占总人口的15%,其中中国有8500多万残疾人。北京冬残奥会提供了一个窗口,让世界集中看到他们的存在、努力和不易,同时也给世界一个机会,为残疾人运动员的自强不息鼓掌,并推动全社会对残疾人的关怀。推动人类的和平、包容和融合,是本次冬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名字的重要内涵,也是它传递给世界的'温暖信息。

就在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前夕,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发表的《中国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和权利保障》白皮书披露,全国残疾人社区文体活动参与率由2015年的6.8%持续提升至2021年的23.9%。北京冬残奥会上,佩戴防伪追溯码的导盲犬和其他多项高技术助力残疾人的设施和服务,也都纷纷亮相。北京准备此次冬残奥会的细心周到完全不亚于此前的冬奥会,对履行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精神一丝不苟,这是中国政府“执政为民”理念的一种自然的国际延伸。

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上,最后一棒火炬手是位盲人运动员,这在残奥会和冬残奥会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当这位盲人运动员摸索着几次尝试将火炬插入雪花台时,全场观众为他加油打气;当火炬留在大雪花中心,整个体育场掌声雷动。这一幕令人动容。有网友评论说:“他虽然看不到光,却为我们点亮了夜空。”历史已经镌刻下北京2022年冬奥会带给人们的惊喜和希望,它也将镌刻下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的温暖和感动。

“两个奥运,同样精彩”。我们期待,在北京冬残奥会的赛场上,残疾人运动员用他们的友爱、勇气和坚强,为这个动荡不安的世界注入和平、温暖、积极的能量。

十三届冬残奥会开幕式心得体会 篇7

4日晚,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在国家体育场鸟巢盛装开幕,泉籍著名艺术家蔡国强担任此次冬残奥会开闭幕式的视觉艺术总设计和焰火总设计,开幕式上独特的焰火表演给世界各地的嘉宾和奥运健儿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朵雪花、笑脸、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会徽……此次开幕式焰火表演纯洁、温暖、多彩。“此次焰火表演充分体现了对残疾人的爱与尊重,不仅燃放出世界语言笑脸,还充分运用了紫色烟花,通过漫天的焰火表演体现对占全球人口15%的残疾人群体的尊重。”蔡国强说,紫色是国际残疾人奥林匹克委员会去年新发布的标识颜色,代表残疾人群体不再被边缘化,他们并不“特别”,也能从事多彩职业,探索生命的各种可能。

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大脚印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迎客松”和“天下一家”,此次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开幕式的焰火表演同样精彩。蔡国强表示,根据国内外形势,加上疫情原因,此次焰火表演整体创意选择了这样一个更简约、更简单的主题,延续北京冬奥会“简约、安全、精彩”的原则。

大家都在看